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现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K
发帖数: 193
1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走出虚拟世界 证悟法界实相
美国大片 “Matrix”译为《骇客任务》,《黑客帝国》,主要包括三部作品. 第一集于
1997上演.
故事是说,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的技术有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能够自行学习
,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但是计算机却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愿再听命于人类。人类企图关
闭电源,结束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计算机却抢先一步宰制人类的命运,培植人类做为电
力的来源。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被放在一个个的电池槽里,全身插满了管线,计算
机建构一个称之为“母体”( Matrix )的庞大系统,产生虚拟实境的讯号,欺骗人类
的大脑,人類從小到大所經驗的各種感官知覺,全部都是「母體」發送腦波程式給大腦
所造成的假象。例如,吃一塊牛排,眼睛見到的肉質色澤、口中咀嚼的口感,都由電腦
所控制安排著。「母體」甚至還控制著時間觀念,它讓所有人都以為生活在廿二世紀的
時空下。 只有少数反抗军没有被计算机奴役,他们扮演骇客( Hakers ),不断侵入
母体,企图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主角尼欧( Neo )被解放之后,离开电池槽,来到骇客的宇宙飞船。为了了
解什么叫做“母体”,他再度进入虚拟实境。在虚拟实境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6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跃辰居士
禅定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禅定的了解,会给佛教史的研究增加
许多困难。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著作能把禅定讲清楚,也很少有人讲清楚。这导致了
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禅定的传说,使禅定神秘化、神话化。今天我尽个人能力
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定的实际情况。
解说禅定的困难
禅定不仅仅属于佛教,其他宗教修习禅定的也很多。据说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苏菲派也都有禅修手段。但佛教的禅定与其他宗教的禅定在目的上有根本不同。这个根
本的不同点在于:佛教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体会缘起性空正见,契入空性
。但是近代以来,真正能从基本概念与基本练习角度讨论禅定的书籍非常少,这造成了
大家对禅定的不了解,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秘,成为形形色色的无知传说的温床。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禅定者。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是一样。不论古代还是现代,
真正有很深禅定功夫的人的数量总是很少的。古代的禅修大家可能比现在稍微多一点。
不过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下面的第二个困难。
第二个是缺乏名言共许下的语言传递信息。什么叫缺乏名言共...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7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
从证严法师种种著作当中,很清楚的显现一件事:证严法师所认为的意识心是常
住不坏心,认为就是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这个意识心却是有生灭的心
,非是佛所说本来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识。身为出家人的证严法师,理应依照世尊圣言量
如实宣说:“意识是根尘触三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但她却反其道而行,
在书中公然的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严重违背佛陀的圣言量及理证上的现量。既然违
背世尊所说,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说:“妄说佛法即是谤佛、谤法”。而谤佛、谤法结
果,是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果报极为严重啊!证严法师对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来说明证严法师及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
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
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
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
得以流传后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与中阴身
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
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
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
,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体
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得
以流传后世。而此类所述濒临死亡的体验,并非真正死亡,并非体验到死亡的境界,因
为仍然有意识的存在,得以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只要意识还存在,就不是进入死亡
境界,就是还没有开始死亡的过程,所以是还不曾体验到死亡过程的。因此当有人濒临
死亡时,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肉体,然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也看到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
,以及自己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事情等等。经
过一段时间后,濒临死亡者苏醒过来,能够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此种情形,即是
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出窍。从这里已明白说出,濒临死亡的人能够灵魂出窍,以及能
够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能为因性与根本因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565
1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Re: 问修佛的人一个问题
"真如" 即指 "本体", 亦即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 "道", 无以名之, 强称为道为真如为本
来面目, Etc...
亦可强称为生命的 "本体".
这个 "真如" 他如做梦般 "幻" 现起梦境事物的能力, 这种做梦 "现起" 梦的现起能力,
佛教称为 "心".
"真如" 他本就不断幻 "现起" 梦境, 但 "真如" 他从来并无学习而认识过自己 "现起"
梦之能力的特性, 此称无始 "无明", 因此对梦境事物产生迷惑不解, 更因此被梦境反
迷自己, 然后只好惑中对梦境事物分别比较辨认, 此称 "分别心", 然后以至最后通过
分别心分别迷而 "执" 认梦境中这个人是我, 这个人是他, 这是山河, 这是大地, 这是
宇宙, 这是.... 万事万物....等等, 越 "执" 认, 则 "真如" 越现得真实明确而有序.
更有把这个 "幻" 现起梦境事物的 "现起" 称为上帝, 称为神.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佛的一个问题,关于 忍辱
入行论-安忍品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
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
很多人对别人发嗔恨,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别人制造违缘逆境,伤害了自己。其实,
仔细去分析,这种怨恨很不合理。作者在此指出:我们是不是对每一种加于己 身的伤
害都报以嗔恨呢?并非如此,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
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我们却
生起猛厉的嗔恨。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同样是带来痛苦的近因,为什么对它们有如
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有些人或许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
去嗔恨它们。然而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 身是五
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
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就象木偶一样,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
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疾病的伤害与有情的伤害,既然同样是因缘和合而生起,那我们有...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0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
一九九九年秋
甲 关于佛法的修证
众生同具和佛一样的无漏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个造业不同,迷惑的
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
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应病与药一样,说了种种不同的大、小、方、圆
、顿、渐诸法,无非让众生早日病愈回家,脱离苦海。其中并无深浅、高下的不同。后
来的祖师因自己的修持与适应众生的爱好,创立了种种不同的宗派。在佛法极盛的唐宋
时代,我国佛法有十大宗。后来因时节因缘之不同,社会风俗之变迁,人民生活之艰辛
,佛法渐渐衰颓,现仅存禅、净、密三大宗。在此三大宗中,修证最迅速、便捷者莫过
于禅宗。但末法时代众生根器陋劣,障重慧浅,直指其见性既不投契,即或有点解悟,
但未深信,站不稳脚跟,又不能在事上磨练、保任、除习成道。至于参话头,则疑情不
起,妄想割不断,根尘不易脱落,能所更不能双亡,何能明心见性!因而宗下后继乏人
,大有消亡断绝之势,良可悲也!
密宗,我国原有之唐密,因后来历代帝王之恐惧、反对,至明朝朱元璋时灭尽。现
行之密宗,除西藏之密法外,还有日本之东密。此法分九乘次第,高下、深浅完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此现实的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等觉与佛地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在上一集的课程当中,我们说到了影响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最深最重的一个宗教的
理论,就是有创造主。在印度的哲学中认为一切都是由大梵天所创造,流传到了西方,
就成为西方一神教里面的一切都由上帝创造的观念;然而这样的观念,它本来是起自于
色界的梵天众。那在我们这个人间是怎么样出现的呢?《长阿含经》里面 佛说到:这
也是由于那一些梵界,也就是初禅天的天众,当他们寿命尽了、业行尽了,然后转生到
欲界人世之间;长大了以后,跟随著外道的法师去修道,因为证得了禅定,所以回忆起
他过去在初禅天所听闻的知识,所以他们就认为一切都是大梵天创造的。为什么呢?因
为那个大梵天他是唯一能够自己造作自己,他是自己出生的,没有人能造出大梵天;所
以大梵天他知道一切的义理、一切的经典;他在这样的一个大千世界当中能够自在的任
运,所以他最为尊贵,他能变化一切、微妙第一,因此他是出生众生的父母。而大梵天
自己呢?却是常住不变的,无有生死的。大梵天创造了我们,我们是无常变异的,不能
够恒久存在,所以就应该知道我以及这个世间,它有常、有无常,有半常、有半无常;
这个道理是真实的。这就是外道《吠陀经》最初见解的由来。
那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在“对佛陀以及佛教批判”中 提出了一些观点。
容当一一辨正。
观点既然提出来, 佛教正法从来无惧一些所谓的批判。
不过,末法时期佛教正法确实面对着错综复杂局面。
佛门内外都存在着对佛法的不正确的知见。
首先要辩证的是:“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这里上提一篇已发帖文来论证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为何我生如此
业果法则的开示
喜戒禅师
郭姿妤 译
为什麽人有富有贫穷、长寿短命,聪明愚钝的差别?
佛教的业果法则能够解释人类差异及不平等的问题,
了解业果法则能帮助我们改善、掌握自己的未来。
业解释人生的差异
这一次的主题是业。许多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但却为佛教中业的理则所吸引,
因为它解释了为
什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差异,以及明明是个好人为何却在这一生受尽苦难的原因。
我认识一名义大利人,他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差异性的问题,
他一直反覆思索
这些问题,也询问过许多人,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桉。有一天,他拿到一本佛书,当
阅读到有关业的法
则时,他非常满意业的解释。于是,他决定更深入地研读佛学,并前往东方剃度出家,
成为佛教僧侣,直
到他八十岁往生为止,都维持着佛教僧人的身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被业的法则所吸引
的关係。
业不是道德轨范,如果认为它是道德轨范,那将令人不禁联想到会有个人坐在那儿审判
人类。其实,没
有任何人会坐在那儿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业的法则。业不是道德审判,没有所谓
的赏罚,根据业
的法则,假使你做了一些善行,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你做恶...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瓢水 - 佛道地路
“一切智慧的怙主文殊师利菩萨!我会前来殊胜的五台山,是由于大悲无畏的观世音菩
萨的启发而来,希望能依止您学习一切世间星相、卜筮等学问的究竟。虽然一切的星相
卜筮、算术之学,并非了义的圣谛,但是眼前一切众生,有着种种痛苦,饥荒战争、百
病兴起的时候,如果能够改变世间的因缘外相,或许能使众生稍为吉祥安住。
“虽然就了义上说,一切因缘果报的事实,是从来不会因为卜算吉凶而有所变化的,但
是经过了这样的调整之后,或许众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能够使身心稍微安住,心志不致
完全混乱。那么,也就能够让他先从世谛当中获得信心,然后慢慢地导引他们趣入圣谛
,而究竟圆满成佛。
“所以,虽然这些算术之学,并非究竟实相的第一谛,但是为了导引苦难众生的缘故,
还是可以方便接引。而一位圆满的菩萨行者,对于所有的法门,更应该发心学习,这就
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力啊!
......
此时四面二臂的世间之祖,大梵天王莲华生大士,双手合掌向文殊师利菩萨祈请,希望
大圣开启具足一切世谛的学问。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打开教典,刹那之间无限的虹光旋绕而出,显示出这些典籍的成立
因缘。
在光明的幻化中,只见无所不知的大智者文殊师利菩...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直到埋葬此身,我会一直的修行-顶果钦哲法王陛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7 23:04:22 2013, 美东)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藏区25大圣地之一宗学寺博客,原文标题为《顶果钦哲法王:生
活起居中的上师瑜伽》,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2f93f0102e2lf.html
一般来说,谈到“佛法修行者”一词,我们指的是一个人,能够面对任何状况,不
论好坏,甚至能够把最坏的经验拿来当催化剂,帮助他在修行道路上进步。人生的遭遇
应当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修行、经验和领悟,我们应当了解,所有遭遇,不论正面或负
面,都是修行道上的开示。
不论是好的和坏的经验,都可能使障碍生起,这些障碍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
或者征服我们。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不去分辨好坏、有利或不利,而同样地养育所有众
生;很单纯地,大地就在那里。当修行者面...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你说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A B 是世间法, C D 是出世间法
牛顿是世间法, 因为看地到, 有计算
而相对论在能实证之前是出世间法?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方式, 你不能够把世间和出世用刀切的, 也是龙树在中论中解释
了的
有前世后世就要有一个个体贯通? 这是一个你被时间欺骗了的结果
你觉得时间像河流一样过去就是寂灭
龙树是这样解释时间的, 这和现代物理学对时间的诠释很像了
观时品第十九
此下有三品,明从因到果──向得中的问题。向与得,是通于三乘的。三乘圣者,
由现观而悟证圣果,所经的时劫不同。如说:声闻,利根三生成办,钝根六十劫证果;
缘觉,利根四生成办,钝根百劫证果;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所以现观品以下,说观
时品。三乘圣者的修因证果,也有不同。如说:声闻修四谛的因,证阿罗汉果;缘觉修
十二因缘的因,证辟支佛果;菩萨修六度万行的因,证无上佛果:所以说观因果品。三
乘圣者的修行,到某阶段,即成就他所应成就的功德;在某些情形下,又失坏了他的功
德。如初果有退或无退;七地前有退或无退等:所以说成坏品。上来所说的诸品,是各
就一事说;这三品,虽约向得中的问题而说,却可以通于一切,而含有普遍性...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你说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A B 是世间法, C D 是出世间法
牛顿是世间法, 因为看地到, 有计算
而相对论在能实证之前是出世间法?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方式, 你不能够把世间和出世用刀切的, 也是龙树在中论中解释
了的
有前世后世就要有一个个体贯通? 这是一个你被时间欺骗了的结果
你觉得时间像河流一样过去就是寂灭
龙树是这样解释时间的, 这和现代物理学对时间的诠释很像了
观时品第十九
此下有三品,明从因到果──向得中的问题。向与得,是通于三乘的。三乘圣者,
由现观而悟证圣果,所经的时劫不同。如说:声闻,利根三生成办,钝根六十劫证果;
缘觉,利根四生成办,钝根百劫证果;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所以现观品以下,说观
时品。三乘圣者的修因证果,也有不同。如说:声闻修四谛的因,证阿罗汉果;缘觉修
十二因缘的因,证辟支佛果;菩萨修六度万行的因,证无上佛果:所以说观因果品。三
乘圣者的修行,到某阶段,即成就他所应成就的功德;在某些情形下,又失坏了他的功
德。如初果有退或无退;七地前有退或无退等:所以说成坏品。上来所说的诸品,是各
就一事说;这三品,虽约向得中的问题而说,却可以通于一切,而含有普遍性...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2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的有菩萨吗?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5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禅定的身心效应 (zt)
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
应为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
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
些成绩。若修习不当,禅定也可能发生有害于身心的效应。
一、禅定的生理效应
通过禅定和与之同类的瑜伽、气功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变革
生理,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的,《白骡奥义书》即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
的初步效益。道教尤以行气、守一等为祛疾健身、延命长生的要道。佛教显教重在破除
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着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
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
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
。……但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大正藏》卷四六,110a。】。
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四种大乘禅定——常行(般舟)三昧、常坐(一行)
三昧、半行半坐(方等、法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识丶第七识丶
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
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後第八丶第七丶第六识,
以及眼识丶耳识丶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爲色界四禅天人鼻丶舌二
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说法丶论法的聚会,以及一切的身
口意行。所以,如果没有眼耳身意识丶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六个识,就不能够具足色
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来则是无色界天境界,必须要有意识安住在无色界天境界当中,才有无色界天境界现
前,才能够有无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识在这四天已经极爲微细,是意识细心;乃至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识更加微细,已经是极细心。但是都不离第七识意根,如果离了第
七识意根的话,意识就无法现起。又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无色界天的业种,就是
异熟种,也不会有有情能在无色界天出生,领纳无色界天的境界。因此,无色界天也不
能够离於六丶七丶八识而有,要依六丶七丶八识现行运作,才能够有无色界天有情以及
无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八识心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0
第四以正理证明六识外决定应有阿赖耶识
当我们只建立六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六识上的有些问题是我们所无法解决的,在
此略举例说明。若要详细说明,在《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里面,对成立阿赖耶识
有详细的阐述。
1 由前六识不能受熏持种证明应有阿赖耶识
在《唯识三十颂》讲:“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此颂
说明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不生起,而在一般情况下意识都会恒常现起,如说早上一起来
意识就生起,对我们进行种种干扰。但是有五种情况意识不现起。1、无心的睡眠,梦
都不做这时意识不现起。2、无心的闷绝,这时候意识也不现起。3、4、入无心二定,
即入灭尽定和无想定的时候意识不现起。5、修无想定成就,生在无想天中,一期生中
意识都不生起。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都不存在?那么当意识不存在的时候,那这时的记
忆是如何保存的?为什么当意识重新生起的时候,我们还能记得住,还能承载以前的记
忆?那么这些记忆的种子到底保存在那里呢?这里就有一个困难,还有我们过去曾做了
种种染污,受到染污的熏习;或者我们做了种种善法,受到善法的熏习。而这些习气都
会在我们的身心中有具体的显现,这样的影响力如
w*****r
发帖数: 7106
41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瓢水 - 佛道地路
来到了峰顶的平台,东西宽长,南北狭窄,西面侧临悬崖,并建有一座精舍,往昔如来
常在此宣说法要,其中并有如来等身的佛像。这时峰顶的天上正群聚着白头的大鹫鸟,
飞翔虚空,仿佛正欢迎着大士的到来。大士双眼看着在平台旁耸起尖峰上的大磐石,这
个大磐石仿若灵鹫一般,有着尖突的鹰喙、鼻、眼及毛,栩栩如生。
莲华生大士这时仿若见到,当时在平台下侧的石洞中入定的阿难尊者,而魔王化作大鹫
鸟,在下半月黑月的夜中,盘据着尖峰,奋起双翼惊呜尖啸,来恐怖尊者。这时尊者惊
惧无措,佛陀在峰顶上见到这样的景象,就伸手穿过石壁抚摸阿难的头顶,用大慈的言
语安慰他说:“这只大鹫鸟是魔王所变化的,你不要恐惧!” 阿难尊者在佛陀的加持
安慰下,身心安乐怡然入定。而大鹫鸟也化成磐石,常驻此山,彰显佛陀的圣迹。
另外精舍之侧有数座石洞,舍利子等诸大罗汉于此入定。而精舍东北的石涧中,有大磐
石,是如来曝晒袈裟的地方,衣纹十分的明彻,宛如雕刻一般的清晰。而旁边的石上有
佛陀的足迹,轮纹虽然较暗,但还是清晰可察。
莲华生大士安住在灵鹫山顶的平台之上,他结跏趺坐,吉祥地思维着佛陀在此宣讲《法
华》、《般若》等许多无量无边的经典的情景...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44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杨新宇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杨新宇
内容提要:外部世界对人来说就象一个黑箱,感觉通道相当于黑箱的输出窗口,人只能
通过感觉信息建构模型猜测外面有什么,而永远不能确知是否如此。用猜测建构的世界
模型来解释直接的经验,越解释离真实越远。佛学是阐述真实的理论,它不会以感官来
解释感觉,也不会以物质性的神经或净色来解释六根。那如何解释六根才符合佛教的路
线呢?应该落实到直观的、无可质疑的真实存在,也就是经验。
感觉象是黑箱的一幅幅输出,前五根就相当于黑箱的输出窗口,它们是感觉产生的背景
,是不同感觉得以相互区分的基础。多个可产生感觉的单元相互关联,形成类似空间的
结构,就是五根空间,五根上产生感觉则类似于空间中出现物体或形象。与此类似,意
根是思维形象和抽象概念活动的空间,也是多个单元相互关联形成的空间结构。六根空
间是相互独立的,意根中形象思维空间和抽象思维空间又是相互独立,而人的知觉到的
形象和想象出的形象又是在不同的空间。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扶根尘,与六根空间有同构
性,大脑各中枢的关系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六根空间的关系和结构。
六根知觉空间是常人可知觉的全部范围,它象未知之海中的一个泡泡,人根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阿姜念尊者论 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
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
想要成就此智的修行者,必须以逐渐增强的思慧常常在当下掌握到身心,直到正念
正知生起猛利的智慧,然后引发正见。例如,正见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会知道当下正在
观照什么色身、什么心(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而他也清楚是心知道这是坐的色身
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会了解到世界万物也只是色法和心法而已——非男、非女、无我或
灵魂——而修行者现在知道这一点,甚至是由他内心深刻体会的。自我的邪见破除时,
修行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出生以来他从未有过这种无「我」的感觉。
由于猛利的实相般若将我的邪见从他的感觉中根除,现在他就能体会到身心自然的真
实状态(实相)了。
修行者成就此智时是自知的,就像吃糖一样——用不着别人告诉他糖的滋味如何。
在长阿含经中,佛说「法是可以由智慧直接体证的」。法是不需要老师向你解释你成就
了那一种智慧——你可以由自己的体验知道。
有时修行者也会认为他已经成就了达到某一种智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的报偿与转变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
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著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
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
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
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
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
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
》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
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著
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
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8
器官捐贈前必讀(人死神識並非馬上沒有)
如果您簽具了器官捐贈同意書, 務必詳讀此文, 做好準備,以免遺憾,
张正圜:佛教鼓励器官捐赠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除了脑死病患本身有捐赠意愿外,还要取得两位捐赠者家属
书面同意,专业的医疗人员才能够进行器官的摘取和移植手术。因此,倘若在脑死发生
之前,人们能够对死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就能做好万全之交代和准备,让自己得以
坦然面对死亡的来临,并且欣然接受割取器官或组织之事实;则这种连色身器官也能布
施的大无畏精神,必定会使得我们的佛道进程得以快速地推进。相反地,如果人们生前
对如何是脑死丶死亡的定义是什麽丶死亡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听信他人不正确的
说法,而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的话,则不免在面对被割取器官,而感到极度疼痛时,生
起大瞋心而怨天尤人,乃至下堕恶道。以这样的善心善行却感生恶报,这岂不是最大的
冤枉吗?以上为大家介绍有关器官捐赠的概略内涵。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在器官捐赠中,极为重要的判断关键— 「脑死」。「脑死」
在医学上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定与判定流程,临床上的脑死是指人体生命的中枢——也就
是脑干,因为疾病或者外伤因素,导致坏...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9
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希拉,
也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
往昔释迦佛等曾作过授记,当巴桑吉尊者是弥勒佛的补处法王子,将来成佛号狮子佛。
为了利益众生,曾在印度多次受生,此生转世为七世大菩萨,约于公元八世纪降生于东
印度,曾五度进藏,兴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扬《息结般若能断教授》并创立息结
派,度化了无数众生。
尊者曾对弟子说:“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
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摩尼宝自己已原有
,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
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摘录尊者到汉地的事迹:
随后尊者又给多康上下部的众生,各各开示了相应的法,将他们安置在成熟解脱道上后
,就到摩诃支那(汉地)去了。
在往支那五台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手里拄着拐杖的文殊菩萨化身的老仙人,对当巴桑
吉尊者说道:“在印度金刚座有《尊胜陀罗尼经》,你需在今天取回来,这里在闹瘟疫
,必须在今晚息灭瘟疫。”尊者答说...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50
佛教鼓励器官捐赠吗?
有关器官捐赠的议题,是这些年来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常看见许多热心人士,以及各
种宗教团体,不断地透过媒体,举办各式各样的说明活动,鼓励大家能够在生前勇敢签
下器官捐赠同意卡,以使我们有一天万一不幸脑死时,能把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
无偿的方式捐赠给器官衰竭而急需移植的患者;让他们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的生活
品质,并且能够继续贡献社会。这种大爱的情操,和尊重生命的行为,实在是值得我们
深深地赞叹和敬佩。根据中华民国器官捐赠学会资料显示,近年来在行政院卫生署,以
及社会各相关公益团体的大力宣导下,器官捐赠的观念,已经渐渐为一般民众所接受,
签署器官捐赠卡的民众,已有数十万人之谱;然而每年仍然有许多原本适合作器官捐赠
之脑死伤患,被全身的土葬丶火葬,而留下数千位急需排队等候器官移植的病患。由这
种现象可以看出,国人对於器官捐赠之观念,仍然有待继续加强与宣导。
由以上中华民国器官捐赠学会的报导,可以看出来,这些年来由於热心人士和公益团体
不断地奔走与呼吁,虽然有许多人听过器官捐赠一词,但未必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中的内
容。有些人虽然自愿签下了器官捐赠同意卡,但内心仍有许多...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