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o 发帖数: 883 | 1 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国际社会对菲律宾的救援和捐款力度在不断加大。菲律宾外
交部11日宣布,至少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向菲律宾灾区提供帮助。中国红十字会也
提供了1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10万美元,对于这个数字,中外媒体和民众,说什
么的都有。
与美国航母携军舰飞机直奔灾区并且出手就是2000万美元援助相比,中国提供的10万美
元显然有些“寒酸”。这次援助,日本1000万美元,澳大利亚938万美元,英国960万美
元。
同受“海燕”灾害,中国捐多少合适?每个不同感受的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心理数
字。从零,到亿。从情感因素,到技术因素。路透社中文网一篇报道标题就指出,“中
国援菲出手不大方,或令国际形象蒙尘”。
国外媒体如此观察中国并不奇怪。新鲜的是,作为国内官媒的《环球时报》的一篇
评论,也对此事心怀忧虑。社论说,“在一个邻近国家遭遇罕见天灾的时候,中国伸出
援手,这是我们作为大国应该有的道义。这同哪个邻国是友好国家,还是不太友好的国
家无关”。
这种基于国家形象考量援助出手大方程度的视角,显然是以“外界感观”作为参考
值的,讲的是“面子分”。而此次中红会承诺捐款10万美元,显然是情感和技术因素综
合考量的结果。其中多多少少,顾及了国内民众的“情绪分”。
历史上,并不富裕的中国,在援助上从来都是以“穷大方”而给世人留下印象的。
往精神层面说,是国际主义精神。往国家利益说,是国际地位分量。国内民众的情绪,
向来不在考量的重要因素之列。
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手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国内民众所关注。其
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民众对国内自身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国家悯怀救助决策的重
新打量。而2011年的“马其顿校车”事件,则更是将对外援助的感情,与国内民生的情
怀,摆到了如何寻找相互顾及、恰如其分的尴尬境地。
撇开人质事件、领土争端等因素,按照世界经济总量、中国在亚洲甚至在国际上的
地位,参照美日英澳等标准,中国此次援菲,至少得往千万美元里计。但是,按照国内
人均GDP来计,拿百万出手,也是一件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菲律宾政府和受灾民众的情
感,与中国国内民众的情感,如何做到同时顾及,这对此次中国官方援助出手多少,确
是一场考验。
中国援菲10万美元,显然是个“意思意思”的姿态。它可能错失了所谓的“展示宽
宏大量的机会”,失去了一次所谓的展示“大国道义”的机会。但是,却在国内民众中
得到了情感加分、政治加分。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国际担当,是建立在国家担当的基础之上的。履行国际责任
,国家形象固然重要,但援助金额的大小,并非衡量这个形象的唯一标准。中国的对外
交往中的灾难援助,既需要寻求一个与灾难本身相匹配的国际道义,更要寻求一个与国
力相匹配的民生道义、与国民观感相吻合的情感道义。所以捐菲10万美元,既体现了人
道主义精神,又体现了量力而行的原则。这是国际责任与国家责任共同担当的一次表现。
国际地位的“面子”,不应该靠一次次出手阔绰去买来,而是靠“里子”的体面带
给国内国际社会的集体认同。“里子”寒酸,还要打肿脸充“土豪”,不可能换来由衷
的尊重。相反,而是一种不成熟、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
中国此次援菲10万美元,已经很够意思了。况且中国,自己也是“海燕”的受害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