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纬禄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d*****l
发帖数: 844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digital (你是疯儿我是傻?),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东风21之父、巨浪之父黄纬禄访谈:我们什么时候登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8 18:50:01 2011, 美东)
黄纬禄:“什么时候我们上月球去?”
http://news.QQ.com  2008年09月24日17:29   腾讯科技
神州7号载人飞船飞天在即,腾讯网特邀了屠守锷、黄维禄、梁守槃、任新民这些
中国航天界的泰斗们做客腾讯,为您献上"航天泰斗--见证"系列访谈。他们有的是“两
弹一星”的建设者、见证者,有的是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缔造之父。通过他们
的讲述,我们知道了那些过往岁月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他
们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主持人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航天泰斗”系列访谈节目非常荣幸的请
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
级顾问,曾任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科学技术顾问
,“东风一号...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2
黄纬禄:“什么时候我们上月球去?”
http://news.QQ.com  2008年09月24日17:29   腾讯科技
神州7号载人飞船飞天在即,腾讯网特邀了屠守锷、黄维禄、梁守槃、任新民这些
中国航天界的泰斗们做客腾讯,为您献上"航天泰斗--见证"系列访谈。他们有的是“两
弹一星”的建设者、见证者,有的是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缔造之父。通过他们
的讲述,我们知道了那些过往岁月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他
们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主持人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航天泰斗”系列访谈节目非常荣幸的请
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
级顾问,曾任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科学技术顾问
,“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
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科技
委副主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著名的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我国固体战略
导弹奠基人黄纬禄院士,黄老,您好!
主持人郭桐兴:您回国以后什么时...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逝世
据新华社电 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
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
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黄纬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
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
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固体战
略导弹先河。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
仿制关、自行设计关,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世纪70
至80年代,他成功地领导和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第一枚陆基机
动固体战略导弹,填补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技术的空白。
s*****r
发帖数: 43070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逝世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 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黄纬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
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
赴英国实习,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
国,曾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工业部电信
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
任,七机部一院12所所长、一院四部主任、一院副院长、二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
,航天部二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二院技术总顾问、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型号总设计师。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
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5
解放军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
作者: 抗胜 发布日期: 2012-2-10 查看数: 507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09/c_122680957.htm
新华社北京电:他的生活,原本离我们很远。
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人们享受着生活,似乎没有必要去了解他,认识他,记住他

他活着时,也从没想过让人们记住他。所在单位宣传干事辗转找他采访时,他总是
婉拒,他说成绩不属于他,属于整个团队。
他的一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是一介书生,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
,矢志报国、忠贞不渝;他更是一位勇士,几十年默默为国铸造“神剑”,守卫和平,
护佑家园。
两个半月前,他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场”。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前,社会各界两千多人来为他送行,人们鞠躬、敬礼,眼噙
热泪。长长的吊唁队伍,排头打出“雷震海天”,是在向他的一生致敬,更是后来者的
接力前行!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院士。
有一种信仰,深入骨髓、矢...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6
2006年10月,黄纬禄、钱学森、屠守锷、任新民、梁守槃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
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梁守槃、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并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加老钱,3个老清华毕业生。尼玛现在清华沦落到靠奶茶博眼球了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 ),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
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0年毕业
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4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1957
年回国,1950年代末出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曾参与研制多级的“
东风”系列中远程导弹和由它改进而成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970年,调任潜艇发射的
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研发工作的总负责人。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1936年考取清华大学
机械系,后转入航空系,1940年毕业(抗战期间并入昆明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获航空
工程学士学位。1941年考取公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从
1957年起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总...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7
一共23人,除钱学森被周总理保护,于敏资料解禁时间较短外(仅找到一句“1971年,
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还有3人未找到文革时期
经历。其余18人均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其中一人被打死,一人不堪屈辱自杀。几乎所有
这些人一边接受机批判,一边搞科研。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钱三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两弹一星
元勋。
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
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2771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邓矮子真的比老江强???
一共23人,除钱学森被周总理保护,于敏资料解禁时间较短外(仅找到一句“1971年,
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还有3人未找到文革时期
经历。其余18人均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其中一人被打死,一人不堪屈辱自杀。几乎所有
这些人一边接受机批判,一边搞科研。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钱三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两弹一星
元勋。
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
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guan (不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革期间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遭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1 15:21:33 2017, 美东)
一共23人,除钱学森被周总理保护,于敏资料解禁时间较短外(仅找到一句“1971年,
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还有3人未找到文革时期
经历。其余18人均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其中一人被打死,一人不堪屈辱自杀。几乎所有
这些人一边接受机批判,一边搞科研。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两弹一星元...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10
世上再无“中国航天四老”。
2月12日,“中国航天四老”中的最后一位老人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
岁。
任新民生于1915年,安徽省宁国县人,是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获得者,他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中国航天四老”。1940年毕业于重庆
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2009年94岁时,任新民曾撰文回忆,“
我和航天结缘于一封电报。1952年,我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担任研究员,突然有一天
,一封电报通知我去北京。在那里,陈赓将军接见了我,希望我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
程学院成立的工作,当时我从美国回国不到3年。”
1956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开始组建中国导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
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答应。从此,任新民开启
了自己与中国航天事业共生、共荣、共奋进的“航天人生”。由于“伯乐之遇”,任新
民也与钱学森结下了一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61载“航天人生”,...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以包邮区为主
转载节选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前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授勋后过世(12人) :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朱光亚、黄纬禄、
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
现在仍在世(4人):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I. 按省份统计:
1)从籍贯看,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5人,安徽3人,湖北、湖
南、北京、天津、四川、云南、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各1人。钱三强、屠守锷同为
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苏州吴江县人。
2)23位“两弹一星”元勋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在的省份排序分别是:
江苏5人,杨嘉墀、程开甲(徽商后代)、姚桐斌、王淦昌、钱骥。
浙江4人,吴自良、陈芳允、屠守锷、钱三强。
安徽3人:邓稼先、任新民、黄纬禄。
北京1人:王大珩(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河南1人:赵九章(祖籍浙江吴兴)
余下的是:
湖南2人:陈能宽,周光召。
上海1人:钱学森(祖籍浙江)。
天津1人:于敏。
云南1人:王希季(白族)。
湖北1人:朱光亚。
辽宁1人:孙家栋。
山东1人:郭永怀。...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12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2012年04月 12日
他是蜡烛,用一生引燃了三千“桃李”的精彩人生;他是启明星,用微光点亮了11
位院士的生命光环——他,就是扬州数学名师黄泰。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
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在人们默数着胡乔木、武衡、吴征镒、袁隆
平 ……从这些学校升起的巨星之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星光背后的一豆烛光——扬州园
丁黄泰。
■ 黄叔怀
■他23岁考取公费留美,因故未成行。中国少了一位科学家,却多了一位教育家
■他大学毕业10年,就撰写出7部数学专著,其中两部被列为国定教科书
■他从教50年,业务精湛,门下弟子三千,为国奉献一流精英上百
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我们
深感这三所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教育规模和重大成就,是无数前辈辛勤劳动的结果。
那些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值得我们永远敬
仰。此时此刻,那位头上没有美丽光环,一生没有追求过高官厚禄,先后在这三所学校
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位科学工作者和大中院校教师的扬州老园丁、共产党员黄泰尤其令
人怀念。
扬州名师 门下...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13
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
核潜艇之父”。近日,他参加央视一档节目,首次公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那些隐秘、艰
辛、又无比壮丽的往事。
黄老院士在节目中有谈到这么一段,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最开始寄希望于苏联人。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国家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
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
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挥动着他宽大的手掌,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
出来!”
为此,我们中国人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制核潜艇的道路。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1958年,国防科委组建,我们组成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的小队伍,平均年龄不
到30岁。
当时国家连造个拖拉机都不容易,科技水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而更大的困难是
缺少相关人才和专业知识,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开始大家都以为把核反应堆
安到常规潜艇上就是核潜艇,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怎么办,大家就从国外浩瀚的报刊杂志里找,寻找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日本人改良基因的高峰期在宋代,随着汉族南迁,华夏精英逐渐集中在江浙吴语区,
使得吴语区自宋代开始,一直至现在,都是中国最强大、最富裕的地区。
证据:古代江南人才辈出,江浙沪一带所获得的诺贝尔奖为华人最多,浙江省和江
苏省是中国人均寿命最高的头两名省份。探险家之父徐霞客、东方神话之父吴承恩、中
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白话文之父胡适、武侠小说之父金庸、导弹
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舞台设计泰斗李名觉,他们全都出生于江南或
祖籍江南一带。世界经典名曲《茉莉花》发迹于江南周边一带,“瓷之都”景德镇位于
江南地区,中国著名的毛笔出产地在浙江湖州。蒋介石祖籍在江南,周总理祖籍在江南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江浙人,中国量子卫星的奠基人潘建伟是江浙人,阿里
巴巴创始人马云是江浙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江浙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江浙人,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江浙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是江浙人,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是
江浙人。两弹一星元勋23名,江南占15人,南方5人,北方沿海3人。发现弱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定律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出生在江南周边一带。中国航天...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9567
15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
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
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
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海外华人能不能说说这些科学家都哪些发表了亩产可以上万斤的科学推测?
N*******1
发帖数: 339
1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老江这两天很忙啊, 不寻常
江泽民为母校扬州中学建校110周年题词(图) WWW.SINA.COM.CN
扬州中学喜庆建校110周年
江泽民题词 刘延东罗志军李学勇发来贺信
10月20日,江苏省扬州中学举行建校110周年校庆庆祝大会,数千名海内外校友回
校共庆母校华诞。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母校校庆题词:“树人堂下教书育人桃李多芬芳,
奋进路上建功立业中华更昌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家教育部,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
勇发来贺信。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大会。
扬州中学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培养了一大批
栋梁之才,校友中有江泽民同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著名理论家胡乔木,著名作
家、学者朱自清,“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等46位两院院士,更有大批专家、学者、各
级干部及各行各业高素质劳动者。在百年办学过程中,扬州中学始终坚持“突出树人宗
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的办
学思想,形成了“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优良校风,“进德修业,教书育人”的教风
和“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学风。学校连续三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61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pain (Spai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8:11:43 2009, 美东)
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 5位专家
这几个人年龄都差不多啊,寿星啊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
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
实验室创始人之一。钱学森是中国火箭、导弹及航天技术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安徽省宁国县人,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
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陸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 )化学工程
系,1937年转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1940年毕业。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
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先后在华东军区军事科
c***s
发帖数: 70028
18
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俞家三少爷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等等。毛泽东曾有感地赞叹: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哪一家?蒋家?宋家?毛家?邓家?江家?都不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绍兴俞家。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俞家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说起来还和曾国藩有关,曾国藩的孙女,嫁给浙人俞明震,俞明震何许人也?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孤庵,浙江...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何祚庥(1927年8月24日-),中国公众人物。中共党员,马列理论专家,是中国科学
院院士,其研究工作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曾撰文断言量子力学的发展论证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
论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根本性标准..
丁肇中的“无知”与何祚庥的“无所不知”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 日期:2005-08-13 09:50)
【ICXO.com编者按】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
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竟是三个字——“不知
道”。国人初识者,无不谓之“怪”。
例如,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
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
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
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据当事者观察,丁肇中教授回答“...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0
当事人忆苏联军事技术援助:一斤资料一斤黄金
核心提示:中国人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从苏联买来的资
料,几乎相当于一斤资料一斤黄金,而且在新技术产品上,苏方提供的都要落后一到三
代。负责落实协议的聂荣臻不得不提醒有关部门,在接受样品时,要注意检查是新的还
是旧的。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56年欧洲的波兰和匈牙利先后爆发了
“波匈事件”,共产主义阵营的动荡让苏共领导人改变了对援助中国国防新技术的抵触
态度。第二年,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地球轨道,震动了整个世界。
几乎所有的尖端技术的实现,都在政治角度上成为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较量,而随
着大批苏联援助的到来,中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制领域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然而师徒
之间总还是有一些矛盾发生。
解说:1964年10月16日上午10时30分,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正在与国务卿、国防
部长等首脑人物评估昨天苏共领袖赫鲁晓夫下台,由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接任的情况时
,中共在美国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被紧急呈上。
约翰逊事先有所心理准备,决定立...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黄金收购量确实是乌龙

当事人忆苏联军事技术援助:一斤资料一斤黄金
核心提示:中国人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从苏联买来的资
料,几乎相当于一斤资料一斤黄金,而且在新技术产品上,苏方提供的都要落后一到三
代。负责落实协议的聂荣臻不得不提醒有关部门,在接受样品时,要注意检查是新的还
是旧的。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56年欧洲的波兰和匈牙利先后爆发了
“波匈事件”,共产主义阵营的动荡让苏共领导人改变了对援助中国国防新技术的抵触
态度。第二年,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地球轨道,震动了整个世界。
几乎所有的尖端技术的实现,都在政治角度上成为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较量,而随
着大批苏联援助的到来,中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制领域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然而师徒
之间总还是有一些矛盾发生。
解说:1964年10月16日上午10时30分,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正在与国务卿、国防
部长等首脑人物评估昨天苏共领袖赫鲁晓夫下台,由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接任的情况时
,中共在美国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被紧急呈上。
约翰逊事先有所心理准备,决定...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2
蒋介石的战略眼光:抗战期间的一项伟大决策
大中小 2015-04-03 21:36:24
多维历史
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
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教育界内部也围绕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
。主流的意见认为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不但学科要调整,变为以军事课为主,教
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
即停办”。面对意见分歧,蒋介石力排众议,作出决策:“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
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弃了基本……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
看到战后。”本文选自2015年4月3日共识网,作者毕唐书,原题为《抗战时期一项伟大
的教育决策》。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
在中国现代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是最辉煌的篇章。同政治和军事上的成果相比,
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更为可圈可点,甚至堪称世界奇迹。
以常理论,抗战期间山河残破,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出现倒退,自在情理之中。但事实
却恰恰相反。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中国的教育经费投...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58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 5位专家
这几个人年龄都差不多啊,寿星啊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
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
实验室创始人之一。钱学森是中国火箭、导弹及航天技术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安徽省宁国县人,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
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陸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 )化学工程
系,1937年转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1940年毕业。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
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先后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
任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从50年代后期起,参加筹建国防部五院,担任总
体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等职。
曾作为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
卫星
S***n
发帖数: 1258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3位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中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由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
、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
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上述获奖的23位
中国科学家均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w*****g
发帖数: 1503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中被迫害的英雄们 zz
两弹一星中被迫害的英雄们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把“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颁发给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 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另一说则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这23位科技专家当时还健在的有十六位: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
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他们有幸在有生之年,不但亲眼目睹自己的科技梦想成真,而且亲手接受这
迟来的荣誉。另外的七位: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则已不幸离开人世,其中王淦昌、邓稼先、钱骥、钱三强等四位,有幸在生之时目睹自
己的科技梦想成真,但无缘亲手接受这迟来的荣誉,郭永怀则在1968年12月5日因空难
逝世,在飞机失事的最后一瞬间,郭永怀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
研资料的公文包,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血肉之躯,保护了用无数脑汁血汗换来
的科研成果。...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3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光亚同志逝世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
当时,7人已过世,分别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
郭永怀。
此后,又有6人过世,分别是: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
亚。
目前仍健在的有10人:程开甲 、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于敏、孙家
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
u**c
发帖数: 17972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ingmi (yingm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蒋介石运往台湾的黄金怎么这么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4 22:13:21 2011, 美东)
当事人忆苏联军事技术援助:一斤资料一斤黄金
核心提示:中国人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从苏联买来的资
料,几乎相当于一斤资料一斤黄金,而且在新技术产品上,苏方提供的都要落后一到三
代。负责落实协议的聂荣臻不得不提醒有关部门,在接受样品时,要注意检查是新的还
是旧的。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56年欧洲的波兰和匈牙利先后爆发了
“波匈事件”,共产主义阵营的动荡让苏共领导人改变了对援助中国国防新技术的抵触
态度。第二年,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地球轨道,震动了整个世界。
几乎所有的尖端技术的实现,都在政治角度上成为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较量,而随
着大批苏联援助的到来,中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制领域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然而师徒
之间总还是有一些矛盾发生。
解说:1...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逝世
江Core又少了一位学长!
r********n
发帖数: 744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逝世
rip
qw
发帖数: 992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逝世
那批人还有几个了
d*****l
发帖数: 8441
31
这话说的!
连任新民和东风21之父、巨浪之父黄纬禄等人都对老钱的领导和学识敬佩有佳。这说明
科技学术领导
的方向性作用是巨大的。

哈哈。
y*******y
发帖数: 357
32
http://www.creaders.net 2012-03-11 13:09:23 人民网
导读: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
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
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
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
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着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
等等。毛泽东曾有感地赞叹: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哪一家?蒋家?宋家?毛家?邓家?江家?都不是。二十
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是绍兴俞家。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出不穷,政界、军界
、学界、商界全盘打通,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样
的家族惟有绍兴俞家。
俞家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说起...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33

江泽民同志为母校扬州中学110周年校庆题词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王燕文部长宣读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的贺信、省长李学
勇同志的贺信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致辞
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致辞
扬州中学校长卫刚在大会上发言
扬州网讯(记者 陈书戈) 10月20日,扬州中学迎来110周年校庆华诞,来自海内
外的嘉宾、校友与在校师生数千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扬州中学建校110周年。全国人
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中央组织部原部务委员刘是龙,国家外交部
原副部长徐敦信国家税务总局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杨崇春,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
张延喜,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萧泰
顺,国家外交部原部长助理王昌义,国家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长刘昌亚,中国科学院院
士高鸿,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高攸纲,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定昌,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世宁,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明,美国数理统计学院和美国统计学会院院士方开泰,欧洲
科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院士王永成,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江苏省
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中共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 阅读全帖
t****1
发帖数: 827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感恩毛主席,决不当外F鼠辈
30多年来,重大科技突破几乎都是他们那一代人打下的坚实基础?
毛轮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老毛把大学关了,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毁了整
整一代人,还谈什么科技进步,还打什么坚实基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78年恢复高考,大学教学和科研逐步恢复正常。
两弹一星的功臣绝大部分是在西方国家获得博士学位的,明明是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专
家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却成了老毛的功劳。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做出贡献的领域及培养单位情况如下:
于 敏(1926.8.16-)氢弹,北京大学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卫星、原子弹,清华大学、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王希季(1921.7.26-)火箭、卫星,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原子弹、氢弹,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
孙家栋(1929.4.8-)导弹、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
学院
任新民(1915.12.5-)火箭、导弹、卫星,重庆兵工学校、美国密歇根大学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原子弹,北洋大学、...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4016
35
“培养了一大批工业人才,这才是后面发展的基础”
毛轮就是个笑话,就是不敢承认工业基础是俄毛建立的,人才也是俄毛培养的,或者是
欧美和民国培养的,那些两弹元勋是凭空来的,北大清华交大浙大毕业的首批学部委员
难道不是民国培养的?
两弹元勋
1.钱三强(1913-1992)2.钱骥 (1917-1983)3.姚桐斌 (1922-1968)4.赵九章 (1907-1968)
5.邓稼先 (1924-1986)6.王淦昌 (1907-1998)7.彭桓武 (1915-2007 )8.程开甲 (1918-
)
9.黄纬禄 (1916- )10.屠守锷 (1917- )11钱学森 (1911-2009 )12.周光召 (1929- )
13.杨嘉墀 (1919-2006 )14.陈能宽 (1923- )15.陈芳允 (1916-2000 )16.吴自良 (
1917- 2008)
17.任新民 (1915- )18.孙家栋 (1929- )19.朱光亚(1924-2011 )20.王希季 (1921- )
21.王大珩 (1915-2011 )22.于敏 (1926- )23.郭永怀
l*******n
发帖数: 635
36
让青年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主力军——中国航天科工四院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第四研究院是我国固体弹道导弹的摇篮,创造了中国航天史
上的多个第一,为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四院围
绕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和建
设步伐,目前该院35岁青年已占到在岗职工总数近一半,青年创新人才骨干业已成为推
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
科技强军:砥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主战场”
作为国防武器研制骨干研究院,四院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承担着
为国家提供高科技武器装备的重要职责,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弹道导弹和固体
运载火箭研究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新征程中,青年创
新人才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院被誉为“中国固体弹道导弹的摇篮”、“铸造
共和国脊梁的地方”,在中国航天史上谱写了“巨浪”奔腾、“东风”浩荡的壮丽篇章
,涌现了以两弹元勋黄纬禄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英才。而今,沿着老一辈航天人富
国强军的足迹,四院青年创新人才勇敢地扛起了责任,在载人航...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2274
37
东风厉害,而且巨浪之父是皖南人黄纬禄
吴越民系很厉害

发帖数: 1
38
哪个更厉害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
、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
南、刘政会、唐俭、李世𪟝和秦叔宝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
、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
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m**u
发帖数: 632
39
邓稼先
概 述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
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
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
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
子弹之父”。有同名影视、散文、游戏等。
简 介
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6.25—1986.7.29),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届、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
为好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
会。在父亲邓以蛰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
理系。
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到祖国,1950年
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
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d*****l
发帖数: 8441
41
感慨的是这两年两弹一星元勋离世的不少啊。
d*****l
发帖数: 8441
42
否认海归和留学生的作用是罔顾事实的。
一大批留学生在航空航天初创阶段的贡献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比如黄纬禄、陆
孝彭、吴大观、钱伟长、任新民等等。
新中国从来没有像你们这样排外。
h*******2
发帖数: 5093
43
倭奴身在洋大人国
心回大陆鞭挞留洋前辈
倭奴之心灵何其扭曲啊
你要信倭奴排外
你就上当了

否认海归和留学生的作用是罔顾事实的。一大批留学生在航空航天初创阶段的贡献和决
定性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比如黄纬禄、陆孝彭、吴大观、钱伟长、任新民等等。新中国
从来没有像你们这样排外。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7.52 - iPad Lite
g******4
发帖数: 6339
44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倒了这种精神,就只好去乞讨了

2000年,我国经济实力到达了历史的新高峰,GDP超过了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
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中央奖励了一批两弹一星的有功人员,授予他们功勋科学家
光荣称号。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办的颁奖大会上,有人记起父亲当年在动员大会上讲
过的话:
“在座的有读过《封神演义》的吗?
来无影、去无踪、千里眼、顺风耳、移山倒海、撒豆成兵……
今天,你们的工作就是变神话为现实。
将来,后人们也会为你们封神的。记住,你们中的有些人,将来是会上共和国的封神榜
的!”
40年后,国防科技战线上被“封神”的科学家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
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
、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的有: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
永怀。共23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
b**g
发帖数: 949
45
钱三强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
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
钱骥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姚桐斌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
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
赵九章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
邓稼先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
物理学博士学位。
王淦昌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彭桓武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
程开甲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黄纬禄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
屠守锷
1940...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033
46
两弹一星元勋,请选出一个不是海归的来(单选题):
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
钱学森,周光召,杨嘉墀,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任新民,孙家栋,朱光亚,王希季
,王大珩,于敏,郭永怀。
s******r
发帖数: 5309
4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清华真是牛人辈出
以前只知道张光斗搞三门峡臭名远洋,没想到更著名的何大麻先生也是清华校友。
院士何祚庥: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符合三个代表精神
何祚庥其人其事 当今中国大陆,中科院物理院士何祚庥可谓是个知名度极高的
大人物,此公以“反伪科学”出名。近
日编者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丁肇中的‘无知’与何祚庥的‘无所不知’”(见1)与“
何祚庥同志思想研究!!”(见2)等几篇专
门介绍和研究何院士的文章,读后真有眼界大开之感!
现特将这几篇文章略加综合编辑,并冠以若干小标题,推荐给对何大师感兴趣的读者诸
公,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对何院
士其人其事有一个更全面更详细的了解。
一、“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即使是超天才,穷其毕生精力,能在一个学科的一
个分支上有所建树并能提出部分真知
灼见已属不易,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仍属外行实为正常现象,更不用说其他学科了,
所以所谓无所不知的“万能科学大
师”在今天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产生。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大陆却恰恰冒
出了这样一位“大师”,他就是大名
鼎鼎的中科院物理院士何祚庥。
尽管在国际科学界不为人知,...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48
来自主题: THU版 - 叶企孙与清华大学 ZZ
发信人: whose (张德平),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叶企孙与清华大学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May 4 21:56:56 2011), 站内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研制“两弹
一星”的功臣,共有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勋章”。分别是:于敏、王大珩、
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
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
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其中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屠守锷、邓
稼先、朱光亚等最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叶企孙曾亲自指导过的学生。
而周光召、程开甲、钱骥、于敏等,则是叶企孙学生的学生。

生于上海的叶企孙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清华学校毕业,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
系就读。1920年获硕士学位,转赴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旋即旅游考察欧洲各国的著名大学,并寻访与国际一流大师交流。1924年,叶企孙
回国,应东南大学之聘,...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4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来看看两弹一星元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zbd (小破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来看看两弹一星元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6 02:12:05 2007), 转信
浙江6: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钱学森,陈芳允,吴自良
江苏6:钱骥,姚桐斌,王淦昌,程开甲,杨嘉墀,王大珩
安徽3:邓稼先,黄纬禄,任新民
湖北2:彭桓武,朱光亚
湖南2:周光召,陈能宽
辽宁1:孙家栋
云南1:王希季
河北1:于敏
山东1:郭永怀
w********h
发帖数: 12367
50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2011年中国失去了15位院士(zz)
2011年中国失去的院士特别多,到目前为止共有15位大师陨落:
沈天慧 中科院院士 上海交大 1月2日逝世 享年88岁
朱光亚 两院双院士 中科院 2月26日逝世 享年87岁
谢鉴衡 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 2月9日逝世 享年87岁
施雅风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 2月13日逝世 享年93岁
屠基达 工程院院士 成飞 2月16日逝世 享年84岁
胡海昌 中科院院士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月21日逝世 享年81岁
蒋民华 中科院院士 山东大学 5月6日逝世 享年76岁
李志坚 中科院院士 清华大学 5月2日逝世 享年83岁
高庆狮 中科院院士 北科大 5月15日逝世 享年77岁
陈国良 中科院院士 北科大 5月25日逝世 享年77岁
周锡元 中科院院士 北京工业 5月29日逝世 享年73岁
马在田 中科院院士 同济大学 6月5日逝世 享年81岁
张直中 工程院院士 电子工业部 9月16日 享年94岁
黄纬禄 中科院院士 国防集团 11月28日 享年95岁
孙才新 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 11月25日 享年67岁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