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 发帖数: 28562 | 1 你说的好像就是他们说的呀!只不过是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而已。 |
|
p****n 发帖数: 9263 | 2 如果我说的也就是他们说的,也就是说这个发现跟目前已知的免疫机理并没有冲突,那
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就是扯淡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退休教授大卫·维克说,如果藻类真的能进入生殖细
胞,脊椎动物细胞会杀死体内异己生物的观点将受到严重挑战,并有助于研究脊椎动物
细胞的自体识别能力是怎样形成的。” |
|
w******y 发帖数: 8040 | 3 你这个二次进化的翻译应该不是直译吧
lateral evolution直译是横向进化, 同义词是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件, |
|
s******y 发帖数: 28562 | 4 以前我就想过,人能不能进化出绿色的皮肤,然后大家都不用吃饭了,天天晒个太阳就
好了?
但是后来一想,人的皮肤表面积不够大,光和作用出来的能量肯定不够饱,要扩展表面
的话只好发展出那种可折叠的皮肤衍生物,然后表面积太大的话风一吹就容易倒,
那么只好发展出可以牢牢攀在地上的脚趾。。。这么变来变去。。。那么其实就是
变成了树了。。。
然后就觉得,还是算了。
不过现在一想,虽然吃不饱,但也能部分的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这么一看,还是挺有
意义的,至少能部分减少人对自然的破坏。尤其是将来要星际旅行的话,能少吃一点
还是很有利的~~~
而且,除了皮肤和眼珠可以是绿色之外,头发也可以是绿色的(注:头发本来就是
皮肤的衍生物,而且绿色的头发也挺漂亮的)。而且,其实不一定非要是绿色的,
绿色只是在地球上比较高效的色素而已。如果单纯要好看的话可以上花青素,这个
也能做光合作用的吧?
如果嫌皮肤染色不好看,那么就光弄头发好了,那个时候大家不分男女都留一把长发,
红的绿得紫的,吃中午饭的时候就用一个类似雨伞骨架似的发卡把头发撑起来晒一会,
随便还可以睡午觉,多爽!然后晚上回去的时候再真正吃进嘴的东西。。。 |
|
|
s******y 发帖数: 28562 | 6 我也觉得那个就是扯淡。这个文章的意义在我看来并不在于那里。
能够成功进入脊柱动物细胞内部并不动声色的寄生的东西多去了。
不过,也许他们是在指这个事情在进化上,具体是如何发生的?
比方说,第一个出现这种“藻类感染”的母体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把藻类就
杀了?而是把藻类留在胎衣内部? |
|
s******y 发帖数: 28562 | 7 这里是他的原话:
David Wake, an emeritus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ho watched Kerney's presentation, wonders whether algae could be getting
into the reproductive cells. This would "really challenge the dogma" that
vertebrates' immune systems ban such close relationships, he says. Both Wake
and David Buckley, who studies salamander development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in Madrid, agree that the work might tell us more
about how vertebrate cells learn to identi |
|
h****n 发帖数: 2552 | 8 艳阳天如何看待裸藻这种东西呢?既可以吞噬摄取食物又可以光合作用,单细胞的 |
|
s******s 发帖数: 13035 | 9 其实应该没这么复杂吧。这个共生肯定是最早的事件了,然后
碰巧哪只母的有了啥突变,胚胎时期这个绿藻侵入germline了,
接着这个绿藻也就退化了,体细胞对他没啥意义所以也就一心待
在germline, 可能用了germline啥特异性Protein。 这个只要有
选择优势就传下来了。 俺不是学进化的,也就瞎说说 |
|
s******y 发帖数: 28562 | 10 i我觉得他们就是当年古代原生生物之间物种融合的物证之一吧。
古代蓝藻 (Cyanobacteria)入侵的时候,肯定不止一次也不止一种原生生物出现了这种事件,
但是其中一种和古真菌融合的后来就成为了今天的常见的植物。另外一些比较古怪的融合
方式由于不适应成为大型群体,所以只能以小个体的形式存在了。
裸藻其实和真正的藻类关系非常远,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和apicomplexan以及coral都
挺像的。 |
|
|
f**u 发帖数: 346 | 12 别和么激动,他们只是发现雌性的产道里面有绿藻,
绿藻可能是在卵经过产道的时候进去的,这个不稀奇。
除非证明绿藻能进入精子或者卵子,那才是真正的轰动。
我觉得这个不能算是lateral evolution。
件, |
|
f**u 发帖数: 346 |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wolbachia感染昆虫的germline,
并通过germline一代一代往下传,这个可以算是lateral evolution的一个例子。
你甚至可以把wolbachia看成是一个organelle。
件, |
|
s******y 发帖数: 28562 | 14 他们已经发现绿藻进入了体细胞了,而且体细胞很快活的用线粒体去
迎接对方,估计是已经尝到甜头了。
我觉得进入生殖细胞只是一个早晚问题。估计过那么几百年吧?
也就是说,这个很可能就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进化过程。 |
|
s******y 发帖数: 28562 | 15 你说的这个是一个典型的寄生虫啊!对寄主不利的。
文章里的那个例子是共生/共进化的过程,双方有利 |
|
j*****d 发帖数: 787 | 16 a sexy dream.
人类对能量的转移已经超越了其作为生物一员的智慧。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有类似叶绿
体那样的超级能量生成器吗,de novo那种? |
|
s******s 发帖数: 13035 | 17 只要能进去了,有进化优势就可能留下来。学进化的可以研究一下
这个蜥蜴的种群和各种亲戚,估算一下这玩意是啥时候进去的. 还是
原文已经算过了?我没看过原文 |
|
|
s******y 发帖数: 28562 | 19 Yes, kind of, but only in a very small place: our eyes.
The chromophores in our vision cells can change light into ion gradient and
then ATP, just like the chloroplastid |
|
s******r 发帖数: 653 | 20 进化要慢慢来啊,先有可以转化其它形式能量的功能,比方说你说的光合皮肤,也不一
定所有的能量摄入都靠这个,必要的时候用一下,其他时候该干嘛干嘛 |
|
f**u 发帖数: 346 | 21 我也希望看到绿藻进生殖细胞,不过我可没你那么乐观。
有不少动物都可以和藻类共生,而且也相互利用,比较著名的是那些sea slugs。
但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可以通过生殖细胞把藻类传下去的。 |
|
f**u 发帖数: 346 | 22 这个看你怎么看了,性别比例改变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也许是对寄主有利的。
并且从共进化的角度来看,再过一段时间寄主和细菌之间也可能达成某种互不伤害的妥
协。 |
|
m*****z 发帖数: 1451 | 23 细胞内的排斥异己现象和动物组织水平上的免疫现象不一样吧 |
|
m*****z 发帖数: 1451 | 24 这种生物对环境依赖性太强,除非繁殖力超强或者能量转换效率高,否则无法生存下来 |
|
E*******2 发帖数: 131 | 25 我一个朋友正在做蝾螈的再生,他对neurogenesis和表观遗传很感兴趣。他科研思维和
底子挺好的,国内中科院一院士手下做的硕士,但是在德国马普混得不好,老板压着他
,所以没有文章毕业。。。。不知道这位老板能给面试机会不?他有回国发展的打算
..
么。
analysis |
|
c********r 发帖数: 1125 | 26 这简历很漂亮啊。
个人感觉:
北美绝大数大牛实验室90%都是博后,graduate很多都是没人管死活的,我们这里一个
美国的院士,自己phd都是8-9年才毕业。除非自己特别强,否则就是个死。。。。。
我推荐去欧洲实验室,phd不太少,另外年限也短一些,很多training和开会的机会,
实验室规模一般小一些,跟上顶尖大牛的机会也不少。
为什么不试试英国学校,很多stem cell/cancer stem cell的牛人啊。
另外regeneration, stem cell, cancer,aging 差别都挺大的,
随便列几个名字,都是顶尖大牛,你完全可以试试。
Fiona Watt @cam
Austin Smith@cam
Azim Surani@cam
荷兰的hans clevers也是顶尖大牛啊,每年cns都一堆。
phd program的话剑桥的gurdon institue,stem cell institute, cancer UK的
cambridge institute都有不错的阵容。
另外也别光盯着顶尖大牛,phd期间,训练,实验室氛围,networking和研究...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7278 | 27 我是说实话,我想到了一句话
万贯家财难买神的救恩,圣灵与你同在这就是见证
这个世界的前途就是生物,其他的都是浮云。
我看着生物界的种种神奇,这正是人类认识的瓶颈
蝾螈的自我再生,要是我们了解了原因,那些所有的残障人士就自由了
癌细胞的不死亡的机理知道了,人类长寿的愿望也可以实现了
电脑,网络是联系了全人类的沟通,抚平了幽怨,照亮了狠毒的心灵。
下一波真的是生物的境界了,只是前途很苦,需要无数的科学苦力。
我知道这个世界亏欠这些研究生物的人们太多太多
若是有一种税单独分给生物人,我愿意交这样的税。 |
|
|
a*********n 发帖数: 2526 | 29 可以再生,得癌也没事,像蚯蚓,如果下半身得癌,直接把下半身切了。 |
|
j***x 发帖数: 1469 | 30 相反, 如hydra paper in PNAS |
|
x*****e 发帖数: 309 | 31 干细胞有对称和不对称分裂,正常情况下不对称占绝大部分,我做的一种细胞,两者比
例大概 1: 30+, 但是用一种致癌物刺激后,比例变大到1: 6左右。不对症分裂的时候
, 只有维持干细胞特效的细胞能保留原始的DNA,而新合成的DNA(有可能带有复制时
候引入的突变)被分配到分化的细胞,可以大大降低干细胞DNA的突变率(100-1000倍
)。如果再生大部分通过干细胞不对称分裂来实现,带有复制引起的突变细胞最后都分
化死亡,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得癌症吧。 |
|
b****r 发帖数: 17995 | 32 大象的细胞要比人多分裂那么多次,结果癌症发病率比人低。因为它们有几十个TP53基因
我的意思就是,得不得癌症,不能用一两个因素来衡量。其他多因素病也是类似的。比
如不是吃得多就会变成胖子 |
|
|
s*******e 发帖数: 1389 | 34 你的致癌物刺激细胞分裂,这才是致癌原因。
我不赞同你说的染色体选择性分配理论,已经发表的文章,比如说在果蝇生殖干细胞中
的研究,说服力很差。
关键的是,这些文章发了也就发了,一个说明机理的都没有。也没有后续工作。
而且在果蝇肠道干细胞中,最近一篇cell stem cell,发现野生型干细胞分裂几十次后
就会积累大量突变。也间接说明,干细胞没有总保留原始DNA |
|
x*****e 发帖数: 309 | 35 嗯,的确我用的致癌物也刺激了干细胞的对称分裂。“野生型干细胞分裂几十次后
就会积累大量突变”,我查查原文去,但是在相同的分裂几十次后,也许分化细胞积累
更多突变,也许分化细胞根本分裂不到几十次就突变太多或者什么的死了。不对称分裂
也会导致线粒体的重新分配,干细胞留下新的线粒体,分化细胞得到旧的线粒体,酵母
可以通过不对称分裂将有损失的蛋白通过类似机制从干细胞中清除掉,也许还有其他东
西通过不对称分裂被清除,保持干细胞的正常。终极大招: 一人给一半,造下一代。 |
|
|
d******n 发帖数: 3836 | 37 你前面说大象长那么大不得癌症是因为有几十个那啥,这个你确定?这个例子与你想说
明的癌症的千头万绪,看起来是刚好相反的。 |
|
s*******e 发帖数: 1389 | 38 全身都再生,没损伤干细胞也不分裂
癌症,寿命和细胞分裂次数有关
有分裂能力不代表分裂次数多 |
|
|
|
d******n 发帖数: 3836 | 41 我赞同你的更重要的观点。但是怀疑大象不易得癌症是因为那什么有几十个那么简单。
大象一直吃素,总是慢条斯理的不着急,总是笑眯眯的不生气,大象很聪明,却又有这
么好的生活习惯,说明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强。我认为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大象长寿。 |
|
|
s******y 发帖数: 28562 | 43 哈哈哈。这个让我记起了三年还是四年前有一个类似是民科的网友来问说是不是细胞数
目多的动物容易得癌症。我当时脾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好,就没好气的告诉他说那个结论
几乎是胡思乱想,影响癌症的因素多得很,和细胞数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很多大动物
不怎么得癌症,然后很多小动物(例如老鼠)癌症多得很。然后那个人恼了,和我吵了
半天骂我是反动学术权威思想僵化不开放什么什么的。吵到后来我只好土遁装作看不见
他的贴了。 |
|
d******n 发帖数: 3836 | 44 人民科学家什么的最讨厌了。还是人民艺术家可爱! |
|
x*****e 发帖数: 309 | 45 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 这文章板上批过吗?貌似和民科的问题更相关。 |
|
s******y 发帖数: 28562 | 46
哈哈,我依稀记得他当年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胖子比瘦子容易得癌症是不是因为胖子的
细胞比较多。 |
|
s*******1 发帖数: 188 | 47 Quiesc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ccumulate DNA damage during aging that
is repaired upon entry into cell cycle. Cell Stem Cell 15, 37-50 (2014). |
|
L****T 发帖数: 169 | 48 这是进化生物学上大名鼎鼎的Peto's Paradox,研究了快四十年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