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罗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u
发帖数: 8107
1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Thu Jul 8 22: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如果无法我?是什么入住涅磐?什么又不住涅磐?
既然能入住涅磐而又可以不住涅磐,说明这个入住涅磐是可逆的,已经证得涅磐的人是
否也可以重新走出涅磐为无明所惑?
☆─────────────────────────────────────☆
Yisu (yisnotme) 于 (Fri Jul 9 11:11:21 2010, 美东) 提到:
不能说为无明所惑.
经云:
善男子。如果有经律这样说:‘如来正觉早已成佛。现在示现成佛道,是为了度脱众
生。示现有父母、依靠爱欲和合而出生,也是随顺世间作的示现。这样的经律要知道真
是如来所说。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Fri Jul 9 11:36:31 2010, 美东) 提到:
小乘阿罗汉只证得人无我,入涅磐(灭尽定)就不能回人间了.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為杀贼,或称為无生,
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為罗汉。
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
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諦、八正道,他
在蕴、处、界裡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
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
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
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餘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来成就阿罗汉。须陀洹我们一般称他為初
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后成就阿罗汉,就是我们俗称的四果。所以
阿罗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是说:他能解脱於三界的束缚,所以阿罗汉又称呼為应供;恰
巧佛的十种称号当中也有一种叫作应供;阿罗汉也叫应供,佛也叫应供,所以有些人就
误认為,佛就等同於阿罗汉,阿罗汉就等同於佛,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误解。有机会再进
一步说明。
应供的意思其实就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这是佛教四圣法道中的三种,如果加上辟支佛的话,
就是十法界中的四圣法道,也就是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乃是声闻法道的最
高果证,就是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无量无
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我们透过说明如来佛陀的功德,就
可以同时也一起来说明菩萨以及阿罗汉的功德及差别。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
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
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
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
佛陀如来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
,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这样讲:“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http://www.zgfxy.cn/ztjj/zgfx/x/zdesjqeyn/2012/03/15/095839761.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讨论“尊”出家人的问题,那我倒要先要问你一个问题:出家修行者如何得以果腹?在
家修行者如何得以果腹?。。
接着的问题:未成就者,智慧是否已经通达?对供养出家人的理由是否自然就明了?供
养心愿是否自然就生就?不需劝导或设置?是否不说明要尊出家人他也明白了该供养出
家人?。。
如果不设置出家人的“尊贵”,光等那些明白人供养出家人,够不够养活出家人的?。。
所以,你理解的“尊”, 与我这里在说的“尊”。。。。。。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的出家者。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17]“胜义僧”的观念为
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应该重视“胜义
僧”是强调证果的贤圣,而非未证果的居士。
“胜义僧”是从证果来显示“俗”可能尊于“僧”;“在家阿罗汉”是否可能,则关乎
在家人是否能达到究竟的解脱;如果在家居士能证阿罗汉,出家人的修行解脱优先...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菩萨,阿罗 汉,佛
前言
在现今佛教里,有许多人,甚至自 称为佛弟子者,都对[菩萨],[阿罗汉]及[佛]的意
义有错误的概念,这是非常不健全的现象。佛陀曾说∶[比丘们,就是这两件事使到佛
法混淆,消失於世。 是那两件事呢?那就是后來传法者歪曲了经文,以及听经者误解了
原经的意义。]因此,我们有义务将这些错误指证出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佛陀的原始 教理。
菩萨 (Bodhisatta)
巴利文[菩提萨埵]---[菩提]之意为[觉悟和智慧],而[萨埵]则是指众生而
言; [菩提萨埵]因此可被译为[一位将求证佛果的修行人],同时也是佛陀在未修行至
觉悟之前的自称。[觉悟]即是朗然澈悟,了卻生死,彻底解脫的意思。能达到 此种境
界者只有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
一般来说,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趋向於菩提之心,因此也可以称为菩
萨。虽然如此,菩萨之称号普遍上多用於有志成佛者。但根据原典记载,一位凡夫在发
成 佛大愿前,他必須具备以下八种条件,然而还得经佛授记后才能真正被称为菩萨。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9
大致来说,原始佛教推崇阿罗汉,修行以证阿罗汉为最高目标,发愿成佛的只有未来佛弥勒。虽然也推崇佛陀,依杂阿含∶佛陀的殊胜,是无师自悟,与具有十力,仅此而已。佛弟子尊佛陀是大师,但没有强调佛与阿罗汉的差距。本生谈中,才说到佛陀的慈悲,与多生累积波罗蜜的故事。
结集时大迦叶与阿难的争执,是以阿难退让结束。争执的发生,显示了阿罗汉间,对法的具体表现与实践,见解未必一致(所证解脱,还是彼此一致的)。在佛陀时,这类圣弟子间的不同,都是由佛解决,大家心服。对比事实,佛弟子开始注意到佛陀胜过阿罗汉,阿罗汉并不圆满。
到了部派分裂时代,大天五事,显示佛弟子间对什么是解脱,彼此间看法都不一致了。阿罗汉们既然不能解决法的分歧,仰推佛陀,以佛为准,成为解决分歧的ㄧ个方法。不过对阿罗汉还是尊重的,例如较早的阿育王时期,在桑奇建的三大塔,最大的塔供奉佛舍利,较小的两塔,分别供奉舍利弗与目楗连的舍利,就表现了对阿罗汉的尊重。
到大乘开始流行,初期大乘论师(龙树到世亲)是在声闻僧团出家的,著作也还是尊重声闻法。维摩诘经传出,开始批评声闻是焦芽败种,把阿罗汉描写得差劲。大乘仰推佛陀,以佛为准,以成佛为目标,而不再重视阿...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在佛陀当时,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听闻佛法的弟子。例如我们现在听闻到佛法,也是声闻弟子。
声闻有些未必亲自听到佛陀说法,也可能只听佛陀的弟子说法。
地方大了,时间久了,这种是很自然就发生。
后来似乎佛陀较少岀来说法,且愈说愈简略,
常常弟子还要问一些长老,佛陀讲得是甚么意思。
佛陀死后,还是称佛弟子为声闻,
意思就更明显,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后来派系斗争,声闻才被赋予不同意义。
(通常现在用这样的词时,有某一个派别,贬抑另一个派别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还原,回到佛陀当时,或者佛陀死后数百年间,
佛法就是四圣谛,佛法成就就是四果,声闻就是所有的佛弟子,应该没有争议。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23
印顺法师整理得不错,可以参考一下。
慧解脱、俱解脱、心解脱的分别
1. 关于「俱解脱」之定义,如依据说一切有部之讲法:「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才是「
俱解脱」;
若得「未到定」的阿罗汉,是「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的阿罗汉,
则是「少分慧解脱阿罗汉」。参见释厚观编《成佛之道》讲义第四章p.111-...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佛世的阿罗汉是佛陀亲传弟子,被佛认可究竟解脱,阿罗汉们在佛入灭后结集佛说,保存了教法。由阿罗汉们传承、保存佛陀教法,顺理成章。
大乘经来源不一,没有经过公开结集,大乘经典佛陀亲传弟子无人听过,大乘菩萨也没被佛陀认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大乘能后来居上的取得佛教话语权,边缘化解脱道,的确不寻常。
阿罗汉不圆满,还是应该了解是指什么。从自证说,佛与阿罗汉同得解脱,解脱一味,没有区别,也没有不圆满,这是阿含所说。从教化说,阿罗汉的不圆满,在于有习气,能力不如佛(无十力,未必有五通等),教化众生远不如佛。佛灭后,阿罗汉们分头教化,以自己所长教化相应众生,问题也不大。
阿罗汉不圆满成为大问题,还是在部派时代。对谁是阿罗汉,阿罗汉的标准,彼此认知不同,过去由阿罗汉主持结集三藏,解决法的分歧的传统,再也无法继续。
大乘的说法,是在佛陀入涅盘后若干年兴起的大乘教证才是圆满的。阿罗汉不圆满,佛陀才圆满,大乘占据了理论的制高点,声闻也无力反驳此论点,只说大乘非佛说。问题是∶大乘传出离佛时远,大乘所谓圆满的佛与法,是自己的信仰与理想,还是符合历史上的释迦佛?又如何证明呢?解脱道可是有可信的传承。
大乘不仅仅...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2
这也是有人引用尊者阿迦曼传被选择性的忽略的东西。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证之後,接下来的几个晚上
,有许多佛陀跟他们的阿罗汉弟子们一起来探视他,赞
赏他的解脱。有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万个弟子们前
来;另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十万个弟子们前来。随
从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数并不一样,要看每位佛陀的成
就而定。然而随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们,并不是实
际的弟子人数,他们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较於另一位佛
陀弟子的总数而已。在阿罗汉弟子之间,也有许多沙弥
跟随着。就抽象或非人称的意义上来说,「阿罗汉」一
词适用於「沙弥」和「比丘」。
诸佛开示尊者阿迦曼许多要点说:「如来(诸佛用
於自称时,相当於「我」)已经知道了你从生死轮回的
牢狱中解脱了,现在我们来为你赞叹。它是一个广大的
牢狱,坚固地被看管着,充满着迷惘和诱惑,全都用来
强化它的围墙,而使入狱者迷惑於这样的事实—他们不
过是因为放逸而丧失自由的牢囚而已。这就像一个生了
病的人,却不想去寻求药方一样,任何处方对他们可能
都是完全无用的,如来的正法就像那个疾病的处方。有
情众生正感受着由他们自己的烦恼锐箭所造成的疾苦...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3
原始佛教推崇阿罗汉,这是你的主观评论。不如说原始佛教教人如何成阿罗汉合适。
你的‘仅此而已'一言,是不是在贬低佛陀呢? 我们的语言经常充满了主观的判断。

佛弥勒。虽然也推崇佛陀,依杂阿含∶佛陀的殊胜,是无师自悟,与具有十力,仅此而
已。佛弟子尊佛陀是大师,但没有强调佛与阿罗汉的差距。本生谈中,才说到佛陀的慈
悲,与多生累积波罗蜜的故事。
法的具体表现与实践,见解未必一致(所证解脱,还是彼此一致的)。在佛陀时,这类
圣弟子间的不同,都是由佛解决,大家心服。对比事实,佛弟子开始注意到佛陀胜过阿
罗汉,阿罗汉并不圆满。
。阿罗汉们既然不能解决法的分歧,仰推佛陀,以佛为准,成为解决分歧的ㄧ个方法。
不过对阿罗汉还是尊重的,例如较早的阿育王时期,在桑奇建的三大塔,最大的塔供奉
佛舍利,较小的两塔,分别供奉舍利弗与目楗连的舍利,就表现了对阿罗汉的尊重。
重声闻法。维摩诘经传出,开始批评声闻是焦芽败种,把阿罗汉描写得差劲。大乘仰推
佛陀,以佛为准,以成佛为目标,而不再重视阿罗汉所传的声闻法,对大乘与声闻在法
上的差别,大乘「以佛为准」来论定,而不再以阿罗汉与四阿含为准,这改变了佛法的
标准,是佛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阿罗汉的成就说明
dhiti 发表于:02-04-06 10:48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阿罗汉的成就,有一种错误观点,说阿罗汉不究竟。其实是佛教之异端说一切有部
的观点。那是被佛教开除的派系。
北传对于阿罗汉的误解就是因为不知道底细的以他们的论点为基础。因为说一切有部被
佛教之皇帝阿育王驱逐后向北逃去,并在那里建立了他们的基地。
而北传佛教和中国现存古译中关于早期佛教的说法多是以说一切有部经论为主的,所以
造成后世的许多人对于阿罗汉的误解和诽谤!这其实是不正确的。阿罗汉在佛教中就是
最究竟者,佛陀十大名号中有一名就是“阿罗汉”。
在真正阿罗汉逝世后,因为没有轮回缘起的动力,就已经结束了轮回。任何人或者生物
都无法再找到他。
因为了解真理的“人”,知道根本没有人证达阿罗汉,只是无无明所以无生死。
对于熄灭的缘起链还怎么有可能生起。
同时,说阿罗汉逝世后以入灭尽定等待召唤,那更是荒谬,证阿罗汉果的“人”连名色
法也不再缘起了,怎么会去入定,入定只是一种心法的过程。
所以,阿罗汉逝世后时不会入灭尽定,而是随自然生灭之道,当死亡发生时,其后前心
灭后,由于没有缘起动力,后心就不在缘起,因此熄灭,寂静,解脱,而
P******n
发帖数: 329
15
第一,貌似我们(C,F,P)都没挂南传旗帜,只提到了阿含经,阿含经就是南传吗?
第二,我们主要辩的是“阿罗汉是自了汉”,不是“阿罗汉涅磐后不度众生”。“阿罗
汉是自了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认为有个“我”,有个轮回的主体,所以阿罗汉度了
自己,不度别人(众生)。焰摩迦比丘说阿罗汉死后一无所有之所以错,就是他隐含着
阿罗汉死前有个什么,死后这个“什么”也没有了。这段经文说明没有轮回的主体,也
就没有阿罗汉度自己不度别人(众生)的问题,所以F拿这个反驳这第一种理解;第二
种理解是atman的理解,阿罗汉死后,“所对应的”五蕴流断了,不能继续传法了,所
以不能度“别的”五蕴流(众生)了,所以是自了汉,这和有我无我没关系。而我的观
点是,阿罗汉死后,“所对应的”五蕴流断了,不能度“别的”五蕴流了,但是五蕴本
身就是苦,原则上不存在“阿罗汉的”五蕴流和“别的”五蕴流这种说法,所有的五蕴
流没有差别,阿罗汉通过修行断了那个所谓的“他自己所在的五蕴流”,也是断了无量
无边的苦,这和度“别的”五蕴流没有差别(因为都是无穷大)。当然,这些是基于泾
渭分明的五蕴流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可能不对)。
第三,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吉祥祝福法师
批评阿罗汉未断“法执”,是什么诡辩?
答:大乘经典批评阿罗汉未断“法执”,是靠谣言和偷换概念的诡辩才建立起来的。
佛陀说阿罗汉断尽一切烦恼,究竟解脱不受后有。后人无中生有谣言阿罗汉有“法
执”。其它要根据他们具体事例来判断是哪一类的诡辩。还有的是依据一个叫做大天的
假阿罗汉的错误行为及言论建立。
大天五事: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
教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
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
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
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
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
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
等有证智,如何
r****n
发帖数: 8253
17
答:大乘经典批评阿罗汉未断“法执”,是靠谣言和偷换概念的诡辩才建立起来的。
佛陀说阿罗汉断尽一切烦恼,究竟解脱不受后有。后人无中生有谣言阿罗汉有“法
执”。其它要根据他们具体事例来判断是哪一类的诡辩。还有的是依据一个叫做大天的
假阿罗汉的错误行为及言论建立。
大天五事: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教
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
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
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
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
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
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
等有证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
p*****n
发帖数: 1415
18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阿罗汉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罗汉,同上所述。此位阶已断除了六道
所持的见思烦恼,脱离轮回,入了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
萨,为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有500罗汉之多,其中玄奘也是500罗汉之一。最重要的
是十八罗汉,各有其护持的主要对象。
阿罗汉的第二个意义可指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
地,修行位阶仅次于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见性,断除了六道持有的
见思烦恼、四圣法界尚有的尘沙烦恼,四十二品无明也仅剩两品未破。依大乘见解,释
迦牟尼佛常随十大弟子实际皆为大阿罗汉。"
=============
以上这段Wiki说的话带着神话色彩,佛陀根本不是这样说。
这是后人伪作,不要信它。
原因可能是为了安慰苦难的众生,说有人来渡众生,心灵脆弱的众生比较高兴一些,比
较会信佛教。
又或者想抬高佛陀的地位,于是贬抑当代涅盘者。
最后加上些神神鬼鬼菩萨满天,可能会吸引更多心灵脆弱的众生呗。
佛陀说证阿罗汉即涅盘。佛陀之证悟境界等同于阿罗汉的证悟,没有差别。
只差在,佛陀是自己发现方法,自己证悟。
其它阿罗汉是听佛陀说的方法而
j******h
发帖数: 3904
19

就当涅磐是个风景点,反正现在的人都没去过,去过的也没回来过(照您的说法)。
一个人说他见过那地方,但没去成。那我哪知道他说的真的假的?反正也没法子证明。
那阿罗汉是咋认证的?谁给发证书?除了如来佛祖谁都没资格啊
说点题外话,阿罗汉已经证得涅磐,换句话说拿到博士文凭了,到顶了吧。
可佛知道的明显比阿罗汉多吧?没有佛的引导,压根就没阿罗汉了吧?
这么说来佛和阿罗汉是有区别的。至少佛经上说的那些关于世界是咋回事,人又是咋来
的,就只有佛说过,阿罗汉都不知道。
说明阿罗汉还没到顶
这问题就来了,佛是怎么出来的?佛是咋超越阿罗汉的?上座部的经典说了吗?
r****n
发帖数: 8253
20

不对,现在的人,有去过,他们就是阿罗汉。据说有些初果也可以。
你当然不会知道,除非你按照他所说的,进行实践,证明他说的是真是假。
另外一个方法,根据某些科学原理,当然这个也有局限性。好在现在的量子物理发展还
不错。
阿罗汉是自知自证,如果自己证阿罗汉,一定是非常清楚的。
佛陀,或者某些拥有他心通的俱解脱阿罗汉可以判断,但是后者不太准确,佛陀的最准
确。
佛确实比阿罗汉知道的多,因为佛陀的累世菠萝蜜是相当强大的。
但是,从解脱角度而言,他们都是一样的,最后都无余涅槃,灭苦。
佛法所说的解脱,不是成为全知全能,只是灭苦,或者说熄灭轮回。这一点,佛陀和阿
罗汉都一样。
阿罗汉知道人是如何来的。
看从什么角度,如果从知识的多少,乃至神通的大小来说,阿罗汉当然没到顶。
但是从灭苦解脱的角度来说,阿罗汉和佛都是一样的。
佛是无师自悟,依靠累世积累的强大菠萝蜜,发现了四圣谛。
P******n
发帖数: 329
21
在杂阿含第104经里有个叫做焰摩迦的比丘,他有个见解,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
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其他众多比丘都说这是谤佛,是恶邪见,然后告诉舍利弗
尊者,最后舍利弗尊者去调教这个比丘,才熄灭了他这恶邪见。经文如下。
请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是恶邪见呢?是因为这是断灭见吗?
(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
更无所有
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
答言。实尔。诸尊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如
是三说
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
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
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
。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2

我否定入涅槃,意思是指涅槃没有主体,比如并不是什么心或者其他类东西进出涅槃。
我说证涅槃,意思就是你的“去过涅槃”,佛法叫做直接以涅槃为所缘,即以涅槃为直
接的目标对象。这个就是亲证,这是一种直接体验,而不是“远远望着”。
可以和经典印证,比如有人说我证涅槃了,我看到了光,看到了如何如何。。。这说明
它肯定没有证涅槃。因为涅槃是没有任何的五蕴。
根据一些有经验的人讲,涅槃犹如被闪电击中,是一种极为震撼性的经验。
佛陀因为证涅槃而带来的极乐,七天都不停止。
另外在证涅槃前,需要一些过程,比如要先破我见,要有生灭智,畏惧智,缘摄受智等
,如果没有这些中间步骤,自称证涅槃就很可能有问题了。
从理论上了解涅槃存在的可能。有谱。
阿罗汉是自修自证,不需要被别人认定是阿罗汉,这也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没有证阿罗汉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戒律以及此人的言谈来判断。
如果有人已经证了阿罗汉,但是还做梦,包括还有性行为,还有破戒等,这些都肯定不
是阿罗汉。
另外,根据经典,一旦证阿罗汉,必定出家,这也可以判断。
阿罗汉,一丝一毫的贪嗔痴都不会升起来。
证实很困难,证伪相对比较容易。
c***h
发帖数: 226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辟支佛与佛

这是我能找到最可靠的经文了,
不知你能不能找到杂阿含相应部修多罗其它相关经文?
不是修多罗也可以。中阿含长阿含也可以。
我的看法是
当佛灭渡当时,五百阿罗汉集结后,
当时的佛弟子,不管南传、北传,也是看到这份经文而做出各自解释。
我们也看这份经文来解释,比较不受历代论师的影响。
那么我们就尽量还原佛陀灭渡那时,各部派到底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
佛陀主说是说四圣谛一定要如实知见
不管是弟子还是阿罗汉、辟支佛、佛。
衍伸一点 就是证阿罗汉果可能成为阿罗汉、辟支佛、佛。
也就是有阿罗汉、辟支佛、佛 这几种情况。
这很好理解,因为当时有阿罗汉、有无师自通者佛陀,那么当然有阿罗汉、佛陀。
辟支佛,这就没看过了谁跳出来说他是辟支坲,都是听佛陀说的。就是信任吧。
要再衍伸
也许有人解释,辟支佛、佛 是另一种更高深的果位。
但我的看法是,看来比较不像更高深的果位,
因为经文是一贯对四圣谛如实知见。反而更像是阿罗汉、辟支佛、佛 都是同一果位。
G**W
发帖数: 1865
24
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是更无所有,还有一
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熄
灭了五阴之后还有什么???? 经文並没有说,但肯定不是还有“缘起性空”在,因为
阿罗汉不受后有,灭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现象,如果缘起性空还在,说明阿罗汉还没有成
就阿罗汉,那阿罗汉的实证岂不成了妄语?
缘起性空,是依于现象界的无常性和缘生性而总结归纳的一个规律,本身是没有实体的
,比方说女性,这个特性是依于女人体的,如果没有女人体,就没有女人的特性可说了
,缘起性空,也是依于现象界每样事物的现象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实体而说性空,如
果没有现象界,就谈不上缘起性空了,比方说灭了现象界的阿罗汉,要再谈缘起性空
就是废话了,就象说本来没有儿子,却在谈论如何为儿子找媳妇,都没意义。
因此,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后, 不是一无所有的断灭, 但是也绝非还有『缘起性空』,
在这里我们己经可以先把『缘起性空』排除悼了.
S**U
发帖数: 7025
25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203经>以断无明为阿罗汉的因。南传的对应经<相应部35相应80经>,经文虽有不
同,断无明需要「遍知一切法」,「一切法都不执著」,也是阿罗汉才能,不是初果所
能。
又如北传<杂阿含201经>说...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佛与阿罗汉在阿含经里也是不同的。
依阿含经,佛无师自悟,具十力(阿罗汉只有五力),都不同于阿罗汉。
大乘是把佛与阿罗汉的差别说得更大。
阿罗汉也不是修行一生就解脱。阿罗汉过去世要累积波罗密,如佛弟子的本生故事。
r****n
发帖数: 8253
27

阿罗汉本就已经究竟解脱,还积累什么波罗密?
阿罗汉已经不会再有下一世,如何积累波罗密?
不知道阿罗汉是无学,不知道阿罗汉是所作已办?
你一味坚持你的所谓阿罗汉还有无明习气,成了阿罗汉还得修菩萨道成佛,那是你自己
的事情。
S**U
发帖数: 7025
28
原始佛教念三宝功德,僧团有证果者才称为僧宝,为世间的无上福田。这不是明确推崇
证果者吗?
增支部6集10经
再者,摩诃男!圣弟子回忆僧团∶『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善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
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真理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如法而行者,即∶
四双之人、八辈之士,这世尊的弟子僧团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
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
杂阿含931经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
、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
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
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31.htm
又如杂阿含110经,阿罗汉得智无上,道无上,解脱无上。推崇否?
复问瞿昙∶「复云何教诸弟子,于佛法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文章主要进行各种相关定义的解释和区分,够多的啊
==========================
什么是禅那(禅那通常等同于禅定),
禅那分两种,通常是指是奢么他禅那,广义包含奢么他禅那(止禅之四禅八定)和毗婆
舍那禅那(刹那定)
什么是毗婆舍那(内观)
什么是奢么他,(奢么他等同于止)
什么是止禅(止禅等同于专注禅,或者叫寂止禅),什么是观禅
止禅和观禅的各自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止禅和观禅
什么是止乘行者,什么是观乘行者
什么是纯观(干观)
什么是四禅八定
什么是心一境性,一心一境,
止禅一心一境和观禅一心一境之区别
止禅和观禅各自“不乱”之区别。
什么是慧解脱,什么是俱解脱
慧解脱的种类(最少9种)
慧解脱是否有神通
须深经里的慧解脱阿罗汉充分证明阿罗汗可以不需修四禅八定,可以没有四禅八定(包
括初禅)
其他阿含经对慧解脱阿罗汉的介绍,证明慧解脱阿罗汉可以不修任何一种四禅八定。(
包括初禅)
清净道论,以及注释书对慧解脱阿罗汉的介绍,证明慧解脱阿罗汉可以不修任何一种四
禅八定。(包括初禅)
马哈西尊者对于不修任何一种四禅八定(包括初禅)的纯观的坚定支持,证明慧解脱阿
罗汉不
S**U
发帖数: 7025
30
「证得涅盘了的才是阿罗汉,此涅盘为有余涅盘,阿罗汉死了后入无余涅盘。」是对的。
有余涅盘是心解脱,还有身的苦未解脱,无余涅盘连身的负担也解脱。
原始佛法主张阿罗汉不受后有。
大乘如来藏系统主张一切众生都会成佛,才说阿罗汉无余涅盘不是真的涅盘,阿罗汉也
可以回小向大成佛。
原始佛法不承认大乘如来藏系统的这种说法。
r****n
发帖数: 8253
31

你的观点是后期大乘的观点,认为只有佛是最究竟的,而阿罗汉还不究竟,还有无明,
还有法我未除,这个叫做一乘究竟,即认为佛乘是最究竟的,而声闻乘,缘觉乘是不究
竟的。
而SeeU的观点类似早期大乘的观点,认为阿罗汉和佛陀都是彻底破除无明,既破人我也
破法我,都是究竟解脱,都是共入无余涅槃,这个叫做三乘究竟,即声闻乘,缘觉乘和
佛乘都是究竟解脱的,
原始佛教同样也坚持阿罗汉和佛都是一样究竟解脱的,区别是佛陀是无师自悟,并可以
成为人天导师,因为累劫积累波罗密的原因,所以拥有的智比阿罗汉的要多几个,这些
智可以方便度众。龙树等初期大乘并不否认这个,他们之所以选择菩萨道,是因为希望
能够成佛度更多的众生,这被称为大乘菩提心。但早期大乘并不否定声闻乘也是究竟解
脱的,只是觉得发心比较小而已。
之所以有留惑润生,以及大乘经典当中的菩萨“不证深禅定,不断细烦恼”,是因为初
期大乘仍然坚守佛陀的十二缘起法,认为一旦无明灭除,则无法再在三界轮回受生,自
然也无法度众,所以才提出上面的观点。
但是大乘发展越来越变质,对声闻乘越来越敌视,后期逐渐变为将阿罗汉说成不究竟,
还有烦恼习气,推崇佛的地位。更发明出
S**U
发帖数: 7025
32
焰摩迦认为∶有真我在生死流转,阿罗汉不生死流转,断灭了真我。所以他是断灭见。
舍利弗否认有真我,活著时是苦,阿罗汉命终不生死流转,灭了苦。阿罗汉命终,是超
越世间的境界。
舍利弗是大阿罗汉,代表佛法的正见。
中观说,阿罗汉命终后,这超越世间的境界,说有说无,都是戏论。这也是阿含经的主
张。
有人主张这超越世间的境界,还是某种微妙的境界(如大乘的胜鬘经,说是「变异生死
」)。
s********h
发帖数: 938
33
焰摩迦开始的错误在于,他把五蕴当成实有的,当然就会把灭五蕴当成实空的。
舍利弗用两个办法点化他。一个是佛常说的五蕴与我的关系。另一个是五蕴与佛的关系
。特别是后者,焰摩迦一听就明白了。佛已漏尽,佛与五蕴的关系是什么呢?非同,不
异,不相在----五蕴的存在本来就是无常,漏尽就是对于五蕴无常性,四谛的实证。认
识到其无常性----它根本没有实际的存在,本质上也跟人没有实际的同异相在的关系。
即不能保持(常),也不能消灭(断)。硬把它说成灭掉,一无所有,当然是错误的了
。正见是“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说不上断,也说不上常。只说五蕴无常。。。是生灭法。
谢谢P师兄好贴。
重要部分重贴:
****************
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4
(取自杂阿含经第104经)
有一回,一个叫焰摩迦的比丘,突然有了一个错误的想法,并广为传说。他说,“根据
我的理解,佛陀所说的意思,阿罗汉解脱身死以后,就一无所有了,什么都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其他的比丘听到了这种说法,都不敢相信,就去焰摩迦的住所去证实,“你
确实说过那样的话,说阿罗汉解脱身死以后一无所有了吗?”
焰摩迦回答说,“是的,诸位,确实是我说的。”
其他比丘就赶紧反驳说,“你不要曲解世尊的意思,曲解世尊的教法,是不好的。世尊
从未说过这样的话,你要尽快改正你的错误观点。”
但焰摩迦不听,辩解道,“诸位,我说这样的话,是正确的,真实的,如果反过来说才
是虚妄的,愚蠢的。” 不管众比丘再三劝说,他就是不改变他的观点,并反复与人宣说

众人觉得无法说服焰摩迦,就慢慢离去了。其中有几个比丘来到了舍利弗尊者的住处求
援,告诉了舍利弗此事,希望舍利弗能够改变焰摩迦的错误想法。舍利弗当即答应众人
道,“好的,我会去与他评说的。” 众人听到舍利弗答应去,都非常欢喜,就各自回去
了。
过了一天,舍利弗早起,穿衣持钵,到舍卫城里去乞食。乞食完了以后,就赶往焰摩迦
的住所。焰摩迦远远看到舍...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5
对,焰摩迦比丘说阿罗汉死后一无所有,这个说法是错的,并不是因为阿罗汉死后还有
个什么,而是他说一无所有的前提是阿罗汉死前有个什么这个假设是错的。认为阿罗汉
死前有个“自”,死后连这个“自”也没了,这才是他错的关键。说阿罗汉是自了汉,
很大程度上犯了和焰摩迦比丘一样的错误。理解fivestone法友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的
道理。
g***t
发帖数: 2278
36
你援引的经文并没有明说佛陀入涅盘之后不能度众。这里先权当阿含经文是这个意思吧
,那C,F,P三位老兄试图反驳“阿罗汉入涅盘后不度众生”,就等于白费了。
貌似这里挂南传旗帜的几位无法举南传的经典的例子来反驳“阿罗汉入涅盘后不度众生
”。所以,我觉得很奇怪C,F,P三位老兄到底在辩论什么。阿罗汉证得无我大家都知道
了,却非要拿这个来硬掰说阿罗汉入涅盘后还普渡众生。
依照大乘佛法,问题很好回答和解决。当有情通过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能现
无量化身于十方世界,普渡有缘的众生。因此即使佛陀的化身入了涅盘之后,那也只是
佛陀的化身之一,佛陀仍然可以以其他化身(可以是佛,也可以是菩萨、阿罗汉、六道
众生)度有缘众生。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阿罗汉的解脱道是怎麼修的呢 ?
解脱道是从初果:初果又称须陀洹,是断掉三缚结;三缚结是哪三缚结呢?就是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
二果又称為斯陀含:斯陀含是薄贪瞋痴;什麼叫薄贪瞋痴呢?就是对贪、瞋、痴很淡薄
,也就是说减低欲界烦恼的贪著,令贪瞋痴很淡薄,所以二果又称為薄地。
三果又称為阿那含,阿那含是断掉五下分结;五下分结是指哪些呢?就是欲贪、瞋恚、
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五下分结裡面有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同样在初果也有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那这两个是有不同的。初果主要断的是欲界的我见、疑见、戒禁取
见,三果是在断色界的部分,所以三果又称為离地。為什麼称為离地呢?因為他已经离
开欲界地,所以三果至少要证得初禪。
四果就称為阿罗汉,他是断掉五上分结,五上分结就是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
,断掉五上分结以后,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指什麼呢?阿罗汉是指已经断
除了在三界六道中的无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见烦恼跟思烦恼,也就是见惑跟思惑,因為
他已经断掉了一般三界六道无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见、思二惑,所以他就脱离了这个轮迴
,不再分段生死;所谓的分段生死就是说,我们每一期每一期都有一个生死...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8
女人不能成为佛陀,正等正觉者的佛陀必须是男人. 请看:
南传增支部1.15
[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有正见的人,不会认为任何现象是永
恒的;但是,比丘们!这些无知的人们会认为这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在同一个世间上,在同一个时期里,是不可
能出现两位正等正觉的阿罗汉(佛陀)的;但是,比丘们!唯有一位正等正觉的阿罗汉
(佛陀)的出现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在同一个世间上,在同一个时期里,是不可
能出现两位转轮圣王的;但是,比丘们!唯有一位转轮圣王的出现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正等正觉的阿罗汉(
佛陀)的;但是,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成为正等正觉的阿罗汉(佛陀)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转轮圣王的;但是,
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成为转轮圣王的。
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帝释天王、魔王、梵天众的;但是,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
成为帝释天王、魔王、梵天众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个常以
r****n
发帖数: 8253
39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中观应成派也承认阿罗汉证法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25 12:49:20 2010, 美东)
摄大乘论是唯识作品,唯识不承认阿罗汉证法空,如来藏也不承认。
根据我现在的判断,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先是部派佛教的说一切有部提出三世实有说,认为五蕴是有自性的。这个是大邪见。而
被大乘龙树狠狠的破斥。
但是当时龙树否定的是说一切有部未证法无我,而不是否定阿罗汉没有证法无我,而唯
识经典以及如来藏经典都是龙树之后编造出来的,受龙树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那时和小
乘的关系已经相当对立,于是新出的经典就开始说阿罗汉没有证法空只证人我空,一直
延续到现在。
千年冤案,呵呵。。。
r****n
发帖数: 8253
40

佛陀以及任何阿罗汉入灭后,不会再有色受行想识,五蕴完全灭尽不起,因为五蕴是因
为无明和贪爱而有,无明贪爱灭除,色身灭,则绝对不会再有这些的生起。
在一切燃烧经当中佛陀说五蕴是大火,无明贪爱是燃料,燃料没了,大火怎么可能还有?
这是曲解了如来这个词,在本经当中,如来这个词不是指佛陀本人,而是遵循的如来的
印度古义,指的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因为古时的印度人相信存在这样一个生死轮回主体
,叫做如来。佛教后来将这个词进行了改变,改为从如实道中来,故是如来。但本经当
中的如来,则是指生死轮回当中的主体,实际是我见。
五蕴完全灭尽不起,不是断灭。断灭是指一切完全消失。但是五蕴并非“一切”,它实
际仅仅是法界的一面,法界还有另外一面,是高度抽象的的一面,称为涅槃界。五蕴(世间)和涅槃(出世间)是互斥又互补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界。
就比如有人认为水高温加热彻底没了,但这是错的,因为水实际变成了水蒸气。
灰身灭智是大乘一些不懂涅槃之人对阿罗汉的污蔑。
阿姜曼不是南传的公认阿罗汉,至少缅甸传统就没有认可他。
阿姜曼在泰国林居传统是公认阿罗汉,但是他的书里面存在一些类似如来藏的思想和古怪荒唐的说法
S******0
发帖数: 227
41

这几天太累了,没心思回,
简单说吧:
这里不涉及南传、北传、以及任何别人的事,
只涉及印顺法师(转引自SeeU)的说法,
他明确说
1. 阿罗汉和佛不同
2. 成了阿罗汉就不能成佛(原因是阿罗汉就不能积累波罗蜜)
3.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解脱,要留惑润生。
我就说这样的说法,就阻碍凡夫修行,有些法师可能就不修了。
怕万一修成阿罗汉,就成不了佛了。(不知道印顺法师是不就因此也不修了)
这整个一套理论的问题在于:
1. 中心思想一直有个我,“我”要成佛,这本身从究竟、了义来看,
就和佛法不符。因为佛法讲无我。
(我这么用这个推论,是因为前面一谈到后世罗汉问题,SeeU就
用无我的理论来驳斥别人,我也以子之矛用用,这并不表明我就反对成佛之类的)
实际上,这也反映那些法师的明明是我执极强,一定要“我”"成"佛。
但是嘴里天天说到别人的事的时候,总是用无我来解释(见下面原文)。
别人但凡问个问题,他们只要不理解,就会直接上了义说法,
然后就把那个实践的问题给莫名其妙取消了。
如果你问既然无我,“你”干嘛还要一门心思想“我”要成佛啊,
他会说,那个是“假名我”。这是逻辑问题。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
S**U
发帖数: 7025
42

You are confusing the issue here. Mahayana thinks of 阿罗汉 as either:
1. 成了阿罗汉就不能成佛
2. 成了阿罗汉还能成佛
This is an ancient debate of 三乘究竟 vs. 一乘究竟. Each has a consistent
way of explanation. It started way earlier than 印顺法师. I've explained
this in early postings and don't want to repeat myself.
If you believe in (1), you simply vow to become 阿罗汉 or 佛 and practice
different paths. There is no problem of 不要解脱, since becoming the Buddha
is also liberated. It only takes longer to reach Buddhahood than arahan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丧子疯癫到阿罗汉
我问过类似的问题。
得到的答案,
一是佛陀能给予针对个人的指导,建立信心,破除障碍都比较容易。
二是当时环境比较适合修行。
三是这些人本身有证果的因缘(波罗蜜)。
佛陀时代证得阿罗汉,佛经会记载。
现在证得阿罗汉,谁来证明?阿罗汉告诉在家人他证果了,是违反戒律的。
听法师说∶南传现在有几位教界公认的阿罗汉。
佛陀时代修行毫无成就的,佛经大概也不用写太多 :-)
l****u
发帖数: 2166
44
yamaka sutta 的理解很多层次, 很多角度:
1. 身死的作用。 yamaka 认为阿罗汉身死是个转折到灭断的因素。
2. yamaka 用阿罗汉的词语指向阿罗汉有肉体或者五蕴的form. 佛陀非常直接的指出
了这个错误。
3. 经文明确的列出了如何回答 - ‘阿罗汉死后是什么或者发生什么?“, 经文是
这样的:
"Then, friend Yamaka, how would you answer if you are thus asked: A monk, a
worthy one, with no more mental effluents: what is he on the break-up of the
body, after death?"
"Thus asked, I would answer, 'Form is inconstant... Feeling... Perception...
Fabrications... Consciousness is inconstant. That which is inconstant is
stressful. T...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这应该说是这些人没有正确理解“阿罗汉是自了汉”。通过否定阿罗汉有人我,可以否
定他们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但并不能否定这一命题。
如同焰摩迦没有正确理解阿罗汉入涅槃,但并不能否定阿罗汉入涅槃。
c***h
发帖数: 2262
46
“成佛”的菩萨思想,在四阿含经中较难找到具体线索。
阿含中大多是说佛陀修法与弟子一样,
都是以四念处为首的八正道,这是佛与弟子同修的唯一法门
但是有提到佛的能力,有十力,这是大概是较大的差异。
接着就是各部派因应当实环境自己发挥了,看看强调差异,还是强调相同。
强调差异的,可以说的天差地别,也可以说成这个差异很小,并不足道。都可以自己造
风车。
修法上,没有证据显示谁修了十地菩萨而成佛。
证据上看,基本上阿含并未强调此,因此我认为倾向于差异小。不足以成为开宗立派的
基础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也许抵触了部派的看法。
杂阿含
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
别。……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
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
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阿罗汉取无余涅槃是执着吗?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阿罗汉取无余涅槃是执着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9 12:58:11 2010, 北京)
大乘伪佛教的人经常宣称阿罗汉取五蕴寂灭的无余涅槃是执着,声称只有不取涅槃,任
运自如,心无挂碍才是不执着,以显示大乘比阿罗汉高,从而贬低阿罗汉圣者。
那么阿罗汉无余涅槃是否执着呢?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佛法说的执着是指什么。
佛法说的执着,执取其实都是贪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它的特性是误认为所缘(对象目
标)常,乐,我,净,进而产生紧抓不放的行为。
以阿毗达摩的角度来说,执着,执取都是行蕴当中的贪心所,看看阿毗达摩是怎么定义
贪心所的。
贪(lobha):贪是第一个不善因,包括一切自私的欲念、渴求、执着与执取。其特相
是执着目标;作用是黏着目标,如肉黏着热锅;现起是不能舍弃;近因是认为导致束缚
之法有乐味。
对目标黏着,不能舍弃,紧抓不放就是贪,就是执着执取。
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它是所有的有为法,也就是所有的五蕴,即所有的物质和身心
现象。凡
y***i
发帖数: 11639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pattern (狼狼来唬他扯眉毛 ), 信区: Taiwan
标 题: 当代阿罗汉尊者--阿姜摩诃布瓦—亲身说明证果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4 07:34:07 2006)
当代阿罗汉尊者--阿姜摩诃布瓦—亲身说明证果过程
http://tw.home.yahoo.com/member/cgi-bin/forum_read.z?tid=dhammachanda_1@F1058978490&p=17&i=3&rand=1062855446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请教尊者阿姜摩诃布瓦的问题是请你教导我如何探索死亡的真相与基本原理。
Acharn Maha Boowa尊者阿姜摩诃布瓦
佛历2545年(公元2002年)5月2日宣讲
讲题: 感动的眼泪(佛法的真理实相使我震惊感动而泪流满面)
死亡的基本原理存在于我们的心识(注1)。生(结生心)与死(死亡心)二者皆呈现
于心识。心识(有分流)本身是没有生或死的。实际上,潜伏在心识污染的业力使我们
轮回生死。
你知道吗?详细的观察我们的心识,如果你
a**u
发帖数: 8107
49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an 1 09:23:36 2009) 提到:
正方观点:
慧解脱阿罗汉100%需四禅八定,无论慧解脱还是俱解脱都必须要有四禅八定,这是符合
佛陀教导的,是佛法
(隐含观点:清海GYFM和waichi根法不是外道专注禅定,有修观,是佛法,能解脱)
正方代表:
Waichi,(如果J同意此,建议J加入,如果其他人有兴趣,也可加入)
反方观点
慧解脱阿罗汉不需要有四禅八定,专注禅定(止禅)对于解脱不是必须要修的,
声称慧解脱阿罗汉100%需四禅八定不符合佛陀教导,非佛法。
(隐含观点:清海GYFM和waichi根法只是外道专注禅定,所谓的观是错误的观,非佛法,不
可能解脱)
反方代表
Runsun,puppeteer
此次辩论的意义:
该论题是runsun在指出清海的观音法门和waichi的根法只是外道专注禅定修法,根本无
法解脱,从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歧性命题。也是一个非常基本都又极其重要的命题,其
中涉及了佛法修行的根本核心止和观的区分,以及waic
p*****n
发帖数: 141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阿罗汉的成就说明

有大
入涅
昧,
唤醒
好像 “大声闻弟子” 一般是指”大阿罗汉” (指 俱解脱阿罗汉)
内心恐惧?
依莲花为生?
阿弥佗佛?
什么跟什么
这只有注疏这样写 还是般若经也这样写?
”般若经”是早期一些的经 我对”般若经”印象还算好的
“不动界”? 是”空”界吗? 深入三昧,”空三昧”吗?
这是活着时候修行的过程 怎么都变死后了?
阿罗汉死后如何 是无记 怎么还说那么多?
整个乱了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