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重磅披露《三重门》非中学生韩寒创作的证据(节选)
相关主题
《三重门》里大量的有关毛时代的资讯 zz (转载)
吵架没用,来点韩寒自相矛盾的证据! (转载)
南方周末的全文 (转载)
三重门
韩《三*门》涉及到全部书籍以及外文 (转载)
玫瑰花革命贵在坚持
Re: 林父:豪小子是台灣人 (转载)
从一个乱管闲事的女医生政协委员看官本位对国人逻辑性和智力的毒害
(ZT)现在的清华有什么好,谁拿和平奖都不知道。。。
杨奎松(北大及华师大特聘教授):希望有更多的高华继承我们的工作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说话题: 林雨翔话题: 中学生话题: 林父话题: 韩寒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3
发帖数: 7220
1
by:红警苏红不懂爱
原博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cd70301010is5.html
我们来看看《三重门》里有没有中学生活的痕迹。
基本没有。里面的生活,根本不是初三到高一年级的生活。
看看下面的一句话,不打自招地交待出小说写的是大学生。
小说写到林雨翔在高一进入文学社后,“文学社每周活动一次”,“然而万老师讲课太
死,任何引人入胜的神话,一到他嘴里就成鬼话,无一幸免。社员很少听他讲课,只是
抄抄笔记,以求学分。”
——注意,大家想一想,“学分”这个概念是在大学里才有的,中学里有学分吗?而且
还是一个志愿加入的松散型的文学社,只是培养爱好,根本不是课程,哪里来的学分?
大学里,抄笔记,混学分,搪塞那些文学史之类的副课,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用在
中学生活里,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而这个马嘴,恰恰说出了小说的原稿是一名大学生
经历的人写的。
再来看小说里描写林雨翔在初三时的生活,小说里写道:“沈溪儿骂他油滑,胡诌说
Susan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相原崇,现在在华师大里念英文系,被雨翔骂白痴,气
得再度胡诌Susan除另有所爱外还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江口洋介,在华师大里念数
学系。”
试想一下,苏珊尚在初三,会有一个在大学里的男友吗?按常理讲,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但小说里并不缺乏小聪明的林雨翔却信以为真:“林雨翔口头说不可能,心里害怕得
很,安慰自己说两个日本男人在一起一定会火并的”。
为什么初三女生苏珊的疑似男友会是华师大的呢?
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资料告诉我们:“韩寒父亲韩仁均,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系”。
初中生韩寒的情敌,是父亲当年所在的学校“华师大”,似乎儿子女友的情敌是父亲的
同窗,说不准还是父亲本人,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这无论如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把苏珊看成是一个大学生笔下的高校学生,那么,她有一
个华师大的男友是不是显得相当的合理? 对此,我们可以无限肮脏地联想下去。
再看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孰不知现在这时代,学生一般到了高二就名花有主,到了
高三就别说名花了,连草都了主。大学里要找一个没恋过爱的学生仿佛是葛优脑袋上找
头发”。
这一段议论,如果换成“大一、大二、大三”,才是真正的合理的。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初三到高一学生的生活,整天都是研究文学,办报,外出采风,写
稿,而其他的课程,在小说里很少提及。
比如小说里的这一节:“马德保讲课只会拖时间而不会拖内容,堂而皇之的中西文学史
,他用了一个月四节课统统消灭”。
一个初三的文学社,会讲中西文学史这些内容吗?而且用的是“消灭”这词,可见应该
消灭的是一本书,而不是一个知识性的讲座,这难道不是一个典型的中文系的课程吗?
这里的生活,可以说都是一个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的体验。很难想象,在初三到高一的这
个时间段里,被应试教育死死地压着的中学里,能用文学创作占领学生的大量时间。
再看小说中的这一段:“高中的生活一下比初中宽了许多,愿听就听,一切随便,甚至
上课睡觉也可以,只要不打呼噜。”
这里的“高中的生活”如果换成“大学的生活”才是真正合理的。大家都是从初中、高
中来的,高中的学习,只能说比初中更紧张,压力更大,因为更加接近高考。这里的描
写,只能说是一个大学生的体验。完全可能有一个原稿,里面说的是“大学生的生活”
,后来改成中学生题材后,这里换成了“高中的生活”,如此一改,就令人产生滑稽之
感。就像《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为了扮成清纯的女学生,把头发烫直,但她们的身
体,却像温州高铁事故一样,暴露了她们与女中学生的脱轨。
还有小说里写到男女一起用餐的描写,如“看见了钱荣和姚书琴正一起用餐”,写到校
园里的恋爱,“一对一对的校园恋人仿佛鬼怪小说里的中世纪吸血鬼”。
这些大学里才司空见惯的描写,放在中学校园里,就难以给人一种普遍的感受。
3、《三重门》里的父亲视角
《三重门》里的中学生活,可以说都是一名父亲能够感受到的。而在描写林雨翔时,作
者的视角,往往一不小心就换到一个成人的角度。
看看下面的这一句话:“雨翔回到家,向父亲报喜说过了文学社。林父见儿子终成大器
,要庆祝一下。只是老婆不在,无法下厨——现在大多家庭的厨房像是女厕所,男人是
从不入内的。”
这一段话里,其实人称在不断的变化。先是林雨翔,下面换成了“林父”,按道理,应
该对应地出现“林母”,但小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婆”,这个称谓完全是 “林父
”的角度来称呼的。多么有意思。为什么情不自禁地出现了“老婆”?为什么不能保持
以儿子的眼光看到的“林母”,这不让人感到很奇怪吗?
在有的段落,林父的视角,直接代替了儿子。比如林父为了儿子能以体育特长生升入市
重点,去找了体委的金主任。在这里,小说以父亲的视角,很自然地写到了相当成人化
的环境印象:“体委就在大球场边上,林父与球场负责人曾有联系,一年前这个球场铺
了草皮,县报上曾报道过。不料这次来时黄土朝天草皮不见,怪石满场都是。林父林母
一路走得扭扭捏捏。进了体委办公室,金博焕起身迎接,他瘦得像根牙签,中国领导干
部里已经很少有像他一样瘦的人了。”
可以说,这一段完全是林父的亲身经历,操笔者的自然流畅,都可以看出这里的叙述者
与描写者的视角是完全重合的。
可以说,小说里的所有的中学生视角,都是粗线条的,大部分属于一个大学中文系学生
的视角,而其中隶属于中学生韩寒的情节里,都同时陪同着一个父亲在身边,如对市高
中环境的描写,都可以看到林父陪伴在身边。看看下面,在林雨翔到市高中上学的时候
,父母帮他收拾宿舍:
“雨翔被暂时分在二号楼的三层。每层楼面四间,每大间里分两小间。各享四个厕所,
和雨翔暂住一间的是跳高组的,个个手细脚长如蚊子,都忙着收拾床铺。一屋子父母忙
到最后发现寝室里没插座,带来的电风扇没了动力提供,替孩子叫苦不已。”
在这里,父母的视角代替了林雨翔的视角,因为从父母的视角写起来,更有切身体验吧。
而在这些描写之外,就很少真正的中学生生活的独特的描写,特别是很少中学生的其他
课程如数理化的现场描写。可以看出,《三重门》里的视角,有着相当明显的父亲越俎
代疱的现象。
4、《三重门》里的话语时代
在《三重门》里,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毛时代的一些资讯,不要说是中学生韩寒了,就是
那个时代的人,也没有如此深刻的储备。
小说里写道:“林父高论说最好挑一个贯通语数外的老师,……毛泽东有教诲——守住
一个,吃掉一个!发表完后得意地笑。”
这段话里的毛泽东的语录,一般人还真的不知道。中学生韩寒却熟练运用,涉笔成趣。
再看这一段:“另一种是‘蛇吞式’,一口一个,饥不择食,石头也下咽。太粗暴,都
给人以不安全感。况且毛主席教导我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于是林雨翔猛咬一
口,不多不少,正好半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学生韩寒不仅通读古今中外的大量名著,而特别对“毛泽
东著作”也有深刻的研究。要记住,这是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啊。当时早过了用毛泽东
语录进行全民教育的年代啊,但林雨翔是多么稔熟毛泽东的语言啊,一不小心,就把毛
泽东的红宝书里的内容给抖落出来的了。1982年的生人,与1950年代的生人,究竟是谁
更能熟悉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语句?
下面再次出现了毛泽东:雨翔学江青乱造毛泽东的遗嘱,说:“那个——‘周庄’走时
亲口吩咐要选举的,你不信等他回来问埃。”
这一段还牵强附会,中学生能够从一些地摊上的小报里知道这种秘闻。姑且相信出自中
学生韩寒脑袋吧。
下面的一些掌故与典故在小说里信手拈来的运用,都使人怀疑起这个联想者的阅历:
如:“女生不服,站起来不算,还学赫鲁晓夫砸桌子,给自己的话伴奏……”
这个六十年代的典故,中学生韩寒不假思索地就出来了。
再看小说中的描写:“谢景渊脸上的严肃像党的总路线,可以几十年不变,冷漠地对雨
翔说”
这里的“党的总路线”,应该是五十年代的那个总路线吧,这种几十年不变的路线,对
于改革开放时代诞生的中学生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体验与印象,何来中学生韩寒疾如闪
电地对中共党史如此了解?
下面的一个典故就相当生疏:“梁梓君他应该早已选择好出钱进哪所高中,哪怕他像当
年吴晗数学考零分,一流学校照取。”
吴晗考零分,不是光彩事,这一典故应该出自文革期间的揭发材料上吧,中学生韩寒至
多知道“张铁生考零分”的事,但奇怪的是,中学生韩寒不引用张铁生考零分的事,却
去引用他出版作品的年代已经为吴晗讳的考零分的事,不让觉得奇怪吗?如果说这出自
韩父的思维体系里,那倒是合情合理的。
再看下一句:“林雨翔平时虽然认为乞丐不去建设祖国四化而来讨钱很没志气,但是还
是会给点钱的。但偏今天没看见,爱情果然使人盲目。”
九十年代还在提“四化”?穿越了吧。
y***d
发帖数: 2330
2
作者真的是疯了,俩“胡诌”都漏过去了,:-)
"再来看小说里描写林雨翔在初三时的生活,小说里写道:“沈溪儿骂他油滑,胡诌说
Susan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相原崇,现在在华师大里念英文系,被雨翔骂白痴,气
得再度胡诌Susan除另有所爱外还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江口洋介,在华师大里念数
学系。”
"试想一下,苏珊尚在初三,会有一个在大学里的男友吗?按常理讲,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但小说里并不缺乏小聪明的林雨翔却信以为真:“林雨翔口头说不可能,心里害怕得
很,安慰自己说两个日本男人在一起一定会火并的”。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by:红警苏红不懂爱
: 原博地址: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cd70301010is5.html
: 我们来看看《三重门》里有没有中学生活的痕迹。
: 基本没有。里面的生活,根本不是初三到高一年级的生活。
: 看看下面的一句话,不打自招地交待出小说写的是大学生。
: 小说写到林雨翔在高一进入文学社后,“文学社每周活动一次”,“然而万老师讲课太
: 死,任何引人入胜的神话,一到他嘴里就成鬼话,无一幸免。社员很少听他讲课,只是
: 抄抄笔记,以求学分。”
: ——注意,大家想一想,“学分”这个概念是在大学里才有的,中学里有学分吗?而且

r***e
发帖数: 2000
3
刚用Google查了报纸,我的母校高中从98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初中更早。
实施之前的议论不会少,听到了放到一个小说里面没有什么奇怪的。
我八十年代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课外活动包括社团(文学社,京剧社等),
运动队,兴趣小组(气象,天文摄影等),专修班(建筑素描等),提高班和
选修课(音乐欣赏等)。当时选修课是任意参加,但是记入成绩的。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by:红警苏红不懂爱
: 原博地址: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cd70301010is5.html
: 我们来看看《三重门》里有没有中学生活的痕迹。
: 基本没有。里面的生活,根本不是初三到高一年级的生活。
: 看看下面的一句话,不打自招地交待出小说写的是大学生。
: 小说写到林雨翔在高一进入文学社后,“文学社每周活动一次”,“然而万老师讲课太
: 死,任何引人入胜的神话,一到他嘴里就成鬼话,无一幸免。社员很少听他讲课,只是
: 抄抄笔记,以求学分。”
: ——注意,大家想一想,“学分”这个概念是在大学里才有的,中学里有学分吗?而且

r***e
发帖数: 10135
4
我们大学也是学分制
但是除了选修课,本专业的课表是固定的
没有美国这么灵活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刚用Google查了报纸,我的母校高中从98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初中更早。
: 实施之前的议论不会少,听到了放到一个小说里面没有什么奇怪的。
: 我八十年代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课外活动包括社团(文学社,京剧社等),
: 运动队,兴趣小组(气象,天文摄影等),专修班(建筑素描等),提高班和
: 选修课(音乐欣赏等)。当时选修课是任意参加,但是记入成绩的。

r***e
发帖数: 2000
5

我说的就是中国的高中,另外据查报纸,现在全市几十所高中
部分学分互认,学生自由选课。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大学也是学分制
: 但是除了选修课,本专业的课表是固定的
: 没有美国这么灵活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杨奎松(北大及华师大特聘教授):希望有更多的高华继承我们的工作
猛料转帖:字频软件痕迹分析确认《三重门》为韩寒父亲所写
方舟子vs韩寒
韩寒代笔探讨:强质疑、弱质疑、和忽悠 zz
韩寒第二次参赛为哪般?zt
韩寒一谈起自己的作品,就会错谬百出 (转载)
我劝各位把韩寒当一个陌生人来看,真相就清晰了 (转载)
韩寒在电视访谈中提到文学作品的问答实录(2001~2006, zz) (转载)
[戴建业] 常理与奇迹——方韩寒之争随感之四
亦明:方老偷,老是偷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说话题: 林雨翔话题: 中学生话题: 林父话题: 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