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知人论世
1 (共1页)
j**n
发帖数: 13789
1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4日 转载)

来源:《炎黄春秋》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
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
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
,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的主题即是谈清末改革,我为该书写的《再版序》解释了为
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可以作为对李维民先生批评的回应。相信这场一百年前
的充满矛盾与困境的、复杂而丰富的改革运动,会引起当代国人浓厚的兴趣。

  一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香港学术界,在论述清王朝变革失败的问题上,以往占主
流的观点是:保守的清王朝统治者镇压了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又遭受了八国联军入侵的灾
难,然而,此后的清末统治者却并没有改革的诚意,在巨大危机压力下,才不得不进行虚假
的新政。日俄战争中,由于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专制帝国的改革为何难以成功/《炎黄春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4 01:44:38 2010, 美东)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4日 转载)

来源:《炎黄春秋》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
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
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
,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的主题即是谈清末改革,我为该书写的《再版序》解释了为
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可以作为对李维民先生批评的回应。相信这场一百年前
的充满矛盾与困境的、复杂而丰富的改革运动,会引起当代国人浓厚的兴趣。

  一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226
3
来自主题: HIT版 - 百年书生的心路历程
百年书生的心路历程
郑勇
冯友兰于1981年,以86岁高龄口述完成的《三松堂自序》,198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引
起较大反响。由于绝版多年,书肆间很难访觅其踪,所以此次重印,无异新作,理所当然
地备受人们关注。这本老境之作在冯友兰的著述系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一,对自己一
生经历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都有生动的记述,即作者自言的“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
来者”,使我们全面了解其人其事;其二,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自己
的学术道路,剖析了学术思想变迁,按照“知人论世”的古训,读其书者不可不先读这本
《自序》,亦即作者所言:“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
罪我者,以观览焉。”其三,《自序》可看作一部“忏悔录”,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
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放弃独立思考,人格上失去自我的可悲际遇加以
真诚的解剖。作者的人生道路与痛定思痛之际的反思,在一代知识分子中颇具典型性,因
而具有普泛的代表意义。
巧合的是,另一位北大著名学者周一良的自传性质的回忆录《毕竟是书生》,也于同年刊
行。虽然这两部书的体例和立意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我们把它们放
G*******d
发帖数: 40
4
来自主题: PKU版 - 王瑶在反右和文革中
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瑶先生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冲击和迫害,除
几次遭毒打外,有一个阶段竟从原来的住宅被赶了出来。然而,经过
磨炼,王瑶先生变得更坚强了,对许多事情看得更透彻了,胸襟也变
得更为恢宏宽广了。他对揭发批斗的人,除个别品质恶劣者外,一般
都采取宽容、原谅的态度,说:"事情都有自己的条件,在那样的环
境中,难免会做些错事,不要过多责备他们。"还说:"回头看看我们
自己过去写的东西,还不是多多少少也打着时代的烙印。"《严家炎
:心中的丰碑》
治学与知人论世不能等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又很有关系。许多深
邃的学者往往也是洞察世界风云的先知,醒世预言的哲人。我无意于
把王瑶先生誉为先知先觉,但他的知人论世确有过人之处,有一种惊
人的穿透力。1962年春天,传来了"广州会议"的精神,周总理、陈毅
副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经过长期改造,已发生了根本变
化,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了,以后不能再叫他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了,要给他们行"脱帽礼"。当时编写组的同志被这个好消息所激动,
欢声笑语,如坐春风。王瑶先生当然也在其中,但他不像别人那样兴
高采烈。他当时叼着吴组缃先生从南斯拉夫
c*c
发帖数: 2397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http://tieba.baidu.com/f?kz=541245864
【评论】《中国文学论丛》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望天雨雨
1楼
施耐庵两避张米之招,《水浒传》开首一王进,夭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为作者自
身写照。晁盖宋江,志在草莽,皆非
官逼。关胜呼延灼卢俊义辈,则受盗逼,而非官逼。耐庵此作,自有影射。若果山泊一
堂忠义,则耐庵将奔赴之不暇,何有
闲情逸趣,在兵荒马乱中,匿草泽间写此书。事过境迁,后人不晓,乃谓其身在元,心
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此岂懂
得耐庵当时之心情。惟金圣叹差能从文字上得窥悟,然亦仅知《水浒传》并不同情宋江
,乃不知元明之际一辈士人之内心,
而施耐庵乃其中之一人。故知人论世,事不易为。而耐庵之身遁草泽,心存邦国,《水
浒传》虽是一部社会下层文学,而实
带有中国传统政治上层文学之真心情与真精神,而且有激烈浓重之致。纵谓其观察有偏
失,明代开国,绝非草野造反可比。
然而耐庵之愤悱内蕴,热血奔放,则固一代大著作所必具之条件也。---摘自《中国文
学史之概观》
f****o
发帖数: 8105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54:02 2016, 美东)
魏巍“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出,究竟是何原因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时代背景”的失实,导致主题思想模糊,人物形象褪色。
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讲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讲一番“时代背景”,从而为阅读和
解析全篇课文奠定基础。在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开篇都要讲述这样的“时代背
景”: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犯中国。于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武装到牙
齿的美帝国主义进行了顽强拼杀,终于打败了美帝,保卫了祖国的安全……
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拼死冲杀、流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http://tieba.baidu.com/f?kz=541245864
【评论】《中国文学论丛》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望天雨雨
1楼
施耐庵两避张米之招,《水浒传》开首一王进,夭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为作者自
身写照。晁盖宋江,志在草莽,皆非
官逼。关胜呼延灼卢俊义辈,则受盗逼,而非官逼。耐庵此作,自有影射。若果山泊一
堂忠义,则耐庵将奔赴之不暇,何有
闲情逸趣,在兵荒马乱中,匿草泽间写此书。事过境迁,后人不晓,乃谓其身在元,心
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此岂懂
得耐庵当时之心情。惟金圣叹差能从文字上得窥悟,然亦仅知《水浒传》并不同情宋江
,乃不知元明之际一辈士人之内心,
而施耐庵乃其中之一人。故知人论世,事不易为。而耐庵之身遁草泽,心存邦国,《水
浒传》虽是一部社会下层文学,而实
带有中国传统政治上层文学之真心情与真精神,而且有激烈浓重之致。纵谓其观察有偏
失,明代开国,绝非草野造反可比。
然而耐庵之愤悱内蕴,热血奔放,则固一代大著作所必具之条件也。---摘自《中国文
学史之概观》
p********a
发帖数: 5352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像不像丁春秋?
作者:疯牛踢蛋 回复日期:2011-04-13 21:25:13  回复
好一个“抹杀良心”,道尽人世丑恶。
看了丁春秋和星宿派的两大特点,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
知人论世,想要对丁春秋这个人物有深入的解读,还是应该了解一下金庸的生平和
政治倾向。
现在人们对金庸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个杰出的武侠小说作者,其实金庸是以政论而名
于世。从金庸的政治光谱来看,有一个从右到左的嬗变。很少有人知道,在文革中,香
港的左派企图暗杀金庸,由此也可看出金庸当时的立场,是如何令左派不快和愤怒。
1967年,“文革”波及香港,酿成了“六七风暴”(又称“六七暴动”、“反英抗
暴斗争”)。面对“六七风暴”,金庸的态度一直很明朗,他完全是站在港府一边,支
持他们的政策。所以,汉奸、走狗、卖国贼、“豺狼镛”等帽子漫天飞来,他面对的是
左派四面八方的诅咒、辱骂。在香港一间国货公司的橱窗最显著的位置,还展出了左派
眼中的“十大汉奸”,金庸被列为头号汉奸,谑称“豺狼镛”,有照片,有文字,图文
并茂,引起很多市民围观。
金庸执掌《明报》,以笔为武,以文议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坚持民主、自由
的思想原则,充分展...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9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新浪历史论坛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
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
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
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
私心。在这种私心下,他就需要一种法术。所以我们说,清代政治,制度的意义少,而
法术的意义多。
在这种私制度之下,最坏的还是他们自己心虚,要替自己留一个退步。这个退步,就留
在关东三省。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
我们已讲过: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
。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
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
是中国的。
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
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
,因此不许福建...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0
上古福建未开发,《山海经》说“闽在海中”。对中原而言,古闽远在遐荒,僻处海
隅,“人迹不到,车道不通,天所以隔外内也”。晋末“永嘉之乱”,衣冠士民南渡入
闽,文风始张。晚唐有宋,学者益盛,文风更炽,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已同江浙
“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从此有了“海滨邹鲁”的美称,名
宦清官辈出。但忠奸相伴,不可讳言,也出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巨贪巨奸。
旧时看《水浒》,看《金瓶梅》,有一个奸贼让人扼腕愤慨,这就是蔡京。在《水浒》
里,蔡京阿谀奉承,谄上欺下;花石纲、生辰纲,无恶不作、怨声载道。在《金瓶梅》
中,西门庆是靠巴结蔡京升了官,欺男霸女,荒淫无耻。这是小说家言或不足为据。后
读史翻阅历代笔记杂书,涉猎了一些蔡京的史实,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逐渐清晰起
来。
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即状元),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
府。崇宁元年 (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
相,共达十七年之久。位极人臣,权倾天下,却无复廉耻,大售其奸。
...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1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羽戈:骂杀孙中山
吾国有句老话:捧得越高,摔得越疼。此言关键,首在一个“捧”字。
知人论世,持平是第一要义。褒贬过当,不是昧于事实,就是昧于良心。捧与骂一样,
最终都可杀人,故有“捧杀”和“骂杀”之说。
1934年鲁迅作《骂杀与捧杀》,其中讽及泰戈尔中国行。然而世易时移,他自己死后,
却陷入了泰戈尔在中国的困境,被塑为宝相庄严的政治雕像,供于高冷的神龛,任国人
三跪九叩、顶礼膜拜,这一幕,用周作人的话讲,“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
一个讽刺画”、“说是纪念,其实有些实是戏弄”。
再往后,轮到“三十年河西”,鲁迅从神坛跌落凡尘,摔成一地碎片,“抑鲁”遂成一
股风气,当年神化有多高,如今贬斥就有多深。
矫枉过正,莫此为甚。
说到矫枉过正,鲁迅之外,孙中山是最鲜明一例。
鲁迅为共产党所用,而为国民党所恶,孙中山则受到国共两党一致力捧,国民党尊之为
“国父”,共产党誉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国民党执政时期对孙中山的
种种纪念,如改香山县为中山县、中山路遍地开花等,待共产党执政,几乎全盘继承,
这可谓一种殊荣。
作为宿敌的两党,所共同批判的人物,不难找到一堆,共同推崇、圣化的人物,除了孙
中山,不...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wenyitiandi-cite/yujie-050
余杰
2016-05-04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一书
在文革发生五十週年之后(文革只有发生之日,而无结束之期,説文革结束四十週年,
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文革研究在中国仍是一个禁区。关于文革的许多档桉材料仍
未解密,学者对文革的研究举步维艰——研究计划得不到大学和智库的支持和立项,研
究成果无法在学术刊物和大众媒体上发表,更不可能面对学生讲授这一题目。然而,仍
然有一小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学者,一头扎进文革研究领域,从事这一“投入”
与“产出”根本不成正比的事业,上海学者李逊就是其中之一。她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
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中国,以十年时间撰写完成上下两大卷、长达一千六百页的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一书——当然,这部巨着最终只能在香港出版。
文革史研究的权威学者宋永毅高度评价説,这本着作“代表了文革研究从概括性的全国
史向细节性的地方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对整个宏观的文
革做出了一些深度的理论思...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4
刘仲敬:“老儿子”张学良
张学良属于那种事迹众所周知的人物,因此无需重复叙述。他的性格属于“老儿子
”的类型,任性而脆弱。“老儿子”的意思是:一个家庭多年期望得子,却生了太多的
女孩。在大家都已经绝望的时候,儿子突然降生了。他处在这样的环境内,不变成花花
公子是非常困难的。他少年时代习惯了奉系势力节节上升的趋势,自己又在军事革新当
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视事太易,没有坚持长期计划的耐心,不能区分枝节的
困难和方向的谬误。
东北易帜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此后的一切错误都派生于此。张作霖在东北的地位
主要依靠他的外交平衡术,因此奉军可以轻易入关,关内的势力却不能轻易出关。东北
的特殊地位如果动摇,奉系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东北军接受国民党的民族主义,自杀
性质极为明显。张作霖和孙文结盟,就坚持搁置三民主义和反帝外交,表现了高度的审
慎。苏联取代沙俄以后,东北亚的势力均衡体系已经摇摇欲坠。国民政府的势力一旦伸
入东北,东北的缓冲区地位就全完了。在新的平衡实现以前,东北必定会沦为动荡的焦
点。张学良指望将外交责任交给南京,无异于抱薪救火。
从势力均衡的角度看,九一八事变恢复了东北易帜前的平衡...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54:02 2016, 美东)
魏巍“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出,究竟是何原因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时代背景”的失实,导致主题思想模糊,人物形象褪色。
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讲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讲一番“时代背景”,从而为阅读和
解析全篇课文奠定基础。在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开篇都要讲述这样的“时代背
景”: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犯中国。于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武装到牙
齿的美帝国主义进行了顽强拼杀,终于打败了美帝,保卫了祖国的安全……
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拼死冲杀、流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6
来自主题: Fishing版 -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评论】《中国文学论丛》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望天雨雨
1楼
施耐庵两避张米之招,《水浒传》开首一王进,夭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为作者自
身写照。晁盖宋江,志在草莽,皆非
官逼。关胜呼延灼卢俊义辈,则受盗逼,而非官逼。耐庵此作,自有影射。若果山泊一
堂忠义,则耐庵将奔赴之不暇,何有
闲情逸趣,在兵荒马乱中,匿草泽间写此书。事过境迁,后人不晓,乃谓其身在元,心
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此岂懂
得耐庵当时之心情。惟金圣叹差能从文字上得窥悟,然亦仅知《水浒传》并不同情宋江
,乃不知元明之际一辈士人之内心,
而施耐庵乃其中之一人。故知人论世,事不易为。而耐庵之身遁草泽,心存邦国,《水
浒传》虽是一部社会下层文学,而实
带有中国传统政治上层文学之真心情与真精神,而且有激烈浓重之致。纵谓其观察有偏
失,明代开国,绝非草野造反可比。
然而耐庵之愤悱内蕴,热血奔放,则固一代大著作所必具之条件也。---摘自《中国文
学史之概观》
http://tieba.baidu.com/f?kz=541245864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7 23:50:01 2011, 美东)
http://tieba.baidu.com/f?kz=541245864
【评论】《中国文学论丛》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望天雨雨
1楼
施耐庵两避张米之招,《水浒传》开首一王进,夭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为作者自
身写照。晁盖宋江,志在草莽,皆非
官逼。关胜呼延灼卢俊义辈,则受盗逼,而非官逼。耐庵此作,自有影射。若果山泊一
堂忠义,则耐庵将奔赴之不暇,何有
闲情逸趣,在兵荒马乱中,匿草泽间写此书。事过境迁,后人不晓,乃谓其身在元,心
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此岂懂
得耐庵当时之心情。惟金圣叹差能从文字上得窥悟,然亦仅知《水浒传》并不同情宋江
,乃不知元明之际一辈士人之内心,
而施耐庵乃其中之一人。故知人论世,事不易为。而耐庵之身遁草泽,心存邦国,《水
浒传》虽是一部社会下层文学,而实
带有中国传统政治上层文学之...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可以乱来,但不可以乱写
提到了陆谷孙,讲所谓上海文化圈那些破事儿,可以一读,骂得痛快。
————————————————————————
周末无事,去福州路闲耍,在古旧书店里盘桓了良久,买了四本书,临出门时,
一眼瞥见毛尖的新书《乱来》,翻了两页,略迟疑,放下,走出去,在马上匆匆转了一
圈,还是放不下,又折回店里,一狠心买了下来,出了门,书拿在手里,而心却还在纠
结难平。
前几天读《外滩画报》,有刘绍铭写《乱来》的书评,几乎不忍卒读,捧场之外
不知所云,仅是抄了几个桥段加了几句闲话而已,海内外知名如刘绍铭教授者,竟也写
些绣花枕头,不知是慑于毛尖日愈隆起的盛名捧个人场,还是东发一篇西发一篇为自己
捧个钱场?
都说上海人势利精明,我倒要替上海人喊一声冤枉,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实在不
如此,而是涌入上海的外地人、江浙人,在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上海人之后,却比上海
人还要上海人,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精明,势利,尖刻,油滑,于是老派上海人的声名
日毁于此。而外人自是不辨菽麦,一概言之为上海人若何若何,倒是冤枉了那么多在背
黑锅的人们。
譬如身为宁波人的毛尖,虽于上海日久,倒是不脱宁波人的泼辣,又染上上海此
地的油滑世故,眼...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9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有什么地方注意到这件事。“人间”副刊主编约我写一
篇谈毛泽东的文字,当然部署于“纪念的性质”。毛泽东对于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大
是无可估计的。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影响”,这一事实的本身毕竟无可否认。在台
湾和海外的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对毛泽东其人有较深切的认识。但是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是颇费踌躇。首先,这几年来,大陆上虽出版了不少有关追忆毛泽东生平的作品,但其
真实性都尚待考察,为可据为典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可信的直接史料。其次...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Reader
标 题: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7:57:47 2013, 美东)
中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自始便“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李约瑟问题”只能是一个
“假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一词指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探究。但事实上,中、西
这两种“科学”同名而异实;二者并不能用同一标准加以测量或比较,也就是“
incommensurable”的。
余英时
我的老朋友陈方正兄费了多年功夫,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继承与叛逆——现
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即将出版)。早在撰写期间方正便已约我为此书写
序。虽然我是一个十足的科学门外汉(“ignoramus”),当时却一诺无辞,大胆地接
受了这任务。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更因为本书的主旨涉及了
我所关怀的中西文化异同问题。
我最初打算就本书的主题作点独立研究,如稍有所得,则可以和方正的基本论点互
相印证。这是我为友人学术著作写序的习惯,虽然比较费力,却也颇有切磋之乐。但...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2092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关于李白的律诗与对仗
我就看不得半吊子们一拍脑袋张嘴就来,而且拿这个炫耀,还“我就喜欢李白的对
仗”多么可笑了,你知道李白吗?
我老也不愿意多花力气,直接来个顺手牵羊的网上资料打打你们的脸得了:
http://www.cs.iastate.edu/~jia/articles/libai-dufu4.txt
摘自《李杜比较论札记》
2、近体诗
两人的近体诗也有着非凡的成就。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
句的统称,在字数、句数、声韵和对仗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唐代的近体诗按体裁可
分为律诗、律排和绝句,每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偶有六言律绝和六句三韵的律
诗出现。
李白律诗创作合计约一百三十多首,其中五律一百二十余首,七律八首(《李
白新论》中统计李白律诗约百首,其中五律九十多首,七律九首),而杜甫仅七律
便有一百五十余首,他的五言排律的数目已经和李白律诗总数目相当了。因此,如
胡应璘在《诗薮》中说:“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读李白律诗,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李白的律诗处处体现着李白的个性特征,他
的律诗内容涵盖面广,感情强烈而意境高远,少精细雕琢而多浑厚古朴。此外,李
白似乎也不严格遵循格律要求,比如...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诗这种东西 (转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中国传统又讲究所谓知人论世,文如其人
每个人接受理解程度又不一样,分寸不好掌握
所以,比较熟悉的朋友,我才会胡说两句,但也有时候不小心过了界
别人批评我,努力想平和,但有时候不自觉也会跳脚
c*c
发帖数: 2397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http://tieba.baidu.com/f?kz=541245864
【评论】《中国文学论丛》论《水浒传》摘录/钱穆
望天雨雨
1楼
施耐庵两避张米之招,《水浒传》开首一王进,夭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为作者自
身写照。晁盖宋江,志在草莽,皆非
官逼。关胜呼延灼卢俊义辈,则受盗逼,而非官逼。耐庵此作,自有影射。若果山泊一
堂忠义,则耐庵将奔赴之不暇,何有
闲情逸趣,在兵荒马乱中,匿草泽间写此书。事过境迁,后人不晓,乃谓其身在元,心
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此岂懂
得耐庵当时之心情。惟金圣叹差能从文字上得窥悟,然亦仅知《水浒传》并不同情宋江
,乃不知元明之际一辈士人之内心,
而施耐庵乃其中之一人。故知人论世,事不易为。而耐庵之身遁草泽,心存邦国,《水
浒传》虽是一部社会下层文学,而实
带有中国传统政治上层文学之真心情与真精神,而且有激烈浓重之致。纵谓其观察有偏
失,明代开国,绝非草野造反可比。
然而耐庵之愤悱内蕴,热血奔放,则固一代大著作所必具之条件也。---摘自《中国文
学史之概观》
l*r
发帖数: 79569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柳词八赏--羁旅
恩,我觉得是这样子,特别是中国,所谓兴观群怨所谓诗言志,所谓知人论世。西方文
学批评也兴起过New Critism,以及后来的反动。印象中叶嘉莹讲过这方面中西诗论的
对比,大概涉及了一些,可以找来看看
l*r
发帖数: 79569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秋韵】老爸的中秋感怀 (转载)
要不要知人论世,如果是俺写的是不是就是故作大言了呢?
l*r
发帖数: 79569
2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写诗这点事
有一个问题,我想是因为中国文学评论是讲知人论世文如其人的,特别是诗言志,这个
传统很厚重,总是绕不开
a******e
发帖数: 6689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t】可以乱来,但不可以乱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22:32:08 2011, 美东)
提到了陆谷孙,讲所谓上海文化圈那些破事儿,可以一读,骂得痛快。
————————————————————————
周末无事,去福州路闲耍,在古旧书店里盘桓了良久,买了四本书,临出门时,
一眼瞥见毛尖的新书《乱来》,翻了两页,略迟疑,放下,走出去,在马上匆匆转了一
圈,还是放不下,又折回店里,一狠心买了下来,出了门,书拿在手里,而心却还在纠
结难平。
前几天读《外滩画报》,有刘绍铭写《乱来》的书评,几乎不忍卒读,捧场之外
不知所云,仅是抄了几个桥段加了几句闲话而已,海内外知名如刘绍铭教授者,竟也写
些绣花枕头,不知是慑于毛尖日愈隆起的盛名捧个人场,还是东发一篇西发一篇为自己
捧个钱场?
都说上海人势利精明,我倒要替上海人喊一声冤枉,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实在不
如此,而是涌入上海的外地人、江浙人,在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上海人之...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中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自始便“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李约瑟问题”只能是一个
“假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一词指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探究。但事实上,中、西
这两种“科学”同名而异实;二者并不能用同一标准加以测量或比较,也就是“
incommensurable”的。
余英时
我的老朋友陈方正兄费了多年功夫,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继承与叛逆——现
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即将出版)。早在撰写期间方正便已约我为此书写
序。虽然我是一个十足的科学门外汉(“ignoramus”),当时却一诺无辞,大胆地接
受了这任务。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更因为本书的主旨涉及了
我所关怀的中西文化异同问题。
我最初打算就本书的主题作点独立研究,如稍有所得,则可以和方正的基本论点互
相印证。这是我为友人学术著作写序的习惯,虽然比较费力,却也颇有切磋之乐。但不
巧得很,现在开始写序恰值病后,我的精力尚未恢复到可以发箧摊书,左右采获的状态
,因此原有想法不得不加修正。在这篇序文中,我希望能陈述两点,以为本书读者之助
。第一,阐释本书的性质及其特殊的重要性;第二,本于孟子“读其书不可不知其...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29
来自主题: SJTU版 - 交大的年谱出版工程
日期:2010-01-24 作者:陈福康 来源:文汇报
■陈福康

“巍巍交大,百年书香。”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一句品牌广告语,就印在他们出
的书上。最近,我连续读到该社新出版的《张之洞年谱长编》和《郑观应年谱长编》,
联想到此前他们出版的《盛宣怀年谱长编》,均是百万字以上巨著,真令人感叹!

我想起数月前,革命烈士方志敏百年诞辰之日,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召开《方志敏
年谱》的新书发布会,我有幸应邀出席并作发言。我讲到,我们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大
的史学大国,有着最完善最系统的写史传统。《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国通史》
等,是我们一国之史。而各种方志、记乘,一方之史也;族谱、家谱,一族一家之史也;
个人年谱,一人之史也。后三者皆为国史取材之资。而年谱之效用,有时极为宏大。这
是我中华最值得自豪的优良文明传统之一,为他国所罕见者,我们理应继承发扬光大。
会后,有几位老同志直夸我“讲得真好”,我说,那其实不是我讲得好,而是章实斋、梁
任公等先贤早就说过的话。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知人论世”。“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P******o
发帖数: 505
30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张学良为何不回大陆?
张学良属于那种事迹众所周知的人物,因此无需重复叙述。他的性格属于“老儿子”的
类型,任性而脆弱。“老儿子”的意思是:一个家庭多年期望得子,却生了太多的女孩
。在大家都已经绝望的时候,儿子突然降生了。他处在这样的环境内,不变成花花公子
是非常困难的。他少年时代习惯了奉系势力节节上升的趋势,自己又在军事革新当中发
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视事太易,没有坚持长期计划的耐心,不能区分枝节的困难
和方向的谬误。
东北易帜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此后的一切错误都派生于此。张作霖在东北的地位
主要依靠他的外交平衡术,因此奉军可以轻易入关,关内的势力却不能轻易出关。东北
的特殊地位如果动摇,奉系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东北军接受国民党的民族主义,自杀
性质极为明显。张作霖和孙文结盟,就坚持搁置三民主义和反帝外交,表现了高度的审
慎。苏联取代沙俄以后,东北亚的势力均衡体系已经摇摇欲坠。国民政府的势力一旦伸
入东北,东北的缓冲区地位就全完了。在新的平衡实现以前,东北必定会沦为动荡的焦
点。张学良指望将外交责任交给南京,无异于抱薪救火。
从势力均衡的角度看,九一八事变恢复了东北易帜前的平衡。张学良过度地倒向南
京,...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独守千秋纸上尘
但你如何理解“知人论世”这几个字呢?
x*****u
发帖数: 3419
32
来自主题: _Kindle版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z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梅节:《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2125
《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序
梅节
内容提要 《金瓶梅传》是明隆度、万历年间流行于运河区新兴大众消费性说唱文体,
以评话为主,穿插演唱流行曲。艺人演出本传进文人圈子,经改编成为案头读本,传世
有崇祯本和竹坡本;艺人本传世有《金瓶梅词话》。词话本因讹误太多长期淹没。上世
纪三十年代发现后兴起研究和整理热潮。梦梅馆本是汇校本,反映金瓶梅新文本建设的
集体成果。
关键词 金瓶梅版本 词话本 崇祯本 梦梅馆校本
从1985年起手校订《金瓶梅词话》,至今近二十年,一共出过三个本子。在这之前,我
从事红楼梦业余研究,校点金瓶梅是应友人之请。朋友开的出版社生意淡薄,想出点赚
钱的书。着眼海内外华人市场,看中了金瓶梅,计划出一个不作删节、比较可读的本子
。我对金瓶梅认识无多,文化大革命中曾翻过上海中央书局的襟霞阁本。私心以为既然
海峡两岸学人已经出过好几个校本,抄抄拼拼,择善而从,不见得很难,便轻易答应下
来了。岂知着手做起来困难重重。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来整理...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34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783
35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偶然看到一个专栏
李白在西点
吴澧 @ 2010-4-23 9:50 阅读(1023) 评论(1) 推荐值(2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伊拉克战争至今已有七年,虽说美国现在开始撤军,但阿富汗同时在增兵。美国的
军校毕业生,特别是西点这样的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可能上战 场。为
了帮助他们在心理上适应中亚的战地生活,某些课程作了调整。西点的文学教育,就追
加了一个中国古代边塞诗单元。单元里的重头戏,则是李白的《战城 南》——这标题
类似后来的词牌名,其实内容写的是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中亚战场。
战 城 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按咱们这里“政治正确”的理解,“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天
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 难。一宗
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759
36
来自主题: _ZST版 - 读<<幽居杂记>> (一)
读<<幽居杂记>> (一)
by camer
小引
这将是 一篇非常严肃的的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呢?
主要是近来citi的文章已经引起广泛的讨论,我读citi的东西
也有些日子了,加上最近读了余英时教授的新书<<陈寅恪
晚年诗文释证>>(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有些话
想说,其实是想验证自己从余先生书中学到的方法能否
运用自如。这本新书是先生托人赠送过来的,当然是让我
学点东西。说来我对于文学批评完全是荒废了,文笔更是
极差。倘若不写中文,更要在番邦为土人所笑了。
然而强作解人,有时未免是贻笑大方的。好在和citi本人
交谊似在亦师亦友之间,自然多了几分坦然,无论如何,
citi恐无由苛责,至多一笑置之罢。但若多少能探知作者的
本意,则为笔者幸事。正如余先生为陈氏解诗,尽管
有冯依北之辈强为陈氏辨,虽无可起陈公于地下决之,
而陈公衣钵弟子周一良先生有言,余氏所论虽有牵强附会
政治之处,倒也的确是触动了陈公心事的。余氏先后
执教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各十年,为我中华在美最
负盛名之史家,知人论世,自非一日之功。
早年读余先生<<历史与思想>>,收入论红楼梦之两个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