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我们来探讨这个题目:信佛者可以因为对佛法僧三宝生清净信,而学习如何可以成
佛,就称为学佛。而反观其他宗教,信上帝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上帝吗
?信母娘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母娘吗?其信徒絶对找不到有法可以学习
的。那么佛法呢?顾名思义就是成佛的法门。佛教就是 佛陀教导弟子们如何次第修学
成佛的方法与方向,学佛的基础当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们先来看
看《阿含经》文中的开示,在这一段经文中这么说:“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
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
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别译杂阿含经
》卷8)这一段经文中这样说:“说什么叫作优婆塞信?”优婆塞信就是指说,归依三
宝在家修学以清净信而安住于佛法的男众,就称为优婆塞信。佛陀告诉释摩男说:“假
如这一位男众,对于如来成就真实功德能利益众生,这个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够安住于信
心中,终究不会被在佛门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
、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于是人间的人,因为他不信受佛陀是三...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 虚云弟子具行和尚的修行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
山祝圣寺求见虚
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
将我入赘曾氏,
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
有两个儿子,我
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
走投无路,只好
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
慈悲的,这等小
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
菜,施肥浇水。
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
从早做到天黑,
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 我觉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没有看到因缘的方向在哪里, 随缘就谈不上随。。对已经
发生的事情还好办, 随缘但不全是什么都不做的等待或面对。 一件事情做与不做, 不
是随性子, 随意或坦然就是随缘。 能做到随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唯有诸法能引诸
法"..深入认识因缘法,才大概真的能随缘. |
|
J******s 发帖数: 7538 | 4 mark
中际生已
随转,及趣清净。
造作增长
罪、福、不动,身、语、意业,由此为缘,随业行识,乃至命终随转不绝,能为后世续
生识因。
如是展转,有内、外爱,识生果时,能为助伴,现前而起。既命终已,由前际因,于现
在世自体
得生,生已渐次,于母腹中,因识为缘续生果识,随转不绝,任持所有羯逻蓝等名色分
位;后后
殊胜,始从胎藏乃至衰老。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复依名
色相续而
转,谓依眼等六根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无间灭等,说名为
名。�:
嫫渌Γ苡肓蹲魉乐梗兑辣斯剩酥撩帐孀S治迳来笾郑
Υ笾炙
钌爸钣嗝杀酥闯炙懈龋樵谙嘈髯痪4硕苊孀乐梗墒
枪恃浴檬对
得凳叮谙衷谑溃倘缡嘁蓝酥潦僮 H缡敲悠淝凹剩屑
试灯鹬钚械
蒙挥谄渲屑剩阉孀�
色界受化
生者,于初生时诸根圆满,与余差别;在无色界诸有情类,识依于名及色种子,名及色
种依识而
转,由彼识中有色种故,色虽间断后当更生,如是名为此中差别。 |
|
b**d 发帖数: 7644 | 5 这段经文有白话文或者英文版的吗? 不太好懂。
中际生已随转,及趣清净。
造作增长罪、福、不动,身、语、意业,由此为缘,随业行识,乃至命终随转不绝,能
为后世续生识因。如是展转,有内、外爱,识生果时,能为助伴,现前而起。既命终已
,由前际因,于现在世自体得生,生已渐次,于母腹中,因识为缘续生果识,随转不绝
,任持所有羯逻蓝等名色分位;后后殊胜,始从胎藏乃至衰老。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
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根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
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无间灭等,说名为名。? 嫫渌Γ苡肓蹲魉乐梗兑
辣斯剩酥撩帐孀S治迳来笾郑Υ笾炙钌爸钣嗝杀
酥闯炙懈龋樵谙嘈髯痪4硕苊孀乐梗墒枪恃浴檬对得
凳叮谙衷谑溃倘缡嘁蓝酥潦僮 H缡敲悠淝凹剩屑试灯鹬钚械蒙
挥谄渲屑剩阉孀?: 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转次第,卵生、湿生,除在母腹。有
余差别∶有色有情,在欲、色界受化生者,于初生时诸根圆满,与余差别;在无色界诸
有情类,识依于名及色种子,名及色种依识而转,由彼识中有色种故,色虽间断后当更
生,如是名为此中差别。 |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humbletrader (humbletrader) 于 (Tue Dec 13 00:21:22 2011, 美东) 提到:
我可以理解人为什么应该清心寡欲,在物质上要减少自己的欲望。可是,如果是爱这种
感情,是比较多好,还是也要尽量克制?爱情的爱,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爱,博爱的
爱。
我想请教一下各个宗教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自己现在很困惑。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ue Dec 13 00:26:59 2011, 美东) 提到:
谁让你沉溺就让你伤神
——郑中基
伤神的,就不好。
☆─────────────────────────────────────☆
Shaobai (shaobai) 于 (Tue Dec 13 00:28:26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道兄差已,我们讲究“爱人如己”啊,哈哈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8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9 这个真的不好说,要是能精进修行,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的话未必成就就低。十几年前河北
肉身不腐的香河老人就是一辈子茹素念佛,抓草药给乡邻治病,也没有什么很高的文化。再给你
看两个念佛往生的事迹吧:
1。 念佛三年站着往生
民国初年,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
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
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
。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
,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
做了和尚,于是就找。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
’法师问:‘为什么?’‘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
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
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
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识字,于是...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0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什么叫做话头?话头与动中的定力 ?
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
: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
「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
。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
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
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换句话说,必须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生之际,才有可能看话头。也就是说,必须有能力
看见自己所参的那一句话的前头,才叫看话头。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识推敲
「念佛是谁」,就叫看话尾,因为「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已经过去了。所以虚云和尚说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
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于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
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
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行者若有看话头的能力,即有能力参禅。若犹不能,便应赶快增强定力,修学动中的工
夫,使...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2 阿弥托佛, 请原谅他的无知, 如果有什么过失, 请算到我身上吧。。。Yisu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3
闪~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 作者: 马忠庚 来自:期刊原文 已阅:5300 时间:2006-8-22 录入:
tianqiuju
·期刊原文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A].大正新修大
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A].大正新修...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RL说大家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
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
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
|
G**W 发帖数: 1865 | 15 《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
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
住,是生灭法。”此段经文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
体,不只是空性心,同时也是有性心,所以能出生与无明相应的七转识;出生七转识以
后,七转识就依附于如来藏心而相续运作,与如来藏非一亦非异。这就好像大海水与波
浪相互依存的道理一样,借着无明海风诸缘,而由大海水中不断出生波浪的现象。虽然
祂所生的“意根、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但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却“离无常过,
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离无常过”就是说如来藏无形无色,非由物质所聚合,状若虚空,体性空寂,故称?
空性;其体本来自己已在,不依他法而有,心体自身不生不灭,体恒常住,性如金刚,
过去不曾断灭,未来也将永远存在,真实不虚,故说离无常过。
“离于我过”就是说,如来藏的自身虽然能够变现我们的色身和七转识,使得我们具备
见性、闻性、觉性、知性及处处作主性;但是如来藏自身从来都不返观祂自己的存在,
不起六尘中的证自证分,不觉得有“自我”存在,完全“无我性”,...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6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
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
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
心,令其自在。
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
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
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
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
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
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
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神变修行的方法及引经的解释)世尊曾经指示神变修行的方法说 ∶「彼如是心得等
持,清净洁白无秽离诸随烦恼柔软适于作业安住不动时,引导其心倾向于神变,及证得
种种神变。即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显身,隐身,穿壁,穿墙
,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出没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复经
行如鸟附翼,日之与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扪之,虽梵天界身能到达」。
依上面的圣典文句解释而抉择神变之论。此中∶
「彼」──是彼证得第四禅的瑜伽者。「如是」──是指次第证得此第四禅。即是说次
第的证得初禅等乃至第四禅。「等持」──是以第四禅而等持。「心」─是色界的心。
「清净」等的文句中,以舍念而清净故为「清净」。因清净故即为「洁白」──光洁之
义。
由于破了乐等诸缘而离贪等之秽故为「无秽」。无秽故「离随烦恼」。即彼心不为秽之
染污。
心善修习,故为「柔软」。即心得自在之义。因以自在活动故说心得柔软。因柔软故「
适于作业」──即可作业及合于作业之义。因为只有柔软之心才适于作业,犹如经过炉
火的黄金相似。这(柔软和适于作业)二者都是依于心善修习之故,即所谓 ∶「诸比
丘!我实未...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774 | 18 方便说就是你说的,不同的法门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但最终与缘起法一致。
爱、取是十二因缘中的两个,也就是缘生法的内容。缘起法是概括的,而缘生法是具体
的,就是你说的表盘,实际上更是链条,环环相扣,从老、生,到无明,必须一环环倒
退回去,才能破无明,不能越过其中的一环。 |
|
z*****n 发帖数: 633 | 19 真明白了?
善恶应该分胜义和俗义来讲.
从俗义上说,就是从因果上看, 能缘善业结善果为善,能缘恶业结恶果为恶.
从胜义上说,法界体性,无自性.可惜这个你不懂 :)
的。
达到了佛法所说的贪的标准,那么就是恶,而某些人觉得吃个苹果和善恶有啥关系?可
是在佛法看来,非常有关系。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普贤观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
摒除三毒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
《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
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
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征。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
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
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虽无量,皆同一体,亦无能观所观之意。如是等心,要
令清净,常现在前,一切诸缘,不能干乱。可以故?一切诸事,皆是如来一法身故。住
是心中,诸结烦恼,自然除灭。于一尘中,具无
量世界;无量世界,集一毛端,于其本事如故,不相妨碍。
《华严经》云:有一经卷,在微尘中,见三千大千世界事。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Hermes99 (Hermes99) 于 (Mon Jul 9 22:32:59 2012, 美东) 提到:
水王一骂,俺想到了一个问题。俺暂时想不出来答案。
如果我心血来潮,到街上随便拉十来个人来骂。
你说说,到底是他们曾经以某种方式欠我的,所以我骂了他们?
还是因为我骂了他们,所以将来以某种方式会欠他们的?
☆─────────────────────────────────────☆
POORMS (佛油子) 于 (Tue Jul 10 00:03:23 2012, 美东) 提到:
为什么你遇到的是这十个人,而不是另外十个人呢?
你骂他们的时候,依有没有烦恼心,而决定是否造恶业。
不论是龙树菩萨还是六祖慧能大师,杀业尽了即使别人用刀砍脖子也是没有丝毫伤害的。
☆─────────────────────────────────────☆
wangyiyang (zw) 于 (Tue Jul 10 00:28:25 2012, 美东) 提到:
低级 思维
。。
☆───...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4 如果没有联系的话,回向应该是不起作用的,否则诸佛菩萨早就把众生渡尽了。下面是
华智仁波切传记中有关超渡的一段:
因尊者经常是以普通僧人形象只身一人独来独往,所以很少能被人认出。一次来到康区
的一户人家门前,当时主人的母亲去逝了,迎请来本地颇有名气的上师作超度佛事。因
他也是僧人装束,主人便将其请到室内。进门后看到那位上师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旁边
是随身带来的小侍者,他们正在念诵仪轨,于是便坐到一个角落里,以神通观察发现那
位上师正在想:主人家能否将那匹最好的黑马供养我呢?亡人的中阴身得知这位上师生
起了如是恶念后便躲得远远的。小侍者却以真诚的大悲心祈祷亡人往生极乐世界而专注
念诵,因此又将中阴身感召回来,但他无有能力将其超度。观到这里尊者暗自思量:若
未与亡人结上缘,则无法超度他。便对主人说:“能给我一点吃的吗?”主人说:“佛
事做完后可以给你。”超度仪式结束后,那位上师果然得到了黑马,而具有慈悲心的小
扎巴(僧人)却仅得到了一张小黑牛皮。主人给了他一碗酸奶,如此已与亡人结上了缘
,于是将亡灵超度了。尔后他自嘲地说:“贪心上师得黑马,悲心扎巴得牛皮,超度亡
灵得酸奶。”
所以正规的寺庙或...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449 | 25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于教典,又无轨
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
,终如寒潭月影,捞摝无踪。虽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
矣。宗旨之难言既若此,今欲强言之,亦若佛头著粪,罪过无比。尝言此事必至臻“手
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有少分相应。否则,如在“冰凌上走,剑刃上行”,一有
放浪,即丧身失命矣。
宗门之始,即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滴髓一脉,永传慧命。言其理则,佛说
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故佛
说一大藏教,如僧繇画龙,鳞甲爪角毕俱,栩栩欲动。宗门工夫,则如双睛一点,立即
破壁飞去。故灵山一会,世尊以不说而说,尊者以不听而听,无上甚深之旨,尽在默然
中矣。
今世学者,有言禅宗者,极尽幽默讥讽之能事,例如谓:“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
禅门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认此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
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曰: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
?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26 我着到有关诸法实相的经论有:
大乘妙法莲华经
^^^^^^^^^^^^^^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
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为
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坐 所说上妙
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
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盘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
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
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
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
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皈依与保护
(“诸护法大会供”法会中的开示)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香港修顿场馆
2008年7月1-5日
共9节
目录
1) [第1节] 保护:活在当下
2) [第2节] 圣救度母灌顶
3) 诸护法大会供
主义的观点:发达时代
佛教的观点:末法时代
护佑免生错误的见地
4) [第3节] 本尊
意本尊
语本尊
身本尊
5) [第4节] 通过世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科学成就不能解决问题
经济学家不能解决问题
6) 三种心相续
第一种心相续:对解决方案的盲目信从
第二种心相续:虚无的思想
第三种心相续:超越世俗的解决方案
7) 修皈依...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1 11:23:10 2010, 北京)
诸法因缘生:现象(微观粒子的粒子性,即诸法)因为被观察被测量被记录(条件,即
缘)而产生。
诸法因缘灭:现象(微观粒子的粒子性,即诸法)因为观察测量作用停止而消失。
量子力学创始人波尔:“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察测量)之后才是一
种现象)。
我们不得不称赞佛陀,因为他所发现的缘起法,是宇宙的本质。2000多年以后,量子学
家才揭开了一角。只是一角。
把缘起法理解成简单的条件因果关系的人,是根本不理解缘起法。
说缘起法简单的人,是根本不理解缘起法的巨大威力。 |
|
C*******r 发帖数: 10345 | 29 省庵大师(公元1686一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
,大师自小就不吃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儿子宿具善根
,便命其出家修道。七岁时,大师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大师聪慧俊彦,经典过目不忘
。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诗书法俱精,然并未顷刻忘怀生死大事。
有一天, 大师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师瞿然悟世无常,修持益加精进,
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肋不贴席,终生不懈。后云游参学,庚寅年(公元
1710年)二十四岁时依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听教,昼夜研穷方等经典,越三年,三观十
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绍昙法师为授记,传大师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年)二十八岁,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头,功夫
绵密,凡历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
鹫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师不受,辞去。
后于真寂寺闭关,日阅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三年期满,寺众恭请大
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开演,辞义犹如河悬泉涌,沛然莫御。自此,化缘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诣四明阿育王山瞻礼...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0 达真堪布开示:
一切显现就是因缘和合。有因缘就能见到诸物,无因缘就见不到。
若因缘和合,就有这些显现;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些显现。但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其实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到了就显现,因缘不到,再勉强也
没有用,不会出现的,不会有的。
什么叫随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来、去、聚、散都是有因缘的,该聚聚,该散散,
该生生,该死死。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都是自自然然的。让它自自然然,就行了
。心不去分别,不去执着,就可以了。
随缘才能顺利,我们尽量这样去做。你真的做到了随缘,一切都会顺利,没有不顺
利的。一切都随缘了,那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还有什么不顺心的?还有什么不顺利
的?这个“顺利”是永恒的,不是观待不顺利而建立的“顺利”。它不是我们所求的“
顺利”。我们现在所求的这个“顺利”是偶尔的,无常的,不是真正的顺利。这个“顺
利”是暂时的,“不顺利”也是暂时的。
其实,若能随缘,才叫顺利;你不受外在的影响了,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一切
外境、对境都随你的心动啊。现在我们是心随境动,总是分别,去做一些取舍。若是这
样,你能得到自...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1 一切显现就是因缘和合。有因缘就能见到诸物,无因缘就见不到。
若因缘和合,就有这些显现;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些显现。但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其实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到了就显现,因缘不到,再勉强也
没有用,不会出现的,不会有的。
什么叫随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来、去、聚、散都是有因缘的,该聚聚,该散散,
该生生,该死死。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都是自自然然的。让它自自然然,就行了
。心不去分别,不去执着,就可以了。
随缘才能顺利,我们尽量这样去做。你真的做到了随缘,一切都会顺利,没有不顺
利的。一切都随缘了,那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还有什么不顺心的?还有什么不顺利
的?这个“顺利”是永恒的,不是观待不顺利而建立的“顺利”。它不是我们所求的“
顺利”。我们现在所求的这个“顺利”是偶尔的,无常的,不是真正的顺利。这个“顺
利”是暂时的,“不顺利”也是暂时的。
其实,若能随缘,才叫顺利;你不受外在的影响了,叫大自在。你大自在了,一切
外境、对境都随你的心动啊。现在我们是心随境动,总是分别,去做一些取舍。若是这
样,你能得到自在吗?我们的心随境转了,这些境左右了我们的心,这...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engshui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Fengshui
标 题: 转: 放生杀生现报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35:52 2013, 美东)
放生杀生现报录
原文: http://bookgb.bfnn.org/books/0858.htm
江慎修居士选录
印光老法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序
江慎修先生爱物戕物编题词
放生救物—延寿
放生救物—愈疾
放牛救物—免患
放生救物—得子
放生救物—得智
杀生恶报—屠宰
杀生恶报—食牛戒牛
杀生恶报—暴殄
杀生恶报—残害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序
江慎修先生者,乃前清一代之经学大家,婺源明道潜修之隐君子也。博学多闻,无书不
读,而且一一悉探其精微,人其阃奥,唯以教育英才为乐,不以富贵利达为事。当六岁
时,甫受庭训,日记数千言,父奇其敏,以十三经注疏遍授之,先生自是精心研究数十
年。举凡经史百家天文地理音韵翻切之学,无不融会贯通,遂以著述发明义蕴为己任,
所著近二十种,几二百卷。当时国家及名人著述,多皆取为依据。至乾隆三十七...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诸法因缘生:现象(微观粒子的粒子性,即诸法)因为被观察被测量被记录(条件,即
缘)而产生。
诸法因缘灭:现象(微观粒子的粒子性,即诸法)因为观察测量作用停止而消失。
量子力学创始人波尔:“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察测量)之后才是一
种现象)。
我们不得不称赞佛陀,因为他所发现的缘起法,是宇宙的本质。2000多年以后,量子学
家才揭开了一角。只是一角。
把缘起法理解成简单的条件因果关系的人,是根本不理解缘起法。
说缘起法简单的人,是根本不理解缘起法的巨大威力。 |
|
发帖数: 1 | 34 一点都不懂王阳明的心学,你就不用看《西游记》了。
孙悟空是什么,是心猿。白龙马是什么,是意马。
孙悟空学艺的地方是什么?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那就是“心”。
孙悟空的水帘洞倒卷,那也是“心”。
孙悟空的72般变化,其实就是心的变化。一切妖魔鬼怪,皆由心生。
《西游记》成书的年代是阳明心学的时代。
附上《西游记》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016 | 35 大家来分析: 诸佛菩萨关于2012前后的忠告
诸佛菩萨震撼预言,斯日命短,如少水鱼,念佛如救头燃,菩萨灾难预言,从苏州定慧
寺请得,很震憾!欢迎转载,功德无量!诸恶莫作众善奉得一心念佛,必得平安!
观音菩萨大慈悲、眼含热泪颤巍巍。苦口婆心告众人,眼前劫难来得凶。站在云端慧眼
看,泪珠滚滚落南天。眼看天下要遭难,只因众生少行善。死亡数字现已见,老少抛尸
在路边。高楼大厦无人站,妻室儿女全失散。恶人难免大劫难,善者自身能保全。若是
有人不行善,灾难很快到眼前。忠孝之人得长在,不忠不孝命早完。如果有人不听劝,
只等命丧归黄泉。每逢庙内讲一遍,一方之内能保全。一人宣讲太疲倦,应靠印刷传人
间。如果有人报上刊,蟠桃会上成神仙。如果有人能听劝,从此以后多行善。去掉贪心
把佛念,可以减少灾和难。有些凡民不信善,伦理道德全忘光。天差一日奏三遍,玉帝
闻奏怒冲冠。御旨立刻传下殿,大劫就在这几年。天罗地网来下界,二十八宿尽临凡。
天兵天将一齐到,杀尽恶人行天道。刀兵水火一齐现,高山平地同一般。山禽水族都遭
难,抛尸露骨罚黄泉。十月二十三日晚,满天星斗全不见。玉帝御旨真伤惨,要把恶民
全收尽。观音七次把...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6 LZ :『虽然无数实验证明,意识活动的大多数环节在大脑中进行, 但目前神经生物学
家仍不清楚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而 世尊于四阿含诸经中,开示言:「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
生意识」。此乃佛门四众皆无异议之原始佛法圣教。
所以很明显的,有情眾生的那个能知能觉的意识是缘生法。说「意识」是因为「意」和
「法尘」缘合后所产生的。那么这个「意」又是什么呢 ?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LZ :『虽然无数实验证明,意识活动的大多数环节在大脑中进行, 但目前神经生物学
家仍不清楚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而 世尊于四阿含诸经中,开示言:「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
生意识」。此乃佛门四众皆无异议之原始佛法圣教。
所以很明显的,有情眾生的那个能知能觉的意识是缘生法。说「意识」是因为「意」和
「法尘」缘合后所产生的。那么这个「意」又是什么呢 ? |
|
H******9 发帖数: 2766 | 38 证缘摄受智可以得度疑清净。如果有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名色法的诸缘的迷惑,则不是
度疑清净。
你也列举了第二智即缘摄受智 是对前生后世不再疑惑,
佛法是要讲究如实知见,不亲证而像你这样逻辑推理而对前后世不生怀疑,
这不是生起的观智。只是如同基督徒一样的"信心"而已。
佛法的如实知见是每个人嘴巴一张都可以说我亲见了的么? I doubt it.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因果业缘,每天都有,每个正常人都可以推理,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智"真正观测到它的发生。
简单测验一下就可以,一件事情发生,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其因为何,其缘何在?你
可以知道么?
同理,今世的你在这,前世的你是谁?
没有"智"可以观察到,就说自己证得对多世名色法不疑惑的境界,
这不是一般的自我安慰。
你说你观察的是大象的一部分,不是猴子;我只能存异的说,你看得是猴子,却指着说
那是大象...
南传的教法,下面有篇清静道论的讲解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7245
里面说"已经成就了缘摄受智的禅修者能够渡脱对于过去、对于现在、对于未来三世的
疑,因此称为度疑...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9 深观因、缘,
面对果、报——
甘愿,心就宽,
就能转烦恼成菩提。
人间苦难实多,有天灾人祸之苦,有自身老、病、死种种苦。这无量苦,从何而来?皆
是因、缘、果、报。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在造因、缘,也必定有果、报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罽宾国有位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弟子们到各地弘法利生,他独居深山中。一天,他
为了染僧服外出采草,采回一种能染色的草,拿一个大锅烧水,水煮开后把草放进锅里
,当水变色时,就将衣服放进去染。
就在此时,一位养牛的人走失一头牛,急得到处找,找到这位修行人的茅屋,进去看到
大锅正沸腾,锅子里的汁液就像血水一样,还漂浮着像牛皮的东西……他认定修行人杀
了他的牛,气冲冲跑去告官;官府派人来抓,修行人也没有辩解,就这样一关十二年。
弟子一直找不到师父,直到十二年后一位弟子在禅定中显神通,好像看到师父被关在监
牢中,赶紧到官府找人。
十二年来,修行人每日做苦劳、受尽折磨,身形憔悴,头发也长得很长……尽管如此,
弟子仍然一眼就认出了师父,向官府说明师父是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梵行清净,
决不可能偷牛且杀害。官府这才警觉可能抓错了人,赶紧找...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0 "行缘识","识缘名色"的意义 :
假使没有往世识阴六识的『行』(身行,口行,意行),没有往世的身口意这些造作.
就不会由於前世熏习这些诸行的动力而有此世的『识』阴出生,
沒有此世的『识』阴出生,
也就不会有来世的『名与色』再出现.
所以说"行缘识,识缘名色".
那為什麼要说这些因缘观,意义在那裏 ?
因為只要未來世的名色不再出生,
我們便不再出现於三界中---便涅槃了.
所以逆推上去的第一支是无明
行者了知必须把无明灭了,把无明灭了便不会再有接下来的支了.
===
另根,尘,相触生识,那是说前六识的生起,还需要有六尘及健全的五色根.
為什麼说健全的五色根呢 ? 此如说聋子因為耳根有问题,那即使在他耳朵大
叫,有很大的声麈,他的耳识也无法生起,没法了别声麈,没有耳识,也就听不
到了. |
|
j********p 发帖数: 9680 | 41 [实修交流] 随缘放生
放生的精神就是“救生”,对众生生命的关爱。不伤害众生“万物伤亡总痛情,虽
然虫蚁亦贪生”。杀业重果报会是寿短、多灾多病、生贫穷下贱处,重业者入地狱受报
。那么,放生恰相反,会获得长寿、健康、无有疾病、生富贵处、乃至生天道。由于我
们放生而生起慈悲心,自然这会改善我们自己的周围善因缘。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
、经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华严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故,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
假名,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
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已经发菩提心的人都不可缺少。因为释尊所说八万
四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是故仅发救
护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唯发起饶益心,犹胜供
养诸如来。”而一切众生最所珍护的也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
最大的恩德,无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戒杀放生是大...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42 楞伽经云。诸圣所知。转相教授。妄想无性。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起信论云。若有
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智故。华严合论云。顿悟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此
佛经祖语。菩萨知识造论。皆就现前一念指点。显妄性本空也。夫妄本空而真本有。非
佛而何。但众生久随污染之缘。未能顿复其本空耳。须以清净缘起。渐而转之。以吾即
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而吾即心之果佛。无缘大
慈。同体大悲。本自不可思议。且吾即佛之因心。深信切愿。专恳持名。亦复不可思议
。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然则清净之缘。无过此者。
但于念时。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
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门。此则根身世界。密随其心。
念念转变。殆非凡心肉眼。所能知见者也。及乎报终命尽。弥陀圣众。忽现在前。或现
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方谓净业成就。然净业之成。岂此时乎。
彻悟大师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消失,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而产生和消失。
佛陀用这个否定了上帝,梵等主宰,指明事物之间都是相续相生的因果条件关系。
比如我回答你这个帖子,是因为你在问这个问题,而我自认为懂这个,于是我回答,因
为有了这个主因,我才会回复你这个帖子。
当然这当中还需要助缘,比如需要我会打字,需要我有电脑,需要电脑可以上网,这些
是辅助的“缘”。
造成我回复你这个帖子并不是一个叫做上帝的在让我回复你的帖子,也实际不是一个独
立的“我”在决定回复你的帖子。它本质是依照缘起关系的五蕴生灭流转而完成。 |
|
r*****d 发帖数: 922 | 44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迷时佛是众生,悟时众生是佛"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由于缘受生爱,此为十二缘起中的重要环节,随观受以及它们在缘起的影响,在初期佛
教的禅修里占著核心的地位。在修习受念处时需要对任一受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清晰地觉察。
(廿二)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
苦不乐觉。(23)
在将受作基本的三种分类之后,进一步修习将受区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受。。
(廿三)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24)
在上述受念处修习的第一步骤,是要清晰地察觉现在经验的受是乐、苦或不苦不乐受;
到此为止,仅是单纯地感知受本身,而丝毫未对其作反应。
在仅止于单纯地感知受而不去对它作反应时,必须依受的感性色调来观察,对任何现在
所显现的受,例如说「感受到痒」、「感受到兴奋」或其他感受,而不加入个别的本质
与特性。不只不受个人过去的经验内容所影响,而且是将知觉导向苦、乐、不苦不乐的
一般特性。
将受区分为苦、乐、不苦不乐三种类别的主要理由,可以藉由一部《中阿含经》来理解
,此部经指出这三种分类互不重叠。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此三种其中之一时,不会感受
到另外两种,此一情境使得修习者不可能将其中之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46 ☆─────────────────────────────────────☆
dumbCoder (HumbleCoder) 于 (Tue Jan 15 13:53:47 2013, 美东) 提到:
经常看到有怀疑古希腊文明有水分的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no01-458848-1.shtml
我是菜鸟,请版上高人指点。
☆─────────────────────────────────────☆
yenite (燕岭悲歌) 于 (Tue Jan 15 16:11:29 2013, 美东) 提到:
呵呵,要怀疑先看看原著吧,否则会闹些特洛伊不是希腊的笑话。。。
btw,为啥国内突然兴起了一股质疑希腊罗马的风气,而且还是一帮对希腊罗马没啥了
解的人?
☆─────────────────────────────────────☆
maywind (五月风) 于 (Tue Jan 15 16:31:59 2013, 美东) 提到:
这叫两手都要硬
☆────────────────────────────────────...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580 | 47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不是生灭的精神觉知心、不是“唯
心主义”)造.
普愿将军们未来都能够发菩提心,共成佛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