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纹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v
发帖数: 1936
1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给大家的祝福:福禄寿一组
民国常见纹饰-桃花美人,无特指。
b*****e
发帖数: 861
2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小葫芦
对,不是做点心的,因为里面的纹饰是凸的
s******r
发帖数: 21961
3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这个是真的和田子玉么?
晚清也有很多的籽料都有糖皮。
这个玉不小,3 1/4" x 2" x 1/4" 如果去了糖皮的话,那原料得有多大?
才1/4"厚,晚清都不是很流行琢薄了。
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山料切的。
而且晚期雕工有古朴有精致,这块介于2者之间。
不过这点我觉得很奇怪,明清的家具瓷器都是以纹饰繁复出名的,怎么玉器不全是。
请高人指点!
s******r
发帖数: 21961
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个小小的建议
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瓷器,至少从器型纹饰底款等可以看出真假。从卖家也可以筛选出一些。
我觉得EBay能买到真货,但绝对不要从中国或华人卖家买。
淘宝属于忽略对象
N******l
发帖数: 190
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今天捡的一套老烟具
木制密实,包浆厚腻,边角以蝠形铜片加固,纹饰精美。
盘有小伤,但整体品相完好。
看似民国款式和作工,为大户人家所用器具,成套传世较少, 老妖非常喜爱!
Congratulations!
N******l
发帖数: 190
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每周一器: 黄铜释迦牟尼面具挂件
响应 Hades and Amo 号召,每周一器。本应抛砖引玉,但扒衣老爷已经抛出了玉,只
给我剩下扔砖的份了。
碍眼之处,请兄弟们海涵 orz
本周奉献--- 黄铜释迦牟尼面具挂件
Size: 8" high and 5" wide
weight: 1+ lb
material: bronze
circa: early 20th C, or earlier (optimistically)
estimate: $50-100
面具为青铜锻制,面部抛光,细腻滑润,轮廓丰腴,双目微闭,神态安祥,开天目。
释迦牟尼头顶兽面缠枝花冠,佩轮状耳环,双层项链(中间一颗大坠饰,两边各八颗小
缀饰)。
纹饰运用高浮雕技法,线条较为流畅,双侧较为对称。
藏品品相完好,包浆厚重,无锈蚀,淡铜嗅,挂之轻叩余音幽长。
背面挂环及耳饰磨损附合挂件特征,
但同现眼睑口鼻磨光,疑为 worship 所用。
宗教法器,更近 India or Nepal 风格, 给人以祥和宁静之感,为我所爱。
附:红铜(copper)---a red-brown metal, the chemical element of atom
c****u
发帖数: 8308
7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奔一个破罐儿
从器肩侧面看纹饰,看不出到汉.肩腹有没粘窑?
b*****e
发帖数: 861
8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这对五彩拿得值不值?
不贵。但想转手卖高价,也比较难,因为纹饰太简单了
N******l
发帖数: 190
9
祝藏友节日好,特别奉献-清,黑漆描金工笔彩绘人物套盒
Size: 20" by 20" square, 2.5" tall
Circa: 19 C. or earlier
Estimate: RMB 3,000-4,000 Professional restoration: RMB 2,000-3,000
Final: RMB 5,000-8,000 (conservatively)
盖盒通体髹黑漆作底, 盖面绘菊花于四角,中央绘亭台,假山,小桥流水,竹柳及灌木
,意境幽远。
同为金漆,但显赤,黄,绿不同幻彩。
三人物或坐或站,童子提杆,仕女持扇,发髻及衣物缒饰以朱漆点缀。
内盒以缠枝莲勾络四角,内圈为大朵牡丹,绘于薄层织物之上。
童子手捧书卷,男子单漆揖地,面露谦恭,
主女手持如意,似矜似嗔,侍女持扇而立,含笑不语。
人物服饰相得益彰,发髻珠饰丝丝入扣,表情唯妙唯肖。
施彩达十余种,淡雅又不失华丽。
背景回廊缺乏远近层次感,疑为十八世纪西洋透视技法引进前所作。
该套盒器物硕大,绘画精美,
彩绘纹饰具有浓郁的宫廷风格,疑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制品。
但品相欠完美,多处漆皮干裂剥脱,
N******l
发帖数: 190
10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奔幾個罐子,師傅鑑定一下
呵呵,考眼力?既使是馆藏,前贴所述仍为我观感。
不看地点,不听故事,就物论物。偏失之处请大家原谅。
乾隆时期的外销磁,到了欧洲以后,有的被同时期当地工匠后加金属底足或圈沿,
以适合当地审美及实用目第,更现皇家气派。
再回到这只花瓶,我不懂人物开脸,
谨看人物布局,缺乏层次,给人以“堆砌”之感。
网上应有一些专们收藏磁器的藏友,
他们的意见要比我的可靠得多。
中国外销瓷 近年来行情飙升,仍具收藏潜力。
reference from web pages:
外销瓷”是一个意思多少有点含糊的字眼,既可泛指不同品质、粗糙精细兼而有之的陶
瓷,如供应本土市场,随后也销往
国外,包括唐宋时出口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的陶器:也专指为国外市场生产的瓷器,如
元代时为穆斯林市场制造的大
型“食盘”,以及18世纪根据指定欧洲式样和图案特制的瓷器。研究指出,过去认为大
多数外销瓷只在民间窑场制作的看
法并不正确,在明、清(1644~1911年)两代,尽管景德镇是官窑所在,专为宫廷服务,
但它在生产宫廷瓷器之余,也
生产出口瓷器,这也是许多外销瓷品质优越的原因。
瓷器是强调实用功能的,因此外销瓷不仅在纹饰上有着浓厚...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1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 陶鹰鼎
“商代。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
,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
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
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
桀骜雄猛的气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进一步八这件宝贝之前,有必要对一些问题做个说明。上面这段说明来自中华历
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理论上说应该算是比较官方的介绍。但是这个介绍中的年代被说成
是商代,这点让俺比较疑惑。因为其他资料看来,陶鹰鼎属于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的庙底
沟时期的文物。这只鸟到底是鹰还是猫头鹰,这个器皿到底是鼎还是尊也一直都有争议
,因此除了陶鹰鼎这个名字外,它还被称为陶鸮鼎,陶鹰尊。
“1957年的一天,陕西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正在用用双轮双铧犁深翻土地,突
然手头一震,犁头碰到了地里的硬物,他估摸着是地里的大石头,便准备把石头挖出来
,以免碰断犁头,谁知翻开浮土,却是一件表面颇为光滑的陶器,待把这件陶器全部挖
出来,才发现是一件鸟形模样的陶器。”...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2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9、嵌绿松石象牙杯
◆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
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
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
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
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
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
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
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
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国
家历史博物馆。”
楼主俺在为象牙杯选择图片的时候好生为难了一下,因为这张图片的质量并不算太
高,但是胜在细节清晰,尤其是象牙雕刻和绿松石镶嵌,在这张图上都表现的比较清晰
。所以虽然用光啊,颜色啊什么的有缺憾,但还是选了这一张。
如果不是这个名字的话,第一...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3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9、嵌绿松石象牙杯
◆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
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
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
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
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
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
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
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
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国
家历史博物馆。”
楼主俺在为象牙杯选择图片的时候好生为难了一下,因为这张图片的质量并不算太
高,但是胜在细节清晰,尤其是象牙雕刻和绿松石镶嵌,在这张图上都表现的比较清晰
。所以虽然用光啊,颜色啊什么的有缺憾,但还是选了这一张。
如果不是这个名字的话,第一...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10、水晶杯
◆ 水晶杯
“战国。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
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
,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
墓出土。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1990年10月下旬,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
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直径不到一米。工人试着用工具向里面探索,结果碰到了什么东
西,发出瓮响。原来这里是一个古代窖藏。工人们从窖中发现了印纹软陶罐,泥质灰陶
豆等器物。当时根据我所能看到的资料,当时这批文物遭到了哄抢。到当地文物部门得
到消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收集遗物,通过当地政府的协助,后来文物部门收回
了7件完整的陶器,和大量的陶器碎片。
这实在是惊险的一幕,楼主俺不得不庆幸当时他们发现的只是一个储存陶器的窖,
俺们的水晶杯并不在其中。
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和考证,认定这个窖藏属于战国晚期。窖坑并不大,开口直径
0.8米,深1.4米,一个成年人站进去还能露个头在外面。半山镇一代自从 80年代就几
乎年年都有...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道听途说--818那六十四件国之重宝(ZT)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这个杯子最大的特点是,它是有把手的。这种把手被称作是粟特风格。粟特人,在唐代
的丝绸之路上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民族。粟特是指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中间的区域……好
吧,如果不知道俺在说什么的,大概位置就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一代。粟特并不是一
个国家,而是很多个城邦国家,比较有名的有贵霜国(如今阿富汗),当年高僧法显曾
经去那里传扬过佛法,俺印象中鸠摩罗什貌似也曾经过过贵霜。此外还有康国。康国是
粟特诸国中最强盛的,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据说,安禄山他妈就是康国的胡人。
此外粟特还有、石、米、史、何、曹等国。据说最初这些国家的居民居住在祁连山北昭
武城中,后来被匈奴击破后翻越葱岭西迁到了粟特一代,以城邦形式居留下来,为了表
示不忘故土,以昭武为姓,史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擅长经商,在唐代时纵横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好吧,当时应该叫
做中西商品交流)最重要的力量。很多西方的用品经由粟特人传入长安,于是那些也不
知道来自欧洲还是西亚或者中亚的风格,统统被称作是粟特风格。
这个银杯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方面它带有粟特风格,一方面它身上的纹饰图案又表
现得是清楚明白的唐朝贵族仕...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58
1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朋友們幫我看看這兩花瓶
说是民国仿的比较靠谱,器型,浅松石绿,一路荣华的画面, 粉彩在民国仿的比较多
,外销的也多
但这两个瓶子涂彩不均,纹饰粗糙,又有冰裂纹,堆砌一起,仿造气息严重
c*****r
发帖数: 1958
17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朋友們幫我看看這兩花瓶
说涂彩不均是指耳朵那里,细节处理的粗糙
纹饰是很满, 笔触生硬,尤其鸬鹚,不灵动
民国和清宫区别大了去了............
呵呵,纯属顺嘴说说,别太介意哈

h***e
发帖数: 2019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ltro1 (ga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者霸气 考古奇才郝笛 21岁身家过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20:56:35 2011, 美东)
ccav视频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637911422
考古奇才郝笛 21岁身家过亿 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
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
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
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
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
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
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 阅读全帖
b*w
发帖数: 14917
19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待鉴定-掐丝珐琅花瓶
器型、纹饰均非中国传统风格。。。
c**v
发帖数: 1936
20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哪位大牛给鉴定一下?
这件的纹饰看着像日本的
x****n
发帖数: 560
21
臆造品,仿良渚玉琮的纹饰,大新活
l********9
发帖数: 427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emonself (mit行为艺术专业博士后导师), 信区: Joke
标 题: 汉代玉凳鉴定者:没走眼 收拍卖公司600顾问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 22:00:13 2012, 美东)
一套含坐凳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去年拍出2.2亿元天价,后被质疑为“赝
品”。近日,江苏邳州“造假者”现身自我“揭露”,怀疑之声顿成指责与批判声浪。
昨天,76岁的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汉代玉凳”鉴定者周南泉先生说:“我仍然坚持我
当初对这件拍品的鉴评。”
>>关于鉴定水准
经手玉器几十万件无误差
记者:还记得当初鉴定“玉凳”的情景吗?
周南泉:2010年10月底,他们让我过去看。一看很震动,首先是很大件,不多见。我仔
细看了一下,上面有个椭圆形的东西,正面雕龙画凤,外面是竖屏。椭圆形的东西,我
认为是玉镜。配套了一张四四方方的椅子。其实,凳子汉代也有的。我认为,古代梳妆
台很少,这对古代家具史、艺术史的研究是很好的史料。
鉴定完后,公司要我写一个鉴定证。我一般不写鉴定证,但这次我写了,主要基于两个
考虑...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427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emonself (mit行为艺术专业博士后导师), 信区: Joke
标 题: 汉代玉凳鉴定者:没走眼 收拍卖公司600顾问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 22:00:13 2012, 美东)
一套含坐凳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去年拍出2.2亿元天价,后被质疑为“赝
品”。近日,江苏邳州“造假者”现身自我“揭露”,怀疑之声顿成指责与批判声浪。
昨天,76岁的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汉代玉凳”鉴定者周南泉先生说:“我仍然坚持我
当初对这件拍品的鉴评。”
>>关于鉴定水准
经手玉器几十万件无误差
记者:还记得当初鉴定“玉凳”的情景吗?
周南泉:2010年10月底,他们让我过去看。一看很震动,首先是很大件,不多见。我仔
细看了一下,上面有个椭圆形的东西,正面雕龙画凤,外面是竖屏。椭圆形的东西,我
认为是玉镜。配套了一张四四方方的椅子。其实,凳子汉代也有的。我认为,古代梳妆
台很少,这对古代家具史、艺术史的研究是很好的史料。
鉴定完后,公司要我写一个鉴定证。我一般不写鉴定证,但这次我写了,主要基于两个
考虑...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8308
2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终于收到了,发包子.(包子已发)

一般说5爪龙,4爪蟒,但学界至今有争议,因为"舆服制"定义得也不那么详尽.
一品朝服也是5爪,4品小李子也穿过五爪,尤其晚清,宫外并没有太严格的规范,民窑5爪
龙,光绪年就敢烧了. 上面一个恩典,本来4爪就可以穿5爪了,但是颜色很严格,黄色只许
黄带子穿,秋香色只许皇子穿,光绪3岁被接进宫的当夜,没正式对外宣布,都不能穿黄色
进宫,只是藏青蟒袍特赐加一爪变龙袍,龙袍也是宫里带去的同治皇帝小时候的藏品,这
些平常用的衣服,宫里非常多.这是有实录记载的.
至于缂丝,云锦,工艺上来说,缂丝最难,也失传最多,明朝100多种织法到清朝剩20多种,
解放前几乎失传, 而且缂丝在民国前没有别的大用处,基本都是宫廷用.至于和云锦哪个
比较好, 这个完全看品相和工艺了. 龙袍料最高级的基本是缂丝底盘金龙,纹饰最高级
的就是十二章, 这些东西集于一身的朝袍,基本都在国力强盛的3朝, 而且存世极少, 清
早和清中晚都是锦缎绣缎再盘金的比较多.下面这个就是同治的十二章盘金龙,但是缎地
,非缂丝.
c****u
发帖数: 8308
2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周末看的小玩意儿(多图)
鎏了.金掉了铜胎是乌的. 但整体看着就是别扭,说不出来的感觉.还是图案纹饰不流畅
细致
x**8
发帖数: 1165
2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豪拍是不是也牵驴技穷了?
那个样子还不错,就是太贵了。黄花梨吗。
俺收过一张椅子,和王世襄那书封面上的一模一样,连颜色还有靠背纹饰都一样。可惜
不是黄花梨的。 要不就发了。
b*w
发帖数: 14917
27
初步看老,但釉水、纹饰都太一般。。。
b*w
发帖数: 14917
28
初步看老,但釉水、纹饰都太一般。。。
c****u
发帖数: 8308
29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看skinner这件吉服.(图)
中国青料虽在战国和唐代都出现过, 但现在所说青花通指元青花直系后裔,如果按您这
么分类, 元青花严格来说根本就不能是中国的东西, 是色目人的, 最早的青花师傅都是
伊尔汗国人, 最好的青料也是伊朗的,最常见的几种纹饰元素: 缠枝,蕃莲,云肩,杂宝,
没一样来自中国本土. 但这并不妨碍饱受蒙古人压抑而无处宣泄的汉人仕子接纳了这一
工艺,并将一腔未酬壮志付诸丹青, 使得青花在中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同时使青
花最早期的西蕃图案向元中期的河池鱼藻类过渡并最终到元末至正年间开始出现大量汉
人元曲题材作品.
其实当汉人接纳元青艺术表达方式时,自身也已经无法脱离因蒙古人的统治而留下的烙
印了, 最明显的就是元青花中的龙纹表达方式以及旋纹上下呼之欲出的各种纹路收笔,
饱含着压抑,不甘,潇洒,豪放,心态已不再是有元一代以来院体追求的那份安逸祥和. 这
也是为什么元青的龙最霸气最
飘逸, 筋骨毕露, 须髯肆意,个人认为远非"粗大明"那些虾眼龙 和清代宫廷调教出来的
画师笔下龙纹可比.
随便选3张所谓重器.
元.
明.
清.
b*w
发帖数: 14917
30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难怪各路小拍还这么火
器型、纹饰普通了些,3000万的价格比大拍上还贵。。。
不知道会不会真付款?
i***n
发帖数: 137
31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鉴古镜锈
同意意见
纹饰绵软,包浆和腐蚀是人为做旧
铜质也应该不对
t**********s
发帖数: 2968
32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些瓷器小件
出口瓷盘很不错,值得玩。海捞瓷中的一小罐应该是东南亚小国产的,其瓷质与纹饰不对
a**u
发帖数: 7128
33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景德鎮農婦2000後作品。
G*********s
发帖数: 6786
3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感觉很不错啊
l********o
发帖数: 134
3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这个是台北故宫的教学残器,断了头。
乾隆青花赏瓶。
l*****o
发帖数: 19235
3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所以这些高端玩意,最好别碰。真的看起来和假的没啥大区别。
a**u
发帖数: 7128
37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考試啊。
乾隆光看圖片是不行的, 尤其你的圖片這麼糟。
中間大花畫的很土。
t**********s
发帖数: 2968
38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发个纹饰,大家看看。
假,新作!
t**********s
发帖数: 2968
39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昨天在拍卖会上看到的几件瓷器
前面几件粉彩都是粗货,清末民国,不宜收藏。
最后第二个牡丹龙纹青花瓶,民窑,清晚,一般,可玩。
最后一件将军罐,瓷质显示是民窑,年代?纹饰与画面为康熙风格,但不排除清晚有仿
制品。可玩!
t**********s
发帖数: 2968
40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清顺治青花云龙三现罐

切,你这人这话是什么意思?世外高手多得是,你也太自以为是了!你的题头照片上的
那种青花瓷纹饰也显得你收集的东东太低档了吧!也就是这种水平!
t**********s
发帖数: 2968
41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清顺治青花云龙三现罐


嗯,我对古画(法书较弱,特别是碑文方面看得不深入)的研究比对瓷器的研究更深入
些。晋以降,基本上世界所有著名博物院馆的所有名家书画艺术品全部仔细看过了。最
近在进一步研究近现代画家----学无上境。希望眼视力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退化。
其实,本人感觉,学好绘画艺术鉴赏学科,对瓷器鉴定是最有帮助的。一看瓷器上的
纹饰与笔法,绘画的风格,立马可以对作假瓷器作一票否决,非常准确。这需要有很多
时间,潜下心来钻研。
古董鉴定确很伤人心,但我还是愿意以实事求态度说出事实。
t**********s
发帖数: 2968
42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清顺治青花云龙三现罐

各朝各代画风笔墨格法是不同的。瓷器上的绘画,很真实地反映出了时代绘画艺
术趣味与特质。
元青花婉约缠绵的龙须龙尾,仰莲瓣纹的瓣尖和缠枝之神韵在元以后直到当今都无
人能出其效果。
清康熙时青花瓷器上的山水画基本与前朝明末浙派画风相融,可追溯到南宋马、夏
等。康熙青花瓷器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其青料皴擦渲染出色阶
变化,给人以韵律美,具有水墨画的生动传神效果。还有雍正珐琅彩瓷等等,
我感到,宣德,正德的青花款识具有敦厚沉稳之韵(与明沈度为代表的台阁体有渊
源)。这两种款识,正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器风格吻合。清康雍朝三朝青花珐琅款识,青
料与红料彩款,都显出君王神圣不可侵的风范,大气,有劲力,北碑之风渗入其中。
晚安!
c****u
发帖数: 8308
43

三朝的东西确实有人专心仿制。这底也非常漂亮。但纹饰,折沿和发色不行。
再贴个小民窑
c****u
发帖数: 8308
44

三朝的东西确实有人专心仿制。这底也非常漂亮。但纹饰,折沿和发色不行。
再贴个小民窑
c****u
发帖数: 8308
4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龙摆尾(海图)
龙年就要过去了,先祈愿藏友今年收获多多,来年富贵盈门。
壬辰年最后一天,简单聊聊清代龙袍,并尽量躲开书本内容,说些细节的东西。之所以
跳过以前所有朝代,是因为清以前基本没有传世品,只有出土,不宜收藏(重口味就不
照顾了。。)
封建社会重视礼仪,早有《易经》说道 “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后有《皇朝礼器
》:“礼之大者,昭名分,辨等威,莫备乎冠服”;再加上中国千年织艺积累下来,清
代这个末代封建王朝的皇室衣冠便成了中国封建史上最繁琐衣冠工艺的代表时期。
清代宗室、大臣大致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等,每套服饰分配各类顶冠、
玉带、佩挂、靴鞋袜,各级衣冠所用图案、针法、料色、布色、镶嵌宝石用量也有较严
格区分,之所以说比较严格区分,是因为随着道光后国力日衰,典章的执行力度也随之
衰弱,譬如五爪龙出现在非皇室用器、摄政王穿皇帝十二章衮服、道光以后”南风渐行
”、慈禧在宫内公开穿“广袖”等现象,这些在康雍乾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些是后话。
清道光 汉式广袖 大红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夹袍
清光绪 汉式广袖纳纱竹纹氅衣
清光绪 汉式广袖红缎九蟒吉服
清光绪 汉式广袖蓝锻盘金蟒袍
单皇帝礼服一项...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1134
46
造型和纹饰都挺漂亮的桥梁币,干坑的生坑薄锈,还带有漂亮的铜光。180刀出,交易
规则不变。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谢谢!
m********i
发帖数: 1134
47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工艺细致规整的老木盒子
一个工艺细致而规整的老木盒子,个人感觉是开门老起码到民国初早期,石雕人物、木
刻纹饰都细致而规整,还请方家就木种、工艺、市场价值等品评指教。谢谢!
c****u
发帖数: 8308
48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回国考察发现

1. 仿康细路现在直追崇祯,不少用成化款
2. 除了主贴提到的纹饰,再加一个康熙海水异兽将军罐,同光青花穿花龙和万历罐(
多缠枝莲和克拉克),画工和做旧都是非常到位。
3. 去年出了一大批朝珠,这个我记得2012年在这里提前提醒过了,live上9成8是假的
,包括卖了30000的珠子。去年真珠子就俩,一个7/23号骨雕朝珠,一个12/15的琥珀珠
子,这套琥珀还残得厉害,缺一挂背云3挂纪念,配都没地儿配,居然被抬价到25000,
太狠了。索斯比完美全品也就2万,佛头、结珠翠色还比这套要好。这家太缺德。
照片迟些补
h**n
发帖数: 1232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闺中-王安忆 zt
闺中
时间似乎是从她身上滑过去的,没有留下痕迹。你猜不出她的年龄,她看上去
还像是在妙龄。纤细的身体,光洁白皙的脸,五官的轮廓很清晰。重要的是在表情,她
的脸保有着一种少女的微嗔微喜的神情。她的嘴形两头微有些翘,眼梢也有些翘,这是
保有这种表情的原因之一。几乎没有皱纹,连笑起来,皮肤也是平整的,眼角这儿有一
点纹路,可因为眼梢是弯曲翘起的,反延长了眼线,更显出妩媚。总之,她在外形上没
有一点老,不是老,甚至不是成熟,只是成长的意思。但是,你却不放心,或者说不相
信,她就真的是妙龄。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一点一点地渗出着岁月。而且,—旦渗出
,就是—片。在这纤细、光滑和精致的表面之下,有一些凝结的,越来越硬实的东西,
怎么说呢?什么都没有变,但含量却在增加,积累。谁知道呢?也许,到了某种程度,
就会改变外形。所以,人们都说她年轻,其实,话里面,底下的意思是,当然,她并不
是个年轻女人了。
你还是猜不出她的年龄,不好猜。总归是,也显然是,已过了婚龄,而且过了蛮久
。因为什么?因为纯,没有情欲的痕迹。而这纯里面,依然是凝结的,越来越硬实的东
西。没有阅历的空洞的时间,压...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戴高乐)
哈,有劳您特批来回贴。。。聚会归来带着酒气和睡意胡说两句。把考古放一边,先讲
讲我对文字的偏见。古代的文字应该是被一小部分人掌握的,记录的也是他们所关心事
情,比如甲骨所记的祀与戎,而我作为现代人虽然也掌握了文字,但我所处的位置以及
关心的事情与那些会用文字的古人也有很大不同。即使那些文字记录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也仅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已。那些留存下来的古代文字往往忽视了我作为一
个底层人物所感兴趣的类似吃喝玩乐一类事情,如果能全息的获取古代人的生活那这个
路径的开端就是考古,在这个全息的考察中文献当然是最重要的,不够也仅仅只是一种
。青铜器有铭文自然是身价陡增,但没铭文的青铜器即使我这种外行也能大概分个商周
早晚期规格级别高低之类的。而且有时文物本身的信息,比如原料的产地,纹饰风格器
物形状的源流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能比文字更多。
回到考古跟文献的关系,哪怕我们只着眼那些王朝兴替的大事件其实也不在于那个更重
要,而是不同时期哪个更可信。拿中国举例,共和元年之后自然是文物去对文献,因为
文献资料更加连续和翔实,但考古还是在不断补充文献的空白。而武丁之前,则是考古
学文化比史书和神话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