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 发帖数: 1111 | 1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111 | 6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7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极精要开示
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
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
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
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
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
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又说:‘你们看,
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
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
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
袭,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
“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
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
二、
1、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4910 | 9 to lasaintfm
http://care.39.net/a/2010518/1283869.html
“冬进补,春打虎”。寒冬时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随之下降,这时应做好冬季养生,
培养身体健康的本钱。下周三(1月20日)是24节气的“大寒”。这几天气温骤降,民众
对“大寒”威力有感觉了。在“立春”之前天气酷寒,尤其在北方,那种风雪飘飞,刺
骨寒心的冷,更可以体会这节气为何叫“大寒” 了。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时
也是年尾调整身体最重要的时刻,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变化。古有“大寒大
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古时农民在田里劳动一年,
到了冬末农闲为储备来春体力的生活写照。
但现代人营养过剩,饮食高油、高糖,热量常过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宜注意热
量摄取,以免血压、血糖飙高。在大寒的进补上,应适当地加进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
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
秀传纪念医院中医部主任李维哲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寒冬时新陈代
谢减缓,免疫力随之下降,这时应做好冬季养生,养精蓄锐,培养明年健康体质根本...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0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1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3
也许还是有人修,只是名称不一样。
禅宗有点像心念处。不过具体方法我也不知道。
无常 苦 空 无我 涅盘
是落实在修行方法并自我验证的
只修禅定,还不算佛法,是佛法与外道共通的。
一般禅定+内观无常 苦 空 无我,
达到日常生活24小时行住坐卧,离贪嗔,才是佛法的禅定。八正道的正定
达到日常生活24小时行住坐卧断贪嗔,更深入的禅定(正定)。
达到日常生活24小时行住坐卧”无我”,又更深入的禅定(正定)
练武 可以修身念处 |
|
i****n 发帖数: 5 | 14 《怎样了生死》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 耳、
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
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 一切不住。
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
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 恼依旧,纵然五通
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
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 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
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
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 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
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
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在上一集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
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
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
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
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
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
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
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
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
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
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6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
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
。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
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
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
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
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
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7 五祖最上乘论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
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
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
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
,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
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
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
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
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
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于...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17267 | 18 温柔半两 (2)
佛书中对心的探求与沉思历历可见,释尊曾经这样开示:“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
,畜生地狱,皆心所为也。”(《般泥洹经》)又说:“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
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对于为善
的人,心是甘露法;对于为恶的人,心是万毒根;因此医病当从内心医起,救人当从内
心救起。
例如佛祖在《楞严经》里说:“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
见性,是心非眼。”翻成白话是:“灯能显出东西不是灯能看见东西,而是眼睛藉灯看
见了东西,眼睛看见了东西,并不是眼睛在看,而是心藉眼睛显发了见性。”那么我们
可以说一个人不明事理,不是事理有病,不是眼睛有病,而是内心有病,只要治好了真
心,眼睛也可以分辨,事理也得到了澄清。
无际大师的心药,即是从根本处解决了人生与人格的问题。
关于心的壮大,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达摩血脉论》中曾有一段精采绝伦的文字,
他说:“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
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
无佛,何起佛见?……若知自心...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9
行住坐卧(四威仪)皆念佛,这个是很可笑的一句,四威仪本身是佛对弟子护持正念觉知
的一种要求,和念佛没有任何关系,
行住坐卧也不等同于四威仪。 |
|
A****a 发帖数: 274 | 20 明法比丘
第一部分、「安那般那念」修习四阶段
第一、 观出入息(观息进、出):
1. 在鼻孔周围的触点上,简单地觉知出、入息即可(「入息一次知道」就够,「出息一
次知道」就够,不必注意开头到最后,全部的息),
2. 但不要注意触点,
3. 也不要控制或抓息。
4. 心不随著息进去或出去。
5. 不要注意息的热、冷、推动等自相(色法名法各自的特相),也不观息的无常、苦、
无我之共相(色法名法共同的特相)。
6. 观息时可内心默念「进、出」。
7. 若此阶段心很散乱,可以用数息的方式(从一数到八,即 「进出一」「进出二」到
「进出八」或「一、一」「二、二」…… 等方式)来观出、入息。
8. 另外,若没办法专注者,更应行住坐卧都专注息来培育定力。
9. 行住坐卧只观息,而非其他。
10. 首先应决意专注五分钟,能专注五分钟后,应决意专注十分钟,能后再决意十五分
钟,以渐增方式决意。
11. 能专注半小时之后,可换观长短息。
第二、 观长短息:
1. 觉知出入息,也觉知息长、息短即可,不要刻意控制息的长短,保持自然呼吸。息
时长时短无所谓。任其自然。
2. 通常这阶段会见到光,若出现,不要理它 |
|
a**u 发帖数: 8107 | 21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23 10:26:28 2010, 美东) 提到:
——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
。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
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
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
: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
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
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
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
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
来。“匿”是...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2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3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
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
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
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
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4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25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6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7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8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9 贝祖善居士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归严氏,
夫妇俱早亡,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其
余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沉宦海,曾任南京电厂厂长
,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余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遂引退家居,
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后学密宗。年近知命,始从知识得闻净土
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念。虽远客相访,
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净土缘熟,即预先
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
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聿鎼一人,在旁服侍,并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
逝世后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书中规定办理。’其余亲友及
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
,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
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朗。至九...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30 如何是真正的念佛,黄金的秘密
在这里谈一谈,如何是真正的念佛,因为师父准备出一个小薄本,结缘一些初入门的修
行人。
我们通常知道的那种念佛都是在嘴巴上下功夫,念“阿弥陀佛”。凡是去庙里,和
尚都是告诉你这么念佛,然后我们回家就去念阿弥陀佛。然后还有那个念佛法门的大德
说:二六时中,一口一句佛号,行住坐卧句句不离嘴。我不管你是个出家人还是个在家
人,因为念佛的人很多,他们都非常轻易地找到了这个“法”。他们也没有看一看教会
了他们这个法门的人修得是怎么个样子,那些人是从哪儿拿到这个衣钵的,这个方法是
不是有法力,是不是好使,他们的人生是否有改变,这个方法是否对往生有保障。所以
很流行的东西我们不要轻易地就认为了解了它的内涵,不要轻易地全然接受它,太便宜
的货你不要买。
佛法一定不会卖便宜,像卖堆儿菜那样。 但这种方法对一些初入门的人很适用,
这要肯定。尽可能地多念佛,少造口业。这个舌头有四业可造,你多去念阿弥陀佛会少
造口业。但是当你不念的时候,它还会去造,甚至当你正在念的时候心也会跑。你手在
那里掐着念珠,嘴在念佛,你知道妄念出来了。所以有大德说:妄念一出来就立即将它
消...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1 顶礼虚云老和尚!
http://www.zhibeifw.com/fjgc/fmlx_list.php?id=4232
http://www.zhibeifw.com/ssyy/?kind=107(值得一看20集 <百年虚云>)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
作者:绍云法师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
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同时,
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
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浅,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还请诸方大德们慈
悲指正。
我是于1956年8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虚云老和尚求
出家的。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
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
自给我回信。
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
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32 有病是一种快乐,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没病也是一种快乐,用健康的身体可以
多做善事。 有钱是一种快乐,用它能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没钱也是一种快乐,可以
断除自己对财物的耽著。
--《苦才是人生》智悲佛网
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会咸得发苦,而撒进一个湖里,会没什么味道。同样,我们生命
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也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愿一切众生身心自在!
@根曲邦仁波切
大自在加持云!愿你永远自在喜悦。
索达吉堪布微博
闻思产生了定解之后,如果不去应用这个定解,它就不会有多大的价值,而且没过几天
,就会淡忘。应用时,一定要拿它和相关的旧有见解进行对照,这样在正确的定解面前
,旧有的错误见解自然就会消失,就像烈日会融化冰雪一样。这既可以通过打坐来强化
训练,也可以在平时工作的间歇中进行。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有些人总想发财,奔波了大半生,知道了发财不容易,却以为学佛修行很容易。连闻法
都不愿意坐着,喜欢趴着;让他不杀生、不吃肉,也做不到。想成就就要改变!坐不住
的,必须要习惯坐住;喜欢杀生的,要养成不杀生的习惯。起初确实比较难做到,但一
定要克服。什么苦都不愿意吃,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成就呢?
达...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3 随喜大家的意乐!
《入行论》共十品,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者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
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
续中如果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
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生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
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入行论释·善说海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如果要了知可能需要次第的学习会比较圆满, 下面一些问题供参考: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
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
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4 禅:答胡适博士
【这是答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的一篇文章;胡适的文章为《中国禅宗,其历史与方
法》。("Ch'a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这篇回答原刊于一九
五三年四月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hilosophy East and West(卷三,第一期),并
附胡适本文。本书所录为胡适博士原文的提纲,以及铃木博士的回答全文,并此致谢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的编辑Charles A Moore博士的惠允。编者注言】
对于一篇文章的回答,若非把原来的文章一起刊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胡适博
士对于中国禅宗史意见,铃木博士在回答中已经完全述及,因此可以自成一个整体。铃
木博士认为要把禅钉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以求解释,是徒劳无益的。下面我们把胡适博
士的文章做一个重点提示,以便读者可以知道铃木的答文中所指的是什么。
胡适的文章启首这样说:
“禅是否超乎我们的了解?
“四分之一多世纪以来,我学问渊博的朋友,铃木大拙博士,前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教授
,就在把禅宗向西方世界做介绍并做解释。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和他许...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5 弘化社网站 >> 电子书坊 >> 电子杂志 >> 《弘化》2010年第1期(总第59期)>> 正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印光法师论念佛
文/于海波
一、念佛的态度——至诚恳切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要想往生,首先要解决信愿问题。在印光法师看来,净土法
门中,信愿比一心还重要。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德大居士书》中印光法师云: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
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
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
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
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
,勿只滑口读过。”
若为达到真信切愿的效果,至诚恳切的心态是必要的。这种心态的外在表现,即是
一种对佛法谦卑的恭敬,印光法师认为,恭敬的态度是获得佛法实益的关键,如在《增
广文钞卷一》中印光法师云:“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
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2278 | 36 不要看几本禅宗的语录就拿来当自己的功夫吹,等你能修到一定功夫了,自然行住坐卧
都是禅。
一般人一开始没办法在一般的行住坐卧中进入禅定,因为还没打好佛法见地和禅定的基
础,因此需要一个入手处。一开始就说“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那是狂禅,是禅宗祖
师们所呵斥的。 |
|
i****n 发帖数: 5 | 37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8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9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第十一届万盏法会的第一天,我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殊胜”。所谓“三
殊胜”,也可以这样理解,三殊胜即极其殊胜的三种心态。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对一
个希求圆满佛果的人来说,这三种心态非常重要。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修行,若能
以三殊胜摄持,都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可以解脱、成佛。
首先,大家要明白什么是解脱,什么是成佛。很多人对解脱、成佛似懂非懂。解脱
,即摆脱三界;成佛,即福慧圆满。再简单地讲,所谓解脱,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在轮回里,谁都一样,无法摆脱痛苦,无法摆脱烦恼。如果出离了三界轮回,就不会
烦恼痛苦了。所谓成佛,就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佛不是神,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是
佛。
为什么要强调这点?一说“解脱”“成佛”,很多人就觉得这是一种宗教的说法,
或是佛教的一种术语,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似的。其实并非如此,大家就是没弄明白什
么是解脱,什么是成佛。
我们每个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求解脱,都在求佛果。谁都不想烦恼,不想痛苦
。无...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40 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修行---索达吉堪布
随时随地禅修
真正的禅修,不需要影响工作。你甚至不必单独安排时间来修行,坐车开车、上下电梯
乃至行住坐卧都可以。事实上,在禅宗本来的修行中,只要你懂得以心观心,从而认识
心的本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转变意念;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将心念转变为对实相的了
解,就是在禅修了。
《五灯会元》里有一则公案:唐宣宗问弘辩禅师:“什么叫佛心?”禅师答道:“陛下
每日处理种种事务的心,即是陛下的佛心,即使千佛来作开示,也别无其他。”
在座诸位每天的事情也不少,但如果你能观心,也一样会明白“即心即佛”——我们的
心与佛无别。这种禅宗的修行窍诀,在密法中也有很多,不过,要有些境界才做得到。
为了引发这种修行,我们要培养每日打坐的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你可以禅坐10分
钟到半个小时。坐好后先排垢气:吸气,然后伴随呼气,观想贪嗔痴等烦恼从鼻孔呼出
体外;这样连排三次。之后,静静地安住一会儿。
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修行,从这里得到的平静,将为你一整天的心态输入正能量,起
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晚上睡觉前,最好也禅修几分钟。这时候禅修,就像通过按摩去除身体的劳累一样,轻
轻松...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1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8:22:46 2016, 美东)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5:47:20 2016, 美东)
好问题
好像大家还在争论
佛陀教过由观禅的角度看 也一直教由四禅的角度看
看起来 如果可以 佛陀似乎还是希望大家由四禅下手
纯观禅派可能有点轻忽四禅 止于剎那定
但我认为 还是要修四禅
初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初禅
二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二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三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三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
若无法如此 可能 可能再辅以观禅 这样更快
杂阿含的意思 应该 可能是这样
这只是我的看法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杂阿含经》八六四经
世尊向诸比丘说:「若比丘若行...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2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8:22:46 2016, 美东)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5:47:20 2016, 美东)
好问题
好像大家还在争论
佛陀教过由观禅的角度看 也一直教由四禅的角度看
看起来 如果可以 佛陀似乎还是希望大家由四禅下手
纯观禅派可能有点轻忽四禅 止于剎那定
但我认为 还是要修四禅
初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初禅
二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二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三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三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
若无法如此 可能 可能再辅以观禅 这样更快
杂阿含的意思 应该 可能是这样
这只是我的看法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杂阿含经》八六四经
世尊向诸比丘说:「若比丘若行...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3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1-09/1652.shtml
达磨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 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
本来真佛。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
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
,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
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
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磨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
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
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4 达摩祖师血脉论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
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
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
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
不得。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
,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
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
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45 夜谈天方 (6) 天方夜谭之文学篇:从天龙八部讲起
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虚竹轻叹一声,说道:“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
梦姑和梦郎的故事,任何喜爱金庸的人都应该知道,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本文所讲的第
一个段子,是马马虎虎可以看作同北宋西夏大理大致同时代的,发生在阿拉伯民间传说
中的梦郎和梦姑。这就是前面几篇反复提到的“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在
这个故事当中,某仙女和某妖魔为争论远隔万里的太子和公主谁更漂亮,遂将熟睡中的
公主放到太子旁边,比较一番之后又将公主送回其遥远的宫殿。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在这短短几个时辰的同床共处当中,王子和公主各自醒来了一次,倾慕于对方美貌的同
时,还交换了戒指。过程总体来说,属于盖棉被纯聊天--其实连聊天都不曾发生,甚至
彼此都没有把对方弄醒,尽管白都伦公主对她的情郎动手动脚(纳训的中文版中删掉了
,上一篇讨论过)。虽然王子和公主在那一夜不曾象虚竹和西夏公主那样发生实质性的
关系,但如同后者一般,戛梅禄和白都伦都将彼此铭刻于心,并付诸行动来找寻对方,
最后终成眷属。需要打一点儿折扣的是,同白都伦成其好事之后,戛梅禄还娶了另一...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6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06930588766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
,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
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
”,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
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
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受戒修善可得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
从头到脚排列:
头部各相——顶髻相,眉间白毫相,眼睫如牛王相,真青眼相,狮子颊相,牙白相,齿
齐相,四十齿相,广长舌相,味中得上味相,梵音深远相。
上体各相——肩圆好相,两腋下隆好相,大直身相,上身如狮子相,(性器)马藏阴相
。
四肢各相——(大腿)如鹿王相,手足长指相,手足指缦相,手足柔软相,足下平安立
相,足下二轮相,足趺高满相,足跟广平相。
身躯尺度——身广长...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7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5647c0100mxca.html
第十六章:重回鼓山
话说唐继尧欲与顾品珍开战问计于虚云上人,上人直言不讳道:“公得滇省民心,但未
必得将士心。倘起兵戈,将成两败俱伤之局。盖时‘蚌鹤相争’,必至‘渔翁得利’,
其他势力将乘虚而入占据滇省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唐继尧深以为然,叹道:“几十年戎马生涯,我的双手沾满太多鲜血,早已身心疲惫,
自学佛以后,心中更是向往一方净土,上人怜苍生之情尤令我感怀,我依你之言退职就
成全他们吧!”
一九二0年岁末,唐继尧辞职赴港,顾品珍继位。顾品珍主政时,云南自二月始,就大
雨不止,昆明城内水可行舟。顾品珍命人在城楼用炮轰天,天如发怒的黄河,雨下得更
大更猛……
到了夏季,又遇干旱,天上犹如有十颗太阳,每日齐齐出来,至晚方归,数月下来,真
可谓是赤地千里……到了初秋,热毒蒸发,瘟疫大作,死人数千,乡民颗粒无收。“家
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滇省上至将领下至士民,无不思唐继尧旧德。
顾品珍心力交瘁,他不知从何处得知虚云上人有未卜先知之能,遂特地请他进城问...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8 只有中国人的立体思维方式能够整合世界
[ 整合精神哲学 ] 于:2014-04-21 10:15:33 主题帖
本文主要想聊一聊一下文化比较、文化解读和文化整合方面的事情,看情况,想到什么
随时可能有更新。
不同国家的人思维方式不同,或者说文化不同,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就不同。那么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所谓特点就是自己独特的东西,而非和其他人共同的东西。
中国高层的共识,是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这里
面其实就蕴含着兔子自古以来的思维方式:多元共存的包容。这个包容不是简单的和稀
泥,而是多层关联的一个有机系统,就象立交桥,把不同路线放在不同层面,相互间没
有矛盾冲突。对“立交桥”的架构方式也有讲究,就是易经八卦五行原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到2020年的计划和政策方针,很多人以为内部似乎有矛盾,
其实用“立交桥”思维来看,就容易理解了。
为什么本帖标题说到人类文化方向呢?因为只有中国的这种“立交桥”思维,才能
真正整合世界上的各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整合世界文化。西方思想是在地上走的单线思
维方式,先天本质上就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它的全球化是进...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680 | 49 很喜欢这篇
有些语言有禅意
比如说你觉得露宿好,就去露宿,我喜欢在这里趴在桌上睡
五灯会元里有类似问答情节。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
佛。
觉得这些流浪汉,都是魏晋名士一样的存在。玄谈里透着机锋。 |
|
c*****c 发帖数: 606 | 50 李洪志大师传奇 受难中依然解救众生
【大纪元2011年05月11日讯】(编者按:再过两天就是5‧13法轮大法日了。这一
天也将是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的60岁华诞。几年前一位大陆民众给李大师的生日贺
卡中说:“假如一位医生治好了我的绝症,我会感激他一辈子,假如一位老师教给了我
人生的真谛,我会永远尊敬他,假如一个人把我从毁灭的边缘拉回来,我会永生永世不
忘他的恩德,而您就是这样的救命恩人!”
一九九六年李先生在《苦度》一诗中写道:“危难来前驾法船,亿万艰险重重拦,支离
破碎载乾坤,一梦万年终靠岸。”为什么选在41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公开传出法轮功呢?
李先生曾表示:“我这一生就是为了来传这部大法的”。人们把5月13日定为法轮大法
日,也是为了表达对李洪志先生的尊敬和感激。
应读者要求,我们再次刊登2010年5月《新纪元周刊》174期的封面故事,以回顾这一历
史大事件。
5.13法轮大法日 李洪志大师传奇
文 ◎ 文华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五日李洪志先生在接受美国伊利诺州州长、州财政部长和芝加哥市
长嘉奖的颁奖仪式上讲话。(明慧网)
从一九九二年李洪志大师开始传功至一九九九年初,全...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