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痴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h
发帖数: 27852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武侠从牛A到牛C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pe 俱乐部 】
发信人: SmallXgg (Je souhaite), 信区: Hope
标 题: 武侠从牛A到牛C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02:33:28 2011, 美东)
武侠小说是我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大陆出现武侠书籍以后,我就再也不看琼瑶小说和安徒生故事了,反正武侠里既
有爱情,又有童话,还有武功,还有历史,还有美食,还有别的。
我隔段时间就要找本金庸出来看看,就像有的人隔几天就要吃顿红烧肉一样。
书就是那么几本,故事就是那么几个,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不同的滋味。
1.过去时的最爱——《神雕侠侣》
很多人年轻时都曾经迷恋过《神雕侠侣》,因为它暗合了我们年轻时心中梦想的爱情—
—冲破一切艰难、战胜一切世俗,此情不渝,终成眷属。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过少了一条胳膊,小龙女失去了贞节——与传统小说中完美的英雄
佳人相比,男女主角成了不完美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爱情的完美,无论世俗、时
空还是生死,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停止磨叽。佩服!
不过人是会长大的。
我现在经常觉得,《神雕侠侣》是一部童话。
金庸在写作的时候太喜欢他...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来世观
基督教的天国
天国是在天上,圣经通常把天分成两部份来讲。从宇宙观的立场来看,天和地同为上帝
所造,「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一1)。天是上帝用来置太阳、月亮、诸星辰之处,「
于是上帝造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
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创一16-18)雨水是从天上落下,「天上的窗户也敞
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七11、13,八3)接近地球,天的空间处,也是众
鸟飞翔活动之处。
再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来看,天不仅单是存有日月星辰而已。天的最高部份,不能用肉
眼看到的最高属灵处,却有三一真神,众天使天军及诸圣徒在。「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
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八30)「忽然有的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说……」(路二
13)「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0)
天也被称为「天国」(Kindom of God),或「上帝的国」,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
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祂又警告尼
哥底母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三5)由此可见,天
国不是一个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253
4

【推荐】谈忍辱和吃亏——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深恩大
德!
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深恩大德!
不必回头看骂你的人是谁
广钦老和尚说:受戒是受忍辱。
耳听得别人骂你,刺激你,而不理会,那就是戒。
与其别人说你好话,远不如别人骂你来得痛快。
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
是冒着作恶、折损福德的危险来提醒你
要积福,
你应该自我反省
向他致敬
感激他的深恩大德!
————————————————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四十二章经》
一、忍力最大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所以,《罗云忍辱经》说:
忍之为明,愈于日月。
龙象之力,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万不如一。
七宝之耀,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法句经》说:
“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二、忍的真义
忍辱,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
忍,是一种认...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大家以后不论求智慧、求禅定,首先要通达一些佛理,这样才能睁开智慧之目。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索达吉藏文化 : 认为快乐是快乐、痛苦是痛苦,二者之前水火不容,这是一般人的
想法。而能在痛苦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认清痛苦,这才是智者的高明。
索达吉堪布微博
《杂阿含经》说:“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
众生则厌于色。”意即如果色等五蕴不会对大家造成损害,就不需要厌弃,但是因为它
们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厌弃。五蕴有危险,就像五条毒蛇,凑近了,就会
被咬而丢命。你有认识到五蕴的危险吗?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每个修行人都想明心见性,但是为什么明心见性这么难呢?因为人都有傲慢心。如果你
有傲慢心,就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和毛病,永远发现不了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
,你永远无法消除业障,无法积累资粮,也就永远不会明心见性。
达真堪布微博
佛法在恭敬中求。外在的行为跟内心关系密切,内心的感受会体现在行为上,而身体的
行为也会影响内心,所以我们通过顶礼来调柔内心,通过反复的礼拜来一点点磨灭心中
的傲慢,使内心一点一点变得柔软谦卑。顶礼既是在表达内心的恭敬,...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6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
,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大为转变,即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痖似的,好像木
偶和泥人一般。
国王只有这么一位太子,而且普受举国敬爱,不久就要继承王位。国王眼见太子,虽用
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却变成和石人一
样。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
不能说话?”
相师胡乱的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
带来的严重后患,不久将至。”
相师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
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国王听信相师
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 阅读全帖
f*******7
发帖数: 44
7
(一)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既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
弃小我,完成大我。
(二)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三)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的什么也不
知,一点妄想也无。
(四)我们修行,群居防口,独坐防心。
(五)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六)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
不照自己。
(七)有所执著,就是人心。无所执著就是道心。
(八)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做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九)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十)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
非。
(十一)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十二)修行更不要争权夺利,争做领袖,支配别人,在师父前求表现。
(十三)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
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十四)凡有所求,即是污染。
(十五)【一切是考验,看...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涅盘与净土
大家有意见吗?
----------------------------------
人因有无明,所以最后生出生老病死,且在轮回中转来转去,受苦不停,人如能除无明
,自然不会再有生老病死,自然再也不会有轮回转世之苦了。佛教徒最怕这个轮回,因
轮回有生死之苦,如再生在某一道中,仍会再有死。再有死,仍会再有生,如此生生死
死,死死生生,真是痛苦无穷了。佛教所讲的「得解脱」,便是想从这个苦的轮回脱离
解放出来。
从生死轮回的道理推演结果,佛教徒憧憬着有那么一个境后(或说人修到某种最高状态)
与梵天神互相接合的一种境界,叫做「梵我一如」(或称梵涅盘)。佛教既不信神,因此
,原有的涅盘内容也必须予以澈底改革,以合乎佛教的宗旨。于是,佛教所讲的涅盘,
自然没有梵天,也自然变为一个所谓无生、无死,一切烦恼永尽,不再有生死的地方了
。因佛教徒惧怕生死轮回,不再有生死之处便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涅盘的梵文是Nirvana,有各种解释:Nir是「不」之意,Vana是「织」之意,全句是:
涅盘即是不织不死,断去烦恼之意,「烦恼(Kilesa)」在佛教中又称作「惑」,指恼乱
心身的精神作用而言。Nir是「不...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365
9
来自主题: _Hope版 - 武侠从牛A到牛Czz
武侠小说是我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大陆出现武侠书籍以后,我就再也不看琼瑶小说和安徒生故事了,反正武侠里既
有爱情,又有童话,还有武功,还有历史,还有美食,还有别的。
我隔段时间就要找本金庸出来看看,就像有的人隔几天就要吃顿红烧肉一样。
书就是那么几本,故事就是那么几个,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不同的滋味。
1.过去时的最爱——《神雕侠侣》
很多人年轻时都曾经迷恋过《神雕侠侣》,因为它暗合了我们年轻时心中梦想的爱情—
—冲破一切艰难、战胜一切世俗,此情不渝,终成眷属。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过少了一条胳膊,小龙女失去了贞节——与传统小说中完美的英雄
佳人相比,男女主角成了不完美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爱情的完美,无论世俗、时
空还是生死,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停止磨叽。佩服!
不过人是会长大的。
我现在经常觉得,《神雕侠侣》是一部童话。
金庸在写作的时候太喜欢他的男主角了,尤其是后半部,为了补偿他前半生受的委屈,
此时的杨过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极尽渲染之能事,其做作程度,堪称金庸十四本小
说之首。
比如给郭襄祝寿那段,先是各色武林人物携带各色珍奇异宝出场,显示出杨大侠人脉之
广、路子之野;
然后又出...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1790
10
来自主题: Joke版 - 今天看到了一个神影评!
十万斤为什么之为神马暮光系列必须去死 点击:22200 回复:105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女人会出名,一种是安吉丽娜·朱莉这样的,另一种是爱新觉
罗·玉凤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摄影师会出名,一种是寇德卡大师这样的,另一种是陈冠希老
师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作家会出名,一种是韩寒这样的,另一种是郭四娘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艺术家会出名,一种是郭德纲这样的,另一种是姜昆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会出名,一种是盗梦空间这样的,另一种是暮光之城这样
的。
鄙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卑鄙小人,骂人一向都是有根有据空穴来风的。比如我说
草你十八代祖宗,我必然会去翻翻你家的家谱,了解一下你祖宗们都姓甚名谁的。而这
样好麻烦的,所以大家都习惯去说日你妹这样工作量较小的脏话。
鉴于以上逻辑,在写这篇重口文之前,我像一个真正的暮光花痴一样,一分没落地
看过这三部一部比一部狗血的片儿,只不过我是忍着胃部的翻滚,而花痴们则是眼冒着
红心,嘴流着涎水。
我不得不说,暮光系列真是人类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好吧,我连一千部电影都没
看满,没什么资格提人类电影史,但至少它是我看过的645部电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卷一

这个需要亲身体会,如果你能亲身体会到快速的生灭无常,必然知道那是苦的。
那种生灭无常带有一种极其强的压迫感,你躲无可躲,抓无可抓,这是极苦。
那种生灭无常是让人畏惧的,这也是苦。
那种生灭无常打破以前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这也是苦。
因为这种苦,而生厌离,进而灭掉贪爱,灭掉嗔恨,破除无明。
。。。。。。。
杂阿含第一经写得非常清楚: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
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
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
这个第一经,其实已经把解脱关键点说得清清楚楚。
请问这里有waichi的所谓的命根,心向,心行还有什么单一轮转取舍吗???
当然不是。因为知苦见苦,会灭除贪嗔痴,灭除贪嗔痴的人,就是灭除烦恼的人,没有烦恼,当然就轻松快乐,真正的轻松快乐
f*******8
发帖数: 3612
13

你的问题是不懂每个名词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不同的含义,
贪嗔痴,我前面已经说了,有粗有细,也分层次。
贪嗔痴,并非如你想象的,像一块铁疙瘩,破一次,就没了。
破粗的贪嗔痴,就是破了人我执。破人我后如果六用不行,急取涅磐,就是罗汉。
这个住涅磐,我的理解,就是如是思维:佛跟我们讲苦集灭道,原来真是苦的厉害,
现在好了,我解脱了,再也不为别人的事烦心了。谁也别来烦我,本来一起都假,
我也不想再玩了。
(思考题,为什么把这个破人我空当成一个关键点,单独列出来,作为里程碑?)
如果继续想了解别人的问题,就不会住涅磐,而要起用,在自觉觉他的过程中,
进一步破法我执(没有车地破除这个执之前,都算是细的痴,只要有痴,贪嗔一定伴随)
这一段基本都是从Waichi那学来的。不过现在理解多了些。
很多经典都讲人我,法我,佛法词典上也有。
人空:
(术语)又名生空、我空,二空之一。观人为五蕴之假和合,又为因缘所生,知中无
常一之我体,故云人空。证此人空之理因而断一切烦恼,终得涅槃果,是乃小乘之至极
也。又大乘立一切法有真如性,空人我之执者,言人空之显真如也。孔目章三曰:‘我
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唯识述记一
d**********l
发帖数: 647
14
◎◎阿含经Gist1:
◎不离身心谈解脱.
◎18界=6根+6境+6识(一切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根缘色尘而引生眼识.
◎根境相触时,应如实知,依正见处事而不染着,从中自我提升,自我
净化.
◎于诸法如实知,不贪味,不染着,则不为所惑而引生诸患.
◎不如实知味患离者,不出魔罗网.
◎贪嗔痴,懈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若要止于至善,就必须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年轻人是一块宝,应掌握现在,以坚定不移的精进力去开发心中的
金矿.
◎由透彻观察所知境,而得正见.
◎当如实观五蕴无常,培育正知正见.
◎如实观无常,苦空,非我,趋向解脱.
◎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
◎修无常想体悟苦,依苦修空,证无我.
◎启发厌离,趋向喜贪尽而心解脱.
◎依正见而如实引导他人趋向正道.
◎依正见启发正思惟,逐步断诸烦恼.
◎坏苦,苦苦,行苦/以正见如实化解之.
◎身苦不演化为心苦.
◎随顺觉,以智慧如实见,能离诸苦.
◎如实观味,患,离,不为财色诸欲所困.
◎于诸贪爱染着,能调伏,超越,断舍.
◎烦恼现行时,能如实观察,即能舍离.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经论所说邪淫是什么?
☆─────────────────────────────────────☆
SeeU (See you) 于 (Tue Nov 30 11:32:56 2010,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增支部』「十集」一七六经
He engages in sensual misconduct. He gets sexually involved with those who are protected by their mothers, their fathers, their brothers, their sisters, their relatives, or their Dhamma; those with husbands, those who entail punishments, or even thos
wned with flowers by another man.
对应经-杂阿含1039经
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不离邪婬。
Paying for sex is not a violation of 5 pr...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Recommending Byron Katie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Nov 11 13:43:09 2011, 美东) 提到:
http://evelynrodriguez.typepad.com/pointingtothemoon/2007/02/by
Above is a description on how she got her knowledge, and she experienced that no-me and no-name feeling.
I like that whole blog, and I will zz the full blog below.
The four questions are actually only one question "is it true?", as no thought is true. But for people not yet there, such as me, choosing the truer thought is a re-entr...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十五章 什么是佛教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现在仍然一尘不染地存在于世间。
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
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
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聆听佛陀教法。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被大家推选出来分
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
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1),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
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2),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
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3)以文字形式记载
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相應部35相應95經/摩羅迦子經
巴利语原文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Y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attha. Yato tvam, ma
lukyaputta, na tatth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evidha, na huram na
ubhayamantarena. Esevanto dukkhassa”ti.
中文翻译,
“摩罗迦子!当你在这些感知对象上面失去了立足处,你将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
其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苦的结束。”
本段翻译出自马哈希尊者的《摩罗迦子经讲记 》,马哈希尊者在后面的一段解释
“因为你于它们没有立足处,你不在这,不在那,不在任何地方,同时,因为你不存在
于任何处,这意味着你已经证悟涅盘,一切苦都熄灭了。"
本经直接证明了以下观点
1,完全可以在世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涅槃绝对不是什么没有贪嗔痴的精神体验。
2,在亲证涅槃的刹那,不可能存在识,因为只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0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的节目,跟诸位观众继续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的相关法义。上次节目中我们有探讨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
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
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
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
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种虚幻的五欲境界之贪染与执著,产生
莫大的帮助,这就是这个知见的重要之处。因为既然是自心所现,当然是虚幻变异而非
真实不坏之法,不应该错认而执著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沉迷于种种似真之
六尘境界,因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
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
”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定业真的不可转吗?
修学佛法的入道初门,就是要先能够深信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造作良
善的身口意业,必定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样的,造作恶业也必定会受恶果。那么这
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
当中有开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
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这意思是说:怎样会造成果
报决定呢?如果说,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
的果报就会成为是决定报。第一种心境是:经常造作,而毫无悔意;第二种是:专心一
意地去造作,而心不犹疑;第三种则是:喜欢作,所以乐于去造作;第四种是:发下誓
愿,心意决定而去造作;第五种则是:造作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快乐。如果我们是以
这五种心境去造业的话,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就都会成为果报定的定业;反过来说,
如果不是以上面这五种心境去造作的话,那么所造作的业就是属于果报不定,以及受报
时间不定的不定业了。所以我们如果修学了佛陀正法,深信善恶因果,圆满了菩萨十信
位,并且发起了成佛的大菩提心以及四宏誓愿,并且以深信心、誓愿...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五祖最上乘论
五祖最上乘论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
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
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
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
,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
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
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
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
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
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于...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了生死
《怎样了生死》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 耳、
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
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 一切不住。
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
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 恼依旧,纵然五通
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
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 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
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
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 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
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
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5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猜你喜欢: 西游漫注连播
西游漫注 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 作者挪威龙王
原著首发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56852-1.shtml
多媒体网站 http://xymz-mp3.net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http://xymz-mp3.net/media/001.mp3
(1)开篇怎么在讲宇宙起源?
(2)隐藏的境界
(3)心转福至
(4)猴王出了道心
(5)高下立现
(6)第四类接触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http://xymz-mp3.net/media/002.mp3
(1)不一样的讲礼貌
(2)四门皆空空
(3)悟性呀悟性
(4)一伸脖子就露项
(5)没有巧合的巧合
(6)功夫与道法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http://xymz-mp3.net/media/003.mp3
(1)忽然就变了
(2)孙悟空开始长獠牙了
(3)要多赖有多赖
(4)逞凶终将招大劫
(5)不算不知道
(6)玄机里面有玄机
(7)神仙说话的背景信息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http://xymz-mp3.n...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6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猜你喜欢: 西游漫注连播
西游漫注 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 作者挪威龙王
原著首发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56852-1.shtml
多媒体网站 http://xymz-mp3.net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http://xymz-mp3.net/media/001.mp3
(1)开篇怎么在讲宇宙起源?
(2)隐藏的境界
(3)心转福至
(4)猴王出了道心
(5)高下立现
(6)第四类接触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http://xymz-mp3.net/media/002.mp3
(1)不一样的讲礼貌
(2)四门皆空空
(3)悟性呀悟性
(4)一伸脖子就露项
(5)没有巧合的巧合
(6)功夫与道法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http://xymz-mp3.net/media/003.mp3
(1)忽然就变了
(2)孙悟空开始长獠牙了
(3)要多赖有多赖
(4)逞凶终将招大劫
(5)不算不知道
(6)玄机里面有玄机
(7)神仙说话的背景信息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http://xymz-mp3.n...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7

这个说明你不知道佛法说的贪是指什么。
贪的对象是指世间的东西,比如世间的种种欲乐。因为任何世间的东西都是无常的,越
贪就越苦,就越造成轮回的继续。
至于解脱世间,圆满的涅槃。那是越向往越好,越“贪”越好,那还被称作“欲神足”
啊。
因为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不坏的法,才是真正的乐,才是真正的苦灭,所以“贪”这个
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又说明你不懂佛法的“痴”是什么,这个痴,不是指痴迷。而是指无明,是指把苦
的东西当成乐的东西,把无常的东西当成常的东西,把无我当成我。包括不知缘起,不
知轮回,这些都是痴。
“痴迷”于真实的佛法,这个没有任何问题。这种叫精进。
这个三界轮回是无比颠倒的,我们世人都是整天痴迷于那点世俗的欲乐,为了一口饭,
为了能有漂亮女人,为了虚假的功名,整天“痴迷”的奔波。甚至尔虞我诈,不择手段
,可不可怜呢?
了“觉悟者”。
觉悟者,为什么要你听说?真正的觉悟者,你恐怕还觉得是疯子呢?
你不会吧只要和你辩论问题,只要说你胡说八道就是犯戒嗔了吧?
佛法说的嗔,是指任何带有排斥,拒绝,厌恶,甚至逃避的具体意识状态都称为嗔。
x*****3
发帖数: 8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1) 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2) 出了五行、就得悟空
(3) 后面的魔难是有原因的
(4) 火水未济呀
(5) 为何不济?
(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7) 修行真苦啊!
(8) 百转千回 层层叠叠
(9) 佛和菩萨的大智慧
(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伯钦送三藏一程,来到一座大山,唤作两界山。伯钦说需要就此打住他送行的脚步了,
你看这三藏闻言,急得连滚带爬的下了马,央求人家无论如何再送他往前走走。伯钦说
不是他不想送,乃是因为这是他的上界,是他断然不能越过的界限。人家都这样说了,
这三藏还硬是扯着人家的衣襟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害怕
。害怕自己走不下去,舍不得失去这么大一个靠山。
假如,伯钦不存在这界限的限制;假如,伯钦看三藏这么窝囊样儿,处于同情和看不起
的情绪说:老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模样,大哥我替你去取经得了。估计三藏会高兴的
如释重负,当即就把袈裟、关牒、行囊等等全部免费赠送了。你看这三藏法师,一开始
真正的踏上修行的路...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9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天,地,心,机 (2)哎呦你个小样儿的! (3)临界 (4)步移景换 (5)一
并了账 (6)人心惟艰
(1)天,地,心,机
利用人的缺点做点好事,这种事咱们一般人是很难做好的。因为通常我们认为的对错,
局限性太大、而且也不一定对是非的区分是正确的。除非你有家长对待不懂事小孩子的
那种无限的爱心,否则就轻易不要有这种打算。
可是人世间的兵法,却全都是这种捕捉对方的弱点、缺点、盲点,加以放大利用。但
是,它想达到的目的,是击败、伤害、甚或毁灭对方。不是为了对方好、也不是为了教
训对方改正不足。兵法,诡之道也,目的驱动的手段,它的目的,并不是说人类哪一方
想达到的目的,说的是上天摆弄哪一方,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一些生灵、以非常痛
苦的方式结束在人世间的存在,就如同用药杀死病毒病菌、如同用外科手术切割病变一
般。
但是人类自身,没有大生杀之权。必须要有能力观天地之道。孙子以为天地人皆是从人
类自身出发所认识的天地人:“故经之...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30
(注:广超法师在<<百法明门论浅释>>中对于众生的各种心理有非常
详细的分析)
烦恼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
去所做的业
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
于我们,可
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烦
恼,不让它
生起;我们凡夫没办法,这其中有多个原因,一般认为这是我们业障
深重,但是
根据佛陀说我们的烦恼是从六根接触外境后,因为迷惑而生起的。烦
恼的种类很
多,有的分成六根本烦恼、有的称为三毒;六根本烦恼再分成十惑;
再分成小随
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等等。现在要讲的是根本烦恼,以及大、
中、小各种
随烦恼。
一、根本烦恼:
最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称为三毒。一般人说某人很贪心,
很会发脾气,
很愚痴,这与佛法中所说的贪、嗔、痴有点不同。
㈠、贪: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
、色有、无
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
态,使他们
继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中受生,再度轮回生死
。众生对欲
r****n
发帖数: 8253
31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不回答了
第二个问题,他说”有人说初学者还不需要知道涅槃是什么,但它毕竟是学佛的终极目
标,如果连自己的终极目的都无法理解,那是不是盲目上路呢?“,在此处他有个错误
理解,就是实际涅槃不能算是终极目标,而是”灭苦“这个目标带来的必然结果。对于
佛法修行者来说,重点应该关注于彻见无常和灭苦上,也就是通过彻见无常,苦,无我
而灭除贪嗔痴,而这个是非常具体的,非常实际的,当贪嗔痴彻底灭除后,涅槃也必然
体证。
他又说”如果有漏皆苦是被佛弟子们当做一种知识接受下来,并且深信不疑,那和被洗
脑有什么区别?除非你发自内心的说,你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到苦不堪言,那我也会
劝你彻底死了算了“
这里的有漏皆苦不是洗脑式的强迫佛法修行者去接受,而是佛法修行者通过如实观察五
蕴的生灭无常,真正见到”有漏皆苦“,这是一种法的亲见,是实修实证,而不是要你
去相信的头脑知识。
r****n
发帖数: 8253
32
这个比喻本来不是形容大小乘的,而是形容佛法和外道的区别
========================
譬喻师马鸣尊者的《大庄严经论》中说:
譬如师子  有人或以
弓箭瓦石  而打射之  而彼师子
逐逐彼人  譬如痴犬  有人打掷
便逐瓦石  不知寻本  言师子者
喻智慧人  能求其本  而灭烦恼
言痴犬者  即是外道  五热炙身
不识心本
上座部的觉音论师在《清净道论》中说:
而諸如來的行動是等於獅子 ,他們在使其滅苦而示苦之滅,是注重於因
而非從於果。
然諸外道的行動則等於狗子,他們在使其滅苦而示苦之滅,教以勤修苦行
等但注重於果的問題而不從於因。
如是應先知道其說教的意旨關於苦之滅是由於集之滅。
==========================
a**u
发帖数: 8107
33
☆─────────────────────────────────────☆
runsun (runsun) 于 (Fri Dec 18 14:14:14 2009, 北京) 提到:
美国加州2009.8.29
D:科学家说数十亿年前金星曾像地球有海洋但干枯了,部分原因是金星太接近太阳,它
有水存在可能表示那里曾有物质生命,今日科学家相信,金星有微生物存在,金星是否
曾像地球能长养生命?
M:是,它过去是,它曾是美丽的星球,现在已不再是,那里完全没有生命了,没有任何
生物,很遗憾。
D:那里过去曾有生命,他们看起来像我们吗?
M:是,是,他们看起来像我们。
D:火星,地球和金星为何都有类似人类的众生居住,我们有类似的祖先吗?谢谢M。
M:我们只有一个祖先那就是上帝,有些变成堕落天使,他们看起来类似我们,是因为我
们有类似的功德,包括我们银河中的火星,金星等星球,只问我们银河中的不要问太远
的星球,否则我就不用出定了。虽然你的问题很简单,但我要查证,需要一些时间,为
了地球的生存我们也都很忙,所以我得牺牲你们的要求,一直拖到今天,我好不容易才
排进今天的行程里。
D:谢谢M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一天[转载]
第一天开示
开始时的障碍~内观禅修的目的~为何以吸呼作为入手处~心的本质~何以会有障碍及
如何克服~应注意事宜
第一天会有很大的障碍而且不舒服,部分原因是不适应整天的静坐禅修,但主要是因为
你们开始学的这种静坐,是要你们觉知呼吸,除了观察呼吸没有别的。
如果在觉知呼吸之外,另外加上不断重复某个字句、念咒、或持诵神佛名号,或是观想
某位神或菩萨的形像,也许会较快较容易集中心念,而不会有这许多的不适。但是,你
必须只观察纯粹自然的呼吸,不去调息,也不加任何持名或观想。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限制,是因为内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集中心念。心的专注只是助力
,帮助引导到更高的目标,也就是净化内心,根除内心所有的染污与不净,从痛苦中得
到解脱,得到完全的证悟。
每当心中生起染污不净,譬如生气、憎恨、激情、恐惧等,人就会变得痛苦。不如意的
事发生了,人就绷得紧紧的,内心开始打结。而当所求不遂时,人同样会在心里制造紧
张。人的一生就不断重复这种过程,一直把身心两方面都绑得死死的,难以自拔。而且
人们不会只让自己承受这些痛苦,还会将之转移发泄给周遭接触的人,这当然不是良好
的生活之道。
你们来参加这个禅修课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6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我们一定都不曾忘记这样一句贬人的话,你这个神经病;你有病吧,等等。
这句话大家你贬我,我贬你,贬来贬去,就贬成了满世界的神经病。其实,心理学
是认可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的,八十年代很流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当时
,很多中国人都接受了一个非常新奇的心理认知,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这三个意识如同冰山,露在水面的是我们的意识,在水里时隐时现的被称为前意识
,水下的看不到深浅的被称为潜意识。
其实,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佐证了佛法的精密,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就能站在更全面、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理论。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佛法的学习上,首先要认可自己有病,内心里有问题,否则,就成了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学了基本白学,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真是没有办法,佛法世间里到处都是跟
世间相反的东西。翻的过来就能提升,翻不过来就一直原地待着。
那我们究竟都有什么问题呢?是什么问题让自己有痛苦呢?
所以,先自己给自己把一把脉,看看都有什么症状。
假如,王老三竟然买了一辆奔驰,我就会想,这个家伙何德何能,他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78.htm  
尊者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那天,一位名叫「长爪」的外道出家,来摩揭陀国首都王
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见佛陀。一番行礼问讯,寒暄过后,长爪外道对佛陀说∶
「瞿昙大师!我的见解是∶『我不接受任何见解』。」
「长爪!连你自己『我不接受任何见解』这样的见解,都不接受吗?」
「瞿昙大师!我既然讲『不接受任何见解』,这样的见解我当然也不接受啦。」
「长爪!既然连你自己的见解都不接受,那你为什么还说?如果你不说出自己的见
解,谁又能帮你说?
长爪!事实上,这世界的多数人都像你一样,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却还持著
某些见解,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真正舍弃一切见解。
长爪!沙门、婆罗门中有三类执见∶一、『我接受所有见解』二、『我不接受任何
见解』三、『我接受某些见解,但不接受某些见解』。其中,持第一类执见者,常为贪
、瞠、痴、烦恼所缠缚,好于执取染著,不得清净远离。持第二类执见者,近于不贪、
不瞠、不痴,近于不为烦恼所缠,近于清净不取不染。」
当佛陀说到这里时,长爪外道心中暗喜∶
「瞿昙大师赞同我的见解!瞿昙大...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是阿罗汉断的经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4.htm
北传:杂阿含29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
坏命终,还复受身;
...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
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
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南传:相应部12相应19经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愚痴者的这个身这么生成。
......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
......
比丘们!愚痴者不曾修为了苦的完全灭尽之梵行,因此,以身体的崩解,愚痴者有身体
的转生
......
比丘们!凡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贤智者的那无明...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0
转自地藏论坛 http://www.bskk.com/thread-256199-1-1.html
如果我们是来这论坛修行佛法,增长福慧的,那就少论僧过吧!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些
僧人也许并没有修到圆满,我们修行人可以选择师父,但不要毁谤别的僧人,这样容易
断掉一些初学者的慧命。一切都有因果。最好的老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看些经书
吧,一般好师父也只是领我们入门,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
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 (比丘) 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
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
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 (佛) 而
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1
《二规教言论》讲记(二)[略讲]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二规教言论》。
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
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
会遭受苦难。
其实,一个智者,通过断恶行善,通过正确的取舍,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一
个愚者,无法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所想和所行都是背道而
驰的,所希求的和自己所得到的、遭遇的都是颠倒的。
世人都喜欢安乐,都想获得安乐,但行为却不是安乐的因,都是痛苦的因。这叫愚
痴!所想和所行不能相反啊!若是想获得安乐,就要行持善法,就要学习这些高尚的行
为,这样才可以获得安乐。高尚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属于世间的,另一种是属于出世
间的。
尽管你现在还做不到出世间的行为,但是你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在前面也讲过,人
有做人的标准,如果你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人,实际上你不是人。人规是人能做得到
的,也是应当要做的行为、事情。你好好做人,好好地遵守这些人规,就可以获得安乐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2
因此我们不应排斥戒德、定力、明辨。有些人不愿守戒,怕受约束。有些人不
愿修定,怕变痴变狂。事实真相是,我们平常早已既痴又狂,修定才是止息痴狂之道。
正确地自我训练之后,纯净的明辨才会升起,如宝石须经切磨方显其闪光本性。这才是
名副其实的明辨智。它因人而生,所谓各自证知[paccattaṃ]: 只有我们自己才
能够升起它、领悟它。
不过我们多数人,倾向于误解明辨的本质。我们拿着掺杂着种种概念的仿冒明
辨,压制真明辨,好比有人在玻璃上镀水银后,看见了自己与他人的映影,便以为找到
了观察真相的妙方。实际上,他不过如猴子观镜: 变一为二,继续玩赏镜像,等到水银
褪去时,它不懂得镜像的究竟来源,只得垂头丧气。当我们只凭着概念、先见,作想象
、臆测,得到仿冒明辨时,也是如此: 等到面对死亡时,只得走向悲苦。
自然明辨的关键,惟在于修心,使它如钻石般自放光明,明处暗处,熠熠生辉
。镜子只能在明处用,拿到暗处,根本照不见。而一块自然发光的精雕宝石,则随处明
亮。佛陀教导说,世上无明辨穿透不了的封闭或秘密之处,便是此意。正是这块明辨的
宝石,助我们摧毁渴爱、执...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发信人: Betonthis01 (资深赌徒),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佛自述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你如何看红黄蓝事件?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6 13:35:13 2017, 美东)
我是觉得没这回事,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 莫名其妙,原理可以接受但方法有错误
原理是,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要有磨练才能发光
方法是,认为故意的苦难,就算是佛法上的”磨练”, 能发光
因为方法上是你在用假装的苦难找真心本性,这可能有问题
苦难,到处都是,每时每刻都有,好像不必外加吧,
你自己无法体会,却用假装的来代替…
这有点削足适履的感觉 算是苦行
苦行就是用外加的人造的方法折磨自己 佛陀以前也这样 但佛陀否定了苦行
正确方法是,教会你对的方法,体会天然的苦 佛陀是这样教的
So 一巴掌呼过去,先帮他看看 …. 这就对了…. 算你悟了
如果真有老师用这方法,你要自愿,也没办法,你自己自愿的
不过,建议你 1一巴掌呼过去 或 2离开他
3 自己用心了解个中原委 (相信你贴这篇也是要了解个中原委...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44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学佛学什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学佛学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5 10:40:14 2010, 北京)
所谓的认识真相,认识真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全部是错路或者叫做不究竟的路。
轮回中的众生,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粗重而言表现的就是对物质和快乐的
贪婪,而细微而言,就是所谓的伟大的试图认识了解真理的种种探索欲以及试图主宰自
己乃至整个宇宙的控制欲。
这种探索欲和控制欲尽管使得很多人走上修行,走上追求真理的路,然后到最后,它必
须要被彻底放下。
佛陀所说的修行的正确目的最为精准:苦灭!
它不是什么明心见性,也不是什么认识宇宙最高真理,只是两个字:“苦灭”。
这里的苦,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痛苦烦恼的灭除,一种是“不实"的灭除。
贪嗔痴属于烦恼,所以需要灭除。
而五蕴是不实的,所以需要灭除。
无贪嗔痴是解脱,五蕴灭尽是解脱。
没有贪嗔痴而五蕴灭尽的,就是佛法的终极目的:涅槃
明白这些,不得不佩服佛陀的伟大智慧!
o**********e
发帖数: 18403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常
对他们说我信佛十年的历史,告诫他们别信佛,别让孩子们接触佛教,因为佛教没正能
量。
我就像《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中了七星海棠的剧毒之后,再也百毒不侵了。我中
佛教的毒中了十年,如今醒悟过来,算是有些生活的智慧了。
...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常
对他们说我信佛十年的历史,告诫他们别信佛,别让孩子们接触佛教,因为佛教没正能
量。
我就像《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中了七星海棠的剧毒之后,再也百毒不侵了。我中
佛教的毒中了十年,如今醒悟过来,算是有些生活的智慧了。
... 阅读全帖
w**********1
发帖数: 319
4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梦也何曾到谢桥(之二)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被称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痴绝。每一“绝”都是
灵性能达的妙境。天下修行的法门千千万万,但“绝妙之境”大概是共通的。
《采桑子》里痴境不少。这本书有些地方读来悲悲切切,但有这些荡气回肠的痴境
,足矣!
其一,“看戏喊好儿”的痴境
“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看戏跟读书是一样的,如入无穷之门,似游无极之野
,情到真处,无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击节叫好。桐城张氏母亲能从老王的叫好儿上
读出老庄的《在宥》来,这不能不让人佩服。”
虽小道亦有可观之处。看戏的时候,逢着精彩关键,如果没有人来大喝一声“好!
”,岂不是出不了胸中满溢的兴奋之气,白白煞了风景?
其二,票友唱戏的痴境
“东直门外的护城河边,烟霞蒸蔚,旷寂无人,在这里,大格格彻底将嗓子放开了
,从慢板《三娘教子》‘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开始起吊,循序渐进,一直吊到《女
起解》那句高亢响亮的‘苦哇———’。大格格与董戈(注:“寒门琴师”),唱随切
磋,日日如此,从不懈怠,成为护城河边的常客。”
两人在风景里天天切磋,自身也就成了风景。
我对京戏没有多少了解,但略知传统文化中涵养功夫的精深。因此,作者这段话我
颇为赞...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书斋小日,天下三痴
可惜只有五个字,看起来总有此不够讨瘾。……皇帝陛下牵着要子的手,感慨说道,脸
上满是遗憾神情,“而且旁人不敢当着联的面说,难道你还不清楚,若要说赏识析义的
水平……联还是有的,可要说起勾画临摹的功夫实在是有些恼火。”
“我昨夜用双钩法试了试,发现也不能临摹出那五字神韵。”皇后笑着出主意道:
“陛下若真喜欢,何妨让朝中长于书道的大臣们试试。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背,开怀大笑数声,摇头道:“看来看去,还是你了解联的心意
,先前朝会散后我已经把那几个老家伙都强留了下来,这时候正关在御书房里摹写,联
对他们说了,不论是家中小孙女满周岁还是嫁媳妇儿,若不能把前而那五字凭空拟出来
,联可不甘心放他们离开。”
为了花开彼岸天五字,大唐帝国皇宫里多出了许多情趣无奈,然而无论天子如何爱
煞此书,但毕竟只是些闲情逸趣,为免被那些御史又来唠叨,皇帝陛下没有动用朝廷里
的官方机构,只是由宫里派出人手在长安城里悄悄寻找,又告诉了一些相处亲厚的阁臣
,命他们帮着在民间打听。
数月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最出名的书画店都寻过了,大唐最出名的大书法家都唤
来宫里悄悄问过,却依然没有找到那名...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书斋小日,天下三痴
可惜只有五个字,看起来总有此不够讨瘾。……皇帝陛下牵着要子的手,感慨说道,脸
上满是遗憾神情,“而且旁人不敢当着联的面说,难道你还不清楚,若要说赏识析义的
水平……联还是有的,可要说起勾画临摹的功夫实在是有些恼火。”
“我昨夜用双钩法试了试,发现也不能临摹出那五字神韵。”皇后笑着出主意道:
“陛下若真喜欢,何妨让朝中长于书道的大臣们试试。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背,开怀大笑数声,摇头道:“看来看去,还是你了解联的心意
,先前朝会散后我已经把那几个老家伙都强留了下来,这时候正关在御书房里摹写,联
对他们说了,不论是家中小孙女满周岁还是嫁媳妇儿,若不能把前而那五字凭空拟出来
,联可不甘心放他们离开。”
为了花开彼岸天五字,大唐帝国皇宫里多出了许多情趣无奈,然而无论天子如何爱
煞此书,但毕竟只是些闲情逸趣,为免被那些御史又来唠叨,皇帝陛下没有动用朝廷里
的官方机构,只是由宫里派出人手在长安城里悄悄寻找,又告诉了一些相处亲厚的阁臣
,命他们帮着在民间打听。
数月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最出名的书画店都寻过了,大唐最出名的大书法家都唤
来宫里悄悄问过,却依然没有找到那名...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50
相应部 七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
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
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
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
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行。
==========
注:分别描述四个果位断的不同结,整个南北传阿含经还有近百处类似描述。格式基本
通上面一样。其中五下分结就是贪,嗔,身见,疑,戒进取,五上分结是色爱、无色爱
、掉举.慢、无明。
相应部 九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于一劫中
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毗富罗山。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
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
,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
往生,究竟苦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