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ECUST版 - 借力细菌“洗”出石油
相关主题
华理产学研基地紧锣密鼓抢工期中石油的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好
求教萃取剂的选择 (转载)美国穷疯了,居然需要卖战略储备油填补预算缺口
中国院士获小行星命名 长相酷似吴彦祖石油,基础原材料大幅下跌,并不是都是好处。
油田暂停的话工人工资怎么发?2000年中国十大油田(四个为大跃进成果) (转载)
中国的大庆油田的成本应该在65美元一桶左右,而且会成本急剧升(转载)华北油田员工“一岁上班” 有关方面保持沉默
共和国长子大庆油田陷尴尬:效益下滑影响蔓延全省unidentified_title
大庆油田如日中天,原油含水量陡降至90%华北油田员工“一岁上班” 有关方面仍保持沉默
中石油当冤大头 巨资购印尼趋于枯竭油井华北油田员工“一岁上班” 有关方面仍保持沉默-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油田话题: 石油话题: 地下话题: 采油话题: 微生物
进入ECU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n
发帖数: 1648
1
上海 五朵“金花”三度绽放
日期:2011-01-15 作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讯 (记者任荃)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国家科技奖昨天在京揭晓,上海培
育的五
朵“金花”又一次绽放在人民大会堂。继2005年和2009年之后,上海科学家第三次同时
获得国家最
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国
家科技奖五
大奖项;57个获奖项目(人)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5.9%,至此,上海已连续九年获奖总
数占全国比
例保持两位数,连续四年获奖比例达15%以上。

著名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荣膺国家最高科
技奖,成为
1999年该奖项设立以来上海获此殊荣的第三人。由他开创的“反式维甲酸+氧化砷”的
治疗方案让癌
细胞神奇地“改邪归正”,使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此
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德籍友好人士克劳斯·托普弗
,多年来致
力于促进中国及上海与国际社会的环境外交、国际交流,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建设,贡献
突出,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领奖台上,更多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创新故事。谁说黄麻只能织麻袋?东华大
学的科研人
员发明了“生物—化学—物理”可控组合精细化技术,再配以相应的整染工艺,让黄麻
“变软”、“变
细”、“变白”,并成功在服装和家纺面料上实现产业化应用。原本硬邦邦、刺啦啦的
黄麻纤维,终
于可以为捉襟见肘的棉纤维“分忧解难”了。

明知地底还藏有大量石油,却怎么也采不出那剩下的70%。人类望“油”兴叹,却
不甘放弃。华
东理工大学教授牟伯中带领的课题组发现,地下微生物中有支天然“采油队”。10多年
来,课题组把
油田深处的微生物习性摸了个透,并学会了“调兵遣将”,一座座老化的油田重现生机。

无论是麻袋变服装,还是微生物采油,都是申城科研人员积极投身“驱动创新、转
型发展”的生
动写照。

纵观今年上海的获奖榜单,集装箱深水港建设、海上重型装备制造、大洋金枪鱼资
源开发和中
华绒鳌蟹养殖等4个涉“海”项目无不表达着上海走向深海的决心。而在能源、生态、
环保等低碳领
域,上海共有7个项目获奖,占本市获奖总数的12.3%,仅次于医药卫生领域38%的获奖
比重,昭示
着未来产业的新希望。
作者: 来源:文汇报 发布者: 亦云 类别:新闻扫描 日期: 2011-01-15 今日/总浏
览:
1/132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油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人】牟伯中李阳董范等

【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
国石油天
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成果探秘】

如果地下的石油太粘稠,不能畅快地流出来,那就派石油烃降解菌,去把它们
变成小分
子的“稀”石油;如果储存石油的石头缝有大有小,那就派聚合物产生菌到地下去生产
大分子聚合
物,把那些小缝堵上,让石油从大石头缝里流出来;如果石油都黏在石头的表面,那就
派表面活性
剂菌下去,它们能够生产出和洗洁精相同效用的表面活性剂,把石油从石头上“洗”下
来……虽然这听
起来像是科幻故事,但是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牟伯中教授就是发现了地下
石油的生物
菌群合作工作的奥秘,并且找到让它们合作采油的方法。

其实在所有的地下油田,都生活着有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历史的细菌,它们以
石油为
食,产生具有不同功效的代谢物。但是因为它们只能够存活在地下高压、高温的黑暗无
氧世界中,
因此一旦随着石油被开采出来,就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无法存活。

我们所熟知的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都位于陆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藏”在
地下1000米
到4000米的石头缝里。通常画面中钻井时石油喷出地面的场景,只能在钻井初期采到5%
到10%的
油。随后得日夜不停地往油田里注水,才能使地下油田再流出25%的油。通过这种方式
,每流出100
吨水才能分离出几吨油。中国的陆地油田早已进入了注水开发的后期,平均含水量超过
85%。现
在,很多油田都必须用化学制剂来采油,但即便是全国的化工厂都开足马力生产,也无
法满足采油
所用化学制剂的需求,更不用提化学制剂采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化学制剂采油在
一些地理条
件下根本无法使用的现实。

从1994年开始,牟伯中教授开始研究地下油田的细菌。他发现,这些古老的细
菌代谢产
物的成分,往往就是化学采油所使用的化学制剂成分,由于它们是由地下石油本身所含
有的细菌生
产,因此不会污染地下油田的品质,也比较容易被环境所接纳,更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
作用。

牟伯中教授经过10多年研究,确定了这些地下油田的细菌品种以及功能,并且
找到了培
养这些菌种的方式。在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的联合支持下,目前已经在大庆油田设
立了占地50
亩的菌种生产基地。新生产出来的菌种将根据不同需求,被派遣到各个油田去执行任务
——只需在水
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液,然后注入地下,油田就会变成一个天然的“生物反应器”。而石
油采出后,分
离出的水还能重新注入地下,循环利用。

【智慧点】

这一技术已应用于中石油华北油田和中石化胜利油田等9个油田。一些油田在
应用这一技
术前,油井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达99%,含油1%,基本被定义为废井,应用后含水率降至
97%。近3年
来累计增油16万吨,产生利润超过2.2亿元。

我国适合于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地址储量约110亿吨,应用该技术后可增加可采
储量近5亿
吨。最关键的是,这一技术不会对环境和油田产生破坏作用。
全国石油年产达2亿吨水平,仍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而实际上目前有三分之二的
石油残留地下
难以开采。华东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两大石油石化企业,历经10多年自主攻关,终于在
注水驱油、
化学驱油之外,掌握了天然性质的微生物采油法,实现了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相关
项目日前荣
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东理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牟伯中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不到
35%,一
般而言,油井在经历初期井喷后,就归于“平静”,此时绝大部分石油仍深藏在地下数
千米范围内,
尤其是藏身于无数裂缝、孔隙中。通常,开发者向地下不停注水,以水流“洗油”,抽
取“水油混合
液”。但这样一来,众多数千万吨级的油田,含水率已高达90%,也就是说,每采100
吨“混合
液”,90吨都是水,只有10吨是油。此外,油田还常用大量化学制剂来驱油,由此伴生
了环境污染
的可能性。
科研人员师法自然,在大地深处找到了“食油”微生物来帮忙。这些菌类以石
油中的物质
为食,但也必须生活于水中。于是,它们会本能地产生表面活性剂,“这就有点像洗碗
用的洗洁精,
可以把碗上的油污都洗下来”。牟伯中团队就充分发挥出这类微生物对石油的洗脱作用
,将它们人工
富集,加以“扶壮”培养。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不同菌种——有的会分泌有机溶剂,
将大分子降解为
小分子,增加其流动性;有的会代谢出生物气,增加地下出油压力,提高驱油效率。
华东理工与中石化胜利油田、中石油华北油田产学研合作,在试验田里调控这
些微生物
群落,并加入碳、氮、磷、钾等生命元素,为它们“补营养”,从而使油田成为自然界
中的生物反应
器,形成良性发展的石油菌群生态系统。结果,这些有益菌“无孔不入”,进入水体也
无法进入的细
微缝隙中,将其间藏纳的石油“洗”得干干净净。经测算,此举可使油田的持续增油时
间延长7年以
上。更重要的是,这套微生物调控技术不破坏油藏,还能循环使用,再次注入。
据悉,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申请专利13项,现应用于国内9个油田,甚至
一些被宣
告为 “废井”的油田也借此实现增油增产。牟伯中表示,我国适合于微生物采油技术
的石油地质储
量约110亿吨,这一储量占全国一半,预计全部应用该技术后可采储量有望增加近5亿吨
,让大批处
于开发中后期的中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c*******n
发帖数: 1648
2
微生物采油让“废井”焕发“第二春”2011年01月18日 07:14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字号:T|T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全国石油年产达2亿吨水平,仍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而
实际上目前有三分之二的石油残留地下难以开采。华东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两大石油石
化企业,历经10多年自主攻关,终于在注水驱油、化学驱油之外,掌握了天然性质的微
生物采油法,实现了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相关项目日前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华东理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牟伯中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不到35%,一
般而言,油井在经历初期井喷后,就归于“平静”,此时绝大部分石油仍深藏在地下数
千米范围内,尤其是藏身于无数裂缝、孔隙中。通常,开发者向地下不停注水,以水流
“洗油”,抽取“水油混合液”。但这样一来,众多数千万吨级的油田,含水率已高达
90%,也就是说,每采100吨“混合液”,90吨都是水,只有10吨是油。此外,油田还
常用大量化学制剂来驱油,由此伴生了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科研人员师法自然,在大地深处找到了“食油”微生物来帮忙。这些菌类以石油中的物
质为食,但也必须生活于水中。于是,它们会本能地产生表面活性剂,“这就有点像洗
碗用的洗洁精,可以把碗上的油污都洗下来”。牟伯中团队就充分发挥出这类微生物对
石油的洗脱作用,将它们人工富集,加以“扶壮”培养。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不同菌
种——有的会分泌有机溶剂,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增加其流动性;有的会代谢出生
物气,增加地下出油压力,提高驱油效率。
华东理工与中石化胜利油田、中石油华北油田产学研合作,在试验田里调控这些微生物
群落,并加入碳、氮、磷、钾等生命元素,为它们“补营养”,从而使油田成为自然界
中的生物反应器,形成良性发展的石油菌群生态系统。结果,这些有益菌“无孔不入”
,进入水体也无法进入的细微缝隙中,将其间藏纳的石油“洗”得干干净净。经测算,
此举可使油田的持续增油时间延长7年以上。更重要的是,这套微生物调控技术不破坏
油藏,还能循环使用,再次注入。
据悉,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申请专利13项,现应用于国内9个油田,甚至一些被宣
告为 “废井”的油田也借此实现增油增产。牟伯中表示,我国适合于微生物采油技术
的石油地质储量约110亿吨,这一储量占全国一半,预计全部应用该技术后可采储量有
望增加近5亿吨,让大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中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q****0
发帖数: 282
3
如果下面的1% 情况是真的,太可怕了, 未来的能源供应将是中国的大忌, 应该是国家机密的, 怎莫都报道出来了
"这一技术已应用于中石油华北油田和中石化胜利油田等9个油田。一些油田在
应用这一技
术前,油井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达99%,含油1%,基本被定义为废井,应用后含水率降至
97%。近3年
来累计增油16万吨,产生利润超过2.2亿元。 "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上海 五朵“金花”三度绽放
: 日期:2011-01-15 作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
:
: 本报讯 (记者任荃)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国家科技奖昨天在京揭晓,上海培
: 育的五
: 朵“金花”又一次绽放在人民大会堂。继2005年和2009年之后,上海科学家第三次同时
: 获得国家最
: 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国
: 家科技奖五
: 大奖项;57个获奖项目(人)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5.9%,至此,上海已连续九年获奖总

d********a
发帖数: 3698
4
貌似是非常牛的。
二等奖亏了。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微生物采油让“废井”焕发“第二春”2011年01月18日 07:14
: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字号:T|T0条评论打印转发
: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全国石油年产达2亿吨水平,仍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而
: 实际上目前有三分之二的石油残留地下难以开采。华东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两大石油石
: 化企业,历经10多年自主攻关,终于在注水驱油、化学驱油之外,掌握了天然性质的微
: 生物采油法,实现了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相关项目日前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 二等奖。
: 华东理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牟伯中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不到35%,一
: 般而言,油井在经历初期井喷后,就归于“平静”,此时绝大部分石油仍深藏在地下数
: 千米范围内,尤其是藏身于无数裂缝、孔隙中。通常,开发者向地下不停注水,以水流

1 (共1页)
进入ECU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华北油田员工“一岁上班” 有关方面仍保持沉默-zz中国的大庆油田的成本应该在65美元一桶左右,而且会成本急剧升(转载)
2000年中国十大油田只有一个来自改开时代共和国长子大庆油田陷尴尬:效益下滑影响蔓延全省
由于油价暴跌,中石油利润大降70%大庆油田如日中天,原油含水量陡降至90%
说说石油以及EOR中石油当冤大头 巨资购印尼趋于枯竭油井
华理产学研基地紧锣密鼓抢工期中石油的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好
求教萃取剂的选择 (转载)美国穷疯了,居然需要卖战略储备油填补预算缺口
中国院士获小行星命名 长相酷似吴彦祖石油,基础原材料大幅下跌,并不是都是好处。
油田暂停的话工人工资怎么发?2000年中国十大油田(四个为大跃进成果)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油田话题: 石油话题: 地下话题: 采油话题: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