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Astronomy版 - 人类真的止步了
相关主题
世界第一艘商业太空船首次试飞美冥王星探测器飞行4年时速接近5万公里
奥巴马发布新太空计划:数十年内登陆火星美望远镜拍到1600万公里长慧星照片
太阳旁的神秘气体哈勃发现高速逃逸恒星时速40万公里
水星 Mercury日本公司计划将月球变成超级太阳能电站
美国制定改造火星计划 1000年后移民火星幽灵般绿色彗星逼近地球:最近1770万公里
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可能有去无回(zz)号称今年最危险的小行星28日晨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一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 仅提前15小时发现如何与外星人聊天 科学家巴黎论星际语言
千余星系正以360万公里时速飞向宇宙边缘星际尘埃两年半内“突然”消失 科学家不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类话题: 地球话题: 空间话题: 环绕话题: 星际
进入Astronom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e
发帖数: 1785
1
发这里不知合适不,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看完了真的很sad。。。
大百科全书对地球究竟有多大问题的明确答案是,其赤道直径为12,756公里,或以另一
部分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计算是7,926英里。另外,它还有包含 环绕的大气层。有人质疑
是否应把大气层算作计量地球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的确,包括全部空气在内的地球实际
直径只有近13,000公里,但即是如此也仍不足 以充分衡量地球的大小。
截至目前,地球的规模还在扩张。现在,环绕地球之上的真空空间有众多人造卫星
在飞行,在大气层之外形成了一种人造科技环境 (Technosphere)。大多数人造卫星环绕
在仅距地球实物表面之上的数百公里空间飞行,而另一些距地球3.6万公里之上空间的许
多卫星,形成了像 环绕土星那样的一个环绕带;它们以24小时环绕地球一圈的速度在各
自的空间轨道上飞行,周而复始在同一空间点上重现。
由此看,地球规模远比传统教科书上的答案要大得多,它还说明人类在空间时代取
得了骄人的成就。电信业、天气预报、农业、森林保护,甚至寻找矿藏都因此 取得了革
命性的进步。战争形式因此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不会再有任何军事大国还想要悄悄调动
军力的可能性。地球上任何一处建筑物的精确地点也变得一目了然。 以卫星为基础的全
球定位系统能够引导精确制导炸弹直奔所需的轰炸目标。
然而,以上提到的空间时代的全部内容,仍不足以被一批热切向往星际旅行的人们
所认同。即使像冯·布劳恩这样在二战中为德国建造V2火箭,在冷战中为美 国阿波罗项
目服务的一大批工程师在倾力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同时,也在梦想着自己能以当时具备的
手段实现星际旅行,而众多科技人员还想要在此取得更高的成就。
人类首次到达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冯·布劳恩1958年完成的大作、《登月先锋》中提
及的轨道不是一回事。以上世纪50到60年代早期火箭能力对空间的认 识,当时的想法还
只是一种冒险和探索。美国空间项目和竞争对手苏联取得的进步,天衣无缝般地缩短了
人类幻想星际旅行和太空漫游的过程。
有些星球可能还由外星人占据着,但它们和另一些星球在等待着人类征服。人们广
泛相信,这种征服要耗去未来仍生存的人类的一生时间。这由此让人们看到, 地球上方
的3.6万公里不是人类雄心的极限,它还让人认识到的是,梦幻变成现实的人类空间飞行
,又会成为新的梦幻。正因如此,人类太空时代可能已结束。
今天热切向往星际旅行的人们会毫无疑问地强烈反对下此结论。他们特别喜爱美国
的埃罗-穆斯克和英国的理查德-布兰森等人推动的,旨在促使人类宇航飞行能成功进行
商业化运作的私人宇航探索事业。
他们的事业可能的确只想要达到如此程度,但是,市场似乎不大,且很脆弱。其中
的原因之一是,太空旅行在任何情形下,都是一项与仅高于地球低轨道飞行的 完全不同
的豪华服务业务。即便是最远到达月球的开支,也会让潜在想要参与太空旅行的人数降
到少之又少的地步。这类服务的另一收入来源是把宇航员送到漆黑一 片的国际空间站,
而后者是个耗资1000亿美元的浪费巨大,而且它从来都不是以科学名义建立起来的空间
站。
由此要提到的第二个目的的理由,是2011年可被看作热衷星际旅行者的梦想最终破
灭的年份,它也许会被载入未来的历史书籍。今年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停 运的年份,其
执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安排在本月18日。航天飞机一度被认为是可重复使用的,常规
载人进入空间轨道服务的运送工具。
然而,它从未真正做到这一点,反而接二连三地出问题,让两批让宇航员命归天际
。若把它仅看作目前实质上的试验性运送工具的话,还好理解试飞中难免有人员伤亡。
但它却在号称常规用途飞行工具,NASA称其为空间运输系统的技术用语说明了一切。
然而,航天飞机的使命现已结束。以业内难听些的用语来表达,国际空间站也会在
2020年彻底脱离轨道。一旦这一幕出现,原有的一切设想都将完结。重返 月球的奢望已
不存在,更不用说火星旅行和空间探索的宝藏。尽管科技可能仍在,但热情已荡然无存
,至少传统上航天事业成就卓著的美俄两国的热情已不再。
有热衷星际旅行者认为,中国可能拾起接力棒。像肯尼迪总统50年前把人送上月球
,并安全返回地球那样,中国当然希望如此。但接棒时期似乎很有弹性。它 不具有像肯
尼迪敢于宣布在本个10年内实现目标的底气。更进一步,即便中国成功达到了美国50年
前的成就,它还将面临下一步该怎样做的问题。随后的情形可 能会像尼克松政府1972所
做的那样,它会表示目标已达到,并了结全部事情。
若庆幸的话,对太阳系的非人工探索还会继续。但即使如此,也还存在着回报不断
减小的风险。人类已造访过每个行星,除水星外的每个具有实体表面的行星也 已有人造
物体登陆。人类已把了解到的小行星、围绕行星运转的天然卫星,以及彗星都记载到了
自己的成功簿上。除非在火星上找到生命,或有其他令人意料之外的 东西存在,公众对
对星际旅行的兴趣可能会逐渐消退,而正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由此看来,未来会受到地球外层的新疆界、地球同步轨道的影响。在此范围内,人
类的各种活动还会继续增加,并充斥着这个空间。就像人类过去让无数野蛮走 向文明一
样,这个空间最终会充满人性。也像人们在重返南极研究基地之前而仓促离弃它们一样
,今后虽然还可能会偶然出现人类为了适宜的气候、食品和形成族群 的争斗热情,未来
人类想要跨越最后新疆界的梦想已极大地减弱了。
Z***e
发帖数: 2983
2
good post...
now everybody is doing nano...but forget about the macro world... and outer
space....
Z***e
发帖数: 2983
3
是原创吗,收藏了
f**********r
发帖数: 2137
4
太空私有化会拾起nasa的接力棒,不用担心
elon musk的公司已经在运作了
w*****7
发帖数: 5038
5
You are too sad.
Human will live out of the earth eventually.

环绕
的许
在各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这里不知合适不,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看完了真的很sad。。。
: 大百科全书对地球究竟有多大问题的明确答案是,其赤道直径为12,756公里,或以另一
: 部分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计算是7,926英里。另外,它还有包含 环绕的大气层。有人质疑
: 是否应把大气层算作计量地球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的确,包括全部空气在内的地球实际
: 直径只有近13,000公里,但即是如此也仍不足 以充分衡量地球的大小。
: 截至目前,地球的规模还在扩张。现在,环绕地球之上的真空空间有众多人造卫星
: 在飞行,在大气层之外形成了一种人造科技环境 (Technosphere)。大多数人造卫星环绕
: 在仅距地球实物表面之上的数百公里空间飞行,而另一些距地球3.6万公里之上空间的许
: 多卫星,形成了像 环绕土星那样的一个环绕带;它们以24小时环绕地球一圈的速度在各
: 自的空间轨道上飞行,周而复始在同一空间点上重现。

z*****a
发帖数: 7716
6
我比较悲观,那之前估计就核战争灭亡了。。。

【在 w*****7 的大作中提到】
: You are too sad.
: Human will live out of the earth eventually.
:
: 环绕
: 的许
: 在各

S***n
发帖数: 330
7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897425
译得不太好.
的确, 经济危机和缺少new inspirations 是问题, 但也许只是短期的困难...

环绕
的许
在各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这里不知合适不,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看完了真的很sad。。。
: 大百科全书对地球究竟有多大问题的明确答案是,其赤道直径为12,756公里,或以另一
: 部分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计算是7,926英里。另外,它还有包含 环绕的大气层。有人质疑
: 是否应把大气层算作计量地球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的确,包括全部空气在内的地球实际
: 直径只有近13,000公里,但即是如此也仍不足 以充分衡量地球的大小。
: 截至目前,地球的规模还在扩张。现在,环绕地球之上的真空空间有众多人造卫星
: 在飞行,在大气层之外形成了一种人造科技环境 (Technosphere)。大多数人造卫星环绕
: 在仅距地球实物表面之上的数百公里空间飞行,而另一些距地球3.6万公里之上空间的许
: 多卫星,形成了像 环绕土星那样的一个环绕带;它们以24小时环绕地球一圈的速度在各
: 自的空间轨道上飞行,周而复始在同一空间点上重现。

L*****s
发帖数: 24744
8
杞人忧天
l******t
发帖数: 55733
9
必须是杞人忧天
A*******s
发帖数: 9638
10
A good read, makes sense to me.
Is this why Yao Ming retires from the Rockets?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897425
: 译得不太好.
: 的确, 经济危机和缺少new inspirations 是问题, 但也许只是短期的困难...
:
: 环绕
: 的许
: 在各

相关主题
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可能有去无回(zz)美冥王星探测器飞行4年时速接近5万公里
一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 仅提前15小时发现美望远镜拍到1600万公里长慧星照片
千余星系正以360万公里时速飞向宇宙边缘哈勃发现高速逃逸恒星时速40万公里
进入Astronomy版参与讨论
j*****a
发帖数: 658
11
回头慢慢看。
c*********5
发帖数: 5813
12
想起前苏联科幻小说: 2011年,宇宙空间的奥德赛. 那时候想得太乐观了
R***o
发帖数: 3964
13
对,外加井底之蛙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杞人忧天
r******n
发帖数: 4522
14
机器翻译的吧,我怎么读得磕磕绊绊地,还不如看英文的。
g**n
发帖数: 25142
15
我觉得止步挺好的
m*****u
发帖数: 15526
16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副作用。美俄都没兴趣搞太空竞赛了。否则人类应该已经登陆火星
了。太空时代前三十年和苏联解体后这20年相比,成果是眼花缭乱的。这20年基本是原
地踏步。
s**********a
发帖数: 3273
17
止步挺好的。
人类历史上的付诸于实践的重大科学进步都是在战争时期(包括冷战)完成的,其背后的
推动力不是什么人类对科学或者对宇宙的向往,而是对战术和战略制高点的争夺。
原子弹是如此,登月也是如此。
我并不是否定伟大科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探索。但知识到生产力的转化只有在
人类生存本身受到挑战的时候才能最有效率的完成。我认为人类生存受到挑战只有两种情
况:一是战争,二是能源枯竭。
所以,我宁肯选择止步。

环绕
的许
在各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这里不知合适不,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看完了真的很sad。。。
: 大百科全书对地球究竟有多大问题的明确答案是,其赤道直径为12,756公里,或以另一
: 部分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计算是7,926英里。另外,它还有包含 环绕的大气层。有人质疑
: 是否应把大气层算作计量地球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的确,包括全部空气在内的地球实际
: 直径只有近13,000公里,但即是如此也仍不足 以充分衡量地球的大小。
: 截至目前,地球的规模还在扩张。现在,环绕地球之上的真空空间有众多人造卫星
: 在飞行,在大气层之外形成了一种人造科技环境 (Technosphere)。大多数人造卫星环绕
: 在仅距地球实物表面之上的数百公里空间飞行,而另一些距地球3.6万公里之上空间的许
: 多卫星,形成了像 环绕土星那样的一个环绕带;它们以24小时环绕地球一圈的速度在各
: 自的空间轨道上飞行,周而复始在同一空间点上重现。

c****t
发帖数: 19049
18
太好了,终于不干没用的了
j******l
发帖数: 10445
19
种点没毒药的菜,吃点没毒素的猪肉,干点农活,吸口山里清新的空气,别老坐在电脑
面前呆在实验室里折磨小白鼠,挺好。
G*********r
发帖数: 13
20
看看Dan brown的Deception point吧,挺应景的。

环绕
的许
在各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这里不知合适不,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看完了真的很sad。。。
: 大百科全书对地球究竟有多大问题的明确答案是,其赤道直径为12,756公里,或以另一
: 部分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计算是7,926英里。另外,它还有包含 环绕的大气层。有人质疑
: 是否应把大气层算作计量地球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的确,包括全部空气在内的地球实际
: 直径只有近13,000公里,但即是如此也仍不足 以充分衡量地球的大小。
: 截至目前,地球的规模还在扩张。现在,环绕地球之上的真空空间有众多人造卫星
: 在飞行,在大气层之外形成了一种人造科技环境 (Technosphere)。大多数人造卫星环绕
: 在仅距地球实物表面之上的数百公里空间飞行,而另一些距地球3.6万公里之上空间的许
: 多卫星,形成了像 环绕土星那样的一个环绕带;它们以24小时环绕地球一圈的速度在各
: 自的空间轨道上飞行,周而复始在同一空间点上重现。

1 (共1页)
进入Astronom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星际尘埃两年半内“突然”消失 科学家不解美国制定改造火星计划 1000年后移民火星
unidentified_title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可能有去无回(zz)
人类真的止步了 (转载)一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 仅提前15小时发现
中国“嫦娥二号”成功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千余星系正以360万公里时速飞向宇宙边缘
世界第一艘商业太空船首次试飞美冥王星探测器飞行4年时速接近5万公里
奥巴马发布新太空计划:数十年内登陆火星美望远镜拍到1600万公里长慧星照片
太阳旁的神秘气体哈勃发现高速逃逸恒星时速40万公里
水星 Mercury日本公司计划将月球变成超级太阳能电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类话题: 地球话题: 空间话题: 环绕话题: 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