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antonese版 - 广州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相关主题
【情系一盅两件】岭南:粤语源流考河南郑州自来水厂管道爆裂 几十万居民家中停水(组图)
呼吁南方供暖的人都是太矫情?哈尔滨院士牵头研究净化办法 争取早日恢复供水
星期二檔案 雙非 1/2北京水资源紧缺程度逼近极限
私有化果然有效率——河南杞县自来水公司与政府发生矛盾,全县停水北京水资源紧缺程度逼近极限 (转载)
香港自来水,源自内地媲美欧盟南京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清华专家赴灾区力保供水安全(zz)《凤凰周刊》香港特供五十年秘辛
中国一半自来水不合格奇葩到你想不到!下属曝光河北巨贪整人手段
哪个学校的自来水供水管网的研究比较好?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恢复到85%以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自来水话题: 水厂话题: 广州话题: 供水话题: 西江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Y
发帖数: 9698
1
广州自来水 流淌110年
大洋新闻 时间: 2015-11-1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幸
当街坊拧开家中水龙头,潺潺细流让生活变得轻松与方便;然而你恐怕没想到,这
股细流已经在广州流淌了110周年。从最初权贵使用的贵价水,到如今满足1600万名市
民日常所需;从仅仅珠江西航道取水,到如今东、西、北三江取水……110年来,广州
自来水的发展可谓筚路蓝缕;如今,广州自来水已家大业大,供水水质提前2年满足106
项新国标要求。那么广州自来水是如何诞生的?110年来,她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10年,她创造了哪些广州乃至中国的第一呢?本文一一为你揭晓。
文/ 广州日报记者刘幸
图/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黄炜
神奇身世
外地人叩开广州自来水现代化大门
生活在广州,我们每天都用自来水。但你们知道为何叫“自来水”吗?严格说来,
广州历史上,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并非第一家。市民从南门走进白云山,不久就能见到雕
塑,叙述了广州自来水最早的一段古。据说,自来水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发明的。
苏轼到岭南做客时,得知广州人民只能饮苦涩的水,便写信给广州太守,建议引山
泉水入广州,为民造福。他的方案是:于岩下凿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绳漆
涂之。随地自高而下,水自流直入城中,谓“自来水”。当工程竣工时,广州一带人民
欢天喜地,共饮甘泉。
当然,广州自来水叩开现代化大门的时间是在清末。1903年,在上海成立自来水公
司23年的上海商人早已富得漏油。而广州当时仍旧依靠母亲河珠江,无论官民,都是直
接饮用珠江水。因此精明的上海商人来到广州,打算再次利用这项新兴产业捞一笔。
1905年10月16日,上海商人李平喜、王声楷找到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西
濠口谷埠办公楼(现太平南新亚酒店)召开筹备会议,向岑春煊商洽筹办广州自来水公
司的事情。会上,上海商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自来水的好处,还用杀手锏“爱民”二字说
服了岑大人。
就这样,官商合办的广东省河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也正式宣告现代化的
自来水叩开广州大门。
先进设计
水厂简直就是当年的高新科技城
成立后的广东省河自来水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广州两地招商股。相对来说,上海老板
占了大头且经验丰富,董事局就在上海成立了。
公司特地高薪请了“外援”,2位美国工程师、1位德国工程师,加上1位本国工程
师,4人立即进行水源勘测,设计水厂基建技术,到国外引进给水设备。这3名“外援”
价格不菲,当时一般职工月薪只有25元左右,而他们的薪水高达500元。
经过勘测选定,增埗河当选取水点!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在河边西场乡征地70华亩
(46666.6667平方米)建水厂。
大家能想象近110年前的水厂有什么吗?简直就是110年前的高新科技城!其中建有
蓄水池2个、高架沉淀池1个、慢性沙滤池6个;低压机房抽水设有煤气炉4座、离心泵4
台;高压机房输水设有卧式火管蒸炉5座、双筒机4台;涡轮筒机房之间还有1个容积
8545立方米的地下清水池。
这些设备就算放在当下,并不过时太久,因为全世界自来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百年来
并没有颠覆性的突破。
增埗水厂1906年动工, 1908年8月16日举行开水典礼,只花了2年多就建成投产。
广州供水事业由此拉开序幕,成为当时全国最早有自来水的城市之一。
可怜开局
供过于求严重亏损面临危机
当时广州输水总管道直径60厘米、长4400米,生产好的自来水一出厂就进入这条总
管道。第一批供水地段是当时的富裕居民住宅区。3条分支水管分别给西关、南关、惠
爱路旧城区供水。但因为街管安装遇到种种困难,增埗水厂至1909年初才全面供水。全
面供水后,上海董事们惊讶地发现,在广州报装自来水的市民少之又少。这与上海刚有
自来水时市民报装热火朝天,甚至有人为了早日用上自来水而“走后门”的情景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董事们发现,从不缺水的广州街坊,沿岸的居民习惯取用珠江河水,城内的打井取
水,不仅水质好,水温还冬暖夏凉。当时还出现了“挑水夫”的职业,只要出一两个“
仙”(当时广州流行的一种货币名称),“挑水夫”就能为你挑一担水上门。广州那时
的自来水只有富户、官家才能用得起。用水一点也不难的广州街坊认为:为什么要买自
来水呢?
供过于求,自来水公司的装管工程也停滞不前了,年年亏损。到1914年,共亏损了
17.6万两白银。
多事之秋 广州自来水用户一度不足两万
1914年,军阀龙济光割据广州,竟开赌抽饷,收回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官股。经股
东大会研究,决定把官股6万股出让给十三行银业界和南洋采胶业华商,广州自来水完
全成为商办企业。商办初期尚有盈利,但不幸的是,公司高层明争暗斗,业绩逐步下滑。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11月初,日军进驻增埗水厂,实行“军经管理”,次年2
月恢复局部供水。广州建立汪伪政权后,自来水事业由日军移交“台湾拓植株式会社广
东分店”接管经营。广州沦陷期间,广州自来水事业没有任何发展,用户不到沦陷前的
一半,不足两万户。
抗战胜利后,广州自来水供不应求状况日趋严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水管处业务
科长期挂着“停止报装”的牌子。全市只有增埗水厂和位于沙面、租界居民集资兴建的
自用水厂——沙面水厂,日供水能力14万立方米,供水范围18.7平方公里,全市公共售
水站仅30个。当时自来水漏耗高达66.1%,浊度达20度以上,能享受到自来水供应的市
民也饱受停水之苦。
时人给广州公用事业留下了这样的评语:“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
水不清”。1948年9月8日,广州《建国日报》刊登一条读者呼声:“德宣路一带,二、
三楼居民饱受无水之苦,何日才能改善?”对此,广州《前锋日报》“广州漫谈”专栏
载文嘲讽道:“广州自来水正名符其实,自己喜欢来便来,不喜欢来便不来”。
凤凰涅槃 新中国成立广州供水焕发生机
即便当下,不少老广州都称呼珠江南岸的海珠区为“河南”,旧中国海珠区一直与
供水无缘。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广州市政府为让海珠区居民喝上自来水,特别成立
了“河南供水工程筹建处”,同年从长堤敷设直径150厘米的过河水管直通南岸,结束
了海珠区没有自来水喝的历史。
1957年7月,白鹤洞水厂建成,终结了芳村地区长期无自来水的历史。1959年8月,
在广州绢麻厂自给水站的基础上,扩建了员村水厂,并与西村水厂的输水管相连通,结
束了员村和石牌一带居民世代饮用河涌水的历史。1960年6月,在黄埔区大沙地西建成
黄埔水厂。1960年4月建河南水厂,1961年建车陂水厂。
在大跃进年代,广州自来水事业也以“大跃进”的迅猛步伐一路向前,先后建成西
村水厂三厂和白鹤洞、河南、黄埔、员村、车陂等水厂,还建设了铸造厂和水泥管厂等
附属单位。
针对这一现象,曾任西村水厂厂长的刘正炜告诉广州日报记者,这就是卫星水厂,
当时国人都以“两弹一星”为荣,广州周边的小水厂也被形象比喻为拱卫广州供水安全
的卫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自来水公司一直注重管网维护,通过管网查漏
,节约了大量资源。到1990年,全市的自来水漏耗率从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66%降低到
了4.52%。早在1950年,广州自来水的修漏工人就提出了“小漏不过夜,大漏连续修”
的口号,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勇于创新 以水养水开全国供水风气之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这一时期广州的供水建设出现了新飞跃,实行了“以水养水”政策。“以水养水”
,指的是自来水企业每年所得的利润,除应缴税款外,主要留给企业作为扩大自来水生
产的基本费用。在我国大城市中,自来水企业实行“以水养水”自收自支的办法,广州
市自来水公司是第一家。
1980年,尽管当年广州全年售水量增加到43005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32倍,但市
区缺水缺压现象十分严重,海珠、芳村等部分地区的水压低到0.5公斤(0.05mpa)以下
,全年共有4140件群众来信反映缺水之苦,但同时广州自来水也面临着基建资金严重不
足,供水建设滞后等严峻问题。
为解决这一群众最关注的问题,1981年,中共广州市委作出决定:“今后公用事业
应逐步实行自收自支的方法,我市即先从自来水做起。”而广东省委常委会也同意广州
“以水养水”的做法。这一做法,可谓开全国供水行业风气之先。
事实证明,正是依靠“以水养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再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
1981年到2000年的19年间,广州市先后两次扩建江村水厂、两次扩建新塘水厂、两次扩
建石溪水厂。此外,还新建了6座大型调节水库。1995年动工兴建供水能力达50万立方
米/天的西洲水厂,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投产。最明显的是实行“以水养水”的头三年
,海珠、芳村等地来信来电反映缺水缺压的投诉下降了1000多件,各大主要缺水区售水
量都有明显增长,市民喝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缓解。
开启时代
南洲水厂打开
供水现代化大门
2004年10月15日建成投产的南洲水厂是广州市自来水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不仅让广州自来水出厂水质比肩欧美国家,也给市民带来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饮水革
命。
投资26亿元巨资一次性建成、设计供水能力达100万立方米/日的南洲水厂,从项目
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也是广州市110年供水建设史上工程量最大而工
期相对最短的项目之一。这个采用全新深度处理工艺的大型水厂,对广州饮用水安全格
局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说起南洲水厂,有段古不能不能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可荣告诉广
州日报记者,新建一个水厂,取水源最关键。南洲水厂,最早的水源地选在现在丫髻沙
大桥与南浦岛一带。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质开始变差,可能出现水厂未建成,水
源水质已经不达国标的现象。因此,自来水人继续寻找,最终又把目标定在了北江顺德
水道。长年的检测情况显示,顺德水道水质稳定,且周边没有工业污染问题,是水源地
的理想选择。但取水点不在广州,需要顺德、广州两地政府进行协调,幸好,乘着大学
城建设的东风,南洲水厂顺利建成投产。
辉煌一跃
西江引水实现
合格水到优质水
2010年,广州西江引水工程正式供水,让广州供水实现从合格水到优质水的飞跃。
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梁联坚介绍,进入上世纪90年代,广州珠江段水质变
差,作为西村、石门、江村3个水厂水源的珠江西航道水质长期不达标。“守着珠江没
水喝”成为广州一大囧事。
怎么办?西江引水工程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被列入广州市政府十
大改善民生实事,成为广州亚运会配套民生供水工程。总投资概算89.53亿元,取水设
计规模为350万立方米/日,全程管线长71.6公里。
工程建成后全面置换西村、石门、江村三大水厂的原有水源,广州提前两年在全国
大城市中率先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越秀、荔湾、白云
区及天河部分区域约600万名市民受惠。
西江引水工程通水后,水质的提升立竿见影。记者曾在通水后走访多个地方,在中
山七路一个小区里,记者看到陈女士家客厅里的饮水机已经“下岗了”,刚泡的好茶是
用自来水沏的。陈女士说:“西江水通水后不久,听街坊说水质变好了,就试着泡茶喝
,发觉沏出来的茶口感与桶装水差不多,所以决定让饮水机‘下岗’。”西江引水工程
通水半年,据大洋网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3月,已经有74%的老城区市民以自来水为日
常生活饮用水。
完美格局
新水源格局
保障供水安全
如今,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区域主要为中心城区,一共有西村、江村、石门、
新塘、西洲、南洲等6间水厂,设计供水能力达440万立方米/日,其供水管网长度超过
5000公里。
据介绍,从2000年东部西洲水厂建设完毕,到2004年南洲水厂实现通水,再到2010
年西江引水工程完工,十年期间,广州毕其功于三役,实现了三地取水格局,并于2010
年实现供水管网互通互补。
西江引水工程通水后,中心城区供水形成东有东江,南有北江,西北有西江的三大
优质水源的格局,大大提高了供水安全性。在中国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中,像广州这样
多方取水以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城市,尚没有第二个。
早在筹建西江引水工程的时候,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就计划建设北部水厂,经过反复
研究,最终北部水厂选址在白云区石井镇鸦岗村地段,白坭河广和大桥下游约2.2公里
的左岸,其设计供水规模为150万立方米/天,其中一期工程完工后每日供
水量可达60万立方米。
北部水厂的原水水源同样是来自水质优良、长期处于II类水标准的西江。一期工程
采用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膜的处理工艺,先进的处理工艺既能保障安全供
水,同时也将供水水质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当年日供水能力仅3万多立方米的增埗水厂,到今天中心城区6大现代化水厂,日
供水能力达440万立方米,再到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改变新一轮供水战略格局,广州自
来水已流淌了一个世纪又十年,从纤弱递进到宏大,从贫弊变革为强盛,广州自来水人
的脚步从未停下,广州自来水的明天定会更好。
s*********9
发帖数: 9860
2
G***Y
发帖数: 9698
3
当年“贵族水” 如今泽万家
日期:[ 2015-11-17 ] 来源:[信息时报]
越秀山自来水塔下奠基石碑记载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
水塔四兄弟见证广州百年风雨
只要拧开水龙头,无论多远,或是多高的建筑里,自来水都能够源源不断流出,功臣是
一级级的加压水泵。而在技术比较落后的110年前,远距离输送自来水的使命,需要由
高大魁梧的水塔来完成。在广州自来水事业发展初期,1906年至1929年,广州先后建造
了西关水塔、沙面水塔、越秀山水塔和东山水塔四座水塔供应片区居民用水。
越秀山水塔:
为越秀居民供水67载

而紧靠原观音山象冈炮台遗址而建造的越秀山水塔,塔顶距山脚地面约50米,塔高14
.6米、内径12米,从1932年4月1日开始正式向广州市民送水。
据史料记载,容水量巨大的越秀山水塔可满足“市区10层楼以上用户的供水”。直到
1999年,守护越秀一代居民的越秀山水塔才正式退役,不再向市民供水。同年7月,它
被广州市政府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越秀山水塔安详地矗立在越秀公园内,静看广州城岁月变迁。记者近日来到越
秀公园寻访这座走过80余年风雨的越秀山水塔,在中山纪念碑西坡的小山岗攀爬近百个
长满青苔的石阶,记者寻觅到了这个藏匿在茂密丛林里为广州市民供水的老朋友:水塔
身着绿衣,上方近乎圆球形,为保护这座80岁的水塔,公园管理方建了两米多高的水泥
墙将其围了起来,行人只能透过丛木交错的缝隙看到水塔的部分容貌。
西关水塔:
广州第一座水塔
最早建成的西关水塔,建设于1907年,水塔位于西关长寿大街,即现在的长寿路 ,
容水量达778吨。当时西关一带富庶商户是水塔最早的一批用户。直到1960年,它才被
飞速发展的现代供水系统替代停止使用。
沙面水塔:
水塔中的“混血儿”
沙面水塔位于沙面肇和路49号,即如今的沙面游泳池附近,建于1910年的沙面水塔,
其容水量454吨,是由英法租界内各户集资、英工务局筹建而成的“混血儿”,独立供
应英法租界用户用水。新中国成立后,“沙面地区供水由供水系统直接供水,并有东西
两方面来水,水源有充分保证,水塔于1953年停止使用”,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被拆
除。
东山水塔:
战火中被拆毁
位于梅花村的东山水塔命运则更为曲折,容水363吨的东山水塔建成于1929年7月,专
供东山区居民用水。1938年至1945年间,东山水厂遭受炮火轰炸,水塔被日本人拆除运
走。
自来水人的故事
何添,1926年生,89岁,13岁(1939年)进入西村水厂工作,50岁办理退休后继续返
聘为公司服务,直到57岁(1983年)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自来水人尊称其为“添姨”。
日军侵华时期进入水厂工作
从大字不识成长为劳动模范
1939年,13岁的何添还是个小姑娘,是家中四姐妹的长姐,父亲常年找不到工作,她
和母亲担起了全家的生计。侵华日军占领广州后,原来水厂的工人走光了,何添作为一
名临时工被招进了西村水厂。
添姨回忆说,当时的水厂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都是靠人来操作,工作非常辛苦。
原水进厂后,要先经过初步沉淀,池底会铺上沙子用来过滤,泥就会沉淀在底部,和沙
子混在一起,她最初做的就是将泥沙挖出来然后担走,再将沙子清洗循环再用。
“挑着的两竹箕泥沙有几十斤重,然后还要走过窄小的铁板路,因为没有鞋子穿,天
气热的时候,脚底经常被沙子烫起了水泡。”添姨回忆说。
“虽然辛苦,但我当时还小,工友们都很照顾我,日本人不在的时候,就让我少担一
点,日本人来了,就通知我多担一点,担少了怕我挨打。”添姨回忆说,不管年纪大小
,只要活干少了,就会被打骂,很多工友都有被打的经历,她自己也曾挨过鞭子。
据添姨介绍,当时她的薪水是日结的,每天只有四毫半,还不够一家人吃两顿饱饭。
从当临时工入行到50岁退休,添姨在自来水公司工作了37年,这37年,添姨换了5个
工作的地方,做过的工种很多,铲沙、担沙、维修、车工、开蒸汽机等各种各样的工作
都做过,可谓是做到老学到老。1979年,靠着这股子好学劲儿,添姨被评为广东省劳动
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刘正炜,1938年生,77岁,在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50年,其中有25年在西村水厂,
曾担任该水厂厂长,60岁办理退休后继续返聘为公司服务,直到67岁(2005年)才正式
离开工作岗位。自来水人尊称其为“炜叔”。
没钱买设备自己动手造
生锈设备翻新后再利用
1955年,17岁的刘正炜进入了西村水厂工作。炜叔用这样的话概括他与自来水的缘分
,“我在自来水公司工作整整50年,有25年在西村水厂,这是广州第一个水厂;有25年
,在公司总部,是公司第一个调度室主任,参与设计、建设了新塘、南洲、西洲等多个
最先进的水厂,为此被同事们笑称‘临时大总统’,2005年,正值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建
厂100周年,才离开工作岗位。”
炜叔刚进水厂时,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什么都要自力更生,水厂的工人就自己制
造水泥管、注水管等设备,“生锈的水管换下来也不能扔,也要清理干净后再利用。”
炜叔说,这样一来,反而让西村水厂成为了全国自来水厂机械加工方面最强的水厂。
炜叔说,改革开放后,公司有服务群众的理念,推广自来水入户,当时很多人因为“
钱”的问题不愿意,公司就给市民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务,希望让更多的人用水。
作为曾经的西村水厂厂长,说起西村水厂的发展,炜叔如数家珍。据炜叔介绍,西村
水厂这里有两个水厂,旧厂是1906年开始建设,名叫慢滤池,虽说都是靠人力处理的,
但水质口碑还不错。新厂是国民政府时期建立起来的,净水工艺沿用的是英国的工艺,
设施比旧厂要先进许多,而发电部分采用的则是德国的技术,新水厂发电机、水泵和马
达等全部动力都是自己解决的,发电就用煤气机,供水就用蒸汽机,锅炉是类似火车头
类型的锅炉,自己送煤进去,解放后才慢慢改变为外界供电。“解放前,水厂一直叫增
埗水厂,解放后才改名为西村水厂,一直沿用至今。”炜叔说。
1 (共1页)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恢复到85%以上香港自来水,源自内地媲美欧盟
四川首次规定擅自发布供水水质情况可罚30万元清华专家赴灾区力保供水安全(zz)
南京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中国一半自来水不合格
温家宝说2011年大兴水利,都修了啥水利?哪个学校的自来水供水管网的研究比较好?
【情系一盅两件】岭南:粤语源流考河南郑州自来水厂管道爆裂 几十万居民家中停水(组图)
呼吁南方供暖的人都是太矫情?哈尔滨院士牵头研究净化办法 争取早日恢复供水
星期二檔案 雙非 1/2北京水资源紧缺程度逼近极限
私有化果然有效率——河南杞县自来水公司与政府发生矛盾,全县停水北京水资源紧缺程度逼近极限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自来水话题: 水厂话题: 广州话题: 供水话题: 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