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发帖数: 4956 | 1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
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
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
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
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阅读全帖 |
|
s*****o 发帖数: 1540 | 2 治国先齐家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
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
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3)心诚求之,虽不中(4),不远矣
。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
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
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
3)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14)宜兄宜
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15)其
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传9)
【注释】
(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子
女。③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
周成王告诫康 叔的话,意思是保护平 |
|
G*******s 发帖数: 4956 | 3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
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
,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at Oct 15 01:48:30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
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书数”...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1397 | 5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
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
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
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1397 | 6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
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
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
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2001 | 7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1、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讲话原文】“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
肃。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
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名句】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原典】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
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
、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解释】《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
,其中《后刑》一篇是关于刑罚的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锄去一些野草,禾苗就能很
好地生长;惩罚少数对人民有危害的人,百姓就会高兴。
2、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讲话原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
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社情民意是观察政...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8 习JP和温JB哪个文学素养高?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1、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讲话原文】“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
肃。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
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名句】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原典】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
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
、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解释】《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
,其中《后刑》一篇是关于刑罚的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锄去一些野草,禾苗就能很
好地生长;惩罚少数对人民有危害的人,百姓就会高兴。
2、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讲话原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
心而已!天下何以...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75 | 9 五(本文引自《文明的呼唤》知识产权出版社08年版)
问题:
何谓中国士大夫精神?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何影响?
讨论:
欧洲人有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美国人有实用主义精神。
当然,还有更为广义的基督教精神,穆斯林精神,那么,中国人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岳 阳 楼 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也。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 阅读全帖 |
|
w***3 发帖数: 387 | 10 陈明
普世的政治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实际上是指“政”和“治”两个方面的事情。
政,就是有关国家的政事、制度、秩序、政策法令等等。比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政”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
政,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我们想想,如果当政者是正直之士,上行
下效,那谁还敢违法乱纪呢?如果把持大权的都是些鸡鸣狗盗贪污腐败之徒,上梁不正
下梁歪,还不腐败透顶吗?所以古人讲“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于诸侯矣。”(《管
子》)“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那么这个“治”呢?墨子说“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左传》中记载郑国有许多人到乡校里议论国家政治。有人建议子产(郑国的政治家)
把乡校毁了。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人们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有什么不好
?他把敢于说话 |
|
p****y 发帖数: 23737 | 1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
|
p****y 发帖数: 23737 |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
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者厚,未之有也。
圣人告诫:学之次第,首重於修身,以达到物格知至之境,方能救济於天下人。 |
|
f*******8 发帖数: 3612 | 13 最近看这个大学,感觉修齐治平还是很有道理,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认为不重要,怎么可能心里承认天下人的家庭重要呢?
如果他心里认为什么都不重要,
那,从事政治的人到底要为人民谋什么东西呢?为自己谋什么呢?
难道只是为了谋求一个个人的虚幻名声?这不是本末颠倒、不知进退么?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4
《礼记·大学》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学习德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的优点可以,但是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平定天下才学习。
尚武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发动战争,而是为了一劳永逸的消灭战争才发动战争。秦始皇就是例子。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只怕从他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各个诸侯国之间会是没完没了的纷争,就像欧洲一样。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学秦始皇,不要学欧洲人,也不要学穆斯林。要胸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不战则已,战就要一举平定天下,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掉所有异己,实现全球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反过来说,不尚武才会闹出穆斯林似的结果。如果中东战争,换成解放军和以色列军队打,以色列这个国家还能存在么?中东又哪里来的这么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 |
|
发帖数: 1 | 15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须传道、受(
授)业,而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比教导知识更
加重要。
随着时代开放,教育也出现种种弊端,许多专家学者们发表各种研究或理论,或是提出
法案想要补救,效果亦有限。然而翻开古书,却能看见老祖宗们教育的智慧。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身为学生,怎么样才是真正的求学精神?《宋史.杨时传》记载:“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朝人杨时,为了丰富自身的知识,放弃高官厚禄,来到河南颖昌拜当时有名的道学家
程颢为师。之后,程颢死了,杨时也年届四十,不过依然立志于学、刻苦研究学问,并
且转而向其弟程颐求学问。
杨时与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师,程颐明知他两人前来,却故意装睡,不予理会。
两人看见程老先生正在休息,也不出声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过了大半天,程老先生
醒了,看见两人还站在面前,便吃惊说道:“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这时,门外的
雪已积了一尺多深,可见时间之久,但是两人却没有不耐烦或是疲倦的样子。这就是有
名的“程门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大赞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
壮哉,这才是我华人正统!
让那些台独,港灿,80-20,罗玲等汉奸集团下地狱前被患有艾滋病的墓尸淋强奸百遍! |
|
X***9 发帖数: 7385 | 17
一个人出生以后 如果能够不断的接受父母的教养 学校的教育 社会的历练
不断完善 充实自己 是在下乐见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尚且不能 何谈其他?
如兄出世后任其自生自灭 后天即无教养 又不学无术 空有黑日之志 无异蝼蚁
弟虽无经天纬地之文 又乏克定祸乱之武 但尚知荣辱 晓大意
兄以为recall何如? |
|
s****0 发帖数: 956 | 18 只是30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才变成现在这样的,不是一贯如此。
俺们小时候也是【红】>【专】=【心】 >【智】
古代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lot |
|
L****n 发帖数: 12932 | 19 稀拉俐的礼记需要恶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当然, 有女闺密助力又不可拘泥一格, 呵呵。 |
|
N****r 发帖数: 507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uppeteer (苦禅),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格物怎么解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Wed Apr 14 00:19:12 2004) WWW-POST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
b*******n 发帖数: 1267 | 21 《大学》中“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
有所影响,其基本意思是说:考察事物,获得知识。
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
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
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
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格”、“物”在古代用法均很广泛,这一段话,在孔子时代大概并不难解,孔氏本人
未做解释,孔门弟子对格物致知含义亦未阐发,这导致后人在理解格物致知含义时出现
很多歧义,每个人都想依据自己的哲学倾向对之做出合乎己意的解释,这就使得在此问
题上,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局面。
由此,我们今天倘要明白格物致知原意,就要把它放在 |
|
s*****o 发帖数: 1540 | 22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
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
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
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
|
p*******r 发帖数: 4048 |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格物怎么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
o******t 发帖数: 1144 |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古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其严呼!”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
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僩兮者,恂搮也;赫 |
|
T*******k 发帖数: 2046 | 25 “是付对联。”商成说,“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在心’。”
潘涟听完,神色反而不那么惊疑了,轻轻一笑问道:“这联子是你撰的?”
“不是……”
潘涟点了点头,也没去看商成,依旧是一付漫不经心的神情说道:“对联倒是工整,就
是有断章取义之嫌,功利之心也太重,反为不美。一个人若是只知道读书而不能正其心
修其身,那就算 ‘事事在心’,又怎么可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商成一时没有搭腔。他低着头,皱着眉,反复在心里咀嚼着潘涟的话。
潘涟知道他是思索,便搁下碗盏,耷下眼帘凝视着条几上的细纱灯笼,低沉着声音曼声
咏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
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
k****u 发帖数: 1686 | 26 子程子曰:「共产主义之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於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
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1』共产主义之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
『1』康诰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顾□[言是]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 |
|
E******u 发帖数: 3920 | 27 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
P******a 发帖数: 478 | 28 发信人: Bob (Dinosaur),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pr 26 10:38:47 1997)
《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致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
q****u 发帖数: 1421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oncerest (小叶紫檀),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6 01:11:34 200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古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
|
s******g 发帖数: 5074 | 3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
|
w*********r 发帖数: 2192 | 31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
g****t 发帖数: 31659 | 32 大学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
k***x 发帖数: 6799 | 33 你是对的,以下是《大学》中的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
|
z**********e 发帖数: 22064 | 34 http://news.sina.com.cn/c/sd/2015-01-28/025931451014.shtml
2015年01月28日02:59环球人物杂志(来源:CCTV-7《军事报道》)
罗援
公方彬
在河南省濮阳市中心的一栋高楼上俯瞰谷俊山的“将军府”。摄于2013年8月7日
《环球人物》杂志 文字统筹 许陈静
本刊记者 田亮 李静涛 朱东君
过去一年,中央“打虎”节奏加快,力度加强,中纪委全年立案调查的省部级及以
上官员达40名。与此同时,“军老虎”也纷纷落马。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
次全体会议1月14日刚刚闭幕,“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新闻门户网站”
中国军网就在第二天17时发布消息称:“军队权威部门今天对外公布了2014年军队查处
军级以上干部重大贪腐案件情况。”
在这份2014年军中反腐成绩单上,16只“军老虎”涉嫌严重违纪或违法犯罪。其中
,除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马向东为大校军衔外,其余15人均为将军:徐才厚为上将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杨金山、兰州军区副政委范长秘、第二炮兵副政委于大清为中将,
另外11人为少将。
徐才厚曾任军纪委书记
徐才厚是十...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4334 |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残酷的忠孝 我是反儒教的,但是不能不说你实在是太没文化。
看《大学》: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
,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有孝才有忠,有家才有国。大学开明宗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你的“忠在孝前
”的谬论可以休矣。好好读读儒教101入门教程。
另外,杀儿子是“不孝”,真是奇葩结论。自己去看齐桓公三个佞臣的典故。
每次批改你的扯谈文真是皱眉。 |
|
a***u 发帖数: 4334 |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残酷的忠孝 我是反儒教的,但是不能不说你实在是太没文化。
看《大学》: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
,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有孝才有忠,有家才有国。大学开明宗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你的“忠在孝前
”的谬论可以休矣。好好读读儒教101入门教程。
另外,杀儿子是“不孝”,真是奇葩结论。自己去看齐桓公三个佞臣的典故。
每次批改你的扯谈文真是皱眉。 |
|
发帖数: 1 | 37 浅谈古时的大学之道
文/清源
2011年一位大学教授在达沃斯论坛(Davos, Switzerland)发言中谈到,中国大陆过去
几十年的教育是失败的,失败在于没有重视培养自主有创造性的人和有道德的人。他甚
至说,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水平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准
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假话。”
上面所言切中国弊,很有道理。且看今日,国内高校林立,学子众多,却没有培养出一
位大师。相反,学术造假成风,师德沦丧,学生高分数低素质,原因在哪里?我们来对
比一下古今教育的差别就可以窥其端倪。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传统理念中,德乃立身立国之本,所以从天子一直到庶民
百姓把修身看作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学即育人,最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论
语》中讲,“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
习文化知识不是教学的根本,首先要培养人的德行:孝悌、仁爱、恭谨与诚信,如果还
有余力,就可以进一步去学习文化知识。
《大学》也阐述了古人的为学之道。《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门
生曾参所作。《礼记》...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9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24594 | 40 最新一期《人民论坛》杂志,刊登了一篇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文章。作
者从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
重的凝聚感召力4个维度分析。
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本质内涵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新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鼎故革新, 厉行新政,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 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
局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开启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新航程,开创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新
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无疑,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巨变和取
得的成就,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领导才能紧紧相连。
通过对比研究和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展示的治国理政才略,具有非同寻常
的核心能力作支撑。这些核心能力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
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一]
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定力,领导集体才能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被表象所惑,不为
干扰所动,不为风险所惧。习近平...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41 最新一期《人民论坛》杂志,刊登了一篇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文章。
作者从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
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4个维度分析。
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本质内涵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新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鼎故
革新, 厉行新政,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 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局推
动改
革发展进程,开启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新航程,开创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开
辟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无疑,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与
新一
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领导才能紧紧相连。
通过对比研究和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展示的治国理政才略,具有非同寻常
的核
心能力作支撑。这些核心能力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
瞩的
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一]
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定力,领导集体才能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被表象所惑,不为
干...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2 http://news.eastday.com/c/20160129/u1a9203056.html
2016年1月29日11:45来源: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按】
一周时间,读懂三年。
这将是一次,不虚此行的思想之旅。
今天,学习小组推荐周新民谈“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系列文章之四,《这三年,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核心能力”》。
所谓四大核心能力,即:
1、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
包括四个特征:
践行信仰,抱负远大;
胸怀全局,擎一引百;
以民为本,强国兴邦;
放眼全球,运筹帷幄。
2、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
包括四个特征:
成竹在胸,擘画有道;
统揽全局,举纲张目;
德法兼治,依规束范;
善谋敢断,气宇非凡。
3、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
包括四个特征:
思路开阔,全面创新;
自觉担当,义无反顾;
体大思精,勇闯新路;
无私无畏,坚韧不拔。
4、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包括四个特征:
学以修身,兼济天下;
知行合一,率先垂范;
爱民如亲,万众归心;
宽和大气,近亲远孚。
更多内容,请看文章。
此前,我们已经谈过了“四大贡献”“四大支柱”和“四大特征”。
明天,我们将推荐《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381 | 44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根据《礼记》: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连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还要担心国家命运
这不正是所谓的“赚卷烟纸钱,操烟土的心,拿暂住证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么。
至于这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原文“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是明末亡
国之臣顾炎武,清末亡国之臣梁启超大肆推崇的。这句话本身没错。可是居庙堂之上,
不能让炎黄子孙和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千秋万世,然后把责任推到匹夫身上。这么说
公平么?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宗里面还真有这样的人。小老斗胆问他们一句:国家到了需
要宣传匹夫有责的时候,是不是气数将尽了?早干嘛去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可有匹夫有责之说? |
|
s******t 发帖数: 3572 | 45 就这古文水平,还批呢。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
s*****o 发帖数: 1540 | 46 齐家先修身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情③
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传8)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
。③敖,骄做。惰:怠慢。④硕:大,肥壮。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
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
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
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
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读解】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 正
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年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
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
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 |
|
p*****e 发帖数: 371 | 47 逼格=格物
出自于孔子老先生的四书中的《大学》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古时候的管理者,希望世人都能够自省自律、有所不为,成为不肯做
坏事的恶人,一定会先从国家着手,设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家,一定
会先从家族着眼,设法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好,使族人和睦相处,齐心协力。要治理好家
族,一定会先从自己做起,用心改变自己的态度习惯,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德行的人。要
修好自己的品德,一定会先从正心做起,使自己心无旁骛,心思端正。要端正心思,一
定会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求心意诚实,一定会先使自己认识明确。希望获得明确的
认识,一定会先用心运用自己的聪明智能,认真地穷究物理。 |
|
b*****l 发帖数: 3821 | 48 回首当年,水王没受四叔那种刺激吧?
“
这版上的机和飞机们经常为经文中的某一句话吵的天混地暗你死我活的, 我看太不值了
. JDT们经可以查, 飞机们对经文的刺也可以挑. 只是大家都表太当真了, 最多就当是
打打麻酱, 裁裁拳, 娱乐调剂一下. 教条本身没啥意思, 要反机的飞机们重点应该放在
JDT和JD教的社会效应上, 火力要集中在不好的*果效*上面.对于JDT, 尤其是想传教的
JDT, 重视自身修养, 考察自己言行对社会的真实果效才是最根本的. 花过多时间在经
文中咬文嚼字(“字句叫人死”啊),而不考察实际对*人*的社会果效那就本末倒置了.
教条是死的,人是活的. 子曰: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子又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别人觉得你身正(不只是神觉得
你好), 才能接受你. 接受你了,自然听你的, 即使经书中有点P漏也没几个人在乎. 如
果你的言行对别人果效不好, 再好的经文也可能被人解释成狗屎.” |
|
s******g 发帖数: 30 | 49 哎呀..这个我早知道的. 这词经过朱老头才有名的.
最早的起源倒不清楚,google了一下发现这么早.是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
c*c 发帖数: 2397 | 50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