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 发帖数: 8175 | 1 法制网记者余东明《法人》记者姜东良
“这个案子我们内部程序有错,衔接上有失误”。近日,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区人
民法院(以下称高新区法院)院长孙星光承认的这起错误执行案引发了700万国家赔偿
申请。
据统计,截至去年《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15年来,山东省共处理各类国家赔偿案
件7079件,支付赔偿金额近1.2亿元,案均赔偿1.7万元。据记者向有关部门查证,银通
典当申请的国家赔偿是该省因执行错误引发的单笔最高额国家赔偿。
“绝当”物被离奇拍卖
案子的起因源自高新区法院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
2007年7月26日,淄博高新区村民曹永刚诉山东新德威耐尔工业建材有限公司(以
下称新德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要求高新法院判令新德公司偿还借款101万元。
起诉的前一天,曹永刚向高新区法院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高新区法院当天就做出
裁定:冻结新德公司银行存款101万元;如存款不足,即查封其相应价值的财产。5天后
,法院依据曹永刚的申请查封了高新区曹三村委会仓库内存放的5万5千箱某品牌仿古瓷
砖。
9月5日,高新区法院缺席判决新德公司偿还曹永刚101万元;之后,又委托评估公
司对这批查封瓷砖进行了评估,... 阅读全帖 |
|
w***t 发帖数: 8175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neat (鲁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山东一法院执行错误引700万国家赔偿创最高记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3 00:19:38 2011, 美东)
法制网记者余东明《法人》记者姜东良
“这个案子我们内部程序有错,衔接上有失误”。近日,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区人
民法院(以下称高新区法院)院长孙星光承认的这起错误执行案引发了700万国家赔偿
申请。
据统计,截至去年《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15年来,山东省共处理各类国家赔偿案
件7079件,支付赔偿金额近1.2亿元,案均赔偿1.7万元。据记者向有关部门查证,银通
典当申请的国家赔偿是该省因执行错误引发的单笔最高额国家赔偿。
“绝当”物被离奇拍卖
案子的起因源自高新区法院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
2007年7月26日,淄博高新区村民曹永刚诉山东新德威耐尔工业建材有限公司(以
下称新德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要求高新法院判令新德公司偿还借款101万元。
起诉的前一天,曹永刚向高新区法院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高新区法院当天就做出
裁定:冻结新... 阅读全帖 |
|
t******o 发帖数: 2792 | 3 给你补充点
通典,食货志:
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除平蜀所得,当时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孙权赤乌五年,有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通典同篇:
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收其图籍,户五十三万,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後宫五千馀人。
九州攸同,大抵编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此晋之极盛也。
蜀刘禅炎兴元年,则魏常道乡公景元四年,岁次癸未,是岁魏灭蜀。至晋武帝太康元年
,岁次庚子,凡一十八年。户增九十八万六千三百八十一,口增八百四十九万九百八十
二。
则当三国鼎峙之时,天下通计户百四十七万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以奉三主,斯以勤矣。
又: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简单说几句:
1. 首先吴的数字好像有问题,从赤乌到太康,差不多孙皓从生到死的40年,吴户数增加一万,人口总数不变,感觉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轉載一篇嚴肅文章-中国奴隶社会论析-歡迎拍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5 21:09:51 2017, 美东)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何新: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点击:308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57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
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
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图中黄色为全盛期的大唐帝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
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
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
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
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
、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吐蕃帝国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6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各大诸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奴隶社
会开始走向瓦解,最终在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分崩离析。两百五十四年后的公
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宣布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中国奴隶社会的
主要经济制度“井田制”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土地全部为大小地主私有,中国奴隶社会
...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7 ☆─────────────────────────────────────☆
begonialeaf (秋海棠花叶) 于 (Sat Sep 24 18:30:24 2011, 美东)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History/31554443_0.html
这个是我今年初发在历史版的帖子 版友们对此划分方法似乎并无异议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初唐盛唐时期 唐代是怎么丢人的
先转发我的一则人人网的状态:
天宝年间 唐玄宗李隆基自视承平日久 宇内谧如 而利令智昏 穷兵黩武 以致边将邀宠
竞图勋伐 西陲青海之戍 东北天门之师 碛西怛逻之战 云南渡泸之役 没於异域数十万
人 诗圣杜甫有诗叹曰 “君不见 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啾啾 ”
下面我来逐个说明:
西陲青海之戍: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 青海中有岛 置二万人戍之 旋为吐蕃所攻 翰
不能救而全没
东北天门之师:公元751(天宝十年)安禄山讨奚 契丹于天门岭 十万众尽没
碛西怛逻之战:公元751年(天宝十年)高仙芝伐石国 于怛逻斯大败 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对...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119 | 8 在线历史文献
2002-11-12
http://www.cs.iastate.edu/~baojie/history/histbook.htm
世界历史 | 国别史 | 世界史专题 | 中国通史 | 中国断代史 | 中国史专题 | 二十六史
| 历史典籍 | 百科全书与工具书 | 共运资料 | 中国当代史料 | 其他
世界历史
简明世界通史(上) (下)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通史·当代卷 古代卷 中世纪卷 近代卷(上) 近代卷(下) 现代卷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2
世界当代史
新编世界当代史
国别史
荷马史诗
罗马史纲要
阿拉伯通史(上册) (下册)
澳洲史
德国史纲
法国通史简编
非洲通史古代卷 近代卷 现代卷
加拿大通史简编
近代英国史
日本近代史
苏联史纲CCCP(1953—1964)
世界史专题
佛教史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3) (14) (17)
(18)
中国通史...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9 这倒是可以解释得通
不过通典两处写到周-隋初的人口,一个是大象年间,一个是文帝受禅,前者写359,
后者写399
我看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上还特意说后者原文写359,当为399之误,“据北宋本,傅校本,
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改。”
北齐330万户,2000万人有点多吧
每户七八个人了
这地方记载可能也有问题
通典上的确是 大象年间359万户,900多万口
但这个数字很有问题,
一是究竟是北齐和北周的人家加起来还是光是北周的,如果是北周的数字又太大。
但决计不会是北周加北齐的,因为隋书,周书(缺口),通典三处都记载了北齐三百三
十万余户,二千万余口的数字(不完全一样)。
不可能合并了以后人数突然少到900万,而隋初平陈之前即有记载有6、700万户,从339
到600这么段时间是不可能的。
葛剑雄等认为是559万误写为359万户,这个人口史有解释。
我前面直接写大象年间559万户不严谨,应该说明白这是个估算的数字。 |
|
w********2 发帖数: 632 | 10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
|
n******7 发帖数: 12463 | 11 三通为中国大陆提出的台海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要求
另外还有十通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
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
政书的总称。 |
|
z**********e 发帖数: 22064 | 12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5/11/content_919697.htm
2009-05-11
作者:武家璧
《宝训》讲商先公上甲微报复有易氏,使之"服厥罪",其主要手段是"?中于河"。
《竹书纪年》载"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山海经・大荒东经》郭璞注引《
竹书》曰"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李学勤先生释文"假中于河",殆拟合"假师
于河伯"之意,虽文意可通,但字形不合。
"?"字从石从刀,赵平安隶写为"?"甚确。此字见《龙龛手鉴》《四声篇海》《正字
通》等,谓"砌"之俗字。辽释行均撰《龙龛手鉴》辑录大量俗字、异体字、古文字及简
体字,在释读敦煌文献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辨识古俗字的重要工具。《说文》"砌,阶?
也。""砌中"即以?石垒砌成台阶状的"中"坛。《汉书・礼乐志》"帝临中坛,四
方承宇。"石砌台阶状中坛,见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方形祭坛,陶寺文化观象台半
圆形基址外壁也有一圈卵石围栏,殆即祭告天地之场所。中坛选址一定采用了"辩方正
位"的科学方法,坛中央可能立有定方向用的表杆,是谓"立中"或者"立极"。上甲...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3388 | 13 台湾,古称夷、东夷、夷洲。《三国志·吴志》载:吴黄龙二年(230)正月,吴
大帝孙权“遣将
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当时,许多大臣表示反
对,但孙权不
听。于是,卫温、诸葛直、丹阳太守沈莹及“甲士万人”,分乘近百艘海船,载有粮食
和各种军用物
资,还有筑城堡用的“指掌砖”等,浩浩荡荡从浃口(今镇海)入海,经甬东(今舟山
)、闽海,至
夷洲。
一
孙权是公元229年四月正式称帝的,当时东吴的总兵力只有10万人。为什么称帝才9
个月就
派“甲士万人”去台湾,此举的目的是什么?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捕捉人
口”,但仔细分
析《三国志》的记载,就不难发现孙权此举的主要目的不是“捕捉人口”,而是为了拓
展东吴的地盘。
孙权有雄心壮志,又有远见卓识。他十九岁继承其父兄基业以后,更是励精图治,
致力于保境
拓疆,征黄祖,平江夏,攻皖城,取荆州。至公元229年,东吴的势力范围已经由原来
的6个郡扩大
到30多个郡。在这过程中,孙权确实“捕捉人口”过,特别是镇压山越,“捕捉人口”
达...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14 隋文帝上台是581年,本来继承的北周1000万,到平陈时候中间差了八年
记住人口在这期间也是增长的
再加上神马西梁,岭南之类的小打小闹
隋炀帝大业五年是610年,也是通典上记载的隋之极盛,有人口四千六百万
从隋朝建立到这时候29年
够生两代人了,还不算之前就处于生育年龄的
生出来的
加上天下统一,把以前没记录的都加进来
你计算每户人口也是在变的
日子不好的时候每户的人口就少,比如隋文帝初年每户只有不到3个人
到隋大业初年和唐朝天宝14年这种极盛时期,每户超过5个
通典的记录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不会给隋朝夸大
因为后面还抱怨说我大唐人口统计不力云云
致使到天宝年间才达到隋朝人口水平
20多年从1000万到4600万?这个太神奇了吧。假设这1000万里有一半都是适龄男女(这
个比例很高了),500万,合250万户。要生出这3600万人,这250万户要生每户平均14
。4个新人。这还要算上当时的死亡率,就算再仁慈,生20个人活出来14。4个很给力了
吧?
那就是要求全国人民都做到这20年每年一个肚子绝对不能闲的生。当然其实还需要不死
人,不过这个因素比较小就忽略了。 |
|
t******o 发帖数: 2792 | 15 通典上的确是 大象年间359万户,900多万口
但这个数字很有问题,
一是究竟是北齐和北周的人家加起来还是光是北周的,如果是北周的数字又太大。
但决计不会是北周加北齐的,因为隋书,周书(缺口),通典三处都记载了北齐三百三十万余户,二千万余口的数字(不完全一样)。
不可能合并了以后人数突然少到900万,而隋初平陈之前即有记载有6、700万户,从339到600这么段时间是不可能的。
葛剑雄等认为是559万误写为359万户,这个人口史有解释。
我前面直接写大象年间559万户不严谨,应该说明白这是个估算的数字。 |
|
t*n 发帖数: 14458 | 16 俺从头到尾看了SC上嫖相和另外几位的论战
实际上他也没有举出天威军参与怛罗斯战役的有利证据
那个出土文件是有,但是没法直接证明
对手以及围观群众提出的行军速度问题没法解决
通典有关章节俺也看了,没有写数字,只是说了他侄子杜环是从大食那边回来的
这个是嫖相瞎掰
通鉴靠椅没看过
另外唐代另外一本书,靠现在忽然想不起名字了,记载的数字跟7万不一致
记得是本书已经丢了,但是在其他书籍中有引用
所以参与怛罗斯的汉兵(不包括藩军)有多少还得存疑
葛罗禄。
三万的数字出自新旧唐书,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证伪了,三万只是安西都
护府的汉军,加上蕃军和从青海增援的天X军,唐军大概是六七万。这个数字可以得到
杜环的通典以及资治通鉴考异的印证,和阿拉伯人的史料也相吻合。
大食也没有十五万,这个数字纯粹是柏杨瞎扯淡,大食的主力正在西线和拜占庭对峙,
另外一部在首都护卫哈里发,中亚方向只是呼罗珊总管的本部人马,刚刚才剿了河中各
国的叛乱。最最夸张的估计是五万大食军,五万仆从军,共十万人。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逆转不
了的。研究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批判尊儒反法思潮,必须认清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而要正确认识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弄清从秦 孝公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年间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一
“秦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唐代的人口政策从现有资料来看主要有三项:
一是提倡早婚,鼓励生育。为了增殖人口,唐王朝极力主张早婚,把男二十、女十五
作为法定的结婚年龄。早在贞观五年,即下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
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与此同时,还要求及时结婚:“刺史县令已下官
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
减少,以附殿失”。武则天统治时期亦曾颁布过类似的诏令,力图做到“内无旷妇,外无
旷夫”。至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更令“诸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使结
婚年龄进一步提前。提倡早婚、规定及时婚配,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人口。
二是进行细致的户口统计。为此,唐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将天下男
女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等。武德七年规定:“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
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开元二十五年重新规定:“诸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
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其男年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其次,进行团貌。即令地方官按
照黄小中丁老的原则,将所辖百姓对号入座。所谓“天下诸州,每岁一团貌”。开元...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9 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
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
,但事实
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他说:“完成此篇论文之后,却不由得对墨子及其忠实信
徒非讲一两句纯感情的话不可:墨者原有兼爱非攻无私救世的清补良药,竟被时代巨变
无情地化为本身生命的强酸消溶剂——这是国史和人类史上值得讴歌赞叹的永恒悲剧!
”
四年前,何炳棣先生开始思索这件大事,经过大量考实之后,近日他撰写了三万多
字的《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一文。5月13日下午,何
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黄长风讲座上,为300余位清华师生讲解了这篇论文。著名科
学家杨振宁主持演讲,林家翘、李学勤和陈来教授分别提出了相关问题。
本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即河西地在秦史上的重要意义、墨者巨子制始末考辨、献
公朝墨者仕秦考实、图强运动中墨者的主要贡献和结论。由于本刊版面所限,只能刊登
部分内容。如果读者朋友需要这篇论文,请来电告知,本刊可免费提供。
演讲人:何炳棣 时间:2010年5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0 http://www.cos.url.tw/tacticspattern/id10001.htm
ID: 10001
大概六歲的時候,我看了第一部戰爭片,叫做「祖魯戰爭(Zulu,1964)」。祖魯
戰爭,是1879年時大英帝國與南非祖魯王國之間的戰爭。我當時對這個歷史事件的看法
,除了覺得祖魯人的戰術實在糟糕之外,對於大英帝國那一個連隊最後用來對抗祖魯人
的用鎗戰術感到驚豔!十幾年後,當我開始研究《孫子兵法》而廣泛接觸中國古代兵法
之後,我才陡然發覺,原來這種「處理方式」,遠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考量到記載
在兵書中的時間多數晚於其實際哂玫臅r間,且中國古代兵書失傳者多,加上這是出現
在使用「弩機」時產生的思想,因此可以合理推測對這個使用弩機時所必然遭遇的問題
的相對固定的解決方法,可能早在弩機第一次被頻繁用於戰爭,也就是戰國時期之前就
已經出現了。戰國時期的兵法「齊《孫子》(《孫臏兵法》局部)」就提出了「流弩」
的策略,並且從兵法的文字中我們已可得知,那是當時的將軍們所熟習的術語。後來「
齊《孫子》(《孫臏兵法》局部)」失傳了一千年以上,因此這個在孫臏的時代屬於軍
事常識的策略模式...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296 | 21 唐初科考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
与现代高考性质不同,古代科举是一种功名考试,考中即可入仕当官,考试和录取要
求均很严格。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
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
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
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
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
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
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
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
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
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
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
唐朝科举各科的录...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0 21:15:54 2012, 美东)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63 | 23 “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
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属典章制度的书,一般称为“政书”。它专讲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和演变,保
存历代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资料,使用价值很大。我国古代最早涉及典
章制度的,当推典谟训诰一类的文字记载,以及“三礼”专著。到汉代,司马迁作《史
记》,以八书——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的形式
记述了汉武帝以前历代典章制度的原委;东汉班固写《汉书》则改《史记》中的“书”
为“志”。此后,各代凡涉及典章制度的,修史者均依前例散记于有关史书的各“志”
中。这自然不可能是很有系统的。到唐代,刘知几的儿子刘秩作《政典》,遂有典章制
度的专著,但它叙述十分简陋,不被人重视。后来杜佑在“志”的基础上更详细地论述
了历代典章制度,有《通典》问世,由于它编排得体,条理分明,记叙完备,在史学界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发凡起例者。
《通典》之后为后人所注意的,有郑樵作的《通志》与马端临作的《文献通考》,
以上三书被合称为“三通”。“三通”所记我国古代典章制度内容全面,分类得当,源
流分明,检索 |
|
g********n 发帖数: 2314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5 《金玉满堂》被指模仿这个《魔术师》中经典桥段
《金玉满堂》被揭秘是动画投影,图中圆圈部分为投影仪
登上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的Yif,因为魔术穿帮无缘央视元宵晚会,由傅琰东“救场”亮相。当晚,傅琰东表演的魔术是将水球变橘子,橘子皮变金鱼、蝴蝶,橘子籽儿变橘子树。
节目播出后,有网友指出,傅琰东的这个魔术创意涉嫌抄袭,在2006年美国电影《魔术师》中,就有魔术师让橘子籽儿发芽长大并结出橘子果实的情景,与傅琰东所表演的魔术《金玉满堂》几乎一模一样,这两个魔术中都变出了蝴蝶。
此外,傅琰东的这个魔术也有穿帮的嫌疑,在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道具黑箱中有一个投影仪,观众看到橘子树瞬间长大,其实是在播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影片,只不过利用道具黑箱中的昏暗灯光伪装了一番罢了。
傅琰东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抄袭一说,他介绍《金玉满堂》这个作品是从早在17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通典》中记载的“种瓜、种姜、植枣”等播种植物的幻术得到灵感。
而电影是通过特效做出来的,真实的魔术没有可比性,更不存在抄袭之说。至于魔术穿帮和揭秘,傅琰东委婉表示揭秘魔术其实是对魔术师的不尊重,“我改变不了这种现状,但我还是...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03 | 26 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的侄子杜环。公元75
1年,唐军与阿拉伯帝国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大批唐军战败被俘,杜环也在其中
。被俘后,杜环随阿拉伯军西行,游历了包括北非地区在内的阿拉伯帝国各地,直至76
2年才回到广州。
回国之后,杜环把他在西亚、北非一带的经历撰写成《经行记》一书。可惜岁月流逝,
《经行记》原书已经失传,后人只能从杜佑的《通典》中见到1500余字的内容,其中包
括非洲的摩邻等地名。而“摩邻”二字,便是阿拉伯语“马格里布”(北非)的译音。 |
|
c*****1 发帖数: 3240 | 27 呵呵,逃户太多统计不准呗,唐人自己就说了:
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余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
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余载,有户千二百二十余万。大唐
百三十余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
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通典 |
|
k***g 发帖数: 7244 | 28 呵呵,看书不仔细啊,唐全盛时人口当然超过隋了,《旧唐书·玄宗纪下》,天宝十三
年,大概有九百六十万户(这个数字有些疑问,因为它不等于后面两个分别计数的课户
与不课户之和,但是就是按照课户与不课户之和来算,也有九百一十万户了,比隋朝全
盛时期也要多);
人口恢复本来就慢,隋朝继承北周时起码就已经有五百六十万户了,在加上灭陈的户数
,大致有700万户了,基数本来就很大,贞观十三年,唐的户数也不过三百万户;另外隋
代户数激增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府兵制改革,开皇十年,府兵得以著籍于州县,这一来户
数增加很多,还有就是不断的大索貌阅,输籍定样
唐初的人口确实锐减,按照隋代的户籍统计,大概有一半的人口在关东,也就是唐代的
河南和河北两道,但是到了唐初这些地方,从伊、洛到海、岱,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见魏征阻止唐太宗封禅的谏书);
另外就是实际户口和著籍户口的差异,虽然《通典》估计盛唐时实际户数为一千三四百
万,但是实际的数目可能比这个高深多;其实就是隋代,也有类似情况,灭陈一共才得
50万户,这中间猫腻太大了,N多民户都被江南豪强大族给藏匿了。
呵呵,细节讨论起来话就多了,但是简单的说,单单看史书上记 |
|
t*n 发帖数: 14458 | 29 这些数字均记载于通典
南北朝时期跟五胡十六国还不太一样
相对平静一些
北魏统治北方将近100年
极盛时期人口是太康时期的两倍
隋文帝登基时候继承了四百万户,人口肯定过一千万了
平陈得五十万户
到隋炀帝时候天下太平了二十多年
古人十来岁就生娃
这个增长幅度很正常
this is dog fart bah?
隋文帝盛世 can increase how much? only 20 yrs maybe. before that, it is
South North Kingdoms, how come 1600 w raise to 4600 w during that time?
西晋维持统一三十几年,末年人口1600万,只有西汉盛期的四分之一。
紧接着又大乱几百年,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盛世,人口发
展到四千六百多万,接着又发生了隋末大乱,也是毁灭性的,到唐高祖统一的时候,第
一个人口统计是200万户,按中国传统的五口之家,当时的人口有1000万左右,只剩下
五分之一。 |
|
t*n 发帖数: 14458 | 30 通典记载大象年间北周为359万户
隋立国基本是400万户
大象年号只用了两年
我估计这中间又发现了很多漏登的户口
北周大象年间北周户数559万,隋代周应该不小于此数,开皇九年户数6、700万(隋书
李德林传),后来平陈得50万户。
人口激增估计是在开皇12年左右,到文帝末年,估计户数达870万,
隋书地理志有 炀帝时,户八百九十万。。。。 口四千六百万。。。。。的原话(人口
史估计是在大业五年)。
14
死人,不过这个因素比较小就忽略了。 |
|
t*n 发帖数: 14458 | 31 这个1000万是我估计的
因为北周大象年间是九百万出头,359万户--这个是通典里的,查了两个不同网站的
,应该不是输入错误
文帝受禅继承了400万户
大象的年号只用了两年
我认为多出来的40万户是先前没有统计进去的
两年间家庭大小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我推测是1000万
30年涨到四千六百万一方面有自然增长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有户口统计更全面的因素
而且不能小看以前人生孩子的数量
我奶奶生了八个呢
您的这个开始人口是1000万有什么出处么?我觉得我前面主要问题就犯在把开始人口假
设太低上了。如果真的把人口起始点设置在1000万,我觉得30年主要靠自然增长到4600
万还是很恐怖的。计算前面有了。 |
|
t******o 发帖数: 2792 | 32 “(北齐)为周师所灭,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後周闵、明二帝,主祭而已,俱以弑崩。武帝诛戮权臣,诛宇文护。方览庶政,躬俭
节用,考名实,五六年内,平荡燕齐。灭高齐。嗣子昏虐,亡不旋踵。按大象中,有
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
按周书上面是三百三十万,按这个应该是1:6.1的比例,个人感觉3到7比一应该都说
得过去,但359 比900 就是2.5的比例是太小了,399比900就更差得远了。
而且上面引的通典段落是紧挨在一起的,突然有这么大的落差实在诡异,说是数字错
了应该是个合理的解释。
当然葛的559万户,也就是个合理的假说而已。
本, |
|
v*****s 发帖数: 20290 | 33 葛罗禄。
三万的数字出自新旧唐书,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证伪了,三万只是安西都
护府的汉军,加上蕃军和从青海增援的天X军,唐军大概是六七万。这个数字可以得到
杜环的通典以及资治通鉴考异的印证,和阿拉伯人的史料也相吻合。
大食也没有十五万,这个数字纯粹是柏杨瞎扯淡,大食的主力正在西线和拜占庭对峙,
另外一部在首都护卫哈里发,中亚方向只是呼罗珊总管的本部人马,刚刚才剿了河中各
国的叛乱。最最夸张的估计是五万大食军,五万仆从军,共十万人。 |
|
v*****s 发帖数: 20290 | 34 按照吐鲁番出土的文件碎片,天威军至少肯定去了碎叶,所以,认为安西军需要在后方
留兵而没有全体出动的说法靠不住。
通典卷一百八十五,就在lz原文的那段后面,“七万众尽没”。没说这个是杜环说的,
倒是真的。
通鉴考异:“马宇段秀实别传云:‘蕃、汉六万众’,今从《唐历》”
你说的应该就是唐历吧。
汉兵其实争议不大,两三万之间,关键是蕃军的数量。说六七万的确实也没啥底气,关
键这东西史料太少,信谁的都有道理,主要看屁股。
这个问题国内主流史学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从白寿彝姚从吾到薛宗正王小甫都认
为唐军是六七万的样子。嫖相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只是照搬主流圈子的意见,所以才会被
人讥笑为两脚书橱。当然嫖相在这个问题上很神奇的认为汉军七万,蕃军三万,就不知
道他是从哪儿抄来的了。 |
|
t*n 发帖数: 14458 | 35 天威军的事重点在于赶上打仗没有
我的倾向是没有
因为那个行军速度实在没法对上
后面说的就是唐历没错
按照吐鲁番出土的文件碎片,天威军至少肯定去了碎叶,所以,认为安西军需要在后方
留兵而没有全体出动的说法靠不住。
通典卷一百八十五,就在lz原文的那段后面,“七万众尽没”。没说这个是杜环说的,
倒是真的。
通鉴考异:“马宇段秀实别传云:‘蕃、汉六万众’,今从《唐历》”
你说的应该就是唐历吧。
汉兵其实争议不大,两三万之间,关键是蕃军的数量。说六七万的确实也没啥底气,关
键这东西史料太少,信谁的都有道理,主要看屁股。
这个问题国内主流史学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从白寿彝姚从吾到薛宗正王小甫都认
为唐军是六七万的样子。嫖相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只是照搬主流圈子的意见,所以才会被
人讥笑为两脚书橱。当然嫖相在这个问题上很神奇的认为汉军七万,蕃军三万,就不知
道他是从哪儿抄来的了。 |
|
g*******0 发帖数: 5 | 36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899 | 37 六○年代還沒上小學前,有一段時間因為父親不能在家,只好將我寄放在外婆家。隔壁
住著一個獨臂老頭,我看他一隻手還能劈柴、打水、挑水,覺得好不可思議。那時有一
部香港電影叫「獨臂刀王」,孩子們都私下傳說,他一定就是傳說中的「刀王」。
外婆家附近的大人小孩,幾乎全說台語,「刀王」也不例外。有一天有個大一點的
孩子問他:「刀王,你另一隻手呢?」刀王回答說:「二十多年前轟炸時被炸 昏了,
醒來後就這樣了。」那個已經上學的孩子就說:「日本飛機好壞喔!」刀王笑著說:「
不是啦!轟炸的是美國飛機。」晚上我把這件事告訴舅舅,舅舅就警告 我別再說這件
事。
外婆家住在鐵道旁邊,鄰居那個讀小學的大哥哥,有一天忽然問刀王:「這鐵路有
多少年了?」刀王說:「有60年了。」大哥哥就說:「我知道,是清朝劉銘傳修的。」
刀王竟說:「不是啦!是日本人蓋的,通車時我就已經十歲了。」大哥哥改用國語跟刀
王爭論,還罵他是漢奸走狗,幸好刀王聽不懂國語,不理大哥哥就自己去劈柴了。
當時我心裡就感到奇怪,刀王為什麼說他的手是美國飛機炸斷的?還說鐵路是日本
人蓋的?可是電影裡都說來轟炸的是日本飛機,日本明明就是壞人啊!怎麼還 會修鐵...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29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rphin (莫非-白衣“追鱼”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 19:30:17 2012, 美东)
摘自《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作者:刘继兴 刘秉光 原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
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
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
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
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从隋炀帝大业七年(
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9 夜谈天方(5) 天方夜谭之社会生活篇:酒,浴池,女性,其他
要陪随身世清白、品德高尚的兄弟们,
你才可以痛饮几杯;
因为酒味正象空气,
风刮起来的时候,
经过鲜花,
它带来香甜的气味;
掠过粪堆时,
难免要染上恶臭。
血液中的一点一滴,
都在禁饮之列,
喝它的人便是作恶、不义;
只有葡萄的血呀,
它是例外了;
饮它不算是犯禁。
黎明在召唤黑暗,
请将败德的烈酒灌我一杯。
我原是不辨清浊的,
是酒在杯中,还是杯在酒里?
以上诗歌,出自“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故事”当中,“第二个僧人的故事”(The
Second Kalandar's Tale),如果将其对比一下本系列序章当中引用的明代的《瀛涯胜
览》当中“天方国。。。国法禁酒”这段文字,以及当今时代多数中国人对中东伊斯兰
国家的印象,没看过一千零一夜的人也许觉得这仅仅是书中的孤例,并不具备代表性。
然而再看下面这段“努伦丁·阿里和艾尼西·张丽丝的故事”(Nur al-Din Ali and
the Damsel Anis Al-Jalis)当中的吟诗,也显然是在公然赞美酒精类饮料:
把它盛在大杯小盏中去传递,
并向那月儿般的人的手中去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40 (尘土网)
一 力学
对大气压力(压强)的进一步认识及更广泛应用。
宋代时,俞琰曾谈到:“予幼时有道人见教,则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
,水皆涌入瓶,而银盆铿然有声,盖火气使之然也。又依法放于壮夫腹上,挈之不坠。
”①把燃烧的纸片投入瓶里,会使瓶里的一部分空气排出瓶外,瓶内的压力由此减小,
形成负压。这时如将瓶子放入水中,大气压力就会使水涌入瓶内。若用类似的方法,则
大气压力会使瓶子紧压在人腹部,现在人们熟知的拔火罐,其原理就是如此。 应
用大气压强制作虹吸管和唧筒,当时人也有许多记载。如:宋代曾公亮的兵书《武经总
要》记述:“凡水泉有峻山阻隔者,取大竹去节,雄雌相合,油灰黄蜡固缝,勿令气泄
,推竹首插水中五尺,于竹末烧松桦薪或干草,使火气自竹内潜通水所,则水自(竹)
中逆上。”①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所述的方法相似。在《武经总要》中曾公亮还
记述用于灭火的唧筒:“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②利用裹
了絮的水杆的往复运动,把水吸上来。这种唧筒实际上是后世活塞泵的前身。苏轼在《
东坡志林》中也记载了这种设备:“蜀去海远,取盐于井。..自庆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41 二 热学
至迟在宋代,我国已发明了“走马灯”,其灯上有“马骑人物,旋转如飞”①。具
体制作是在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灯笼中,有一立轴,立轴上方固定一叶轮。立轴底部的近
旁,装有烛座。蜡烛点燃后,热空气上升,推动叶轮转动,从而带动立轴旋转。立轴中
部交叉安装的两根铁丝的外端贴有纸剪的人马等,亦随立轴旋转。因此人马的影子投射
到灯笼上,看起来“车驰马骤,团团不休”②。走马灯在宋代的许多诗文著作中均有记
述,如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23《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姜夔《白石
道人诗集》卷下《观灯口号十首》之七;金盈之《醉翁谈录》卷3《京城风俗记》;吴
自牧《梦粱录》卷13“夜市”条等。这种应用热气流而用作玩具的走马灯,与现代的燃
气轮机,其根本原理是相同的③。
三 声学
固体传声和气腔共振在战争中的应用 宋代曾公亮在兵书《武经总要》中总结
了利用固体传声及共振效应在战争中进行侦探的方法——“瓮听”和“地听”:“瓮听
,用七石瓮,覆于地道内,择耳聪人坐听于瓮下,以防城中凿地道迎我。”“地听,于
城内八方,穴地如井,各深二丈,勿及泉,令听事聪审者,以新瓮自覆于井中,坐而听
之,凡贼至,...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5277 | 42 [导读]张骞之后又过了7个世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实可靠的
记载。他笔下的《经行记》,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个国跨亚欧大陆的
东罗马帝国。
在张骞之后又过了7个世纪,才有一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实可靠
的记载。这个人的身份很独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战俘。他笔下的《经行记》,不仅有
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个国跨亚欧大陆的东罗马帝国。
张骞、甘英经营西域之后,又过了7个世纪,才有一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
次留下平实可靠的记载。这个人的身份很独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战俘。他名叫杜环。
他笔下的《经行记》,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个国跨亚欧大陆的东罗马
帝国。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写下有关欧洲大陆的景象。
最强两大帝国间的碰撞:怛罗斯之战
公元750年。中国被称为“天宝年间”,整个社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里。
在李隆基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也进行了多次的对外用兵。尽管此时
李隆基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
隐伏着严重的危机,但大唐至少在那时还是“大”唐,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43 和大家逗完嘴了,从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分析可能采用过绳带、皮革或者木板
一类的材料作为马镫,但是易腐烂,没有保留下来,也许李广当时也是用的这种“马镫
”,但是目前没有文献和文物加以证明。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 阅读全帖 |
|
m*****d 发帖数: 13718 | 44 这个问题方舟子研究过, 大家讨论讨论,我个人同意方舟子说法,《木兰诗》并非唐人
所作,顶多是韦元甫修改过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ssays/mulan.txt
(原载《文史知识》1998年11月号,中华书局出版。现略加修改定稿)
《木兰诗》种种
·方舟子·
最近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推出了动画片《木
兰》,在海外华人社区掀起了一股木兰热。笔者近日为本地中国文学读书会讲解
《木兰诗》,为此翻查了近十几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木兰诗》的论文,发现有几
个问题在学界仍悬而未决。在此试图在众说纷纭中理一头绪,一孔之见,就教于
高明。
一、《木兰诗》的创作年代
现在可以确知的《木兰诗》的最早版本录于唐人吴兢的《古乐府》,此书已
失传,但南宋曾〔忄造〕所著的《类说》辑有佚文三十一条,包括《木兰诗》的
全文,题目作《木兰促织》。其后此诗录入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463 | 45 典章制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而且是古文化里非常关键的一门学问。孔老二的正经专业
就是搞周礼的。
唐朝杜佑的《通典》,以前是和《通鉴》并列的史学入门书。历代对制度的研究都非常
重视。礼部一般都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你以为是吃干饭的么?前清在制度结构上是大
的倒退,但在典章制度的研究上却是集大成。不管汉学宋学,今文古文,凡是大师都要
搞这个。这一脉一直传承到最后一位古文派大师章太炎。他的代表作《訄书》基本上就
是讲这个的。
后清朝没人搞这个了。原因很简单,开国的那批人里对这门学问有所了解的就腊肉一个
人,而他是历史上最反制度的独裁者。 |
|
f****i 发帖数: 9419 | 46 (编辑原帖结果删除了.....)语言算是不严谨吧,接近1000万。确切说应该是7、800
万。两晋人口哪儿来的缓慢恢复?除了太康年间之后人口从来没有超过太康年间的时候
。你这个说法就互相矛盾,晋朝除了西晋太康三年算是人口高峰,之后人口记载一直都
是波动降低的。所以说“两晋人口缓慢恢复”根本就是一个没发生过的事情。你如何拿
着”婚育早“来证明一个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
至于数字这都是史上记载的,晋书和通典都说了太康元年得了吴国260万左右的人口之
后,天下有1600万左右。(西晋从灭蜀开始到灭吴这么多年说从600万左右增长到1400
万左右,我信你说的婚育早有关系,虽然不是唯一直接关系)但是太康元年”大凡户二
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平均每户接近7人,
《晋太康三年地记》则写着”晋户三百七十七万“如果按照同样比例计算,自然是太康
三年人口差不多2470多万,难道不是差了接近1000万?
东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有户口记载的朝代相加也才不到1500万。(数字不太准
确,但是一个量级)你哪儿来的两晋人口缓慢恢复的概念?实际上只有西晋灭吴初期全
国人口在增加...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47 按周书、隋书、北史、通典等记载,大体上两种说法:匈奴别种;平凉杂胡。
所以二者不是一回事。大体上可以认为突厥的祖先属于匈奴的联盟,也就是“别种”--
既有瓜葛,但又不是根红苗正的嫡派子孙。 |
|
g******t 发帖数: 18158 | 48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49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50 一千字太多了,京东500字我从来都写不满。所以把我最近半年看过的书罗列一下,不
过都是我的个人主观评价,读后感也称不上,算是片毛鳞爪吧。
杨国桢<明史>
本书为作者继承自己老师的未完之作,补充而成的。胜在图文并茂。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关于明朝为什么从明初的文武并重转到中后期的中文轻武。比如萨尔浒之惨败的
更多的原因。缺点也有,对一些学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尽量回避关键问题,
比如袁崇焕,张献忠之类。
南明史略
书的内容是五十年代的写的;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对明末的看法。那时范文程还是大汉奸
,吴三桂是超级大汉奸,袁崇焕还没走上神台,只是被冤枉的一个有能力的人。
万历野获编
小书一本,作者的意图是想当史料来着. 比如有一段,明英烈这个评书的起源,是嘉靖时
期的武定侯郭勋,为了自己升官,就找人写了这么一个,天天在皇帝面前说书, 把自己的
祖先郭英吹捧为和徐达常遇春一样的英雄, 日久天长,皇帝也觉得郭英功大赏薄, 于是
找机会封郭勋为国公. 要知道那年月别说国公或侯爵,能搞个伯当,就很了不起了。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里面汇集了若干原始史料,只是不包括圣教入川记和五马先生纪年。不过读的时候...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