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发帖数: 265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rtial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Davo (Dove), 信区: MartialArts
标 题: 一代宗师背后的故事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0 19:49:05 2013, 美东)
丁連山生死流亡
(先要說明的是:在後文中出現的『寶森』、『寶田』實為同一人,根據資料來源不同
,而有異呼。)
丁連山是個鬼魅一般的人物,但這不是生成胎就,而是有一段特殊的淵源。若非涉入一
段中日之間、北洋與國府之間的秘辛,他自己的人生,不會老是在黑暗裡摩挲,用他自
己的話來說:從此,我便墮入了鬼道!」
這是關乎1912年的奉天血案,但是背景還要上推到1905年的「刺殺出洋五大臣」事件。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9月24日,滿清輔國公載澤、兵部侍郎徐世昌、戶部侍郎戴鴻
慈、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消息傳出得很早、看來也很
準確──五個人從北京搭火車到天津、再轉乘海輪,西遊取經,看是否能由攻錯西洋憲
政的妝點,來為君主制度贏得些苟延殘喘的時間。
光天化日、眾目睽睽,整起爆炸事件被各方面考掘得十分詳細。一般咸信:刺客就... 阅读全帖 |
|
c***a 发帖数: 16 | 2 炒了近一年的《芈月传》终于在11月30日晚开播了,显然,观众对于这部剧的期待值已
经蓄满,这一方面是来自于“娘娘”孙俪的“宫斗”之路再出发,另一方面也和片方对
于芈月原型——战国秦宣太后不遗余力的宣传不无关系。
在一些新闻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媒体直接将秦宣太后的名字认定为芈月,导演
郑晓龙甚至还视其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政治家”,是“中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再加上
“芈月”其名的来源,牵涉到兵马俑主人到底是谁的问题,使得《芈月传》比单走后宫
权谋的戏说剧多了些“走近科学”式的厚重性和神秘感。
不过讲真,秦宣太后芈八子确实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一位威猛不羁的奇女子,她从一
个身份并不太尊贵的楚女从床笫一路摸爬滚打晋升到太后之位,鸡汤属性爆表,也非常
具有时代特色,以至于有评论将其治国理念概括为“以污治国”。在看剧之前,我们不
妨先来了解下这位奇女子的人生和她所生活的时代。
芈月的原型秦宣太后是“中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吗?
秦宣太后的出身
在正史中,有关秦宣太后的记载只有区区十余条,大部分还都是她执政秦国之后的
事迹,其早年生平,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女性一样,不著于史。我们只知道她是楚人,
《史记》、《...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3 发信人: zhongaoao(), 信区: Movie
标题: 电影版《挪威的森林》很唯美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9 10:32:57 2017,GMT)
前几年终于看到村上春树同名小说的电影《挪威的森林》,让我十分的激动,观摩了一
遍又一遍。原著我差不多看了七八遍,电影也看了快五六遍了。现在每次看时都会在脑
海里与原著做对比,发现什么地方漏了,什么地方被改编了,还有哪些语言的神韵没了
。总之电影和原著区别还是很大的,只是故事的梗概差不多,部分情节的细节上,语句
风格上,有过不小的手术。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小说的语言只是其中的部分元素。村上春树小说精妙的譬喻,和
精心营造的气氛,很难被电影所复制。不过该电影的画面很素洁,很唯美,故事展开像
原著一样清晰流畅,不失为一部不错的文艺片。
但男主人公渡边的演员,似乎离我个人的想象甚远。觉得比起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些木讷
,不那么收敛和有内涵。很没有代入感。基本上不是我理解的渡边,除了他的执着和冷
静有一点小说的影子,其他的根本不像。其实,直子的形象也不是那么美好,只能说女
演员有自己的风味。另外一个女孩子绿子,则根本就不漂... 阅读全帖 |
|
a*********x 发帖数: 7174 | 4 傲嬌(日语:ツンデレ,亦常翻譯為外冷內熱、蠻橫嬌羞、惡嬌、嬌蠻或嗔羞)是指「
平常說話帶刺態度強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害臊地黏膩在身邊」的人物,主要是常
用於戀愛型態的詞彙。本來是發源於日本的美少女遊戲業界,而在包含動畫、漫畫的御
宅族次文化裡廣泛形成萌的對象之一種類型,另一方面在、大眾媒體上也會被使用到,
作為譬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戀愛模範、話題人物等。依照個人不同而定義的差異甚大
,也可說是個相當抽象的概念。 |
|
j****c 发帖数: 19908 | 5 老南大逸事:「吾心有子」毕业恋
华夏文学 4438:一個在南京中央大學發生的小故事
-
一個在南京中央大學發生的小故事
天生散人
2001-10-20
話說在大陸時期的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
有一年,這個系只收了兩位學生
一個男生,一個女生
當時的民風保守
這兩位同學除了在課堂上必要的交談之外
沒有聊過一句話
就這樣,過了四年
在畢業典禮之後
男同學心想:「今後兩人各自回鄉,恐怕是沒有什麼機會再見面了吧?」
於是
他鼓起勇氣
用紙包了一包瓜子
到那位女同學的宿舍門口
託人將瓜子送進去
這個男同學在宿舍門口一直等
等了兩個多小時
始終不見那女同學出來回應
心想:「大概沒什麼希望了!」
就在他轉身要走的同時
那個剛才幫他送瓜子進去的女生把他叫住
說有東西要給他
他把東西接過手一看
還是剛才他送進去的那包瓜子
他徹底絕望了!
那男生回到自己的宿舍
心情極度沮喪
信手把那包瓜子的紙包打開
卻赫然發現
裡頭所裝的
是一粒粒已經去掉瓜子殼的瓜子仁。
這時他轉悲為喜,放聲大笑……
後來的結果如何呢?
當然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囉!
傳統中國人對於感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
他們常用同音假借、一字多義等譬喻象徵技巧來 |
|
b*******n 发帖数: 1267 | 6 如何使我们的感情与理智平衡
佛经中有一句话,叫做‘悲智双运’。智是上求菩提的智慧,智慧梵语般若,经云
:‘般若是诸佛母,诸佛自般若出。’悲是下化众生的悲愿。悲愿,即是慈悲之愿。佛
经上说:‘慈者予人以乐,悲者拔人以苦。’也就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者曰慈;怜
悯众生,并拔其痛苦者曰悲。而智慧、是指断除烦恼、求证菩提的般若正智。
其实,悲与智,自世间法来说,就是我们的感情与理智。自感情方面说,人有七情
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我们各种情绪的变化;六欲出自《大智
度论》,是指色欲,形貌欲,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这本来是指凡夫
对异性所具的六种欲望,但与七情合在一起,通俗化了以后,就泛指人类的种种感情与
欲望了。感情出之于本能的冲动——人类和一切众生,其基本的本能是生存欲与生殖欲
。前者是食欲,后者是性欲。中国古语:‘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佛经中也说:‘众生皆依食住’,‘众生以淫欲而正其性命’。全是指动物的基本欲
望而言。
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科学家把世间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类。矿物没有生
命;植物有生命而没有心识,所以没有... 阅读全帖 |
|
j*******o 发帖数: 49 | 7 有人用钱钟书夫人说钱钟书是一个很木讷不善言辞的人为韩寒不善讨论自己的作
品开脱。大家看看钱先生在早稻田大学即兴所作的一次演讲。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921901.htm
当一个作家的作品受到质疑的时候,不要用金钱,女儿,妻子,父亲,以及女明星来挡
驾。去辩论,去捍卫自己的作品。
《诗可以怨》-钱钟书演讲整理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11:39 P.M.
《诗可以怨》本为钱钟书先生于1980年11月20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即兴所作的一次演讲
,后来人根据演讲记录整理所得。这次演讲的受众对象为日本享有盛名的汉学家,以钱
先生的学问,当时是无人能及的,但钱先生非常谦虚,在一开场就说:在这么多汉学家
前演讲,即使不是浑身是胆,也要有斗大的胆。在平常人眼中,钱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
古今,个性鲜明,见解独特的人,其为人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他曾说如果自己随
便发言,上帝就会发笑。故给人以孤傲的印象。在此我们可见钱先生本真的性格和大学
者的风范。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 阅读全帖 |
|
q****a 发帖数: 21 | 8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60 | 9 竟然在这儿看到基友了那必须也来插一嘴啊。实际上该说的大家都说了,特别是
magicbaby的回帖,楼主要好好学习下。
几年前急着相亲的时候我也有楼主的各种心态问题,只不过症状没这么严重 :D 作为
一个走过了那个阶段也找到了相爱的人的姑娘,我觉得楼主可以细细琢磨以下几句话:
其一是陈愉在《30岁前别结婚》中写道的:“我是如何克服作为亚洲移民女性的羞怯和
自卑的呢?不是努力地去说话,而是努力地去倾听:在对于他人真诚的、深深的好奇和
倾听中,我逐渐学会不那么关注于自己的感受。”
其二就是,我认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随着成长而愈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也进而
对他人的局限性报有发自内心的理解。楼主读了这么多书,一定知道那个“随着自身的
知识之圆扩大,周长增加,愈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的譬喻,人际相处之间的道理同样
如此。
最后一点就是,无论是单身、恋爱还是已婚,你的快乐都是不依附于人的,你的灵魂都
是独立和自由的。
【其实我不觉得楼主当下的悟性可以真正参透以上这些话,还是看看别的网友说得更加
具体的道理,再回头来细细体会吧。】 |
|
N****n 发帖数: 6571 | 10 这个新闻是比较搞。 --------这个牧师是那种相信圣经at face value,就是说圣经
的每一句话他都确信不疑。 不比现在的那帮伪君子式样的基督徒:想宽以待己时,
就说圣经的字句是个譬喻法;想严以律人时,就声称圣经的字句是神谕,不可更改。 |
|
z**n 发帖数: 22303 | 11 西方人看佛教:相似科学超越科学的宗教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 阅读全帖 |
|
d******w 发帖数: 2213 | 12 这些都是很好的譬喻。可是我们都知道就是放不下。要是能放下,就成佛了。 |
|
j********p 发帖数: 9680 | 13 某种意义上,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
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某种意义上
问曰:若造善业,则能获得增上生的安乐,因而应爱著有漏善业。
智者畏善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智者们畏惧善趣,也等同于地狱一般,他们于三有世间,难得不生起畏怖。
此处智者是指如理通达三界苦谛以上的圣者。在这些圣者敏锐明利的智慧前,三有世间
如同火宅,如同苦海一般,地狱恶趣固然充满着痛苦的猛火,而人天善趣中也无处不在
为烦恼毒火所烧,衰老死亡瀑流所冲袭。《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
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
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再说圣者畏因如同恶果一样,善趣中安逸享受实际
上是后世恶趣之因,因而他们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会如同恶趣地狱一样怖畏,对整
个三有世间,圣者们很难做到不生怖畏厌离。 “难得不生畏”一句,还可理解为:除
了登地以上菩萨圣者们,其余智者难以做到对三有不生怖畏。登地菩萨已证得了有寂平
等的大智慧,为救渡众生,他们对地狱也会如同鹅王趋莲池一般,不但毫无畏惧,反而
会充满喜乐,如寂天菩萨云:“如是修自心,则... 阅读全帖 |
|
G*******h 发帖数: 1391 | 14 这个是对第一点的回复。
等我再找找第二点 :)
“ 尽管心里有这种种担心顾虑,我还是感到了好奇心的驱使,最后便决心读读他的著
作。《不合时宜的思想》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书。我被其热情弄得心醉神怡,不久后我便
读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跟歌德的《浮士德》一样,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重
大的体验。
《查拉图斯特拉》便是尼采的《浮士德》,他的第二人格,而我的第二人格现在便对应
于查拉图斯特拉了——尽管这有着把一个鼹鼠掘起的土堆比作布朗山40 之嫌。而查拉
图斯特拉——对此可以说绝不必怀疑——是病态的。我的第二人格也是病态的吗?这种
可能性使我十分惊恐,我也好长一段时间拒绝承认这一点,但这个想法在不合时宜的时
刻却再三再四地涌上我的脑际,使我冒出一身冷汗,因此到了最后,我便只好进行自我
反省了。
尼采只是在晚年才发现了他的第二人格,这时他已年过中年,而我却自童年时代起便认
识我的第二人格了。
尼采曾幼稚地和不谨慎地谈到过这个阿尔希顿(arrheton),这个无以取名的东西,仿
佛它是很合适的。但我很快就注意到,这只会引起麻烦。在他还是个年轻人,对自己的
前途将会怎样还不必顾及时,他来到巴塞尔大学...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5 这篇写于6年前的文章,原名挺长——关于当今流行的《仓央嘉措情歌》之纠正,兼说
伊沙“润色”的新版《仓央嘉措情歌》。作者不只是我一人,还有一位朋友玛吉拉茉。
最早发表在藏人文化社区,现在早已被删除,而我自己也没保存,但不想最近在豆瓣上
看到,颇有劫后重逢之感。
看来有必要重发这个帖子。一来是留存在我的博客上,二来是发现在如今,仓央嘉措不
但日益被“情圣化”,甚而至于,出自他原创的诗硬是被附会成“情歌”不说,一首首
诸多煽情且俗气的“情诗”假冒他的名字接踵出笼。正如有研究者讽刺说:“今天冒出
一位或多位诗人,他们以仓央嘉措的名义发表诗作,也没有任何翻译迹象。这些‘伪作
’诗人的真实名字叫——苍蝇加醋。……苍蝇加醋流行最广的诗歌有:那一天····
··问佛······寂寞,欢喜······什么幽居·····我放下不放下··
····见与不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
密······那一刻······来我怀里······”
另外,还要补充一句——其实这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近两年来,中国的学者和
“藏学家”就“东方主义”和“西藏问题”,非常学术地引经据典、...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1168 | 16 0. 重读诗两篇
诗经也是常读常新。这次重读一扫所谓『温柔敦厚、思无邪』的旧印象。比如齐风《东
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以及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1. 东方之日(月)
《东方之日》最先引我注目的当然是『履我即(发)兮』。乍看非常奇特又特别缠绵。
然而先秦古诗往往如此,不乏奇崛意相,比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
卷也。』。奇辞巧喻,好似奇兵前锋,一时动人神魄,却不能长久,也不能镇摄全诗。
依我之见,本诗诗眼在篇首看似平淡的『日、月』起兴。比、兴原是诗经乃至中国古诗
相当常见,(其中兴)又十分特别的手法。相对后世常用手法比如譬喻,『兴』中的『
它物』和所引起的『所咏』...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17 所謂諸因緣 以善了為第一
依佛教緣起性空的觀點,因為十方三世諸法界中,如同華嚴經中所譬喻無量無邊的因陀
羅網,緣起互相映攝交融,所以很巧妙地編織出六道輪迴中,每個眾生對自己的「俱生
我執」。
最深摯愛的其實是自己
就人類深層內心演化而言,俱生我執其實應該算是人類最原始的愛情,我執本身是
依他而起自性,也是十二緣起中最隱微深奧的無明作用,所以古代印度哲學家把它取名
為「薩迦耶見」或「補特伽羅」。傳統上,法相唯識學說對它的深奧神秘特性也特別重
視,因為這種無明業相,有著非常奇妙微細的鏡射與記憶功能,也似乎對十方三世法界
中所有因緣種子,也有類似召喚與吸引的能力,所以能見相與境界相,相伴變幻而生,
這也就是所謂的「行業
」,所有的「修行人」其實都該認真看待:它既是回憶的本體,也是憧憬的種子,對人
類而言,它是在漫漫時間長流中相續繫縛的緣起,同時也是生命中一切陰晴圓缺、悲歡
離合的依附。
中論頌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
。」「我執」也是如此,雖空亦非斷,雖有亦非常,因果業不失,是故諸佛常說此事。
誠如佛經中末利夫人坦然對波斯匿王所言:「陛下最深摯愛的人其實是自己。」但
奇怪的是...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18 感觉她的感悟跟佛学(禅修)的本质一模一样: 内观 随缘 (参见如下)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
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
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
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
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
,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
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
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
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
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
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1632 | 19 早晨,想起沩山灵佑禅师拨火悟道的公案来。故事大约是:天冷,百丈禅师(就是建丛
林,立清规的那位)让身边侍立的灵佑拨一拨火盆,看看灰烬中还有没有余火。灵佑探
了探,说,没有了。百丈禅师便起身亲自去看,从灰烬底层翻出少许未燃尽的余火来,
举起问灵佑:你说没有,这个呢?灵佑大悟【1】。
这是个温暖的故事。虽说公案全靠体悟,嘴上怎么空谈,都是胡说。但勉强去解释呢,
大致可以譬喻为,哪怕最清冷最灰色的时刻,总有火在的,只要你肯去拨。总不会一切
都燃烬,不管你是否看见,是否相信,总有那从来未曾变改,从来未曾离弃的,默默在
心底。
而我偏要曲解这个故事。哪怕满目的灰烬,自以为终于已经燃烬,心内却总能陆续拨出
暗红的余火来。不管是否能及时察觉,有生之日,这心火永不会熄灭,这焚烧永无解脱。
故事到这里,还未完。第二天,灵佑随百丈禅师上山,百丈问:带火儿了没?沩山答:
带了。百丈又问:在哪儿呢?灵佑就拈起一支木柴,吹了两吹,递给百丈。百丈评道:
如虫御木【2】。“如虫御木”算是歇后语了,后半句是:偶尔成文。意思是,就像虫
子啃木头,偶尔也能啃出漂亮的花纹。更现代的版本是:让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拍,只
要尝试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1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佛在《正念经》中说:“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弥勒菩萨也说:“不净粪中无香
味,五道之中无安乐。”《法华经·譬喻品》中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也许我们短短的几十年生命中会有很多值得眷念的安乐享受,可是从轮回的大尺度上来
说,生命永远都是苦多乐少。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超越轮回。 |
|
z**n 发帖数: 22303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种名叫「庵摩罗果」的水果。
甲妇人一得到庵摩罗果,便连果带子统统吃下肚了。
乙妇人却只吃果肉,而把子留下来,继续栽植培养。
不久,这个种子又再长出果实,她一样只吃了果肉,留下种子,然后又将种子拿
去栽种,如此一年、二年、三年下来,竟使她拥有了一大片的果园,获利无穷。
所谓「因缘果报」,有了因,还要有缘,才能有结果。在人世间,凡事都要留一点
余地、留一点退路,好比用钱,不要统统把它用尽,要留一点应急;用力,也不要统统
把它使尽,要留一点劲头。就像故事中的妇人,能留下那么一点种子,也就有之后无穷
无尽的获利了。
因此,平日生活,我们对于家中的子女,要留一点道德给他;对于朋友,要留一点
方便给他;对于长辈,要留一点恭敬给他;哪怕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雀,我们也都
要留一点慈悲给它。
一个人能留一点东西给别人,表示你是富有;什么都不肯留一点给人,光是自我享
受,表示你是贫穷。
希望世间上所有人等,都能留一个笑容给人,留一句好话给人,留一个因缘给人
,让你、让我、让他、让大家,都能得到彼此留下的一点...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25 宗教版是LEIZHOU申请创立的。
LEIZHOU创立本版的初衷,以要言之,是因为他认为WISDOM版成了“观音法门版”,而
他要创立一个包容各家的版面,取名为belief. 当时的版规,有一项就是不许攻击其他
的宗教/信仰。
我当时曾经申请本版的版副,但没有被LEIZHOU批准。原因是因为我对FLG的强烈反对。
LEIZHOU并不是FLG的支持者,但是他坚信他人说话的权力,以及对其他人信仰的尊重。
所以曾提议让我去申请WISDOM版斑竹的LEIZHOU,没有批准我在BELIEF版的申请。
LEIZHOU这种对本人并不支持的信仰尊重的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对我本身有不小
的影响。
我想,任何人的信仰,都有他的理由。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批判,或许坚定某些人的
信仰,或许动摇某些人的信仰,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贴标签式的指责,以及对对方
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情况下的断章取义,则是于任何人都是没有益处的。
如果只从教本去判断一个宗教,其实本身已经是原教旨主义者的做法,区别只是一个
用来当自己的信仰,一个用来批判别人而已。天主教的很多教堂会说圣经中说的七天
其实并非七天,而是譬喻;佛教中也常有表 |
|
r****r 发帖数: 755 | 26 "因为佛陀涅槃了,而涅槃不是成为上帝,也不可想像为无形的主宰,更不是秘密的存
在,这对一般的大众是难以理解的,于是在宗教的情感趋策之下,自然把对佛身的思念
转寄在佛陀的遗骨─舍利之上,藉着供养礼拜的具体行动来启发身心的信乐。
事实上能够深入念法的人,不难了解佛陀的色身也是四大所成,有饮食、大小便,会生
病、腹泻、背痛、受伤,会疲累、需要睡眠休息…终究病逝;因此舍利象征的应该是佛
陀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聚集的崇高德行。
弟子所忆念的也应该是这五分法身所具备的九种佛德特性,才不致流于外道的形式崇拜。
可是时间的洪流与感性的浪潮还是把舍利的崇拜推向了世俗的瑞相与神秘感应的方向去
了。
佛塔的建筑与圣地的巡礼则催促更多的本生故事、譬喻、传说,来满足以佛塔供养为中
心的信仰群众。
佛陀住世时,在家人只有信受僧团的教导,虔诚地供养僧团,不能参与僧团里面的法务
,更不能加以干预,因此在家与出家的身份是有明显的差别。佛陀入灭时,嘱咐遗骨交
由在家人处理。当时由八国持回建塔供奉,连同量分舍利的器皿及残留的碳渣共建十塔
,但在家人的本份并没有因为建塔而改变。
然而,佛灭日久,大部份僧团内 |
|
q********g 发帖数: 10694 | 27 诅咒恫吓 作贼心虚
大乘邪教徒在编造经典时,害怕别人识破,揭发批驳,於是便采取诅咒恫吓的方法。其
诅咒的目的在於恫吓信徒,使其
不敢怀疑、揭发和批驳,此即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两个骗子的骗术.请看以下偽
造的经典(注意其中诅咒性的恶
语):
1。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顰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瘦,
黧黮疥癩, 人所触嬈。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馲驼, 或生驴中,
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
;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於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
实,此人现世得白癩 |
|
n*********0 发帖数: 925 | 28 http://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FaithAndLifeOneYearBook.asp?bid=1
一根钢条
经文: 「我以使你成为有快齿打粮的新器具。」(赛四十一15)
一条值五块钱的钢铁,如果作成蹄铁,可以卖十块钱;如果作成细针,可以卖
三百五十块钱;如果作成小刀,可以卖三万二千块钱;如果作成钟表上的发条,可以卖
二十五万块钱。但愿一根钢条,要值到这许多钱,必须经过多少锻炼啊!钢铁越经锻炼
、锤打、琢磨、越是值钱,这是人所共知的。
但愿这个譬喻能帮住我们缄默、安静、坚忍。受苦受得最多的人,常是结果结
得最多的人,因为我们的苦难能叫上帝得到荣耀,叫人得到祝福。 ──选
生命是很神秘的,生命确实是难以说明的,除非我们相信上帝正在为我们准备
场所和事工,那里需要经过高度锻炼的心灵来从事特殊的事工。
「配有最锋利刀具的车床,能生产出最精细的产品。」
A Bar of Steel
Scripture: "I will make thee a new sharp threshing ins...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29 1. 佛教用語。龜沒有毛,兔沒有角。僅有其名而無其實。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大佛頂
首楞嚴經˙卷一: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
2. 戰事將起的徵兆或預警。語本晉˙干寶˙搜神記˙卷六: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
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 |
|
E******u 发帖数: 3920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nne (Arg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圣经》和《可兰经》
关键字: 《圣经》《可兰经》罗马帝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4 16:11:05 2012, 美东)
作为一个非基督徒而阅读《圣经》,我看到的是一座辉煌的文学宝库,里面珍藏了像浩
瀚夜空中星星一般数不清的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民间故事和爱情诗篇。尤其令我感动
的是《新约》里记述的,一个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犹太地区的普通青年人的事迹。耶稣基
督并没有出生在一个上层贵族或有钱人的家庭,但他没有为自己的低下身份而自卑,自
暴自弃,或者混混僵僵过一辈子。他立志向深受罗马人岐视和虐待的犹太低层民众宣传
爱人之心,爱自己,爱家人,爱陌生人,甚至爱敌人,以爱心迎战人世间的苦难,过一
个充满意义的一生。耶稣基督以自己无可挑剔的正直品行,深刻睿智的寓言譬喻,受到
当地人民的欢迎,但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妒嫉和不满,最后受到诬告而被罗马当局逮捕。
因为他不是罗马公民,未经法庭审判就被钉上了十字架,得到和一个犯罪奴隶一样的待
遇。
使徒...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1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456 | 32 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art/klmzfxd/037b.htm
“在这里没有序言——那就是说没有文学的序言也是不成的。 ” 伊凡笑了,
“哎!其实我算是什么作家!你瞧,我这段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在那个时候恰巧
有在诗里把天神引到地上来的习惯,——这点你从学校的课本上一定早就知道了。
关于但丁我先不提。在法国,法庭职员和修道院的修士扮演整本的戏剧,把圣母、
天使、圣徒、基督,甚至还有上帝全搬上了舞台。当时这种场面表演得非常淳朴。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写出了老巴黎,路易十一时代,为庆祝法国太子的生辰,在
市政厅里演出一出含教训意义的、 给大家免费观看的戏剧,名叫《Le bonj
ugement de la trèssainte et gracieuseV
ierge Marie 》①,剧本里圣母亲身出场,宣告她的bonjugem
ent②。我们莫斯科在彼得大帝以前的古代,也时常演出几乎完全类似的戏,特
别是从《旧约》中取材的戏。但是除了戏以外,当时还有许多小说和‘诗’流传于
世,这些作品里在必要的时候也出现圣徒、天使和全体天神。我们...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37 | 33 刘德华,是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天王之一,影视歌坛的三栖红星,众多年青人的偶像。鲜
为人知的,原来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是妙莲老和尚之皈依弟子。
皈依三宝
据刘德华(以下简称华仔)说,家中父母是信佛的,自小亦有接触佛教,但都是去寺院
拜佛﹑参观﹑游览而已,对佛教教义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真正认识佛教和皈依佛教,作
为自己的宗教信仰,都是近几年之事。
在此之前,华仔在港﹑台两地亦曾接触﹑认识不少高僧大德,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到台
湾灵岩山寺上妙下莲老和尚,可以说是一种缘份。华仔初见老和尚慈祥而又庄严的法相
,听其开示,烦恼顿息,寂静安祥;犹如红尘中之清莲,顿感身心清凉自在;老和尚平
实无华的言词,是高僧般若智能的流露;语重心长的剀切教诲,无非是悲愿无尽的度世
本怀。华仔悠然生起皈依之念,于是在妙莲老和尚接引下,成为真正的佛弟子,法名“
慧果”。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这是佛教所讲因缘所生法。
在皈依当日,华仔问师父:自己会否出家?
妙莲老和尚说:我们信佛学佛,要了达缘生缘灭──万事皆随因缘而变,一切要看“因
缘”。
华仔自从归依三宝,认真地接触佛教,受师父妙莲老和尚之启发后,人生的...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4 索达吉堪布
佛在显宗第二转法轮中着重宣说诸法的般若空性,在显宗第三转法轮中宣说了空性基础
上的光明,但是多采取隐含、譬喻的方式。密乘的见解是在综合了显宗的第二、三转法
轮的基础上,进而以直接、详细、广大的方式把诸法实相和盘托出,并且在具体修行上
增加了显宗中所不具的许多方便。《三相灯火续》总结密宗的特点云:“一义亦不昧,
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密咒乘。”又据《诸天积聚续》中说,五浊越炽盛,时
代越趋末法,无上密法的加持就越强烈。噶托度达仁波切云:“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
师加持之月越明。”众多的续部、论部与诸多大德的教言都曾宣说,末法时期,众生烦
恼炽盛时,其余八乘(外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乘;内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
以及密三乘中的玛哈约嘎与阿努约嘎)已无力调伏,唯有九乘之巅无上密法大圆满才能
调伏。如法王仁波切的《忠言心之明点》中说,在五浊黑暗极为深重的末法时代,前八
乘犹如星光,很难遣除众生的烦恼,而大圆满则如丽日中天,最善对治众生烦恼。我们
通过自己的修行实践也可了知,当烦恼生起时,其他许多对治法不能直接断除,而以密
法的最深窍诀,不须勤作,直观心的本性,一切烦恼顷刻消...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5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里的情况的差异。
在欧洲,总的来说,对于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进、非常理性和非常复杂的。所
以,当我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许多人认为佛教是过时的、非理性和与封建迷信过从
甚密的宗教时,着实使我大吃一惊。这种态度是阻挠人们了解佛教的两种态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这是《百喻经》裡的一个小故事,它以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佛教的义理。
从前有一个人,和朋友有了不愉快而相互瞋恨,因为瞋的关係,心裡生气而忧愁不
乐。另一个人就问他:你今天为什麽看起来这麽忧愁、这麽憔悴呢?他回答说:因为有
人毁谤我,但是我目前没有力量,不知有什麽方法可以报復,所以一直在忧愁。这个人
听了就对他说:毘陀罗尼咒可以伤害对方,但是这个咒有一个害处,就是它在还没有伤
害到对方之前,会先伤害到自己。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请你教我,虽然这个方法
会伤害到我自己,但是只要能伤害对方,即使先伤害自己也在所不惜。听了这个故事会
觉得匪夷所思,怎麽会有这样的心行呢?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行。
陀罗尼是梵语,中文意思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法之根本、法之精髓。当
掌握了关键,则相对应的法、或是文、或是义也就都能掌握了。也就是从简单的概念或
方式,来帮助驾驭复杂的事物。它是帮助众生学习的一个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有各式
各样的陀罗尼,譬如听闻佛法,而想办法发展一套记忆的方式,使不会忘失,这是一种
陀罗尼;找到一些关键的方式,使容易理解它,这又是另一种陀罗尼;学法的时候,每...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7 大学教材破斥西藏密宗——喇嘛教!
关于西藏密宗的源头--印度密宗,本质是外道法,请看看的国内
研究印度密宗的学者的观点。这些学者也许没有实修佛法的体证,
但是,通过比对各种宗教的演化所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有参考价
值的。《中国佛教简史》中对印度密宗的研究结论。
《中国佛教简史》 郭朋 著 1993年6月版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
这部书是由周一良主编的“大学历史丛书” ,是列入国家教委教材编
选规划的大学教材。在这部大学教材中,涉及古印度密教部分摘录
如下:
1,印度佛教,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密教思想,大
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佛教到了晚期,为了自身的生存,
不能不吸收一些婆罗门教的东西,例如祭祀万能、火的崇拜、太阳
──“大日”崇拜,等等,来“补充”自己;另一方面,日益腐化的僧侣
生活,也须要吸收一些婆罗门教的东西,例如“双身法”──“欢喜佛”之
类纵欲、淫秽的东西,来装扮自己。所以说,密教不是别的,而是
佛梵──佛教与婆罗门教混合的产物。(《中国佛教简史》272-27
3页)
2,北宋时期,印度佛教已到晚期,当时在印度流行的主要是佛梵
混合、宗教变种的密教。
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呢?这都是由于诸佛大愿的缘故。如《法华经》中 释迦牟尼佛对弟
子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意思是说
,释迦牟尼佛立下誓愿,要教导度化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诸佛不同于阿罗汉、辟支佛等
不迴心的二乘人,畏生厌苦、急证涅槃;诸佛从因地初发心的菩萨地开始,历经三大阿
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是因为发了广大誓愿的缘故。
菩萨最初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
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誓愿,也是菩萨修
学佛菩提道的总愿,而这个总愿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为首要。
菩萨将入初地时,都要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藉着增上意乐的大悲心,使十迴向位满心
的菩萨得以进入初地。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是殊胜的大愿。所谓遍法界,尽
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
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穷未来际不捨十无尽愿,所以称为
大愿。初地菩萨由于发了这十无尽愿的缘故,就能逐渐成就佛道,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呢?这都是由于诸佛大愿的缘故。如《法华经》中 释迦牟尼佛对弟
子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意思是说
,释迦牟尼佛立下誓愿,要教导度化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诸佛不同于阿罗汉、辟支佛等
不迴心的二乘人,畏生厌苦、急证涅槃;诸佛从因地初发心的菩萨地开始,历经三大阿
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是因为发了广大誓愿的缘故。
菩萨最初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
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誓愿,也是菩萨修
学佛菩提道的总愿,而这个总愿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为首要。
菩萨将入初地时,都要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藉着增上意乐的大悲心,使十迴向位满心
的菩萨得以进入初地。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是殊胜的大愿。所谓遍法界,尽
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
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穷未来际不捨十无尽愿,所以称为
大愿。初地菩萨由于发了这十无尽愿的缘故,就能逐渐成就佛道,因... 阅读全帖 |
|
k*********v 发帖数: 923 | 40 这是帮一个朋友转贴,请大家指正。
一、 重赏析,轻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既然我们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问
题是不能回避的。即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这是两个很有特殊性的
问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不达大道,难登大雅之堂的“闲言碎语”,说有人用这些东
西粉饰自己,以取得美好的名声,显然是在批评儒家的言论礼法,和我们后世所说的作
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并无实质上的关系。桓谭《新论》则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古人以竹简长短定书籍之高下,“短
书”仍是末流,不去庄子余韵。“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比庄子进了一步。班固
写《汉书》,在《艺文志·诸子略》中,列举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但他说:“以上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根据是:“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
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 |
|
A**********e 发帖数: 3102 | 41 http://gtgc.spaces.live.com/blog/cns!17B74C77C35BF35F!243.entry
听说打禅时,晚饭早,吃得少,很早便饿;凌晨四五点起来,饭前要做早课,兼坐一支
香,会饿到啮心。
正巧念到《汝坟》的“惄如调饥”,忍不住大笑。“惄”通“愵”,饥饿貌;“调”同
“朝”;“惄如调饥”恰指如同尚未吃到早饭时的饿意。
杨雄《方言》:愵,忧也。秦、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
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
是啊,“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忧也。有种忧,如少游词中: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
候、断人肠。这啮心蚀骨,情丝纠缠的,何止男女?生命这袭华丽的袍,忍得细看?浊
世繁华,凡尘美丽;扪虱夜话,权充风雅。一般譬喻,两样滋味。
另,这“朝食”,即早饭,亦有趣;在台湾,想必当是“炒饭”。《汝坟》讲吃不上早
饭的恼,《株林》说野外早餐的悦: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只是这早饭吃掉了多少人的性命;灭国复国,倒却帮衬了楚庄王的霸名。
甚至,抛开吃与不吃 |
|
b*****l 发帖数: 9499 | 42 大耳朵在长坂坡倒也差一点儿挂了的说。张飞带二十骑断后,吓退了几千曹兵。要是不
这么戏剧性,大耳朵也就被捉了。
大耳朵明着说仁义是策略啊。他是真相信这个策略管用,也认认真真地落实这个策略。
另外呢,我倒是觉得不能非黑即白地看历史人物。你说曹操袁术有没有救民的动机呢?
我觉得多少也是有的,而且有时候还不少。要说刘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打死我也
不信。要说曹操一门心思为了自己而负尽天下人,完全被权力和野心所驱使,我也不信
。还是那个老譬喻:四脚在地上的是畜生,两脚飘在空中的是腐儒,大部分人还是两脚
着地的,只不过有的步态轻盈些,有的连滚带爬些。
。督
亡命
他抛
!”
了长
假义 |
|
b*****l 发帖数: 9499 | 43 是啊是啊,非要摧折了傲气,一片灰心之后,才能写出这么干净空明的诗来。
一首好诗,背后的故事往往腌臜 -- 就当是花肥吧 lol
另外,历史上,为文好的,为人往往了了;为人好的,却难写出有灵气的东西。这也是
很妙的事。又是那个老掉牙的譬喻了:有光,则有影;光亮处晶明璀璨,常是因为阴暗
处格外不堪。双生的。都是代价。
真正和光同尘的,哪里写得出王维的诗来 -- 那会一张口就是泥土石蜡的味道。
一棒
杲卿
刹那
多了 |
|
b*****l 发帖数: 9499 |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最近 唉,俺当时也是换了几个譬喻,觉得一个比一个不厚道,只好忍着不说了 lol |
|
l******n 发帖数: 2631 |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作诗浑如参禅 哈哈,好大的一只题目,俺却不说斗大天大的事。起因很简单,昨儿俺开车,
一路念叨《踏歌》那几句,琢磨它好在哪里,突然想到了这个作诗参禅的譬喻。
关于悟啊境啊真空妙有,在这个题目底下已经说得不新鲜了,除了偶有实话,
也没见几句说得好的,多半卖弄出处罢了。俺也来依葫芦画个漏底的瓢。
俺只说两种作诗,一如打默照,一如参话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
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此种作法如李太白,如王摩诘,如唐人诗;
“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便觉心头迷闷,正迷闷时亦非他物,只就这里看个
话头。”此种作法如宋诗。一照尽,尽收虚空;一看绝,绝处逢生。
其余亦有野狐禅、口头禅,或者索性另起炉灶,或念佛,或观想,也都是作诗
法。俺却要打住了,为啥哩,如今除了插科打诨偶一感慨,哪怕明白到九分九
但凡有一分不明白也都说不出口,究竟俺明白啥是作诗啥是参禅哩,不过临睡
前唧歪一嗓子催个眠。
各位不要骂俺,instead,赏俺个素包子。 |
|
S***n 发帖数: 2932 | 4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如鱼得水 中朝很滑稽啊,君臣关系总喜欢譬喻到夫妇。。。愿为东南风,长逝入君怀。。。青青
子矜。。。而且一般自喻妾,无论(我)是君是臣。。。 |
|
C********g 发帖数: 9656 | 4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616
廖康
通常大家都认为无题诗乃李商隐之首创。我不敢说在他之前没有人写过无题诗,而且很
多诗虽然没有冠以《无题》,但实际上也是无题之诗。《诗经》中多数歌谣原本都没有
标题,为了方便,编辑者就取诗中的几个字作为标题,比如《关雎》、《桃夭》、《燕
燕》等等。然而,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至少是
由于李商隐才广为人知,才流行于世的。所以说它是李商隐的首创绝不为过。他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既然是写诗,不是写日记,是要拿出来让人看的,为什么不表明他写的主
题呢?显然,那一定是有难言之隐,一定是不想让读者明确地知道作者所指为何。而且
,正是由于作者没有标明主题,引起读者的猜测,注释家的研究,评论家的诠释,让诗
人们看到无题可以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才扩展了人们对诗意的理解和多层次的欣赏。
首先,让我们看看李商隐的七律《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