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雍正皇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d
发帖数: 57
1

军机处是雍正为了协调西北方面战事的统筹工作耳成立的,如何叫“一茬不如一茬”?
不如的是哪一茬呢?
明朝是没有相国,那是因为明朝建国之初立的那几个相国都被明太祖给废了,索性后来就
不设了。但是大学士的头(首辅)就是相国, 比如张居正,严嵩都是权倾一时的首辅, 地
位只有胜过前朝的相国。而前朝像宋代的相国权力根本就不大,印象里就王安石曾权倾一
时。
比如宋徽宗的相国蔡京,说是大奸臣,其实做事完全要看皇帝颜色。再往前,唐朝的各地
节度使权力比相国更大,完全操纵属地的军政大权。所以不明白你说得“一茬不如一茬指
的是哪一茬。
前一句同意,后一句不明白你指的是哪方面退步。
w******i
发帖数: 131
2

来就
, 地
倾一
各地
茬指
k***g
发帖数: 7244
3
呵呵,下午你转贴的两篇杜车(?是不是这个名字,不记得了)的帖子,大致看了结尾
,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后来找不到了,anyway,他提到了陈学霖(Hok-lam Chan)教授
,不过歪用了 Chan 的结论,这些考证中的一些是 Chan 作的,Chan 的结论是:
“虽然,此等野史稗乘所记表笺狱案不足尽信,但以史料缺乏,亦难断定并无其事。然
以情理度之,此辈儒生若果真以干忤文字忌讳被诛,原因不在赵殴北所言明祖 ‘学问
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而可能系嫌及政治事件。”
Chan 并没有完全否定朱元璋的文字狱,因为散见史料的例子很多,他只是通过几个例
子,针对赵翼的评论做出了批评,认为这些文字狱应该是政治事件而非是因为明太祖学
问未深,其实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即便是清朝的文字狱,也不是简单的因文获罪,
或者完全是出于民族矛盾,譬如我提到的“维民所止”的例子,其实雍正皇帝并没有傻
到因为“雍正无头”而杀了查嗣庭,更重要的是因为查嗣庭是隆科多的朋党,雍正想找
个借口除去。所以 Chan 也说:
“由此类推[指僧来复一案],太祖极可能因个人好恶,或以政治关系需要铲除异己,故
意断章取义,曲解
T*******i
发帖数: 80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aiHuShui (太湖),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再读《万历十五年》- 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6 12:20:27 2008)
黄仁宇的所谓大历史观其实是一种主观历史观。对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或走向先是有了
先入为主的看法,然后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说。在《万历十五年》中,一味批判中国
传统政治制度的弊病,却没有对同时期的西方做法进行对比。其预设的前提是西方的制
度先进而有效。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的最大优点是大一统所致的高度的中央
集权。这个对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农业社会是相当先进而有效的。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权
力集中于皇帝,皇帝的好坏成了一切的关键。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中国的政治制度对皇
权设立了一定的制衡机制。这就有了《万历十五年》中所说的万历想要废长立幼因为群
臣抵制而不可得,从而陷入某种宪政危机。其实如果换一个皇帝,比如康熙,这种情况
根本不会发生。皇帝只要“乾刚独断”即可,当然,所立的非长子一定要是个好的,比
如皇十四子即随后的雍正皇帝。假设明成祖换成了伊丽莎白,随
h****a
发帖数: 580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hpanda (pand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两岸故宫首次合办展览本月7日在台开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7 11:39:03 2009, 美东)
核心提示:两岸故宫60年来首次合作进行“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将于本月7日在台
北开幕,持续到明年1月10日结束。此次北京故宫"派出"了包括雍正肖像、生活绘画与
器物等37件文物。
北京晨报10月6日报道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5日下午乘坐华航CI512航班抵达台北桃园
机场,将参加于7日开幕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前往机场迎接。郑欣淼、周功鑫在机场未发表正式讲话,仅
简单表示两岸故宫应加强合作。“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是两岸故宫60年来首次合办
的展览,将全方位解读雍正皇帝。参展的246件(套)文物包括档案、史籍、地图、肖像
、绘画、书法、瓷器、琉璃、玛瑙等。来自北京故宫的37件文物,包括雍正肖像、生活
绘画与器物等,将使大展内容更加充实。
展览将于10月7日开展,持续到明年1月10日结束。两岸故
v*****s
发帖数: 20290
6
十月围城中胡军率领的刺客集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黑衣刺客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又来自何方呢?根据解密的清宫秘史显示,这支部队的原型就是有满清三角洲之
称的禁门前特种部队。禁门前特种部队的前身就是雍正皇帝一手创立的血滴子特种部队
,到了乾隆年间,一名皇室成员的传奇经历改变了这支特种部队的名称。当时一名名为
绵宁的皇子成为皇帝直属血滴子特种部队的狙击手,他的身份被当时的指挥官绝对保密
起来,在其他血滴子眼中这名王子与普通的战士并没有任何区别。很快他通过了所有的
训练科目并且成为一名狙击手。
在嘉庆18年,天理教在内应的配合下进攻了北京的紫禁城,当时负责拱卫皇室的中央警
卫团疏于防范乱作一团,此时正好血滴子特种部队在南池子附近的杀人屋进行CQB训练
。马上前来驰援,绵宁在禁宫门前狙杀了多名天理教高手。最终血滴子特种部队击溃了
来袭的敌人。后来这位王子成为大清的道光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战绩特意将血滴子改
名禁门前特种部队。
在十月围城片中,禁门前特种部队杀光了滴血刘公岛特种部队。但是在甲午战争中他们
却曾经并肩作战,作为中央直属的国家级特种部队,禁门前全员被派往日本京都执行刺
杀天皇的任
S*******t
发帖数: 2831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生父不是雍正而是康熙 ZZ
乾隆,即清高宗弘历,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据官方记载是雍正皇帝第四子。生于康熙
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弘历于雍正
十三年即位,是为乾隆皇帝,也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世皇帝。
乾隆自幼得到祖父康熙皇帝的宠爱,被康熙接入自己宫中抚养。这使他成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密立的储君。他在位六十年后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是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像乾隆
这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死后的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书上称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少年得志,青年登基,开疆拓地,独领风骚。他向慕风雅,善于诗词,
精于骑射,曾先后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但他所兴起的文学狱,
在清朝历代中为数最多。如知名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
认为这是诽谤清朝,将胡中藻九族剿灭。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
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珅二十年,让和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乾隆不仅是一位具有争议的皇帝,而且也是一位疑团重重的皇帝,尤其是他的不
寻常身世一直以来成为人们关注和
g******e
发帖数: 40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族 从事文艺的杰出人士
(ZZ)
1983年,英若诚(满族,正红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83年,阎崇年推出《努尔哈赤传》。
1985年 《荒唐王爷》推出。美化扬州十日的刽子手多铎。
1986年 电视剧《努尔哈赤》推出。
1988年 中意合拍电影《末代皇帝》推出,公然美化卖国贼傅仪。英若诚
本人亲自参加此片的拍摄。此片拉开了辫子戏泛滥神州的序幕。
1989年 《雍正皇帝》拍摄。北京满遗,以所谓该片“诬蔑满清皇帝”为
理由,进行攻击。
1997年 《雍正王朝》推出。将暴君雍正,彻底美化。
1998年,李治亭在《清康乾盛世》一书中,否定顾诚对满清的揭露!继续
无原则的吹捧满清的“盛事”!
2000年,《康熙帝国》推出。第一次公开诽谤抗清势力。
2002年,清室后代上 伪满战犯、满清末代酋长,卖国贼,溥仪谥号曰“
愍皇帝”,庙号“恭宗”,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
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
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
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
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2003年,李治亭推出《清史》,公然掩盖满清屠杀暴行!
2003年,官方版《清史》开始编撰。其主旨,将致力于肯定满清的“统一
”!
2003年
g****t
发帖数: 3165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aleege (隆冬盖),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某报:《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团已经丢尽了它的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30 13:18:11 2010, 美东)
牛死了!借辛亥革命指桑骂槐呢。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3335515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卷首语: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团已经丢尽了它的脸
!!!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
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
样的立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
王朝爱新觉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
成了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态:王
朝不是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
形...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0
☆─────────────────────────────────────☆
EBIZSUP (Shengzhuang) 于 (Sun Apr 18 15:35:25 2010, 美东) 提到:
惠英红,香港演员。满洲正黄旗人。
王立平 作曲家,满族。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
入关迅速腐化后应该有不少钻研文艺的尖子
☆─────────────────────────────────────☆
Sonnet (Ericsson) 于 (Sun Apr 18 16:15:50 2010, 美东) 提到:
为啥找这两个?
还有,曹雪芹,老舍,侯宝林,英若成,郎朗。

☆─────────────────────────────────────☆
Teller (yy) 于 (Sun Apr 18 16:17:31 2010, 美东) 提到:
侯宝林据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所以不能肯定是满族人
☆─────────────────────────────────────☆
Sonnet (Ericsson) 于 (S...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佛教的一些书籍
不好意思,你回贴的时候我加了一段话:
刘英对佛教的皈依,并非独尊佛教,他在拜佛的同时,也推崇黄老
(道家),由此也算是为此后两千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佛教不是单独作
为一种宗教存在,而是融入主流文化,成为其中一种有机成分。
至于说具体细节,我个人认为,此时佛教的力量还很小,尚无法做到排斥异己,故此
就显得比较"谦卑",以至表现出"融和"的态式。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力量发展
壮大,于是就有能力与道教相争,于是乎就打了起来。其实这可以说是宗教传播过
程中的一个共性,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与之类似的过程: 起初的
很多中国天主教徒同时也是儒家弟子(比如徐光启),使用儒家礼仪,甚至于当时的
一些西方传教士(比如利马窦)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接近儒家,但是后来天主教发展
到一定规模之后,西方教会就不满足于这种"不纯洁状态",开始要求中国天主教徒
抛弃儒家礼仪(特别是祭祖),由此就同中国官方发生了冲突,最终被雍正皇帝赶出
了中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礼仪之争",很多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都指着这段历史发
论文呢。
R*****d
发帖数: 114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帝北丐东邪西毒
玩笑而已,玩笑而已,呵呵。不过如果仔细看宋国的分封,倒是真体现了周公的智慧和用心良苦。鉴于武庚-三监之乱,殷商的核心地区(朝歌一带)是不敢再封给殷王族后裔了,但是出于道德和实际的双重需要,又不能不封。于是就把主动降周的微子拿出来,地盘儿则选在早已被商人自己放弃的故地。首先,在降水丰富的气候时期,商丘这种地方太容易发大水了;其次,此地还面向着,甚至部分包括了黄淮冲积平原上的令人头疼的淮夷诸部落;另外,同时分封的,同宋国大片接壤的东北部邻国,即周公自己儿子的鲁国,也强有力地挟制着这些殷商残余(鲁国在西周时期的确是强国,后来一是战略空间狭小,二来自己不争气,于是就窝囊了)。由此,微子及其部属和后人,也就无力再试图把矛头指向周人朝廷。然而这次分封从表面看却是名正言顺,商丘是你们老祖宗成汤的发祥地,你们不要谁要? 呵呵。
对了,刚才一琢磨,又想起一个事儿,我大清基本把朱家嫡系灭了个干净,到了雍正皇帝,可能是一来确信朱家再也成不了气候,二来心里也忒过意不去(“过意不去”的实质是为了尽可能顺应传统和道德),于是就封了个姓朱的为侯,算是承祀大明的香火。搞笑的是,这位侯爷不仅是明皇室远枝,而且祖辈早在大...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清朝太WS了
呵呵,不全怪万历,明财政实在太烂了。那个烂样,碰个灾荒,没有满清,自己也垮了
。万历看出没钱了,但看不出咋解决,听说有银子,那还不两眼放光啊?问题是儒家文
化下,都是高调说说什么节省啊,什么强本抑末啊之类的家伙,理财高手寥若晨星,就
更不必提改革家了。而雍正就比较清楚,清承明制,实在是早先无奈之举。财政改革,
势在必行。不改就跟明一个下场。呃,我突然想起国内那个雍正皇帝的电视剧拍出来是
不是拐着弯地吹捧老朱啊?
k***g
发帖数: 7244
14
这个好像去台湾展览过,一个台湾女生曾经和我提到她在一个展览上看到雍正皇帝说过
:“尔等大臣若不屌朕,朕也不屌尔等也。“云云
w**********o
发帖数: 209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戴逸先生认为雍正皇位来得不正还有两个佐证
其一,雍正皇帝不在东陵建自己的陵寝,另辟西陵
这一点确实疑点很大,东陵刚刚埋葬了顺治和康熙,万年吉地还有很多。为什么另建西
陵呢?这一点很有点像朱棣,死后不想和父亲葬在一起。
其二,雍正不住康熙喜欢居住的畅春园,而是住在圆明园。据说当时畅春园已经很有规
模,而圆明园还没有什么基础。
z******a
发帖数: 5381
16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被皇帝剥夺名誉的人会被迅速的遗忘但是像雍正这种两面三刀,出
乎与尔,反乎于尔,毫无信用可言的人,他的事迹会因为他的皇位得到无限的放大,世
世代代流传下去。千秋万世。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不知道雍正当时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一定要猥琐的杀年羹尧?
o*******k
发帖数: 562
17
改土归流应该是雍正最大的功绩
o****d
发帖数: 5454
18
真够猥琐的,清朝有这样的皇帝,不亡天理不容啊
c***h
发帖数: 1862
19
两岸历史书上看不到的鸦片战争史实

核心提示
1:鸦片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原因在于市场有巨大需求。在那个年代,人类对鸦片的
认识远不同于今日。世界各国,包括英国本土在内,都没有对鸦片设立限制。问题在于
,只有中国社会吸食鸦片泛滥成灾,乃至于形成巨大的暴利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官员的
配合,英国鸦片商跟本无法从事走私鸦片的任何活动。
2:广东水师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水师副将韩肇庆专门护送走
私,走私鸦片干脆由水师包办运输,每万箱抽数百箱报功,韩竟因此“保擢总兵,赏戴
孔雀翎”。福建水师居然全靠协办走私鸦片为业,甚至“夷船之鸦片一时不能进口,往
往寄顿于炮台附近”
3: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指挥打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政府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是一
个坚决的鸦片贸易反对者。在给伦敦的报告中,义律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
号的国民丢脸。”
4:英国军舰与中国水师在穿鼻、官涌海面开始武装冲突,此类冲突共发生七次,双方
各有损失。而林则徐报告朝廷称之为“七战七捷”。
5:鸦片战争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从单纯的鸦片输入国变成输出国,与中国苦力同时输出
。西方从那时起将近百余年的“黄祸”...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5381
20
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兄弟如何?
M******8
发帖数: 10589
21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1126/c198445-19694581.html
2012年11月26日08:57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本文摘自《坐天下很累》,张宏杰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0月
方针已定

深秋的辽东大地,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
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
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陵寝的隆恩殿、启运殿中,皇帝认真参观了先祖们留下来的遗物。努尔哈赤用过的桌
椅,看起来是那么简陋,皇太极用过鞭子,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牛皮鞭,没有任何装饰
……这些珍贵的文物,昭示着祖先创业的艰难历程。皇帝在这些遗物前久久驻足,常常
陷入沉思。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
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
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国臣民正式宣传他的这一方针。
皇帝在《守成论》中说,他多次阅读中国历史,感慨良多。他发...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431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ws (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康熙批奏折什么样?31个折子15个批"知道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4 23:43:50 2013, 美东)
历史专家马渭源说,不同皇帝批复奏折不同,除了与奏折内容不同外,跟皇帝的个人文化程度和经历多少有关。“康熙好学,很多规制都是康熙时期定的。当时也没有规矩定怎样批阅奏折,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但因为事情处理比较多,所以批复奏折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
你知道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吗?近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微博里晒出了一组被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一句句朱批“知道了”,让网友直呼:大亮!穿越了吧?!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康熙曾把“以后”写成“已后”,原来皇帝也会写错别字。
记者采访后发现,展出的奏折上,康熙都有“朱批”,写着“知道了”的奏折还真不少!比如,康熙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场弊案,展出的6件奏折,反映了曹寅将他了解的情况向康熙密报的过程,除了第5件奏折康熙做了较长的朱批,其他都是非常简洁的语言,两条写着“知道了”。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年羹尧为何不造反呢
娱乐一点: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9%9B%8D%E6%AD%A3%E5%B0%8F%
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德妃,因割不舍不下初恋情人卫武的情感而被康熙打入冷宫。德妃是
胤祯的生母,因此胤祯自幼就被众兄弟歧视,被父王冷落。胤祯的孤独与不受重视在他
邂逅青楼女子猿女小凤之后得到舒解与释放,但这事却成了太子们中伤胤祯的把柄,猿
女在不使胤祯蒙羞的情况下,自刎于康熙面前。胤祯在心死的情况下,接纳父母安排的
兰儿为妻,直到他遇上了从小就与猿女失散的孪生蝶……
小蝶在年羹尧未进宫前与年曾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后被年父硬行拆散,小蝶轻生被江湖
奇女吕四娘所求,从此随着吕四娘习武学艺进入江湖。在宫中毫无地位加上感情受挫的
雍正在孤寂的心情下赴少林寺习武学艺,终于碰上与小凤一模一样的小蝶,几经挫折,
最后将小蝶带入宫中。小蝶也因此碰到了他初恋情人年羹尧。此时的年羹尧是胤祯身边
的爱将,为了对胤祯表示忠诚,他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但小蝶对年羹尧的情感却愈
演愈烈,终刺伤了雍正。康熙六十年,胤祯在政治斗争中即位,大权在手的雍正皇帝,
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他所要得到的...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明孝宗的皇后
明孝宗死的太早,
其实张皇后,应该鼓励孝宗多生几个儿子,至少能赶上后来的雍正皇帝,就行了
d******a
发帖数: 32122
25
专家称“鲜卑族与汉族同为炎黄子孙”
2011年09月26日 10:0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27)  【字体:↑大 ↓小】
五千年前一家人慕容原是黄帝后
■“有熊氏之苗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汉人的血缘基因中没有查到鲜卑族的基因痕迹?
■为什么说,千百年来、长城一线,血染夕阳、漫漫狼烟,反复演绎着“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悲情?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视周边部族为夷狄、为苗蛮,华夏正朔观刻
入骨髓,甚至演化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理念。对此,鲜卑、契丹、女真等诸
多入主中原的民族并不买账,他们认定自己与中原汉人一样是炎黄子孙!
清初,华夷之辨在中原士大夫阶层中喧声鼎沸,雍正皇帝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
,提出“华夷一家”,斥责中原人不该视满清为异族,既然连尧舜禹等圣贤都不是中原
人,又何苦对与华族血脉相近的满清耿耿于怀?
慕容鲜卑为黄帝后裔的史证
“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而“有熊氏”是
黄帝部落的称谓,黄帝部落的重要图腾之一是 “熊”,因此黄帝部落也称“有熊氏”。
有关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实为黄帝后裔的说法其实古已有之,...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6
专家称“鲜卑族与汉族同为炎黄子孙”
2011年09月26日 10:0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27)  【字体:↑大 ↓小】
五千年前一家人慕容原是黄帝后
■“有熊氏之苗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汉人的血缘基因中没有查到鲜卑族的基因痕迹?
■为什么说,千百年来、长城一线,血染夕阳、漫漫狼烟,反复演绎着“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悲情?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视周边部族为夷狄、为苗蛮,华夏正朔观刻
入骨髓,甚至演化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理念。对此,鲜卑、契丹、女真等诸
多入主中原的民族并不买账,他们认定自己与中原汉人一样是炎黄子孙!
清初,华夷之辨在中原士大夫阶层中喧声鼎沸,雍正皇帝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
,提出“华夷一家”,斥责中原人不该视满清为异族,既然连尧舜禹等圣贤都不是中原
人,又何苦对与华族血脉相近的满清耿耿于怀?
慕容鲜卑为黄帝后裔的史证
“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而“有熊氏”是
黄帝部落的称谓,黄帝部落的重要图腾之一是 “熊”,因此黄帝部落也称“有熊氏”。
有关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实为黄帝后裔的说法其实古已有之,...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367
27
雍正传里有一段故事
说是雍正朝的时候(具体是元年还是二年忘了)
内府有个旗奴叫六十一,六十一不知道是名字还是编号,反正就这人,上报捡了10两银
子,希望找到失主,雍正皇帝看到一个奴才竟然如此高尚,还有拾金不昧的品格,就把
这10两银子赏给了六十一
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来,旗人在满清也有当奴隶的
还有元朝后期,成为奴隶的蒙古人也不是没有,甚至有些蒙古女人被贩卖到海外
也有郭守敬,刘伯温这种汉族官僚
所以什么民族压迫,汉族地主日子过得比满族、蒙古族普通人好是事实
宋、明时期还是汉族掌握生产资料,这两朝也远远比蒙元满清要富
佃农也大多数都是给汉族地主当长工
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地位,到哪里,什么时候,什么民族,都是一样
l*********8
发帖数: 4642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启功论少数民族
几秒钟就能搜到的东西,哼哼唧唧半天
http://news.163.com/05/0630/20/1NH6992M00011246.html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现在很
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
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这实际很无聊。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
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
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以这个家族的名义开一个书画展,邀我
参加。我对这样的名义不感兴趣,于是写了两首诗,第一首的意思是说,即使像王、谢
那样的世家望族,也难免要经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真
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家族为重的,就像王羲之那样,他在署名时,从来不标榜自
己是高贵的琅琊王家的后人,但谁又能说他不是“书圣”呢!第二首的意思是说,我就
像古时戏剧舞台上的丑角“鲍老”,本来就衣衫褴褛,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世宗的直系子孙问题
皇家骨肉相残,自古以来不罕见,很正常。有道是士可杀不可辱,清朝的皇帝侮辱自己
亲弟弟的人格,雍正皇帝神秘即位以后,对胤禩、胤禟进行严厉打击。一方面下令革去
他们的“黄带子”,“削籍离宗”;另一方面命令他们“更改旧名”,把胤禩和胤禟分
别叫做“阿其那”和“塞思黑”。不少文献资料上解释为“狗”和“猪”的意思。雍正
在下令胤禩、胤禟改名的同时,同时让他们也为自己的儿子们改名。胤禩把儿子弘旺改
名为“菩萨保”(佛教化名字,虽无贬意,但因去除‘弘’字辈,有如贬为庶民)。胤
禟则把八个儿子分别改名为“拂希珲(下贱的)”、“佛楚珲(行事丑陋的)”、“乌
比雅达(讨厌的)”、“额依默得(讨人嫌的)”、“海拉坎(很可惜的)”、“董奇
(愚钝的)”、“杜希贤(浑浊的)”、“额依浑(愚昧的)”。
胤禩、胤禟在被改名后不到一年都死了,也不知道是被害死了还是被气死了
w*********n
发帖数: 1975
30
这种“贱户制”自古有之,乞丐妓女乐户(广大文艺工作者)皆属贱户,子弟不得参加
科举,甚至商人的子弟也不能参加科举。但是的正当职业是士农工商,商人虽列在正当
职业末尾。从雍正皇帝废止“贱户制”,再到毛主席制造地富反坏右,恢复“贱户制”
,其间两百余年,虽然没有政策歧视,但历史习惯还是有的。
d******a
发帖数: 3212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zz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
字,雍正皇帝马上把徐骏革职。复又查抄徐家,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
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认为其存心诽谤
,依大不敬律斩立决。
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甥孙。
c******n
发帖数: 16403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国游记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帝14位兄弟的结局之谜(zz)
雍正继位,事发突然而又充满传奇。人们在数百年来一直对他的继位合理性争论不已,
历史环节被不断推敲、揣摩,细节被不断放大,街谈巷议证明篡位的大有所在;著书立
说洗白雍正的时而出现。即使是在雍正铁腕即位时,争论风波也未曾消失。
于是,雍正皇帝为钳人之口,即位数年后,推出《大义觉迷录》一书,针对舆论对他的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
”、“好谀”、“任佞”十项大罪,进行自辩。然而,事与愿违,愈描愈黑。雍正不但
没有让自己的继位合法性说服全国,反倒成为欲盖弥彰的的证据。
其实,不管康熙驾崩时到底出现了哪些篡改遗诏行为;雍正篡位是被人诬陷,还是被人
发觉。我们只要看看,那些和他一起有机会争皇位的14同胞兄弟的下场,就能推导出雍
正继位的背后隐秘了。
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
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包括雍正)。那么,当雍正夺得皇位后,他这
14位同胞兄弟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
大阿哥胤禔
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
疏忽者,当族... 阅读全帖
r****z
发帖数: 1202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姓氏源流
zz
原标题:你贵姓:姓氏揭秘你的血统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图)
文章来源: 倪方六博客 于 2015-04-05 22:37:09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
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
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
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
·氏族略》称, 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
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
,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
姓是身份 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人为何要有姓?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
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
和作。姓”和“氏”...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35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连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
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连英打破了祖上传
下来的规矩。
为什么李连英能得到清朝两百多年间别的太监都得不到的恩宠呢?
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
怕孤独的老女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
海就只有李连英了。
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连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
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连英。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
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
找李连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连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
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连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
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李连英于慈禧太后身边受宠时,以谨小慎微见称,对于一般宫内妃嫔触怒慈禧,李连英
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保护了许多人免于处分。就连常年遭慈禧冷落软禁
的光绪帝亦多...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787
36
20、十全老人
清高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1736年-
1795年在们,年号乾隆。其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
帝。
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出征缅甸、安南等诸多战役,自我总结为“
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开四库全书馆,历时十五年编修成《四库全书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于养心殿驾崩,享年八十九岁。庙号高宗,葬于裕陵。
19、勤步终生
清世宗胤禛
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玄烨第四子,乾皇帝弘历之父。
1723年,胤禛在纷争中神秘继位,年号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即着手整顿吏治,打击朋
党。先后除掉与自己争储失败的皇八弟、皇十四弟,以及侍功自傲的年羹尧、隆科多等
人。
1724年,雍正诏令实行耗羡归公和讵廉银制度。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推广“摊丁入亩”之策。命鄂尔泰都督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并用兵西北,维护边
疆。
1735年8 月23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其死因至今依然是史学界的一大疑团,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18... 阅读全帖
w*********4
发帖数: 1769
37
我个人认为,满清与蒙元,都不是中国王朝,当然也不是中国历史。
先说满清。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溪太后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于是好多人说慈溪是卖国贼。其实恰恰相反,慈溪不是卖国贼,而是“爱”国。
因为在慈溪的眼里,东北才是满洲人的国,人家也是量中华之物力,并没有说量“满清
”之物力。
清朝是部族政权,旗人享受特权,生下来就可以领禄米,而且不用缴税。就连雍正皇帝
的朱批里也说道“朕为满洲皇帝,兼统华夏”,可见在满洲统治者心中,山海关以南的
土地,都是殖民地。如果说慈禧是卖国贼,那么就得先承认,满清统治下的汉人,都是
亡国奴。所以,身为汉人,我对清朝的历史从来不感兴趣,清朝的懦弱,是人家满人自
己的事情,不是我等汉人的事情。当然了,清廷打了败仗,吃苦的大多数还是我等汉人
百姓,这只能痛恨为什么汉人丢了政权。
w**********i
发帖数: 601
38
清朝本是由关外东北满洲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就血缘而言,清朝的12位皇帝,除
入关前的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外,其余10位都不是纯粹的满洲血统:
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族人,满、蒙血统各占一半。
康熙皇帝的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汉族人,大臣佟图赖的女儿(先为汉军八旗,后以
皇帝生母抬入满洲旗)。因此,康熙皇帝是兼有满、蒙、汉3种血统的皇帝,其中汉族
成分占了一半。
以后的8位皇帝,都是康熙皇帝的嫡系子孙,同样有满、蒙、汉3种血统,只不过是以其
生母的族氏不同,血统比例略有变化而已。
其中,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宣统等7位皇帝的生母是满洲人。
特别是,嘉庆皇帝的情况与康熙类似,其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是汉族人(先为汉军
八旗,后以皇帝生母抬入满洲旗),那么,他的汉族血统成分也占了一半。
也就是说,清朝12位皇帝(其实入关的只有10位),其中多达9位有汉族血统,尤其康
熙、嘉庆2位的汉族血统占了一半;其他7位则不到一半。
另外,根据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等以及浙江海宁等地的民间传说,乾隆皇帝其
实是当地汉族大臣陈世倌的亲生儿子,是百分之百的汉族人,是...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9
君主有糟糠之妻的,此人一般说来是开国皇帝,并且青年时处在困厄微末之中。那
些从老爸那里继承皇位的人,娶妻时不管身为太子或者是已登九五,天下美女供他一人
选择,何来糟糠之说。而晋、唐这些王朝的开国之君原来就是旧王朝的达官贵人,早有
三妻四妾,妻无糟糠之实。
那么纵观历史,帝王有糟糠之妻的,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典型,他们都出
身穷困,在乱世中起事,最后得到了天下,他们的正妻吕后和马皇后是不折不扣的糟糠
之妻。而且这两位糟糠嫁给两位穷小子,都有相同的原因,是她们父亲或养父的一种投
资行为。
吕后的父亲是位避仇到沛县的大富豪,《史记》说他“善沛令”,属于那种与县长
、市长在一起喝酒作乐、称兄道弟的民营企业家。沛县的小吏们都去吕公家送钱拍马屁
,按照官场送礼的规则,礼越重在酒席上的坐席越尊。可刘邦在门口谎称“贺钱万”,
实际上一分钱不拿,坐到上席。如果吕公是个一般的土财主,那么这刘邦估计会饱受侮
辱,弄不好会让吕家叫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保安,暴揍他一顿再拖出去。《水浒传》中的
雷横便吃过这样的亏,他去看县令的二奶白秀英的演出时,大咧咧坐在VIP包厢中,却
忘了带钱,解释说自己是本县的捕...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40
爱新觉罗•毓赡,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恭亲王溥伟的儿子,1923年11月出生于
大连,1939年他在伪满洲国承袭“恭亲王”的封号。然而此时的毓赡不但没有住进祖辈
的那种有气派的王府,更没有享受到祖辈的那种荣华富贵。他和溥仪在日本人的控制下
生存着,1945年8月他们又被苏联红军俘虏。毓赡14岁进入伪满洲国的“皇宫”,此后
的20年,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亲眼目睹了伪满洲国的崩溃。
“恭亲王”这个称呼那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了,原来北京恭王府什么样的,我
也完全不知道。用俗话说,就是连恭王府大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到了1937年,父亲去
世,家里头突然没有了生活来源。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只有开始变卖家产。今天卖
点这个,明天卖点那个,拿这个当生活。
那个时候溥仪已经到了长春当了“满洲国”的“皇帝”,家里也没办法,就商量让我到
他那去,等于说是从家里带出一张嘴去。听说溥仪还在“皇宫”里办了个私塾。我小时
候也没上过学校,到那念书去,管吃管喝还管穿。上别的学校还要交学费,这个学校还
能管你生活。就这样,我就上溥仪那儿去了。
到了“满洲国”的新京后,我被安排住在“皇宫”里面。辟了单...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805
41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咸丰七年,即公
元1857年,才九岁李莲英通过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介绍,由郑亲王端华送进皇宫而当
上了一名太监。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
三年,即公元1864年,他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侍候。14年后,慈禧太后给他
起名叫李莲英。
此时大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李莲英和安德海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
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
即公元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太监不准私自出宫为由砍头身亡。 李莲英是个十
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
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后来李莲英的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
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连英成功的秘诀吧! 不过,李莲英
最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他掌握着让慈禧高兴舒心的头上技艺,也就掌握了一套为女人梳
理新发型的技术,当时人称小篦李。甚至后...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42
提起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甚至称之为圣
祖仁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圣祖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秽乱私生活。那么,康熙的
后宫究竟有多少嫔妃?他的私生活到底有怎样的秽乱?为什么一代明君的私生活如此的
秽乱呢? 康熙究竟有多少嫔妃?染指过多少女人,这给连史学家都没有统一说法的问
题,恐怕普通人更难说得清楚了。
据《康熙全传》中说,康熙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四十九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六十
七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常在、答应等据说共有二百多人。其实《康熙全传》不过是传
记小说,不能说明问题。但也有一组数字,从中可见一斑。康熙有一座陵墓,名叫景陵
,其中除了埋葬康熙之外,还埋葬了康熙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和四十八位妃嫔。这
样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埋葬规格,不难看出,康熙即便不是中国历史上嫔妃最多的
皇帝,但恐怕能超过他的皇帝也不很多。
景陵地宫内埋葬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即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
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在埋葬的四十八位妃嫔中,包括贵妃一人,即温僖贵妃
;妃十一人,即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41
43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
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
要说乾隆皇帝最爱的一个女人,喜欢历史的网友们想到的必然是孝贤皇后。乾隆最
爱的女人是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富察氏这的确不假,不过正如元稹可以一边为亡妻韦丛写
下“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深情款款的诗句,一边与续娶的裴淑恩爱
缠绵,与名妓薛涛藕断丝连。而一生风流多情的乾隆皇帝也同样可以一边怀念发妻,一
边身边的宠妃不断,甚至在安排原配皇后墓葬的同时,也为自己日后与宠妃们的合葬做
了精心安排。
虽然清史稿中很少会直接说明哪个后妃有宠,不过判断清朝后妃得宠与否的重要标
准就是看其升迁速度和生育子女的频繁程度。像康熙皇帝的宠妃宜妃、德妃等人,雍正
皇帝最爱的年贵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知的。毕竟一个皇帝愿意和一个女人不断地
生孩子,甚至是以一年一个的的速度生育着,又或是尽管这个女人生育不出任何子女,
但也照样不断晋封她在后宫的品级让她坐上高位,这样的女人除了皇帝宠妃这一种解释
外,不作他想...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60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掘墓人原来是他们!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
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
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
明朝的“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专控盐业的条件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
的额度凭证。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
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
”来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
这是非常艰辛的商业历程,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在山西商人吃得
苦耐得劳,能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到了明朝后期,东北的后金出了个鸿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他通过多年的征战,统一了东
北地区。将东北收为后金的国土后,努尔哈赤便把入主中原定为后金的基本国策。为了
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积蓄军力,扩充军备,就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而此时,
经过多年的征战,后金国...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57
45
粗读历史,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清朝的嘉庆皇帝挺“幸运”。首先,有一位好爸爸
乾隆皇帝,有一位好爷爷雍正皇帝,有一位好太爷康熙皇帝,他是在这些人的光环下生
活长大的;其次,他是某些史学家们所称道的“康乾盛世“的继任者,”康乾盛世“的
界定是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元年(1796年),所以他继位的那年还是盛世。当然,
”和珅扳倒,嘉庆吃饱“对他来说同样是一件”幸事“。
然而对嘉庆来说,他又挺不幸的。清朝的衰败从乾隆的晚年开始的,乾隆留下的其
实是个烂摊子,而他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把烂摊子重新变成盛世。
x*******i
发帖数: 157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乾隆不禁想到嘉庆
版上有帖子讨论着乾隆。由乾隆不禁想到了嘉庆。
嘉庆挺幸运。首先,有一位好爸爸乾隆皇帝,有一位好爷爷雍正皇帝,有一位好太爷康
熙皇帝,他是在这些人的光环下生活长大的;其次,他是某些史学家们所称道的“康乾
盛世“的继任者,”康乾盛世“的界定是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元年(1796年),所
以他继位的那年还是盛世。此外,“和珅扳倒,嘉庆吃饱”对他来说同样是一件“幸事
”。
嘉庆又挺不幸。清朝的衰败从乾隆的晚年开始的,乾隆留下的其实是个烂摊子,而他自
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把烂摊子重新变成盛世。而且就在属于他的年代,不仅发生过白莲教
起义,还让紫禁城遭遇了一次百年未遇的严重袭击。这次袭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理教
袭击紫禁城事件。虽然这次事件以天理教失败而告终,但几十名天理教徒有组织、有计
划地持兵器攻入了皇宫内院,交战两天一夜,搅得森严神圣的宫禁天翻地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嘉庆皇帝在回京途中收到皇次子锦宁从北京发来的紫禁城遭到袭
击的“六百里加紧”奏折的时候,竟然失声痛哭。挥泪之余,如果不是大臣的主张,他
甚至无法下定回北京的决心。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场景实属罕见。
G********l
发帖数: 574
47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是清朝人关之后第四任皇帝。他60
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
、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乾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也是雍正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
在雍正即位当年,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
正暴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乾隆自小得宠,且几乎没受到挫折就登上最高宝座,他在位60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
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乾隆皇帝并非雍正所
生的儿子,他其实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
。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
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稹的关系十分密
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
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8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5-19编辑:徐亚军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
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
清楚。
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
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
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时,这位英雄却在大明朝万历十年之后扑朔迷离的
政局中,如美人迟暮般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经过,几乎贯穿在
李成梁没落的全部过程之中。双方此种消长的原因何在,正是我们需要在此展开的。而
这种消长的结果,就是大明帝国辽东局势的糜烂日深。
仔细观察一位真正的英雄走向末路,真是一种令人伤感的体验。
四十岁时,一位巨眼识人的大明巡按御史发现了李成梁。
当时,这位具有朝鲜族血统、出身于中级武将世家的李成梁,正在辽东铁岭卫走投
无路,苦度时光。这里,就是今天出了个赵本山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辽宁省铁岭市。
李成梁,字汝器,又作汝契,号银城。他的先祖李英是朝鲜人,明朝初年从朝鲜渡
江来到...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98
49
雍正在位时诛杀贪官不计其数,在追查贪官时,就是死也不放过他,让他的子孙做穷人
。雍正说:这些人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借死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
享用,这万万不行!
在历史上雍正的政声并不好,刻薄寡恩,对待亲兄弟心狠手辣,而且野史中有篡改诏书
以阴谋登基的传说。但雍正的勤政,雍正对腐败的毫不留情,却是没人否认得了的。
雍正在位仅13年,于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因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
的御案旁。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雍正留下的朱批奏折达35000多件,其
总字数以13年的总天数相除,平均每天批示8000多字。撇开雍正皇帝的功过是非不谈,
光说这每天批写8000多字,就不是现在一般的公仆们所能望其项背。雍正的勤于政事于
此可见一斑。
雍正手迹: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雍正的前任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
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
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
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 阅读全帖
m****z
发帖数: 230
50
这个人是湖南郴州永兴县人。跟后面大热的曾国藩可能同族。这个人当然没有曾国藩这
么牛了,冲天也就一个读书人,平时准备考试,闲时教教学生,一生也就平平淡淡。
偏偏这个曾静一点也不安静。没事就琢磨这天下怎么就成了大清的了,这不是我们汉人
江山吗?有一回,曾静看到了一篇文章,顿时像孤舟看到了灯塔。
谁的书呢?
吕留良的书。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年轻的时候进行过反清活动,跟当时的大文人黄宗羲、黄
宗炎、高斗魁都是好朋友。年纪大了后成为一位非暴力不合作成员。一直隐居乡下不当
清政府的官。当然,平时闲着就写文章发发满清的牢骚。
这个曾静一看到吕留良的文章,顿时眼前一亮,专门派人到吕留良的家里求索吕留良的
所有文章。看了之后是精神为之一振,认为“反清复明”十分有必要,并作了一个大胆
的表述。
“若论正位,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
皇帝,该吕子留良做。如今都被豪强占据去了。”
曾静认为皇帝就应该吕留良来做。不过,吕留良先生已经去世多年,没办法当这皇帝了
,却不想被精神领袖了一把。
受到精神鼓舞的曾静决定走上反清复明的大道。
但想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曾...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