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王振义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n*****d
发帖数: 66
1
[人物专访]王振义院士:死亡地带划过的彩虹[图]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偶像剧”《血疑》在中国热播,无数观众在惊叹生死不
渝爱情的同时,也了解了白血病的凶险。白血病的种类很多,它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
肿瘤,素有“血癌”之称,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类
型,患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
同样也在这个时期,一项奇迹却发生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
,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救治了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同年,
有24位这样的患者得到治疗,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
此后,奇迹一个一个诞生,生命一个一个得到抢救,王教授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国
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被推广应用。
如果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喻成已进入了死亡的黑暗地带,那么,王振义
教授的这套治疗方法就像在黑暗中划过的一道彩虹,他让病人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
将生命之光重新点燃。
国际著名癌症研究权威Richard教授称这一研究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国
际著名癌症专家Warrell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一结果为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树立了典范” 。
1994年,王振义教授在...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34
2
在爱中行走--记国家最高科术奖获得者、
拯救白血病患的王振义院士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余晓洁)他,一身白衣,俯身细细为病人查体,
静静倾听他们诉说。慈祥的眼神,时时传递着无限的怜爱;温暖的话语,点燃患者重生
的希望。这是每周四,上海一家医院一道特殊的风景线:87岁高龄、鹤发童颜的老医
者在给白血病患者看病。
白衣上的蓝色胸牌透露出他的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
所医师王振义,工号10005。
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位勇敢向白血病宣战的仁医从国家主席手中捧回
烫着金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医:深如江海是仁爱
“人老了,回想起来常常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源自我一生担当的角色--医生。
特殊的工作,使医者的灵魂每天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王振义说。
一个医生,应该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最大的动力就是为病人服务。这是王振义
自勉的信条。从医一个甲子,他做到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剧《血疑》风靡亚洲,人们在慨叹主人公的生死不渝爱
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一个可怕的病魔--白血病。这种造...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3
[交大新闻网编者按]在获悉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各界纷纷发来
贺信,本网结集如下。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俞正声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
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
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都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上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衷心祝愿您新春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俞正声
二○一...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4
87岁的王振义院士上周五刚刚赴京捧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便来到校园与大
学生面对面。作为科学家,王振义将一种恶性白血病细胞奇迹般地诱导分化为良性细胞
,使之“改邪归正”;作为老校长,王振义告诉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科生们,他这一生
就是跟自己对着干的一生,从本为名利到无谓名利,始终择善而从。
“国家最高科技奖”本是一个个人奖项,但很多人还是关心高达500万元的奖金归
谁?
王振义在济济一堂的师生面前,直言相告:500万元中,450万元归上海交大医学院
,把钱花在血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还有50万元,是相关课题、项目参与者共有的
。王振义当场对院校领导说,参研人员中还有中山医院一位教授,遗憾的是他已过世。
因此,王振义已将这位教授的那笔奖金托付其生前单位。“正确对待每一位合作者,我
的心就平了。”
这早已不是王振义第一次分配奖金,他一直坚持这样的集体至上原则。即使早年拿
到以美元结算奖金的国际奖项,即使当时的外汇是那么“值钱”,他也照样如此行事。
王振义坦言,自己年轻时从医的原因有二:一是医生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二是
医生钱赚得多,待遇不错。追名逐利也许是人的本能,就连青年王振义也未...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5
part 2
不断创新,引领着我国血液学研究冲向一个又一个巅峰
王振义1924年11月30日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苏兴化。王振义自幼勤奋好学,刨根问
底的天性在孩童时代显露无疑,凡事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祖母是王振义最爱的老
人,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在他7岁那年,祖母不幸患了伤寒,病势凶险,虽然请到了当
时一位沪上知名的医生前来诊治,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祖母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救治
。全家人悲痛欲绝,父亲从此也希望子女中有一人能够从医。当时只有7岁的王振义已
经在思考着:“为什么这个病不能治呢?怎么会得这个病呢?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在王振义的心中链接成一种对医学知识探求的渴望,链接成一
种从医的萌动。
1942年,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的王振义,毅然选择了学医。1948年,王振义从震
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名列前茅,留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前
身)担任住院医师。
在实际工作中,王振义发现不少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如拔牙)出血不止,原因不明
,一般止血疗法无效。喜欢刨根问底而又不服输的王振义把自己沉浸在大量的文献中,
了解到国外有轻型血友病A的报道,即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6
摘要:两位获奖者还指出,这项研究也得益于两个因素:中外学术交流和对中医宝库的
发掘。现在需要不断发掘民间验方的有效成分,用现代科学法研究其机制,
说清楚道理,使其更加规范化。
注:这就是中医西医其实没什么严格分界的最好诠释。关键是知其所以然,姓中姓西不
是关键。
btw:中医,西医,有严格的定义么?
=================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
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两位科学家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的"上海方案"用于治疗白血
病,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圣捷尔吉奖奖励的是癌症研究方面的突破,这种突破是使新的癌症疗法成为可能
的突破;是给千百万人带来癌症可以治愈的希望的突破,"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富
兰克林·萧伯瑞在颁奖仪式上说,"两位科学家取得的正是这样的突破。"
陈竺表示,癌症预防、控制和治疗是一个充满挑战、急需研究前沿取得突破的领域
,攻克白血病一直是他的梦想,获奖是团队合作以及...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7
part 3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60多年来,他先后为国家培
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
1978年,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陈竺、陈赛
娟夫妇不会忘记,是王教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耐心为他俩补
习专业外语,后来又一起撰写论文。王教授每一次都坚持把他们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
作者,而把自己排在了最后!这对当时论资排辈已经习以为常的中国学术界来说,是破
天荒的惊人之举。这为当时年仅31岁的陈竺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84年,王教
授力荐陈竺夫妇赴法留学。1989年,陈竺、陈赛娟夫妇俩学成回国,继续在导师指导下
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块令人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我一直以这两名学生为荣,
看到学生超过自己,这是当老师最大的欣慰”。
1996年,陈竺的研究越臻成熟,王振义教授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陈竺,因为他看准了陈竺渊博的学识、大度的气量
、出众的才能,一定能将血研所带向新的成功与辉煌!那一年陈竺42岁。
“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非常快,但我却越来越老了,如果我们...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66
8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子机制,树立了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
予法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34
9
老先生不容易,这么大年纪还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研究白血病60多年
BTW,交大并二医大貌似比上医大划算,得了不少大奖啊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10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729183.html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
振义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
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潜心钻研,开创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先河
时光退回到1985年。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小静不幸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住进瑞金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
义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全反式维甲酸治疗。7天后,奇迹出现了:小静症状
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 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
解率达到九成多。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振义教授回忆道。
治疗白血病一般有两条研究途径: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另一途径是诱导分
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1971年,英国的Frien...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11
在王振义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表彰大会
暨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卫生部部长 陈 竺
2011年1月15日
尊重的王振义老师,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道,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王振义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激动的心情
无以言表。因为我感到这既是党和国家对王老师所做重大贡献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全国
医学工作者的荣誉和骄傲。我谨再次代表卫生部也代表中华医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
向王老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向隆重举办和出席这一盛会的中国工程院
、上海市、上海交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33年前,我有幸走入上海交大这所学术殿堂,与陈赛娟一起成为王老师文革结束后
所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我至今还清楚记得王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带我们到学
校图书馆教我们查阅医学文献,给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诚所谓师恩难忘!在
上海交大求学的岁月里,王老师言传身教,所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规范严谨的学术素养、
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更有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甘于奉献和为维护人类健康不懈求索的
赤诚之心。
今天也是上海交大转化医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2
课题组都希望王振义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作者”位置。但王振义坚
持课题执行者应署名最前,其他人都不赞同,最后王振义干脆不署名
sounds very weird....
s**r
发帖数: 6678
13
师昌绪:“好管闲事”的战略科学家
人物小传: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
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
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部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
院长。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8点钟离开家,9点钟到办公室,来访的客人有
时一天好几拨,请他提供咨询意见的、指导科研工作的、题词的、写序的……几乎有求
必应。此外,去年一年,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他出了10次差,还在北京主持、参与
了几十个学术会议。【详情】
王振义:教癌细胞改邪归正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
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
的癌症治疗途径。【详情】
s**r
发帖数: 6678
14
师昌绪:“好管闲事”的战略科学家
人物小传: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
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
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部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
院长。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8点钟离开家,9点钟到办公室,来访的客人有
时一天好几拨,请他提供咨询意见的、指导科研工作的、题词的、写序的……几乎有求
必应。此外,去年一年,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他出了10次差,还在北京主持、参与
了几十个学术会议。【详情】
王振义:教癌细胞改邪归正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
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
的癌症治疗途径。【详情】
l********n
发帖数: 12
15
1. 看清楚了我的帖子,我说的是砒霜,没有说王振义的ATRA。 王振义首次应用ATRA治
疗APL病人,张亭栋首次治疗和整理砒霜治疗APL病人并发表文章,这已有公论。 后续
研究均是在他们的关键临床发现基础上,包括你所谓的联合治疗,锦上添花之作,重要
,但不是最原创的贡献。
2. 我的血液学基础我自己清楚,包括ATRA和ATO的历史。饶毅虽然不是做血液的,但是
他本着最基本的原则,说了最诚实的话而已,虽然很刺耳。
3. Baqige你一棍子打死中国的临床医生,其实很多还是有科研的雄心,能踏实做好科
研;当然不包括你这样自认情商高的MD。
4. 张亭栋医生不需要懂怎么跑PCR,和跑胶;他能有最重要的临床发现就够了。你作为
一个在考USMLE medical board的人应该懂得。
5. 李连达此人不解释。

APL
l********n
发帖数: 12
16
1. 看清楚了我的帖子,我说的是砒霜,没有说王振义的ATRA。 王振义首次应用ATRA治
疗APL病人,张亭栋首次治疗和整理砒霜治疗APL病人并发表文章,这已有公论。 后续
研究均是在他们的关键临床发现基础上,包括你所谓的联合治疗,锦上添花之作,重要
,但不是最原创的贡献。
2. 我的血液学基础我自己清楚,包括ATRA和ATO的历史。饶毅虽然不是做血液的,但是
他本着最基本的原则,说了最诚实的话而已,虽然很刺耳。
3. Baqige你一棍子打死中国的临床医生,其实很多还是有科研的雄心,能踏实做好科
研;当然不包括你这样自认情商高的MD。
4. 张亭栋医生不需要懂怎么跑PCR,和跑胶;他能有最重要的临床发现就够了。你作为
一个在考USMLE medical board的人应该懂得。
5. 李连达此人不解释。

APL
b*****n
发帖数: 6324
17
http://news.sohu.com/s2011/kejidahui/
中新网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会。中国科学
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
2010年度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
于国立西北工
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
学位。1994
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名誉所长、研
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高温合金开拓
者之一,发展
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可用作耐
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多次参加或主持制订我国有关
冶金材料、材
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重
大科学工程的
立...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18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孙秀艳)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
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
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
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
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
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
T*******e
发帖数: 6425
19
听说有一个杰出弟子陈竺?
是真的吗?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
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
的癌症治疗途径。【详情】
h*********9
发帖数: 361
20
扯淡。王振义的成果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获奖的基本都是5年甚至10-20多年以前做
出来的。
m******i
发帖数: 834
21
这有啥关系,诸多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单位都不是当年得奖工作的单位,计算最后credit
还是现单位分量最重,当年工作单位其次,有些还把博士或博后所在学校算些credit
交大并二医而且加大投入绝对是明智之举

扯淡。王振义的成果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获奖的基本都是5年甚至10-20多年以前做
出来的。
h****g
发帖数: 439
22
1980及1983年,美国的Breitman等报道人类髓系白血病细
胞株HL-60和U937及新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在13顺维甲酸(13顺RA)及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可以向正常细胞逆转。
王振义是1985年才开始尝试治疗第一批病人,不是首创啊
B****e
发帖数: 241
23
基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合用治疗APL的效果,十年内,王振义,张廷栋,陈竺
,陈赛娟,必得炸药奖。
k*****n
发帖数: 417
24
要给也是张亭栋和王振义
没陈竺夫妇啥事
O**********a
发帖数: 317
25
王振义还健在?
B****e
发帖数: 241
26
看看这篇文章,这是屠呦呦的同事李连达院士写的,清清楚楚的写明在张廷栋之前,就
有人提出用砒霜治疗白血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835.html
答饶毅教授
李连达 李贻奎
饶教授对“中国人的骄傲”,提出不同看法,回答如下:
一、本文是对我国专家的杰出贡献表示祝贺,不是评功摆好,论功行赏,因而
未将所有专家的贡献一一介绍,并非有意“埋没”哪位专家。
二、谁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饶教授提出大量文献,指出张
亭栋教授在1972年用“癌灵”治疗白血病,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73年,第二篇发表在
1979年,“可以说到1979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
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充分肯定张亭栋
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血液病专家周霭祥教授就用青黄散(青黛、雄黄)治
疗白血病,并报告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长期存活达20年。
其后国内很多报...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242
27
好像全反式维甲酸是王振义,
三氧化二砷是张廷栋
但砷剂(雄黄, 不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合用,则是 北医人民医院的
黄晓军和陆道培, 文献如下:
1: Oral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N Engl J Med 2014; 371:2239-2241December 4, 2014DOI: 10.1056/NEJMc1412035
2: Resistance to arsenic therapy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hu HH, Qin YZ, Huang XJ.
N Engl J Med. 2014 May 8;370(19):1864-6. doi: 10.1056/NEJMc1316382. No
abstract available.
3: Oral tetra-arsenic tetra-sulfide formula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trioxide as ...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2
28
你前面说的是对的,王振义第一个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张亭栋是三氧化二砷的
真正临床使用。
但是二者合用,最早的报道不是北医Drs.Huang and Lu; 而是2009二陈这篇: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Mar 3;106(9):3342-7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arsenic trioxide-
based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u J1, Liu YF, Wu CF, Xu F, Shen ZX, Zhu YM, Li JM, Tang W, Zhao WL, Wu W,
Sun HP, Chen QS, Chen B, Zhou GB, Zelent A, Waxman S, Wang ZY, Chen SJ, Chen
Z.
B****e
发帖数: 241
29
基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合用治疗APL的效果,十年内,王振义,张廷栋,陈竺
,陈赛娟,必得炸药奖。
k*****n
发帖数: 417
30
要给也是张亭栋和王振义
没陈竺夫妇啥事
O**********a
发帖数: 317
31
王振义还健在?
B****e
发帖数: 241
32
看看这篇文章,这是屠呦呦的同事李连达院士写的,清清楚楚的写明在张廷栋之前,就
有人提出用砒霜治疗白血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835.html
答饶毅教授
李连达 李贻奎
饶教授对“中国人的骄傲”,提出不同看法,回答如下:
一、本文是对我国专家的杰出贡献表示祝贺,不是评功摆好,论功行赏,因而
未将所有专家的贡献一一介绍,并非有意“埋没”哪位专家。
二、谁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饶教授提出大量文献,指出张
亭栋教授在1972年用“癌灵”治疗白血病,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73年,第二篇发表在
1979年,“可以说到1979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
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充分肯定张亭栋
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血液病专家周霭祥教授就用青黄散(青黛、雄黄)治
疗白血病,并报告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长期存活达20年。
其后国内很多报...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242
33
好像全反式维甲酸是王振义,
三氧化二砷是张廷栋
但砷剂(雄黄, 不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合用,则是 北医人民医院的
黄晓军和陆道培, 文献如下:
1: Oral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N Engl J Med 2014; 371:2239-2241December 4, 2014DOI: 10.1056/NEJMc1412035
2: Resistance to arsenic therapy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hu HH, Qin YZ, Huang XJ.
N Engl J Med. 2014 May 8;370(19):1864-6. doi: 10.1056/NEJMc1316382. No
abstract available.
3: Oral tetra-arsenic tetra-sulfide formula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trioxide as ...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2
34
你前面说的是对的,王振义第一个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张亭栋是三氧化二砷的
真正临床使用。
但是二者合用,最早的报道不是北医Drs.Huang and Lu; 而是2009二陈这篇: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Mar 3;106(9):3342-7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arsenic trioxide-
based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u J1, Liu YF, Wu CF, Xu F, Shen ZX, Zhu YM, Li JM, Tang W, Zhao WL, Wu W,
Sun HP, Chen QS, Chen B, Zhou GB, Zelent A, Waxman S, Wang ZY, Chen SJ, Chen
Z.
h****6
发帖数: 229
35
不知道谁做了什么贡献。不过发现,发明新药治疗疾病不是很多吗?为什么一定是这个
药的发现会得诺贝尔奖。

:基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合用治疗APL的效果,十年内,王振义,张廷栋,陈竺
:,陈赛娟,必得炸药奖。
i***s
发帖数: 39120
36
昨天上午9时,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从医60年的王振义,回到祖籍兴化,与该市6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座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演讲中,王振义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视患者的“肯定”为最高荣誉的故事,并痛斥医生收红包是一种社会“怪相”。会后,他不但婉拒当地政府给的1万元讲课费,还“反过来”捐出1万元作为兴化中学的学生奖励金。
今年已87岁高龄的王振义,是应兴化市政府的邀请回到祖籍兴化的。昨天上午,在兴化市政府礼堂,王振义与当地600多名医护工作者进行座谈。
王振义在演讲时说,作为医生,坚持学习、钻研,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在钻研中,要多提一个为什么,不放过一个异常现象。
王振义还提醒同行,对于成功要有好的心态,因为通向成功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他以最高国家科技奖为例,获奖者除王选、袁隆平年龄在70岁以内,其他人获奖时的年龄都在80岁以上。王振义还自嘲地说,他今年87岁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要“让位”于年轻人。
在演讲中,王振义多次提到,做一名医生要有崇高的医德。他回忆说,当年他宣誓入职的时候,就曾说过为穷人看病分文不取。
针对目前有医生收红包的现...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633
37
http://news.sohu.com/20110523/n308234192.shtml
院士回祖籍给医生讲课 拒万元讲课费还捐出一万
昨天上午9时,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从医60年的王振义
,回到祖籍兴化,与该市6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座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作了一
个多小时的演讲。演讲中,王振义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视患者的“肯定”为最高荣誉的
故事,并痛斥医生收红包是一种社会“怪相”。会后,他不但婉拒当地政府给的1万元
讲课费,还“反过来”捐出1万元作为兴化中学的学生奖励金。
今年已87岁高龄的王振义,是应兴化市政府的邀请回到祖籍兴化的。昨天上午,在
兴化市政府礼堂,王振义与当地600多名医护工作者进行座谈。
王振义在演讲时说,作为医生,坚持学习、钻研,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在钻研
中,要多提一个为什么,不放过一个异常现象。
王振义还提醒同行,对于成功要有好的心态,因为通向成功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
程。他以最高国家科技奖为例,获奖者除王选、袁隆平年龄在70岁以内,其他人获奖时
的年龄都在80岁以上。王振义还自嘲地说,他今年87岁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要“...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3575
3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在美国用砒霜治病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
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两位科学家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的"上海方案"用于治疗白血病,
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圣捷尔吉奖奖励的是癌症研究方面的突破,这种突破是使新的癌症疗法成为可能的突
破;是给千百万人带来癌症可以治愈的希望的突破,"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富兰克
林·萧伯瑞在颁奖仪式上说,"两位科学家取得的正是这样的突破。"
陈竺表示,癌症预防、控制和治疗是一个充满挑战、急需研究前沿取得突破的领域,攻
克白血病一直是他的梦想,获奖是团队合作以及几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王振义和陈竺将分享2.5万美元奖金。
王振义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研究所荣誉所长、法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他曾担任陈竺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竺现任中国卫生部部长,也是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以及欧洲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73年,是美国最大...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9
在这个社会上,你似乎难以找到另一个群体,在至亲和邻人眼里如此多余。他们发病与被抛弃的理由,往往追究到底只有两个字:贫穷。
有关调查估计,中国大约有1.73亿成年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而其中的91%大约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到2020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占疾病总负担的1/4。
文|刘丹青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距离西安古城约两小时车程,南接乾陵,俗称 “秦陇咽喉”。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巨大的沟壑、陡坡与大块黄土地,将村落远远分隔开。住在这里的人说,生在这儿就好像是被老天抛弃了。外面的世界太远,很多人一生未出山村。
这个县所辖的11个村镇、19.16万人口中,共有400余名精神病患者,排除抑郁、躁狂等不对他人构成伤害的精神症状外,尚有259名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有暴力及杀人倾向者85人。
永寿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育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发病前,这些人往往已经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钱,没有好的教育,只有一个简单的大脑,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这个地方生活,如果连这两样都没有了,在村里人眼里就是个多余的人。不仅自己不能干活儿,衣食起居还要多一个人照顾,等于...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40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中医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屠呦呦非主流 國內忽視國外獲獎 zz
这个报道有点标题党了。 饶毅那篇2011年的文章写的很详细的。注意引用文献里,有
张昌绍1948年在科学杂志发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07
4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饶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4174
46
来自主题: QueerNews版 - 验药成功的例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ptip (土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by饶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00:43:41 2011, 美东)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 阅读全帖
t****p
发帖数: 1504
47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作为科学
的评...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71
48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 阅读全帖
n********y
发帖数: 187
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50567.html
研究中药的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发表文章,谈砒霜治疗白血病是
中国人的骄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492.html
李连达的文章写道:“砒 霜制剂治疗白血病问题,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经对砒
霜的药用价值及毒性有一定认识,在古人经验基础上,近代科学家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砒霜(三氧化二 砷)及青黛、雄黄(二氧化二砷)组成的“青黄散”可以治疗
白血病,其后进一步将砒霜精制成三氧化二砷制剂,又经一系列制剂学、药理毒理学及
大量临床试验, 证实对白血病确实有疗效,陈竺院士及其夫人等专家对其作用机制作
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使这个药在世界推广使用”
这样的说法,恐怕陈竺和陈赛娟都受不了。
我相信,陈竺和陈赛娟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他们肯定同
意我的写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860
50
研究中药的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发表文章,谈砒霜治疗
白血病是中国人的骄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492.html
李连达的文章写道:“砒 霜制剂治疗白血病问题,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经对砒
霜的药用价值及毒性有一定认识,在古人经验基础上,近代科学家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砒霜(三氧化二 砷)及青黛、雄黄(二氧化二砷)组成的“青黄散”可以治疗
白血病,其后进一步将砒霜精制成三氧化二砷制剂,又经一系列制剂学、药理毒理学及
大量临床试验, 证实对白血病确实有疗效,陈竺院士及其夫人等专家对其作用机制作
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使这个药在世界推广使用”
这样的说法,恐怕陈竺和陈赛娟都受不了。
我相信,陈竺和陈赛娟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他们肯定同
意我的写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毫无争议的最大功臣是:张亭栋。
如果到今天,连研究中药的李连达都不清楚事...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