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发帖数: 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GA2020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7 09:52:32 2022, 美东)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教育太扭曲
1月6日,据《留学杂志 》报道,康毅滨先生,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
,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
奖。
康教授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
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
曲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康毅滨
曾在接受《星期日新闻晨报》访问时如是说。
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少有“真实”的
康毅滨:每年1月底,我会拿到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我们
系要招收25名学生,其中会有4个中国学生的名额。我收到的申请大约有七八十份,然
后从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
每份申请里都包括: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我把
成绩看做是定量材料,而个人陈述和推荐信是弹性材料。每份材料我都看得很仔细,不
过弹性部分会告诉我更多的信息。
问:“个人陈述”都写些什么呢?
康毅滨:就是说说你对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看法,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以及为什么要申
请普林斯顿。
问: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中国学生表现如何呢?
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个人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
点。我感觉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
自己。
问:一份真实的“个人陈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康毅滨:我记得有个学生说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
的专业是生物。然后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转了系。由于基础薄弱,所以他读得比较吃
力,但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所以他愿意坚持下去。
这份“个人陈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名学生展示出了他在寻找和实现梦想
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我们去年录取的一名女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在专业上的问题:她很遗
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个人陈述中带着对专业追求的渴望。
2月初,我会对初选出来的人进行电话面试。虽然看不到对方,但从交谈中,也能判断
出对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
我们要的是真正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
问:在电话里你都问他们什么问题?
康毅滨:我会考察英文口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是请他们讲讲科研经历,介绍
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之类。
问:接到电话面试的学生,会很紧张吧?
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
,学生还可以用中文完整地表达自己。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当成“考试”,
而不是一个和我们沟通的机会,所以有些人会非常紧张,影响表达。
问:他们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
康毅滨:我能听的出来,有些学生会(她)事先在写好答案,在电话面试时照着念,或
者是照着背。有些学生显然是提前排练了,回答得非常溜,好像在做演讲报告。但是内
容和我的问题关系不大。
问:他们留给你什么印象?
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的印象是可能没有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也可能
是不够自信。我希望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展现真实的自已,而不是一个刻意包装的、完美
到失真的“加工成品”。
问:也许是没人有教育该如何应对这类面试,或者是他们不知道说实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想要真正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
这有一个案例:去年申请快截止的那一刻,我收到了一份申请,条件挺好。我就给他打
电话进行面试。他很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很早就进实验室了,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
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他很清楚地描述了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
所作出的种种尝试。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他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
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问:电话面试会决定录取结果吗?
康毅滨:不是的,电话面试结束后,我会在候选人中反复地掂量、比较。成绩的高低往
往不是决定因素,我更在意从各种细节方面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问:分数有多重要?
康毅滨:分数很重要,但不是绝对因素。要知道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几乎都是国内名牌
大学的尖子,经过高等教育选拔过的人,智力上来说差距并不大。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
成绩,但并不一定录取分数最高的。往往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
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比如说我曾经录取了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初
中就在县城住校,吃过不少苦。即使在在电话和邮件里,你也能感觉到她很谦和。没有
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不像有的学生那样自信到傲慢自负的程度,觉得自己
不去普林斯顿就要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拍马屁、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
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并且给
人一种认真负责,尊重机遇的感觉。
中国学生的功利心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问:中国学生进入普林斯顿或者其他顶尖大学后,还要克服哪些困难?
康毅滨:来上海之前,我在福建老家陪父亲、侄子待了十多天。
读五年级的侄子讲了这样一件事: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要在班上找一个“对手”。每次考
试后,赢的同学受表扬,输的要被批评。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大愿
意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让我震惊的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里有太多类似“竞争激励”机制。中国教育从小学—
—不,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的狭隘的竞争意识,清楚地烙在这些留学生的身上,困
扰着他们。
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对于刚进入普林斯顿的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已经
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问:你看中国学生到了普林斯顿后,有哪些常见问题?
康毅滨:1、心态上比较急,有些学生在这里急于求成,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总
是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一旦不如意,就容易垂头丧气。
2、还有些学生到这里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专业,但是辛辛苦苦读了
那么多年书,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
3、并且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问:为什么会这样?
康毅滨:普林斯顿的理念是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
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
但很多国内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心态:希望一进学校,就有人指定给他
(她)一个课题或任务,这个课题又一定得出成果。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定会有答案
,做完了就能拿高分。然后靠这个科研成果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他们基础扎实、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应试能力强、成绩优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独立
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同时功利心又比较强。
问:其实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态。
康毅滨:我们系曾经有一个中国学生,开学后没多久,我就发现他并不真喜欢科研。我
和他谈话,他说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
有的人都希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考普林斯顿就是为了完成别人对他的期待。
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的,只是长期以来,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让他过早
地把实验和名利、和事业捆绑在一起了。
在我们这一行业里,真正成功的人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假如为了出人头地,那还不
如去搞别的行业来的更快)。他们真正享受的是探索的过程,包括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
来不易的成功。
问:你刚才说的中国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也会有些麻烦,这和功利心有关吗?
康毅滨:你看,我侄子从小就被这么“教育”。带这种思维的学生,对竞争的理解是很
狭隘的,认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就是胜利,把别人比下去就是成功。
而在实验室更重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有人发表论文了,大家正一起高兴着呢,就有
一些中国学生表现的闷闷不乐,仿佛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失败。
还有的科研项目八字还没一撇呢,学生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个人的成果……
有些中国学生特别想快速成名。这样的心态,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在美国
,成绩很隐私的东西,不会公布出来,也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压力。他们更提倡合作、
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问:两种不同的竞争,就会产生矛盾。
康毅滨:竞争意识过强的学生,很可能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和生活中
更容易与他们关系紧张。
在生活的细节上,老生周末开车带新生去购物,晚到了几分钟新生会埋怨;但是新生自
己在超市慢条斯理地货比三家,让老生在外面等几个钟头,还以为理所当然。
还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去年邀请他去家里过节的那些美国人今年不再邀请他了呢? 有时
候我会思考这些问题,他们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从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饭的碗筷,换下来的脏衣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帮他
们处理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而多数美国学生的确更有“公共意识”,比如说主动处理实验室的垃圾,及时对别人表
示感恩,我们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他们负责喂养小白鼠、运送实验器材和
收发文件、打扫实验室。每到圣诞节,实验室里的美国学生会牵头一起凑份子,每人出
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
走多远。 |
z*******o 发帖数: 1794 | 2 看来现在还有得挑,那不错了。我记得前几年某大牛校的生源已经从清一色top3落到版
上人看不上的海南大学去了,也就是陈章良毕业的华南热作。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MAGA2020 (),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7 09:52:32 2022, 美东) :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教育太扭曲 : 1月6日,据《留学杂志 》报道,康毅滨先生,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 : ,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 : 奖。 : 康教授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 : 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
|
T****i 发帖数: 15191 | 3 小实验室招人或者留人不容易了。然而整个行业还是那么浪费年轻人才。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现在还有得挑,那不错了。我记得前几年某大牛校的生源已经从清一色top3落到版 : 上人看不上的海南大学去了,也就是陈章良毕业的华南热作。
|
n*****n 发帖数: 86 | 4 扯,这个叫兽自己就是玩儿命钻营的典型例子,自己骂自己不好吧 |
r**********e 发帖数: 587 | 5 这个傻逼教授,自我感觉不要太良好。你自己当年不也是中国学生吭哧吭哧的高考 +
考GRE过来的?中国或者印度,就是千军万马高考独木桥,往上爬,改变社会阶级求生
存,你妈逼到你嘴里成了功利心了?
也不看看你们Princeton Mol Biology系培养出来的PhD们,请问个个都做学术或者成为
学术大牛了吗?贵系我指名道姓的就知道好多人,都tmd转行了,或者去industry的,
或者要死不活捞funding做postdoc/AP的。这些人按照炕教授的说法不也是功利心很重
吗?哟,怎么还是被你招进来了?在普林斯顿感化了6年依然功利心依然扭曲,这不是
在打你招聘官的脸吗?
哪怕从学术的角度,大家不是冲着Princeton这个名字,谁tmd去你那里?给Harvard/
HMS提鞋都不配。连个medical school/hospital都没有,你自己做癌症研究不也要找
Rutgers去蹭样本么?
除了自我感觉良好,这人怕是也没接触过社会,没接触过industry,以为满世界就只有
学术,万般皆下品惟有学术高,然后开始指点江山,你也配?普林斯顿又如何?把
payslip拿出来看看,我差点笑出声。
不要脸!!!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MAGA2020 (),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7 09:52:32 2022, 美东) : 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功利心太重,中国教育太扭曲 : 1月6日,据《留学杂志 》报道,康毅滨先生,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 : ,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 : 奖。 : 康教授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 : 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
|
G****d 发帖数: 1 | 6 同意这个,
另外你不知道康教授在给数个国内药厂在新泽西的分部做顾问。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扯,这个叫兽自己就是玩儿命钻营的典型例子,自己骂自己不好吧
|
n*****n 发帖数: 86 | 7 这个叫兽真的是我见过的会极力玩儿命钻营的人,一切都是为了钻营,他做的破玩意儿
有多大用不好说
他这种努力也让人佩服,但这么说别人挺过分的
【在 G****d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 : 另外你不知道康教授在给数个国内药厂在新泽西的分部做顾问。
|
r***i 发帖数: 1 | 8 抗议斌这奋斗逼是不是也是个造假能手啊?
丫发了这么多片各种千老口头上最爱说的什么信号传导分子,
有真正能用于治疗的吗?
生物千老来评价一下?
盹盹盹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叫兽真的是我见过的会极力玩儿命钻营的人,一切都是为了钻营,他做的破玩意儿 : 有多大用不好说 : 他这种努力也让人佩服,但这么说别人挺过分的
|
G****d 发帖数: 1 | 9 我上周第一次听说这名字,是因为各个国内制药界的微信群都在转“普林斯顿教授
Yibin Kang 发现抑制一个小基因就能治很多种癌症。” |
n*****n 发帖数: 86 | 10 灌水可以,做成药就得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大公司不傻,他为何忽悠国内
【在 G****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上周第一次听说这名字,是因为各个国内制药界的微信群都在转“普林斯顿教授 : Yibin Kang 发现抑制一个小基因就能治很多种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