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荀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http://lz.book.sohu.com/fullscreen-chapter-603704.html
人性的逻辑起点--趋利避害(4)
李剑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理论的探讨就此而止,至少上述观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主要是儒家主要的、基
本的人性观,即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以及黄帝学说对人性的生理诠释。问题在于:我
们对人性究竟如何可以不去追究,关键在于,如何现实地认识和驾驭人性。有人会提出
疑问:你对人性究竟如何尚无定论,如何奢谈现实地认识和驾驭人性呢?似乎这个问题
是盖楼没有打下地基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打地基断然不要这种互相拆台的东西,只要
能把楼坚固地建设起来,这就够了。所以,韩非子学说的“地基”,就是不谈玄虚的人
性,也不对人性的认识强行加入道德层面的评价,而是现实地认识人性和驾驭人性。
古今中外的人类活动,从道德价值层面和利益价值层面考察,无不存在着善恶两种
。韩非子从社会现实考察,认为医生善于在病人的伤口上吮吸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
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木匠造棺材的本意不是憎恶别人
,而是因为他的利益在别人的死亡上。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3
最爱偷得浮生半日闲,来读一本好书,那种沁人心脾,唇齿留香的感觉,最是这人间绝美的滋味。从年初到现在,先后阅读了《张居正》四部曲(熊召政著)、《张居正传》(朱东润著)、《明朝那些事儿》(1-7)、《崇祯王朝》(上下)、《大秦帝国》前4卷(孙皓辉著)、《人生》(路遥著)、《荀子》,并听了《明朝出了个张居正》(75集),等等,期间也颇有一些感悟。
一是关于读大部头。短篇文章虽然读起来很快,但往往对大脑的冲击力不够,即使很精彩,也很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便会抛之脑后,而大部头则不然,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之间相互关联,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学有所得。而在读大部头时,对于小说类书籍,贵在一气呵成,然而不能读完了事,束之高阁,有效的办法是要以此为索引,再求诸同类书籍,譬如读熊召政先生所著的《张居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接受作者思想的过程,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偏信一方,如果想得出更客观、全面的印象,还必须参照其他的书籍,对比来读,一方面,不同的见解,可以丰富自身的认识,让思考更周全,不致因接受一方意见而偏颇,另一方面通过对照、回味,可以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深刻。总之,这类书要读出效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浅谈儒法合流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浅谈儒法合流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6 23:49:26 2011, 美东)
浅谈儒法合流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蒋晶晶1 罗志安2,
(1.2.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检察院,四川三台 621100)
内容摘要:儒法之争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礼治”还是“法治”更有好处
似乎没有一个定论。本文试通过对儒家与法家学说的产生条件、主要分歧和目的进行探
讨,说明儒法思想在后世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影响、同化,最后达到合流。
关键词:儒法之争 儒法合流
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儒家和法家都以维持社
会秩序为目的,其分别只在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看法。”儒法之
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到底是要用儒家的“礼治”还是法家的“法治”来
治国历来是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到底有多大,最终形成的内儒法
合流实际格局又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呢?我想,瞿同祖先生的那句话对我...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论韩非子的“法治”制度思想(叶行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1:06 2011, 美东)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 制度思想
韩非子秉承了其师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以“严刑”、“重罚”的“
法治”制度思想来对治儒家的“德治”、“仁政”制度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者求节。” (《正名》)人之
得以为善,是因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化性起伪”,而“由伪起善”;可以用礼义的规范
化将人的欲望予以适当的节制和诱导。“发乎情,止乎礼”。而韩非则云:“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经》)即
谓,在肯定人之本性的前提下,范之“赏罚” 之法度。进而言之,鉴于人性之恶,必
须以法治之;此乃是韩非子“法治”制度思想之立论所在。这一“礼”...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63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2 22:50:32 2012, 美东)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作者:龙梅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陈品中..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大师吕思勉曾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我的理解,国学不能简
单定义为“中国古代哲学”,那是狭义的,有失偏颇的。国学是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
来智慧。举凡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教育、法学、史学、军事、科技、戏曲、书法
、国画、国乐、中餐、中医、武术等皆是国学的范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类
文明传承数千年的密码。
二、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学习是因为我们不懂!或者虽然懂了却不去施行。
不懂就无法传承,懂了却不去施行就像捧着金饭碗乞讨,也就失去了民族的根!
五四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泛滥,抛弃老祖宗的智慧成为一种时尚,崇洋媚外
成为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不可否认,西方文明作为地球文明的一种样式有很多可取之
处,但这并不能成为抛弃中华文明的理由,不能成为整个国家几十年不学国学的依据。
时至今日,面对现实社会种种弊病,人们越来越发现国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之
道。由于了解中华文化的西方人的大力推崇,我们突然发觉被我们扔进垃圾堆里的国学
居然这么值钱,这才开始重视,国学热才如春风般吹拂整个神州大...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8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作者:龙梅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孔子——子夏——李克——商鞅
另一系是 荀子——张苍——贾谊
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还有一个学生叫浮丘伯 浮丘伯是刘邦四弟刘交的老师
刘交的后人有刘向刘歆父子
刘汉宗室的学术就是由刘交一支在传承 刘向歆父子开创古文经才把儒学推上了巅峰
荀子才是秦汉帝国四百年真正的帝师
w********2
发帖数: 632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函人制甲时,要选用上等犀牛皮,即兕皮(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类似犀皮的独角野牛
)作原料。犀皮甲可用一百年,兕甲可用二百年,这两种兽皮合起来缝制的皮甲能用三
百年,春秋时期各国军队都装备上了皮甲,吴国多用“水犀之甲”,楚人则用“鲛革、
犀兕以为甲”(详见《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鲛革即
是鲨鱼皮,也很坚固。
《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
《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
《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
楚国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国家,军队甚至用犀牛皮和鳄鱼皮做铠甲,荆楚之民也多悍勇。
《墨子》:‘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楚辞里屈原说楚国士兵是:“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
《墨子·公输》中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
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但是楚国作为南方的大国,相对于中原地区
可谓地广人稀,因此也就拥有着更多茂密宽广的原野,这就使得“犀兕麋鹿满之”。而
北方的宋国则是“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显然无法仅仅依靠本国资源,制造出太多优...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所以孔孟要仁义礼乐,荀子就礼义了。韩非还是荀子的学生呢

恶搞这个词太现代了。荀子因为讲性恶,所以专和孟子的性善作对。但荀子的恶其实也
不是evil,是messy, chaotic, without restraints,所以要用礼义节制、平衡、人际
和谐。他俩合在一起是强强联手,正反互补,哈哈。
以前看过魏晋人的论语注疏,很反感那种捧为圣贤的调调,难以想象这是魏晋。可能越
是乱世越需要精神偶像。但现代的概念是只要是凡人就做不得偶像,至少我的概念是,
哈哈。
wh
发帖数: 141625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荀子的义包括仁吧,他只是不想像孟子一样夸大人性中善的天性,搞得很甜美的样子,
哈哈。是啊,李斯也是荀子的学生,荀子很狠辣,故意捣乱的、行事无节制的、淫邪奸
恶的,死无赦。孔孟好像没那么狠。
上课听老师说荀子和孟子都在ji xia academy教书,我笔记里写成齐夏学院。google才
知道是稷下学宫,哈哈。相当于雅典学院了,百家荟萃。
b*s
发帖数: 82482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齐国那个时候文化发达,相当于雅典。
秦国,自然就是斯巴达……

荀子的义包括仁吧,他只是不想像孟子一样夸大人性中善的天性,搞得很甜美的样子,
哈哈。是啊,李斯也是荀子的学生,荀子很狠辣,故意捣乱的、行事无节制的、淫邪奸
恶的,死无赦。孔孟好像没那么狠。
上课听老师说荀子和孟子都在ji xia academy教书,我笔记里写成齐夏学院。google才
知道是稷下学宫,哈哈。相当于雅典学院了,百家荟萃。
H****3
发帖数: 7936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教:中华古籍类的的的书
荀子我找了下面几种:
《荀子集解》,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933670
《荀子校释》,王天海,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20755
《荀子今注今译》熊公哲 台湾商务印书馆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04491
大家给点意见吧,欢迎推荐别的版本。
s**a
发帖数: 8648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教:中华古籍类的的的书
王先谦那个本子一直是荀子带注解的权威本子(所以引用率很高),但这个本子已经有
年头了,大概100年左右吧,书局点校了一下,是个排印本。《荀子校释》在王先谦本
子基础上吸收了20世纪日本人研究荀子的成果,还有梁启雄等国人的成果,算是一个21
世纪的注解本。看你的需要。可以在网上下来比较一下。
《荀子今注今译》这本和上两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是普及本子,注解主要是字词的意思
,而不是前两本那样主要是前人对意思的注。
P****e
发帖数: 389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谭复生诗文笔记


最后,我想来梳理一下谭复生在《仁学》一书中流露出的对宗教与信仰的态度,其中最
重要的包括儒道、侠道、佛教与基督教。
距离产生美。记得小时候对基督教教堂总是很神往,而对它起反感是我出国之后的事。
反感的最初原因相信许许多多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司空见惯:那就是总有人敲你的门、
搭你的讪、拉你的同学追着你传教布道。在我的有限阅历中见识过的与布道最接近的事
情,是中学班主任找人谈话做思想改造。而我则像古龙在《新月传奇》中所说:“楚留
香要回头时,没有人能令他不回头”—— 最讨厌的事就是被人勉强。
更何况有些传教徒甚至连圣经这本书都没在教堂以外的场合翻开过,却偏喜欢跟我畅谈
为什么基督教比佛教要高明,令人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他们又动辄以“科学”来佐
证教义:夸张一点的比如好险成为副总统的佩琳,那是公然不承认人猿进化论的,直接
挑战达尔文;含蓄一些的则喜欢跟近代物理纠缠。他们说:宇宙大爆炸不就是创世纪吗
?大爆炸的时候产生光,不就是“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吗?他们会问:电子是怎
么产生的?那么小,不是上帝造的还能是什么造的?(人家之所以问电子而不追问更小
一点的夸克,倒不是打算放我这个学...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7
荀子不是孔子学生 看看他俩年代的差距 他是齐国稷下学宫的 孟子是子思门人 荀子则
推崇子弓 这根本不是黑的问题 是政治观点 孟子荀子思想也不一致 最著名就是性善性
恶之辩 荀子是韩非与李斯的老师 其实对于此事 多半也是儒家与法家观点的不同 从史
家观点看 只能说待考
y****e
发帖数: 419
18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26/content_120719.htm

制作日期:2004年10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
学者论坛
张耀南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大知”的传统,什么是“大智”、“大
知”呢?从眼前与长远的角度说,能够看到长远的就是“大智”,立足于长远建立起来的
知识系统就是“大知”;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说,能够看到整体的就是“大智”,立足于
整体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就是“大知”;从自我与他人的角度说,能够看到他人的就是
“大智”,立足于他人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就是“大知”;从人类与宇宙的角度说,能够
看到宇宙的就是“大智”,立足于宇宙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就是“大知”。
儒家方面讲“大智”、“大知”,我们可以举荀子与张载作代表。荀子讲:“所以知
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知之在人”是讲“私理”,
“知有所合”是讲“公理”;“私理”为“小”故有“知”之名,“公理”为“大”故有
“智”之名。荀子又撰《解蔽》篇,专门论列“小知”之“偏”;又以“曲知”指称“小
知”,认为任何一门具体的学问都存
z*****m
发帖数: 9
19
原文看着是有些糊涂,韩非之例诚如各位所言,是有些不知所云,
但不知为何各位没有在生气之余,对其论点,论据,论证加以批
驳,或者是认为真的不值一驳?
我觉得张文如果是要提醒国人:中国人思维中推理过程的缺乏。
说的并不为过,只不过观点并不新而已。清末维新派在引入西学
过程中多有论及。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中就说过中国学
术论理(LOGIC)思想和抗辩精神的匮乏。讨论这个问题的本原是有
意思的事。作者将帽子轻率地扣在了先秦诸子和禅宗身上却实在是
有失公允。
我印象中中国对逻辑有限的贡献恐怕也是出于先秦思想家之手。
如文中的公孙龙子,荀子,及墨子。值得一提的是张引用的荀子有关
“其言之有理,,, 君子不听”的评语实际上是荀子用来批驳
诡辩的话,他的本意是提倡正确的辩论方法。作者在此实在是
断章取义地弯曲原文。荀子是不是尊重常识我不知道,但他是尊重
客观,反对“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
其正名篇有点类同亚里斯多得的“谬论篇”。明明是贡献良多,却
说成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何止是文风不实,简直是颠倒黑白了。
实际上自秦汉始,中国本土逻辑思想就没有太大的进步了。倒是
佛教的发达从印度引入了其逻辑
l*****a
发帖数: 38403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性善与性恶
先秦儒家對於人性善惡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人性論史上,第一個提出性善論
的是孟子。他認為,人
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認為,人生來都有最基本
的共同的天賦本性,這就
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人突然
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都會有
驚懼和同情的心理。這種同情心,並不是為了討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
友中獲得好名聲,也不
是討厭小孩子的哭叫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發出來的,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惻隱之心”。此外還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
心”。這四種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
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很微小,僅僅在於人有這些“
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
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來,如果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問題,而是由於捨棄了本性
,沒有很好地保持住它,
絕不能說他本來就沒有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為,就應
閉門思過,檢查自己是否放
棄了那些天賦的“心”,努力把這些“心”找回來,以恢復人的本性。這就是孟子...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善与性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leonana (leonany),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性善与性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1 12:43:49 2010, 美东)
先秦儒家對於人性善惡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人性論史上,第一個提出性善論
的是孟子。他認為,人
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認為,人生來都有最基本
的共同的天賦本性,這就
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人突然
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都會有
驚懼和同情的心理。這種同情心,並不是為了討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
友中獲得好名聲,也不
是討厭小孩子的哭叫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發出來的,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惻隱之心”。此外還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
心”。這四種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
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很微小,僅僅在於人有這些“
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
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儒法合流ZZ
浅谈儒法合流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蒋晶晶1 罗志安2,
(1.2.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检察院,四川三台 621100)
内容摘要:儒法之争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礼治”还是“法治”更有好处
似乎没有一个定论。本文试通过对儒家与法家学说的产生条件、主要分歧和目的进行探
讨,说明儒法思想在后世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影响、同化,最后达到合流。
关键词:儒法之争 儒法合流
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儒家和法家都以维持社
会秩序为目的,其分别只在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看法。”儒法之
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到底是要用儒家的“礼治”还是法家的“法治”来
治国历来是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到底有多大,最终形成的内儒法
合流实际格局又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呢?我想,瞿同祖先生的那句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下面将谈谈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儒家与法家都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由于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之间,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日益加剧,导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周...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蒋方舟:纪事中国201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5
时间被缩短了,我们从未如此频繁地使用“恍若隔世”这个词。一去不复返的,不只是
奥运时期北京明媚而蔚蓝的天空,还有刚庆祝完六十大寿的祖国作为政权的公信力,一
些名字,因为成为了敏感词而消失在话语空间。
一年飞快地过去,除了“神八”飞船上天、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试飞,记忆里似乎没有
什么值得喜悦的事情。2008年奥运会以来大国崛起的自豪,在2011也明显消退和降温,
“民族主义”这张牌突然失灵了,如今任何一件由国家力量完成的“举世瞩目”的大事
后,都紧跟着对大笔财政支出的追问。
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之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忽然多于唱好。在危机感面前,
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移民,在2012年前抢一张船票。2011年,所有人都参与了一场没有
赢家、庄家通吃的游戏。就连春风得意的房地产商,也在史上最严厉的行政手段的强压
下,在年末,变得忧心忡忡、愁云惨淡。
2011年,人祸多于天灾,愤怒早化为麻木与虚无。“生者不遑为死者哀,转为得休息羡
,人生可悯。”(沈从文)
重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封建论〉呈郭老--毛泽东
附:周恩来xx在新华总社学习班上的讲话
周恩来 xx
( 1974年1月27日 )
〖记录稿,供参考〗
总理:
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这个会是几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和大家见面谈一谈。找大家了
谈一谈批林批孔问题,请政治局同志来讲一讲。现在请xx同志讲话。
xx:
非常对不起同志们,这个任务倒是给我几天了,这两天忙,没办法准备,好在文元同志
准备了,我讲一讲,叫做开场白吧!说错了的地方给我提出来,错了就改。
我想把批孔,就我所知道的这一段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去看望
主席,当时主席那里放着《十批判书》,已经印给大家看了。主席讲,送给年一本。他
说:“我的目的是为了批判用的。”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了,郭老功大
于过,前天在会上,“中直国务院系统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已当面对郭老讲了,好象当
时主席就有一首诗五言绝句,我就记不下来了,后来八月份又给我说了,叫作“郭老从
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去年五月中央工作会议,我病了,到外头去治病,工作会议我就请假了。听说五月工作
会议讨论过,回来以后工作很忙,我甚至把这首诗也忘了。当时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好...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25
儒家后来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荀子连提都不提。宋儒如朱熹等,更是对荀子恨之入骨
。俺读荀子,觉得比孟子有道理。
韩非子,商君书这些法家经典,也可以和现代新情况结合。法家一直讲因时制宜,所以
法家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韩非子谈卖棺材和卖马车的例子,几乎和后来亚当斯密的例
子完全一样。现代的国际局势更是和战国相似,法家比儒家更加合乎时代。要知道儒家
适用的是大统一时代,不是战国时代。
所以法家思想在现代很有生命力。咱们不能把意识形态让给腐儒,所以要提新法家。这
一点,老毛也持类似观点。后来批林批孔时,也提倡法家。当然现在时代有所改变,俺
们也要在老毛的提法上加以进步。
m***n
发帖数: 12188
26
早有人考证了,孔子杀少正卯,是荀子编造的故事。司马迁又抄进世纪。
荀子是儒家中偏向法家的,介于儒法之间。
因此荀子随便编个故事来给自己造势。其笔下的孔子成了一个法家形象。
c*********2
发帖数: 3402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蒋方舟:纪事中国2011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蒋方舟:纪事中国201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0:36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5
时间被缩短了,我们从未如此频繁地使用“恍若隔世”这个词。一去不复返的,不只是
奥运时期北京明媚而蔚蓝的天空,还有刚庆祝完六十大寿的祖国作为政权的公信力,一
些名字,因为成为了敏感词而消失在话语空间。
一年飞快地过去,除了“神八”飞船上天、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试飞,记忆里似乎没有
什么值得喜悦的事情。2008年奥运会以来大国崛起的自豪,在2011也明显消退和降温,
“民族主义”这张牌突然失灵了,如今任何一件由国家力量完成的“举世瞩目”的大事
后,都紧跟着对大笔财政支出的追问。
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之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忽然多于唱好。在危机感面前,
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移民,在2012年前抢一张船票。2011...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8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胡適
序言
這個書目是我答應清華學校胡君敦元等四個人擬。他們都是將要往外國留學的青年
,很想在短時期中得著國故學的常識。我以我擬這個書目的時候,并不為國學有根柢的
人設想,只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點系統的國學知識的人設想。這是我要聲明的第一點。
這雖是一個書目,卻也是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可以叫做“歷史的國學研究法”。這
四五年來,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詢問“治國學有何門徑”的信。我起初也學著老前
輩們的派頭,勸人從“小學”入手,勸人先通音韻訓詁。我近來懺悔了!那種話是專為
專家說的,不是為初學說的;是學者裝門面的話,不是教育家引人入勝的法子。音韻訓
詁之學自身還不曾整理出個頭緒系統來,如何可作初學人的入手工夫?十幾年的經驗使
我不能不承認音韻訓詁之學只可以做“學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學”的門徑。老實說
來,國學在今日還沒有門徑可說;那些國學有成績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來的。死
工夫固是重要,便究竟不是初學的門徑。對初學人說法,須先引起他的真興趣,他然后
肯下死工夫。在這個沒有門徑的時候,我曾想出一個下手方法來:就是用歷史的線索做
我們的天然系統,用這個天然繼續演進的... 阅读全帖
t****v
发帖数: 9235
29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
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
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马悦然,男,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云雪平(Jönköping)市。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
》《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
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中国古
典著作。[1]   2011年5月,被中国内地某网络推手利用炒作,曝出"翻译门”事件。
[2]编辑本段钻研东方古代哲学  马悦然不仅钻研古代语言,而且对东方古代哲学极
为感兴趣,在入学的头两年,他读了不少东方古典哲学著作。其中,老子的《道德经》
即使他产生强烈兴趣,又使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秦朝并不反儒 恰恰相反 秦始皇一直保留着五经博士 争议是焚书 这是秦始皇的污点
不过不是无法挽回 只要没有李斯处于一己私利让胡亥上台 扶苏只要一纸诏书就可以改
变一切 真正混蛋的是项羽这猴子
李斯的老师是荀子 刘邦刘交俩兄弟当年跟着荀子的另一个学生浮丘伯学《诗》
汉文帝的帝师张汤也是荀子的学生
我从来不搞什么这家那家之争
w********2
发帖数: 632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钻研吹捧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傻帽
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
----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林安梧
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教授
論文提要:本論文著重於牟宗三所著《現象與物自身》、《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心體與性體》、《中國哲學十九講》等書為核心,展開相關之思索。首先,宏觀審視康
德哲學的中文譯介,指出牟先生是當代中國哲學之融釋、傳述康德哲學最有創見者,從
而概述當代新儒學派諸多康德學的傳述實況。再者,指出牟先生之經由華人文化傳統儒
、道、佛三教的修養工夫論,以確立「智的直覺」,解決康德哲學中人之「有限性」的
問題。進一步,對比的指出康德哲學有其西方哲學、文化意識及社會契約論的傳統為背
景,牟先生則對此多所忽略。 再者,我們發現「智的直覺」與「物自身」在牟先生的
體系裡已做了相當大的轉折與創造,早已不是康德哲學體系中的意義。牟先生更將原先
康德學的「窮智以見德」的脈絡轉成「以德攝智」,然而太強調道德主體,亦因此窄化
了儒學多元的發展向度。最後,我們檢討了中國哲學中有關從「逆格義」到「融通」、
「淘汰」,「轉化」、「創造」的歷程,並從而指出牟先生哲學與康德學之對話、重鑄
與限制。
關鍵字詞:智的直學、物自身、...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钻研吹捧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傻帽
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
----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林安梧
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教授
論文提要:本論文著重於牟宗三所著《現象與物自身》、《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心體與性體》、《中國哲學十九講》等書為核心,展開相關之思索。首先,宏觀審視康
德哲學的中文譯介,指出牟先生是當代中國哲學之融釋、傳述康德哲學最有創見者,從
而概述當代新儒學派諸多康德學的傳述實況。再者,指出牟先生之經由華人文化傳統儒
、道、佛三教的修養工夫論,以確立「智的直覺」,解決康德哲學中人之「有限性」的
問題。進一步,對比的指出康德哲學有其西方哲學、文化意識及社會契約論的傳統為背
景,牟先生則對此多所忽略。 再者,我們發現「智的直覺」與「物自身」在牟先生的
體系裡已做了相當大的轉折與創造,早已不是康德哲學體系中的意義。牟先生更將原先
康德學的「窮智以見德」的脈絡轉成「以德攝智」,然而太強調道德主體,亦因此窄化
了儒學多元的發展向度。最後,我們檢討了中國哲學中有關從「逆格義」到「融通」、
「淘汰」,「轉化」、「創造」的歷程,並從而指出牟先生哲學與康德學之對話、重鑄
與限制。
關鍵字詞:智的直學、物自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3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关于秦的灭亡,贾谊有一句总结,叫做“仁义不施”;《史记.陈涉世家》里,陈胜也
有一句总结,叫做“天下苦秦久矣”。
这些其实都是套话。对老百姓不好,把他们当成纯粹的资源,战时是前线送死的炮灰,
平时是供薅羊毛的绵羊,这是帝制国家的常态。炮灰和绵羊急了,自然也会想要咬人,
但咬人和镇压咬人也是帝制国家的常态,且相比咬人者,镇压者往往更有经验。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
为什么镇压者的经验,突然不管用了?
“天下苦秦久矣”是常态
先说一下“天下苦秦久矣”这个事。
《史记.陈涉世家》里,与“天下苦秦久矣”之说相关联,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失
期法皆斩”,也是陈胜说的。
陈胜这拨人耽误了服徭役的报到期限,究竟会不会被斩首?
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秦律里没有这种规定。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法律问答》,“征发徭役时
如不报到,处罚应该是笞打”,“征发徭役时不报到,但在一年内被捕获,只是以游荡
罪再行笞打”;根据另一份秦简《徭役》,服徭役迟到三五天的,“谇”,骂一顿;迟
到6天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纲五常,是法家韩非子提出的
当然,法家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做为儒家内部的变异而存在
以下引用
一一一一一一
“三纲”之说,始于汉代。先秦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未讲三纲。孔
子讲过“君君、臣臣”;孟子讲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人伦;荀子讲过“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荀子·
王制》)然而都没有提出所谓三纲。
《韩非子》书的《忠孝》篇说:“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
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此篇是否韩非所作,难以考定,但总是法家的作品
。《忠孝》篇强调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片面义务,可以说是三纲观念的前驱。
o******e
发帖数: 1761
35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ZT imac 出品:三字经今解
感谢imac同学写的这篇三字经今解
拿来给孩子讲故事挺有趣的。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古人说,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但是养成的习惯–也就是成长过程中所逐渐显
现的特性,是差别很大的。(一解作:所学到的东西是相差甚远的,劝学)
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要给人一个定性,人是善良的,没有犯罪的动机和本能(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一听,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层次比
鼓励人犯罪的原罪论要高太多了。如果小孩子的启蒙读物是“我有罪,我的本能就是不
断犯罪”,不管有没有救世主,人生多悲啊。
古人先扬后抑,对祖国的花朵说,虽然你们前途光明,但是不学好光学坏,那还是不行
的(性相近,习相远)。你们的习惯会渐渐的开始区分彼此。古人说话其实蛮多意思的
。习相远,是为小孩子看到成年人之间巨大的行为、生活差异而解释。为什么要反复还
强调性相近呢?前头说了性本善,也就是说,不管将来有多大的不同,要相信,哪怕是
有巨大分歧的陌生人,也有(和你一样)本性善良的一面,有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一面。
强调人和人的沟通合作,也就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有朋友问, 是不是这可以用来解释中西的企...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30
36
来自主题: Craft版 - 秀秀刚做的三个布包
仓颉造字系列:隐 镂空布叠加布电脑/多用包
仓颉造字
网络摘选: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
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
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
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
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
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
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
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
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
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
不经过很长的
b*s
发帖数: 82482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荀子力图把这套东西制度化,所以鼓吹“礼义”。他的学生中出法家也不是偶然的……
他那个时候,早已经不是“礼乐征伐子天子出”了,而且乐是很容易俗的,那个时候的
“乐”,应该比孔子时代的还俗,都礼崩乐坏的平方了……

对了荀子对音乐好像的确不太友好,“审诗商,禁淫声”,要审查诗歌,禁止淫邪音乐
。虽然比柏拉图把诗人赶出理想国要温和一点。孔子注重通过诗乐来潜移默化,大概也
因为春秋不如战国乱吧;荀子在乱世就无心于文艺教化了。
wh
发帖数: 141625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
孟子里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舜在旷野里放声大哭。我回头仔细读读论语,体会一下孔子
的乐。孟子不常乐,挺感性挺激动的,时常提倡压制天性,为了全局和谐。
又想起来问问pqwer:荀子的记载是否靠谱?孔子杀人、孟子休妻都是荀子说的,或者
说刘向编辑的,荀子/刘向怎么会知道孟子老婆在内室怎么样?孟子妈的那些事迹也肯
定是真的吗?

pleasure
T*****n
发帖数: 2456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
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
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0
嗯是先秦典籍是孤证 不过汉以后采用此说的不少 太史公孔子世家也记此事 不知道太
史公是否还有别的史料来源 历来反方从朱熹到钱穆 都质疑此事 正方就拿来给言语乱
政足以杀之做根据 从年代来说 荀子又在孔子之后两百年 荀子里提到的孔子言语事迹
不太清楚多少是传说 甚至荀子自己编的故事
p******e
发帖数: 897
4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罗洪启:评赵鼎新《论方韩之争》
第四重证据。赵鼎新教授像其他人一样,质疑韩寒在视频访谈中的无知,先看他举
的这三个例子:①不读《红楼梦》而用《红楼梦》中的典故;②不知“三重门”的含义;
③坦言不懂“儒学”“什么学”“什么家”却能在书中引用老子、庄子和荀子。
第一个例子,有人已经指出韩寒用的典故出自中学课本,如果果真如此,则毫无问
题;退一步说,即便不是出自中学教材,偶尔用一个没有看过的书中的一些例子,也很
正常,比如像我这种比韩寒要笨很多倍的普通二逼青年,从来没有读完过《圣经》,但
我19岁写的一篇小说中就非常自然地用了《圣经》中的例子。
第二个例子,韩寒说忘了“三重门”的含义,他说是因为当时“气氛不好”(几乎
没有人读过他的作品、视他为异类)而不想解释,我认为这个回应是可信的,赵鼎新教
授说主持人问韩寒时“气氛是相当友好的”,这个判断不能成立:一个十六岁少年对周
围人的感知与一个五十多岁学者对周围人的感知可能会完全不同,赵鼎新教授没有理由
来代替韩寒下判断。就我个人对这个节目的观感来看,主持人对韩寒的态度确实可算友
好,但现场嘉宾及观众对韩寒则充满明显的敌意(“敌意”一词程度过重,确切地说是
视韩寒为“异数”)。而...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680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20:00:59 2014, 美东)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20:00:59 2014, 美东)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变形金刚:“美”字的解析zt
中国人谈论美学,离不开谈论“美”字。根据“美”字的结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
美的本义,可以揭示中国古人对美的认识。
“羊大为美”是“美”字最传统也最流行的解释,始于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
》一书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这是将“美”当成个会
意字,其上部是羊形,下部是个大字,本义为“甘”,即味道好。但为何羊大就味甘呢
?清朝语言学家段玉裁的解释是“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
”(《说文解字注》)另一位清朝语言学家王筠也说“羊大则肥美”,并补充说:“凡
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说文句读》卷七
)这就是说,肥大的羊味道鲜美,远古中国人将其作为主要膳食,根据令人愉悦的味觉
感受,创造了“美”字。
自许慎以降的近两千年里,人们对“羊大为美”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异议。但随着甲骨文
的发现,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许慎虽然在《说文解字序》里提到“仓颉之初作书”,他
依据的却主要是篆文,不是造字之初的字形。那么,甲骨文里“美”字是什么样子的?
钟鼎文里“美”字又是什么样子的?仔细端详美字的结构,人们能发现什么信息?这就
...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64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东西方如何看待杀人权?
一,东西方的“杀人权”是不同的
西方人很早就确立了个人享有的权利与其所尽的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权利越大者纳税义
务越大,如梭伦改革),而儒家确立了他享有的权力与他所尽的义务相反的原则(权力
越大者义务越小,皇帝权力无穷大有杀人权而义务几乎为零)。
无杀人权的帝王是引路的老大。西方帝王无杀人权,只有法院才能判人死刑,现代许多
西方国家还废除了死刑。希腊罗马的王是军事领袖、最高祭司和审判长。他可以被罢免
,无权支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希腊有“万王之王”之称的阿伽门农在做出决定之前,
需要事先与众贵族开会协商达成协议才行,根本不可能随意杀人。
十诫里说“不要谋杀(Don’t murder)”,而不是“不要杀人(Don’t kill)”。不
道德的杀人是谋杀。犹太教-基督教相信杀人可以是道德的(如自卫、保护无辜的人、
处决谋杀犯),杀人也可以是不道德的(谋杀无辜的人、侵略战争、恐怖主义)。《圣
经》记载希律王为杀害耶稣,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尽了。
然而,最终耶稣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复仇,他为所有人做了“代罪的羔羊”,为害他的
人祈求神的赦免和祝福。西方信仰耶稣,滥报复会遭制裁...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4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俺购存的国人哲学书籍目录
(唐)马总:
意林全译
(宋)朱熹 撰 陈立 校点:
四书章句集注(一、二)
(汉)董仲舒/著 阎丽/注:
董子春秋繁露译注(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战国)慎子 尹文 公孙龙:
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全译
(晋)葛洪:
抱朴子外篇全译(上、下)
抱朴子内篇全译
(春秋)管仲?:
管子全译
(西汉)扬雄:
扬子法言译注(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战国)尸佼:
尸子译注(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隋)王通:
文中子中说译注(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战国)荀子:
荀子简注
荀子全译
(战国)韩非:
韩非子全译
韩非子选
(东汉)王充:
论衡全译(上、中、下)
白话尚书
(西汉)刘向:
说苑全译
《新序》选注
新序全译
淮南子
(春秋)孙武:
孙子全译
(清)孙诒(言字旁加襄):
礼记译注
仪礼译注
周礼正义(第十四册)
周礼·大学·中庸
(战国)商鞅:
商君书全译
庄周:
庄子浅注
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译)
黄帝内经(上、下)
(秦)黄石公:
白话鬼谷子
白话黄石公三略
素书
(上古)太古真人:
黄帝内经(白话全译)
陈鼓应: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参照简帛本最新修订版)
(鲁)墨翟:
... 阅读全帖
c********9
发帖数: 562
47
大部分都是明史 啊。

绝美的滋味。从年初到现在,先后阅读了《张居正》四部曲(熊召政著)、《张居正传
》(朱东润著)、《明朝那些事儿》(1-7)、《崇祯王朝》(上下)、《大秦帝国》
前4卷(孙皓辉著)、《人生
精彩,也很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便会抛之脑后,而大部头则不然,
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之间相互关联,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学有所得。而在读大
部头时,对于小说类书籍,
选了《荀子解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者,读
荀子的书,有一种和先哲交流对话的感觉,虽是短篇,但却成一体系且篇篇经典,读来
颇有收获。其次,在阅读时
,非慢慢品味难得其要。
n********n
发帖数: 8336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略论新约伦理与儒家伦理的比较
新约伦理
作者: 骆振芳
基督教伦理学与新约伦理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后者为出发点和基础。简单来说基督教伦理
学根据耶稣和他的使徒们的伦理教训,又加上基督教会近两千年的伦理实践,其内容包
括探讨人的道德性,罪与重生,道德理想,及怎样运用基督教伦理原则指导个人生活,
和怎样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家庭(包括婚姻),社会和国家,或怎样看待战争,经济和文
化生活等等。新约伦理的内容是耶稣和使徒的道德教训,而耶稣教训的中心是上帝的国
(统治),使徒的教训是根据耶稣的教训,使之更适合他们时代的情况。新约伦理指导
人的道德生活,其动力来自对上帝藉耶稣基督赐矛救恩,而发出的感谢(罗5:8)。基
督徒不是藉道德行为来求上帝的悦纳,而是蒙主拯救脱离罪的辖制,他的生活完全由复
活的基督所指导和管理。他所做的一切善行乃是基督在他心中作主的必然结果。新约伦
理可以称为上帝恩典的伦理,上帝的恩典表现在基督为罪人死,为每一个人死。由于上
帝的这种奇妙的爱而焕了出人对上帝的感谢、顺从和信靠,而且满心喜乐接受上帝的恩
典。
耶稣伦理的中心是上帝的国(basileia ),就是上帝的统治(治理)。耶稣宣布上帝
国度信息的要旨是上帝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秦百家学说--互动百科
先秦百家学说开放分类:文化
目录
1 概况
2 儒家
3 墨家
4 法家
5 名家
6 阴阳家
7 纵横家
8 杂家
9 农家
10 小说家
11 参考资料
先秦百家学说 - 概况
先秦百家学说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先秦百家学说 - 儒家
先秦百家学说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
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
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
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秦百家学说--互动百科
先秦百家学说开放分类:文化
目录
1 概况
2 儒家
3 墨家
4 法家
5 名家
6 阴阳家
7 纵横家
8 杂家
9 农家
10 小说家
11 参考资料
先秦百家学说 - 概况
先秦百家学说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先秦百家学说 - 儒家
先秦百家学说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
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
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
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