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y 发帖数: 1 | 1 自香港暴力逐渐升级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已连续四次颁布针对企业和市民的支援计划,
耗资超过250亿港元。纾困措施虽然缓解了中小企业和普通市民因社会动荡而产生的经
济压力,但对于扭转经济困局、恢复长治久安,仍然任重道远。香港要恢复持久的稳定
、安全与繁荣,眼前要做的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长远来看更要标本兼治,增进社会
公平,提高市民的国家认同。
香港困局错综复杂,日益成为国内外各方势力的角力场。如果说暴民点燃了香港的熊熊
烈火,西方阵营特别是美国反华势力持续添油加火,以求在中美博弈中牵制中国;台湾
民进党当局也是煽风点火,以求在“抗中独台”的路上越走越远;港独势力更是煽动本
土民粹,以期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最终火势愈演愈烈,烧毁了广大市民的家,也烧
毁了东方之珠的熠熠光辉。然而,追根刨底,香港严峻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功利主义
的价值取向以及市民的国家认同危机等早已为这场火灾埋下了万恶之源的火种。
香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社会之一,2017年人均GDP高达46,194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排名位
居世界第十。然而,其惊人的经济表现背后是社会经济剥夺扩大,绝大多数市民为了生
存活得相当艰辛。以基尼系数为例,香港的基尼系数从1971年的0.430增加到2016年的0
.539,高于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
基尼系数过高表明香港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全体市民受益,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生
活在贫困边缘。根据官方拟定的贫困线(全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数的一半),2016年共57
万户家庭约134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贫困率高达19.7%。尤为严峻的是,根据一项香港
贫困追踪调查的数据显示,2016年约有51%的香港人有主观贫困,即自我评价为穷人。
众所周知,参与社会暴动的大多数人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
另一方面,香港是功利文化盛行的地域,突出表现就是利己主义。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
动荡中会有沉默的大多数人一直在观望,使得正义法制无法彰显,暴力行为愈演愈烈的
原因之一。资本功利主义的另一个表现是竞争意识强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弱势群
体在香港会生存得十分艰辛,生活成本极高。社会剥夺会加剧社会阶层对立,最终激化
更多的社会矛盾。
然而,港府也是一直秉持资本自给自足的价值取向,在解决贫困问题中一直采取被动和
软弱的态度,提出的扶贫建议是补救的,而非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这一点早已受到市
民及专家学者的严厉批评。
最重要的是,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和挥不去的历史传承,与长期形成的殖民烙印,让港人
在回归后的日子里难以形成统一的身份认同。然而爱国教育一直相对缺位,市民的国家
认同严重缺乏,这种“认同真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首先,他们忧虑香港会“内地化”,担心本土的生活环境会受到改变。其次,随着内地
的崛起,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吸引资本技术的桥梁地位大大减弱,有一部分精英派忧虑香
港会被“边缘化”。最后,本土意识增强,青年群体逐步走向社会舞台,对祖国抱有天
然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当与“港独意识”结合时,就融成了不合作的政治抵抗方式。
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而言,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长远计
议来看,香港必须实质性地增加社会公平,加强人文关怀和人民福祉,提高国家意识和
民族认同。正如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所言,香港应该按照“一国两制”的要求,完善特区
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关心国家发展全局,维护国家政治体制,积
极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让香港在国家发展中能发挥其
独特的作用,同时把握新机遇,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香港局势,从历史及国际的视野去理解港人的选择和期望。即使现在
的动荡令所有真正热爱香港的人感到失望和心痛,但国人仍然要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香港完善的社会法治体系、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成熟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国际一
流的创新力都是值得内地学习的。
香港永远是祖国母亲的香港,香港受损必然殃及祖国。因此,祖国一边继续优化发展壮
大自身,一边要发挥智慧逐渐吸引香港人民对祖国产生感情依恋。祖国人民应该展现更
大的胸襟和关爱,支持香港的健康成长,永葆东方之珠的灿烂辉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