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e****2 发帖数: 2723 | 1 博士与博士以后--一个好的案例研究
今天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有一篇新闻聚焦(NewsFocus)文章And Then There Was One
,描述了耶鲁大学1991年入学的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专业(molecular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 program)博士班的26个博士在毕业12年后的职业道路。个人觉得
值得推荐给现在在攻读博士的研究生们读一读。
Science文章And Then There Was One链接: [url]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21/5896/1622[/url]
这篇文章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这26人(入学时一共有30人,最后拿到博士的是26人)目前
的工作状况和经历。可能会让很多人吃惊的是,这26个博士中目前只有一位女生在今年
刚成为Brown大学的终生教授。除此之外,还有两三位目前还在做tenure track上的助
理教授,等着获得终生教职。生命医学领域做博士后的时间普遍较长,所以原则上这个
速度整体上还算是正常。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像施一公这样不到40岁就在生物医学领
域中功成名就,实在是凤毛麟角。
我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也是1991年,与报道中的这个班恰好同年。我们入学时班上
一共有26个学生,五年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应该不到20个。我记得第一学期之后就有四个
因成绩不够好被系里要求转学走了,后来又有几个陆续离开。在获得博士学位中的这些
同学中,现在真正还在学术界做教授的其实也非常少,除了我自己之外我好像也没听说
有谁在做教授,不然我多次去美国开美国化学会时也总应该碰到他们。当然,在中国做
教授是算不得教授的,再说我是研究所中的教授,严格来讲更算不得真教授。所以,相
比之下我们这个博士班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还不如人家耶鲁的那个博士班呢。
不过,总体来讲这两个博士班的相似之处很多。比如我们这个班也有一位女生是获得博
士之后上了法学院在做专利律师,更多人是在半导体或生物医学工业界做研发和管理,
也有人去了华尔街做金融,还有人去了IT业做计算机软件与服务,另外还有人在学校教
书。其中最不济的当然是我,能力有限,不仅回了中国,而且还在坚持做学术研究,连
土鳖都做不过。Reality bites!
Science杂志上的这篇文章其实很有些代表性,所以我建议有兴趣的研究生朋友们去读
一读,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
我在科学网上有时候会发表一些关于做研究生和研究生培养的意见,有些不以为然的人
有时候会觉得我这种人并不了解研究生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我想说的是,如果要认为我没有做过研究生,那真是大错特错。事实上我在中国和国外
都做过研究生,而且到目前为止已经独立带了差不多10年的研究生。这世界上还真没有
多少人比我更了解读研究生和读完研究生以后的生活究竟是怎么回事的。
Believe me! And enjoy the f**king reading!
注:如果您感兴趣但实在无法下载该文章的电子版,可以发email向我要。以下是该
Science文章的摘要。
Science 19 September 2008:
Vol. 321. no. 5896, pp. 1622 - 1628
DOI: 10.1126/science.321.5896.1622
News Focus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n There Was One
Jeffrey Mervis
A decade after 26 members of the entering class of 1991 earned their Ph.D.s
from Yale's elite molecular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 program, only one
holds a tenured faculty position. But is an exodus from academia a bad thing?
本文引用地址:[url]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93[/url]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