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看病难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s
发帖数: 12296
1
李冰冰的经历颠覆了人们的片面认知——国外医院的技术高、服务好,国内医院的技术差、服务差。不过,如果由此认为,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伪命题”,也同样简单化、片面化。
最近,演员李冰冰海外“看病难”的经历引起网友热议。报道说,她在澳大利亚连续高烧16天,因当地医生无法确诊,连夜飞回国内治疗。消息披露后,不少网友感叹,原来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个“伪命题”。
正如不少在国外有过就医经历的人所说的,国外看病,“真的贵真的难”。以澳大利亚为例,血常规化验578澳元(合2829元人民币),国内只要几十块钱。不少医务人员甚至开玩笑地说,李冰冰是上天派来拯救医生的天使,她的经历颠覆了人们的片面认知——国外医院的技术高、服务好,国内医院的技术差、服务差。
不过,如果由此认为,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伪命题”,也同样简单化、片面化。不少人仍然选择飘洋过海出国看病,一些海外医疗机构也大举开发中国市场,原因正在于,国内医疗市场“硬件”不够硬、“软件”不够软。医疗硬件差距容易弥补,从国外引进和购买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但“软件”差距在短期内很难提高。
事实上,无论是“一床难求”,还是“一号难求”,“看病难”本质上...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8251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c01 (gc0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云来:看病难不是医生不够 而是体制错了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9 23:25:25 2014, 美东)
朱云来:看病难不是医生不够 而是体制错了
2014年06月10日 00:42
来源:凤凰网
652人参与 2评论
资料图:朱云来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关于医改,我们现在讲一系列概念,每个都有几分道理,但是有几个人讲数字呢?中国
到底有多大,中国的医疗到底有多少,中国的医疗费总量将近三万亿,不到GDP的5%,
现在应该略高一点,2012年的数字是5.3%,医院收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钱。两百万医生
加上助理医师的话有两百六十万。那每年老百姓看了多少次病呢?差不多将近60亿人次
,68亿人次,大概一个人曾经一年生过5次病,实际上医生到底一年看了多少次病?不
是看病难吗,看病难显然是医生不够,但是一算医生平均每天看几个病人?统计数据是
7.2个。很多人不信,但这就是事实。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医生没有激励机制,医...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
朱云来:看病难不是医生不够 而是体制错了
2014年06月10日 00:42
来源:凤凰网
652人参与 2评论
资料图:朱云来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关于医改,我们现在讲一系列概念,每个都有几分道理,但是有几个人讲数字呢?中国
到底有多大,中国的医疗到底有多少,中国的医疗费总量将近三万亿,不到GDP的5%,
现在应该略高一点,2012年的数字是5.3%,医院收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钱。两百万医生
加上助理医师的话有两百六十万。那每年老百姓看了多少次病呢?差不多将近60亿人次
,68亿人次,大概一个人曾经一年生过5次病,实际上医生到底一年看了多少次病?不
是看病难吗,看病难显然是医生不够,但是一算医生平均每天看几个病人?统计数据是
7.2个。很多人不信,但这就是事实。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医生没有激励机制,医务人员劳动很辛苦,人命关
天,责任重大,但中国现在体质挂号费两块五,名义上五块钱,看病挂号五块钱贵吗?
女士做个头还要几百块钱呢,这整个系统是错误的。我们过去也说粮食不够吃,农民不
种粮,结果来个激励马上粮食满地都是,蔬菜满大街都是,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跟人民
公...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1003
4
谢谢回复。
不是很同意你的观点。“俺嚼着看病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医疗体制缺乏一级二级转诊
体系”, 中国国内应该就是这种一级二级转诊体系把。
我说说我家乡的情况。
1)村上有水平很一般的大夫,看看感冒发烧还凑合,大病就建议你去大医院(我家乡
那里就是这样,我父母有点小病都去村上的大夫那里,现在新医保实行后,村上的大夫
还负责采血然后送到镇医院去化验)。
2)乡镇有医院,一般就是看一些村上大夫看不了了或者村上大夫没有仪器的,比如生
孩子,小手术,做超声等等,但是一遇到复杂的疾病,镇医院还是推荐去县医院。
3)县或地市级别的医院,水平更高一些。一般的疾病基本都能看(当然全国不同的县
条件也不一样,我说的是我家所在的县)。其实我个人估计,全县90%的疾病都能在本
县解决(根据我们村子的情况估计来的,我们村有600人左右)。
4)市一级的或省会一级的医院,这种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水平比前三个医院要强很
多,服务人群主要是市民,下面医院解决不了的,还有就是本省或本市的不差钱的人,
看不上本地的小医院,看病就去市级大医院,即使只是小病。
5)北京上海广州的国家级别的大医院以及军队的医院。像数字系...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5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关于医改,我们现在讲一系列概念,每个都有几分道理,但是有几个人讲数字呢?中国
到底有多大,中国的医疗到底有多少,中国的医疗费总量将近三万亿,不到GDP的5%,
现在应该略高一点,2012年的数字是5.3%,医院收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钱。两百万医生
加上助理医师的话有两百六十万。那每年老百姓看了多少次病呢?差不多将近60亿人次
,68亿人次,大概一个人曾经一年生过5次病,实际上医生到底一年看了多少次病?不
是看病难吗,看病难显然是医生不够,但是一算医生平均每天看几个病人?统计数据是
7.2个。很多人不信,但这就是事实。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医生没有激励机制,医务人员劳动很辛苦,人命关
天,责任重大,但中国现在体质挂号费两块五,名义上五块钱,看病挂号五块钱贵吗?
女士做个头还要几百块钱呢,这整个系统是错误的。我们过去也说粮食不够吃,农民不
种粮,结果来个激励马上粮食满地都是,蔬菜满大街都是,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跟人民
公社一样,你反正出一天工,我给你记个工分,大家得一样,你说我能看多少?我认为
核心的第一条就是,我们的体系或整个资源实际上是偏多,我...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031
6
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多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肯定不是你说的那几个。
俺嚼着看病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医疗体制缺乏一级二级转诊体系,医师培训体系也不
培养普通医师,比如像美国的大量的family physician和三年培训出来的内科医师。中
国人看病,不管大病小病,都一窝蜂的去看专科专家门诊,就算感冒也去看专科,而同
时很多小医院或者年轻医生根本没有病人愿意去看。
看病贵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很多原因,比如中国人迷信最好设备最新药品,医生喜
欢给病人重复检查和过度治疗,缺乏政府或者保险公司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医院是利
益单位等。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所谓新药新设备昂贵都不会对看病成本有太大影响。
c***s
发帖数: 70028
7
姚明女儿在休斯敦诞生的医院
很多国家实施全民医疗体系,旅居海外的华人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体系为自身健康作保障吗?实际上,华人在海外也受看病难的困扰,语言不通,贻误病情;不了解规定,到了医院也看不上病。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3月推行新的医疗保障体系,日前,美国政府表示,改革改善了医疗计划。但很多华人依旧表示,改革对自身的影响不大,在美国由于各种原因,华人还要面对看病难的问题。
须了解医疗制度
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人给了好的建议,在国外看病,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医疗制度,并在就医时保证医患沟通顺畅。
在美国,看病、化验检查、住院手术都必须提前预约,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保证了就诊秩序,并能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除非急诊,没有预约是看不成病的;如果预约了不就诊,也会记入信用记录,下次就诊就会有麻烦。
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毕先生讲述了第一次在美国看病的尴尬。他在医院转了一圈也没找到挂号的地方,只好问前台护士在哪儿挂号,护士问:“您预约了吗?”他说:“没有”。护士说,对不起,医院不接收直接来的患者。患者只好打电话再预约,等候安排就诊。预约很方便,一个电话解决,但如果不按预约就诊,就会进入信用记录,影响下次
g*****g
发帖数: 6798
8
某铲子还知不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
医疗公平性排序中国倒数第4 看病难问题亟待破解
http://news.163.com 2005-08-23 01:36:00 来源: 新京报   网友评论 109 条
本报综合报道 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昨天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
医院院长参加。
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院士表示,今年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年。社
会各界都在关注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进程和未来政策走向。建立公平和谐的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扭转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被动局面,让广大百姓公平分享经济
社会文明进步的医疗资源共同成果。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
倒数第四。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任重道远。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医院运行机制始终要体现公益性
质。
W****L
发帖数: 98
9
中国看病难,主要还是指要看好医生难。大家生个病都往大医院好医院走,能不挤吗?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看病不难,只要你有毅力去排队,当天你肯定是能看上病。
可是在美国呢?不管你什么病,你都得预约。预约时间最短也得2天吧。假如你遇上个
急性病,那就只能等死。如果你反驳说有急诊。可是急诊里面坐满了老墨,老黑,排队
也得等半天。而且急诊的护士权利很大,她认为你不急,你还看不上。另一方面,美国
人口那么少,而医生是需要病例来累积经验的。这就表明美国医生的经验技术肯定是不
够的。任何一个小病都得需要你把全部检查做一遍。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你
的病可能就在这个期间恶化了。中国除了疑难杂症,常见的病小点的医院的医生也能判
断,也能开药治病。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看病并不难。
f******g
发帖数: 1003
10
总说中国看病难,我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几个,
第一,资源过于集中北上广,好医生好的设备都往北上广的大城市运,大的科研单位也
都在北上广等等大城市。
第二,没有核心技术。很多高级些的医疗器械基本上都是进口美国日本德国等等。自己
没有定价权,再加上国家收税,所以医院看病成本高,所以导致看病贵。
第三,药物研制落后,导致看病贵。很多好药我们完全不能生产,自己能生产的有自助
产权的药物很有限。比如波立维,一种心脏支架后必吃的药,非常贵,我们生产不了,
其实它的成本真的就是那么高吗?我不相信。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其实很便宜,
像牛黄清火等等,也挺管用的。
第四,中国人太多了。
第五,中国环境污染严重了,导致各种疾病传播快。
第六,祖父辈,父辈们这两代人身体差些。他们生长在困难时期,底子没有打好,改革
开放后生活好了,又无所顾忌的吃,导致身体出现毛病。这两代人普遍都或多或少的有
毛病。
s**********4
发帖数: 701
11
卫生厅官员扮患者体验看病难 遭医生大呼小叫
“如果我不是副厅长,看病难不难?一定是难的。”在昨日上午的省卫生厅“看一次病
”换位体验活动座谈会上,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如是说。
http://youtu.be/pAhenmjw3pw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纷纷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纷纷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x*****z
发帖数: 787
13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在中国医院体验看病难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lzylwz (qsxfthml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在中国医院体验看病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9 11:20:51 2015, 美东)
中国的病人已经受够了他们的医生,而医生也受够了他们的病人。
在北京一家医院住院两周期间,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以下文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
佛身处机器里,仿佛令人生厌,像是一粒沙子……人没有任何权利,就连获得医疗护理
的权利也没有。你只能要求、恳求或尽力去抓。”
大家确实就在这么做。提到中国的医疗体系需求过多、资金不足,而且经常出现腐败现
象时,人们将其概括为“看病难”。一些心怀不满的病人可能会攻击医生。收受贿赂的
现象也颇为常见。
病人的亲属聚集在医院的候诊室和走廊里,或者暂住在病房中,做饭并照顾病人,以此
弥补医院看护不足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故意进行激烈的抗议活动,为的是引起工作人员
的关注。
在北京另一家医院工作的一名医生表示,“我想,你会发现大多数医生都是好人。”不
过,中国医师协会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却显示,医生不受欢迎,需要“维权”...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031
14
其实你没明白中国看病难的意思,在国内找普通医生一点都不难,乡村医院,县级普通
医院,或者大城市的区级或者普通市级医院,大多冷冷清清,随时可以看病。
问题是,如果得了大病重病真需要去好医院看好大夫,对于普通人那是难于上青天,因
为这些资源已经被很多不需要这些资源的人占据了。谁都想去好医院看好医生,国内稍
微好点医院好点医生没点关系没点钱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也许现在有了医保情况好一点。
m********5
发帖数: 17667
15
你体会不到看病难, 因为"我哥就是外科医生"
k*****a
发帖数: 7389
16
说国内医院看病难, 比美国贵, period!!!
l****m
发帖数: 751
17
说国内看病难的很多都是没在美国看过病的。
V********n
发帖数: 3061
18
看病难就算了,还很多庸医,general doctor这一级别的,基本上都是庸医。
l****m
发帖数: 751
19
说国内看病难的很多都是没在美国看过病的。
V********n
发帖数: 3061
20
看病难就算了,还很多庸医,general doctor这一级别的,基本上都是庸医。
s***q
发帖数: 10585
21
不了解规定 语言不通,还不是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美帝大农村的医疗,全世界第一,倒数第一!
z********g
发帖数: 223
22
李冰冰这事儿和看病难有半毛钱关系???
明明是国外抗生素的用量和国内不同。轻量抗生素对国人不起作用好吧。
w**********g
发帖数: 3158
23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 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专程来
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
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访谈中,温总理回应了
网友对于医保投入的期盼。温总理表示,我们绝不让社会上有一个人因为疾病而得不到
治疗,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网友“山坡羊”:总理,目前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很多企业职工和农民
的医保报销比例较低,得了大病,即便有医保,仍无力承担余下的医疗费。总理,今年
医保的投入会不会加大,能否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温家宝:医疗改革是我们这些年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中五项工作当中进展最快
的就是医保。
目前,全国的医保,包括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整
个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2亿。城市的覆盖面达到89%,农村的覆盖面达到91%。
我们已经几次提高医保的参保标准,我可以向大家讲,为了提高医保的参保标准,
今年政府将加大投入,使参保标准城乡都达到200元,就是政府投入达到200元。这样,
报销的比例根据政策的范围可以达到70%。
我曾经和卫生部长商...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在中国医院体验看病难
中国的病人已经受够了他们的医生,而医生也受够了他们的病人。
在北京一家医院住院两周期间,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以下文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
佛身处机器里,仿佛令人生厌,像是一粒沙子……人没有任何权利,就连获得医疗护理
的权利也没有。你只能要求、恳求或尽力去抓。”
大家确实就在这么做。提到中国的医疗体系需求过多、资金不足,而且经常出现腐败现
象时,人们将其概括为“看病难”。一些心怀不满的病人可能会攻击医生。收受贿赂的
现象也颇为常见。
病人的亲属聚集在医院的候诊室和走廊里,或者暂住在病房中,做饭并照顾病人,以此
弥补医院看护不足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故意进行激烈的抗议活动,为的是引起工作人员
的关注。
在北京另一家医院工作的一名医生表示,“我想,你会发现大多数医生都是好人。”不
过,中国医师协会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却显示,医生不受欢迎,需要“维权”方面的建议
。常见问题包括:被梅毒携带者咬伤后,医生该怎么办?遭到醉酒者攻击时,该如何应
对?被不满女儿手术失败的夫妇围堵家门长达10年时,该做些什么?
香港大学的社会学研究者陈纯菁(Cheris Shun-ching Chan)称,中国的医疗体系是一个...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153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amahuhu (), 信区: USANews
标 题: 美国行会是怎么限制医生数目,从而使美国民众看病难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5 15:00:59 2009, 美东)
在看看这个网站:
http://www.usatoday.com/news/health/2005-03-02-doctor-shortage_x.htm
Medical miscalculation creates doctor shortage
错误计算导致了医生短缺
Bodiford experienced what many Americans may soon face: a shortage of
physicians that makes it hard to find convenient, quality health care.
For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other
industry groups h
c***s
发帖数: 70028
26
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排队的长龙蜿蜒至院外。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这是京城两大儿科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优势儿科资源较集中的两家医院,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的门诊量已经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多家医院的儿科也均已过劳,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家长喊难,挂号难、住院难、看专家难;医生也喊难,不停加号、24小时门急诊、双休日也要连轴转,但仍有看不完的病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几家医院的儿科如此负重不堪?在医疗机构百舸争流的局面下,多数医院的儿科为何却又急流勇退、日益萎缩?儿童的看病权利是否将得到保障?
专题动机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普天之下再明晰不过的共识。但在卫生服务领域,儿童医疗正陷入尴尬苦境——优质儿童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无数家庭心急如焚却无号可挂无医可求。
此种局面,概因北京医疗资源失衡的积弊,也因医院重医疗轻保健的现实惯性,同时还有卫生部门监督乏力,医疗机构未尽公共之义。
本报今起连续推出“儿科有疾——北京儿童医疗困局探因”专题报道,全方位呈现目前北京儿童医疗面临的严峻现实,调查、揭示其历史及现实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问题
过劳症候一
门诊人次超标逾一倍
“什...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7
御医是古代一种对医生职称,也就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
师。御医直接听命于皇帝,间接听命于后妃、皇子等人。由于古代皇帝称之为“御”,
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称之为御前大臣、皇帝身边的军队称之为御林军、皇帝征伐外地
称之为御驾亲征,而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则称之为御医。
夏商周时代,有关皇帝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
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
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太医
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
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清
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
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
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
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8
御医是古代一种医生的职称,也就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
师。御医直接听命于皇帝,间接听命于后妃、皇子等人。由于古代皇帝称之为“御”,
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称之为御前大臣、皇帝身边的军队称之为御林军、皇帝征伐外地
称之为御驾亲征,而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则称之为御医,而有清一朝则称御医为太医。
夏商周时代,有关皇帝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
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
才开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
太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
。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
。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
东交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
构,为帝后及宫...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438
29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中国“土豪”为何选择出国看病?
据外媒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医疗较为发达的国家看病。2014年出国看病的人数较2013年成倍增长,80%为肿瘤患者,人均花费在15万美元左右。外媒分析,这些中国人出国看病看中的是国外医疗机构的服务和新药。
虽然目前出国看病的中国人总量还不大,但就增长趋势来看会越来越多,逐渐在富人阶层形成潮流。不仅明星富人选择去国外看病,一些有些经济能力但算不上“土豪”的人也选择去国外看病,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一、国内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中国最主要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著名医院每天人满为患,且大部分患者来自外地。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导致两个后果:一方面,医院 医疗资源过于紧张,医院环境与医疗服务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医生在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上缺乏保障,每天超负荷接待病人,身心俱疲。
虽然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患者诊疗时可以节省许多信息成本,但是并不能缓解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而导致过度紧张的状况。正因为这样的就医环境,使得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人选择去国外花费更为高昂的私立医院看病。
二、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发达国家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医疗资源分配上...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0
卫生部称十二五期间个人承担看病费用不超3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1:35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叶洲)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国
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计划到“十二五”末,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
例减至30%以下,达到国际水平。
张茅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对医疗体制改革实施一年来的情况作了总体评价。他说,
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投入5000多亿元人民币,许多改革措施陆续落实到位,
“看病难”和“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与民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目前
一些民众的就医感受,还没有大幅度改善。我们将继续完善医改的具体措施,尽快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从医改工作启动到去年底,各级财政投入增长了30%,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增长40%
。统计监测数据表明:医改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提高,极大减少了“因病致贫返
贫”现象。截至今年9月,已有8.32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95.9%
以上,提前完成目标;人均筹资标准达 154元,住院病人政策内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
。近...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696
31
来自主题: Medicine版 - 中国看病就是要命
说起来看病难看病贵不得不夸夸我爸。简直是造福乡里啊。医术高明,收费低廉,关键
是很喜欢看病。
他退休后被医院返聘。每天在医院坐班一上午,下午和周末在家也看看病。基本只看疑
难杂症,只开中药和药片。一副药才收十几块,一次通常开三副一个疗程,有效再来,
没效就别来了。有一次一个在我们那儿打工的人找我爸看病,我爸给了几粒药片把他给
打发了。才几毛钱都懒得收他的。关键是人家的病就吃好了。听说那人后来还专程去我
家感谢我爸。不过这个是特例。如果碰到觉得吃中药没用的,得手术或挂水的病,他都
是写了自己的诊断,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确诊就去医院治。这种情况他都是分文不取
,纯粹服务人民,娱乐自己。
我爸看病诊断很准,得益于他几十年的经验和他对看病的兴趣。

程。
c***s
发帖数: 70028
32
2011 年年初,中国著名的金融专家郎咸平推出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1月,《人物》杂志与郎咸平面对面,以民生问题问计于他。郎咸平在接受采访时称,看病,上学,买房成为中国人民新的三座大山,老百姓的抱怨很多。这背后缺失的是政府并不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府总是有太多计划,太多目标,不过,希望这些美好的目标都能实现,这样老百姓的日子才不会这么难。
郎咸平
《人物》:您曾说过,中国人全球工资最低。但当有人建议给大家发工资时,便有专家说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现在超量的货币有否体现在个人收入的增加上?
郎咸平:那些专家是照搬教科书上的理论:每年经济产出就这么多,比方说就100斤大米,而工资如果是100块,那么米价就在一块钱一斤,这样,工资如果涨到了200块,大米还是那么多,所以物价是两块钱一斤。这个理论放在欧美基本上是对的,因为那些国家工资占GDP的比重非常高,这样你涨工资等于没涨,因为东西还是那么多,越涨工资,钱越不值钱,这样会有通货膨胀。
这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产出都被工资消费掉了。但是,中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全世界最低的...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8729
33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乡村医生”下岗谁给农民看病
文章来源:星岛环球网
“按照《执业医师法》,到 2011年,全国将有80万名村医注定拿不到资格,那么到时候
他们继续行医就是非法,而如果取消了他们的资格,谁又能来代替他们呢?谁来给亿万
村民看病呢?”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这样的质疑。
作为规范医师权利与义务的“大法”,《执业医师法》有其积极作用。现在的问题
在于,为什么这部法律将那些日常给农民看病的“村医”、“赤脚医生”等置于了“非
法”境地。
80万农民出身的“ 乡村医生”,是我国给亿万农民看病的主力军。过去,这些“乡
村医生”解了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解决经济不发达
国家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问题的一个典范;现在,他们缓解了城市医院的压力,方便了农
民就医,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这些“乡村医生”现在大多为五六十岁的老人了,他们
虽然从事医疗工作几十年,但大多数没有学历和职称。按照《执业医师法》对学历等方
面的要求,绝大多数“赤脚医生” 根本无法获得“ 合法” 的医师执业资格,将处于或
者“下课”或者“非法”的窘境。
有人认为,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进入农村,让更多的有学历、有职称、有资质的优
秀医生走...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专业人士呼吁限号看病 调查显示医患矛盾“病根”多在沟通不畅
昨日,为期两天半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年第一届广东医患沟通技能与医生自我成长培训在穗完成。各大医院医生平均2.4分钟看一名病人,被集体“控诉”太匆忙,医患沟通不良,被证实是导致医疗纠纷首要原因,限号看病于是被寄望能解决这一大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耿庆山援引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称,医患纠纷投诉量在10年间增长了10倍;而中国医院协会在调查全国326所医院后发现,98.4%的医院会发生医疗纠纷,三级医院大多每年在10例以上,1/4的三级医院每年超过30例。每年医院要将约5.9%的收入用于医疗纠纷赔偿,326所医院的赔偿总额达42亿元。
仔细分析这些医疗纠纷,可发现病人及家属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发生率达73.5%,其中接近45%发展为打砸医院,约35%导致医务人员受伤,接近九成导致病人滞留医院或不缴纳医疗费用。
调查
“缝肛门”是好心成被告
“很多事件,‘病根’都在沟通不够!”2011年1月,深圳产妇缝肛事件发生时,耿庆山时任省卫生厅政策法规的主管领导,调查中发现,助产士当时就...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5
美国华人难以享受昂贵的医疗。赵春青画
许多在美华人生病时常四处碰壁,不管是从病情的轻重、还是购买保险计划、如何找合适医师、适应健保政策,常会莫所适从。从今日起一连四日星岛日报推出「美国看病难」专题,详实报导华人面临的困境。首先来看的是病患看病难在那里。
居住三藩市湾区多年的白太太就有这样一段经历。她的堂姐在2007年健康突然亮起红灯,自此让家人走上一段漫长与沉重的道路。白太太的堂姐单身与一位室友同住,一天白太太接到家人来电,平常健康没有出过大状况的堂姐突然中风住院,被救护车紧急送入邻近租屋处的医院。
「她单身而且独来独往,父母住在南加州,我们平常也没甚么太密切的往来,突然住院手边甚么文件都没有,就连她的社会安全号码我们都不晓得。当时她不醒人事,按法律规定配偶在医疗上具有决定权,我们份属远亲,根本甚么权利也没有,家人都没办法帮她签文件,还得循程序找出一位法定代理人来才能顺利为她办理一些手续。」她说。
白太太的堂姐虽有僱主所提供的医疗保险,但她投保的保险项目刚刚更新,连家庭医生都是新换的,家属在查找她过往身体检查的状况时,联络家庭医生都很困难,家人心里着急但也爱莫能助。
第一家医院初步诊断...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32
36
沙比标题。
这样的人在中国到简单了,过几天死了一火化就行了

合适医师、适应健保政策,常会莫所适从。从今日起一连四日星岛日报推出「美国看病
难」专题,详实报导华人面临的困境。首先来看的是病患看病难在那里。
灯,自此让家人走上一段漫长与沉重的道路。白太太的堂姐单身与一位室友同住,一天
白太太接到家人来电,平常健康没有出过大状况的堂姐突然中风住院,被救护车紧急送
入邻近租屋处的医院。
院手边甚么文件都没有,就连她的社会安全号码我们都不晓得。当时她不醒人事,按法
律规定配偶在医疗上具有决定权,我们份属远亲,根本甚么权利也没有,家人都没办法
帮她签文件,还得循程序找
生都是新换的,家属在查找她过往身体检查的状况时,联络家庭医生都很困难,家人心
里着急但也爱莫能助。
「当时医师经过诊断,判定她重度昏迷,某种程度上已算是植物人,要回到过往如同正
常人般的生活几乎是没有机会了。因此接下来需要着手的,就是为她寻找长期医疗照顾
机构,希望能维持她卧病在
卡健保)申请资格,白太替堂姐向三藩市主白卡健保的地区办公室进行申请,「负责堂
姐个案的社工也是华人,十分地负责任也十分地帮忙,现在回想起来还好我们遇到一...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7
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辛有清昨天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透露―――
去年7月1日,北京启动以医药分开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全面试点的第一家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率先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医改一年,昨日上午,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辛有清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对市民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解答。
门诊自费部分人均减少50元
辛有清提到,在友谊医院一年的改革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医药费用的普遍下降。特别是患者门诊自费部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根据数据,改革前,一次门诊患者自费部分约170多元,改革后患者看一次门诊自付的费用减少了50元。
同时,在医药费用上,患者到医院看一次门诊,改革后比改革前每单次费用减少了78块钱,一次住院比改革之前费用减少了2385元。单从药费上比较,患者看一次门诊药费较改革前减少了108元。一次住院的药费减少了1030元。同时,医药分开后,医院药品收入占整个医疗收入的比例从改革前的56.4%下降到现在的46.6%,下降了9.8个百分点。
同时,友谊医院启动了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逐步建立起医保调节机制。付费制...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825
38
中国看病的问题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你敢信任给你看病的医生吗?你
能确保他不给你乱开药吗?不给红包你赶上手术台吗?
d********f
发帖数: 43471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nc (long sho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国看病其实挺方便,而且很有规范,比国内好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0 22:07:00 2015, 美东)
如果不急,又不是周末,直接找自己的primary doctor就好,
很多时候你真的发烧或者什么地方疼痛当天就可以安排看。
如果是周末,一是可以直接打自己的医生,大部分医生都有周末假日的应急服务热线,
二是可以直接去保险计划内的urgent care,不用预约,也就等个半小时,很多保险公
司的手机app里都有
帮你定位最近的urgent care center。当然,如果急病,就叫救护车去emergency急诊
,但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险的急病,千万不要去急诊,可能会让你等3个小时,但急诊不
用预付,是无保险或者不准备付账单的好办法,就是等待时间长。
外国人来美国看病,如果没保险就要舍得花钱,到处都有不用预约的urgent care,很
多配备验血,B超和X光,很方便,费用从$200到$500左右。
我朋友去年带母亲来美... 阅读全帖
e***t
发帖数: 687
40
☆─────────────────────────────────────☆
mitbbs (未名空间) 于 (Wed Feb 18 22:31:41 2009) 提到:
发信人: baihualin0 (魂斗罗),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话说医病难,在中国又何止李贵树夫妇下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8 20:44:41 2009)
李树贵夫妇绝望中大幸遇到我们敬爱的温总理惊动了国务院,于是孩子有救了,于是李树
贵老婆感动得下跪...我看到新闻时除了感动和感激温总理和国务院热心外,想问问:这
一跪到底在中国多少个似李贵树夫妇和有多少家庭的孩子老人看病难的问题?
说实在,农村医疗设施太差了!我曾经听老一辈说过,中国最困难时期{毛时代}政府
有赤脚医生到乡里为人民服务,而且乡镇的事业单位干部抓药全免费.而现在农村乡镇
医院不但设施差,技术好的医生为了经济效益都往城里赶,忽视了中国占八九亿农民状
况.这无形中加重了城里人看病难的问题.还有"爱滋病"国家可以免费医疗,为什麽
"白血病"等之类不可以呢?什麽时候国家政府加大投入资金完
Q****r
发帖数: 7340
41
这是最好的保险,我用过多年。你可能看病少没经验,美国还可以walk in看病,连预
约都免了。紧急的病但又不至于911的就去emergency care,不额外花钱,不要去ER。
ER也是要等死人的。

我的保险是illinois州的blue cross PPO,是打工的最好的保险了!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56
p***a
发帖数: 635
42
我寒假回国陪我爸去医院,是一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最高的等级了),拍一个彩超
,拿着单子在外边等了一个多小时,排队的一大半都是郊县的农民。后来到了住院部,
也是以农民为主。
听说现在农民看病也都有一种专门的医疗保险,虽然不像国企员工报得那么多,但是也
不需要全部自费了。
至少某些地方吧,在中国看病比在美国好。如果是能耽误得起的病,我的同学都是倾向
于寒暑假回国时去医院滴。
q*********g
发帖数: 566
43
米国看病真是又贵又拖,如果被保险拒付就相当于被敲∪杠了。看病时常常也要等上个
把小时的,不等少等的很少。
h****n
发帖数: 2094
44
我领到单位一年付20,000+,我们家三个人,我单位一年19,000。他们连COPAY都没有
,我们有COPAY,没有DEDUCTIBLE。自己都是一分钱不出。你的保险确实不太好。
我也觉得国内看病更容易。我爸肠癌,去上海肿瘤医院看病,不认识任何人,医生当场
指检就肯定是癌症,然后各项检察确认,两周后手术,用微创,自负大约花了一万。
c**********l
发帖数: 221
45
就算是用同一个保险公司的HMO, PPO,你再不同的公司工作,保险差别还是很大的。就
看你的工作单位和保险公司协商如何了。
我以前在麻省的时候,那里医院多,医生水平好,我自己和周围的朋友的保险都不错。
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去大医院看病动手术还要自己付费的。不管多大的手术,自己付15-
20块的copay 就可以了。朋友家小孩子白血病,输血近半年,用掉医院两百万美元,自
己出了不到一千块,还主要是买药的费用。
至于看out of network 的specialist, 那就会有deductible, 两千三千都都有。绝大
部分的医生都是 in network 的。
美国的医生医院水平也都是局部的,统称美国如何没有啥意义。中西部估计医生护士水
平不行,去BOSTON那些大医院儿童医院,护士都是在孩子还没来得及哭之前就打针抽血
都弄好了。我妈用的是麻州免费的保险,做肠镜都是哈佛附属医院的老医生,水平高,
自己一分钱都不用付,看病拿药都不用出钱的。
B******u
发帖数: 23763
46
这个,对美国的医疗系统,俺还是很支持的。
就说俺得情况,07年,开车睡着了,掉下山。
被直升飞机送到医院。
反正第一家医院俺是没有一点印象了。
呆了3个星期吧,一直靠呼吸机。
然后看颅内出血被吸收,
救护车送俺到了住处城市的另外一家康复医院。
又呆了几个星期,也是没有记忆。
也就是说,当时就靠警察翻出俺得保险卡,(学生保险)
医院压根就不需要俺做任何的承诺,签字。
倒是后来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
有了点麻烦。
第二家医院后来是俺哥从国内飞来把俺带回了国。
俺的学生医保,直接就付了第一家医院的费用,除了copay,大约也有个万把。
倒是第二家康复医院,因为学校同期更换了医保公司,
所以,两家开始扯皮,医院就给俺发帐单,上10万刀了,
当时俺在国内,都很担心。
后来回到学校,找了ISO,
他们就让第二家保险公司给付了第二家医院钱,还剩copay5千刀。
然后去医院, 分期付款,没有利息。
当时俺说每个月付100,那个医院会计还很惊讶,她觉得一般都是每个月几块到10块钱
的。
最后,09年俺破产,全给免了。
当然,破产不是因为这点医药费。
只是顺带着就给一起破了。
当时还挺内疚的,律师说,医院...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2094
47
我领到单位一年付20,000+,我们家三个人,我单位一年19,000。他们连COPAY都没有
,我们有COPAY,没有DEDUCTIBLE。自己都是一分钱不出。你的保险确实不太好。
我也觉得国内看病更容易。我爸肠癌,去上海肿瘤医院看病,不认识任何人,医生当场
指检就肯定是癌症,然后各项检察确认,两周后手术,用微创,自负大约花了一万。
c**********l
发帖数: 221
48
就算是用同一个保险公司的HMO, PPO,你再不同的公司工作,保险差别还是很大的。就
看你的工作单位和保险公司协商如何了。
我以前在麻省的时候,那里医院多,医生水平好,我自己和周围的朋友的保险都不错。
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去大医院看病动手术还要自己付费的。不管多大的手术,自己付15-
20块的copay 就可以了。朋友家小孩子白血病,输血近半年,用掉医院两百万美元,自
己出了不到一千块,还主要是买药的费用。
至于看out of network 的specialist, 那就会有deductible, 两千三千都都有。绝大
部分的医生都是 in network 的。
美国的医生医院水平也都是局部的,统称美国如何没有啥意义。中西部估计医生护士水
平不行,去BOSTON那些大医院儿童医院,护士都是在孩子还没来得及哭之前就打针抽血
都弄好了。我妈用的是麻州免费的保险,做肠镜都是哈佛附属医院的老医生,水平高,
自己一分钱都不用付,看病拿药都不用出钱的。
B******u
发帖数: 23763
49
这个,对美国的医疗系统,俺还是很支持的。
就说俺得情况,07年,开车睡着了,掉下山。
被直升飞机送到医院。
反正第一家医院俺是没有一点印象了。
呆了3个星期吧,一直靠呼吸机。
然后看颅内出血被吸收,
救护车送俺到了住处城市的另外一家康复医院。
又呆了几个星期,也是没有记忆。
也就是说,当时就靠警察翻出俺得保险卡,(学生保险)
医院压根就不需要俺做任何的承诺,签字。
倒是后来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
有了点麻烦。
第二家医院后来是俺哥从国内飞来把俺带回了国。
俺的学生医保,直接就付了第一家医院的费用,除了copay,大约也有个万把。
倒是第二家康复医院,因为学校同期更换了医保公司,
所以,两家开始扯皮,医院就给俺发帐单,上10万刀了,
当时俺在国内,都很担心。
后来回到学校,找了ISO,
他们就让第二家保险公司给付了第二家医院钱,还剩copay5千刀。
然后去医院, 分期付款,没有利息。
当时俺说每个月付100,那个医院会计还很惊讶,她觉得一般都是每个月几块到10块钱
的。
最后,09年俺破产,全给免了。
当然,破产不是因为这点医药费。
只是顺带着就给一起破了。
当时还挺内疚的,律师说,医院... 阅读全帖
u***s
发帖数: 318
50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发文“在美国千万别叫救护车”,该条微博引发中国留学生就海外就
医话题的热烈讨论,评论已达到1万多条。
“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白天走在上学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低血糖),昏迷前的
最后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 该条微博引起热议。有网友也讲述了类似的经历:“
我朋友快晕过去了,别人叫了救护车,被扶上去以后,同学自己爬下来了。”
报导说,为什么“救护车”成了留学生的“吐槽点”?原来美国的大部分救护车服务是
商业运作,很多医保不涵盖此项服务费用。此外,如果留学美国,入学时可以在学校买
医疗保险,但学校保险通常只包括一些常规医疗的赔偿,赔偿的金额一般不会太大。
在美国留学的熊楚钰投稿给人民日报,称留学生一直是美国大学致富的渠道之一,除去
自费的高额学费与住宿费之外,保险费也十分有利可图。由于留学生出门在外必须在美
国办理保险,而学校提供的保险大多较贵,留学生买第三方保险就成了必然。于是,有
一些大学理直气壮地不允许留学生使用任何学校以外的第三方保险。
文章说,第三方保险公司与学校相比,精明程度并不相上下,“一旦涉及手术或者某些
高科技仪器的诊断,医疗费就会一路飞涨,继而很难被...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