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教师家访纳入考核,不是只让“老师到学生家打卡”
相关主题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用“仁至义尽”留住富豪
温家宝谈政改 高层达成共识:从限权入手
贺承业:人性在慢慢回归
土耳其将开设储存捐赠母乳机构
奥赛金牌:中国将亡于习近平李克强这俩文科傻妞 (转载)
习包子愚民也就能糊弄周小平花千芳这种货 我估计 (转载)
温家宝突袭北大的非官方报导
人肉这个不懂事的mm,我要家访教育之 zz (转载)
现在还时兴这个?中央要求组织观看沈浩事迹电影
党国慎回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家访话题: 教师话题: 学生话题: 家长话题: 打卡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2
发帖数: 1
1
教师多些与家长的互动是好事,那样也能对学生多些了解。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
注意别因为过分强调“留痕”而沦为形式主义,防止一刀切。
日前,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强化
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此次新教改方案明确倡导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在我看来,应该算是一种价值
回归,大方向值得肯定。毕竟,教育的主体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人与人交
流、沟通与互动的成色,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不管是性格、情绪,还是思想、意识等各方面都会
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容易出现异常的波动和反复,这可能跟家庭不无关系。很多时
候,及早介入,了解原因,呵护帮助,很有意义。解开了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学业上的
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底,教育和帮助学生,很多功夫“在课外”,教师多一些与家长的互动,学校
与家庭能够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机制,对于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但也应注意到,即便把家访、家校联系情况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也应充分考虑教师
、家长双方面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别因为过分强调“留痕”而沦为形式主义,防止
一刀切。一项原本很有人情味、很温暖的行为,不能因为缺乏弹性的制度设定而走形变
味,从而使得家访变成“到学生家打卡”。
一者,现在学生家长忙,教师也忙,大家一起凑一个对的时间,往往很困难,如果
单纯是为了家访而家访,相互耽误时间不说,也会让彼此感觉到别扭。而如果各地教育
行政部门加码设限,必然会让家长和教师都疲累不堪,最终或许只剩下应付了。
再者,也有家长担心,教师家访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毕竟,现实中,大家还是
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那些家境差一些的学生,难免会出现某种顾虑或者焦虑。
此前有媒体就曾报道“尴尬的家访:家长纠结要不要送礼,学生惊慌被告状”,称
有些家长很纠结,到底该怎么接待老师。
其实,此次教改方案更多强调的强化一线工作,即以家访而言,初衷也是要加强家
校联系。而家校联系也该与时俱进,不一定非要走一条路,更不能片面理解为物理性的
“到达”。
比如,教师是不是可以把一部分有同样情况的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做小范围的交
流沟通?这样,目标也明确,效率也高,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是负担。
再如,也可以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此外,微信群的交流、电话交流
等等,都应该算是家校密切联系的一种。不可厚此薄彼,更不能只认同“到学生家打卡
”。
时代在变化,但教师与家长增进联系仍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增进了解、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妨多一些渠道和方式,多一些真诚的交流和互动,少一些形
式主义。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形式主义害死人,中共公务员走山路还要穿西服背国徽
重庆百姓怨声载道:薄熙来为仕途瞎整顿
父子的文风很容易相像
网曝晋宁女中学生群殴女同学视频 警方介入调查
哥们这几天成为几个书记、主任的秘书
扶贫就是看资料?
发现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忘了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BS纪录片:中国蓝
教育部:冬季长跑采集学生指纹无商业用途!
教育部全国高校推冬季长跑 学生须指纹打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家访话题: 教师话题: 学生话题: 家长话题: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