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antonese版 - N年前 你是否去过广州的音乐茶座
相关主题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9岁“广东智造”春晚冲向巅峰 智能机器人成明星
“虾哥”走了---粤剧大佬倌罗家宝昨晚辞世他是周星驰的黄金配角,如今身体抱恙发福成球
【舌尖上的广州】无鸡不宴六个纽约警察当众制服铐押60岁中国老人
来看看“旧交易会”流花展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丽媛艺术风格就一土字
请问在广州新机场住一晚红线女什么来头?
卫生部: 食碘盐防辐射意义不大真实的民国:1927年女工工资高于公务员科长
舒淇“情谜”大片曝光 中门大开火辣身材完美展现(图)一晃32年 胡娜“叛逃”美国细节披露
东莞一个高考家庭的六日六夜:一场全家人的战斗(图)刘晓波事件的持续发酵可能会改变中国命运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茶座话题: 音乐话题: 广州话题: 歌手话题: 劲歌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Y
发帖数: 9698
1
音乐茶座献唱一晚 能赚常人半月工资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11-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月华
历史转折处的80年代
“花城之夜,四方倏然奔腾着音乐澎湃的江流,音乐茶座是江流浮起的歌的星座…
…心灵的闸门应当永远打开,让人都获得真正的生命;让生命的每一首歌都闪烁光明,
让生活的每一寸光明都带着芬芳……”这是1986年12月一期《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首
热情讴歌广州音乐茶座的诗作。虽然诗人“用力过猛”,字里行间失去了一些韵味,但
我觉得“让人获得真正的生命”这一句话倒是说出了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的音乐茶座在
短短数年间席卷大街小巷的秘诀,一曲曲劲歌金曲,使人们饥渴到近乎窒息的心灵“活
”了过来,而一切真正的文化和创作,只有在大众心灵“活”着的时候才有可能,从这
个意义上说,广州音乐茶座的“千娇百媚”,值得我们一再回眸。
采写/记者王月华
复活
东方宾馆先开场 精明商家速跟风
读者,你也许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要用“复活”二字形容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兴
起的“音乐茶座风”呢?其实,音乐茶座在广州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以前也在文
章里提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略高档一些的茶楼里,都有女伶唱曲,一壶茶,两
件点心,还有耳畔绕梁不绝的南音,这便是风行于老广州的“音乐茶座”,纵然茶资要
比普通茶楼贵上好几倍,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广州还出现了专门的“音乐茶室”,茶室布置优雅,并准备
了大批唱片,供客人点播,据说点播率最高的是西方古典音乐和马思聪的小提琴协奏曲
,由此可见茶客的文化档次。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州还有十几家茶座式的音乐曲艺
厅,“文革”一来,这些演奏“靡靡之音”的场所才被当成“封资修”的尾巴一刀割去
,音乐几乎在人们的生活里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之后,东方宾馆是第一家开办音乐茶座的宾馆。本来吧,这音乐茶座是为
了丰富外宾的夜生活才办起来的,慢慢地,它吸引的市井平民就远多过外宾了。提着双
卡录音机,一路将“财神到,财神到”放得震天响的小青年有了这么一个“高大上”的
去处,自然趋之若鹜。市井平民能进星级宾馆,当然也得益于广州“先人一步”的开放
态度。1986年7月的《人民日报》在报道广州“星级宾馆内的茶室、舞厅、咖啡厅、游
泳池等游乐设施,都向社会开放”,乃至“宾馆洗手间也可免费使用”时,感叹着说了
一句:“这是记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在北京上海的老百
姓还望洋兴叹的时候,广州的小青年已经在各大宾馆的音乐茶座里“high”翻了,这不
能不说是生在广州之幸。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自打东方宾馆于1980年办起第一家音乐茶座后,短短几年间,
广州街头大大小小的音乐茶座增至70多家,每天都有上万顾客进场消费。那是一个“全
民创收”的年代,商家争先恐后办起音乐茶座,自然是看中了它的前景。一张音乐茶座
的门票,便宜的卖几元,贵的要卖20多元,场场顾客盈门,收入十分惊人。仅1984年一
年,广州70多家音乐茶座的收入就高达2000万元,平均每家入账近300万元,把这个数
字与普通人百来元都不到的月薪放在一起看,就知道这真不是一笔小数字了。
超叻
空调是“神器” 音乐“重口味”
音乐茶座的门票跟人们的收入比起来,也不算太便宜。之所以还是人头攒动,一来
当然是因为有多达十几万人个体青年作为“市场基础”,二来经营者也各出路数提高竞
争力,星级宾馆拼的是“高大上”,不但有咖啡糕点,最重要的是还有空调,“街边仔
”们摆了一天摊, 出了一身臭汗,没有谁舍不得花几张“大团结”,在这里“叹”一
晚空调;公园开办的音乐茶座,“拼”的则是优雅惬意。1981年的《广东园林》杂志刊
登了一篇介绍流花湖公园和百花园开设音乐茶座的文章,设计师为了营造出“宁静优雅
、对景赏乐”的环境,也颇为苦心孤诣。
由于音乐茶座发展迅速,“人才”奇缺,各文化剧团纷纷组建轻音乐队,不过,拿
“铁饭碗”的歌手并不多,炒更的人倒层出不穷。话说北京著名乐评人金兆均曾在1984
年到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一游,他对“轻音乐队”的“重口味”大为惊讶,用他自己在
《南国社会音乐生活一瞥》一文中的话来说,这“轻”字大成问题,因为现场的音量足
有120分贝以上,令人耳膜及心脏觉得十分难受,歌星更是劲歌劲舞,“或穿梭于台上
,或漫步于烟雾之中,强烈的彩灯变幻莫测。”
歌手在音乐茶座唱一晚,到底能挣多少钱呢?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当时一个轻音乐
队不过十来个人左右,在音乐茶座演出两个小时,收入可以达到两三百元。曾在1985年
因翻唱《霍元甲》主题歌走红大江南北的本地歌手吕念祖当话剧演员时,演一场的报酬
是0.4元,而在音乐茶座唱一场的报酬是10元,一晚上还能唱3场,一晚上就挣了别人小
半个月的工资,所以,他很快就转型当了歌手,并因翻唱港台歌曲而出名,被誉为“广
州的刘文正”。靠翻唱走红的也不只他一个,当时音乐茶座的舞台上还出现了“广州郑
少秋”陈浩光、“广州罗文”李华勇、“广州苏芮”张燕妮,这些从茶座里走出的明星
,至今仍为众多“老广州”津津乐道。
超劲
翻唱港曲成风 孵化黄金时代
翻唱歌手的走红,也显示了香港劲歌金曲在音乐茶座里一枝独秀的地位。就算一样
来自香港,节奏舒缓一点的慢歌,在音乐茶座里也不如劲歌受欢迎。
香港劲歌金曲的独门热潮甚至引起了文化部门的不安。1981年12月,广东省政府成
立了专门管理音乐茶座的“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并明确规定茶座演唱曲目要以我国
优秀民歌和世界名曲为主,但要落实这一规定却非易事,有心人还专门做了一番统计,
发现严规之下,各茶座轻音乐队演唱的香港劲曲仍占了三分之一强,更有人对“资本主
义腐朽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忧心忡忡。不过,虽然忧虑者大有人在,但却很少有人真
的想把这个新生事物一棍子打死,当时管理者提出了“排污而不排外”的原则,报纸上
也常有“要消除‘左’的影响,要处理好艺术与商业、提倡与包容的关系”,要保有“
音乐茶座在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席之地”。这样的论调,带有那个年代的鲜明色
彩,今天的读者看来难免会有些心理距离,但其间蕴含的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却是这座
城市最为可贵的地方,少了这样的包容,很难想象音乐茶座的翻唱之风盛行之后,原创
热潮紧随而来,终于孵化出广州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
有机会再细说端详。
G***Y
发帖数: 9698
2
“四喇叭”拎着走 “邓丽君”满街唱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11-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何瑞琪
生猛广州
淡定广州
曾应枫口述
记者何瑞琪执笔
轻吹灰尘,拨弄开关,“啵”的一声,乌亮盒子被电流激醒。尘封已久的磁带滋滋
运转,飘出温婉细腻的女声,是久违的粤语歌曲。恍然间,我似乎回到那个激情四射,
生猛活力,猛嗅外界新鲜空气的上世纪80年代。
那时,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广州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吮吸着外来文化之气
息。流行文化如入无人之境,朝夕之间,所有的人都在听邓丽君、徐小凤,争道谭咏麟
、张学友。我从来都没想过,粤语除了能唱成粤剧的“帝女花”、儿歌的“落雨大、水
浸街”,还能以这么浅显直白的方式,唱出人世间的恩爱情仇。
想听流行歌曲,得有台收录机,这可是个稀罕物,以前,家里的收音机是“一块砖
”,就是方方正正、仅有一个喇叭的收音机。后来收音机发展到立体声,外置内置各有
两个喇叭,国内还没出现这玩意儿,人们想方设法托人去香港买。一时间,广州街头人
手一部“四个喇叭”,拎着边放边溜达,一时成为最时尚。我们家也不例外,我父亲应
邀去香港文化交流,带回了一部“四个喇叭”,拿它来听香港新闻。我记得刚趴在桌子
前听它的时候,整个人都被震撼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呢。
渐渐地,广州流行起音乐茶座,可以和亲朋戚友边听现场演奏,顺便叹番“一盅两
件”。我记得当时去过几次,一踏进大堂,五光十色的灯光聚在新搭的舞台上,两侧音
响造势轰鸣,烘托着今晚即将出场的本地歌手。全场引颈待望,却发现原来好戏尚未出
台,便笑笑回过头继续品尝虾饺、粉果、糯米鸡。好不容易等到本地歌手上场了,却唱
得差强人意,少了几分港台风韵。食客们饭箸不停,偶尔拍掌鼓励,台上的演出一样卖
力,这份真诚倒真是有趣。
我只去过几次音乐茶座,歌唱声与觥筹声交错,渐渐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娱乐方式
越来越多了,音乐茶座慢慢落寞了。不过,作为价格亲民、便于亲朋相聚的消费方式,
它还是深受老人家欢迎。很多酒楼便改为专唱粤曲,凝聚这班老街坊。现在老字号大同
酒家等为数不多几家还坚持这种传统经营模式,如今听闻,颇为感慨。
我以为,广州当代的生猛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那时,上山下乡的知青纷纷回到
城市,一度失去青春活力的土地正渐渐恢复血气。他们逐步在城市站稳脚跟,解决了基
本的温饱问题,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幸得改革风气之先,又毗邻港台,语言
文化原本相近,于是想方设法学习、相融。后来,广州音乐茶座的影响力扩散全国。我
到外地后,竟发现好些北方人张嘴就能唱几首粤语流行歌,让人大为惊讶。我这才明白
粤语流行音乐的伟大。如今,听音乐再寻常不过,港台劲歌金曲也只是百花齐放中的一
枝。唾手可得间,总是缺了上世纪80年代那种喜悦、兴奋、强烈的冲击。那种精神之张
扬,声色之纯粹,令人怀念。
s*********9
发帖数: 9860
3
N年前...去过爱群大厦的音乐茶座
G***Y
发帖数: 9698
4
曾经很想去, 但最终都没有成行
s*********9
发帖数: 9860
5
哪儿顶层还有旋转餐厅,一小时转一圈,看着珠江两岸的的风景,很美!
G***Y
发帖数: 9698
6
对着江那边景色还可以, 可要是看着中山二院后面的旧民居, 真有说不出的味道

【在 s*********9 的大作中提到】
: 哪儿顶层还有旋转餐厅,一小时转一圈,看着珠江两岸的的风景,很美!
G***Y
发帖数: 9698
7
李华勇:不想让观众失望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12-1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俊
第一代广东流行歌手20年后再战乐坛
珠江频道接档《麦王争霸》的大型粤语音乐竞技秀《粤唱越响》将于12月13日开播
。节目注重邀请有资历的粤语实力唱将试图唤起观众的情怀,而最难得的是李华勇的加
盟,他被称为广州罗文,是第一代广东流行歌手。近日,记者观看了他的录制,并在采
访中听他当年成名的故事以及归来的心情。他说,自己当初模仿罗文是为了生存的偶然
之举,20年后回归舞台,也不是为了与后辈竞争位置,因为他觉得自己真老了。广州日
报记者 曾俊
成名幕后:当初只是为了多学一门技术
20多年来始终住在纽约,李华勇依然在很多种场合唱着粤曲粤剧和粤语歌,另外也
在业余时间教小朋友们唱。这种对粤语曲调的情怀已经延续了30年,上世纪80年代初,
他就因为模仿罗文而被获得了“广州罗文”的美誉,可在那之前,他只是粤剧团跑龙套
的,地位极其边缘化,“模仿他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那时候觉得声音像他,如果能学
好他,会不会帮助自己唱粤剧呢?戏曲舞台也讲究论资排辈,我年轻没什么上台的机会
,那就希望自己打好基础,多一门技术,就多一点活路。”
而随着改革开放、港台流行音乐涌入,当初为了生存李华勇所钻研的模仿竟然有了
更大用处,“那时候大家都没什么娱乐,就是去音乐茶座,那时候我们天天在演出,有
时候一晚要跑好几个场,一般人一个月工资30块,我们一晚能挣到10块,这是很厉害的
数字,我就很热情地去跑,大家也很喜欢我唱罗文,我唱到哪里,粉丝就跟到哪里,我
就开始离开了粤剧团”。谈到走红,他认为是很偶然,“我都懵了,当时大家叫我广州
罗文,我还很不高兴,觉得他们为什么不叫我的本名?”
当然,与同时代的吕念祖、陈佳文等一样,只有模仿而没有原创的李华勇被认为是
“口水歌手”,李华勇表示:“这是大环境的问题,广东那会儿基本都是小调、方言歌
,流行歌是一个空白,大家都拿着喇叭录音机听港台歌,受影响没办法。”
急流勇退:需要过平凡的日子
几年后,李华勇忽然出走国外,在唐人街开餐馆,“我明白唱歌是青春饭,而我没
自己的作品,长期站不住脚,我搞过原创,但没有模仿罗文受欢迎,这有点悲哀。”一
下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李华勇很适应,“我是双面性格,舞台上很疯狂,私底很安静
,我感觉很舒服,成家、生小孩,我需要过平凡的日子。”
20多年以后,这是他第一次回广东登台,为何隔了这么久?他说:“你到一个新地
方一定要踏踏实实,我出去就决定要改行,我当时怎么红的都不知道,什么人都呵护你
,但是你走下坡路就没人拉着你,这是很现实残酷的。”
录制那天,李华勇在7名竞演歌手中排名最后一位,下一轮他若不能取得超高分数
,就很有可能要被淘汰。前几期,他每次出场都能获得最高分贝的掌声,但成绩却在倒
数。谈及此次加盟,他坦承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而为了发挥广东歌的影响力。
至于在节目中的表现,他解释为“身体原因”:“太仓促,水土不服,加上着凉,有几
场发挥不太好。”
快60岁的他说,尽管已经看淡演艺圈的竞争,但仍然期待自己的演唱表现会更好,
“现在的状态只到了60%,我不想让观众太失望,我们这些老人还能怎么样呢?我也不
是想在这方面再有什么大发展,保证自己正常发挥就够了。”
1 (共1页)
进入Cantones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刘晓波事件的持续发酵可能会改变中国命运请问在广州新机场住一晚
其实我挺乐意听听64的故事卫生部: 食碘盐防辐射意义不大
忘情水 vs.相思泉 – 神雕侠侣 (转载)舒淇“情谜”大片曝光 中门大开火辣身材完美展现(图)
俺川“布衣”辣东莞一个高考家庭的六日六夜:一场全家人的战斗(图)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9岁“广东智造”春晚冲向巅峰 智能机器人成明星
“虾哥”走了---粤剧大佬倌罗家宝昨晚辞世他是周星驰的黄金配角,如今身体抱恙发福成球
【舌尖上的广州】无鸡不宴六个纽约警察当众制服铐押60岁中国老人
来看看“旧交易会”流花展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丽媛艺术风格就一土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茶座话题: 音乐话题: 广州话题: 歌手话题: 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