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缺乏拯救:中国人的生活最形而下---孙隆基 (转载)
相关主题
一早起来看了这,好心情都没了冯正虎の“幸福终点站”:有人来机场劝降了zz
中央民大副教授向学生索贿 已被调离教师岗位良心官员踢爆毒疫苗 举报2年后才曝光
华盛顿正焦急等待朱成虎的进一步行动我铁岭官员不雅视频泄漏已被成功停职zz
左舜生: 给毛泽东一个初步的解剖21世纪还抱着成王败寇的裹脚布?
媒体战争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战争经济适用房是个大大的joke
刘晓波的过激主义导致六四民运适得其反(ZT)《财经》杂志:“行规”异化精神病院 (转载)
唐柏桥:让子弹飞向中共(一)中共中央党校署名文章:中国应纠正地方维稳“异象”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转载)民主、传统专制和现代专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身话题: 中国话题: 异化话题: 因此话题: 拯救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a
发帖数: 6113
1
从世俗中获取“拯救”的方式,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形而下”的民族。
中国文化的现世取向,使人把生存的意向集中在世俗中,不像世界上其他的高级宗
教那般,具
有“超越”与“拯救”的因素,因此,说中国文化是一个“没有超越,也没有拯救”的
文化,也不为过。
中国的知识阶层有一点局限的超越倾向,那就是“救天下”或“救国”的观念。然
而,即使是这个阶
层,也只是一小部分人才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学而优
则仕”,说穿了仍
然是为了在世俗中“安身”。这个阶层中比较飘逸一点的人士,还具有道家的退隐思想
,而这种倾向,
拆穿了也可能只是宦海失意的官僚的“全身”之术。
中国士大夫的这个阴与阳的两面,甚至在他们祖师爷——孔子身上也可以找到。孔
子说:“道不
行,乘桴浮于海。”是其退隐的一面。至于“学而优则仕”的一面,则表现为:“君子
谋道不谋食。耕
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因此,所谓“谋道不谋食”,其实就是如孟子
所说,使“治于人
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事实上,历代的知识分子除了一小部分是理想主义者之外,
大部分是做官
迷,而做官的人中也多半是“禄蠹”。
如果连士大夫亦如是,那么老百姓只有“福,禄、寿”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
三者都只是在这
个世俗中的“拯救”。“寿”就是在这个世界中的长生,因此完全是一种“身体化”的
理想。“禄”就是亭
尽富贵荣华。至于“福”则是享受天伦之乐,尤其在颐养天年时享受儿女的照顾,更可
以说是“有福
气”。这种完全在这个世俗中获“拯救”的方式,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形而下”的
民族。
这种现实感甚至还反映在老百姓的宗教活动中。在民间宗教里,不只是将福、禄、
寿都变成为神
祗,而且还有拜财神与送子娘娘之举。甚至拜一般的菩萨,也都是为了消灾祈福。一位
也是佛教徒的
日本教授,曾到过中国各地的庙宇参观,事后说:“与我们日本的宗教比较,中国人太
现实了。”在今
日国内的庙宇中,宗教活劝已经大大减弱,多留下一个景致供人参观,但是仍然可以看
出其“形而
下”的倾向。
中国人的这种现实感,往往使他们只着眼于在世俗中获“拯救”这个现实的考虑,体现
于在他们的生活
意向中,就倾向于排除无关这个宏旨的其他一切事物。
当时在大陆,笔者发现一个倾向:因为“锁国”日久,许多人对外界有很大的好奇
心,碰到从外界
来的人都会问长问短,然而,十个之中有九个都只是关心外面的物质生活,例如:你个
人收入如何?当
了教授收入又如何?生活指数,一般生活条件,等等。既然所有外国人都被问及这些问
题,因此他们将
之视为中国人的习惯。
一位从事中国研究、喜欢结交中国人的挪威女士告诉我:她认识的一个中国家庭,
从大陆移民到
美国之后,长期以来注目的只是买房子、购车子,搞物质生活,从来也不去参加在国内
时不能参加的
活动,也从不去阅读在国内未有机会接触的书籍。这个家庭也算是职业阶层出身,因此
令她很惊异。
其实,这只是两个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之间的不理解。该位女士是路德教背景出身
,因此对“拯
救”的定义是个体“灵魂”的扩张,亦即是使个人趋于完善。至于中国人的“拯救”方
式,则是在这个世
俗中“安身”。
事实上,由港台去美国留学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所注目的也不过如此。一般来说
,是想在美
国“安身”。在美国的年轻人中,已经有许多人感到精神苦闷,因此厌弃物质生活,热
衷于东方的神秘
宗教,或者从事反对“建制”的政治活动。然而,这些同一代的中国人却只着重在美国
买屋置产,搞居
留证,也没有什么“异化”感。的确,在一个“虚其心,实其腹”的文化中,是谈不上
“异化”这类高级
事物的。
在中国这个没有个体“灵魂”观念的文化中,个人所着眼的只是在杜群照顾下之“
安身”与“安
心”,而且,不论是“身”或“心”,都希望能够找到最好的寄托。因此,最为皆大欢
喜的安排莫如“安
身美国”与“心怀祖国”同时进行。中国人对世界是采取适应态度的,他们认为阴与阳
也是应该互相调
和的,自然不会让自己出现内心冲突——一切都是“心安理得”、“心身愉快”,毫无
“异化”可言。
因此,中国人基本上没有西方存在主义者所说的那种“异化”问题。现在让我们看
看:中国人有否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所剖析的“异化”状态?
说及异化的劳动,这确实是今日西方人普遍出现的现象。大部分人的感受也不一定
是理性的认
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自己分离,而且被掉转头来对付自己。他们的感受毋庸说是一种
局限感与无聊
感,认为:“人”的价值与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今却只能将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浪费在
单调和刻板的工
作上。在美国,笔者就看到这样的情形:人在早上返工之前先用大麻将自己麻醉,来抗
拒这种无聊
感,否则就根本不能去上班。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中国人有否这种对“人”之价值的看法?有否这样的无聊感?
异化的劳动在中
国人之间自然也大量存在,不过却似乎是一个可以用物质去解决的问题。因此,似乎很
讽刺地,这类
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大陆就多于资本主义的香港。
在当时大陆,不论个人才干如何,开始工作时一律30多元,然后可以坐在那里,眼光光
地等待退休时
将会达到的工资——也是一律的80多元。因此,在不少单位,人是每日必到的,但是,
平均工作时间是
两个多小时,其余的由阅报和聊天所打发。
相形之下,不少香港人朝九晚五之余,晚上还去进修有助于将来升迁的课程。这种
精神也确实可
佩。因为,为了“安身竞赛”,可以将人的青春阶段的情欲整个地压抑掉,也可以把与
“安身”无关的文
化或精神活动整个地排除掉。而且,绝少笔者在美国所看到的那种不满足、不稳定、烦
躁、埋怨或牢
骚。的确,中国人的“个体”是一个“身”,不是一个“灵魂”。对一个“身”来说,
所谓“异化劳动”是容
易解决得多的。一些所谓“新儒家”尝试将华人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儒家伦理扯上关
系,其实这个发
展该归功于没有“异化”感的“身体化”存在。
中国人的现实倾向可以说在资本主义的香港获得史无前例的全面展现。的确,说香
港人从事的是
一种“安身竞赛”,也不为过。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变得很现实,只想到“韫
食”,置家,有办
法就买楼,送子女出国。他们“睇低人”或“睇高人”,都是以这些项目为标准。因此
,钱赚得多的就会
感到比别人更“威”,能买楼的就可以“睇低”不能买楼的,自然,不能送子女出国的
就怕被能送子女出
国的“睇低”,只能送一个子女出国的也会在能同时送所有子女出国的人面前感到自卑
。在香港这个中
国人社会中,“人言可畏”仍然在发挥全面作用,不过不像大陆那般只偏重道德方面,
而是偏向于
用“安身竞赛”作为标准。因此,香港人对别人的好奇心,也往往只限于对方如何“安
身”法。笔者在加
拿大碰到一些香港移民,都是只搭讪一次的陌生人,但与其交谈却迹近被盘问,而且总
不离下列数
项:“你成家了没有?”“你拿到了永久居留证没有?”“你收入多少?”
从中国人的男女关系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现实感。一般来说,男女关系可以是只为
了婚嫁,也可
以是纯粹浪漫的,自然也可以是两者的混合。在世界各地,如果双方论及婚嫁,除了两
情相悦,都会
或多或少考虑到“安身”与“安心”的因素,问题只在一个比重。一般来说,中国文化
对“安身”与“安
心”的强调是压倒性的,并且还以“非性化”的方式将人的青春阶段铲除掉,因此,浪
漫倾向的男女关
系就较少出现。
纯粹为了“安身”与“安心”考虑的男女关系,,总是在先确定了它的人伦性导向
,才肯进入关系
的,而不是在进入了关系以后发挥一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左右它的去向——后一种情形,
必须有点“个
性”才能做到。
在早些时候,笔者还听到一些港台的女性说:西方妇女都是娼妓,言下之意,似乎是因
为后者在婚前
已经与男性搞性关系,而且往往不限于一人。笔者在美国时,却听到一些当地的妇女解
放分子说:她
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而任何以一己之“身”去换取“安身”的行径才是娼妓行为,这
种行为本身就是一
种交易,因此,即使只与一人在合法的形式下进行,也无改其本质!
凭笔者有限的接触经验,在作为社会主流的“正经”的女性这个阶层中,在比较“
人情化”的大陆与
台湾,能出现浪漫倾向(亦即是纯情)的频率,就高于“身体化”的香港。香港女性中更
常出现“妈妈的
乖女儿”型的女性,甚至搞到连体形上都如此。其实,她们之“牛开窍”与儿童化,往
往只是一种摆出
来的姿势,乃在社会观众面前有利可图的“无知”与“纯洁”。一位香港女明星,在被
记者问及会否去拍
裸体的写真集时,回答说永不可能,因为“将来是要嫁人的”!
不过,在“文革”以后的大陆,即使在浓厚的人情味气氛之中,男女婚嫁却有沦于
买卖式的倾向,
那就是讲究“门当户对”,并且要求男方在婚礼之时已备齐整套家具以及电风扇、电视
机等事物。甚至
连国内人士也称这种婚嫁为“一张价目表”。这确是很大的讽刺。因为,当时社会往往
拆散青少年男女
纯真的交往,阻止他们健康的性爱行为,最后使“个人”只有在别人安排的不理想条件
下结婚,而且还
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一个“人”的“人伦性”与道德性,然而,到头来这却只是
一种婚姻市场的交
易,并且,还往往出现骗婚的事例,彻头彻尾地暴露了整个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伪善性。
在今日的香港,像内地的那种赤裸金钱交易似乎已经少见,婚姻市场交易的形式多
牛是:看对方
有否足以令自己“安身”的事业基础,以及是不是能令自己“安心”的“好人”。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民主、传统专制和现代专制媒体战争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战争
国内中学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错误的 (转载)刘晓波的过激主义导致六四民运适得其反(ZT)
从包养男生到聚众淫乱,我们的少女怎么了?唐柏桥:让子弹飞向中共(一)
董文华人民大会堂登台献唱!政法委完蛋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转载)
一早起来看了这,好心情都没了冯正虎の“幸福终点站”:有人来机场劝降了zz
中央民大副教授向学生索贿 已被调离教师岗位良心官员踢爆毒疫苗 举报2年后才曝光
华盛顿正焦急等待朱成虎的进一步行动我铁岭官员不雅视频泄漏已被成功停职zz
左舜生: 给毛泽东一个初步的解剖21世纪还抱着成王败寇的裹脚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身话题: 中国话题: 异化话题: 因此话题: 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