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发帖数: 2374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中国灌水史通考(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2:10:33 2008)
最近看灌水挖坑有感,决定简单地回顾一下我国的灌水历史。
(1)
说起灌水的历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众所周知,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文化发源的胜地
,而灌水这一项古老的活动,就是首先在黄河流域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发生的。那时候
的人们还没有文字,为了灌水,通常有一个人会取来一块牛骨头或者是龟壳,刻上一些
符号,然后放在村落里的某个坛上。后面的人回陆续放上回复的骨头与龟壳。然后人们
会根据回复的内容和数量来占卜吉凶。这就是我国甲骨文的起源。
灌水的行为一旦开始,就迅速传便了神州大地。而伴随着灌水产生的第一个行为,就是
挖坑。虽然现在缺乏详细的历史资料,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坑王是
一个叫姜子牙的ID。当时有一个叫周文王的斑竹,专门去请教姜子牙如何才能挖一个好
坑。姜子牙笑着说:挖坑一定要是虚坑,就像我钓鱼不用鱼饵一样,这就叫愿者进坑。
周文 |
|
a***d 发帖数: 2374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2:34:48 2008)
(2)
在这个时期,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水车斑竹。第一个就是一个叫孔子的ID,这个人
还有一些马甲,比如孔夫子,孔丘,仲尼,孔老二等等。孔子做了斑竹以后,引发了史
无前例的大水,以至于孔子自己都站在水边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孔子常常说,挖坑
而灌之,不亦乐乎?又说,三人灌,必有好坑。
孔子最得意的一个板斧,是一个叫颜回的ID。孔子说,一担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就是说,颜回常常泡一杯方便面,昼夜不停的灌水,他沉浸在灌水的乐趣里,我
不如他啊。
这个时期,灌水的流派很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叫墨子的ID。墨子提出所谓兼爱非
攻,其中心思想就是和谐。墨子于是召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ID,在各个论坛转悠,替人
消除纠纷。这就是今天小钻风的起源。
在这个时期另外一个著名的ID是一个叫庄子的家伙。他有一个帖子,叫《秋水篇》,对
后世的影响很 |
|
a***d 发帖数: 2374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2:51:28 2008)
(3)
这种分裂的局面很快被一个新的,强大的秦论坛所取代。当时的站长,是一个叫秦始皇
的ID。这个人野心很大,经常跑到泰山那里发一些帖子,然后自己给自己MARK上,也就
是所谓立石碑封禅。不过秦始皇很不得人心,原因就是他作为站长,推行了一系列暴虐
的政策。
首先,秦始皇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具体说来,所有ID都必须采用统一的格式,
包括文字,衣着,以及虚拟形象等等。同时,他还采用了一种新的伪币,搞的大家都不
爽。其次,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删贴子封ID的行为,甚至连精华区都不放过,史称焚书坑
儒。据说后来买卖体家版的一次类似的行为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
由于种种倒行逆施,秦始皇很快下了台。当时最具备竞争力的两个ID,一个叫项羽,昵
称楚霸王,还有一个叫刘邦。刘邦的实力不如项羽,但是刘邦首创了灌水历史上的一个
先例,那就是巧妙利用置顶。于是在 |
|
m******g 发帖数: 17798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5)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3:45:40 2008)
(5)
到了汉论坛的末年,由于站长长期不上线,导致了汉论坛的覆灭。而在接下来的三国论
坛里,我国灌水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一个著名的ID叫曹操,在他做斑竹的时候,
水量很大。曹操自己说过:在线灌水,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挖坑。青青FASHIO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挂站至今。呦呦
DREAMER,食野之苹。我有马甲,灌水不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刷屏三匝,何
无回复?水不厌大,坑不厌深。周公裸奔,天下归心。
不过曹操最著名的,是他随时都在线。这就是后人所谓的“说曹操,曹操到。”于是有
人怀疑曹操用机器人,不过历史上没有留下相关的证据。其实说到机器人,当时的另外
一个著名ID,诸葛亮,(马甲:诸葛孔明,孔明,军师 |
|
m******g 发帖数: 17798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3:18:08 2008)
(4)
刘邦做了站长以后,其小人得志的本性很快就显露了出来。当时几个著名的ID制定了新
的站轨,刘邦于是很得意的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站长的好处啊。不过刘邦过于得意,一
不小心挖了一个有关匈奴和中原的地域大坑。这下闯了祸,匈奴的斑竹单于带了几十万
的ID,把刘邦围在一个叫马登的地方,昼夜攻击。史称马登之围。这也创造了灌水历史
上的第一个著名的GROUP ATTACK行为。后来刘邦的板斧吕后匆忙给匈奴发了许多大包子
,方才平息了此事。
经历过此事以后,刘家以后的斑竹们决定先使本论坛壮大起来再说,因此采取了一系列
的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养马令》,意思就是说,凡是版上ID挖坑一枚的,版上奖
励相应的伪币。这个措施很有效,西汉论坛很快强大了起来,并且依靠一位老将(卫青
)和一位小将(霍去病)击败了匈奴。
不过在整个汉论坛的历史中,对灌水最有影响 |
|
m******g 发帖数: 17798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4:27:17 2008)
6
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灌水的风气又有了变化。当时许多著名的ID喜欢清谈,也就是
灌水评价人物。其结果之一就是产生了许多PERSONAL ATTACK的例子,搞的大家都很不
愉快。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大家越来越玄,说的话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而这就是今天梨花
体的起源。
到了唐宋论坛的时候,灌水的风气更是一变,出现了诸如唐宋八大家这样的著名水车。
由于空间的限制,在这里择要做一表述。
第一个著名的水车就是一个叫杨贵妃的ID。杨贵妃很喜欢领导时尚,常常在宫殿里穿着
漂亮的衣服跳舞,而这也就开创了灌水历史上“奔”的先例。当时就有人说:奔来一张
百媚生,三千马甲无颜色。在杨贵妃的带动下,大唐论坛人气很旺,当时一个著名水车
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贴,疑是银河落九天。另外一个著名水车杜甫也说:上线突然见
大坑,初闻涕泪满衣裳;顾看妻子愁何在,漫天 |
|
m******g 发帖数: 17798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7)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4:42:43 2008)
7
其实唐宋论坛上最倒霉的一个ID,就是岳飞。岳飞当时经常出没在大宋新闻这个版面,
天天叫嚣着要灭了大金新闻,还要把以前的站长请回来。当时的斑竹连发了12道警告帖
子,岳飞置之不理,结果遭到了封杀的后果。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山东版的108个ID们。当时的板斧宋江的人气
最旺。他们开创的灌水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该挖坑时就挖坑,你灌我灌全来灌。而这
个理念,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灌水事业,因此后人给了他们一个水浒的美名。 |
|
m******g 发帖数: 17798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5:01:06 2008)
8
当然,正像著名学者JTN指出的那样,唐宋时最有名的水车就是一个叫唐僧的ID。这个
人最早发帖子的时候,老是搞一些梵文版的,而且经常借口说没有中文输入。不过这个
人学问很好,别人问起,他常常说,我是博士哦。后来人们把博士哦简写成BSO。
到了明清论坛的时候,我国的灌水事业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列
举。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最大的水车,一个叫曹雪芹的ID。这个人挖了
一个世纪大坑,叫做《一个WSN和无数女ID的故事》,其回帖一直持续到今天。
不过明清论坛上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灌水的八股化。哪八股?RE,CONG,LOL,BSO,
DING,SUPPORT,PATPAT,ZAN。 时间久了,自然有许多人希望改革,甚至革命,而其
中的一个先行者,就是一个叫孙中山的ID。
待续 |
|
m******g 发帖数: 17798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5:15:15 2008)
9
孙中山的一大贡献,就是把论坛的主机搬到了海外。这一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海龟ID,对
于我国的灌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孙中山所在的时代,是我国对灌水事业进行大反思的时代。当时的思想很多样,
也很复杂。有的人主张灌水的浪漫主义,强调说:我自挖坑向天笑,去留只有两马甲。
有的人主张灌水的英雄主义,强调说:学习诚可贵,工作价更高,若为灌水故,两者皆
可抛。有的人主张灌水的冒险主义,强调说:封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有的人主张灌
水的改良主义,强调说:坑要一个一个地挖,水要一篇一篇的灌。有的人主张灌水的革
命主义,强调说:要从本质上改变灌水的机制。有的人主张灌水的联合战线,强调说: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挖大坑。有的人主张灌水的专制主义,强调说:挖坑必先封人
,又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挖坑灌水之职。
因此当孙中山戒网的时 |
|
m******g 发帖数: 17798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lotuskeeper (咿~呀~锵台锵台锵锵台), 信区: Xibei
标 题: Re: Re: Re: 中国灌水史通考(1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15:31:29 2008)
10
近代灌水之争,逐渐集中在两个著名ID上,一个就是蒋介石,一个就是毛泽东。当蒋介
石失败的时候,毛泽东指出:宜将剩勇来挖坑,不可沽名学潜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
的灌水事业迅速有了一个新的飞涨。当时的口号是多快好省的挖坑,全民大动员,开展
了抢整抢万的大跃进活动。于是论坛上经常出现“日帖上万”这样的字眼。同时还开展
了集体化的运动,各个版面纷纷制造合集。其中西北公社的大队长乐子被评选为合集标
兵,删贴红旗手,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西北学习乐子的高潮。大家都说:只争朝夕。又说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挖坑。在这个时期,某著名ID还号召大家要艰苦朴素,
对一些好坑不要轻易放弃。他指出:新三天,旧三天,缝缝补补再三天。在国际上,人
们还号召说:深挖坑,多灌水,不置顶。
到了今天,人民普遍认为,不管是真身还是马甲,能挖坑的就是 |
|
s********r 发帖数: 2067 | 11 布鲁诺在罗马教廷的裁判所内直言:高加索山上的冰川,也无法冷去我心头的火焰。
满清的所谓盛世,仅仅是一小撮人的盛世。戳穿它的画皮是替天行道。农业经济在100%
自耕农的状态下也无法支持上亿人口共同富裕。更不要说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同时
代利润最高,最能拉动产业升级的海上贸易又被满清完全禁绝。
清初,满人一人关内,就对直隶省内的汉人耕地接连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夺①,作为
皇帝、宗室、和八旗壮丁所有的土地。至于零星侵占是陆续不绝地在那里进行的,因此
究竟面积若干,我们还无法确定。据《清通考》转载“八旗土田志”数字,皇室、宗室
和八旗庄田共约十六万七千顷。各地旗兵的驻防庄田尚不在内②。这样大量土地被圈的
结果,直隶许多州县几乎没有民田,如雄县在明代民地4400多顷,现在旗地占了3056顷
,即70%③;唐县“垦田无多,腴者又半属旗地”④;可以代表许多别的州县的情况。
这是官拨旗地,此外还有农民“带地投充”并人旗庄的土地,如房山县内土地,圈占去
了十分之七,“投充”又达十分之二⑤。总的来看,清初各类旗地的总数当不下于明末
的官庄。
除了清统治者对直隶境内汉人土地的大规模的强暴掠夺以外,各地的大...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2 学习中,查了一下发现越王者旨於賜剑还不止四件
这里有个关于越王剑的总结,算是考证比较丰富
http://ywh.usx.edu.cn/display.asp?id=1385
其中的者旨於賜剑有:
4、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一 传出安徽寿县。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6)、
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张光裕、曹锦炎主编《东周鸟篆
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
越文化志》、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傅大卣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二 安徽寿县出土。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8
、11599)、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容庚《鸟书三考》、[27]容庚《鸟书考》、[28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张光裕、曹锦炎主编
《东周鸟篆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陈佩芬编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品》、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越文化志》、曹锦
炎《鸟虫书通考》。黄浚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6、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三...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3 学习中,查了一下发现越王者旨於賜剑还不止四件
这里有个关于越王剑的总结,算是考证比较丰富
http://ywh.usx.edu.cn/display.asp?id=1385
其中的者旨於賜剑有:
4、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一 传出安徽寿县。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6)、
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张光裕、曹锦炎主编《东周鸟篆
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
越文化志》、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傅大卣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二 安徽寿县出土。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8
、11599)、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容庚《鸟书三考》、[27]容庚《鸟书考》、[28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张光裕、曹锦炎主编
《东周鸟篆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陈佩芬编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品》、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越文化志》、曹锦
炎《鸟虫书通考》。黄浚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6、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三...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耿慧玲∗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中國史書、越南史書及越南其他文獻與銘文資料來
重現一
位越南歷史人物—李常傑的生平。
越南在五代時期逐漸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一直到李常傑率眾入侵
欽、廉、
邕州造成宋朝極大的挫敗,自此之後,宋朝默認越南的獨立地位,越南史家稱之
為「古今第一武功」,李常傑正是領導這一次戰役的重要人物。然而在中
國的史
書記載中並沒有「李常傑」的事蹟,透過中、越的史籍及地方文獻及刊刻的碑銘,
可以知道,李常傑世為簪纓,其父郭盛溢曾任李太宗時的太尉,常傑二十
歲清身
入宮侍太宗,聖宗時因從征占城,功拜輔國太傅、遙授諸鎮節度、同中書
門下、
上柱國、天子義弟、輔國上將軍、開國公,經略清化、乂安兩地,仁宗即
位,李
常傑任太尉...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15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16 [转帖]略论清代旗人制度性特权及其影响 [转贴 2009-03-26 19:38:33]
字号:大 中 小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17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
|
o**1 发帖数: 6383 | 18 ☆─────────────────────────────────────☆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于 (Thu Mar 24 00:55:3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4 00:55:11 2011, 美东)
仇恨大清主要是处于对历史的无知,对自身缺点的懦弱而找借口,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和严重的民族歧视。汉族人从来都认为少数民族是仆人,而我大清期间,虽然创造了中
国历史上的辉煌,但是这些心里阴暗的人看来,我大清的一切功绩也不能让他们弱小的
不值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在我大清强大的时候到处作乱,天地会乱党,长矛还有
孙文匪患都是明证。
仇恨大清的人基本上有几类,
1。严重的大汉族主义者,觉得清朝是外族,从骨子里面藐视,但是冰冷地事实就在那
里,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骂找平衡了
2。严重历史知识缺乏的,历史读物仅仅就是电视剧和高中历史课本,对清朝仇恨基本
上是清朝后期...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19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3526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3526 | 21 你这个态度就不对了。我是把通考刑志捋了一遍把宋代关于凌迟的内容摘出来。这算是
通行的做法吧?你去看任何一本严肃的历史研究文献,都是这种做法。你要是觉得我引
用的不对,不全,理解有误,逻辑不通,不妨指出来,大家讨论么。光是泛泛说不对,
不指出哪里不对,这样何以服人?
没想到你对通考如此轻蔑。那么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历史材料呢?通考即不足用,你又
是如何知道宋刑法制度是如何达到历史顶峰的?宋的成文法?律、令、敕、式、诏是不
是都算成文法?当然,你不承认通考。可是,基本文献都不让用,我们的讨论又该以何
为基础?
文献单一的问题,这个我声明过,是二手引用,原始文献是什么待考证。但是那个作者
看人名是个中国人,而且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学术著作,我觉得还是要
给予一些起码的尊重。海外学人里面搞中国历史的,有一些人还是很让人景仰的,比如
何炳棣。至于“美国有学者说美国民主来自易洛奎人的制度”,这是你树的风车吧?我
见到的论断一般都是易洛奎联盟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这种叙述。这个论断
并非奇谈怪论,而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富兰克林曾经考察过易洛奎联盟的制度并写...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25644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杀,顺帝最后二十年
左右的皇帝荒淫与政治紊...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23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24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26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明军与日军的编制考
本章分为明军的战术综述,常规军制、野战军制、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日
军的布阵、出阵,战斗序列,指挥系统、后勤保障。 在这里拙音主要说一下具体情况
,背景和深入分析不讲。
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
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
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
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
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
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
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
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
,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4981 | 27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杀,顺帝最后二十年
左右的皇帝荒淫与政治紊乱,以及一些宋明人士所记下的歪曲故事。我们首先要分清楚
,要说蒙古帝国史,自应从成吉思汗的开基创业,说到满清征服蒙古为止;要说元代史
,则限於元朝统治中国时期,应自世祖忽必烈定都燕京算起,以至顺帝出关之日为上。
若从中国朝统来说,则更应於宋亡之日,始由元... 阅读全帖 |
|
n******7 发帖数: 12463 | 28 三通为中国大陆提出的台海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要求
另外还有十通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
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
政书的总称。 |
|
发帖数: 1 | 29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0 第十四章海防与新式陆军
一、海口陆上防务
上章所讲的海军建设,决不是孤立的,还有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之相
配合。所谓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一个是建设海口炮台等防御设施;另一个
是新式陆军的建设,在那时即所谓“练军”和稍后的自强军和新建陆军的建
设。本节先叙述各海口的防御设施建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所谓“中外和好”气氛中,清政府又高枕无
忧了,沿海各要口炮台等防务设施几皆废弃。天津教案发生后,列强陈兵海
上,清政府意识到加强海口防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理天津教案的李鸿章
致函关心海防的丁日昌说:“此案敷衍过去。果为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
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无逾尊议之善。
但保津畿与长江,自固根本,彼必不敢轻视,动辄强压。海外我与彼族共之,
缓图可也。”①海口设防的方针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李鸿章讲得颇为明确,
他说:“水路主守,陆路主战。二语实为中国御侮救急良法。然水路何以守?
曰扼险炮台、守口炮划、拦路水雷而已。”①那就是各要口以炮台、炮艇和水
雷相结合进行防守,其中以陆上炮台为主。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从1871年起
即筑造大沽、北塘海口及津城东北...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31 北宋赋重役轻说
长期以来,学界认同度颇高的共识是:随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强制
性劳役比前代大大加重。[①]而笔者则以为:北宋与前代相比,赋税虽有较大幅度的增
长,但徭役有所减轻。一言以蔽之,北宋赋重而役轻。
一、职役非役
按照通常的说法,北宋的役包括职役和夫役两种。有必要指出的是,职役和夫役的性质
并不相同。职役不可与“身任军旅土木之徭役”[②]混为一谈,一般应当排除在徭役范
畴之外。其主要理由有二:
第一,从承担差事上看。马端临说:“古之所谓役者,或以起军旅,则执干戈,冒锋镝
而后谓之役。或以营土木,则亲畚锸,疲筋力,然后谓之役。”[③]职役既不“亲畚锸
,疲筋力”,也不“执干戈,冒锋镝”,而是承担胥吏一类的职责。用北宋人晁说之的
话来说,便是:“有官府则有府吏胥徒,有府吏胥徒则差役于民。”[④]诸如主管官物
、负责辇运的衙前、掌管督催赋税、参与推排户等的里正之类,在当时虽有“差役”之
称,但断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役或徭役篪,甚至还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特权。这些所谓
“差役”确实是有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
第二,从差派对象上看。北宋人韩琦称乡村上三等...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7797 | 32 一、宋代状元的寿命
宋代共出状元118名。其中,已知其生卒年或虽不知其生卒年却知其寿数的共70人,
占总数的59.32%(保留两位小数,下同)。依据这70人的年龄资料所得出的若干统计
平均数,也许能接近实际情形。这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5人,占7.14%:
黄裳(1044-1130),87岁(《全宋词简编》第202页)
郑性之(1172-1255),84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01页);
阮登炳, 82岁([洪武]《苏州府志》卷三十五,总页1424页);
刘章(1100-1179),80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3872页);
胡旦80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24页)。
70岁至79岁的14人,占20%:
王嗣宗(944-1021),78岁(《宋史· 王嗣宗传》);
李迪(971-1047),77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850页);
留梦炎(1219-1295),77岁(《元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29页;沈阳版《中国历代
状元录》第170页);
莫俦(1089-1164),76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70...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3 一里,本意是表示长度,即500米。从古至今,一里表示的长度有所变化,周秦汉时期
一里=415.8米,清光绪时期将一里=576米,到了1929年,一里=500米。
目录
里的换算
里的演变
记载
秦汉里的长度
商朝长度
民国时期的长度
方圆一里
古代一里
展开
里的换算
里是描叙长度的单位,在历史上,一里所表示的长度大小不尽相同,以下是不同时
期一里所描叙的长短。
周秦汉,一里=415.8米
=1800尺÷415.8米=0.231米(一尺)
清光绪,一里=576米
=1800尺÷576米=0.32米(一尺)
1929年,一里=500米
里的演变
记载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
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
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
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
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
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47 | 34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楼中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完全对不
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统治年间,治下户口...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47 | 35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47 | 36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3045 | 37 《天工开物》自明代以后曾一度消声匿迹,等到宋应星这位圣贤化泥近两百年后,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的价值才被中国人自己发现。但此时,崇尚西方的日本和众多西
方国家已经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当成了旷世奇书。那么,这部奇书是怎么样在中国
消失,又是怎样失而复得的呢?
牌楼村东北的一处断垣的门廊上嵌着一块“瑞吸长庚”的石牌。根据遗址,可以看
出这是一幢建筑面积很大的明代建筑。如今,古宅内的厅室已经成为菜园。宋名熺说,
宋应星字长庚,听老辈人说,这幢宅子是他著书之所。但徐钟济却指出“长庚”是指启
明星,否定了“瑞吸长庚”与宋应星有关的说法。但“瑞吸长庚”还是将我们带入了另
外另外一个时空。
19世纪,由于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用甲午海战的炮弹震醒了清政府,中国
随即兴起了日本留学潮。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江苏人丁文江就是东渡留洋的一名。
民国三年(1914年),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的丁文江奉命来到云南个旧考察
,在《云南通志·矿政篇》中发现了一段有关《天工开物》对冶铜法的详细记载,觉得
具有非常价值。但回到北京后,遍访书肆和藏家却一无所获。
中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告诉丁文江,在日本东京帝国图...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8 看来你下过一番功夫的。
首先,我对这种引用一言片语,或者一两条记录,然后写文章做理论,是不以为然的。
历史太复杂,尤其是中国历史,资料太多。所以任何东西都能找到,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1)《文献通考》是一个江南书生私下收集的各种资料。其来龙去脉,哪里来的资料,使
用语言的本意,考证起来,太复杂,已经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了。古人的议
论,我们应该作为参考,而不是作为证据和真理来使用。毕竟我们的眼界更宽广,我们
了解整个世界的世界史发展过程。那些人不知道。
2)你引用的英文文献,也太过单一,西方看中国,本来就是雾里看花。而且一样是什
么说法都有,比如有人说蒙古如何残暴屠杀,也有人说蒙古如何推动世界进步,你完全
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来引用。美国有学者说美国民主来自易洛奎人的制度,非常政治正
确,你说元朝推行民主,和这个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3)你引用的《文献通考-刑考》那个事件,先不说其真实性首先需要考证一番,至少,
并不是我们说的法律制度。而”杀人祭鬼“,也不是通常事了,听起来倒是和聊斋里面
很多故事有些类似。不论真假,其实和多数普通人极为遥远。
4)你说元朝有连续四年记... 阅读全帖 |
|
Z**********g 发帖数: 1417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为何在教科书中贬低岳飞、为秦桧鸣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7 19:43:24 2017, 美东)
2017-05-07 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注:据宋史学者邓广铭考证,岳飞最著名的战绩“朱仙镇大捷”确非史实
吕思勉“贬岳崇秦"风波始末
文|谌旭彬
在今天,如果有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岳飞和秦桧:
“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抗金)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
,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的追逐”、“我说秦桧一定
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
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
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①
会引发怎样的舆论争议呢?
在1923年,商务印书馆真的出版了这样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书...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40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的。这也证明,过去潍水居住的“东夷”人后来迁到了淮河流域。
山东是中华文明(周文明)的唯一正朔,不假。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41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
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2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3 2017-05-07 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注:据宋史学者邓广铭考证,岳飞最著名的战绩“朱仙镇大捷”确非史实
吕思勉“贬岳崇秦"风波始末
文|谌旭彬
在今天,如果有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岳飞和秦桧:
“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抗金)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
,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的追逐”、“我说秦桧一定
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
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
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①
会引发怎样的舆论争议呢?
在1923年,商务印书馆真的出版了这样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书名叫做《白话中国史》
,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前引这两段对岳飞、秦桧的描述,正是来自该书。
吕书中,就岳飞和秦桧的问题,有5点结论:
1、南宋初年,军事实力没有办法跟金国抗衡。大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其部队
都是群盗纠合,“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靠不住”,平定盗寇尚可,遇到金兵,...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4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296 | 45 唐初科考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
与现代高考性质不同,古代科举是一种功名考试,考中即可入仕当官,考试和录取要
求均很严格。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
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
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
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
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
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
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
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
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
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
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
唐朝科举各科的录...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9094 | 46 上次我向 Frosty07 保证,两星期之内写一篇有关孩子教育的贴子。所以你如果喜欢我
下面的文字,不要忘记 Frosty07 的功劳呦。
美国中学的科学奥林匹克竞赛 (Science Olympiad, 简称 SO)是一项考察学生综合
素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团体科学竞赛。每个队由 15 名队员组成。比赛
有二十多个小项,每个小项派两队员名参加。记分是给每小项前六名的优胜队加分(第
一名1分,第二名2分 . . . )。最后计算每个学校所有项目的总分,分数最低的为
冠军。
这个比赛主要由民间志愿者组织举办,每年会确定当年考的小项的数目及所考范围。每
个小项都有明确的规则和准备材料。各个州会有几次邀请赛来练手,然后是正式的地区
赛选出各自地区的前六名学校。地区赛的优胜者参加本州决赛。每个州的决赛第一名学
校代表州参加全国的总决赛。今年是在佛州奥兰多。
具体到每个学校的选拔,因校而异。就我孩子的学校来讲,先是在七年级入学后自愿报
名,从二十几个科目中选三四个作为自选项目。客官注意,这自选项目可能和最终项目
大相径庭,视其他报名同学的多少和水平而定。报名要尽早,否则可能报不上。然后...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10904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shingtonDC 讨论区 】
发信人: Beida101 (北大学子), 信区: WashingtonDC
标 题: TJ 申请的题外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2 09:24:25 2012, 美东)
今儿闲着也是闲着,就侃一个 TJ 攻略。其实对考大学都通用。话说 TJ 入学申请,有
几个评估点(及所占评估比例):
1)入学考试成绩 (数学成绩,20%)
2)两篇短文 (25%)
3)中学GPA (数学和科学课目,15%)
4)学生信息表(类似 RESUME,20%)
5)两封老师推荐信 (20%)
无庸讳言,首先孩子的中学成绩要出色,尤其是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成绩一定要名列前矛
。但是也不要偏科,以免总成绩掉档。
其次,和老师搞好关系,找到几个对孩子知根知底,也喜欢孩子的老师,以后可以联系
给孩子写推荐信。
再者,让孩子坚持写作训练,吃透 TJ 短文的考试方式及高分策略。必要时,请家教辅
导,强化写作训练。
最后,对孩子的强弱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取长补短。长处,无限扩大;短处,尽力弥
补(或隐藏)。
下面着重讲一下长期准备计划...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9094 | 48 今儿闲着也是闲着,就侃一个 TJ 攻略。其实对考大学都通用。话说 TJ 入学申请,有
几个评估点(及所占评估比例):
1)入学考试成绩 (数学成绩,20%)
2)两篇短文 (25%)
3)中学GPA (数学和科学课目,15%)
4)学生信息表(类似 RESUME,20%)
5)两封老师推荐信 (20%)
无庸讳言,首先孩子的中学成绩要出色,尤其是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成绩一定要名列前矛
。但是也不要偏科,以免总成绩掉档。
其次,和老师搞好关系,找到几个对孩子知根知底,也喜欢孩子的老师,以后可以联系
给孩子写推荐信。
再者,让孩子坚持写作训练,吃透 TJ 短文的考试方式及高分策略。必要时,请家教辅
导,强化写作训练。
最后,对孩子的强弱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取长补短。长处,无限扩大;短处,尽力弥
补(或隐藏)。
下面着重讲一下长期准备计划。TJ 关注 STEM,而华人家庭大部分至少有一个家长是学
科学方面的,这是我们的长处。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在同样的条件下,在同龄申请者中
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华人的孩子中鹤立鸡群?
美国中学的课外活动,提供了这个机会。AMC8,AMC10,AMC12考试一年一度... 阅读全帖 |
|
F*********w 发帖数: 778 | 49 (一)
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
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对我来说就像天堂那么遥远。小学考初中先
填志愿:第一四中,第二13中,第三41中,这基本是我们那一带成绩中上的男生的共同
模式。通考时,我因未识破语文考卷中“极积”这一词序颠倒的陷阱,在去天堂的半路
拐了个弯,进了13中。
记得那天是董老师监考。她在我书桌前驻足长叹,提醒大家交卷前一定要细心检查
。我扫了一遍考卷,没错呀,于是信心十足提前交了考卷。结果名落孙山,被父亲臭骂
一顿,那年暑假我灰头土脸,抬不起头来。
初中三年,在教室门前那棵大槐树的摇晃中悄然逝去。从初三上半学期起,在父亲
的压力下,我起早贪黑,深一脚浅一脚“积极”赶路。
临近通考,我变得越来越迷信,尤其对“四”这个数字。一天,我从学校沿大翔凤
胡同回家,闭眼走四步睁开,再闭眼走四步。走着走着,快到了柳荫街,猛一睁眼,迎
面是位老奶奶,满脸惊讶。一见我睁眼,她咯咯乐了:“我心说,这可怜的小瞎子咋没
拄根棍儿呢?”
此情可问天,我这小瞎子终于摸进天堂门。那年夏天,我的社会地位有明显提高:
父亲另眼相待,亲戚邻居赞许有加,再别上校徽, |
|
m******j 发帖数: 5079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repast (xebec),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TJ 申请的题外话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6 00:28:40 2013, 美东)
发信人: Beida101 (北大学子), 信区: WashingtonDC
标 题: TJ 申请的题外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2 09:24:25 2012, 美东)
今儿闲着也是闲着,就侃一个 TJ 攻略。其实对考大学都通用。话说 TJ 入学申请,有
几个评估点(及所占评估比例):
1)入学考试成绩 (数学成绩,20%)
2)两篇短文 (25%)
3)中学GPA (数学和科学课目,15%)
4)学生信息表(类似 RESUME,20%)
5)两封老师推荐信 (20%)
无庸讳言,首先孩子的中学成绩要出色,尤其是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成绩一定要名列前矛
。但是也不要偏科,以免总成绩掉档。
其次,和老师搞好关系,找到几个对孩子知根知底,也喜欢孩子的老师,以后可以联系
给孩子写推荐信。
再者,让孩子坚持写作训练,吃...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