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35 | 1 粤语,闽南语保留了相对较多的古汉语发音,这是常识……所有中文系出身的和修过基
本古代汉语课的都知道。楼主不要在这里混淆视听了。 |
|
c**i 发帖数: 13113 | 2 不懂此二种方言的人们
还是不要信口开河比较好吧:D |
|
d*****u 发帖数: 17243 | 3 粤语和闽语保留了不少古代特征
但是也丧失很多特征
比如中古和上古汉语“人”“烟”不同声母
粤语同声母
闽语白读甚至跟“来”母混
这些都是不存古的表现 |
|
c**i 发帖数: 13113 | 4 废话
从古至今
随着交流深入
不断地互相影响的各种语言
当然会有取舍
古代用文言文,现在还丧失成白话文呢(: |
|
d*****u 发帖数: 17243 | 5 所以说某某语言是古汉语,甚至是古代官方语言,是愚昧的说法 |
|
c**i 发帖数: 13113 | 6 (:有证据就不愚昧。
没有证据,龙的存在就是愚昧 |
|
h*******r 发帖数: 1083 | 7 不能因为人是几亿年前的三叶虫演化的,就说人是三叶虫的活化石吧。改变的太多,保
留的太少了。
鲎是三叶虫活化石,因为它确实保留了很多三叶虫特征,改变的比较少。 |
|
|
c**i 发帖数: 13113 | 9 你说得有道理但不尽然。
因为汉语还是汉语。
举个反例,汉字也经历多次演化,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也面目全非了,你怎么不说现在
的字不叫汉字。 |
|
h*******r 发帖数: 1083 | 10 都叫汉字没什么说服力,印度人和印第安人还都叫Indian呢 |
|
|
c**i 发帖数: 13113 | 12 (:
你不能因为英文中出现mum就说它不是英文是中文吧。。 |
|
h*******r 发帖数: 1083 | 13 不过是指出你的“顾名思义”式论证不严谨罢了。
mum不是中文,我没见过哪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小孩管妈妈叫“妈母”的。 |
|
c**i 发帖数: 13113 | 14 我举这个例子不过想说,
碰巧这种事,时有发生(: |
|
d*****u 发帖数: 17243 | 15 我觉得你可能对粤、闽语跟古代汉语的重大差别还认识不足
比如中古汉语全浊和全清划分严格
“洞”与“同”声母相同,而与“东”声母不同
现在的闽语大部分地区是三者完全混淆,一个声母
粤语和官话则是“洞”并入“东”,“同”并入“通”
客家话则是“洞”“同”都并入“通”
只有吴语和老湘语是“洞”“东”“通”三者对立
这点来说,就是吴语和老湘语最存古
而清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
|
c**i 发帖数: 13113 | 16 跟专家学习罢了(:
我可是没有语言学和方言学基础啊。。 |
|
a***e 发帖数: 27968 | 17 俺也会说
还是说说你这所谓证据,俺听听有没有道理 |
|
|
d******y 发帖数: 315 | 19 中古和上古汉语“人”“烟”是如何读的?我知道福建有些地方的方言“人”和“来”
并不混音,“人”“烟”不同声母
另:闽语?福建方言那么多,哪个叫闽语? |
|
|
|
d******a 发帖数: 32122 | 22 两个都是古代南方土著部落语言的活化石
南方土著部落的人仰起脸来,突然变成最纯的汉人了 |
|
d******a 发帖数: 32122 | 23 看到某些人自称“活化石”,我都快吐了
DNA检验已经把这帮“活化石”的来源说明的很清楚了 |
|
b********z 发帖数: 2092 | 24 胶东土话,管大伯母叫大妈母,二伯母叫二妈母。。。 |
|
|
|
d*****u 发帖数: 17243 | 27 按照文献和历史比较法,可以有个大致的分析如下:
声母清浊类型保存最好的:吴语、老湘语
声母舌位类型保存最好的:北方官话、少部分湘语吴语
韵母类型保存最好的:闽南语(特别是文读)、粤语、客家话 |
|
S*******C 发帖数: 7325 | 28 呵呵 其实作为一个国家 还是要看说哪种语言的人比较多 用哪种语言吧。
我对语言了解不多,但是我感觉北方:河北、天津、北京、东北、陕西、山西,河南
这些地方的方言可能和普通话也差不多少。都能听懂。
但是粤语只能在广东 香港(或者部分广西?)使用。
福建方言更多了,号称八闽,方言数不过来 不可能在全国推广
江西的方言也很多
吴语使用的基数还是很少
所以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普通话推广起来 应该比较简单 效果更好一些。
我对语言了解不多。
但是就我的感觉,现在用普通话读古代的诗歌还是押韵的,不知道用广东话或者闽南语
读起来会不会押韵?
如果不会,岂不是对文化传承造成破坏?
所以我觉得推广哪里的话作为普通话,最关键的是哪种话有广大的基数,利于推广,同
时能传承历史 这是关键点。 |
|
a****t 发帖数: 7049 | 29 方言本来就可以写字的,最多加上些语法词。比如普通话里“的”还有“们”之类的就
是造出来的语法词。据我所知,粤语、闽南语、吴语也都有输入法。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主要是现在越来越不可能控制人怎么说话了。会方言的人在网上
打一个方言词,有生命力的话马上全国普及。 |
|
d*****u 发帖数: 17243 | 30 不是继承秦语,而是有一些秦汉时期汉语的特征保留下来
比如闽南语“饭”“板”同声母
这是因为[f]声母在上古时期都是[p]声母
而这也符合语言学规律
比如拉丁语pater,英语father |
|
r******n 发帖数: 4522 | 31 即使没上升到分裂的程度,事实是目前在粤语区粤语已经强势到作为第一语言凌驾于国
语之上,这个是绝对阻碍交流的。念过全国招生大学就能体会到跟说粤语、闽南语的同
学交流是如何痛苦。这个不是口音的问题,而是用词、语序完全对不上。我问过他们原
因,据说人家从小学到中学,大部分老师甚至包括语文老师都是用方言讲课的,连语文
课本里的文章都能用方言念,这个的确吓了我一跳。上海人的普通话也算差的,但至少
中小学课堂上大家还是“开国语”的,平时说上海话碰到很多词包括大部分成语多数人
都自动切换成国语。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就属于那种“乡音难改”的本地老头,但人家
上课还是坚持说很差的普通话,还经常说“我的国语太差”,还是请学生来念文章。
现在不是要消灭粤语,而是把它降为一门普通的方言来对待。消灭是不现实的,很多词
随着港文化已经渗入到国语中了,象夫妻间互称老公/老婆,什么狗仔队,家具叫家私
,还有最近很多娱乐新闻喜欢用什么“老戏骨飚戏”之类的。其它方言就没强势到这个
地步。 |
|
z********2 发帖数: 3556 | 32 那么多SB啊。
粤语要打压,闽南语、上海话、客家话、河南话等打不打压?!
推广普通话是没问题的,但不能强制打压其他方言。 |
|
K*******i 发帖数: 631 | 33 扯蛋,南蛮语言学家按着自己方言拟合的,当然像南蛮语了
巴、蜀、蛮、獠、谿、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
|
|
a****t 发帖数: 7049 | 35 哈哈,你真无知。
一来,中古语音的根本根据是中国人自己随唐时代的诗韵书,一千年前中国人就把规律
找出来了。
二来,以现代手法做具体的拟音应该有一百年的研究基础了,从事这行的语言学家中外
各地的都有,达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和哪里的人没关系。
最后,录制youtube视频的据说是北京人。 |
|
a****t 发帖数: 7049 | 36 一般越封闭的地方古读音保留得越多,全世界都是这样。(语言是特例,其实是所有的
文化习俗都保留得多。)
现在大家认识的粤语(吴语也是)基本上是大城市的粤语(吴语),受后来影响还是挺
多的,主要体现在文读音这层面(而一般读文章大家会用文读音)。如果考虑用白读音
读就会接近一点。如果去乡下找些老人读就更接近。 |
|
h***i 发帖数: 89031 | 37 你才瞎掰呢,唐代各地的方言差别,是不是比现在还大?
还是比现在小 |
|
|
a****t 发帖数: 7049 | 39 你说得不错,唐代肯定也有方言。但这无所谓,因为诗歌是给文人念的。韵书是给文人
看的。我们考虑的是文人怎么念、怎么写诗。唐代文人说这两个字不押韵,那肯定在文
人圈子里就是不同的读音。现在南方方言可以和这些韵书对上,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话
对不上。所以唐代诗人肯定不是为北方话作诗的,诗念出来也不会像普通话。
那么有几种解释。要么唐代到处都是类似现在南方的读音,后来北方口音变了。要么唐
代的文人本来就在南方,北方口音(除了长安城里的)人家就不care。我觉得两种可能
对半开。 |
|
h***i 发帖数: 89031 | 40 扯
解放前,河南山东的文人,背水韵,都是按照方言的,就算
同属北方方言的北京话,平仄完全都不一样,可是诗拿出来
照样读 |
|
a****t 发帖数: 7049 | 41 我又没说诗就不能念了。只要长舌头的人就能念。说不定还挺好听。韩国人日本人还用
训读音念唐诗呢,那些连汉语都不是了。
不过这样也扯不上唐代怎么念,对吧。 |
|
|
|
d******i 发帖数: 1064 | 44 用江淮官话读读,这个人声音就象一个连云港人说官话。 |
|
|
s*****e 发帖数: 1090 | 46 应该是这道理。越封闭,就越能把古音保留下来。客家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个人感受,粤语还是受了很多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来到美国后隔远了听越南人讲话
,感觉他们在讲
粤语,走进了却是什么也听不懂:) |
|
|
K*******i 发帖数: 631 | 48 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苏北淮北,全都住满了满族人,不学几句满语出
门都没法打招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