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宫调
(共0页)
k**a
发帖数: 1181
1
这套黄金年鉴很不错。我收了一套,给很多朋友推荐过。
先秦·汉魏六朝-《古乐遗响》
01 楚商(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02 哀郢(埙与乐队)
03 流水(古琴独奏)
04 屈原问渡(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05 楚歌(埙与乐队)
06 胡笳十八拍(琴曲演唱与琴箫伴奏)
07 幽兰(古琴与编钟乐团)
08 梅花三弄(古琴独奏)
09 酒狂(古琴独奏)
10 广陵散(古琴独奏)
11 原始狩猎图(骨哨与乐队)
唐-《霓裳羽衣》
01 春莺啭(壹越调,原唐歌舞大曲)
02 倾杯乐(弹拨乐, 据《敦煌曲谱》抄写同名乐谱改编)
03 撒金砂(合奏,据《敦煌曲谱》抄写同名乐谱改编)
04 霓裳中序第一(器乐合奏)
05 阳关三叠(古琴独奏)
06 菩萨蛮(歌曲演唱)壹越调
07 离骚(古琴独奏)
08 玉树后庭花(歌曲演唱)
09 王昭君(筝齐秦)(大食调)
10 春杨柳(丝弦合奏)(平调)
11 泛龙舟(水调) 笛子独奏
12 剑器浑脱(筝独奏) 般涉调
13 酒胡子(壹越调) 丝弦合奏
14 大漠抒怀(筚篥与乐队)
15 秦王破阵乐(编钟乐队与歌队)
宋-《杏花天影》
01 潇湘水云(古琴独奏)
02...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2
来自主题: Xiqu版 - 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ZZ
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古苍梧
元代文人有「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的说法。南宋时,「宋杂剧」吸收宋词、南方民
歌形成音乐主体,发展出多人唱演的长篇戏剧,谓之「戏文」,亦称「南戏」,后来演变
为更完整的「传奇」形式。元代北方戏剧家,以「金院本」为基础吸收北方民歌及「诸宫
调词」(说唱体曲艺)的音乐结构,发展出一人独唱、数人合演的短篇戏剧,世称「元杂剧
」。南戏在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元杂剧却逐渐式微。昆曲的兴起使北曲及元杂剧再受重视
。明末清初,昆剧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虽以南戏为主体,却保留了不少元杂剧的剧目
,演出上也尽量体现元杂剧的体制、风格,念白、曲文均按原作。
南戏着重演员间的互动
元杂剧的演法早已失传,其风貌却保留在昆剧中。此次康文署主办的「南戏北戏名作展」
就可以欣赏到两个代表作:关汉卿的《刀会》和无名氏的《女弹》。元杂剧脱胎于金院本
与诸宫调词,从一个综合性表演的「杂剧」变成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把院本只唱不
演的「正末」或「正旦」变成剧中的主角,让他唱演到底,并把诸宫调词的叙事体(第三
人称身份唱叙)变为代言
S********8
发帖数: 4466
3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4
来自主题: Henan版 - 中国戏曲之最
河南号称“戏曲之乡”,也是当今公认为戏曲大省。以下理由,足可使其成为中国戏曲之
最而当之无愧。
戏曲起源早
从记载看,夏启时中原已有优伶出现。商、周傩仪规模巨大,两汉和隋唐,洛阳均是
“百戏”活动的中心。有关“兰陵王”、“踏摇娘”和 “参军戏”出土文物又不断发现。
“诸宫调”创始于开封,《目连救母》搬演于开封,北宋杂剧则形成于开。这一切足可说
明:中国戏曲之主根在中州及其附近地区。
戏曲品种丰
诸宫调、金院本、元杂剧之后,根据有关记述和各种野史、笔记、小说、诗文等提供
的线索,四百年间先后在河南境内存在或流行过的各类剧种大约有78个。其中戏曲剧种67
个,其它剧种11个,数量和密度均居中国各地区之首。
戏曲队伍大
1984年,河南共有专业表演艺术团体227个,约占全国剧团总数的九分之一。农村的业
余演出组织,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历年统计从末低于5千个。近年来,戏曲虽处于不 景气
的状况,但河南的剧团数仍居高不下。大约每30万人便拥有一个专业(国营或民办)表演
艺术团体。 从艺人员广1980年,河南专业演职员为19956人,而参加业余演出活动的人数
则高达20万人以上。二者相加,这支22万
M*****h
发帖数: 214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古代写淫乱名著者照样遭恶报
舞动笔杆子的人要非常小心才行,法律允许不等于神佛允许,人喜欢看不等于神佛那里
可以通过。违背了神意会怎样?那就是遭到天谴。而天谴有些是人看得到的,比如本人
或后代遭到恶报;有些是人看不到的,就会有一些异象出现,比如有人被带去地狱参观
,看到某某人正在那里无休止的遭受刑罚。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反正这类事例在
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在神的眼里,淫乱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用文字著作去教唆
读者淫乱,其罪过就更大了。
有人说,某某名著都流传几百年了。流传多少年、有多少人看,并不一定是好书,只有
教人道德升华的书才是神喜悦的。不要说现代的那些畅销书,就是古代的一些「名著」
里就有很多糟粕的书籍,那些书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里面描写的却
是败坏人类道德的东西。这些写淫乱作品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例如《牡丹亭》一书,是描写男女青年情奔的书,而且文章用词华丽,人人爱读,所以
受其影响,把反对礼教、追逐情爱、淫奔之事误认为风雅的人很多。中共治下的现代版
《牡丹亭》更是荒诞无稽。该书作者汤显祖死后,曾有人死而复苏,亲见他被关在阴间
的暗室中,备...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4196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禁书有哪些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jasmine02 (夕阳红), 信区: Midlife
标 题: 中国的禁书有哪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0 03:55:50 2014, 美东)
史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
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中等三品,偶有香艳处:
中上:《西厢记》、《红楼梦》、《绿野仙踪》、《游仙窟》;
中中:《品花宝鉴》、《野叟曝言》、《帘外桃花记》、《女仙外史》;
中下:《倭袍记》、《如意奇缘》、《玉蜻蜓》、《凤双飞谈词》(姚注:此书出
女子手笔,专谈男色,有女儿国王狎男妾之智);
下等三品,皆香艳说部也:
下上:《绣榻野史》、《株林野史》、《灯草和尚》、《桃花庵》;
下中:《隔帘花影》、《香闺秘记》、《桃花记》、《如意君传》;
下下:《牡丹奇缘》、《闺中秘史》、《情海缘》、《花下缘》。
此外,《花锦营》,半图半文,...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7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mmm 刘大官人,俺也要
常见用法
(1) 男人    剑外官人冷, 关中驿使疎。—— 唐· 杜甫《逢唐兴与刘主簿弟》
女使锦儿叫道:“官人寻得我苦,却在这里!”——《水浒》七回
(2) 丈夫   妻子称呼丈夫(多见于早期白话)   夜坐书院中研墨吮笔,凭纸长吟,中
妻不眠,(妻)向氏呼曰:“官人夜深何不睡去?”——《续传灯录·张商英》
其他解释
(1).选才委官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孙星衍疏:“知人则
能器使。”《左传·襄公十五年》:“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
能官人,则民无觎心。’”《晋书·郤诜传》:“古之官人,君责之於上,臣举之於下
,得其人有赏,失其人有罚,安得不求贤乎!今之官者,父兄营之,亲戚助之,有人事
则通,无人事则塞,安得不求爵乎!” 宋 曾巩《徐禧给事中制》:“至於决狱、官人
、条陈、法式之事,莫不当考察焉,其任可谓重矣。”
(2).称官吏   《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荀
子·强国》:“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
杨倞注:“官人,群吏也。” 唐 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蜀 中诸州百姓所...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8
那是因为近代的西方科学打赢了我们老祖宗的科学,让近一百五十年来西方文明占了
主导地位,我们都学上了西洋的科目,但这不等于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比西洋逊色,特别
不等于我们没有音乐传统。五线谱是更普及,但是学音乐的人照样学十二音律七音阶
三分损益法五度和声,这里也就工尺谱是我们特有的,其余都是基本乐理里的东西。
唐诗宋词的曲子,我们中学没有教怎么唱是因为那是语文课本。事实上是有曲流传下来
的。没有出现在最普及的音乐课本里,还是因为西洋科学更普及,你要是学民乐,就能
学到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里就收录了很多这样的乐谱。此书上溯唐宋,下迄
明清,记录北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单体曲牌有南曲1513曲,北曲581曲,共2094
曲。加上各种变体曲2372个,共有4466曲。这些曲牌内容包括唐宋诗词、大曲、南戏、
杂剧、金元诸宫调、元明散曲、明清传奇等。国学数典网站就有下载。
你可以说我们的音乐传统教育不够普及,让门外汉不够了解,但是你没学到的东西不
等于不存在,你不了解的东西不等于没有。
j*******2
发帖数: 83
9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中国的禁书有哪些
史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
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中等三品,偶有香艳处:
中上:《西厢记》、《红楼梦》、《绿野仙踪》、《游仙窟》;
中中:《品花宝鉴》、《野叟曝言》、《帘外桃花记》、《女仙外史》;
中下:《倭袍记》、《如意奇缘》、《玉蜻蜓》、《凤双飞谈词》(姚注:此书出
女子手笔,专谈男色,有女儿国王狎男妾之智);
下等三品,皆香艳说部也:
下上:《绣榻野史》、《株林野史》、《灯草和尚》、《桃花庵》;
下中:《隔帘花影》、《香闺秘记》、《桃花记》、《如意君传》;
下下:《牡丹奇缘》、《闺中秘史》、《情海缘》、《花下缘》。
此外,《花锦营》,半图半文,为明版,最为珍贵。《素娥篇》、《国色天香》、
《花阵绮言》,皆珍本也。《浓情快史》亦负盛名,偶于坊间访见之,殊不见佳。《东
游记》疑即《三山秘记》(又名《枕中秘》)。以上各书已罕见,可遇而不可求也。
其余如《新台秘史》、《玉娇李》、《摩登...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88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 宋代百戏与相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宋代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
确是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诨话、说
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
宋代百戏中与相声有关的艺术形式可以分说、学文字游戏三类,分别列举如下:
说--说诨话、说诨经。
学--学像生、乔像生、学乡谈、叫果子。
文字游戏--商谜、合生。
此外还有沙书、说药名等。
第一节 与相声的"说"相关的艺术形式
宋代百戏中与相声的"说"相关的艺术形式有说诨话、说诨经。诨,抓哏取笑。
说诨话、说诨经由说话、说经发展而来,就是带哏的"说话"、"讲经"。
"说话"历史渊源久远,《墨子.耕柱》中载云:"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
书。"这里的"说书"还不是说唱艺术,刘向《列女传》里记载了古代盲人的说书
活动。"说话"见于记载是在隋朝,就是前面提到的笑话大王侯白所从事的活动。
到了唐代,"说话"遍及朝野,盛及一时。唐郭(三点水加是)《高力士传》载云:"
太上皇移仗西内安置。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
l***b
发帖数: 314
11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凭记忆,有错误我不负责。。。
南宋中后期唐宋大曲在北方逐渐发展为诸宫调,进而为元曲。几乎同时,南方民间小调
并宋词音乐融合为南戏音乐,元朝时南戏与元曲各据南北,元曲势力、影响远大于南戏
。南戏逐渐吸收了元曲的音乐、联套格式,转化为自身音乐的一部分,即北曲;相对应
,南戏最初形成时由宋词和民间小调转化来的音乐被称为南曲。到了明朝初期,元曲逐
渐衰落,南戏崛起,及至魏良辅根据南戏音乐体系改良昆山腔,创水磨腔,梁辰鱼使用
水磨腔写传奇,水磨腔风行天下,取代了昔日元曲(杂剧)的地位,到了明朝中后期,
杂剧音乐失传,昆曲大行其道
具体的去看钱南扬的《戏文概论》,我懒得去查了
I***d
发帖数: 1023
12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你说的和他说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吧,本来诸宫调到院本再到杂剧,这些都是北曲的脉络
。只不过杂剧成就很高,所以后来一说北曲大家就只想到元曲而已了。
还有楼主度到的南北曲的区别,说北曲宗中原音韵,南曲宗洪武以苏州话为主,这也是
不对的。明以后南曲一样宗中原音韵。当然南北曲的韵律是个大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
。只说填词的话,南北曲的区别主要在宫调上。
S**U
发帖数: 7025
13
变文,是中国唐朝受佛教影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佛教通俗化、佛经再翻译
的运动。中国的长篇小说乃起源于佛教的变文。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
极的影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E%8A%E6%96%87
普及教育的价值,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农业社会中,普及教育的价值对农人并不明显
,算数对商人的价值就高于能读儒家经典。
儒家对中国基础普及教育的贡献,很大因素是在朝廷考试制度下,为了进入仕途或成为
乡绅而受教育。所以清朝一废科举,儒家私塾就式微,被新式学校取代。
西方的普及教育,刚开始部份原因是宗教改革后,教会失去对圣经的解释权,教徒为了
自己能读圣经而识字。西方活字大量印刷首先用在 Gutenberg Bible。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