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版 - (一):故乡见闻…(各地人群开始逐步集居妈廟)
相关主题
感觉海外华人老一代和新一代很不同基督教给我的一点启发--peaceful heart
综述:20世纪的十个情人节洋女孩
我心中的文革我所看到的国内
狙击手之战(2)个人对SARS危机和北海潜艇沉没的一点反应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也谈美国留学[转载] 关于买美国车还是日本车的一点感想
[转载] 没有一点贡献[转载] 我自己治好了我的牙周病——续篇
美国寻医 (1) ------ 过敏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吧Re: 很惭愧,我是中国人
常回家看看俺来说说[排队Re: 很惭愧,我是中国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妈廟话题: 祠堂话题: 盐田话题: 兴宁话题: 地方
进入Chines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5
发帖数: 1
1
(一):故乡见闻…(各地人群开始逐步集居妈廟)
由于人群复杂各讲各的方言、语音也很多,就算现在惠阳人也未必能全听懂,就拿樟树
埔和我老家妈廟來说,两地虽然相隔不远,走路不到半日路程,两地语音完全不同,樟
树埔说出来的,我们叫“蛇话”或“啥话”又有人叫“半江浸”或”半缸进”我都弄不
请了,它是否属于客家话?我老家妈廟客家人也未必听得懂。当初各地进入的人群有讲
“兴宁话”的、有说“学佬话”的、还有讲“客家话”等等。由于迁入的人群中讲客家
话的人占多数,经过几百年演变成全村都讲客家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客家占地主了
”。迁入“妈廟”的人群有先入的有后到的,先迁入的所占位置比较好、地势也比较高
,后到的人只能在较低洼的地方建屋了。这些后迁入者的房屋每逢打台风必遭水淹,有
时会把房屋淹没到一半,水位淹至膝盖脐位是平常事,由于地方有限,略为高一点的地
方都建有房屋。过去村子一经打台风下暴雨全村三分之二就会遭水浸,全村大部分是泥
砖土屋,也有小部分是灰沙砖楼房,这些楼房是妈廟人出外打工发达后回来建的。
妈廟是个大村多达六姓人,村人是按姓氏先后迁入居住的,“苏、何、李、吳、蔡、张
”,妈廟村由于人多地方少,房屋建得乱七八糟,门朝向各方向都有,大部分都是门朝
海壩方向而建。妈廟村大约有几百户之多,光是李姓就有五、六个祠堂,各个祠堂來自
四面八方没有关联,原先有讲“学佬话”有说“兴宁话”后来全讲“客家话”。有些后
进村的就在别人屋后建屋。连祠堂也一样。我们的太公进村时所占位置也不错,后来兄
弟分作两祠堂,我们这一支是弟弟,弟弟不想离太公祠堂太远,附近也没地方盖祠堂,
所以我们在别人祠堂后面建祠堂,只隔了一道墙。分了祠堂后族人开枝散叶人口逐渐增
多,由于妈廟没有地方建屋,很多族人只能往外迁。我们祠堂人迁到如今的“深圳”大
小梅沙至澳头一带的特别多,澳头附近的“大冲”村(围)姓李的据说就我祠堂的族人。
最先进來妈廟建屋居住的是苏姓“水上人”,他们老弱出不了海必须找地方安居,这一
批苏姓人相中露出水面小土山,这个高出水面的小土山涨潮也不受影响,所以他们就在
山顶建屋把老弱小孩居住,后来人们把这个小山起了一个名,叫“嶺顶头”,山嶺山顶
的意思。我小孩时发大水打台风海水还是会由两条小河涌上来,如果遇见大台风全村除
了比较高的地方外,大部分还会被水浸,低的地方村屋会被水浸到半米深。最先到的是
苏姓“水上人”他们所占位置最高,是在一个小山坡上建屋,这个小土山名叫“嶺顶头
”,“嶺顶头”无论多大的台风暴雨对他们全无影响。吳姓、蔡姓、张姓、所处地势最
低,打风遭水淹最利害。
据说李姓是在几百年前从福建迁移到五华、梅县(现在变梅州了)、兴宁一带,后來再由
五华、梅县,兴宁迁过来的,我村有六姓之多光我这一姓(李)就有五、六个宗祠,都是
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一点关联的,有学佬李的、兴宁李的,全村都是客家人,我村虽然是
由不同地方迁入,但客家音基本相同,我村虽然是由五华、梅县,兴宁迁來,但语音和
他们差大很大,五华、梅县、兴宁说的客家话我们很难听懂,有人说客家话之中梅县最
正宗。
妈廟村,我村祠堂有三进的、两进的、也有一进的、每进中间有个天井(不是井是没有
上盖的地方,比两边厢房低两三尺左右),每进两边共有四间房每边两间门开在每进头
尾,两边厢房门相对的,最里面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宽阔空旷地方拜祖宗用的
(祭祀),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两边厢房长子居
住的是离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移,开枝散叶厢房不够住移出祠堂外另找
地方居住。我村房子一般还算好,就算那些泥砖土土屋地基也很好,离一米左右全是花
岗岩石条,每条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宽长一两米,连门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条,我村那
一带没有花岗岩山,从那里弄来不得而知。
“妈廟”由于很低涨潮时海水会由两小河大量涌入,前期村民借地势低涨潮海水能涌上
来之故,利用起村前那片“浪钉壩”,开拓出一塊塊盐田。妈廟前期有很多盐田,盐田
田底是用密密麻麻鵝卵石铺盖,再用厚重麻石“花岗岩”滚筒滚实而成。盐田很干净没
有一点尘土,鵝卵石没有一点水,盐田旁边有条渠道,渠道很长渠道塞满卤基草,卤基
草用来把水过滤干净,过滤到一个小湖叫卤水池,正午太阳最猛烈时把卤水池的水洒在
鵝卵石上面,太阳把水晒干剩下一层白色盐霜,反复不断洒水晒干,到太阳下山时盐田
结了一粒粒海盐,再把这一粒粒海盐收集成堆收进盐仓,耙盐的人(盐工)每天不断的都
是这些工作,下雨打风盐工最清闲,这是我小时候看到的。
在小河上流筑起盐仓,产盐后用船沿着小河把盐运至上游公路旁的盐仓储存,然后再由
人力挑到“淡水镇”分散到各地。后来改用单车运载,那时还没有汽车,等有汽车时盐
田己经没有了。妈廟河过去要通盐船河水很深,这全靠运盐船经常清理淤泥疏通河道工
作,把那些沉淀河床泥沙运走。妈廟这塊地方经过几百年漫长的地形变迁后,地势被慢
慢抬高水位逐渐退却,潮汐时海水再也没有过去涌上来多,没有了海水作用致使盐田也
退出历史舞台。解放初期我家乡还有盐田,到公社时一塊盐田都没有,全村人改为农耕
,这可能就是地势抬高有关系吧。
1 (共1页)
进入Chines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关于排队问题的稍微深入一点的讨论我喜欢简单的生活-也谈美国留学
我爷爷的悲剧[转载] 没有一点贡献
也来谈谈学成是否归国?美国寻医 (1) ------ 过敏
有人问我回中国吗常回家看看
感觉海外华人老一代和新一代很不同基督教给我的一点启发--peaceful heart
综述:20世纪的十个情人节洋女孩
我心中的文革我所看到的国内
狙击手之战(2)个人对SARS危机和北海潜艇沉没的一点反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妈廟话题: 祠堂话题: 盐田话题: 兴宁话题: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