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发帖数: 22064 | 1 2016年02月05日22:20
据外媒报道,阿尔巴尼亚准备2月22日举行拍卖会,拍卖40架前苏联和中国战斗机和军
用直升机,拍卖起价8572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阿尔巴尼亚的中国制战机均为
中国在“中阿友好”时期所赠,本期出鞘,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对阿尔巴尼
亚的援助史。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弱小的阿尔巴尼亚本来并不受苏联的重视。但阿尔巴尼亚却对斯大
林模式的认同感最为强烈。所以当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与苏联分道扬镳时,阿尔巴尼亚
在东欧共产党中间,最早开始清洗所谓铁托分子。当然,阿尔巴尼亚如此做,也与其一
直受到来自南斯拉夫的控制有关。
苏联则因为阿尔巴尼亚的绝对支持,而成为其最大的援助国。但随着斯大林的去世,赫
鲁晓夫执政后苏联开始致力于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阿尔巴尼亚屡次
发出强硬声音,反对赫鲁晓夫。1956年苏共二十大重新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
极大地刺激了阿尔巴尼亚政府。
与阿尔巴尼亚相似,中国政府在这一时期也屡屡对赫鲁晓夫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1958
年全世界60多个共产党展开“批判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运动”,苏共的批判如蜻蜓点
水不痛不痒,...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 作者:沈志华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
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
,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
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
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
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即使在不同时期会有
所调整,但在国际关系处理上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可是,总有一些国家别有用心
,是非不分挑起事端。
建国后,我们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武力,已经足够容忍和退让。战争到了不可避免
的时候,中国也从不惧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抄起家伙跟他们干。小编为大家梳理一
下就过后我们和哪些国家交过手。
一、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
发。1950年7月7日,美国策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
御朝鲜的进攻。
美国的军事援助,以及阻碍我国收复台湾的行为,已经直接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土安
全。中国毅然决然抗美援朝。
新中国刚成立,中国就敢于挑战世界头号强国,而且还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1953
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二、抗美援越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军舰在北部湾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军攻击,即所谓的“北
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
弹和发射导弹... 阅读全帖 |
|
C***J 发帖数: 7594 | 4 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9/7218846.html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
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
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
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
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力主动
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
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
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苏联的意
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要让美国至少保持中
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
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特朗普评卡斯特罗与习近平对立
习近平在唁电中指出,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
的缔造者,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巴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维护
国家主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历
史和人民将记住他。
与习近平的评价迥然相异,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表一份声明,将卡斯
特罗称作压迫自己人民近六十年的“残暴独裁者”、“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遗产
是行刑队、盗贼、无法想象的苦难、贫困和对基本人权的剥夺。”
显然,这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立场与观点水火不相容的对立性评价。
习近平是从社会主义阵营立场,去看古巴领导人,而特朗普则是从人道人权与普世价值
的立场,审视卡斯特罗。对于中共来说,对卡的评价,就是对毛泽东等共产主义阵营领
导人的评价,党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但他们缔造了怎样的制度?带来的怎样的结
局?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民主还是独裁?他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也是苏联人
民的伟大领袖,现在...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6 人民日报1963年07月20日第5版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
编者按: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是对中共中央六月十四
日信件的评价。中共中央发言人已经指出,这封信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它的观点是
我们不能同意的。这封信采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绝对不能允许的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的手法。
例如,关于核战争问题,苏共中央公开信中说,中共领导人不惜通过世界核战争,牺牲
亿万人,来取得社会主义。苏共领导人企图用这样蛊惑人心的说法,恶意地指责所谓“
中国的好战态度”,特别是攻击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是光明磊落的,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那些诽谤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的人,是心劳日拙的,除了使他们的肮脏目的暴露
无遗以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一贯认为,通过世界人民
的联合斗争,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核战争是可以防止的。
早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就指出:“
我们和全世界民主力量一道,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够打败帝国主义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1967年,中国成功试爆氢弹,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氢弹实验是针对华约集团的核威胁的一
次重大反击。
1968年,苏联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在1961年时,苏联在那里有12个不满员的师和两百
架飞机,在1968年增至25个师、1200架飞机、和200枚导弹。同时苏联和蒙古达成协议
,苏军帮助蒙古的南方边防,并在那里驻军。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
布拉格之春,中国把苏联称作“社会帝国主义”。中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将大量军队从南
方转移到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968年10月,与苏联克格勃有关的伦敦晚报(英语:The Evening News (London
newspaper))记者维克多·路易斯(英语:Victor Louis (journalist))到台湾秘密
访问十天,路易斯见到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蒋经国,提出苏联想与台湾联合进攻中国大
陆的想法[19]。
1969年3月,中苏双方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
人防工事。
1969年4、5月间,维克多·路易斯紧急要求台湾提出所需武器的清单。1969年6月,路
易斯急邀台湾指派人员赴欧洲与苏联联络,并...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褒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
正式用语。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多次访华。
据媒体统计,在《人民日报》上,从最早获此称号的加拿大人文幼章算起,截至2010年
,先后有六百余人被称为“中国人民
的老朋友”[1]。这一称呼出现的频率,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六四天
安門事件结束后、邓小平逝世后分别达
到了高峰。不过,从胡温时期起,这一称号在《人民日报》上使用的频次已从每年50次
左右降低至20次左右[1]。
下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文本,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正式场合的讲话,列出被评价
为“中国人民的(……的)老朋友”的人,并注明他们获得这个评价的时间、出处、背
景及主要涉华事迹。
1 美洲
1.1 加拿大人
1.2 美国人
1.3 墨西哥人
1.4 古巴人
1.5 委内瑞拉人
1.6 哥伦比亚人
1.7 巴西人
1.8 阿根廷人
1.9 乌拉圭人
2 非洲
2.1 刚果(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BBC
1991年12月25日全世界通过电视转播看到克里姆林宫旗杆上降下了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
26年前的今天,世界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共产主义国家成为历史。多年后
习近平总结苏联亡国教训时感叹,“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
1991年12月25日全世界通过电视转播看到克里姆林宫旗杆上降下了苏联镰刀斧头国旗,
升起了俄罗斯的三色旗,苏联作为主权国家不复存在。当日稍早的时候苏联领导人戈尔
巴乔夫辞职,将克里姆林宫及其残留的政治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就在同一天(2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前中央情报局负责人布什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
称冷战结束并且承认从苏联独立出来的新共和国。
在那一天之前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决定了苏联解体。在1991年12月初,乌克兰最早举
行投票支持脱离苏联独立。一周后在12月8日,叶利钦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
罗斯领导人舒什科维奇在白俄罗斯度假胜地别洛韦日丛林会面,3人签署《别洛韦日协
议》,宣布苏联解体,成立自愿加入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几天后在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3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格鲁吉亚外,
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钱学森回国后首项任务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仿造P-2导弹。他的学识没用上。他甘当后
勤,给俄语翻译送西瓜鼓舞士气。
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
核心提示: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东风一号”(DF-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它根据前苏联P-2导弹进行仿制。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该导
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
专家。
在博物馆展出的东风一号导弹
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风一号
东风一号点火发射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东风一号”(DF-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它还有另外
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1059”,根据前苏联P-2导弹进行仿制。1958年4月开始仿制
,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
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
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1957年一个神秘的冬夜,一趟满载苏联士兵和装备的军列悄然驶进北京南郊的一个站台...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206 | 11 文革期间,红卫兵在北京贴金日成的大字报,扬言要逮捕“走资派”金日成。消息传到
朝鲜,金日成闻讯大怒,当即下令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将烈士碑统统打烂,包括毛岸
英的墓碑也被砸得粉碎。
一、红卫兵为何要给金日成贴大字报?
1、朝方对边界居民暗中捣鬼。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就在我国东北展开了地下活动,为居住在我国东北
与朝鲜毗邻的地区的朝鲜族同胞建立“祖国观念、领袖意识”,宣扬他们的“祖国”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特别是1959年,中国进入困难时期,朝鲜就抓紧时机,许以各种优厚的条件待遇,鼓动
我国朝鲜族同胞中的大学毕业生及种种专业人士回归“祖国”,为他们的“千里马”运
动效力;并且他们还在边境设立接待站,迎接越境者。
2、“长白山和白头峰”事件。
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
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自南而北划定。朝方派员来华,提出分天池一角的要求,说什
么“天池是伟大的金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希望我国能理解朝鲜劳动人民深厚的无
产阶级感情,等等。
中方从各方面情况考虑就“切了”天池一半(一说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一九六八|不可治理者的全球秩序:阿拉伯视角下的长六十年代
殷之光 · 2018-07-09 · 来源:澎湃新闻
收藏(0)
评论(0) 字体: 大 / 中 / 小
在亚非拉地区发生的、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国家诞生与帝国消解的历史进程,并不是对
17世纪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简单重复。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一种面向未来的,对世界新
的平等秩序的政治创造。在这一时刻,与这种民族独立运动进程相伴随的,更是一种试
图超越民族国家,寻找世界普遍主义原则的尝试。
1967年“六日战争”,进入耶路撒冷老城的以色列国防军。
冷战缓和与全球“反叛”
1967年6月9日,就在“六日战争”爆发4天之后,约旦和以色列都接受了联合国的
紧急停火协议。此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地区,并开始发起对叙利亚
边境格兰高地的进攻。6月10日一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给美国总统约翰逊发去
一封电报。电文中表示,“过去几天事态的发展迫使我与您取得联系”。如果中东的“
军事行动不在几个小时之内结束”,那么苏联便会“单方面采取行动”。而这会直接导
致“我们之间的冲突”。柯西金还暗示,美苏之间的冲突对“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力量来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BBC
赫鲁晓夫(左)和尼克松(右)在莫斯科郊外美国国家展览会上的言辞交锋被称为“厨
房辩论”载入冷战历史。
七月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国总统普京在德国参加G20峰会时的会面,媒体简称“特
普会”,各方议论纷纷。举世关注的不光是美国2016大选“通俄门”仍在发酵,还包括
他俩谈了些什么,为什么事后特朗普说相见恨晚,这次会谈早该举行,还说美俄关系在
会谈前处于历史最低点,四个小时后已经转暖。
美俄首脑峰会并不稀罕,即使是一对世界头号夙敌,分别视对方首脑为本国的“人民公
敌”,即使冷战正酣的年代,两国首脑也能公开会面,甚至公开辩论。
重温历史,以下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59年7月24日那场著名
的“厨房辩论”记录。辩论过程后来美苏两国分别在电视上播出。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那次言辞交锋,是冷战的两大主角首次在两国公众和全世界观众面前
一对一较量,围绕美国和苏联谁更先进、更强大斗嘴。
当时,冷战已经打了14年,离结束还有30年。双方势均力敌,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反共旗
手,一个是好斗好勇好胜的反美斗士,两人在一个现代化美式厨房里,对着摄像机镜头
,微笑和风趣的背后是针尖对麦芒的...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38600 | 14 此视频中出现的人员名单
0:43 Mikhail Kalashnikov,小型武器设计师
1:00 Vitaly Petrov,一级方程式赛车手
1:02 Yevgeny Dementyev,越野滑雪运动员
1:04安德烈·阿尔沙文,足球运动员
1:11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2001年至2013年)宣布索契为2014年冬奥会主办城市
1:13 Evgeni Plushenko,花样滑冰运动员
1:14 Dmitri Mendeleev,元素周期表的作者
1:16亚历山大波波夫,电台发明家
1:19核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
1:20 Nikolai Lobachevsky,数学家和几何学家
1:23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科学家和航天理论的先驱
1:25 Sergei Korolev,火箭工程师和航天器设计师
1:26 Lev Landau,物理学家
1:28 Zhores Alferov,物理学家,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34 Alexey Leonov,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1:41 Fyodor Konyukhov,游艇船长在世界各地航行4次
1:53列奥托尔...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5 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领导层接连不断地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赫鲁晓夫为了战胜其政
治对手,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并一再讨好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次考虑研制核
武器的问题。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动问中方还有什么要求,毛泽东趁此机会
提出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并希望苏联在这方面给予帮助。赫鲁晓夫对这个突如其
来的问题没有准备,稍做迟疑后他劝说毛泽东应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不要搞这个耗费
巨资的东西,并表示只要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赫鲁晓夫最后建议,由苏联帮助中
国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性核反应堆,以进行原子物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技术力量。
赫鲁晓夫强调核试验耗资巨大,中国国力难以承受,确属实情。不过,莫斯科的主要忧
虑并不在此。同斯大林一样,赫鲁晓夫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也心存疑虑。此外,赫鲁晓
夫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理由,即当时美苏正在谈判防止核扩散问题。实际上,早在苏联
成功进行核试验之前很久,美国就试图禁止核试验,从而垄断核武器。1946年6月14日
,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巴鲁克(BernardBaruch)提出一项由国际组
织控制核试验的方案,史称“巴鲁克计划”,而苏联... 阅读全帖 |
|
C****o 发帖数: 1549 | 16 一周后,他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一个长期
的协议。赫鲁晓夫同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出导弹,只要美国保证永远不会攻击古巴并
且悄悄的移除美国在土耳其境内的导弹发射井。在这次把整个世界向核战争拉近的危机
是前所未有的,但所幸被两个领袖的人性所阻挡下来。然而根据与甘迺迪总统外遇的白
宫女实习生Mimi Alford近年所写的回忆录,她说甘迺迪总统在古巴飞弹危机时对她说"
我宁愿我子孙赤化(共产化)而非死亡"(She claims he confided that "I'd rather my
children were red than dead",5 February 2012,BBC News 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6900106 ) |
|
w********2 发帖数: 632 | 17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与制约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
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
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
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
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
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
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8 米格21战机于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并在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由于米
格-21在当时来看拥有比较优异的性能,中国力图引进这种飞机。
在1959年,周恩来总理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在莫斯科签订了 1959 年到 1967 年
中苏经济合作协定。之后,中国想苏联提出引进米格-21的意愿,苏联方面也初步同意
授予中国米格-21的生产许可证。
然后由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苏论战,苏联不仅撤回了所以专家,并废除两国
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这对还在蹒跚学步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不仅正在仿制中的数种机型及其发动机受影响,正在仿制中的数种导弹也因此搁浅。
1960年底,中国和苏联互相妥协,中共方面签署了《莫斯科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
,表示继续支持赫鲁晓夫和苏联共产党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地
位。苏联方面则放宽了对中国的军事技术转让。随后,赫鲁晓夫写信给毛泽东同志,表
示愿意向中国转让米格-21型飞机及其发动机的相关技术和生产许可证。
在此情形下,刘亚楼亲赴苏联谈判,成功以不附加政治条件为前提引进了米格-21专利
技术和生产线,...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9 1951 开始苏联先后按照两国间的一系列协定,向中国航空工业系统一共派遣了 856 名
技术和管理专家。并向中国提供了 7 种飞机、9 种发动机、5 种战术导弹以及数百种
机载设备的制造技术,援助了生产所需的成套设备和器材,在苏联援华的 156 项重点
建设工程中航空工业就占了 13 项。
早在米格-21 刚刚进入苏联空军部队服役之际,中国就注意到了这种飞机并开始寻求引
进了。1959 年 2 月 7 日,周恩来总理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在莫斯科签订了
1959 年到 1967 年中苏经济合作协定。随后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派出了以徐昌裕、李
兆翔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的 14 人航空专家小组,于 2 月 27 日赴苏联具体谈判有关
航空工业的援建项目。在这次谈判过程中方向苏方提出了引进米格-21 飞机的愿望,而
苏联方面也初步同意将米格-21 飞机的生产许可权转让给中国,于是中方就开始为仿制
米格-21 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但实际上米格-21 的中国之旅却迟迟未能成行,苏联方
面一直拖到 1961 年才向中国转让了米格-21 飞机的生产技术。
1961 年 2 月,赫鲁晓夫突然致函毛泽东主...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0 沈志华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编者案: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所作演讲速记稿,虽然
本网编辑人员已对速记稿进行修订,但受水平所限,难免有所遗漏,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叙拉古之惑案: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篇非常明透的文章,所以在交大编辑的文字稿基础上
,为了使读者阅读更为流畅,在不改变沈志华教授原意的基础上,将原讲稿中存在明显
语句不通顺的口语,错别字做了校正。
刚才潘老师讲最近因为中美关系,特朗普在那里瞎折腾,很紧张。现在大家都在说是不
是要开始新的冷战。我不是研究现实问题的,但是冷战我还是研究了20年,所以说新冷
战马上要开始,或者已经开始,这个说法我不赞同。冷战的概念是什么?美苏之间在过
去半个世纪当中,使用除了战争以外所有的手段要击跨对方。这是两个基本的条件,现
在这两个基本的条件不存在。
第一个条件,当时美苏之间,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制度是替代性的、抑制性的,性质完全
相反,而且一个要替代一个。我的生存是以你的灭亡为前提的,这个现在中美之间不是
这个问题。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第二个条件,就是不是美苏...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0570 | 21 你根本没读明白阿尔希波夫的总结是怎么回事。这个表达的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这是戈
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决策层的内部意见。这种意见也是中苏日后改善关系的一个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下决心改善中苏关系。他委托苏联部长会议原第
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组织研究苏中关系的历史,特别是研究两国关系破裂的原因,以便
为苏共中央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阿尔希波夫不负重托,组织众多苏联学
者和当事人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形成一个《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的基本观点是:苏中关系破裂的主要责任在苏联,是赫鲁晓夫把意识形
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对中国施加压力造成的。”
苏联在处理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时候,基本都是老子党的态度,相当简单粗暴的。沈志
华利用苏联解密的档案,对中苏分裂做了不少研究,比如下面这件事情也是苏联这种做
派的一个明显的事例:
“1955年9月,苏联国防部再次提出外贝加尔军区与沈阳军区订立协同防空协定的问题
。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周赤萍受命同苏方进行商谈。行前,总参谋长粟裕和空军司令刘亚
楼向周赤萍交代,此行谈判仅限于双方在防空情报方面的合作问题。但周赤萍于9月23
日到达赤塔...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立即搬!浩劫与磨难:中科大南迁合肥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5:22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 柯资能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 读
“文化大革命”中,地处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迁至合肥。作为全国最著名的大
学之一,该校的下迁备受社会关注,也在科技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
了导致科大下迁的历史背景与内外动因,指出在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感召
下创办教育革命试验基地的热情、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战备疏散、与中国科学院关系的
微妙变化、本校当权派的盲目等几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促成了科大的下迁。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馆员)
柯资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
● ● ●
创建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八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具
有扎实理工基础的优秀毕业生,在科技、教育界声名鹊起,受到广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2009年08月19日 10:29凤凰网历史综合【
1964年10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讨论撤换赫鲁晓夫的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对
赫采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从最初的预备会议开始起,到14日最后决议通过为止,对赫
鲁晓夫进行了隔离。当时,赫鲁晓夫正在南方黑海边皮聪大的中央别墅中度假,这也是
他度过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天。当时米高扬也在离赫鲁晓夫不远处的中央别墅休假,
因此预备会议一开始也没有参加。
1957年6月全会时,反对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所谓“反党集团”的事件中
,挽救了赫鲁晓夫的重要人物柯兹洛夫(是当时为赫鲁晓夫调兵遣将、派飞机从全国各
地接中央委员会成员来莫斯科开会,与朱可夫、谢罗夫主持三人小组之一),这次也因
心脏病较严重,未参加苏共主席团会议。苏共中央在主席团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来在中
央全会上由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人;并已内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通电话,通知他主席团正在开会,说主要讨
论赫鲁晓夫关于划分农业机构的计划草案。赫鲁晓夫起初拒绝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返回
莫斯科参加会议,当时正在...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518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一二二)美军的细菌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4 21:09:41 2020, 美东)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一二二)
原作者: 泼墨梧桐
摘要: 日本记者所得到的12份原苏联档案,与其他已经公布的前苏联朝鲜战争档案不同
,只有手抄件,没有见到原始文献,并且是摘抄,不是全文照录。同时,这些档案的真
实性从来没有得到俄罗斯方面的正式认可。在正式的档案文献公布前,这批文件的真实
性将始终受到怀疑。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场实施细菌战问题,美国当局一直持否认态度,并说“这是共产党传
统式的天大谎言”,是共产党搞的“宣传战”。[1]在美国解密的有关朝鲜战争档案中
也没有发现其实施细菌战的内容。因此,国内有些学者也对美军是否在朝鲜战场上实施
了细菌战表示质疑。1998年1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刊载了驻莫斯科记者内藤靖夫的
文章及其所收集原苏共中央12份档案摘抄件。其内容为:朝鲜战争期间,苏联顾问曾协
助朝鲜方面“伪造”控诉美军...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25 冷战初期,美国和苏联为了取得军事上相对于对方的压倒性优势,曾经制订过一系列疯
狂的武器研制计划,核动力飞机堪称“疯狂中的疯狂”。
NB-36H核动力轰炸机(前)与B-29轰炸机,注意其垂尾上的“核”标志。在二次世界大
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令人恐惧的“蘑菇云”是大众唯一能与核能联系起来的印象,但很
快这种吓人的印象便被一股“核能狂热”思潮取代,核能被认为将成为一种服务于社会
的新型产业,将引来一场新的革命。而作为20世纪象征之一的飞机也不可避免地与核动
力联系在了一起。理论上,一镑浓缩铀燃料释放的能量可以驱动一架飞机不停的环绕地
球飞行80圈。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需要这种航程几乎不受限制的轰炸机。
美国NB-36H核动力轰炸机。美国军方的核动力飞机——“飞机核能推进计划”(NEPA)
开始于1946年。NEPA计划由费尔柴德公司发动机和飞机分部负责实施,项目的主管部门
则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
NB-36H轰炸机的驾驶室,被多重防护外壳所包裹。1951年,核动力飞机开始投入真正的
研制,通用电气公司负责开发机载核反应堆,康维尔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负责开发合适
的载机,首次飞行被乐观地...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26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的中央分歧
送交者: 水蛮子 2011年09月19日
作者:陈东林
作者简介:1949年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从事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化大革命事典》(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
科全书》(副主编),《毛泽东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合著)等,并发
表论文60余篇。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
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 三个五年计划,
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
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
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中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三十七年过去,这些
分歧因何而生?仍然鲜为人知,即使是当年参与建设部署的许多高级干部也未闻其详[1
]。本文试图对其来龙去脉作出初步的钩勒与评析,为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决策,提
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一、"...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471 | 27 要台湾武装保卫苏联
http://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1/10/201110310437.shtml
(世界日报) 1968年10月,「伦敦晚报」记者维克多·路易斯(Victor Louis)到台湾祕
密访问十天,与苏联情报机构KGB有关的路易斯见到一些国府官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国防部部长蒋经国,提出苏联想与台湾联合进攻大陆的想法。路易斯当时访台情形以及
之后的发展,媒体曾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学者也进行了各种分析,苏联为甚麽想与台湾
合作?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涉入此事有多深?最重要的是,蒋介石为何最终没有借苏俄
之力反攻大陆?
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直到40年后,由2009年发表的蒋介石日记,叙述出前所未闻
的详情。
蒋介石在接到蒋经国与路易斯会谈的报告后,马上展开了苏联与台湾的谈判并将过
程记进了日记。1969年这一年对此事有大量的记录,1970年开始逐渐减少,到1972年就
不再出现相关的记载了。
蒋介石曾仔细考虑苏联的条件和台湾所承担的后果。谈判中的关键人物是路易斯和
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的魏景蒙。路-魏会谈曾...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28 丁丁同学可能没有看过沈志华的书。我免费教育一下。当然如果认为沈志华是中共官方
喉舌,大可跳过下面这篇沈的长文。
提要: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困境,波兰与
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
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
主导作用。在危机处理的后期,苏联听从了中国的建议和主张,其结果是毛泽东既批判
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又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共在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声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
1956年10月爆发的震动世界的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危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6-1957年中国社会发展道
路的突然转轨,在很大程度上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国正
在走出亚洲,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而大大加强了其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
,同时也开始了挑战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地位的历程。因此,对于波匈事
件及其与中国关...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9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5-14/1118830677.html
2015年05月14日11:18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前方报道:2013年8月27日,2013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正式开幕。东
道主俄罗斯无论是军方还是航空企业都高度透明的展示了其装备或研发的航空飞行器。
这是俄军展示的改进型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文/科罗廖夫
有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行高炮系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装备以来,只参加过一
次实战,并且在一天内被全歼,这个悲催的高炮就是苏联2K22“通古斯卡”自行高炮。
“石勒喀”23毫米自行高炮在1964年一经问世就红遍全苏军,其良好的战斗性能得
到苏联陆军官兵的一致认可,在随后的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大放异彩,取得重大战
果。但苏军仍然认为这种高炮并非理想火炮,有许多缺点:防空范围较小,不超过2公
里;射高不足,只有1500米;口径小,装药量少,精度差,弹丸威力较低,毁伤能力不
足;火控系统容易丢失目标。苏军认为若想提高自行高炮的性能和威力,必须从三方面
着手,一是增加火炮口径,加大火力;二是配备先进的全天候火控系统,...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0 E网情深_ENET 2018-01-07 23:22:02
电影《芳华》中展示了一段中越之战的残酷血腥,也许是承平日久亦或是政策导向使然
,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场战争,更不要说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即使在
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大众也不见得了解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化和
政治家的机关算计,或许基于朴素的情感,单纯的认为是越南侵犯我国境,杀害我边民
,驱赶华侨,实在是恕不可遏,所以我们要自卫还击,是否尽然呢?几十年过去了,今
天再回看那段历史,尤其是放在冷战的大格局中,我们似乎看得更清楚了,小号试着坐
井观天,也谈谈这天下大事,做为大家聊天谈资,岂不快哉!
中越之战肇始于1979年2月17日,终止没有明确的结束日期,小号观点既可以算到1991
年11月10日中越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正常化,也可以算到1993年4月1日在
老山地区的防御部队解除作战任务,进行正常守备。如果要上溯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也许要回先到1969年。
第一章风云突变
中苏对抗加剧
这一年的3月2日,打起来了,真的打起来了!不是小孩子都刀动枪,...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31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
个领导人才”。
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中国共产党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
局出发,始终注意维护苏联的形象和声誉。1957年11月是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中共中
央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自率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同时参加在莫
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行动。
中国党政代表团的组成是最高规格的:毛泽东担任代表团团长,副团长是宋庆龄,成员
有邓小平、彭德怀、李先念、乌兰夫、郭沫若、茅盾(沈雁冰)、陆定一、陈伯达、杨
尚昆、胡乔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这是邓小平第四次前往莫斯科,主要是作为中国党的
代表,主持宣言的起草工作。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召开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
议,以及有60多个兄弟党参加的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想法,是苏共中央首先提出
来的。
苏共中央还邀请毛泽东访问苏联并出席兄弟党的国际会议。
早在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毛泽东曾率团访问过苏联。在那次历时2个
月的访问中,中苏签订了友好...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炎黄春秋》刊解密档案 曝“大跃进”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08:05:34 2016, 美东)
大陆《炎黄春秋》杂志近期罕见刊登俄罗斯解密档案中关于中国1958年“大跃进”事件
的敏感内容。“大跃进”运动导致中国空前大饥荒,数千万民众死于饥饿。而中共长期
以“三年自然灾害”来欺骗民众,掩盖大饥荒的真相。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大陆《炎黄春秋》2016年2月号发表文章,摘录俄罗斯解密档案中关于1958年“大跃进
”事件的档案资料。文章称,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要从1957年说起。1957年11月18
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讲话,他说,赫鲁晓夫说十五年后苏联可
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毛泽东最初想的
是十五年赶上英国,只是他越想越快。1958年6月22日,毛写的一条批语说:“超过英
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斯大林,格鲁吉亚人,前苏联政治家。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
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
: 丝毫不会奇怪trump会连任,希特勒连任了12年。
|
|
发帖数: 1 | 34 BBC
赫鲁晓夫(左)和尼克松(右)在莫斯科郊外美国国家展览会上的言辞交锋被称为“厨
房辩论”载入冷战历史。
七月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国总统普京在德国参加G20峰会时的会面,媒体简称“特
普会”,各方议论纷纷。举世关注的不光是美国2016大选“通俄门”仍在发酵,还包括
他俩谈了些什么,为什么事后特朗普说相见恨晚,这次会谈早该举行,还说美俄关系在
会谈前处于历史最低点,四个小时后已经转暖。
美俄首脑峰会并不稀罕,即使是一对世界头号夙敌,分别视对方首脑为本国的“人民公
敌”,即使冷战正酣的年代,两国首脑也能公开会面,甚至公开辩论。
重温历史,以下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59年7月24日那场著名
的“厨房辩论”记录。辩论过程后来美苏两国分别在电视上播出。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那次言辞交锋,是冷战的两大主角首次在两国公众和全世界观众面前
一对一较量,围绕美国和苏联谁更先进、更强大斗嘴。
当时,冷战已经打了14年,离结束还有30年。双方势均力敌,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反共旗
手,一个是好斗好勇好胜的反美斗士,两人在一个现代化美式厨房里,对着摄像机镜头
,微笑和风趣的背后是针尖对麦芒的...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康托罗维奇简介:茅于轼靠剽窃此人学术成果而成为“著名”经济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9 21:42:23 2011, 美东)
1楼
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1912年1月19日(俄历1月6日)生于圣彼得堡。父亲维塔利·莫
伊谢耶维奇·康托罗维奇Виталий Моисеевич Канторович
是一位医生,母亲名叫帕乌琳娜(波琳娜)·格利高里耶夫娜·扎克斯Паулин
а (Полина) Григорьевна Закс。
1926年,列昂尼得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这一年他14岁。1930年(18岁)从数学系
毕业,随后在母校读研究生。
1932年留校任教,1934年(22岁!)成为教授,1935年他未经论文答辩就被授予物
理-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结婚。他的妻子娜塔丽娅·伊利英娜是一位医生。他
俩生了一儿一女。
1938年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为胶合板托拉斯解决了有效使用单板镟切机床、实现
最佳剪裁方...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1969年,中苏核危机始末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
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
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
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
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力主动
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
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
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苏联的意
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要让美国至少保持中
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
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
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602 | 37 新泽西早
·1900年10月5日女作家冰心诞生(图文)
·1910年10月5日一九一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
·1934年10月5日红军与陈济棠达成秘密协议(图文)
·1938年10月5日希特勒的军队接收苏台德地区(图文)
·1958年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图文)
·1970年10月5日萨达特接替纳赛尔出任埃及总统(图文)
·1974年10月5日爱尔兰共和军接连制造爆炸事件
·1986年10月5日第十届亚运会圣火熄灭(图文)
·1986年10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被解职
·1989年10月5日汉城法院重判一秘密访北朝鲜者
·1993年10月5日香港“周大福劫案”首犯在粤落网
·1994年10月5日瑞士“太阳圣殿”教成员集体自杀
·1994年10月5日我国澄清一飞蛾引发的历史错案
·1998年10月5日我国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98年10月5日桑兰首次公开露面(图文) |
|
c********g 发帖数: 15629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4:50:05 2012, 美东)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9 修正主义
百科名片
修正主义“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
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
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
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
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
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
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目录
基本概念
伟大领袖毛主席反对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主要特征
现代修正主义的表现政治文化的堕落和腐朽化
正义和公平受到弱化
修正主义的产生及发展综述
修正主义的开山鼻祖: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重要继承者:考茨基
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分析综述
资产阶级的腐蚀拉拢
害怕革命者自动加入
成功人士的卖身投靠
资产阶级天然型俘虏
狭隘民族主义
盲目追求革命者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修正主义综述
苏联赫鲁晓夫
执政条件下修正主义的产生根源综述
旧社会残余势力的影响和作用
帝国...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40 你这逻辑上不能构成一种证明或者否定,我搜到一段描写斯大林女儿的,
看起来苏联是有过那么条法律:
辛格是30年代早期在英国伦敦加入印共的,当时年老多病,比她大17岁,出身于印度贵
族家庭,长期生活在国外。斯维特兰娜立即申请同辛格结婚,但苏联当局拒绝给予登记
,怕她今后利用夫妻关系离开苏联,给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
西金还亲自出马进行劝阻,对她说:“您是一位既年轻又健康的妇女”,“要这个病歪
歪的老印度教徒干什么?不行,我们大家都坚决反对!”当时的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
也找她谈话,对她说,“你要知道你父亲是最反对和外国人结婚的,甚至我们还有这么
一条法律!” 苏斯洛夫还特别强调:“我们不放你出国!”但是,斯维特兰娜坚持己见
,不为所动,尽管没经过婚姻登记,她终究还是和辛格同居了。从1966年夏天起,她甚
至离开了工作单位,脱离了党组织,留在家里陪伴辛格。同年10月31日,辛格患病去世
,夫妻同居仅1年半。
念。 |
|
s******i 发帖数: 870 | 41 http://www.wyzxsx.com/zazhi/no.83.htm
雷日科夫等谈苏联解体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李俊升 整理,张树华 校核
【编者按】2008年6月11日,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
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共同召开学术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
长朱佳木主持会议,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成员及其垄断委员会主席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雷日科夫和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副校长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科京应邀就“苏联解体
的原因”作专题报告。报告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亲切会见了雷日科夫
等一行。
雷日科夫1985年至1990年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早在苏联
解体前,他就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路线并为此愤而辞职。苏联解体后,他深
入思考,总结教训,著书立说,其中《大动荡的十年》和《大国悲剧》两本书已翻译成
中文出版。科京在苏联时期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曾参加过反对戈尔巴乔夫错
误路线的斗争。
雷日科夫、科京在报告和回答听众的提问中,分析了 |
|
q*d 发帖数: 22178 | 42 赵家樑 1941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
第一次访谈:2001年9月26日,在赵家樑的北京寓所。
我是1952年5-6月间调任高岗秘书的。马洪、安志文两人熟悉我,梅行也熟悉我。那时
马洪是东北局的副秘书长。我是从东北局宣传处副处长调任高岗秘书的。调动工作是由
马洪、梅行执行的。安志文是东北局工业局的,曾经是高岗秘书。我到高岗处以后,正
赶上开舞会,我不会跳舞就和一个人在一旁下棋。正下着,一个高个子靠近了我们,他
身穿白衬衫,戴眼镜,在一旁支招,让我的对方这么走,那么走。不一会说,你不行,
我来,就跟我下了起来。下了一半,又被别人请去跳舞去了。他走后才知道这就是高主
席。他爱下棋,输了还不认输。他这个人不拘小节,开会时当众卷起裤腿,揪下腿上的
毛,用手拧了拧,用火柴点着,满屋都是臭味。
高岗进京,是我和安志文陪同。那是1952年10月初。来京后又回沈阳安排工作,是1952
年11月正式来北京工作的。
高岗在北京的情况我是清楚的。1954年2月“高岗事件”发生后,我是管教组组长。不
过,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他有问题。他的问题是我作管教组长以后才知道的。对高岗的管
教工作由周恩来负责,我...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25644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wangls (老王老师),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贴: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与蜕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8:44:21 2013, 美东)
出处: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GCDY200803119.html
斯大林时代和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内部的特权阶层尚未形成,但是只对苏共高级干部开
放的“特供商店”,折射出苏共特权阶层已具雏形。勃烈日涅夫上台后,片面追求干部
队伍的稳定,逐渐发展到领导干部实际上的职务终身制,特权阶层逐步形成。
在勃烈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的子女可以轻易进入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再进入最优越的
部门,并很快走上显贵的权利岗位。特权甚至还可以成为畅通无阻搞腐败的护身符。勃
烈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仅仅10年时间就从一个低级军官晋升为上将,后又担任内务
部第一副部长。在此期间他贪污受贿65万卢布,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驸马案”。勃烈日
涅夫后期,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的贪污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某些地区就连党委书记
都明码标价。在...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119 | 44 美帝当年挺痛恨中共的, 朝鲜战争土共就给美帝对着干,闹得美帝很没有面子, 然后
在越南 土共也大力拆美国的台, 美国为什么不乐见中苏互相残杀呢
中苏这两个巨无霸要是一开战, 肯定两败俱伤啊, 美帝可趁机渔翁得利吧, 至于
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 只要控制得当, 应该也不成问题
这件事情, 感觉不大靠谱, 苏联也没有那么蠢, 美帝也不会做好人, 呵呵
=================================================================
第5次 苏要搞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
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有准备,苏方
被击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
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
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部长助理崔可夫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
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5 江青为何怨恨公安机关?
·尹曙生·
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江青先后在15个场合声嘶力竭地提出砸烂公
检法,点了20多位公安机关领导的名字,这些被点名的人先后被抓进监狱。所以我在《
炎黄春秋》2013年第10期发表的《毛泽东与砸烂公检法》一文中说:“文革初期江青那
样咬牙切齿痛恨公安机关,不能仅仅归结为她的个人恩怨,难道没有领袖的担忧?”有
些读者给我来信,提出疑问:文化大革命前,江青作为毛主席的夫人,到全国各地去,
你们公安机关都要为她服务、为她警卫,她和你们公安干警联系最密切,也最信任你们
,有什么恩怨可言?我的那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毛泽东为什么要砸烂公安机关,没有详细
说明江青对公安机关、公安干部怨恨的由来,读者有疑问,可以理解。本文就江青对公
安机关、公安干部怨恨的事实和由来加以阐述,以便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江青其人,这对
了解共和国那一段历史会有帮助。
1977年12月1日至1978年1月15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第17次全国公安会议,共有
680多人参加。我作为安徽省公安代表团一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议题是揭批林
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烂公安机关,否定公安工...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中阿关系由热变冷的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7 00:09:45 2016,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824/12/868418_232066883.shtml
1966年周恩来访问阿尔巴尼亚,霍查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
本文是原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对中阿关系由热转冷的回忆。
曾经的“春夏”季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11月23日建立外交关系。以后,差不多整
个上世纪50年代就是两国关系的“春季”。上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苏联日益嚣张地推
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后来开始对阿不断施压。导致1961年阿苏断交。这个时候,中阿
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斗争中互相支持。整个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堪称两国关系的“夏季”。
但阿主要领导人是很敏感的,也可以说是很计较的。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
西金赴越南参加胡志...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7 作者:于运深
♚☕◪◫
林彪曾被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善战的元帅,甚至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他在中共
最高层扮演的角色及其意外死亡,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悬案之一。长期以来,中共官
方垄断了九一三事件(林彪事件)的解释权,将林彪定性为“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
两面派”,林彪的出走是“叛国投敌,自取灭亡”。在九一三事件44周年之际,林彪最
后一任秘书、九一三事件后遭囚禁四年的于运深的三万字口述史曝光。于运深提出了许
多不同于中共官方的说法,在许多根本问题上颠覆了官方长期以来的九一三事件定论。
按:这是原林彪秘书于运深的口述,成文后经于运深审校定稿
于运深简介:1937年生于山东蓬莱,1950年参军,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沈阳军
区司令部办公室助理员,1965年1月任林彪办公室秘书。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被“
办学习班”四年,1975年终于结束审查,被分配到四川省广安县武装部任参谋,退休后
被安置在北京海淀区某军休所。
林立果也假扮秘书上了庐山
林立果怎么也上了庐山呢?林立果1967年3月到了空军,先在空军党委办公室当秘书,
1969...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dier (迪迪尔),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是公仆还是贵族?揭秘苏联的特供制内幕 (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7 23:51:44 2016, 美东)
金碧辉煌的别墅里,有40-50人在为一个家庭服务,家里每天有亲朋食客数十人—
—当你把这个情景与亿万富豪或者帝王贵族之家相联系时,你可能不感意外。然而,当
这些与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基的生活联系起来时,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1935年,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到莫斯科访问,在他的《莫斯科日记》中描述了一
路的见闻。他写道“身为国家与民族卫士的伟大共产党人队伍与其领导者们,正在不顾
一切地把自己变成一种特殊的阶级”,“而人民则不得不依然为弄到一块面包与一股空
气(住房)而处于艰难斗争的状况之中”。罗兰惊诧地发现,连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
基也被当做贵族供养起来。他认为苏联已经出现“特殊的共产主义特权阶层”和“新贵
族阶层”。
官职等级名录制度——“被安排”的幸福生活
特权阶层的产生是制度安排的结果。斯大林运用手中掌握的“无限权力”...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49 马共陈平总书记在中国
2017-09-27 09:22:56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张泰永
点击:2015 评论: 0(查看)
0
作者按:为了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领袖陈平总书记逝世4周年,请允许笔者把去
年编译的《陈平总书记在中国》(全文),经整理后重发给感兴趣的读者参阅,读者将
看到,这是总书记在为党为人民而奋斗的一生中,既神秘和充满传奇色彩而又既复杂无
奈和需要机智应对局面剧变的一段宝贵经历。 另外,感谢一位热心网友寄来一篇昆仑
策网发表的介绍中共在隐蔽战线上斗争经验的文章:《漫谈中共地下党情报史》,愿与
大家分享。
陈平总书记在中国(全文)
张泰永编译
1955年12月底,轰动一时的华玲和谈失败后,国内外形势继续发展,但马共进行的
抗英战争,由于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异常悬殊,兵员伤亡惨重,环境越来越险恶,而走向
低潮。在这种形势下,马共中央于1959年10月召开了第十一届扩大的中央全会,决定采
取偃旗息鼓、等待时机、转变斗争方式的方针,同时决定派马共总书记陈平以及李安东
、陈田等中央领导人出国,研究马来亚革命问题,开展国际活动,加强与各国兄弟党的
联系,以争取国际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会议进行了七天,反法西斯同盟三巨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
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具有极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奠
定了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基本战略格局,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
体制才宣告彻底完蛋。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块是美苏英三国战后如何处理德国和划分欧
洲势力范围。第二块是美苏两国如何处理日本和划分远东势力范围。谈到这个问题时,
丘吉尔就被撇到一边了,他和他行将崩溃的帝国已经不够级别处理这个问题了。令人慨
叹的是,真正坚持对日作战时间最长、出力最多、牺牲最大的中国在如何处理日本的问
题上被完全排斥在外;不仅如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还将被迫同意切割掉一块一百五十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满足美苏达成交易的条件。两次大战中国都是名义上的胜利者,
但一次胜得比一次屈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后世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如是评价雅
尔塔会议。
美苏达成交易的基本内容是苏联对日宣战。条件是它将得到库页岛(俄称萨哈林岛
,它也曾是中国领土)南部以及千岛群岛;还可以使用中国“不冻港”大连和中长铁路
;外蒙古正式独立。战胜国中国的合法...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