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萧鸣
(共0页)
T*********s
发帖数: 20444
1
中新网3月31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南加州车行最近出现专门帮人买车讲
价的职业还价师,这些还价师基本来自洛杉矶各大学在读华人学生,他们通过自身的口
才和经商头脑,不仅为朋友们省下上千美元车钱,同时自己也获利不少,平均每谈成一
笔就可从顾客手里赚取约200美元,算下来他们的时薪最高达上百元。
买车时与车行讲价费时又费力,但一些有经商头脑和口才的人却擅长讨价还价,不仅能
拿到令人咋舌的低价,且效率也高。
在南加大就读商科的萧鸣(化名)来自上海,天生有精明和经商头脑。他表示,之前在国
内念大学本科时就摆过地摊、卖过奥运会足球票等,获利不少,讲价的本事也是从那时
练成。萧鸣认为,要能从经销商拿到低价,需要猜透对方心理,了解到买卖双方心理。
刚到美国时,为购置第一辆汽车,他在网上钻研许久,最后他将一辆标价18000美元的
车子,以出门价15500成交,相比正常价格便宜2500美元,不过耗去他九小时。有了购
车经验,朋友们买车时都会叫上他帮忙还价,久而久之萧鸣买车经验越来越多,名声也
越来越响,最后就变成委托人给他指定一个成交价,成交后他就能拿到200美元,若是
低于成交价,他还能拿到差...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萧军日记:延安档案[组图]
作者:萧军 来源:共识网
萧军先生在鲁迅塑像前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既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吉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作和生
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立场比
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可以讲
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实度、
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移默化
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需要深
入,萧军长住边区,与「党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客观需要距离...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