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发帖数: 74 | 1 上面我说明代很穷,当然我那种计算方法可能不是很正确,可是即使就是明朝比威尼
斯有钱很多,可是毕竟人口也是别人n百倍啊,另
外:
宋朝以后,其实中国不师那么强大。特别因为明朝用的是'洪武财政',是收敛的,不是
扩展的
而虽然宋朝财政是扩展的,财政收入宋初就是唐朝的2倍,熙宁的时候应该是7,8倍了,
宋朝经济繁荣,但是却不能转化为国力上的强大。因为,宋朝政府还是很穷,为什么,
因为他的开支特别大,(到后来养了100多万兵,而且这些军队象国有企业,从壮年一
直到61岁都是国家养起来的,后来改变了一下,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财政宋初可以有
赢余。但是熙宁的时候反而财政赤字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时候所谓gdp世界第一没有意义,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就被消耗了
,可 以集中起来运用的资源很少。而战争,往往就是由可以集中运用的资源得多少决定
的。
所以,中国其实一直很穷。穷,指的是首先国家穷,其次政府很穷,政府穷,国力
就弱 。
17世纪时候明朝对抗后金,用兵辽东,被迫在全国加税 。但1632年当年全国三分之
一以
上的县对中央应缴纳的赋税拖欠一半以上,其中100多县全部拖欠,...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2 第三节 中国1840年至1949年百年国耻的原因 (未定稿)
这里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百年国耻的原因。中国1840年到1949年百年国
耻,主要表现在中国打输了两次鸦片战争,打输了甲午战争,九一八之后不战而弃东北
、平津。打输这三场战争,完完全全不是历史的必然,都不是实力的问题。对于九一八
日本是侥幸白捡了东三省,学术界没有异议。对于只要迁都抗战,中国完全可能打赢甲
午战争,学术界没有大的争议。对于鸦片战争,则颇有争议。阿富汗打了八十年,打了
三场英阿战争,三次打败英国,最后彻底打走了英国 。中国在所有方面比阿富汗不知
强大多少倍,可是,打输了鸦片战争,打输了甲午战争,蒋介石不战而弃东北、平津。
为什么?大陆现行大中小学教材的解释基本上是错误的,并不是中国的国力弱小。
1.两次鸦片战争
1841年小小的阿富汗就打败了38000英国入侵军,包括全歼16000多英军主力,1840
年4000英军打败中国绝非历史的必然。有学者以为,鸦片战争中国必败,怎么打都肯定
要败,谁打都肯定要败,还不如根本不要打,从一开始就投降、签署不平等条约。这种
看法颇值商榷。我认为,中 |
|
t**********t 发帖数: 12071 | 3 1 原来日寇进攻的是满清,不是中华,所以就可以JUSTIFY日寇在甲午战争里对中国的
侵略了???
2 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的文化比满清当时的文化更接近中华文化? |
|
t***h 发帖数: 5601 | 4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1期,作者:陈悦,原题:《谎言如何成真 北洋
海军主炮晾衣实为谣传》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关于这支舰队的
评价在百年后仍然争论不休。其中有一则著名的“主炮晾衣”故事,称北洋舰队在访日
期间被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看到主炮上晾晒了衣物,由此论证军律涣散,注定打不赢战
斗。连史学大家唐德刚在其著名的《晚清七十年》中,都有此记述。然而这则在现代流
传极广,经常被引用的故事,实际是一则彻头彻尾荒唐的谣言。
本文将追根溯源,理清这一谣言的来龙去脉。
谣言制造者
1867年出生于日本佐贺县的小笠原长生,早年加入日本海军,甲午战争时曾在“高千穗
”号巡洋舰上担任分队长,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他还经历了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
一直到1919年,以海军少将身份正式退役。
退休后,小笠原开始全身心投入自己充满兴趣的文学创作。早在日俄战争时,小笠原就
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他创作的内容几乎都以东乡平
八郎为主体。由于著作量大、而且言辞间夸张、溢美,将东乡平八郎神化,以至于在日
本国内都有很多人实在是看不下去...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5 问题、理论、主义,认识上有着“王道”与“民道”的天壤之别。认识是唯心和唯物的
对立统一,可见就是“王道”唯心还是“民道”唯心的不同,都能直接决定着所形成的
唯心和唯物对立统一的不同,也构成认识不同;就是同一理论同一主义也会因“王道”
与“民道”心灵眼镜的不同有着大相径庭不同解读的版本,最终影响到问题的不同。这
是上世纪“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论争,却是就“王道”而“王道”的思想争论,今天
不同的是就“民道”这个思想战略而阐述。道理都明白,可隐藏在其背后的“道”(“
王道”或“民道”)的启蒙作用却未必人人皆知。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五年胜利实现,这确实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进步发展。但能就
此认为是本质性、革命性和历史性的?这点从“道”的角度倒是值得商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管什么人,怎样的看法,甚至偏激性的,想必对于中华民族今后的社会发
展应该是大有益处的,社会声音都是赞美辞藻沉浸在沾沾自喜,反倒觉得不正常不现实
了。成功中知失败,失败中知成功,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倾诉不同于“王道”赞美的、不
同于具象感觉的“民道”另类观点、知觉另类观点。
...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3758 | 6 ☆─────────────────────────────────────☆
bluebrook (HIDEN) 于 (Mon Dec 28 10:19:02 2009,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bluebrook (HIDE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淮军外战比湘军差远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8 10:16:24 2009, 美东)
在清朝末年的内战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都骁勇善战而闻名
,打败了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军,歼灭了北方的捻军,支撑岌岌可危的大清达数十年之久
。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在国内战场,都风光一时。堪称“劲旅”。
但是一旦和外国侵略者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者作战,两者的战斗力差距就相差的十
分明显了,在清朝末年,中国取得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一次是左宗棠率领以刘锦堂
部二万老湘军为主力收复新疆,为祖国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次是湘军王德
榜率领的老湘军二十一营在镇南关配合冯子材取得了大捷,打败法国侵略者。
而这两次外战,皆不见淮军的影子,如果有的话,那就是1875年淮军刘铭传部...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16240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ongkongl (lkk),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彭晓光论中国自由派:不懂中国历史 将陷入百年边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7 10:31:32 2011, 美东)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
度,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
主张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
主张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
国问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
国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
多数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
色彩,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
军事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16 | 8 http://www.yzhg.org.cn/text.php?artid=155&keyword=
关于一战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著作宏多,史家已有定论。但该战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中外学界少有涉及。且歧见杂存。误解甚深。本文作者近年来广访美,德,法,英
,中(包括台湾)多种档案,力求正本清源,拨误归真。现谨将一得之见,求教同人。
得失与否,尚请方家指正1。
本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
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
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
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
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具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不
仅中国甚至世界外交上壮丽的篇章。同时也正式宣告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
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角逐世界,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
形象。
哈佛大学著名...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9 愚蠢小猪
2006年底,CCTV放映了系列专题片《大国崛起》。这个据说花费2年多时间拍摄的
专题片,讲述了历史上9个大国的兴衰的故事,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制度决定国家,即
制度是国家。这反映了CCTV,也是中国精英指导阶层对大国兴衰的主流认识。
无独有偶,2007年2月21日,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每周三的固定历史栏目(《その時(
那时)》),放映了日本是如何崛起的专题片。专题片题目是:鉄は国なり(铁是国家)
。这是NHK,也是日本精英指导阶层对大国崛起的主流认识。
让我们比较一下现代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历史的不同看法,铁还是制度决定国家?所
谓的历史实际是当代史,是当代人对历史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为什么中日两国几乎
同时被西方打开大门,会走上不同的发展轨道,现状是那么的不同,还可以预见未来的
发展。
那是一个英国、德国、美国等制铁国家抬头挺胸,横行世界的时代。一开始,NHK
的立论就与CCTV不同。是铁还是制度决定国家,这是中国和日本的世界观的区别,世界
观则属于文化。所以,此系列文章的副标题是“铁·制度·文化”。
1871年,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派出了遣欧使节团。作为遣欧使节团的一员久米邦武...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10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0052310028_
纵观对日领土收复方案的演变,拟收复领土依被侵占时间之先后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
1931年“九一八”后沦陷的东北;二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的台湾;三是1879年被日
本吞并的曾是中国藩属国的琉球。前两类已有很多研究,本文着重考察琉球问题。
战后是否应提出收复琉球的问题,在历次有关的设想中并不一致,有时提出,有时
避而不提。相比于前两类,提出收回琉球的要求在时间上也要晚一些。在前述蒋介石
1942年11月8日的日记中,蒋提出了琉球“归还中国”的问题。但在1943年1月的日记中
,蒋又写道:“战后能收复台湾、东三省、外蒙,则其他外来虚荣皆可不以为意也。”
②「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上册,第270页」琉球问题并未纳入
。可见,收回琉球似乎不是中国始终如一的要求,其收回的迫切性不仅不及台湾和东北
,也不及外蒙古。
中国政府公开提出收回琉球问题,据笔者目前所见最早的史料,应是1942年11月3
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有记者...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1) 白江口海战—初唐时期 (公元663年前后)
唐帝国一统中华后,其东北边境的朝鲜半岛却仍然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于是爆发了以
唐新罗联盟为一方,而高勾丽百济与日本联盟为另一方,为争夺东北亚的主导地位而进
行的战争。
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唐新罗联军以170艘战船大破
日本增援盟国百济的400余艘战船,取得决定性胜利。百济国灭亡。 之后唐灭高勾丽,
朝鲜半岛落入对唐表示友好的新罗之手。
白江口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
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 化和政
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元入侵,
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 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
,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有加的双重
原因。
战前实力对比:中国强于日本。
战争结局:中国胜
2)“神风!神风!” —元朝初期(1270—1282)
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了历史上罕见的超级大帝国。朝鲜半岛的高丽也对元朝...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2 大东沟海战中桥立号和秋津洲号都是日本自造(1894年3月建造完成的“秋津洲”,
3150吨,8400马力,19节,装备中小口径的速射炮;针对中国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建造的
“松岛”级“桥立”在日本开工,1894年6月建成,4217吨,5400马力,速度16.5节)
。炮弹都是日本自造。秋津洲比中国造的平远号性能好。
海战后日本的造船厂拼命抢修船只,三菱正在造的须磨丸号暂时停工,全力以赴修船。
釜石制铁所加班加点制铁,大阪炮兵工厂加班加点用铁赶制炮弹。结果日本舰队很快修
复完毕,炮弹补充了,重新回到了中国近海,取得了制海权。
对比中国,海战后中国损失的只是非主力舰只。但舰队修复和弹药补充都有很大问题(
中国生产船用钢材的炼钢厂用的都是进口富铁矿,根本无法用国内铁矿石炼钢,成本非
常大)。很多关于甲午战争的电影电视都反映了炮弹要从外国买。李鸿章提出保舰方针
,再也不出海了。这是没有办法,中国凭什么抢修战损的船只,补充消耗的弹药?!
北洋海军的修船能力我们可以看几个材料,就是《盛宣怀档案》里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
军官们的一些反思,我找一些关于维修方面的:
1、千总郑祖彝“船坞工匠太劣,工程太松,料...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3 大东沟海战中桥立号和秋津洲号都是日本自造(1894年3月建造完成的“秋津洲”,
3150吨,8400马力,19节,装备中小口径的速射炮;针对中国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建造的
“松岛”级“桥立”在日本开工,1894年6月建成,4217吨,5400马力,速度16.5节)
。炮弹都是日本自造。秋津洲比中国造的平远号性能好。
海战后日本的造船厂拼命抢修船只,三菱正在造的须磨丸号暂时停工,全力以赴修船。
釜石制铁所加班加点制铁,大阪炮兵工厂加班加点用铁赶制炮弹。结果日本舰队很快修
复完毕,炮弹补充了,重新回到了中国近海,取得了制海权。
对比中国,海战后中国损失的只是非主力舰只。但舰队修复和弹药补充都有很大问题(
中国生产船用钢材的炼钢厂用的都是进口富铁矿,根本无法用国内铁矿石炼钢,成本非
常大)。很多关于甲午战争的电影电视都反映了炮弹要从外国买。李鸿章提出保舰方针
,再也不出海了。这是没有办法,中国凭什么抢修战损的船只,补充消耗的弹药?!
北洋海军的修船能力我们可以看几个材料,就是《盛宣怀档案》里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
军官们的一些反思,我找一些关于维修方面的:
1、千总郑祖彝“船坞工匠太劣,工程太松,料...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14 ☆─────────────────────────────────────☆
SinoGator (毛人弟弟) 于 (Wed Nov 16 15:33:36 2011, 美东) 提到:
1.创业初期实力对比悬殊,革命前途一片黯淡,居然坚持下来。好比某WSN英文爆烂,
九流野鸡大学肄业文凭,没人脉没牛爹没女人,找工作四处碰壁没人理睬,居然还对自
己信心爆棚,坚信有出人头地一天。太祖有这么强大的mentality挺下来,显然不是普
通人。当时革命队伍中革命意志不坚定而反水的大有人在,有些虽然二十年后又通过各
种方式反水回来,太祖也胸怀宽广地接纳,但显然比不上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待遇级别
了。
2.建国执政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苏联为榜样,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以粮为纲,纲举
目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太祖虽然是个数学很烂的文科生,但显然对工业相当之重
视啊。52年院系调整虽然阻碍了人文学科发展,但是为国民经济培养了大量实用的工程
师确实短期内促进了工业建设。大炼钢铁虽然过于激进,动机是好的。比校长黄金十年
的面粉业牛多了,比邓矮工贼之流的两头在外、插管吸血高明了几条街。
☆─────...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96 | 15 lz观点独特阿!我再从成本角度补充一点,
明治维新之所以被追捧,成功标志是通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胜利攫取的利益。而各
位想过没有,如果中国成功复制了“明治维新”,利益又从何攫取?从日本?俄国?朝
鲜?越南?或者是英国?
都不可能!假如甲午战争中国胜,让日本赔其3年财政总收入,或者每个日本人一两白银,也将将够战争消耗。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防止被别人搞,而这个“成果”在没有体验到被其他人搞残前是没有何吸引力的。
我觉得明治维新的实质就是获得损害他国利益的能力,即日本的崛起方式跟其他殖民帝国未有
不同:剥削奴役他人而已。
从成本的角度讲,中国不可能复制日本的维新,因为基本无利可图。 |
|
f****u 发帖数: 63 | 16 逻辑真是sb的可以。
打战打的就是国力和意志。大清虽然衰败,但国力经济实力远超于小日本,具体你可以
查阅一下,大清的经济实力是小日本的10倍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大清能够轻松的买来最
新最大的北洋海军。日本家小业小,又没有资源,当初搞工业化,搞军工苦的很,大量
的日本女人去南洋做妓女来支撑日本的经济;就像现在的菲佣一样。甲午战争表面上是
日本的一次豪赌,本质上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社会发展的必然。你以为现代工业化,发
展资本主义不要钱,西方的列强都是通过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和炮舰外交进行资本的原始
积累,充满了血淋淋的原罪。日本也不例外。
其实,大清有打赢战争的实力,但是确没有战争意志,而且内部也不团结。李鸿章确实
是近代汉奸买办的鼻祖,怯战畏战,只求保存实力,失去战机,最后反而全军覆没。日
本其实打到平壤已经精疲力竭,但正好碰到淮军守将叶志超畏战潜逃,以优势兵力和武
器而拱手让城。这样的事情做整个战争中有很多例子,而且,除了淮军对抗日本,其他
势力比如湘军只是作壁上观;他们巴不的李鸿章军队被灭。所以,老迈的大清已经不能
够有效的领导整个国家,团结抗日了。满人的算盘已经变成了只要维护起统治,赔点钱...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7425 | 17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暗示朝鲜政府向清政府乞援。随后日军迅速出动
朝鲜,企图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走,从仁川
回国。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
间隔6天,老狐狸鼻子是不是有点太灵敏了,另外总督一点兵权都没有吗?打了再跑不
行吗?开战之后袁世凯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指挥一场战斗,结果战后立即督练新军,这
个太传奇了。
如果战败自杀就是一代名将的话,那一代名将也太多了 |
|
i*****s 发帖数: 4596 | 18 丘成桐: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
序言
在牛顿(1642~1727)和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微积分以后,数学产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在18到19世纪200年间,欧洲人才辈出,在这期间诞生的大数学家不可胜数,
重要的有:尤拉(Euler,1707~1783),高斯(Gauss,1777~1855),阿贝尔(Abel
,1802~1829),黎曼(Riemann,1826~1866),庞卡莱(Poincare,1854~1912)
,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傅立叶
(Fourier,1768~1830),伽罗华(Galois,1811~1832),嘉当(E.Cartan,1869
~1951),伯努利(D. Bernoulli,1700~1782),克莱姆(G. Cramer,1704~1752
),克莱罗(A. Clairaut,1713~1765),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
兰伯特(J. Lambert,1728~1777),华林(E. Waring,1...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9 袁世凯何以患上“恐日症”?
袁世凯虽然是晚清官员中比较优秀的一员,而且还接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班,但是比起
他的前辈,起码在对日的态度上,出现严重的转向----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硬,而
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软。
简单地讲,他患上严重的“恐日症”。终其一生军政生涯,他没有跟日本开过一仗,从
甲午战争到《二十一条》,“中日友好”成为他的邦交主旋律。
然而,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什么病症,都不是没来由。袁世凯在甲午战
争前,本来是以鹰派自居,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了鸽派?
这与他同第一个日本对手的交锋有关。
近代日本和中国的第一交锋,可以说是在朝鲜问题上的碰撞。朝鲜的危机,是考验中日
两国实力的机会,也是验出两国官员水平的时刻。彼时大清驻日公使袁世凯,日本驻朝
公使则是大鸟圭介。
公使的地位是由国家实力来决定的,决定外交最后成败的往往是战争。然而,公使的个
人能力和判断力也不可小觑,它也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对外策略与方向。
就晚清官员的素质而言,当时普遍不抵日本是事情。但是袁世凯算是晚清庸官中最优秀
的一个,这样官员被清廷派到朝鲜,当然是被寄予厚望。
从历史沿脉,衡量中国的国际地位,朝... 阅读全帖 |
|
k******1 发帖数: 2883 | 20 钓鱼岛法理之争,中国处于下风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和法理问题,我写过了一系列 的文章(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
问①一④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493843.html ), 该研究的问题也差不多明了,以后会写一份详细 的报告。日前中国媒体也报道了日本官方正式提 出的法理根据(在以前,这些日本方面的主张是 不会让报纸报道给国民知道的,这无疑是一个进 步)。目前看来,中国尽管总结出了白皮书,但 是在法理方面明显处于下风。
中国白皮书洋洋洒洒,但是有力的证据全部集中 在古代。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比日本
更早知道钓 鱼岛以及在古代钓鱼岛并不在琉球的疆界之内。 中国所谓的 “开发与利
用”,其实是在钓鱼岛附近 海域捕鱼和在航行的时候把钓鱼岛作为航海的标 志点。钓
鱼岛附近一直是个公共渔场,琉球人也 在这一带捕鱼,而任何一个路过钓鱼岛的航海
家 都会把钓鱼岛作为航标。这些都并不是直接对钓 鱼岛的开发利用。唯一可以论证钓
鱼岛属于中国 领土范围的只有清朝册封使汪辑所著《使琉球杂 录》(1683年)记载,
当他对赤屿之外的“黑水 沟”是什么并不明了的时候,一位船员...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5629 | 21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
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这比甲午战争赔给日本的两亿两白银多的多啊。但是清朝也没有因为这八亿两白银
就发达了,这笔钱到底去哪里了?全部收入皇帝自己囊中了?
和珅的家产过于庞大,甚至足以还清清朝末期所有重大对外战争赔款:
战役 条约 赔款
1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折合银三百万两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共计银八百万两
3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共计银二亿两
4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共计银四亿五千万两
总值 总值银六亿六千一百万两
而和珅的家财比这天文数字的赔款还要多,以和珅一人之力足以还清,可见和珅之影响
力。 |
|
T*******x 发帖数: 8565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ravisBickle (Travi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晚清改革为何失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9 01:09:03 2013, 美东)
ZT
雪珥《晚清改革为何失败》
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
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晚清的50年,我总结为“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
不改革等死,其实就是改革的动力所在。发端于1861年的第一轮改革,国家面临着
内忧外患,西方媒体和外交机构都在思考着中国崩溃后怎么办的问题。在那样的历史关
头,中国体制内外的精英分子们开始了改革。
乱改革找死,则是改革本身是一项长期工程,对“技术”的要求颇高,不能急躁,
不能跃进,不能盲动,否则就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甲午战争之后的改革,就走上了
大跃进的道路,总想找捷径、搭快车,从西方和日本引进一个“主义”,一揽子解决所
有的问题,而放弃了在更为根本、更为琐碎、也更需要耐心的“技术”层面上的艰巨努
力。精英阶层都指望着通过“顶层设计”,一夜之间改天换地,结果不断地葬送改革,
...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2099 | 23 你觉得这三十年的稳定是可以持续的么?目前的这个政治模式是稳定的么?除了在对外开
放上有所突破,比康乾盛世,同光中兴强到哪里去?无非是在走历史的老路而已。
这还是经过了军阀混战,国共内战,跃进文革之后好不容易才达到的。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或者甲午战争中国赢了,老佛爷也能带领中国人民轻轻松松奔小康。 |
|
z*******3 发帖数: 13709 | 24 吹什么狗屁啊
波斯,突厥,阿拉伯,谁没横过?
今天还不都是大便一样?
要比横,历史上连马来亚这种巫统族都横过
又不是只有蒙古一个民族横过
拽什么鸟毛啊
要不是当年波斯被喜马拉雅山挡着
东亚可能早被波斯帝国给统一了吧?
这种狗屁的假设就不要说了
历史上横过一次的民族帝国太多了
但是强国,日本德国这种近代兴起的强国
横都远不止一次,小日本打天朝三番五次就过来打一战
当然一般是在朝鲜打,猴子打败了,日后甲午战争再来
甲午战争之后还有,二战战败之后,经济战继续来
这种才叫做强国,横那么一次算个什么狗屁哟
历史上除了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欧亚大陆哪个民族不横过那么一段时间?
就好比说两个国家哪个牛
a国打b国赢了99次
b国就赢了一次
然后天天就挂嘴边,我赢了我赢了
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有本事继续来啊 |
|
p******o 发帖数: 9007 | 25 甲午战争结束,缔结条约时日本禁止满清自称中国,但是满清政府据理力争: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
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
日本鬼子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满清代表
则力争:“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
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双方陷入僵局。
后经李鸿章亲自出面,与日本钦差全权大臣伊达宗城约定:“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
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
但日本代表团在誊正时,在其所持汉文本内,依旧用“大清”而非“中国”,导致
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日本则辩称,其汉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译文,“不必与
贵国正本汉文并视而论”。李鸿章息事宁人,未再坚持。(以上引自《日本外交文书》
第四卷,226-245页。转引自《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一卷) |
|
p******o 发帖数: 9007 | 26 甲午战争结束,缔结条约时日本禁止满清自称中国,但是满清政府据理力争: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
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
日本鬼子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满清代表
则力争:“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
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双方陷入僵局。
后经李鸿章亲自出面,与日本钦差全权大臣伊达宗城约定:“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
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
但日本代表团在誊正时,在其所持汉文本内,依旧用“大清”而非“中国”,导致
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日本则辩称,其汉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译文,“不必与
贵国正本汉文并视而论”。李鸿章息事宁人,未再坚持。(以上引自《日本外交文书》
第四卷,226-245页。转引自《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一卷) |
|
z******4 发帖数: 4716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抗战时期日军国军伙食的真实对比让人震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8 01:42:08 2014, 美东)
http://bbs.tiexue.net/post2_6658178_1.html
抗战结束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历史事实已经被后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忘记。现在很多中
国年轻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国军真没用,一对一打不过日本人。
不错,当时的国军一对一还真打不过日本人,但这并不是一句国军没用就可以概括的,
而是因为中国的军力和国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这个现实所决定的。
目前中国论坛上面应该没有关于日本二战野战食品的介绍,老萨就敢为人先,写给大家
看一看。
这一篇,老萨就来说说日本和中国士兵在抗战中伙食的区别,由此让大家看看差距。
日军伙食的迅速发展
-------------日本武士因为身份是军人,要时刻应付艰苦的作战,所以他们被训练为
不在乎饮食的好坏。古代日本武士往往吃1个饭团就当做一餐饭。
古代日本武士作战跟中世纪欧洲骑...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482 | 29 既然说到了松沪抗战,俺就发一篇以前写的帖子,但未发表过,凑个热闹。
三十七
既然扯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性,俺就索性闲聊几句淞沪抗战和小日本的战略问题
。近年来颇有些人喜欢翻历史旧案,说八一三淞沪抗战是蒋介石老先生的英明战略。以
杨克林的《蒋介石的抗日大战略》为例:
“当时,日军已占领北平,极有可能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汉口 。汉口是中国水陆交通
中枢,战略家称为“作战中心” 。汉口若被日军早期夺取,则长江下游的一切政治与
经济的命脉则落入敌手,便无法西撤建立大后方之基地,就不能支援长期抗战,于是中
国军队将被迫决战。
蒋介石为使日军不能速决,根据既定方针,决定开辟 上海战场 。七月三十日,早在
作淞沪会战准备的张治中向政府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方案;八月六日,国民政府
举行国防会议;八月九日,当 上海虹桥机场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驾车欲
闯时,中国军方立即将其击毙 。
八月十三日,两军展开小规模的步哨战,也即大战前的序幕战 。八月十四日,中国政
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
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自此, 上海抗战的隆隆炮声...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482 | 30 既然说到了松沪抗战,俺就发一篇以前写的帖子,但未发表过,凑个热闹。
三十七
既然扯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性,俺就索性闲聊几句淞沪抗战和小日本的战略问题
。近年来颇有些人喜欢翻历史旧案,说八一三淞沪抗战是蒋介石老先生的英明战略。以
杨克林的《蒋介石的抗日大战略》为例:
“当时,日军已占领北平,极有可能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汉口 。汉口是中国水陆交通
中枢,战略家称为“作战中心” 。汉口若被日军早期夺取,则长江下游的一切政治与
经济的命脉则落入敌手,便无法西撤建立大后方之基地,就不能支援长期抗战,于是中
国军队将被迫决战。
蒋介石为使日军不能速决,根据既定方针,决定开辟 上海战场 。七月三十日,早在
作淞沪会战准备的张治中向政府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方案;八月六日,国民政府
举行国防会议;八月九日,当 上海虹桥机场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驾车欲
闯时,中国军方立即将其击毙 。
八月十三日,两军展开小规模的步哨战,也即大战前的序幕战 。八月十四日,中国政
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
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自此, 上海抗战的隆隆炮声...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54598 | 31 如果那样的话,小日本的侵华战争会提前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就会全面侵华 |
|
d********a 发帖数: 3698 | 32 那么你回头再来看看这件事,它的意义之大,怎么说都不会过分的。上面已经说过了,
当时的中国就是个资金绷紧的国家。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上海的钱庄
老是出事,金融风波一波接一波。1866年,1875年,1883年,1898年,1910年,基本上
每十年就要来上一次大的。归根结底,银根太紧。银根紧到什么程度?1872年到1930年
上海银拆,即上海的隔夜拆借利率的峰值59年平均下来在年息26.84%。这段时间里英格
兰银行的贴现率最低2%,最高不过10%。法国年金公债长期在5%。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
平均值,我们是峰值。我们的平均值1872年至1930年也不过6.14%,相差不大呀。这个
地方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判断银根的紧和松,还是从利率峰值上观察比较可靠,平均值
是危险过后的常态,不足以用来考察金融危机的存在和力度。当然我这里最好拿人家的
峰值来和我们的做比较,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或者我可以用另一个例子:1876年
左宗棠西征借款中的第四次借款是由汇丰操作的。左付出的利息是年息15%,而汇丰以
此债权在欧洲分析出售的利息仅8%,这在当时的欧洲已经算是高利率了。不管怎说吧,
1...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276 | 33 戴旭牛逼。
讲到:
美国的前总统grant调解中国和日本对于琉球岛屿矛盾的时候,说:中国啊,
你强大吧,那么谁都不敢欺负你了。
大实话。
又讲到:
李鸿章自己私人财产4千万两白银,很多存在日本银行和矿产里,所以,李自己也
希望签订合约,而不希望把甲午战争坚决地打到底。
整个政府都是私心杂念,没有和日本决战的决心。败了,正常。
又讲到:
甲午战争失败,很多争论集中在装备的比较,其实意义不大。原因如上。
又讲到:
从清朝到民国,国民精神没有改变,还是萎靡不振,不团结,日本决心吞并中国
又讲到:
张学良早就知道日本要发动战争,但是私心作怪,不想打。 |
|
m***n 发帖数: 12188 | 34 楼主怎么知道富将军的?
刚才查了一下,发现原来富将军是忠良之后啊。
〈清史稿〉:
富明阿,字治安,袁佳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袁崇焕七世孙。
另外,江宁将军富明阿的儿子,就是在1900年抵抗沙俄吞并东北的战斗中不屈自尽的黑
龙江将军寿山。
世代忠良,赞。
同治元年(1862年),富明阿被授予正红旗汉军都统,管理神机营。后又赴扬州
帮办德兴阿军务。贼屡纠捻匪窥伺江北,富明阿分军渡江助冯子材守镇江。是年秋,富
明阿亲率精锐援临淮,会合僧格林沁剿苗沛霖,连破贼,沛霖伏诛。
1864年春,德兴阿赴陕、甘剿回,清廷诏促富明阿回扬州坐镇,授职江宁将军。
富明阿指挥八旗兵,协助湘军,克复被太平军长期盘据的老巢江宁(即南京),立不世
之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仍督所部水陆诸军留防江北。
1866年,富明阿授吉林将军,督剿马贼。力疾进搜山险,遣将分捕,数月肃清。
开辟闲田至数万顷。不及十年,遂开建郡县。在任四年,复以伤病陈情乞罢,允之,仍
在家食全俸。
富明阿生活的后半辈子过得快乐悠闲,他死于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重加优
恤,谥号威勤。吉林、扬州请建祠。
永山,袁佳氏,汉军正白旗人,黑...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48 | 35 本期节目,老程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关于“没文化真可怕”的故事。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一个甲午年。在这一年的年尾,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是中国游
客在日本的扫货狂潮。有趣的是,在120年前的甲午年,也就是1894年,占据头版头条
的也是一件与日本密切相关的事情,那便是在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一场著名
的战争——甲午战争。
中学上过历史课的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清末政府腐败不堪,之前的两次鸦
片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已经让这个国家穷得叮当响。打不过日本也是
情理之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当年的清政府,虽然兵力财力有所损伤,但毕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头骆驼还没死。反观日本,才叫穷得叮当响,长久以来处
于一种资源匮乏产业落后的状态。就是这样一种力量上的差距,为何清政府会大败呢?
老程今天就来告诉你,没文化有多么可怕。
在战争打响之前,清政府驻日大使以及府内的要员所作出的一系列的坑爹行为,就注定
了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在战争期间,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理念,帮助他们补充了丰
富的财力,保证了整个战争的物资所需。在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又一次在《马关条约
》的签订...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36 放弃东三省给日本侵略者,这是蒋介石唾骂的一大主要罪状。但如果倒退回那个时代再分析这个问题则可以看出这是蒋介石迫不得已的选择。
从这些年透露出来的历史记录和历史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蒋介石不得不弃东北的苦衷。
原因一:打不过。和现在的盛世不同,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和日本国力的对比绝对的敌强我弱,相差悬殊,张学良的东北军就算装备好点,也只是和国内比,跟日本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就连7年后经过德国化的国民党中央军也不能和日军打平手,中国的国民素质又不是蒋介石振臂一呼就能提高的。你说硬拼抗敌能有胜算吗?胜利基本无望,损兵折将顶多留个悲壮,要是再引起日寇兽性大发,来个屠城什么的,中国合算吗?
原因二:中国需要喘息时间。中国当时刚打完中原大战,名义上完成统一,正是百废待兴需要赶紧发奋恢复国力的时期,这时和日本全面开战,国家体制必然转为战时状态,经济荒废,人心不齐,没钱没枪,那真的要亡国了。
顺便说一句,日本就怕中国统一,日寇很明白,只要中国统一,再发展一段时间,日本就没任何亡中国的机会了,现在的中日关系就是证明。所以日寇必须立即动手,避免中国缓过气来。
愤青和青年学生以为只要中国人齐心奋战就...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304 | 37 慈禧说过什么话?“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持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务当婉切劝导,以期渐除积习。”这才统治当世第一大国的慈禧说的话。
网上谣传慈禧说的那些这么低级的话,根本不符合一个统治者的言辞,居然有这么多人信以为真,古代上层阶级的传统道德教养,文学水平比现代人强太多了,愤青们以低级的水平去看待古人。是很愚蠢的。如果慈禧没有一个元首应有的人格魅力,慈禧真的说出网上流传的那些蠢话,还会有这么多饱学诗书的满汉大臣拥戴她?大家以为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统治男人这么容易?她必须比男人做得更好。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一生功过的分水岭。
变法之前,中外评论慈禧太后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的。
慈禧任能用贤,重用汉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捻军之乱,发起洋务运动,使中国进行了科技革命,扶持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民族资本家。外派官费留学生,废除科举,废除酷刑,废除缠足,兴办近现代教育。
对外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与法国在越南打...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59 | 38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一生功过的分水岭。
变法之前,中外评论慈禧太后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的。
慈禧任能用贤,重用汉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捻军之乱,发起洋务运动,使中国进行了科技革命,扶持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民族资本家。外派官费留学生,废除科举,废除酷刑,废除缠足,兴办近现代教育。
对外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与法国在越南打得不分胜负,没有割地赔款,只是承认了法国保护越南(法国已经控制了越南),实现了同治中兴,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北洋舰队,使中国重新跻身世界列强之列。
甲午战争时期,慈禧已经还政给光绪,挪用海军军费早在开战前已然还清,后面都是康梁在海外造谣,因此,甲午之败,当时的国民都没有把责任赖在慈禧身上。
戊戌变法之后,康梁在海外极力污蔑慈禧,赞扬光绪,慈禧太后的形象才由正面变成反面。
关于戊戌变法,岂止操之过急,而且是荒谬绝伦,康梁等当时均是书生之见,空谈误国而已,如谭嗣同就公然宣布,新疆西藏土地无益中国,卖新疆西藏土地十万万两,除了用来偿还甲午赔款外,兴办教育。大家可以看到,康党到底如何荒唐激进,慈禧能不制止么?
到纵容义和团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才是慈禧一生犯得最大的错误。但后来慈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奥运会马上又要来了,但国人的热切显然大不如前。从前奥运会,国人会拿每一位金牌
获得者当国家英雄崇拜,但是随后越来越淡,至于本届里约奥运会,估计一些冠军的名
字都未必记得起来。与其说国人的“爱国心”淡了,不如说这是一个“体育大国””迈
向“体育强国”的国民成熟标志,人们大多弄清了这个理:体育的真谛是选手的职业化
和全民健身,金牌的获得不仅是一种国家荣誉,而且更是为了吸引人们参与和关注这个
项目,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那么,已经连年高居奥运金牌榜三甲的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举国“健儿”的体育强国了
呢?一个国家被世界敬重,和体育究竟是什么关系?
于是,不由地想到了这词:东亚病夫。
现在关于“东亚病夫”的起源,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来自英国人的报纸,一说是来自
柏林奥运会。“正统”的词条往往把二者掺到一起。先由英国报章而起,后定格于柏林
奥运会——在1936年的那次奥运会上,中国参赛运动员第一轮全部淘汰,无一进入复赛。
而英国报章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晚清时期,英国人在上海租借创办的颇有名气的英文报纸——《字西林报》,意译
《北华日报》。该报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一篇文章。对萎靡的中国人以尖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
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
的“繁荣十年”。
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些修园子等类的事情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
典型。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
没有近代海军这个大军种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即1896年又开始了重建帝国海军之路。
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
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1897年夏天,
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
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
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大吨位军舰。1909年,在
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41 日本收买英国舆论抹黑中国 甲午战争前也是这样做
2017年02月05日
日前媒体曝出日本收买英国智库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抹黑中
国。《解放军报》今日刊登文章《收买舆论是日本的“百年骗术”》揭露了日本通过金
元“买口”影响和控制舆论,是日本的惯用招数。收买英国智库的丑闻,是日本当局在
海外,特别是英语地区国家对中国泼“舆论脏水”的冰山一角,也是日本政府在历史、
领土等争议问题上强化所谓“对外战略传播”的重要一环。这也意味着,日本国内右翼
思潮已经全面侵蚀其政治、外交和传播等领域,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该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日前被日本驻
英国大使馆以每月1万英镑的价格收买,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
涉及人员包括英国前外相马尔寇姆·利夫金德等政界人士和媒体记者。
自安倍第二次上台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编造和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对
内蛊惑日本民众为修宪铺路,对外欺瞒世界舆论为其军事扩张搭桥。在钓鱼岛及东海大
陆架划界问题上,以虚假、片面的所谓证据,不断提出其荒唐主张;在历史问题上,以
荒谬的论断和蛮横的态度,否认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
,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
繁荣十年”。
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些修园子等类的事情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典型
。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没有
近代海军这个大军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即1896年又开始了重
建帝国海军之路。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
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
沽。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
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
、4艘鱼雷艇,使海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大吨
位军舰。1909年,在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1,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发展势头是好的,进行了许多改革。 但甲午战争的失
败,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量的对日赔款,加速了清朝的覆灭和民族危机。
2,抗日战争前,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中国,经济政治法制各方面发展势头很好
,是谓“黄金十年”然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又使中国现代化的努力功亏一篑。
3,邓小平改开后,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是经济体,直逼第一大。但
是,什么能阻止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呢?是战争!
如果在中国的周边发动战争,将中国拖入战争泥潭,历史覆辙可能要重蹈。最可能的地
方就是朝鲜半岛。如果美韩以制止核武为由冒然突袭朝鲜,中国怎么办? 打与不打,
都是两难。 早做准备,未雨绸缪,不是坏事! |
|
发帖数: 1 | 4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那一刻,整个中华民族都沸腾了。二战终于
结束了,残酷的八年,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中国终于赢了。
但中国真的赢了吗?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就远东问题签订《雅尔塔协定》。在这个协定中与中国有
关的内容是:
1.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需予维持。
2.大连商港须国际化。
3.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必须恢复。
4.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应由苏中合办的公司经营。
1945年6月,美、苏、英三国将《雅尔塔协定》通知中国。这一幕实在是太让人熟悉了
。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就是这样通知捷克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二战的战胜国吗?很不幸,对于中国是二战战胜国这件事。
美国人没有理会,英国人没有理会,苏联人也没有理会,就连我们二战的敌人日本人同
样没有理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是战胜国,我们得到的胜利成果是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
本。随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当时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也是战胜国,我们得到的胜利成果是日本在东北的权益转让给了
苏联,外加上承认蒙古的独立。结果我们却举国欢庆,感谢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
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
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袁世凯信任有加,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因
受到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
但是,1908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在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就是如此。现在情形不一样了。
两宫不在了,小皇帝又太小,摄政王载沣才三十多岁,所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没
有什么人能保护袁世凯这样的权臣了。于是一场新的围攻在两宫去世不久就开始酝酿了
,这次斗争的结果是袁世凯被开缺回籍。于是,风头正健的晚清重臣袁世凯不得不黯然
离开京城,回到河南老家项城“养病”。
袁世凯被开缺回籍的前因似乎“顺理成章”。但原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可能还有
许多人们至今并不明白的背景与原因,甚至是当时国际大环境的产物,是列强在远东竞
争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后岁月最为仰赖的重臣。他与汉大臣张之洞
分享着中央政府日常运作的权力。张之洞的主要职责在内政,而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作者: 冯学荣
问:有一种说法,日本帝国有一个“大东亚共荣圈”国策,所以日本帝国吞并中国,然
后吞并亚洲,最后要吞并全世界,是不是这样?
答:这是中日关系史的典型误区,是典型的倒果为因。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日本帝国先
有“大东亚共荣圈”国策才侵占的中国,而是因为日本和中国打起来了,日本才制订“
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换句话说:“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并不是中日战争的原因,而
恰恰是中日战争的结果。
问:这样说的依据何在?
答: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日本防卫厅战后编撰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等大量史料,收录了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决策层多次重要会议的纪要、对华政策、作战
计划等,也就是说,日本高层战时在想什么,在近代史史料里面,记录等清清楚楚,我
们的历史爱好者只要下点耐心去啃这些史料,很容易能把事情搞清楚。
问:日本人是不是早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有了吞并亚洲的想法?
答:准确的说法是: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有了扩张的想法,而不是吞并亚洲
的想法。在1880年的时候,日本人成立过一个“兴亚会”,宣扬东亚人民联合起来、共
同对抗白人帝国主义,但这只是日本帝国当时朝野之间的一种思想,并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雷颐
晚清政府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这场改革的失败,对现在的我们有
怎样的启示?
7月29日,雷颐老师在北京思想食堂发表《为何晚清政府的“改革开放”没有成功》的
演讲。通过对历史深入浅出的分析,为在场近百位会员解读清政府是如何错失改革机遇
,最终走向覆亡。
晚清改革的失败源于制度滞后,所有变革都非常被动,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不得已一
点点做出改变,最终导致了灭亡。
观念和利益的问题
导致清政府的改革滞后
改革滞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观念的原因,没有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和现代化对中国的
挑战。二是利益的原因,现代性的制度改革影响到皇家的利益。
最早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林则徐就认为英国的武器那么好,我们应该向英国学习。但是
道光皇帝给了一个批示:一派胡言。事实上当时人们就是这种观念。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做了件在当时犯忌的事,他组织翻译了《四洲志》。魏源在这个
基础上搜集更多的资料,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师夷长
技以制夷,认为中国还是在世界的中心,中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就是武器不如狄夷,
只要学习它的武器,就能把它打败。
观点出来,石破天惊,从朝廷到读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这就是典型的胡说八道了。
甲午战争在先,日俄战争在后。
是因为俄国等国在甲午战争以后,胁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即所谓“三国还辽”)
才埋下了日俄战争的伏笔。
明明是“日俄矛盾的起因是中日矛盾”,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反过来说。 |
|
m*****y 发帖数: 2424 | 49 首先要明确的是日倭是极端凶残,阴险,毫无人性的种族。先说阴险:从甲午战争,日
俄战争,芦沟桥事变,到珍珠港,每一次都是日本挑起的战争,每一次都是以阴险的偷
袭开场。抗战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残暴:对平民百人斩,万人坑,旅顺大屠杀,南京大
屠杀,平顶山大屠杀,杀得中国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历史上这样凶残的民族是有的
,比如蒙古,但是蒙古是个愚昧的民族科技落后,永远不会再对中国造成威胁。所以我
们就放过他们,毕竟中华是有人性的民族,不会被仇恨蒙住了眼睛。日本就不同了,日
倭是非常危险的民族,它因为不但残暴阴险而且学习能力强,野心大。中倭交往二千多
年,除了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对日本并不了解,日倭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当隋唐朝
领先世界时,日倭派了遣隋使唐遣使来学习眼见中国的富裕,一旦自以为强大以后,日
倭就两次进攻亚洲大陆为的是占领中国。那时中国还是很强大,日本两次都碰得头破血
流。中国胜利后没有去攻击日本,就不了了之了。当日本发现西方领先时,日本就学西
方了。然后日本全国发疯一样扩军备战,挥起屠刀杀向中国。甲午战争一直杀到抗战,
杀气腾腾步步进逼,那个嚣张啊,三光政策以战养战,摆明了就是要对中 |
|
r*****y 发帖数: 53800 | 50 虎教授不要转进。我是针对你说的“英国在鸦片战争,日本在甲午战争”而言。请问英
国在鸦片战争有什么血海深仇?日本在甲午战争也就旅顺一地杀的人较多,总数肯定比
不上沙俄之前几十年杀的中国人多。占地更是远远比不上沙俄。
学习仇人的武功以框复仇是可能的,但是请仇人来做自己总理帮自己复仇就很可笑了。
二战后日本照样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几时邀请日本人来做自己总理帮助自己发展经济?
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