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 发帖数: 40861 | 1 见证庐山风云
1946年夏秋之交,烈日炎炎,南京正热得像火炉一般,而庐山却十分凉爽。蒋经国
陪同其父蒋介石在此“避暑”,其他南京国民党军政人员及三青团骨干也多汇集于此,
马歇尔也在此时8上庐山,一时间政治烟云笼罩着这个避暑胜地。
这里正准备同时召开两个重要会议,即三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青年军复员检
讨会。这两个会对蒋经国的前途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备受瞩目。蒋经国没有要贾亦
斌参加三青团二全大会,因为蒋经国知道贾亦斌对此不感兴趣,况且贾亦斌也不是三青
团员。所以蒋经国要贾亦斌全力负责筹备同时召开的青年军复员检讨会。为筹备这个会
议,贾亦斌曾数上庐山,奔波于宁、赣之间。贾亦斌的同事开玩笑说:“马歇尔8上庐
山,贾亦斌也5上庐山。”
贾亦斌在庐山期间,虽然忙于青年军复员检讨会的会务工作,但近在咫尺举行的三
青团二全大会的情况,也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贾亦斌的耳朵里,使贾亦斌亲身感受到
国民党内部政坛的波诡云谲。
贾亦斌从各种消息中得知,蒋介石为培植爱子蒋经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为蒋经
国设计了一条从青年工作入手、由培养干部起家、从地方到中央、最后掌握军队的发展
道路。这样,蒋经国一开始就...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2 蒋经国还兼北平夏令营主任,但他没有去,全权交由副主任吴啸亚、范魁书代理。大约
在8月中旬的一个深夜,贾亦斌睡着了,蒋经国把贾亦斌喊醒,小声对贾亦斌说:“北平
夏令营青年军和三青团之间矛盾很大,闹得无法上课。不知为什么。请你以讲学名义去
走一趟,设法解决他们的矛盾,至于这个营的正副主任职务仍然不变,继续由吴、范两
人负责。”贾亦斌当即答应照办。
第三天,贾亦斌由上海乘飞机到了北平,向两位副主任传达了蒋经国的指示精神。
然后分别了解发生矛盾的双方情况,随即召集双方再开大会辩论,要求他们双方把问题
摆到桌面上来说清楚。贾亦斌坐在台下静听,结果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由于
发毛毯给青年军学员而没有给三青团学员引起的,实际上政治倾向不同是发生矛盾的焦
点。青年军和三青团中有一部分人倾向进步,他们能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对国民党政府不满,大发牢骚,活动能力也强,特别是北大、清华来的学生受进步思
想影响更大。但另一部分人,虽占多数但很保守,死抱着国民党正统观点不放,人云亦
云,盲从性较大。听了双方代表发言后,大家高声嚷叫,要贾亦斌上台讲话。贾亦斌上
台后,简单讲了几句话:“双方代表的...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3 首赴台湾,领略宝岛风光
1948年初,驻台湾凤山的青年军第37军(由青年军第205师扩编而成),发生了两件大
事情。一是军长刘某某(原205师师长,黄埔四期)被人控告走私,而刘自我辩护系为改善
部队生活待遇所为;但当蒋介石决定要抓他时,刘接到一封通风报信的电报,即迅速逃往
香港隐藏起来。蒋介石大为恼火,下令一定要查清此案。二是37军新任军长廖慷(广东人
,黄埔五期)赴台接任时,遭到该军不少军官的抵制,无法上任,形成僵局。
为此,蒋经国决定派贾亦斌赴台湾处理以上问题。他将贾亦斌找到励志社亲自向贾
亦斌交代任务:第一、查清给刘某某通风报信的电报来源;第二、促使廖慷顺利接任。
贾亦斌在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即从南京乘飞机抵达台北。贾亦斌首先拜会了台湾省
保安司令彭孟辑(湖北人,黄埔五期)。彭与贾亦斌是同乡,且37军又属他指挥,贾亦斌向
他通报了赴台肩负的两项任务,取得了他的支持与协助。
抵台后贾亦斌的第一项工作,是到台北电报局查明泄密电报底稿。一查方知电报系
曹圣芬所发。曹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每天不离蒋介石左右,此种机密,除随身秘书外,他
人不易得知。且曹与刘为湖南益阳同乡又是表兄弟,关系密切。...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4 蒋经国上海“打老虎”,最后决裂
1948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如同军事一样,也已处于崩溃的境地。这是由于
蒋介石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空前庞大,南京政府便滥发纸币,以弥补巨额财政赤
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物价如脱缰之马,持续猛涨;再加上四大家族与贪官污吏、
奸商互相勾结,营私舞弊,囤积居奇,强取豪夺,使国统区出现了百业凋敝、经济破产,民
生艰困的景象。
其中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最为严重。至1948年夏,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
元,等于抗战前夕发行额的47万倍,而物价则较抗战前上涨了600余万倍。6月份,上海的
米价竟上涨到每石1800万元,而当时一般公教人员工资低微,小学教师每日收入仅够买四
五副大饼油条,平民百姓的生活更是难以言状。许多人真是到了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病
不得医的地步,
生活痛苦到了极点。国统区到处出现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的浪潮。为了防止国统
区经济出现总崩溃,1948年夏,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酝酿,决定实行包括发行金圆券、限
制物价和收兑人民所持金银、外币等内容在内的所谓“经济改革”,企图依靠行政力量
对国统区经济实行管制,以此来摆脱政治、经济危机...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5 溪口“考察”,化险为夷
随着起义准备工作的逐步深入,溪口方面似乎也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感到贾亦斌
在嘉兴预干总队的活动有些“异常”。国民党内早就有人认为贾亦斌对时局一直持悲观
态度,却对办预干总队如此热心,当时就表示怀疑,现在更是疑窦丛生,因而开始对贾
亦斌进行暗中监视。他们派出特务在预干总队驻地日夜监视。蒋经国也对贾亦斌产生了
怀疑,他派亲信江国栋(预干局二处副处长)来监视贾亦斌。江国栋携带大量银元来到
嘉兴,四处活动,在预干总队军官学员中大搞拉拢收买,暗中调查贾亦斌的言行,窃听
学员的各种讨论会、辩论会,收集情报,直接向蒋经国汇报。1949年2月底,国防部曾
向保密局(原军统局)嘉兴站发出电示:“贾亦斌言行偏激,应予慎防。”这给起义的
准备工作造成了不少困难。但起义已如在弦之箭,无论阻力和危险有多大,都势不可止
,必须继续进行。地下党掌握了上述情况后,及时通知了贾亦斌,贾亦斌立即采取必要
的防备措施,并提高警惕,加快了准备工作的步伐。
1949年3月初,蒋经国突然电召贾亦斌去溪口见蒋介石。贾亦斌知道这是“鸿门宴
”,说明蒋经国已对贾起了疑心,想借此考察贾。去还是不去,贾亦斌颇为踌躇...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6 有一次蒋经国突然对贾亦斌谈起陈诚说:“陈辞修他做得对的我们当然服从,但做得不
对的,我们又怎么能服从呢?”所谓“不对的”,就是指陈诚对蒋经国或明或暗的钳制
。实际上这种矛盾早在争夺青年军的人事安排上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青年军刚成立
时,蒋经国撇开旧的政工系统,别树一帜,尽量用中央干校的学生充当青年军政工干部
,陈诚对此相当不满)。后来当蒋经国在青年军中不断扩大影响,用各种方法,使高级
将领走“太子路线”,要把青年军更紧密地直接抓在自己手里时,遇到的钳制就更大。
自然在蒋经国要将所控制的“处”改为“局”时,有人表示反对是不足为奇的。而贾亦
斌为了实现预备干部制度是极力主张建立预干局的。在一次由陈诚主持的厅局长会议上
讨论成立预干局的问题时,贾亦斌根据他从陆军大学起就已开始研究的预备干部制度的
心得,针对与会者的不同意见,作了长篇发言。从古今中外的军事制度、各党派对军制
的共识到现代战争的特点,全面阐述了实行“文武合一,战时征文为武,平时转武为文
”的预备干部制度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指出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就必须实行预备干部制度。要实行预备干部制度,...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7 蒋经国派人香港行刺贾亦斌
1949年春的溪口之行,是贾亦斌与蒋经国的最后一次见面。以后,蒋经国随蒋介石
去了台湾,继续其下半生的政治生涯。从此,他们俩天各一方,海峡阻隔,不得相见,
而双方的间接交往却并没有断绝。
50年代,海峡两岸处于严重的敌对状态中。贾亦斌当时在宋时轮将军的九兵团,从
事对外联络工作。1950年,贾亦斌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下赴香港工作。蒋经国
得知后,发誓要除掉贾亦斌。
贾亦斌说:“记得当时住在香港九龙尖沙咀西洋菜街。有一天,我与旧部约好在尖
沙嘴的半岛饭店见面,还没谈几句,我发现情况不对头,饭店周围有一些形迹可疑的人
。我当即决定中止会谈,迅速撤离。”
贾亦斌出了饭店就租了一辆计程车,即发现后面有车跟踪。贾亦斌要司机东拐西拐
,接连换了3次车,才最终把“尾巴”甩掉。后来,知情者告诉贾亦斌,跟踪贾的特务
曾说:“贾亦斌太机警了,本来差不多要得手了,却还是让他逃掉了。”
随后,贾亦斌从原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随贾亦斌去香港的郑重为那儿得知
,蒋经国在获悉贾亦斌秘密进入香港后,立即命令情报特务系统的香港站站长王新衡,
要他设法除掉贾亦斌。
王新衡是蒋经国的留苏...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8 断然起义,义无反顾
3月12日,贾亦斌回到上海,即到华楼饭店向地下党领导人李正文、段伯宇、张文藻
等作了汇报。党组织对贾在溪口善于应付各种事态,安然回来,作了很高的评价和慰勉。
同时贾也再向党组织提出了加紧准备起义的设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经过党组织讨论研
究,作出了几项决定:一、把住在花园饭店的贾夫人谭吟瑞及其儿子贾宁送到鸿福里17号
楼下一朋友家隐蔽起来,对外则声言送到福建去了,以减少国民党对贾的注意。实际由谭
继续担任秘密联络工作;二、加速对驻京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几个军师和江苏省的几个
保安旅进行策反工作,并分别派宋健人、李炳琳等到有关司令部联络,其他人也分头去做
策反工作。第一项决定对免去贾的后顾之忧确实起了很大作用。贾夫人谭吟瑞由于受其
祖父谭嗣同的思想影响很深,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之心。她也深知贾已下决心去干的事
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既为丈夫选择走起义之路而自豪,但也因其子还只有两岁,不能不
有所顾虑。在组织上作了安置之后,就更坦然支持贾一心投入起义斗争了。当贾和李正
文、段伯宇等为执行党组织决定,到上海一个蒋军部队进行策反取得了进展,又转到南京
再做另一部队的策反工作时,上尉...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9 蒋经国为贾亦斌主持婚礼
自从贾亦斌与蒋经国那次恳谈后,他对贾亦斌更加关心,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个
人生活上。他还主动为贾亦斌与谭吟瑞的婚事操劳,为他们当证婚人,并负责主持他们
的婚礼。
谭吟瑞还是名人之后,她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孙女儿。贾亦斌是
经同事徐思贤的介绍认识她的。蒋经国知道贾亦斌要与他素来敬仰的谭嗣同烈士的后代
结婚,很是高兴。本来贾亦斌准备婚事简办,并没有把举行婚礼的事告诉他。后来,蒋
经国主动找到贾亦斌,在办公室当着众人面对贾亦斌说:“你们结婚为什么不告诉我啊
!”接着又说:“这样吧,我来为你们作证婚人,你们的婚礼事宜,也一应由我们机关
来筹办,不用你们自己操心了。”这话一出,简直就是命令,同事们都很热情地为他们
操办婚礼而忙碌起来。
贾亦斌回忆道:婚礼那天,蒋经国、徐思贤、郑果、徐恒瀛等和青年军管理处的全
体人员百余人全部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蒋经国以主婚人的身份发表了讲话,态度亲切而
又极为幽默,博得全场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我当时比较兴奋而又紧张,事隔多年,竟
然怎么也回想不起他当晚讲话的内容,只是当时欢乐、热闹的情景还一直深深地留在我
的记忆中,像昨天一样...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0 酝酿南京“西安事变”
第一总队成立之初驻守南京时,全总队学员仅千余人。当时贾亦斌获悉国民党政府
准备南逃广州,在一次贾奉命参加的国防部参谋会议上,参谋次长李及兰公然提出将国防
部秘密档案装上大轮船,沉入长江江底,贾当即表示反对。指出毁坏历史档案,将成为民
族的千古罪人。而李非但不听,反而气急败坏地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不能管什么国
家民族了。”贾感到必须打乱其南逃和毁坏档案的罪恶图谋,不让这些将国家弄到这步
田地的民族败类轻易逃掉,因而紧急约同段伯宇、刘农畯等到其南京干河沿109号寓所密
商对策。贾建议在南京举行反蒋起义,制造第二次“西安事变”,由他率领预干总队占领
紫金山,刘农畯率伞兵占领两路口飞机场,把蒋介石等大战犯捉住送往解放区,使内战早
日结束。但段伯宇认为当时南京有蒋军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而自己能调动的兵力则很有
限,且准备又不充分,不能贸然行事。
经过反复讨论取得共识,段归纳为三条:一、搞革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盲目行动,更
不能快意于一逞;二、要反蒋得有充分准备,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三、要
抓部队工作,积蓄实力,待机行动。并决定:团结一致,掌握军队,坚决反蒋。...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1 “青年军”还没来得及同日寇最后决战,日军即已投降。这就有了青年军复员管理处”
,陈诚兼任处长,蒋经国、邓文仪、彭位仁为副处长。实际上由蒋经国负责。
在彭位仁的引荐下,贾亦斌成了蒋经国的直接部下,贾就这样认识了蒋经国。有一
次,在听取了贾亦斌对第一组的工作汇报后,蒋经国感到满意,认为第一组的工作最难
做,却做得有声有色,还当众表扬了贾亦斌。同时,贾亦斌写的《论预备干部制度》一
文也先后在《曙光》和其他一些报刊上发表。当时,贾亦斌最先提出预备干部制度,引
起了蒋经国对贾亦斌的重视。
1946年5月初,一次处务会议后,蒋经国走到贾亦斌面前,对贾亦斌说:“请你留
下来,我们谈谈吧!”那时,蒋经国35岁,贾亦斌33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开始,
贾亦斌还有些拘束。后来,贾亦斌见他态度谦和,语气亲切,便放松下来。 |
|
g***j 发帖数: 40861 | 12 掌握武装,积蓄力量
1948年秋,贾亦斌应蒋经国之邀到上海去看他“打老虎”的成绩,可看到的却是蒋
经国对孔令侃一案优柔寡断,最后“放虎归山”的事实。蒋经国以“尽忠不能尽孝,忠
孝不能两全”为自己辩护,拒绝了贾亦斌的忠告,使贾亦斌对他完全失望了。两人的观
点渐行渐远,立场也发生变化,贾亦斌最终选择人民的立场,痛下决心与国民党决裂,
与蒋经国分手,弃暗投明奔向人民的怀抱。
贾亦斌为了组织武装起义,于1948年10月,曾从上海到镇江等地,接触过不少军政要
人,其中不少故旧好友掏出真心话,认为在战场上国民党节节败退,而共产党则节节胜利,
不但东北、华北、华东广大地区相继解放,而且大城市如济南、石家庄、长春、沈阳等
也已先后到了人民手里。从中领悟了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一边。有的甚至表示渴望有机
会投向共产党。贾回到南京后,即自行开吉普车将在国防部军务局任职的段伯宇接到中
山陵,登上半山腰与段密谈。在谈了镇江见闻之后,贾问段:“国民党已反动透顶,腐败不
堪,正在准备向南方逃之夭夭了。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段回答:“要自己抓住武装才有
办法,光靠杂牌军不行。”段的话,真是指点迷津,一语千金。彼此想到一处...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3 “尚有余篇惜未成”
贾亦斌将这些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中央领导同志还请来人带去一封给蒋经国的信
,信中表示希望“统一大业能在你我这一代人手中完成”。可惜就在蒋经国准备派重要
代表再谈判时,却不幸于1988年1月14日在台北病逝。噩耗传来,在大陆的原经国先生
部属和旧友,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贾亦斌于次日致电蒋经国治丧委员会,表示深切哀
悼。唁电中写道:
“惊闻经国仁兄不幸逝世,悲痛莫名。回首当年,辱承吾兄知遇,屡委重任,是所
难忘。抗战期间,吾兄深怀国恨家仇,毅然带头参加青年军,主持政治工作,竭尽心力
。去台以后,吾兄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近又作出开放台胞到大陆探
亲之决策,此皆国人所称道者也。而今统一大业尚待海峡两岸共同努力完成之时,不意
吾兄与世长辞。溪口一别,竟成永诀,于公于私,均甚痛惜。特电悼唁,尚望方良女士
和其他家属节哀。”
贾亦斌感叹道:“蒋经国的去世很可惜,他为推进祖国统一做出了实际努力,突破
了昔日蒋介石设置的禁忌,这是非常难得的。”贾亦斌始终怀疑,为什么一切正朝着有
利于统一的方向发展时,蒋经国却突然“病故”,而此前他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没有
一点征兆,而...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4 贾亦斌,1912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8岁辍学从军,从国民党军的士兵升至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等大战役。战后在青年军复员管
理处与蒋经国共事遂成至交。经蒋经国力荐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代理局长。
1949年春领导了震惊东南的嘉兴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
席,全国政协常委。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主要助手,后来毅然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一个冬日暖
阳的下午,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亲聆他讲述与蒋经国当年的私情公谊。
初识蒋经国,彼此投缘
贾亦斌与蒋经国的相识很偶然,话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贾亦斌从国民党最高军
事学府——中央陆军大学毕业,因反对内战,没去原所在部队任军参谋长,去向未定。
而蒋经国刚好在组建“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机构,正是用人之际。贾亦斌3年前任师参
谋长时的老上级军长彭位仁,就在蒋经国那里任副处长,他力邀贾亦斌去青年军复员管
理处担任少将组长,负责第一组(管就学)工作。贾亦斌原想留在“陆大”从事研究工
作,但又不好拒绝老上级的盛情邀请,于是,就接受了。但贾亦斌言明只干3个月,到
时再回“陆大”从事研...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5 蒋经国开门见山地说:“你抗战勇敢,彭诚一(即彭位仁)向我介绍了很多,胡宗南大
哥和第一军的朋友也都向我称赞过你。我有一问题想问你,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不怕死
?”贾亦斌回答说:“其实我只做了我该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在战场上
只有一个决心:宁死不当亡国奴。这个决心也是日本鬼子逼出来的。我亲眼看到日本鬼
子对我军民的残杀,这激起我极大的愤慨,我无数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对我是极大
的激励和感染。”贾亦斌的这番话,似乎引起了他的共鸣。蒋经国心有同感地点点头说
:“这就是中国人的国格。我的母亲被日本的飞机炸死,我悲痛至极,只好在我母亲墓
碑上写上‘以血洗血’四个大字,以表示我的哀悼和报仇的决心。看来我们抗日爱国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接着他又说:“我最近看到你写的《论预备干部制度》的文章
,感到有新意,请你谈谈对这个制度的认识和设想。”贾亦斌说:“我在‘陆大’就开
始研究这个制度,现在也只是初步设想。我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是根据抗战的经
验教训。抗战伤亡多,军官少,胜利复员后感到军官多,无处安排,结果到处闹事。要
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培养预备干部。我认为,现代战争要全国动员,真正...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6 没过多久,贾亦斌接母亲来南京带孩子。那时,南京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贾亦
斌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很清苦。贾亦斌的一个堂哥贾肇先曾来他家住了几个星期,当时贾
亦斌的生活很艰苦,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他。他回家后常对人说,在亦斌那里简直
饿得发慌,没有东西吃,菜里放几片肉,薄得像纸一样,风都吹得起来。可见贾亦斌的
生活之清苦。
蒋经国见贾亦斌生活太拮据,养家不易,每逢过节,总要派人送来一二百元补助费
。钱虽不多,但情意可感。
当时,蒋经国在南京手头也不宽裕。他和秘书住在励志社2楼,只有两间房,一间
办公室,一间会客室兼宿舍,而蒋方良和孩子住在杭州,所以生活很不方便。贾亦斌曾
问他为什么不把家眷接来一起住?他说:“没有房子”。贾亦斌信以为真,想办法为他
找到了一套房子。可蒋经国仍然没有把蒋方良接来,反而又把房子让给了留苏同学刘汉
清等人居住。贾亦斌感到迷惑不解,后来才知道让方良住在杭州是宋美龄的主意。因为
方良是苏联人,当时南京设有苏联大使馆,宋美龄担心方良与苏联大使馆发生联系,而
蒋经国又是留苏学生,易于造成美国人的猜忌,会影响到美蒋关系。至此,贾亦斌才恍
然大悟。
蒋方良在杭州平时无事可...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7 蒋经国在贾亦斌完成筹备工作之后,就来到了嘉兴,和贾亦斌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他住
在里面一间,贾亦斌住在外面一间)。工余饭后,两人常常随便聊天,从个人生活谈到
国家大事,从军队情况谈到官吏贪污腐化,几乎无话不谈。他也谈到了当年赴苏联留学
的事。他说他那时很年轻,看到国家受到列强蹂躏,很气愤,很想出去寻求救国之道,
他父亲也支持他去苏联见见世面。当时他父亲对孙总理提出“以俄为师”很佩服,也高
呼过:“我们党的前途端赖‘以俄为师’。”在到了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之后,他很狂热
。北伐军进入南京、上海时,留苏学生和苏联人都为之狂欢,但上海“清党”一出,形
势完全改观,气氛顿时为之一变,对他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苏联学习、生活期间,他
也不能不卷入政治的漩涡,政治的陷害、生理的疾病都几乎使他丢掉了生命。那段留苏
生涯使他既感慨又留恋。在谈起“建设新赣南”时,他最为兴奋,说那时的赣南虽然很
贫困,但他是自己找上去的。说自己在那里搞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并对他在那里反
对恶势力和禁赌、禁烟、禁娼的成功津津乐道。他的结论是:“革命的成败,绝对不是
决定于演说或议论,而取决于两个对立力量的生死斗争。”在谈到国民党...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18 一 蒋经国高调“打虎”
1948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而迅速加剧的巨大经济危机,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
分令》等几项法令和办法,宣布发行金圆券,实行限价,规定各地物价必需冻结在8月
19日的水准上,不得提高,同时限期收兑民间所藏金银、外币。8月20日,行政院特设
经济管制委员会,下设上海、天津、广州三个督导区。上海区以曾任财政部长、中央银
行总裁的俞鸿钧为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为助理,其任务是到上海实行“经济管制”
。蒋经国虽名为助理,实际上负全责。9月9日,行政院颁布《实施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
积居奇办法补充要点》,规定个人和商家购买物品,其用量不得超过三个月,否则以囤
积论。
蒋经国深知在上海前台活动的商界大佬们的后台就是南京的党国要人,任务艰难,赴任
之前,就对乃父说:“上海金融投机机关无不与党政军要人有密切关系,且作后盾,故
将来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斩乱麻之精神贯彻到底不可也。”注1 到上海后,
蒋经国即在中央银行设置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室,调来1948年成立的国防部戡乱建国总
队作为基本干部,以亲信王升(少将)指挥,企图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以铁腕手段实
行经济管制,打击...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875 | 19 有人说真可达就是假亦斌。
贾亦斌
贾亦斌(1912~2012)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团长,第七十七师
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干部管训处办公室主任,预备干部局代局
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49年4月在浙江嘉
兴起义。因为预干总队是蒋经国的嫡系部队,起义又选在宁沪杭中心地带,政治影响巨
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贾亦斌曾经是蒋经国的主要助手,毅然起义,与蒋经国彻底决裂。再后来蒋经国还
派人去香港暗杀过贾亦斌,未成功。
可以参看《贾亦斌与蒋经国的恩怨情仇》
http://book.hexun.com/2011-10-19/134345348.html |
|
b*****b 发帖数: 875 | 20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875 | 21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993 | 22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87393/17738857.html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
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中央委
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同志,因病于201
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贾亦斌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贾亦斌,原名贾再恒,字思齐,1912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1932
年入南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参与正面战场对日作战。1943年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同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坚决主张和平,反对内战。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率部在浙江嘉兴
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中国土产出口
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1957年8月加入民革,历任
民革上...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875 | 23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83 | 24 真可达还有一个原型,是假亦斌。
这部片子很多人都是一个原型,很多人都是综合了几个原型的。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期结业。曾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
员公署视导员、赣县政府军事科科长、青年军第208师政工处上校科长、蒋经国秘书、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督察、“戡建”大队大队长、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总队长、国民党江
西省党部...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875 | 25 曾可达(贾亦斌)就是总统派的人陈方(段伯宇)把他发展成共产党员的。
段伯宇和贾亦斌在1949年4月7日率领蒋建丰的核心——预干总队3000余人在浙江嘉兴起
义了。起义后,国民党疯狂反扑,贾亦斌诈死才得以脱身,差点全军覆没。最后只有80
来人到达了解放区。 |
|
b*****b 发帖数: 875 | 26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1905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xdmbdb (不晓得嘛,不多吧),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平无战事》中的人物原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7 15:35:36 2014, 美东)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5763 | 28 本文并非空穴来风,在我完成本文之后,我正好看到著名的网络民国史专家黄河古人
所著的天下无谍10, 现转载如下
天下无谍10.0 千古之谜,为什么共谍总是在救蒋介石的命 393
总是共谍在关键时刻拯救凯申公,难道真的有隐情?
1. 常凯申东征遇险,险些自杀,多亏了后来的大将陈赓把他给背了出来。
2. 中原大战常凯申被骑兵困在了火车站,就来得及发出“救命”的信号,没来得
及表明自己在哪里遇险,要不是共谍韩练成业务能力强,分析出来他应该是在火车站被
困,此后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顺便说一句,发信号的是杨杰,1949年回大陆前
被保密局暗杀在香港。
3. 西安事变,里面东北军有人想杀他,外面日本人想借刀杀他。这么危险的时刻
,只能共谍的头子周恩来亲自出马了。
4. 南京轰炸机飞行员起义,准备轰炸总统府,不料轰炸装置却被另外一伙共谍破
坏了。
5. 广州,一架飞机从西南飞来,后来的上将洪学智想把这架飞机打下来,却被“
大事不糊涂”的叶帅一把按住。元帅和上将的差距就在这里,叶帅主管的是军事情报,
董老管统战,李克农管的是党的情报部门。现在李克...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11447 | 29 总是共谍在关键时刻拯救凯申公,难道真的有隐情?
1. 常凯申东征遇险,险些自杀,多亏了后来的大将陈赓把他给背了出来。
2. 中原大战常凯申被骑兵困在了火车站,就来得及发出“救命”的信号,没来得及表
明自己在哪里遇险,要不是共谍韩练成业务能力强,分析出来他应该是在火车站被困,
此后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顺便说一句,发信号的是杨杰,1949年回大陆前被保
密局暗杀在香港。
3. 西安事变,里面东北军有人想杀他,外面日本人想借刀杀他。这么危险的时刻,只
能共谍的头子周恩来亲自出马了。
4. 南京轰炸机飞行员起义,准备轰炸总统府,不料轰炸装置却被另外一伙共谍破坏了。
5. 广州,一架飞机从西南飞来,后来的上将洪学智想把这架飞机打下来,却被“大事
不糊涂”的叶帅一把按住。元帅和上将的差距就在这里,叶帅主管的是军事情报,董老
管统战,李克农管的是党的情报部门。现在李克农负责的这方面公开起来比较方便。
6. 其他凯申公身边的共谍比如郭汝瑰,作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和陆军参谋长,多次跟
着凯申公坐飞机,幸亏TG没有施陶芬博格。
7. 阎宝航是宋美龄的亲信;张默坚是宋美龄的舞伴,也是凯申公的警卫。
8....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30 2012-02-20 09:48
还在1947年夏天,国内外舆论就已经纷纷怀疑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能不能继续
维持自己的统治了。美国的公众舆论早就在提醒政府:“必须考虑中国现政府行将崩溃
及在位已久之蒋主席即将失其领袖地位之可能性”,因为“国民政府着手改革,及国军
征服共军”,希望渺茫。《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1947年8月),台湾“国史馆”
藏蒋中正档案,革命文献46册第49号。当年夏天,与国民党关系甚佳的魏德迈将军受美
国总统指派来华考察,竟也开始对蒋介石继续领导的能力表示质疑。他在结束考察回国
前夕发表的声明当中就公开说:中国国内形势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还“须有有感召力
的领导”。言外之意,蒋已失去领导中国的威望了。领教过蒋介石固执己见,且排斥异
己的个性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这时的说法更是直截了当。称:“蒋主席在政二十年,
思想陈旧,性复固执,且极易受人之包围,不能发挥有效之力量。故中国政局不能改善
之最大责任,实应由蒋主席负之。”他提出:中国的问题要想有所解决,蒋最好“退让
贤路”。《密报》(1948年1月14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特交档案(二
)429...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875 | 31 曾可达人物原型----贾亦斌,这个更好。"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
贾亦斌,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
保荐代理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
一总队在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
1949年4月7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
批准为中共党员。
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
|
b*****b 发帖数: 875 | 32 曾可达人物原型----贾亦斌,这个更好。"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
贾亦斌,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
保荐代理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
一总队在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
1949年4月7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
批准为中共党员。
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
|
s**********e 发帖数: 33562 | 33 两个问题:
1 是不是有情报了就可以保证打胜仗了?如果这样的话倒挺好,以后不用打战死人了,
大家坐在一起比情报就好了,跟做游戏一样。
2 孟良崮战役里共军到底从内奸那里获取了多少情报?谁有详细可信的资料?战场形势
瞬息万变,靠内部情报怎么可能跟得上战场形势得变化?内奸情报更适合于判断宏观和
长期的战场形势,实时的情况,恐怕还得靠战场侦查和捕获电讯信号。
下面是一篇杨奎松的文章,说的就是共军的情报工作没有那么神奇:
关于中共情报工作之神奇,明显地被一些纪实文学之类的读物和海外的国民党人所夸大
了。中共军事上战胜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严格说来并不是情报工作做得如何出神入
化,而是它的策反工作非常到家。
还在1947年夏天,国内外舆论就已经纷纷怀疑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能不能继续
维持自己的统治了。美国的公众舆论早就在提醒政府:“必须考虑中国现政府行将崩溃
及在位已久之蒋主席即将失其领袖地位之可能性”,因为“国民政府着手改革,及国军
征服共军”,希望渺茫。《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1947年8月),台湾“国史馆”
藏蒋中正档案,革命文献46册第49号。当年夏天,与国民党关系甚佳的魏德迈将...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34 关于中共情报工作之神奇,明显地被一些纪实文学之类的读物和海外的国民党人所夸大
了。中共军事上战胜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严格说来并不是情报工作做得如何出神入
化,而是它的策反工作非常到家。
还在1947年夏天,国内外舆论就已经纷纷怀疑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能不能继续
维持自己的统治了。美国的公众舆论早就在提醒政府:“必须考虑中国现政府行将崩溃
及在位已久之蒋主席即将失其领袖地位之可能性”,因为“国民政府着手改革,及国军
征服共军”,希望渺茫(《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1947年8月),台湾“国史馆”
藏蒋中正档案,革命文献46册第49号)
当年夏天,与国民党关系甚佳的魏德迈将军受美国总统指派来华考察,竟也开始对蒋介
石继续领导的能力表示质疑。他在结束考察回国前夕发表的声明当中就公开说:中国国
内形势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还“须有有感召力的领导”。言外之意,蒋已失去领导中
国的威望了。领教过蒋介石固执己见,且排斥异己的个性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这时的
说法更是直截了当。称:“蒋主席在政二十年,思想陈旧,性复固执,且极易受人之包
围,不能发挥有效之力量。故中国政局不能改善之最大责任,实应由蒋... 阅读全帖 |
|
a****h 发帖数: 6153 | 35 郭汝瑰大量地为中共提供绝密的军事情报,引起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警觉,他也因此多
次陷入险境。
淮海战役后,解放军准备渡江,蒋介石为此制定了庞大的江防计划和江南作战计划
。郭汝瑰把作战方案及时交给任廉儒,然当日陈家康(任廉儒的联系人)因事离开了上
海,任廉儒便让上海民革主委的王葆真转交给党组织,不料民革地下组织突然遭受破坏
,王葆真被捕。王葆真已是一位古稀老人,被捕后至死也没有供出任廉儒和郭汝瑰,郭
汝瑰转危为安。
1947年莱芜战役国民党军惨败,当时从山东逃回的国民党军官就曾向国民党国防部新闻
局长、老牌特工邓文仪透露:“郭汝瑰是共谍,有通共行为。”邓文仪立即报告杜聿明
。虽缺乏有力的证据,但杜聿明开始处处留意郭汝瑰的行踪。杜聿明曾告诉顾祝同“郭
汝瑰有匪谍嫌疑”,但顾祝同不信。
看到国军在孟良崮、淮海战役中几次重大错误决策都有顾祝同和郭汝槐经手,杜聿
明更加怀疑郭汝瑰是间谍。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杜聿明曾当面大骂:“你郭小鬼一定是
共谍,发的命令都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赶!”
杜聿明后来忍不住向蒋介石告状:“我自己就够廉洁了,可‘郭小鬼’更是清廉得
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78 | 36 曾可达人物原型----贾亦斌
刘云人物原型----刘仁 |
|
b*****b 发帖数: 875 | 37 梁经纶似乎像冀朝鼎和李焕的结合体。历史中,金圆券就是冀朝鼎设计的,他最终是一
个共产党员,深度潜伏在国民党经济系统内,是孔祥熙、宋子文的助手。
冀朝鼎早期看起来像一个共党,但是再看就越来越不像共党,连他的亲弟弟冀朝铸也说
:“大哥是跟国民党走的,我自己则是一心向往革命的。”(注:冀朝铸曾任联合国副秘
书长。)中统曾告知孔祥熙,冀朝鼎是共产党。一天凌晨2点,孔祥熙把冀朝鼎叫到住处
当面质问,冀朝鼎从容应答:“老伯,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您看我像不像共产党。”孔
祥熙沉吟许久,说:“我看不像。”
(孔祥熙、宋子文平常都说英文,冀朝鼎这个人英文不错,孔、宋两人都觉得冀很能干
。他专门替孔、宋出坏主意,都是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
但最终冀朝铸被证实是一个共产党,那些坏事都是受共产党要求破环国统区经济故意干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
,第一任行长。
冀朝鼎除了年龄大一点和没有铁血救国会的背景之外,留学背景,设计金圆券,推动新
币制,让国民党敛财却大失民心,这些很符合剧中梁经纶的身份。并且,冀,也就是梁
地,冀对梁,经纶和朝鼎都是经营天下...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78 | 38 曾可达人物原型----贾亦斌
刘云人物原型----刘仁 |
|
m********3 发帖数: 3280 | 39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
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
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
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
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
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
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
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
。此为第十一篇。
外面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气候”,并没有能改变中央政改办的“小气候”,没
有能阻挡住赵紫阳、鲍彤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的脚步。在那段反自由化政治高
压下的日子里,各专题研讨小组的研讨工作在赵紫阳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
领导下,也全面展开。
1986年12月下旬,为了配合各专题组的研讨工作,政改办也调整了内设部门和人员分工
,加强了联络组的工... 阅读全帖 |
|
|
h****3 发帖数: 339 | 41 蒋介石和桂系的李宗仁,虽然争权夺利,彼此闹得不可开交,但在“划江而治”以确保
东南半壁江山这一点上,是不谋而合的。于是“代总统”李宗仁在前台搞和谈,蒋介石
回到老家溪口在幕后重点谋划军事,为国民党政权的苟延残喘进行最后的挣扎。
这期间,有几件事使蒋介石椎心泣血,痛彻心肺:
一是二级上将、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竟然私下对汤恩伯进行策反,企图将京沪杭地区像
傅作义在北平所做的那样拱手送给共产党;
二是被蒋“太子”倚为心腹的预干局代局长兼预干第一总队少将总队长贾亦斌,居然率
4000名学员在嘉兴叛变,从而使正在筹建中的30多个新军的基层干部断了来源;
三是被自己捧之为“掌上明珠”的伞兵第三团,原决定调到闽、台给自己做警卫部队,
想不到2500名官兵连人带一艘大型坦克登陆艇,竟然在调动途中开往连云港投共,从而
在京沪杭地区造成了极大震动。
每次接到报告,蒋介石都大发雷霆,大骂这些人忘恩负义,没有良心,在关键时刻背叛
了他。他还下令追查:伞兵投共是怎么回事?中了谁的策反之计?这么先进的一艘大型
坦克登陆艇,为什么调拨给伞兵三团使用?是谁搞的鬼?
伞兵第三团“投共”后才五天,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以摧枯...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83 | 42 《北平无战事》
贾亦斌——假亦斌——真可达——曾可达
还有总统府第四科陈主任——段伯宇(军务局第四科少将科长)
天下皆共! |
|
w********g 发帖数: 1168 | 43 1946年5月1日,郭汝瑰随军政部全体人员由重庆到南京,在四条巷租了一套普通民房。
当时蒋经国住三条巷,与他算是近邻。一天,蒋经国与亲信贾亦斌来到郭府。郭汝瑰不
在家,他的家人在吃饭,桌上只有两样素菜。蒋经国喟然兴叹:“要是我们的高级将领
都像郭汝瑰这样,党国就有救了!” |
|
a******g 发帖数: 13519 | 44 诺曼底的喜讯传来:中方欣喜之下的隐忧
今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这一战役的成功实施,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带有决定意义的变化。
诺曼底登陆日也被后世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之一(图1)。
当年,消息传来了之后,蒋介石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盟军已在法国北
部海岸登陆,是第二战线已开始建立矣!此心为之一慰”。
“此心为之一慰”此前曾出现在蒋介石1932年9月21日的日记里。此前一天的9月20
日,国民党军占领了鄂豫皖根据地核心城镇金家寨,蒋介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胜利(随
后将此地新设为立煌县),为此在次日的日记里写下“昨午克复金家寨,此心为之一慰
”。时隔近十二年,远隔万里的欧洲战场消息,让蒋介石的心里如此“欣慰”,以至于
日记又出现了这句话,这表现出蒋介石对于国际局势的期待。
而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则兴奋到了逢人就说
起诺曼底登陆的地步,这一天里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
目睹这一景象后,在第二天(6月7日)的日记里记载:“关于欧洲第二战场之... 阅读全帖 |
|
|
b*****b 发帖数: 875 | 46 梁经纶似乎像冀朝鼎和李焕的结合体。历史中,金圆券就是冀朝鼎设计的,他最终是一
个共产党员,深度潜伏在国民党经济系统内,是孔祥熙、宋子文的助手。
冀朝鼎早期看起来像一个共党,但是再看就越来越不像共党,连他的亲弟弟冀朝铸也说
:“大哥是跟国民党走的,我自己则是一心向往革命的。”(注:冀朝铸曾任联合国副秘
书长。)中统曾告知孔祥熙,冀朝鼎是共产党。一天凌晨2点,孔祥熙把冀朝鼎叫到住处
当面质问,冀朝鼎从容应答:“老伯,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您看我像不像共产党。”孔
祥熙沉吟许久,说:“我看不像。”
(孔祥熙、宋子文平常都说英文,冀朝鼎这个人英文不错,孔、宋两人都觉得冀很能干
。他专门替孔、宋出坏主意,都是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
但最终冀朝铸被证实是一个共产党,那些坏事都是受共产党要求破环国统区经济故意干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
,第一任行长。
冀朝鼎除了年龄大一点和没有铁血救国会的背景之外,留学背景,设计金圆券,推动新
币制,让国民党敛财却大失民心,这些很符合剧中梁经纶的身份。并且,冀,也就是梁
地,冀对梁,经纶和朝鼎都是经营天下...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684 | 47 当蒋介石接到此电报时,气得发抖,竟当即拔出手枪把传送电报的机要人员打死。宋美
龄为此吓得魂不附体,抱着她的洋狗跑到孔祥熙家,对宋霭龄说:“不好了,老头子发
疯了!”
第一总队成立之初驻守南京时,全总队学员仅千余人。当时贾亦斌获悉国民党政府
准备南逃广州,在一次贾奉命参加的国防部参谋会议上,参谋次长李及兰公然提出将国
防部秘密档案装上大轮船,沉入长江江底,贾当即表示反对。指出毁坏历史档案,将成
为民族的千古罪人。而李非但不听,反而气急败坏地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不能
管什么国家民族了。”贾感到必须打乱其南逃和毁坏档案的罪恶图谋,不让这些将国家
弄到这步田地的民族败类轻易逃掉,因而紧急约同段伯宇、刘农畯等到其南京干河沿
109号寓所密商对策。贾建议在南京举行反蒋起义,制造第二次“西安事变”,由他率
领预干总队占领紫金山,刘农畯率伞兵占领两路口飞机场,把蒋介石等大战犯捉住送往
解放区,使内战早日结束。但段伯宇认为当时南京有蒋军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而自己
能调动的兵力则很有限,且准备又不充分,不能贸然行事。
经过反复讨论取得共识,段归纳为三条:一、搞革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盲目行动
,更不能... 阅读全帖 |
|
g****o 发帖数: 44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gaitao 所发表 】
2000.07.19 中国时报
两岸密使真相大白 苏志诚与中共代表九
会香港
编者按 两岸之间有无秘密沟通管道,一向是众所关 心
的话题。近几年中,台湾政坛不时传出前总 统李登辉先生
派密使赴香港与中共高层人员密 晤的消息,但由于证据不
足,传言中的当事人 三缄其口,「密使」一事始终云雾缭
绕讳莫如 深。日前,中共政协常委贾亦斌接受台湾媒体 访
问,透露九○年代初期他本人与李总统办公 室主任苏志诚
及郑淑敏在香港密晤之事,消息 传出,举国哗然,然而仍
然因为当事人不断回 避,以致真相难以大白。
两岸密使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其实是久居香 港的传奇人
物南怀瑾。南怀瑾本人是学者、思 想家,也是关注世间事
、交 友遍天下的韬略家,八○年代末期到九○年代 初期,
两岸政府的代表透过南怀瑾的安排,的 确在香港有过多次
秘密晤谈。近日南怀瑾在香 港的亲近弟子、政论家魏承
思,取得了南怀瑾 本人珍贵的一手资料与照片,详细写了
这段两 岸密使在香港见面的始末,在南怀瑾先生的同 意
下,特交与本报发表。魏先生的记 |
|
X****N 发帖数: 266 | 49
新闻直通车·
所有跟贴·加跟贴·
送交者: 魏承思 于 August 03, 2000
18:10:43:
李登辉时代两岸九度密谈谈什么?密谈实录(下)
第二次密谈达成签订 「三停止」协议共识 时
:一九九一.二.十七
地:南老香港寓所 人:苏志诚、郑淑敏、 尹
衍梁、杨斯德、 贾亦斌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七日,正是中国人传统的春
节,苏志诚以度 |
|
z**********e 发帖数: 22064 | 50 http://hx.cnd.org/?p=108332
陶斯亮:我与中央统战部六局
1987年,我的医生生涯正如日中天,当了20年医生的我眼看要修成正果,突然间一
切全变了,一直栽培我的院长在手术台上突发脑血管意外,我的航船失去了动力。不甘
心混日子的我决心放弃心爱的专业,转业到中央统战部一局当了一名处级调研员。
这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到部里后,经常见到一些名字如雷贯耳的人物:费孝通、雷
洁琼、钱伟长、程思远、周培源、梁漱溟、周谷城、贾亦斌、谢冰心、吴祖光、萧军、
王光英、吴阶平等等。开会议论的全是国家大事:听党外人士对教育法、新闻法、经济
改革、知识分子政策、港台问题的讨论;参与过胡适故居是否应该修复、周作人汉奸案
能否平反这类重大问题的报告起草;甚至有幸去中南海听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党派座谈
会。
从1987年到1989年,我在统战部虽然只有两年,却一头扎进了我们党联系党外知识
分子的工作,回想起来,还真是全心全意(却又是徒劳无功)地做了一些事。其中,我身
处几个重大历史关头,目睹了各方各面、党内党外、上上下下的政治表现,经常萦绕于
心。将这些做一番梳理和反思,想必有其特殊的价值。
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