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血液学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g*******3
发帖数: 2520
1
来自主题: Immigration版 - 求免疫学血液学相关审稿
本人免疫学/血液学博士后, 现需申请绿卡,想在judge others' work上加强下。最近
学校一个教授帮忙,刚给了一篇审稿机会,很仔细的完成了,教授很满意。但眼下就这
一次记录,希望多增加点,看到网上大家都好几十次审稿,都怎么来的啊。
望前辈帮小弟多找些机会。如有机会请告知,我可以发简历过去。 先谢过。
n*****d
发帖数: 66
2
[人物专访]王振义院士:死亡地带划过的彩虹[图]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偶像剧”《血疑》在中国热播,无数观众在惊叹生死不
渝爱情的同时,也了解了白血病的凶险。白血病的种类很多,它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
肿瘤,素有“血癌”之称,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类
型,患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
同样也在这个时期,一项奇迹却发生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
,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救治了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同年,
有24位这样的患者得到治疗,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
此后,奇迹一个一个诞生,生命一个一个得到抢救,王教授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国
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被推广应用。
如果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喻成已进入了死亡的黑暗地带,那么,王振义
教授的这套治疗方法就像在黑暗中划过的一道彩虹,他让病人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
将生命之光重新点燃。
国际著名癌症研究权威Richard教授称这一研究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国
际著名癌症专家Warrell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一结果为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树立了典范” 。
1994年,王振义教授在...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3
[交大新闻网编者按]在获悉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各界纷纷发来
贺信,本网结集如下。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俞正声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
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
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都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上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衷心祝愿您新春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俞正声
二○一...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4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4174
5
来自主题: QueerNews版 - 验药成功的例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ptip (土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by饶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00:43:41 2011, 美东)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中医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屠呦呦非主流 國內忽視國外獲獎 zz
这个报道有点标题党了。 饶毅那篇2011年的文章写的很详细的。注意引用文献里,有
张昌绍1948年在科学杂志发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t****p
发帖数: 1504
10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作为科学
的评...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71
11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 阅读全帖
n********y
发帖数: 187
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50567.html
研究中药的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发表文章,谈砒霜治疗白血病是
中国人的骄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492.html
李连达的文章写道:“砒 霜制剂治疗白血病问题,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经对砒
霜的药用价值及毒性有一定认识,在古人经验基础上,近代科学家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砒霜(三氧化二 砷)及青黛、雄黄(二氧化二砷)组成的“青黄散”可以治疗
白血病,其后进一步将砒霜精制成三氧化二砷制剂,又经一系列制剂学、药理毒理学及
大量临床试验, 证实对白血病确实有疗效,陈竺院士及其夫人等专家对其作用机制作
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使这个药在世界推广使用”
这样的说法,恐怕陈竺和陈赛娟都受不了。
我相信,陈竺和陈赛娟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他们肯定同
意我的写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860
13
研究中药的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发表文章,谈砒霜治疗
白血病是中国人的骄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492.html
李连达的文章写道:“砒 霜制剂治疗白血病问题,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经对砒
霜的药用价值及毒性有一定认识,在古人经验基础上,近代科学家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砒霜(三氧化二 砷)及青黛、雄黄(二氧化二砷)组成的“青黄散”可以治疗
白血病,其后进一步将砒霜精制成三氧化二砷制剂,又经一系列制剂学、药理毒理学及
大量临床试验, 证实对白血病确实有疗效,陈竺院士及其夫人等专家对其作用机制作
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使这个药在世界推广使用”
这样的说法,恐怕陈竺和陈赛娟都受不了。
我相信,陈竺和陈赛娟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他们肯定同
意我的写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毫无争议的最大功臣是:张亭栋。
如果到今天,连研究中药的李连达都不清楚事...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07
1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饶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34
15
在爱中行走--记国家最高科术奖获得者、
拯救白血病患的王振义院士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余晓洁)他,一身白衣,俯身细细为病人查体,
静静倾听他们诉说。慈祥的眼神,时时传递着无限的怜爱;温暖的话语,点燃患者重生
的希望。这是每周四,上海一家医院一道特殊的风景线:87岁高龄、鹤发童颜的老医
者在给白血病患者看病。
白衣上的蓝色胸牌透露出他的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
所医师王振义,工号10005。
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位勇敢向白血病宣战的仁医从国家主席手中捧回
烫着金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医:深如江海是仁爱
“人老了,回想起来常常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源自我一生担当的角色--医生。
特殊的工作,使医者的灵魂每天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王振义说。
一个医生,应该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最大的动力就是为病人服务。这是王振义
自勉的信条。从医一个甲子,他做到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剧《血疑》风靡亚洲,人们在慨叹主人公的生死不渝爱
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一个可怕的病魔--白血病。这种造...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16
part 3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60多年来,他先后为国家培
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
1978年,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陈竺、陈赛
娟夫妇不会忘记,是王教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耐心为他俩补
习专业外语,后来又一起撰写论文。王教授每一次都坚持把他们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
作者,而把自己排在了最后!这对当时论资排辈已经习以为常的中国学术界来说,是破
天荒的惊人之举。这为当时年仅31岁的陈竺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84年,王教
授力荐陈竺夫妇赴法留学。1989年,陈竺、陈赛娟夫妇俩学成回国,继续在导师指导下
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块令人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我一直以这两名学生为荣,
看到学生超过自己,这是当老师最大的欣慰”。
1996年,陈竺的研究越臻成熟,王振义教授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陈竺,因为他看准了陈竺渊博的学识、大度的气量
、出众的才能,一定能将血研所带向新的成功与辉煌!那一年陈竺42岁。
“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非常快,但我却越来越老了,如果我们...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作者:饶毅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
人可能不认为只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尚未成为主要的药物来源。
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
以后毫无作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
标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
的传统还含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
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
起来是中间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
工作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
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生命。
两个药物都来源于中药,而且碰巧是两位年龄接近的科学家于1970年代初期
发现。在大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
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
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
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
在屠呦呦和之前,陈克恢曾于1920年...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17
18
搭车zz 原来RY的最大私货是为了泄私愤---冲着陈竺当权者去的 from cchere
开始仅仅看了"RY写的导致土奶奶得美国诺奖的博文"前面的青蒿素部分,和前面对文革
的泄私愤;
后面介绍张亭栋的AS2O3治疗白血病的原始文献引用,我仔细看了才知道RY是冲着陈竺当
权者去的.
"但几乎所有英文文献作者似乎都不知道张亭栋的关键作用" --- 暗示陈竺在1996年英
文"血液"文章里对张亭栋以前的工作引用不当.
"1998年,在《中西医结合杂志》,陈国强、陈赛娟、王振义、陈竺在专题笔谈中介绍
“自70年代初期,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三氧化二砷(
简称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有效。近两年来,我们与哈医大合作,应
用氧化砷注射液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常规化疗药物耐用的APL复发病人”,
肯定了哈医大的工作。
但几乎所有英文文献作者似乎都不知道张亭栋的关键作用,引用的文献不提他的名字。
而且,几乎所有英文文献并不知道张亭栋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已经发表论文,报道他
们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很多英文文献,包括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324
19
http://news.sohu.com/s2011/kejidahui/
中新网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会。中国科学
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
2010年度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
于国立西北工
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
学位。1994
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名誉所长、研
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高温合金开拓
者之一,发展
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可用作耐
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多次参加或主持制订我国有关
冶金材料、材
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重
大科学工程的
立...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16947
20
作者:紫霞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058987/answer/1719617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砒霜治病,中药有传统,西方也曾用过。含砷的中药有砒霜、砒石、雄黄、雌黄等。
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
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在巡回医疗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
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1971年3月,韩太云将它们改制
水针剂,称"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
行一时,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工作。1972年后,
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无选择地应用于很多疾病,另一方面他们分
别检测“癌灵”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
血压的副作用,后两者无治疗作用。
他们的第一篇论文... 阅读全帖
k**m
发帖数: 222
21
http://www.genetide.com/detail.asp?n_id=9980
陈竺院士:我与白血病研究的25年
输入员:will 出处: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浏览次数:1972 最后修改时间:2005-8-10 12:
30:25
“1987年,我的导师王振义先生带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突破白血病分化治疗的
方法,但在向国际一著名血液学期刊投稿时,论文被两次拒绝。第一次说结果令人怀疑
,学术上有问题,第二次说英文写作有问题。当时,一位著名的美国血液学教授正在上
海访问,他看了研究结果后觉得很不公正,于是按美国人的英文标准将论文重写了一遍
,并要求该期刊务必接受,这样论文才得以发表。论文发表后即引起轰动,被誉为白血
病治疗的‘中国革命’。”这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生物医学专家陈竺院士给中科院研
究生讲述的一段故事。他说,这一经历让他体会到,从根本上的创新常常不符合学术界
已有的教条,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一开始很容易遭到拒绝,但真正的创新就在这里,
需要有自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7月14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2005年全国化学研究生暑期
s*****e
发帖数: 970
22
由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院士等人领衔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在白血病研究领域又有重大发现。该研究团队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国际上首
次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亚型(AML-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
序,解读了基因组中基因编码区域的信息。他们发现表观遗传学调控中的一个重要基因——
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在AML-M5中存在高频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不
良预后密切相关;对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研究表明DNMT3A突变很可能在单核细胞系受累的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结果为该类白血病的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分
子标志,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2011年3月13日,《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杂志以长文形式(article)系统报道了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学家在肿瘤基因组学
的研究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原始和
幼稚单核细胞增多,其临床进程凶险,患者易发生髓外浸润,3年平均无病生存率仅有25%,
且复发率高。因而寻找特异...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23
part 2
不断创新,引领着我国血液学研究冲向一个又一个巅峰
王振义1924年11月30日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苏兴化。王振义自幼勤奋好学,刨根问
底的天性在孩童时代显露无疑,凡事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祖母是王振义最爱的老
人,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在他7岁那年,祖母不幸患了伤寒,病势凶险,虽然请到了当
时一位沪上知名的医生前来诊治,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祖母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救治
。全家人悲痛欲绝,父亲从此也希望子女中有一人能够从医。当时只有7岁的王振义已
经在思考着:“为什么这个病不能治呢?怎么会得这个病呢?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在王振义的心中链接成一种对医学知识探求的渴望,链接成一
种从医的萌动。
1942年,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的王振义,毅然选择了学医。1948年,王振义从震
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名列前茅,留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前
身)担任住院医师。
在实际工作中,王振义发现不少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如拔牙)出血不止,原因不明
,一般止血疗法无效。喜欢刨根问底而又不服输的王振义把自己沉浸在大量的文献中,
了解到国外有轻型血友病A的报道,即血...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433
24
据侨报报道:一名前西奈山(Mount Sinai)伊坎医学院研究员开枪射伤两人,其中包
括他的前老板。
据《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网站29日报道,两名男子在查帕瓜(
Chappaqua)一家熟食店外遭枪击,案发地点距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家只有约一
英里远,嫌犯是该医学院前员工晁恒军(Hengjun Chao,音译),警方表示。案发时间
是周一(29日)早上临近7时。
随后两名受害人被送往维斯切斯特医疗中心(Westchester Medical Center),都没有
生命危险。
其中一名受害者是晁恒军的前老板,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校长丹尼斯•查尼(Dennis Charney)。另外一名受害者当时正站在查尼的身后
,一名法庭官员周一说道。
晁恒军2009年11月19日被西奈山医疗中心解雇,此前他曾是该医院一名研究员。5个月
后,他曾起诉这家医院,声称自己在内部调查中受到不公平对待,被解雇是因为他质疑
另一名研究员的成果,并向院方进行检举揭发。
而另据《今日美国》旗下网站lohud.co...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4527
25
这个案子很有趣, 值得研究
经过严格的申报和审批程序,我院血液病研究室晁恒军教授入选2013年度“江苏省高层
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
据侨报报道:一名前西奈山(Mount Sinai)伊坎医学院研究员开枪射伤两人,其
中包括他的前老板。
据《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网站29日报道,两名男子在查帕瓜
(Chappaqua)一家熟食店外遭枪击,案发地点距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家只有约
一英里远,嫌犯是该医学院前员工晁恒军(Hengjun Chao,音译),警方表示。案发时
间是周一(29日)早上临近7时。
随后两名受害人被送往维斯切斯特医疗中心(Westchester Medical Center),都
没有生命危险。
ad47ba401481gN2TIos8.jpg
Wounded: Dr Dennis Charney, who was seen with Martha Stewart at the
opening of the Cente...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校校友晁恒军回母校参观
作者: 更新日期: 2006年08月10日 【 字体:小 大 】 【 打印文章 】
晁恒军,男,生于1966年12月,济源市五龙口镇东逯寨人。济源一中81级毕业生,
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1995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血液学);1997年至2001年在美国北卡罗
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基因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任研究助理教授;2004
年至今在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系助理教授,美国血液学会会员,美国基因治疗学
会会员。
c*********e
发帖数: 16335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纽约锁男开枪杀了系主任。。
Police said the shooter had used buckshot to open fire on his former boss
据网上资料显示
晁恒军,男,生于1966年12月,济源市五龙口镇东逯寨人。济源一中81级毕业生,1989
年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1995年
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血液学);1997年至200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
学查珀尔希尔分校基因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任研究助理教授;2004年在美
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系助理教授,美国血液学会会员,美国基因治疗学会会员。
s*****V
发帖数: 21731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000年度 颁奖日期
2000年度
颁奖日期:2001年2月19日
吴文俊,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获奖原因: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域,特别是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面的世界性贡献。
袁隆平,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湖南
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奖原因:在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2001年度
颁奖日期:2002年2月1日
王选,计算机专家。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大
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获奖原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黄昆,物理学家。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
籍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获奖原因:中国的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取得了世界级的理论成就。
2002年度
颁奖日期:2003年2月28日
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原因:中国巨型计算机...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9
根据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计划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简称CMS)的一封信,美国联邦卫生监管机构已发现Theranos Inc.位于加利
福尼亚州北部的实验室存在严重问题,该实验室可能因此失去认证。
临床实验室的联邦主要监管机构CMS去年秋季对Theranos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市的
实验室进行了检查。CMS在一封签署日期为1月25日的信中向Theranos表示,该机构在检
查期间发现Theranos的实验室存在五项重大违规行为,违反了美国联邦医疗保险计划(
Medicare)的参与条件。信中显示,其中一项违规行为令病人遭受直接危害。CMS周三公
开了这封信。
Theranos称,信中总结的调查结果没有反映出这家实验室的现状。
Theranos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重视与监管机构的联系,并且致力于确保旗下所
有实验室都按照最高标准运营。Theranos还称,目前依然在评估检查报告,但很多问题
已在检查期间得到解决,公司将继续积极采取改正措施,并在几天内向CMS提交一份完
整的改正方案。
总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2504
30
来自主题: I485版 - 体检:TB皮试和X-ray
只有X-RAY结果据说不行,还不如直接上结核的血液检查,不要做TB皮试,那个血液学
检查不受卡介苗影响。就我和我LD经验和版上看到的其他人,绝大部分都是以前检查皮
试阳性,但血液学检查都是阴性的。
T*R
发帖数: 36302
31
来自主题: Chicago版 - 芝加哥中医推荐
FOWLER液到底是怎么治疗白血病的我现在查不出来:
但是,下面这篇文章是饶毅关于张亭栋的:
砒霜是家喻户晓、人人谈之色变的剧毒物,殊不知它还是一味古老的中药。西方医学界
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
然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通过提取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并制成注射剂,通过静脉注
射治疗白血病,成为中医药现代化里程碑式的杰出成果。
张亭栋无疑是这一伟大成就中一位奠基式的人物。而他毕生追求的起点要源于一个民间
秘方。
早在1971年民间就相传一个由中药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蜍等配制而成的秘方,
据说可以治疗淋巴结核。这一“药方”一度曾吸引众多的患者前往求治。随后,张亭栋
把这个方子带回医院,领着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同事开始了长期艰苦的
研究。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委,张亭栋开始其一生唯一的追求。
1972年后,张亭栋将研究方向锁定了白血病研究,而不是不加选择地研究各类疾病。首
先他从分析砒霜、青粉、蟾酥的毒副作用入手,对这三种中药分别在临床上进行了对照。
起初是动物实验,成功后之后张亭栋就开始在人体上进行试验,在使用中发生了一些鲜
为人知的副作用,虽然血像有...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32
中新网12月16日电 综合消息,在近日于意大利里雅斯特市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第18届院士大会上,包括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夫人、
血液学知名专家陈赛娟在内的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名科学家当选为该院院士。
大会宣布,此次新当选的院士来自20个国家,共45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
7名科学家分别是:
方荣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支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香港大学化学系Dr.Hui Wai Haan讲座教授。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
朱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许志琴: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
学院地质研究所教授。
据悉,1984年至今共有138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多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科学家。
而早在1999年,陈竺便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s*****e
发帖数: 970
33
8月1日,著名血液学专业杂志《血液》(Blood)刊出附属瑞金医院血研所科学家研究
成果。该成果对止血及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次在人类完整血小板
中论证整合素β3介导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的精确分子机制,证明整合素β3羧基末端三个
氨基酸即精-甘-苏氨酸(RGT)是Src激酶的结合位点;同时利用合成寡肽实现了对整合
素αIIb/β3外向内信号转导的单向阻滞。由此发现,具有透膜作用的RGT寡肽对整合素
β3/Src激酶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干扰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新途径。该项
研究由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与止血课题组长奚
晓东教授主持完成。
该项研究前后进行了3年半,奚晓东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认为整合素β3是血栓形成的关
键“控制点”,如果能对整合素β3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助于防治血
栓性疾病。以血栓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威
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元凶”。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伸展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通常包含两个阶段即不稳定的第一
阶段和稳定的第二阶段,分别由内向外或外向内信号转导所控制,
s*****e
发帖数: 970
34
10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血液》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
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和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发育与疾病实验室和医
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微小RNA miR-144选择性调控原始造血
期红细胞血红蛋白中α-珠蛋白的合成。
作为最重要的细胞群体之一,红细胞肩负着人体内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重要功能。红细
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来完成,其中α-珠蛋白和-珠蛋白数量平衡至关重要:合成
过多或过少均可导致临床上出现地中海贫血和血红蛋白疾病。地中海贫血是一个世界性
疾病,在我国南方多见。 对α-珠蛋白和-珠蛋白基因在个体发育和红细胞分化成熟过
程中表达水平与转换(switch)的机制研究一直是理解真核细胞转录调控原理的重要模
型,也是在遗传学水平上理解非突变型地中海贫血和血红蛋白病机制和诊断的基础。
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生付艳芳和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的硕士研究生杜婷婷在刘廷析研究员的指导下,并与研究所荆清研究员合作,利用斑
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发现一个在胚胎发育早期在红系祖细胞特
s*****e
发帖数: 970
35
来自主题: SJTU版 - 陈竺夫妇一篇Scienc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4月9日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
胞性白血病(APL)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癌蛋白PML-RAR是砷剂治疗
APL的直接药物靶点。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直接与癌蛋白PML端的“锌指”结构中的半胱
氨酸结合,诱导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和多聚化,继而发生SUMO化、泛素化修饰而被蛋白
酶体降解。癌蛋白的降解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走向分化和凋亡。使APL成为人类急性白
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临床治愈的成功范例。“这一成果丰富了APL靶向治疗的理论,
对于推动其它类型白血病和实体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院院士张杰、陈亚珠、王恩多、陆道培、王振义、王红阳、丁健和有关方面领导
对此深感兴奋,专门到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向陈赛娟等科研人员表示祝贺。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具有特征性的PML-RAR癌蛋白。APL曾
经被认为是最为凶险的白血病之一,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即死于严重出血而缺乏有效的
治疗方法。1985年,上海血研所王
n*****d
发帖数: 66
36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子机制,树立了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
予法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34
37
老先生不容易,这么大年纪还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研究白血病60多年
BTW,交大并二医大貌似比上医大划算,得了不少大奖啊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 阅读全帖
c****5
发帖数: 77
38
从网上看到消息:
10月2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全院干部大会,宣布市委、市政府对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领导班子的调整决定,任命陈国强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免去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职务。
陈国强,1963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攸县人,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研究员,1999
年6月入党,1985 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9月-1985年7月,湖南衡阳医学院医学系学生
,1985年7月-1993 年7月,湖南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教研室教师,这期间,1985
年9月-1988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7月-1996年7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血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 年7月-2002年1月,上海血液学研
究所副研究员,这期间,1997年和1999年,先后到法国和美国的医学单位做访问学者。
2002年1月-2006年6月,先后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
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两校合并后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2006年6 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这期间,2006年3月-2009年...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39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729183.html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
振义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
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潜心钻研,开创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先河
时光退回到1985年。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小静不幸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住进瑞金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
义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全反式维甲酸治疗。7天后,奇迹出现了:小静症状
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 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
解率达到九成多。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振义教授回忆道。
治疗白血病一般有两条研究途径: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另一途径是诱导分
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1971年,英国的Frien...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9263
40
荣誉及奖励: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美国血液学学会(ASH)会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
议,如美国冷泉港药物遗传学大会、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国际年会、美国血液学国际年会
等,并多次进行大会报告。2008年,Travel Award fo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Meeting on Pharmacogenetics. 2006年,Travel Award for the 48th
ASH Annual Meeting. 2000-2003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大寨奖学金、光华奖学
金。
j*****d
发帖数: 787
41

太佩服你了。你不会是科学松鼠会的吧。
看来这次事件,从RY的愤文,到Lasker间接涉及到老一代科学家,到三氧化二砷,多少
波及到陈竺本人的圈子。
我从一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陈竺还不出来为这个祖国/中药的光荣说点什么。
陈竺:白血病治疗是中药现代化契机
作者:bbioo 来源:《科学新闻》双周刊 浏览:1699 网友评论 0 条
继去年的系列研究后,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等于2009年2月
10日与2009年2月1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连续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
白血病的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分别是“硫化砷和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协同作用
的系统生物学研究”[1...继去年的系列研究后,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所长陈赛娟等于2009年2月10日与2009年2月1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连续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白血病的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分别是“硫化砷和伊马替尼对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协同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1] 和“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
治疗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2]。
硫化砷...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6201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lyingpie (pi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自称受种族歧视被解雇 华裔博士后枪击前老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30 00:44:56 2016, 美东)
据侨报报道:一名前西奈山(Mount Sinai)伊坎医学院研究员开枪射伤两人,其中包
括他的前老板。
据《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网站29日报道,两名男子在查帕瓜(
Chappaqua)一家熟食店外遭枪击,案发地点距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家只有约一
英里远,嫌犯是该医学院前员工晁恒军(Hengjun Chao,音译),警方表示。案发时间
是周一(29日)早上临近7时。
随后两名受害人被送往维斯切斯特医疗中心(Westchester Medical Center),都没有
生命危险。
其中一名受害者是晁恒军的前老板,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校长丹尼斯•查尼(Dennis Charney)。另外一名受害者当时正站在查尼的身后
,一名法...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464
43
http://hai1332.blog.hexun.com/61156383_d.html
胜癌日志(1):莫怕 [原创 2011-01-29 17:43:32]
小启:癌症,来之突兀,去同鸟飞,且无论高官、平民,富翁、穷人,名星、草根,专
家、医生,在所难免。老夫年届古稀,一向发如黑染,唇同涂朱,身轻体健,感冒小疾
,亦难上身。有谁料到,不病则已,一病便是大病:前列腺癌骨转移晚四期!连老生都
在劫难逃,其他人等,可想而知。
“既来之则安之。”癌症是美帝、小鬼子,怕者死无疑,抗者生有望。战略藐
视: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纸老虎;战术重视:无恶不作,置人死地,真老虎;胜癌原
则:周总理也是前列腺癌,然毛主席在周总理治疗专家组上呈的报告上,作出的“不手
术、不化疗、不放疗,加强调理,加强营养”批示(当时称之最高指示,理解的要执行
,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至今没有过时。故手术、放疗、化疗、介
入、穿刺、活检等“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速死”医法,一概拒绝,坚持西医检查、
治标,自癌自药、求本。
中西并举,历时两月余,至2010.10.08经武汉大学...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11
44
人民网 2013-11-24分享
人民网上海11月23日电 (记者姜泓冰)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今天在沪发布。
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名列前三。
一年一度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评选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应用“
行业声誉与科研产出”相结合的评审体系,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和医疗质量、
科研水平等三方面因素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由全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
学者参与评审,他们均是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全国委员和各省市区医学会各专业委
员会的主任委员。它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医院专科和医院本身所做的排行榜,作为独立第
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自2010年起已连续发布了4个年度,逐渐成为全国医院学科的
标杆和患者的就医向导。
四次评选,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家一直高居榜
首。从第四名至第十名依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
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
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从第一代“留美幼童”到今天的“海归”群体,一批批海外学子承载着中华民族革新自我、浴火重生的梦想,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同荣辱,共成败。
百年沧桑逝去,“海归”们的梦想,也一直沿续至今。从最初 报效祖国的愿望,到有了科教报国、实业报国的舞台,现在,他们又有了在政坛上一展身手的机会,“海归当官”的天地将越来越宽阔。
近日,安徽省面向全省公推公选27名副厅级干部,并将报名者的范围扩展到皖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这意味着海归亦可竞争副厅级领导职位。
无独有偶,5年前,79位留学美国、日本、乌克兰等国的海归博士与安徽省滁州市签约,分别担任了该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商务局副局长等要职。
近年来,随着有着国外教育和工作背景的人士接连“亮相”政府要职,让曾经一度热议的“海归从政”话题再度升温。他们的到来,会给中国政坛带来怎样的新鲜血液呢?
“这是安徽省委直接组织的第16次公推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却是第一次公推公选包括皖籍海归、私企等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内的人才,而且是第一次将级别扩展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公选办宣传组负责人强调。
据悉,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为优化人事结构,制定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6
12月7日,湖南怀化,中国最早的艾滋病患者关爱中心——洪江区关爱中心。关爱中心老洪(化名)在逗孩子玩。(资料图)
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一定是2010年最引人注目的病人。有关他的一切都神秘极了,很少有人知道他头发的颜色,家里养着什么宠物,或是喜欢哪个电影明星。尽管如此,全世界的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这个居住在德国柏林的42岁白人男子。他曾经被艾滋病纠缠了整整10年。12月8日,一个由德国三所大学医学部研究人员组成的七人小组在著名科学杂志《血液》上发表在线论文称,“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个病人的艾滋病被治愈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自从1981年艾滋病毒被发现后,在这个“世纪杀手”多达6000万人的追杀名单中,布朗也许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治愈的人。这名德国病人的痊愈被视为“令人震撼的突破性进展”。
治疗白血病时治愈了艾滋病
奇迹发生在一栋砖红色的建筑里,那是位于德国首都的夏洛特医院,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医院。
布朗是这家医院的老病号了。自从10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后,他就一直在这里接受药物治疗。病毒没有击垮这个中年男人的身体,而是一直在他体内平静地潜...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一批“海归”重新开始登上中国的商界、政坛,成为一支广受关注的力量。他们一方面推动了中国国际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之中。
据《世界博览》6月16日报道,2011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留美幼童出海14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背后,活跃着一个共同的群体:“海归”。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一批“海归”重新开始登上中国的商界、政坛,并跟历史开玩笑一般,成为一支广受关注的力量。他们是一个神秘的部落,是时代的宠儿,也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所在。因此,关于他们的故事,精彩而刺激。
尤其是最近两年,安徽、广东等省又推出新规,延揽“海归”进入政府高级管理职位。留学欧美的共同经历让他们成了中国政坛上一个独特的群体。一度热议的“海归从政”话题再度升温。那么,“海归”的加入,究竟能给中国的政治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呢?
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卷入舆论风口浪尖
2011年6月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一篇题为《周小川为人民币改革巧施木马计?》(Were China’s Leaders Conned?)的文章援引北京知情人士的话...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8
华东医院连续接收两名“横纹肌溶解症”病患
入院前都食用大量河鲜海鲜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连续收治了两位危重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一名为16岁花季少女,另一名是35岁的吴先生,两者都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据了解,两位病患在发病前皆食用了大量河鲜海鲜,经过医院多科室联合救治,目前终于转危为安,都已康复出院。
抢救17天少女转危为安
16岁女孩佳佳(化名),在外地吃过大量海鲜之后,便全身酸痛,高烧不退,小便量少。此后,病情持续加重,第三天晚上开始出现了酱油色小便,右小腿疼痛难忍,无法触碰。急诊送至华东医院后,血液学检查发现其中一项“磷酸肌酸激酶(CPK)”超过标准值1700多倍,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后,佳佳病情持续加重,全身水肿并一度昏迷、抽筋,氧饱和度下降至60%,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
而就在佳佳入院后一周,华东医院再次收治了一位因饮食不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今年35岁的吴先生,发病前一周内连吃四天大闸蟹,突发剧烈腹痛被送进了华东医院。发病后6小时,他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96小时尿量仅有8毫升,随即并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9
两名饕餮客过量食用河海鲜,致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经华东医院救治起死回生
饮食不当或可危及生命。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近日连续收治了两例危重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两人发病前皆食用了大量河海鲜,结果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还曾一度生命垂危。经医院多科室联合救治,患者方得转危为安,目前都已康复出院。
医院里躺了17天
16岁女孩佳佳在外地吃过大量海鲜之后,便全身酸痛、高烧不退、小便量少,病情持续加重至第三天晚上,女孩开始出现“酱油色”小便,右小腿更是疼痛难忍,无法触碰。急诊送至华东医院,血液学检查发现其中一项“磷酸肌酸激酶(CPK)”超过标准值1700多倍!
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医生当即给出了诊断。入院后佳佳病情持续加重,全身水肿并一度昏迷、抽筋,氧饱和度下降至60%,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
为了挽救花季般的生命,俞卓伟院长亲自主持,组织重症监护、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等多位院内外知名专家联合会诊,并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积极救治。经过长达17天的抢救,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血液净化、抗感染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后,佳佳终于脱离了危险期。
96小时尿量8毫升
...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1737
50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赵亚辉)记者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究所科研人员对分布于秦岭以北、长江以南,以及秦岭和长江之间的古代居民的头面部
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南北方人群体质特征差异分水岭。
最近,该所吴秀杰副研究员等经过详细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南的居民表现
为宽的鼻部和较矮的上面部,秦岭以北的居民表现为较高的上面部和较高的眶部,而位
于秦岭和长江之间的人群其体质特征比较复杂,有些特征倾向于北方类型、而有些特征
倾向于南方类型。
现代居民,相比于长江以南的居民,秦岭以北的居民表现为更宽阔的面部和高的鼻
部。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现代34处考古遗址出土的309例人类遗骸的个体分布,并结合
动物群、植物生态学、血液学、遗传学及语系的研究结果,吴秀杰等提出秦岭和长江为
我国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这种体质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长期适应环境因
素造成的。这种差异向上可以追溯到距今60万年左右的周口店直立人和南京汤山直立人。
多年来,我国研究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时,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选用一些主要的颅骨
测量数据,通过其平均值的分析得出结论。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