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Stock版 - 看起来土共有点顶不住了
相关主题
为什么我认为土共有点顶不住了看了新股研讨会的内容以及基金经理们的口号决心表态,感觉今年股市没戏了
人民日报雄文来了:迈出大国经济铿锵步履 (转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 (转载)
韩志国:紧缩政策再次逼近中国股市李克强:如果经济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
利率下调一步到位国办发文要求采取措施稳定股市
ZZ 创业板适时推出成五大权威人士共识建立政策“组合拳”协调配合机制--国内开始讨论物业税啦 (转载)
证监会尚未批准券商开展融资业务出来混 迟早都要还的 - 兼谈万科
三部委:货币政策没有微调 保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中共和中国船舶的区别
住建部权威人士:房贷7折优惠年底终止是谣言 (转载)温家宝要求提振股市信心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结构性话题: 供给话题: 改革话题: 经济话题: 推进
进入ChinaStoc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z
发帖数: 2054
1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
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
释。
一问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
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
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
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
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
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
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
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
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
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
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
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
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
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
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
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
。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
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
、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
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
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
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
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
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二问
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
识的过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
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
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
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
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
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
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
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
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
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
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
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
这是客观要求。我们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
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
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
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
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
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
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在前进
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这
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
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
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
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
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
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
完。这个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
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
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
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各项工作重点应
该怎样转变?
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创造
性地干。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权威人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
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
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
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
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
,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
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
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
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
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
的环境和条件
权威人士:前面说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
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
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体内容已经公布
并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可,但如何更加准确地加以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政策支
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
条件: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
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
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
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
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
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
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
哪一家是政府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
意插柳柳成荫”。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去
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
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
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
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做好“加减乘除”。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
有“对冲”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并把握好“度”。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
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
病根都是体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我们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
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
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完成这“五大重点任务”
,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
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
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
,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
于增强发展动力;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
存对增长是明显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整
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必须全面推进。当然
,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当前,做“加法”相对容
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
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
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
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
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
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
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
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
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
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
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六问
有人担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
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
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
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
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
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可
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
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
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
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
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
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
昧,进道若退。”拿“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
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
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
,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
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
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民群
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
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同时,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
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
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要高度重
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比如
,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
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
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
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
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七问
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对于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大家都要照照镜子,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
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
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几个重大
原则,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权威人士: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避免投机取
巧。我们只有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
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情况在不断增加,这
是好的。
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
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
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
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
尽快换脑筋。提高认识后,还要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历史责任。当断
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
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
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
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
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言行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决反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
摇,主动研究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是让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生产力能否解放好、发展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
成效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对于政府作用,强调“更好发挥”,不是“更多发挥”,要集
中精力抓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
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要注重调
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
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要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
其积极性。对各级干部,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
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
腰鼓劲。
总之,我们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
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C*****5
发帖数: 8812
2
什么叫顶不住了?两都房价3000一米?LOL
l*******r
发帖数: 39279
3
这怎么可能,大伙儿一拥而上把两都房子买光了
就是赚房租都稳赚不赔

【在 C*****5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顶不住了?两都房价3000一米?LOL
1 (共1页)
进入ChinaStoc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温家宝要求提振股市信心 (转载)ZZ 创业板适时推出成五大权威人士共识
有国家队托底呢证监会尚未批准券商开展融资业务
这种大涨大跌的股市健康吗?三部委:货币政策没有微调 保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大妈不泼冷水了~~~住建部权威人士:房贷7折优惠年底终止是谣言 (转载)
为什么我认为土共有点顶不住了看了新股研讨会的内容以及基金经理们的口号决心表态,感觉今年股市没戏了
人民日报雄文来了:迈出大国经济铿锵步履 (转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 (转载)
韩志国:紧缩政策再次逼近中国股市李克强:如果经济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
利率下调一步到位国办发文要求采取措施稳定股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结构性话题: 供给话题: 改革话题: 经济话题: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