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anada版 - 雨峻:从一次“同学聚会” 谈开去
相关主题
没见过世面样子!海归土得掉渣六特征加国华人圈那些被包养的女生们
秋日丽江(2)泸沽湖:高原上的蓝宝石ZZ一位父亲给女儿的择偶之道by 陆幼青
加拿大医院用蹩脚的中国语言打动你发展不是硬道理,幸福才是
一位老人的感慨--海外华人的无奈莫言和十八个馒头 (转载)
热追《蜗居》的应该看看这个郁闷
考试通过了,总结了几点经验。我发现,我保持着一个term搬一次的优良传统
都是冬奥会惹的祸~呵呵Re: 诚为老妈寻求11月,或者12月初从北京到多伦多的同伴
一位加拿大华人女DJ的心路历程嘎普同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聚会话题: 同学话题: 一次话题: 国内话题: 同学聚会
进入Canada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k*****a
发帖数: 1518
1
雨峻:从一次“同学聚会” 谈开去
13-01-10 09:46
年前一次回国“同学聚会”的情景还经常在我脑中出现,我们这一代(五0后及六0后)
留在国内和出国发展的人在“金钱”与“处事”上的不同想法做法还真已相距甚远,颇
有感慨。
我大学的同学留在上海的占大多数,也有近1/3的同学散在全国各地,我与他们失去联
系已有二十多年。一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联系上了一位同窗好友,并从他处得知
国内的同学已聚会多次,虽然每次参加的人有所不同,但只有我是唯一没露面的一位。
消息令人振奋,于是委托了一位聚会组织者,定妥日期,打点行装,匆匆上路,期盼着
与老同学相见的激动与兴奋。
聚会那天,早早到了预定的一家中高档次的饭店,与组织的同学见了面。这次聚会因我
而起,我就说你来点菜,我来买单,我想这完全合情合理。没料想他给了我一个意想不
到的回答:“唉哟,今天来的每个人都根本不在乎请这样一顿饭,你就不要管了”。凭
心而论,当时我更多想到得是:于情于理都应我付款,因为是我提出要碰头的,我完全
没把请得起或是请不起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在国外,我属工薪阶层,但按我的收入还
是应该完全请得起这顿饭(我估计在3000到4000元人民币之间),当然,我也没富裕到
把好几百加元都不放在眼里的地步。在再三争论无效的情况下,我揣着一个自己不太相
信的,但很多人相信并愿意广为传播的 “国内人都非常有钱” 的信念,糊里糊涂地入
了席。
旧时同学间的友谊与趣事令人感慨又欢欣。席间了解到,当天来的同学的职业大致包括
:正(付)教授,正(付)研究员,正(付)总工程师,外企中层,房产开发管理,小
企业老板,处级或科级公务员及其它一些林林总总也包括几个已退休的。听说最成功的
一位女同学是某大企业的董事长,但她当天没来。我总的印象是他们大都属于中层收入
者。宴会进行到后期,话题转到了上一次的聚会,并很快提到了是谁买的单。我虽然没
有完全听明白那次买单的全过程,但至少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聚会买单不是一个“没问
题”的问题,于是我不安的感觉再一次涌上心头。趁一个同学上厕所的机会我跟了出去
:“我把单先买了吧”我对她说。这女同学眼中露出一丝难以让人理解的目光,犹豫了
一下,她用手指了指说:“付款大概在那里”。付钱时我心里真是非常非常高兴与轻松
,总算可以不为此事纠结了。谁料想此时身后突然冒出了两个男同学,抢走了我的信用
卡:“搞什么搞,怎么也轮不到你来买单啊”,他们大概是猜到或是听到那女同学说了
什么吧。于是,拉拉扯扯,我又被拽回座位。从那刻起我的脑子就没停下过,“我不懂
规矩?”;“我不见世面?”;“我是乡下人?”;“我在国外呆傻了?”这些问题在
我脑海中反复折腾,颇感无助,当然饭菜也嚼而无味。
饭局接近尾声,一位男同学有事早退,寒暄送别一番,重新入席。这时耳边飘来一声窃
窃私语:“xxx 大概把单买了吧”。稍过片刻,一位同学离席,回来时对大家微微摇了
摇头,我的心随之又是一阵难受。服务员终究还是呈上了付款单,在嘻嘻哈哈的互相调
侃中,矛头最后集中到一位同学身上,咬定他为理应付款人。什么理由呢?我们用餐的
饭店属上海静安区,而这位同学就职于静安区环保局:“你是这里的地头蛇”,“你在
这里应该吃饭不要钱”,“你可以让他们至少打五折”。这位同学半红着脸,嘴里叨唠
着听不清的话语:“当然当然”,“我只是小科长,又不是土霸王”,等等等等。我竭
尽所能试图最后一搏,终未成功,心中甚是后悔,为什么不多带些现金而只想着“刷卡
”呢,否则在争抢中我可能占上风啊。
“聚会”的故事就是这样,其结果是这位同学付了4000多元钱。在聊天中我也正好了解
到了他的家庭正常收入为1万元不到一点,还有个没大学毕业的儿子。我的天哪!他请
客吃饭竟然花了将近半个月的家庭收入,他真的不在乎吗?在我的记忆里,自我定居海
外,从未花过半个月的家庭收入来请客吃饭,如果是必需,我必定会在意这笔好几千加
元的开销。坦白地说,这次聚会是我这几十年来最感“受罪”的一次饭局。时至今日,
想到其中之尴尬还令我难受。
我能够想象,很多居住海外并回国参加过同学聚会的人会说:“不至于吧,中国的中层
收入,仅几千元人民币,太夸张了吧,多想了吧”,因为他们大概都曾有过与我截然不
同的经历。这几年来,一种比较普遍的聚会模式是一两个“大款”同学全包费用, 山
珍海味,游山玩水,令我等“海外游子”自行惭愧。在这种模式下,我以上所提到的几
千元聚会费用确实上不了台面,不足挂齿。而在“大款”伞庇护下的中下层收入者们尽
可抬头挺胸“这点小钱,不在话下”。本文所述之“尴尬”定然不会出现。
我还能够想象,如果国内的中下层读了这篇文章,按国内现在普遍“膨胀”的心气,定
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呆傻了吧,我们会这么小气?”。 诚然,属国内这个阶层的
家庭,现在大都拥有一套以上的住房, 百万以上的存款。但是,会不会发生我描述的
聚会情景与“付得起或付不起”无关,真正的关键是:呆在国内的(我没把呆在国外的
我等人士排除在外,只是容我另述)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大跃进,自然灾害,文化革
命等艰难时期)是否已像他们口中所说得那样,慷慨到不把几千元放在心里的地步?据
我观察,绝非,更多的人只是口头君子。其实不仅是中层,甚至就是国内的打工族读了
这篇文章也同样会骂:“还留洋呢,如此小家子气”,尽管他们现在可能还是许多人挤
在一个小破屋里每天打几份工。我没有夸张,因为从我家帮佣的乡下打工妹口里,从我
家小区保安口里,从农村来的装修工的口里,我听到了太多类似同样的语言。
我很庆幸能呆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耳染目睹”我们这一代人已改掉了“中国人”特
有的两大陋习: “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以及“虚荣摆阔” 之前者。我已回忆不起在
这些年里与朋友吃过一次“预先不知谁付款的”饭局,度过一次“心中个怀鬼胎”的假
期,每次相聚都是那么真诚而简单,令人欢悦。一位刚从国内来的年轻人在当地报纸上
发表了一篇短文,描述了不久前参加的一次我们的乡村假期(参与者绝大多数属我们这
一代人),他最感惊讶与不解的是:将近十家的夫人们计算每家“份子钱”的认真劲,
几百几十几,算到了个位,虽然我们这些家庭的年收入相差甚远——从接近百万到仅仅
几万。可以想象,如按国内的处事原则,我们这次假期定会自始至终纠缠在“拉拉扯扯
”上了。然而不幸的是,两大陋习之后者,“虚荣摆阔”的印记还是深深地烙在我们这
一代的脑门上,即使长期居住海外亦难以幸免。从“华夏”网上文章中有意无意的自我
炫耀到一些城市里以中国人为主的毫无情趣的“豪宅区”,再到闲聊中的对自身家庭或
对孩子的夸大其辞都反映出了这类恶习。但我真真切切的相信,呆在海外的我们这一代
人,随着年龄从中年近入老年,随着孩子的长大离开,随着对自己生活景况的习惯,我
们会更成熟,更实际,更实事求是。至于呆在国内的我们这一代,能否克服国内蒸蒸日
上的浮躁,虚伪,吹嘘,攀比的风气则不得而知了。
1 (共1页)
进入Canada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嘎普同志热追《蜗居》的应该看看这个
Re: [转载] 请教赴美签证填表问题考试通过了,总结了几点经验。
Lancome Tresor都是冬奥会惹的祸~呵呵
今天头一次去电影节一位加拿大华人女DJ的心路历程
没见过世面样子!海归土得掉渣六特征加国华人圈那些被包养的女生们
秋日丽江(2)泸沽湖:高原上的蓝宝石ZZ一位父亲给女儿的择偶之道by 陆幼青
加拿大医院用蹩脚的中国语言打动你发展不是硬道理,幸福才是
一位老人的感慨--海外华人的无奈莫言和十八个馒头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聚会话题: 同学话题: 一次话题: 国内话题: 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