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请看60年代的照相馆的相机。
相关主题
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转载)贴图等下班。
倘使王张江姚在,抗日何须用奶康 (转载)不鼓励 喝了做个 和 atxt 对站封进行三妈
毛泽东时代的国产相机 (资料扫盲贴)PA帖子贴到了站封的家门口
上海压榨全国还是支援全国? (转载)Re: 关于三年饥荒照片的看法 (转载)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zz) (转载)个人的一点感觉Re: [zz]人质事件后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福建省的问题
薄熙来去云南喂海鸥,原来是去联络薄一波嫡系部队大家都来尽一点力 【不是坑】
原来新东方就是中国的ICC老将小将都来学习一下前辈高人
Re: 最近海关收税的事情很有趣 (转载)一点小观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机话题: 孙晶璋话题: 镜头话题: 生产话题: 海鸥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1
发帖数: 1329
1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 “莱卡”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次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同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相机厂,同年,国内生产照相机的还有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
五十年代未,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架。1960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7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成了凤凰205)35 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七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m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主流。
进入九十年代, 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目前的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此外,日本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
a**t
发帖数: 3833
2
Do not be stupid, is this in china? Do not learn from liangzhi.
As fast as I know, hand old camaras have been used more than 100 years.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 “莱卡”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次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同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相机厂,同年,国内生产照相机的还有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
: 五十年代未,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架。1960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7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成了凤凰205)35 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 七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 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m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主流。
: 进入九十年代, 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目前的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此外,日本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

n*****1
发帖数: 1329
3
价格是关键,问题小的照相机根本就是稀罕物。那时普通人能买到的!
另外,价格也很高。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Do not be stupid, is this in china? Do not learn from liangzhi.
: As fast as I know, hand old camaras have been used more than 100 years.

n*****1
发帖数: 1329
4
海鸥4型在1970年国内、在上海的价格(国内最低的)是320元,当时国外情况不清楚。
海鸥4型也分4A,4B,但价格差不多。现在是早已停产,就是二手价格,这就不好说了
,因为这是认货买货
a**t
发帖数: 3833
5
Believe it or not, the camara in your picture is still used today, and its
still better than your digital ones.
OK?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海鸥4型在1970年国内、在上海的价格(国内最低的)是320元,当时国外情况不清楚。
: 海鸥4型也分4A,4B,但价格差不多。现在是早已停产,就是二手价格,这就不好说了
: ,因为这是认货买货

n*****1
发帖数: 1329
6
江青给我们的研发任务难度很高--专访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总工程师孙晶璋专访对象:
孙晶璋,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海鸥前身)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毕业。1957
年在上海照相机厂毕业实习,1963年正式进厂,1997年退休。
视频:专访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总工程师孙晶璋
网易财经:在您印象当中,60年代我们国家的照相机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孙晶璋:我们照相机应该是58年开始搞的。德国莱卡3B型号是1936年出来,我们是58年
开始做,比他们晚了20多年。但是我们一起步就到这个水平了。这种照相机苏联也刚刚
开始搞。他仅凭自己的力量也生产不出,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把德国的工厂
、工程师搬回去,才开始的,大概1950年左右就有照相机出来。美国的照相机工业规模
很小,我看他不是不能搞,可能是它的重点不在相机,而在汽车。比中国先进的还有日
本,日本在二战时已经有照相机了,而且有几个照相机厂。除此之外,我们算是先进的
了。当时,香港、台湾根本差太远了,我们起步得比较快。
上海不能落后北京、天津
网易财经:国家开始重视照相机产业的背景是什么?
孙晶璋:我听老师傅们讲,当时,北京、天津都有照相机厂很简单的照相机,而上海作
为工业大城市,不能生产照相机,觉得落在人家后面,太说不过去了,所以要搞就搞得
好一点,起步高一点,就搞了徕卡。刚开始时在南京路、四川路拐角上有叫惠罗公司公
司,六楼有一个小阁楼,搞几个金工的老师傅敲敲打打。
网易财经:六十年代初时,照相机厂的产值是多少?
孙晶璋:63年的时候产值产量还不高。三年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基本上都垮了,没
有人要,产量上不去,就很困难。厂里有些人回乡了,有一部分人去另外一些行业,比
如说电池,跑了很多人,剩下来的人就是设计一个新的照相机,就是4型照相机,双镜
头的。到64年照相机开始出口。
网易财经:出口到哪些地方?
孙晶璋:开始出口到中东这些地区。因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出口说明书都设计好了,
结果进出口公司要我们重新印刷,第一,上海作为地域名不能作为商品名注册。后来就
改成海鸥,这海鸥也是进出口公司提出来的,到国外注册了,第二,明书上印的熊猫图
案也不能用。因为中东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他们看着熊猫像猪,所以不行。我们
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全都改掉了,之后就顺利出口了。
网易财经:为什么会选择海鸥作为品牌形象?
孙晶璋:最早是进出口公司定的。我们没有选择权。而且我听说,在国外海鸥名声不怎
么样,说海鸥是很懒的一种鸟,专门跟在油轮后面吃船上掉下来的东西。
网易财经:那时购买照相机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孙晶璋:到我们4型星出来以后,特别是4B型之后80块钱一架,所以应该说相当便宜。
当我们的工资整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根本就没加工资,我大学毕业的那几年一直都是
65块6毛。但是有些家庭,可能劳动力比较多的也是能够买得起。
网易财经:就是几个月凑一凑。
孙晶璋:特别是上海,我觉得总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买得起。到70年代初晚上还
排通宵买照相机。有的亲戚朋友托我买照相机,我也去排队,穿一件大棉袄,晚上六七
点钟去排队,排到明天早晨拿票买。
支援“小三线”
网易财经:六十年代,国内有没有其他的品牌跟我们竞争?
孙晶璋:几乎没有,60年代底要支援全国各地。受到支援的是丹东照相机厂,我们把海
鸥4型双镜头反光相机的全部图纸都给他。哈尔滨仪表厂,我们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
图纸全部给他。江西光学仪器总厂69年搬到江西去了以后,我们把上海牌海鸥205图纸
全部给他。
还有重庆很多军用光学仪器厂,很多以数字命名的军工系统的厂,都是我们图纸给他。
那时候不讲知识产权,这都是全部一盘棋,全国一盘棋,你要什么通过正式手续我们就
给什么,所以图纸工艺技术都给他们。但是做来做去还是不行,做不过上海照相机厂。
为什么?他们对照相机可能认识还比较浅一点。第二,很多军用光学仪器厂搞军品,军
品是肥肉,都是国家拨款。所以他成本没办法跟我们比,竞争不过我们。
网易财经:当时国家让上海照相机厂支援全国各地的照相机厂的背景是什么?尤其是69
年上海照相机厂的技术、员工、设备支援建设江西凤凰照相机厂?
孙晶璋:支援“小三线”。毛主席说过,他不放心,要好枪好马支援三线。本来我爱人
也去江西,我说我不是好枪好马,家庭出身也不好,动用了一些关系才没有去江西。(
注: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
、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
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网易财经:60年代,我们还有一个军用照相机的车间?
孙晶璋:有,叫第六车间,第六车间原来在英国领事馆那边,在外滩30号。后来搬掉了
,成立照相机三厂,专搞军用的。
提问:您有参加过军用的研发吗?
孙晶璋:我不可能参加,我是地主阶级出身的,怎么能参加呢?
八千元一架的“东风”照相机
网易财经:您还记得第一架单反吗?
孙晶璋:64年、65年设计,66年成功。紧跟着文化大革命,进度就拖后很多。设计完成
之后需要模具,一个照相机不简单的,需要几百副模具,单反要到70年代才开始真正地
批量生产。那时候我们叫DF型,单反。后来又搞了DF1型,改进了一些地方。
网易财经:你们当时在设计DF单反照相机的时候,其他国家的水平怎么样?
孙晶璋:日本单反发展得很快,DF系列模仿的是美能达SR-7的结构和造型,但7型有自
动测光系统,这些元器件我们国内都没有,我们只能把它拉掉,相当于美能达SR-2。
网易财经:生产这款机器的时候,当时派什么用场?是否军用比较多?
孙晶璋:设计的时候没有这么考虑,但是后来用到了。69年珍宝岛保卫战,就用这个照
相机了。我们专门设计了500毫米焦距的镜头,军方要求三公里以外能辨别出一起行驶
的两辆吉普车。后来我们也做到了,数量不太多,但是钱赚得不少。
我们有个特殊情况,我们认为人家能够办到的,我们一定能够办到,人家不能办到的,
我们也要办到。所以后来69年我们造了“东风”。
网易财经:听说这个跟江青有关。
孙晶璋:跟江青有关。
网易财经:您当时参加研制了吗?
孙晶璋:我参加了。说来话长。69年文化大革命,我进不了研发小组。后来他们快门做
不了,快门我自己有点专长,所以让我去搞个快门,我就去了,快门搞好了以后大概生
产了一百多架。
网易财经:“东风”当时卖到多少钱?
孙晶璋:当时有8千块钱吧。
网易财经:基本上属于国家级的礼品待遇了。
孙晶璋:江青也要走了,陈阿大也要走了,陈阿大就是上海造反队的头目,跟王洪文他
们一伙儿的。
网易财经:之后又造了“红旗”?
孙晶璋:我们做“东风”的时候,照相机二厂造红旗。东风是仿瑞典单反相机哈苏造的
,镜头是德造的,快门也是德国的,德国工艺非常精。这个快门也就德国能够造,最高
速度六百分之一秒的大口径快门,只有德国能办到,那里面有根弹簧,我们造不了。当
时想了很多办法,包括钢研所、上钢五厂、钟表材料厂都一起攻关,最后钢丝也压出来
了,但是我们钢丝弹力达不到德国的要求,我们只能稍稍放松一点。我们的工艺水平也
达不到德国的工艺水平,德国的工艺水平快门弹簧做得很平,我们的有一点弧度,最后
做出来了。
当时江青要求快门速度最高要达到一千分之一秒,我们做五百分之一秒都非常吃力,更
不用说一千分之一了。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在一千分之一秒的时候,光圈缩小一点,
快门原来开的那么大,我就开小一点,一下子就达到了。但是光圈原来是2点8,我只能
用到4了,江青也不懂,就混过去。
网易财经:最终还是满足了他们的需要。造东风、红旗应该说占去技术人员很大的精力
了。
孙晶璋:很大精力。
网易财经:那是否会耽误了其他相机的开发?
孙晶璋:当时无所谓,这是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压倒一切的。
错失发展良机
网易财经:您在海鸥这么多年,您觉得海鸥发展最好的是哪一段时间?
孙晶璋:工厂搬到松江以后,80年代的末期发展是比较快的。83年、84年,那时候产量
达到42万架,4型达到42万架,DF达到2万架,总共50万不到一点。后来因为大家在对产
品开发上有些分歧,后来没有发展好。
网易财经:是什么样的分歧?
孙晶璋:60年代底,我就跟厂长提出,我们应该发展小型照相机,傻瓜照相机。我也是
从国外的杂志上看到当时的这股趋势的。我经常看日本的《写真工业》,发现日本也是
小型照相机销售数量远远高于单反,单反占百分之十几,小型照相机占百分之八十,还
有一些大幅面的占7%。
我记得很清楚,60年代末,我们到闵行去挖石头、造防空洞。休息时,我跟厂长提建议
发展小型照相机,他没听进去。他觉得4型做得很好,高档的单反也已经设计出来了,
就先不考虑发展小型照相机。事实上,我这个建议被照相机二厂接纳了,就是205相机
,好像一直到2000年还畅销。
我是80年升工程师,82年升副总工程师,87年升总工程师。我和厂长现在经常谈到这个
问题,他说:“当时我很为难,到市经委去,申请引进美能达300型单反,市经委就拿
出上海科技情报所的杂志,里头有一篇你的文章,他说你们副总工程师建议引进小型照
相机,你怎么引进单反啊,我没办法回答他。”但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我当时的想法是
对的。
后来也做了个样子,要跟美能达引进小型照相机,后来根本就没有钱了,也不敢借,借
了以后还不了,后来工厂效益下来了。
网易财经:是不是国门打开了之后,很多进口相机进来,对海鸥造成了一定冲击呢?还
是说海鸥本身的问题更多?
孙晶璋:其实刚打开国门的时候,新华社根本就不用我们海鸥的,一些报社也不用。新
华社是国家单位嘛,国家单位可以申请购买国外照相机。国内照相机不行,就用国外好
的。外国记者看到中国记者用这么好的相机,都很惊奇:“你们中国人很穷,但是用的
相机都比我们好,我们都用不起。”因为他们是自己掏钱买,我们是国家买的,所以(
国门刚打开)根本就不影响一般的大众消费。
基础技术薄弱是硬伤
网易财经:一般的大众买不起进口的好的照相机。
孙晶璋:根本买不起,除了特别有钱的人。为什么我们照相机到最后不行呢?有两个原
因。第一个原因,我们国营企业的体制问题。
第二个是客观原因,照相机是应用技术,要靠基础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基础技术支撑的
话,就发展不起来。电子技术不行,材料技术不行,机床技术不行,什么都不行,那么
没办法,我们只能全靠引进,全都是日本过来。这样的话你能够引进一个,你能够引进
两个,但你不可能引进三个四个,你不可能什么都引进过来。
网易财经:就是基础技术研究的水平一直没有上去?
孙晶璋: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能达X300,这个很有名,后来是海鸥DF300,里面有
两块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一个是48脚,一个是56脚的,这两个集成电路我们当
时进口的时候200多块钱。然后我们花500万国产化,请上海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有
一个微电子技术分院给我们做,最后做出来以后,一百多块,但是价格已经降到一百多
块了,我们也可以到深圳去进,深圳他有办法,他有管道,他进来的时候跟你一模一样
的,但是不打商标,才60块钱。如果是我们靠自己做的话200块,成本就下不来,要不
我们到深圳买水货,他肯定是走私进来的。走私就犯罪,这事我们搞技术的不管。
比如说我们曾经搞了合作所,当时还在90年代中的时候,我还没有退休,我说是不是搞
个讨论研究,我说现在照相机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APS(Advanced Photographic
System),这是日本的七家照相机厂跟柯达一共八家照相机厂讨论,最后发展出来的一
个系统,这个系统把胶片比“135”再小一点,有很多好处,照相机能小一点,重量也
能够减轻,分辨率也能够达到,胶片也能够节省,这是一个系统。
第二个系统就是digital camera数码照像机,我说这两个系统我们发动全国照相机的企
业,大家来讨论一下到底走哪个方向。结果讨论下来,大家跟我们想法一样,否定APS
,认为是没有出路的,APS大概昙花一现就没有了。今后肯定是数码,但是数码技术我
们当时是零。
网易财经:这时国外数码相机的发展如何?
孙晶璋:也不先进,刚刚出来。我96年退休以后到柯达做总工程师。柯达当时也没搞数
码,也是搞傻瓜机,搞了几年傻瓜机以后才弄几个技术人员、几个工程师去研究数码。
其实再研究也不解决问题,后来柯达采取什么办法?他就把日本的一个Cosina买回来,
由这个厂专门给他开发数码相机。所以柯达的照相机也生产了很多。美国的技术是很高
明的,但是运用技术比不过日本人。我跟美国人也接触过,跟日本人也接触过,日本人
特别认真,美国人大大咧咧,中国人更大大咧咧。因为中国人跟自己利益挂不起钩来的
,挂起钩来的话,我觉得也不会大大咧咧。
我退休的时候,台湾照相机也刚刚发展,现在台湾远远超过我们。当时60年代初期的时
候,我们4型照相机到外滩去试拍,装出来以后我们都要试拍,看到人家拿香港的
Halina相机,一拍太粗糙了,跟我们不能比,现在香港的超过我们了。
网易财经:您走的时候厂里面是怎么样的状况?
孙晶璋:那时候还能过得去,我们引进了美能达X300。最后只进来了机身那一部分的生
产技术设备,镜头没有引进,因为没有钱了。87年我们到日本去的时候谈这个问题,日
本人以为我们先引进机身,再进镜头,所以准备了很多镜头的资料,图纸给我们看,其
实我们知道自己没有钱了,不可能进的。
那镜头怎么办?我们把镜头的资料拿来了以后,就自己弄。我从重庆引进一个工程师时
。他大概是90年来的,从90年到94年、95年的时候搞了五个镜头,这五个镜头卖得非常
好,后来我们搞的变焦镜头,国内还没有,所以这几年比较好。96年底97年初我就走了
。(周红)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n*****1
发帖数: 1329
7
Believe it or not,the camera in 60s is still expensive and luxury in China.
Not an average family can afford it.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Believe it or not, the camara in your picture is still used today, and its
: still better than your digital ones.
: OK?

V******B
发帖数: 3940
8
照相机本来一直都贵
基本用品都是奢侈品还别说照相机了
有钱买照相机,还不如买个自行车了

China.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Believe it or not,the camera in 60s is still expensive and luxury in China.
: Not an average family can afford it.

V******B
发帖数: 3940
9
再过20年
新生代就要问,为什么不用数码摄像机了

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
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
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
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 “莱卡”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次
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
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同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 嗷В辏谏
障嗷幕褂兄厍臁⒛暇⑽靼病⒐鹾秃贾荨�
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
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
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
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
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 У摹爸榻�7型
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
成了凤凰205)35 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
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
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
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
。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
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m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
主流。
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
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
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此外,日本
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
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 “莱卡”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次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同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相机厂,同年,国内生产照相机的还有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
: 五十年代未,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架。1960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7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成了凤凰205)35 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 七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 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m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主流。
: 进入九十年代, 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目前的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此外,日本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

g******t
发帖数: 11249
10
雷锋是不是有?

【在 V******B 的大作中提到】
: 照相机本来一直都贵
: 基本用品都是奢侈品还别说照相机了
: 有钱买照相机,还不如买个自行车了
:
: China.

相关主题
薄熙来去云南喂海鸥,原来是去联络薄一波嫡系部队贴图等下班。
原来新东方就是中国的ICC不鼓励 喝了做个 和 atxt 对站封进行三妈
Re: 最近海关收税的事情很有趣 (转载)PA帖子贴到了站封的家门口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V******B
发帖数: 3940
11
雷锋有钱啊
几百块钱都有,那个时候可以买一小套房子了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雷锋是不是有?
a**t
发帖数: 3833
12
300 years ago, Galileo had a telescope, but today, how many of you have one?
many people in the 50 and 60 have a camara. It was not very expensive.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雷锋是不是有?
V******B
发帖数: 3940
13
发表于 2007-7-2 10:38 只看该作者
1954/1955年我在上海旧货市场看到一台莱卡相机的售价3000人民币,在当时确确实实
是天文数字,要知道当时工人月工资是30来元!
你家真有钱

one?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300 years ago, Galileo had a telescope, but today, how many of you have one?
: many people in the 50 and 60 have a camara. It was not very expensive.

a**t
发帖数: 3833
14
A house, are you kidding, a house was 10000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a
camara. 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it?

【在 V******B 的大作中提到】
: 雷锋有钱啊
: 几百块钱都有,那个时候可以买一小套房子了

V******B
发帖数: 3940
15
你太年轻了,什么都不知道
我奶奶买的地一套房子才500块钱,可能就是一个小的单间平房。就在五十年代的事。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A house, are you kidding, a house was 10000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a
: camara. 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it?

n*****1
发帖数: 1329
16
雷锋还专门有人拍照,不用自己掏钱买,这个绝对是事实!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雷锋是不是有?
V******B
发帖数: 3940
17
哈哈,果然是加拿大人
a house was 10000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a camara
那个时候房子是几百上千万???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A house, are you kidding, a house was 10000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a
: camara. 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it?

a**t
发帖数: 3833
18
I am talking about beijing
Ok, if you talk about Tibet, that was a different story

【在 V******B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太年轻了,什么都不知道
: 我奶奶买的地一套房子才500块钱,可能就是一个小的单间平房。就在五十年代的事。

V******B
发帖数: 3940
19
恩,北京孩子,50年代一小间房子都是几千万了,现在早就是一个billion美元一平方
米了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I am talking about beijing
: Ok, if you talk about Tibet, that was a different story

n*****1
发帖数: 1329
20
这个就是胡说,我们家30-40年代买也就是100大洋,估计就算500-1000新的人民币。北
京沙滩。故宫边上。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I am talking about beijing
: Ok, if you talk about Tibet, that was a different story

相关主题
Re: 关于三年饥荒照片的看法 (转载)老将小将都来学习一下前辈高人
个人的一点感觉Re: [zz]人质事件后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福建省的问题一点小观点
大家都来尽一点力 【不是坑】说一点小小的看法吧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C*******d
发帖数: 15836
21
跟这种人较劲你累不累?

【在 V******B 的大作中提到】
: 恩,北京孩子,50年代一小间房子都是几千万了,现在早就是一个billion美元一平方
: 米了

a**t
发帖数: 3833
22
OK, let be realistic, how many camaras would you want to exchange for your
house in Beijing?
I mean in 50 and 60 .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就是胡说,我们家30-40年代买也就是100大洋,估计就算500-1000新的人民币。北
: 京沙滩。故宫边上。

V******B
发帖数: 3940
23
算了,你说说北京50年代单间平房多少钱吧
你也就是官二代,送来加拿大转移财产的,英文烂的预科生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OK, let be realistic, how many camaras would you want to exchange for your
: house in Beijing?
: I mean in 50 and 60 .

a**t
发帖数: 3833
24
I do not know. A house in Beijing? Even you had money for a million camaras,
you could not get one. OK.
It was not for sale. It was for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在 V******B 的大作中提到】
: 算了,你说说北京50年代单间平房多少钱吧
: 你也就是官二代,送来加拿大转移财产的,英文烂的预科生

h****i
发帖数: 1674
25
语焉不详啊
在中国还是美国,百户家庭拥有量多少,城乡分布多少
many指多少
不贵是相对什么而言。
你一句话让人见识了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是如何下结论和陈述事实的。就是说些指代不
明的话

one?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300 years ago, Galileo had a telescope, but today, how many of you have one?
: many people in the 50 and 60 have a camara. It was not very expensive.

I********l
发帖数: 8702
26
50年代国产相机的价格是120元,相当于普通人不到三个月的工资而已。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价格是关键,问题小的照相机根本就是稀罕物。那时普通人能买到的!
: 另外,价格也很高。

I********l
发帖数: 8702
27
你贴这个也是在为江青涂脂抹粉了。原来中国在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的相机发展比改开
后快多了。

1957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江青给我们的研发任务难度很高--专访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总工程师孙晶璋专访对象:
: 孙晶璋,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海鸥前身)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毕业。1957
: 年在上海照相机厂毕业实习,1963年正式进厂,1997年退休。
: 视频:专访原上海照相机总厂总工程师孙晶璋
: 网易财经:在您印象当中,60年代我们国家的照相机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 孙晶璋:我们照相机应该是58年开始搞的。德国莱卡3B型号是1936年出来,我们是58年
: 开始做,比他们晚了20多年。但是我们一起步就到这个水平了。这种照相机苏联也刚刚
: 开始搞。他仅凭自己的力量也生产不出,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把德国的工厂
: 、工程师搬回去,才开始的,大概1950年左右就有照相机出来。美国的照相机工业规模
: 很小,我看他不是不能搞,可能是它的重点不在相机,而在汽车。比中国先进的还有日

I********l
发帖数: 8702
28
请看这个1960年普通人自拍的和农民一起劳动的照片。
1960年夏季,刚考入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当年秋天,学院安排我到公主岭农村去参加
秋收劳动,集体住在生产队破旧磨房里临时搭起的通铺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是艰苦劳动一天后的傍晚时分,我们收工时挥舞镰刀,高唱豪迈的歌曲,雄纠纠气
昂昂返回住地。图中前排由左至右为:当地农民、黄邦一、高伟毅、李振盛、姜尧清、
姚文举
一天,我策划了一次真实的“行为艺术”:我预先把小相机支在前方,拨动自拍机,以
长影职工食堂为背景,我们三个同学吃完午餐正走回学院,每人都故作以手捂肚的饥饿
状,自拍了这张照片。图中由左至右:姜尧清(左)、白且直(中)、李振盛(右)。
请注意“故作饥饿”。
1961年5月末,摄影系组织师生到南湖春游,葛老师拿出家里仅有的两罐印着外文商标
的水果罐头,请同学们尝尝鲜儿。为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品尝一口,大家公推由班长负责
为同学们分食,李振盛先将大块的切成均匀的小块,再一人一口地轮流分食,同学们总
算是品尝到了来自海外的美味罐头。在这张老照片中,班长李振盛左手托着两盒水果罐
头,右手在给系团支部书李治元分食,后边排队等待的是何宗耀和黄邦一等同学。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50年代国产相机的价格是120元,相当于普通人不到三个月的工资而已。
k******k
发帖数: 6800
29
普通人哈哈哈哈
赫尔左哥,那时绝大部分普通人连工资都没有
他们都在农村,跟着党走合作化公社化道路呢

【在 I********l 的大作中提到】
: 50年代国产相机的价格是120元,相当于普通人不到三个月的工资而已。
a**t
发帖数: 3833
30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你有什么好质疑的。如果不相信,回家问你奶奶。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人哈哈哈哈
: 赫尔左哥,那时绝大部分普通人连工资都没有
: 他们都在农村,跟着党走合作化公社化道路呢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一点小观点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zz) (转载)
说一点小小的看法吧薄熙来去云南喂海鸥,原来是去联络薄一波嫡系部队
忍不住说我六四时的一点溴事---和太祖像被污有关原来新东方就是中国的ICC
评价赵紫阳的六四表现很重要的一点Re: 最近海关收税的事情很有趣 (转载)
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转载)贴图等下班。
倘使王张江姚在,抗日何须用奶康 (转载)不鼓励 喝了做个 和 atxt 对站封进行三妈
毛泽东时代的国产相机 (资料扫盲贴)PA帖子贴到了站封的家门口
上海压榨全国还是支援全国? (转载)Re: 关于三年饥荒照片的看法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机话题: 孙晶璋话题: 镜头话题: 生产话题: 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