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 发帖数: 11672 | 1 见证荒诞——作家之死
文|房伟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
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
绝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王小波《有与无》
佛山陵园位于北京昌平区,处于风景秀丽的京西北山麓佛山脚下。佛山与明十三陵所在
的天寿山一脉相承,峰顶宋代曾建有上方寺,香火极旺,钟声绕谷,鸟兽驻足,因而得
名“佛山”。1993年,昌平市政局开始建造佛山陵园。陵园依山而建,园中林木葳蕤,
清幽寂静。如果在秋色深沉的季节,你顺着陵园右首的“新八区”,铺满金黄落叶的小
径上行,就会在山顶看到一块天然巨石,上有一行青色大字:“王小波之墓:1952—
1997”。巨石呈赤红色,若燃烧之火墙,中下部掏空出一石匣,以放置骨灰,作家王小
波即长眠于此。
1997年,王小波去世后,其妻社会学家李银河,数次为其选择墓地,都因墓制过于呆板
而作罢。李银河想给王小波选一个“独特别致”、“充满艺术气息”的安眠之地,而不
愿尊从那些整齐划一、横平竖直的严肃布局。李银河最终选择了刚开放没几年的佛山陵
园,花了六千元购置了...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 刘心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节选)
发表于 2016 年 03 月 15 日 由 siyu
wxb
为什么有的人自杀?多半是,他或她,觉得已经完全失却了与他人、群体之间沟通的可
能。爱情是一种灵肉融合的沟通,亲情是必要的精神链接,但即使有了爱情与亲情,人
还是难以满足,总还渴望获得友情,那么,什么是友情?友情的最浅白的定义是”谈得
来”,尽管我们每天会身处他人、群体之中,但真的谈得来的,能有几个?
一位曾到农村”插队”的”知青”,和我说起,那时候,生活的艰苦于他真算不了什么
,最大的苦闷是周围的人里,没一个能成为”谈伴”的,于是,每到难得的休息日,他
就会徒步翻过五座山岭,去找一位曾是他邻居,当时插队在山那边农村的”谈伴”。
到了那里,”谈伴”见到他,会把多日积攒下的柴鸡蛋,一股脑煎给他以为招待,而那
浓郁的煎蛋香所引出的并非食欲而是”谈欲”,没等对方把鸡蛋煎妥,他就忍不住”开
谈”。
而对方也就边做事边跟他”对阵”,他们的话题,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往
往会显得非常怪诞,比如:”佛祖和耶稣的故事,会不会是一个来源两个版本?”当然
也会有犯忌的讨论:”如果鲁迅看到《多余的...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3 作者:李翊
今天是小波辞世16周年的日子。关于王小波,你可能读过他广为人知的《沉默的大
多数》《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等等,这些杂文无一例外代表着王小
波独特的文字风格:以一种戏谑甚至荒诞的笔调描写独立、自由与思考。但你也许不知
道王小波当年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经历。对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王小波的书中很少提到。
他大姐王小芹说:“小波学成回国后,我曾劝他写写美国的生活。那是1988年,从美国
回来的人很少,关于美国的文章也很少。我想,他写出来一定会受人欢迎的。可听了我
的建议,他不屑地说:我不愿意写美国。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开始写在美国的经历,写
欧洲的旅游。我从其中读到了他的经历,他深藏心中的甘苦。轻松风趣的语言背后,有
他身心所受过的磨难。”
刘晓阳去的是美国北部的一所大学,王小波去的是妻子李银河所在的东部的匹兹堡
。虽然一直有书信来往,对于王小波在美的生活,刘晓阳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两口
子玩了不少地方,包括去欧洲;曾经买过一辆旧车;从开始留学到最后回国似乎没搬过家
。他们租的住处离匹茨堡大学近到只有步行距离,平日用不着开车。我感觉他们两口子
把钱都花在旅游和伙食上了;吃...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4 作者:李翊
今天是小波辞世16周年的日子。关于王小波,你可能读过他广为人知的《沉默的大
多数》《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等等,这些杂文无一例外代表着王小
波独特的文字风格:以一种戏谑甚至荒诞的笔调描写独立、自由与思考。但你也许不知
道王小波当年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经历。对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王小波的书中很少提到。
他大姐王小芹说:“小波学成回国后,我曾劝他写写美国的生活。那是1988年,从美国
回来的人很少,关于美国的文章也很少。我想,他写出来一定会受人欢迎的。可听了我
的建议,他不屑地说:我不愿意写美国。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开始写在美国的经历,写
欧洲的旅游。我从其中读到了他的经历,他深藏心中的甘苦。轻松风趣的语言背后,有
他身心所受过的磨难。”
刘晓阳去的是美国北部的一所大学,王小波去的是妻子李银河所在的东部的匹兹堡
。虽然一直有书信来往,对于王小波在美的生活,刘晓阳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两口
子玩了不少地方,包括去欧洲;曾经买过一辆旧车;从开始留学到最后回国似乎没搬过家
。他们租的住处离匹茨堡大学近到只有步行距离,平日用不着开车。我感觉他们两口子
把钱都花在旅游和伙食上了;吃...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5 作者:李翊
今天是小波辞世16周年的日子。关于王小波,你可能读过他广为人知的《沉默的大
多数》《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等等,这些杂文无一例外代表着王小
波独特的文字风格:以一种戏谑甚至荒诞的笔调描写独立、自由与思考。但你也许不知
道王小波当年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经历。对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王小波的书中很少提到。
他大姐王小芹说:“小波学成回国后,我曾劝他写写美国的生活。那是1988年,从美国
回来的人很少,关于美国的文章也很少。我想,他写出来一定会受人欢迎的。可听了我
的建议,他不屑地说:我不愿意写美国。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开始写在美国的经历,写
欧洲的旅游。我从其中读到了他的经历,他深藏心中的甘苦。轻松风趣的语言背后,有
他身心所受过的磨难。”
刘晓阳去的是美国北部的一所大学,王小波去的是妻子李银河所在的东部的匹兹堡
。虽然一直有书信来往,对于王小波在美的生活,刘晓阳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两口
子玩了不少地方,包括去欧洲;曾经买过一辆旧车;从开始留学到最后回国似乎没搬过家
。他们租的住处离匹茨堡大学近到只有步行距离,平日用不着开车。我感觉他们两口子
把钱都花在旅游和伙食上了;吃...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6 作者:李翊
今天是小波辞世16周年的日子。关于王小波,你可能读过他广为人知的《沉默的大
多数》《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等等,这些杂文无一例外代表着王小
波独特的文字风格:以一种戏谑甚至荒诞的笔调描写独立、自由与思考。但你也许不知
道王小波当年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经历。对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王小波的书中很少提到。
他大姐王小芹说:“小波学成回国后,我曾劝他写写美国的生活。那是1988年,从美国
回来的人很少,关于美国的文章也很少。我想,他写出来一定会受人欢迎的。可听了我
的建议,他不屑地说:我不愿意写美国。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开始写在美国的经历,写
欧洲的旅游。我从其中读到了他的经历,他深藏心中的甘苦。轻松风趣的语言背后,有
他身心所受过的磨难。”
刘晓阳去的是美国北部的一所大学,王小波去的是妻子李银河所在的东部的匹兹堡
。虽然一直有书信来往,对于王小波在美的生活,刘晓阳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两口
子玩了不少地方,包括去欧洲;曾经买过一辆旧车;从开始留学到最后回国似乎没搬过家
。他们租的住处离匹茨堡大学近到只有步行距离,平日用不着开车。我感觉他们两口子
把钱都花在旅游和伙食上了;吃... 阅读全帖 |
|
n****b 发帖数: 744 | 7 作品风格
王小波在白话文叙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写作小说的同时他也创作过一些杂文与随笔文
章。并且很多人都是由于精彩而睿智的杂文作品接触和认识到王小波。王小波的东西方
生活与求学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独立知识分子品格的写作者。
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其特有的黑色幽默,这些也表明了王小波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王小波的一系列小说都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作为蓝本,如下放到云南的知识青年,
在某个医院或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技术工种的工程师等等,作品的年代背景也与王小波的
生活与成长时期相重叠,在这些作品中,他刻画了这样一种现实:“我看到一个无智的
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
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从杂文作品中看,哲学家罗素对他思想影响很深,他推崇和提倡科学与理性,并且认为
人的生活应该追求未知,他反对进行思想禁锢,主张人们思维应该保持多样化,使生活
变得有意思有趣,去热爱智慧。 他的作品在他身后盛行于世,影响了众多青年,特别
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至今还会常常引用王小波作品中的文字,来表明自
己的激昂和犀利...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439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ttlej (sunshine),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8 14:33:06 2009, 美东)
读王小波的小说很费劲。不是指他语言艰涩,相反,王小波的语言,带着北京人独有的
痞子味道,下里巴人绝没有高雅优美朦胧的描写,嬉笑怒骂,粗俗不雅。他的小说,第
一遍读下来只觉得好玩,带着玩世不恭,热热闹闹的喧哗。读他的黑色幽默,我常常会
情不自禁的笑出来,看着闹哄哄的。但是他的文字如迷宫一般,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
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令人
眼花缭乱的笔法,时空颠倒、错乱以及跳跃等类似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令我读到最后
总会迷失,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只有第二遍读的时候,条理逻辑和故事背后他想
表达的深刻才如退潮后的贝壳遗留在沙滩上。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或许是争议最多的一篇中篇小说。当年拿
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一遍读下来,一点也没觉得好看。... 阅读全帖 |
|
|
S*********g 发帖数: 24893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tephenKing (金博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小波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0 23:01:45 2014, 美东)
王小波的神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破除这个神话乃是功德
无量之事。哪怕一时半会说服不了所有的人,但对于一个神话,只要能够把怀疑的种子
播撒下去,只要这些种子确实是事实,这个神话离破灭也就不远了。我当然也曾有心于
此,只是苦于抽不出时间来,也苦于我就是读不进王小波的那些我认为是垃圾的文章。
然而,我有幸认识一些曾经是王小波的粉丝,或者与他距离不远、却认清了这个神话的
本质的朋友,他们来做这项工作比我更合适。
当我转贴了一篇很明显是影射王小波夫妇的文章后,激起了一些纠纷。网友Alex
对我说了一番比较中肯的话: “看来先生对小波的意见很大……我认为小波不是弱智
。他的见解确实很一般, 但不知道先生读过他的小说没有,那才是他的成就所在。相比
欧洲,小波对美国的赞扬其实有限(或者说很隐蔽), 他文章中排出... 阅读全帖 |
|
l*****j 发帖数: 5163 | 11 读王小波的小说很费劲。不是指他语言艰涩,相反,王小波的语言,带着北京人独有的
痞子味道,下里巴人绝没有高雅优美朦胧的描写,嬉笑怒骂,粗俗不雅。他的小说,第
一遍读下来只觉得好玩,带着玩世不恭,热热闹闹的喧哗。读他的黑色幽默,我常常会
情不自禁的笑出来,看着闹哄哄的。但是他的文字如迷宫一般,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
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令人
眼花缭乱的笔法,时空颠倒、错乱以及跳跃等类似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令我读到最后
总会迷失,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只有第二遍读的时候,条理逻辑和故事背后他想
表达的深刻才如退潮后的贝壳遗留在沙滩上。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或许是争议最多的一篇中篇小说。当年拿
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一遍读下来,一点也没觉得好看。性是我
最大的阅读障碍。难怪很多人激烈的批评这是一部黄色小说。我并不能欣赏如此露骨、
赤裸裸的性描写;有一种不可自抑的抵触与反感。但是,王二好玩,陈清扬好玩,他们
的叛逆和故事的荒诞也好玩。好玩过后,我照例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光顾着热闹了。耐
着性子读第二遍,才慢...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12 王小波的神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破除这个神话乃是功德
无量之事。哪怕一时半会说服不了所有的人,但对于一个神话,只要能够把怀疑的种子
播撒下去,只要这些种子确实是事实,这个神话离破灭也就不远了。我当然也曾有心于
此,只是苦于抽不出时间来,也苦于我就是读不进王小波的那些我认为是垃圾的文章。
然而,我有幸认识一些曾经是王小波的粉丝,或者与他距离不远、却认清了这个神话的
本质的朋友,他们来做这项工作比我更合适。
当我转贴了一篇很明显是影射王小波夫妇的文章后,激起了一些纠纷。网友Alex
对我说了一番比较中肯的话: “看来先生对小波的意见很大……我认为小波不是弱智
。他的见解确实很一般, 但不知道先生读过他的小说没有,那才是他的成就所在。相比
欧洲,小波对美国的赞扬其实有限(或者说很隐蔽), 他文章中排出的座次是: 欧洲
-美国-中国。
据我所知,他去欧洲只是度假,接触到的东西很少,这也有利于他后来对欧洲的‘
建构’ 。小波对中国的一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可惜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硬是把
这种批评和对欧美的赞扬结合起来了,产生了很糟糕的效应,这一点被许多人利用。朱
某某把...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13 王小波的神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破除这个神话乃是功德
无量之事。哪怕一时半会说服不了所有的人,但对于一个神话,只要能够把怀疑的种子
播撒下去,只要这些种子确实是事实,这个神话离破灭也就不远了。我当然也曾有心于
此,只是苦于抽不出时间来,也苦于我就是读不进王小波的那些我认为是垃圾的文章。
然而,我有幸认识一些曾经是王小波的粉丝,或者与他距离不远、却认清了这个神话的
本质的朋友,他们来做这项工作比我更合适。
当我转贴了一篇很明显是影射王小波夫妇的文章后,激起了一些纠纷。网友Alex
对我说了一番比较中肯的话: “看来先生对小波的意见很大……我认为小波不是弱智
。他的见解确实很一般, 但不知道先生读过他的小说没有,那才是他的成就所在。相比
欧洲,小波对美国的赞扬其实有限(或者说很隐蔽), 他文章中排出的座次是: 欧洲
-美国-中国。
据我所知,他去欧洲只是度假,接触到的东西很少,这也有利于他后来对欧洲的‘
建构’ 。小波对中国的一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可惜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硬是把
这种批评和对欧美的赞扬结合起来了,产生了很糟糕的效应,这一点被许多人利用。朱
某某把... 阅读全帖 |
|
|
S*********g 发帖数: 24893 | 15 王小波的神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破除这个神话乃是功德
无量之事。哪怕一时半会说服不了所有的人,但对于一个神话,只要能够把怀疑的种子
播撒下去,只要这些种子确实是事实,这个神话离破灭也就不远了。我当然也曾有心于
此,只是苦于抽不出时间来,也苦于我就是读不进王小波的那些我认为是垃圾的文章。
然而,我有幸认识一些曾经是王小波的粉丝,或者与他距离不远、却认清了这个神话的
本质的朋友,他们来做这项工作比我更合适。
当我转贴了一篇很明显是影射王小波夫妇的文章后,激起了一些纠纷。网友Alex
对我说了一番比较中肯的话: “看来先生对小波的意见很大……我认为小波不是弱智
。他的见解确实很一般, 但不知道先生读过他的小说没有,那才是他的成就所在。相比
欧洲,小波对美国的赞扬其实有限(或者说很隐蔽), 他文章中排出的座次是: 欧洲
-美国-中国。
据我所知,他去欧洲只是度假,接触到的东西很少,这也有利于他后来对欧洲的‘
建构’ 。小波对中国的一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可惜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硬是把
这种批评和对欧美的赞扬结合起来了,产生了很糟糕的效应,这一点被许多人利用。朱
某某把... 阅读全帖 |
|
n****b 发帖数: 744 | 16 昆德拉与王小波的小说有两个共同的切入口:政治与性爱。这两者都包含了关于人的“
存在”的基本事实或可能。
1.政治:昆德拉之所以被西方研究者认为是典型的“持不同政见”的流亡作家,就因
为“政治”是其所有小说的重要主题。尽管他本人一再申明他的小说家的本位立场,但
无可否认,其作品在政治层面是富于批判意味的。
抛开这一层不说,我们看到:昆德拉始终站得比政治更高,达于哲学的层面。政治在其
笔下是作为存在予以解析的,因此也就具有了超出政治的人生思考意义。
在他的小说中,政治这一主题浓缩为两个概念:历史的玩笑与媚俗。
昆氏笔下的人物,多半是历史玩笑的产物。在《玩笑》中,卢德维克拿政治开了一次玩
笑(他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了“托洛斯基万岁!”等蠢话),政治开了他一生的玩笑。
他积蓄了所有的仇恨与力量要在一次性行为中宣泄报复(他要以占有陷害他的时代宠儿
泽曼尼克的妻子海伦娜来羞辱对方——这种报复本身就具有滑稽性),却不料他占有的
却是对方急欲抛弃的。于是卢德维克终究成为一个历史的玩笑。在《爱德华与上帝》中
,爱德华被自己一连串玩笑所牵引,最后由一个稳重正派的青年堕落为一个“猎艳高手
”。《为了告别的聚会...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ttsburgh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Pittsburgh
标 题: 在匹兹堡大学受洋罪的王小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6 11:12:56 2012, 美东)
◎文/丁学良
初识小波
1984年8月29日,我离开北京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念书。到了匹兹堡大学报到后没几天,
李银河就请我去她家吃饭,一推开房门,看到一个又高又黑的人,李银河介绍说:“这
是我爱人,叫王小波。”王小波不冷不热地点点头。
后来才发现这就是他的风格,对人表面上既不热乎也不冷淡,基本上保持在七八十度。
王小波很健谈,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有点阴阳怪气,冷嘲热讽,但并无特别的恶意,像
说相声。吃饭的时候,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抽烟。而李银河则很清瘦,看上去就像个
小城里的女老师。她不大讲话,老是厨房和卧室两边跑来跑去,忙不过来的样子。
有时,我也把王小波夫妇请到我们住的小阁楼上来做客,一来二往,大家就熟了。在这
帮留学生中,王小波比我们大一点点,于是不失时机地摆摆架子,不许我们喊他“小波
”:“我比你老,敢叫我‘小波’?等你们哪天比我...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38 | 18 天涯文库的王小波文集附了五篇评论文章。五文都写于王小波死后。其中一篇名为[漫
谈王小波师承的“经典”]的文章挺有意思,一直让我忘不了。
文章署名“hubugui",明显为马甲。既是马甲,就不太追求政治正确,所以里面很有些
上不得台面的猥琐思维。不过这些不是我提到它的原因。
作者批评王小波缺乏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一说法让我狠狠地思索了一番,王
小波真得言而无文么?怎样的文字才算有文采呢,至少,对该马甲来说,什么样的文字
才行之可远。
我读王小波的文章是在十五,六年前,主要是杂文,小说只读过黄金时代。那时还没有
网文,我对文字的品位还没被污染,所以,如果当时我并未感到言而无文,那么很大可
能确实言而有文了。顺便提一下,我记得第一篇让我感到滞涩的刊物文字是晚报上连载
的席娟的上错花轿嫁对郎,但是上错花轿嫁对朗有一个我从前看过的所有好文笔小说没
有的优点—故事性强。
在一段落之后,作者似乎想演示什么是文采,写出了这么一段:
“除了对美的倾倒,对艺术的忠贞不渝,还有什么力量驱使她们义无反顾地奉献出青春
的肉体或肉体的青春呢?直到她们被岁月捉住了,像落进蛛网的蛾子再也跳不起来了,
她们在不...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4 | 19 题:谈谈王小波
转贴 文/simi
最近在网上听人说王小波的全集出了,还据说是未被删节过的,不知
道是否是商家推出的卖点。早有人在指责王小波的走红是商业抄作的结果,
所以这一次当然不会例外。
反正责任不在王小波本人,而我也只管看他的书。
但是考虑到我已经零散地搜集了王小波的许多书,包括小说、杂文、
剧本,所以花138两银子还是舍不得,就到华师大前门的书店里“蹭”书
看。
小说没说的。因为时间有限,我也没发现有多少被删节的地方。毕竟
小说就像一个人,对作者来说尤其如此,想来王小波是不会同意将他的作
品做大量删节以图出版的,仿佛是残疾的产儿,那样做比不让出版更难受。
我比较注意王小波的杂文,在这次的全集里,看到了一些在王小波的
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里没有的文章。
我一直认为,像王小波这样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自选集应该是他自
己认为可以推给读者看的。像《我的师承》、《我的精神家园》、《我为
什么要写作》、《沉默的大多数》,这些杂文我百看不厌。
这次有两篇杂文是新发现的,一篇名为《盛装舞步》,另一篇是论电
影制作里的电脑特技。
和他的其他杂文相似,他似乎总是在提出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题目之
后 |
|
c***s 发帖数: 70028 | 20 李银河回忆录中披露大量她与王小波的性爱场面,这对大部分王小波的粉丝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燃了他们的怒气。然而再伟大的创作者,也需要一点俗世欢爱,当这俗世欢爱不管以喜乐还是哀伤的面貌呈现出来时,人们都没必要转过脸,认为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一个被枕边人出卖的丈夫。本文摘自腾讯网,作者毛利,原题为《从李银河到龚苏箩,论遗孀们的口德问题》。
王小波遗孀李银河
李银河老师出回忆录,是从有趣角度出发的,既然要有趣,就没了禁忌。
所以有了关于王小波的那一段:“小波本来是一个性欲很正常的人,可是由于我喜欢虐恋,慢慢也把他‘掰弯’了。我们做爱会包括捆绑和轻度鞭打类活动,但是还没有到角色扮演的程度。可能是因为角色扮演仪式性太强,而在过于熟稔亲密无间的人之间,就显得不那么自然了。”“尽管如此,当有一回小波主动买了一根指头粗细的绳子回家时,我还是感到意外惊喜,因为这说明虐恋已经真正进入了他的欲望结构。”
看到最后一句,哑然失笑,学者到底是学者,最亲近的人身上,仿佛都能提炼出一点研究成果。但对于大部分王小波的粉丝来说,这段描述几乎是灾难性的,轻易点燃了他们的怒气,说出很多持续已久的抱怨。
大抵就是认为李银河老师...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1 ◎文/丁学良
初识小波
1984年8月29日,我离开北京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念书。到了匹兹堡大学报到后没几天,
李银河就请我去她家吃饭,一推开房门,看到一个又高又黑的人,李银河介绍说:“这
是我爱人,叫王小波。”王小波不冷不热地点点头。
后来才发现这就是他的风格,对人表面上既不热乎也不冷淡,基本上保持在七八十度。
王小波很健谈,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有点阴阳怪气,冷嘲热讽,但并无特别的恶意,像
说相声。吃饭的时候,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抽烟。而李银河则很清瘦,看上去就像个
小城里的女老师。她不大讲话,老是厨房和卧室两边跑来跑去,忙不过来的样子。
有时,我也把王小波夫妇请到我们住的小阁楼上来做客,一来二往,大家就熟了。在这
帮留学生中,王小波比我们大一点点,于是不失时机地摆摆架子,不许我们喊他“小波
”:“我比你老,敢叫我‘小波’?等你们哪天比我老几岁了再这么叫。”我们没办法
,只好喊他“老波”、“王老波”,他听了蛮受用的。
人尿腌鸭蛋
我们互相交替请客的时候多半啃啃烤鸡腿——因为鸡腿很便宜,有钱的美国人大多不吃
这种胆固醇含量很高的食物。美国人也不怎么吃鸭蛋,因为很腥。匹兹堡大学周边地区
森林茂...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不得不说一个事实,我当年看王小波的书,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完全是因为他人的
影响,很多人都说王小波的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的深刻和犀利,又是怎么对一个时
代的嘲讽和批判,我认为我应该看看,不看的话觉得自己很落伍一样
于是我买了,买了那基本关于金属时代的书,我看书一直有个毛病,就是我需要一个很
好的引入感,这个感觉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引人入胜,只需要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
么即可,不得不说,王小波没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一直觉得我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但在王小波的身上,我没有一点这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王小波书的评价,人们对王小波的推崇,我找不到一个可以
信服的点,一个理由
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这可能就是天生的对王小波的书不对路的感觉,几个时代我都认
真的看了,看完了也就是看完了,我心里除了留下了三字,墩友谊,之外在没有什么了
我为自己可惜,我也为王小波能遇到我这样的读者可惜,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在我眼里,
让我看的跟白开水一样 |
|
发帖数: 1 | 23 不得不说一个事实,我当年看王小波的书,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完全是因为他人的
影响,很多人都说王小波的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的深刻和犀利,又是怎么对一个时
代的嘲讽和批判,我认为我应该看看,不看的话觉得自己很落伍一样
于是我买了,买了那基本关于金属时代的书,我看书一直有个毛病,就是我需要一个很
好的引入感,这个感觉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引人入胜,只需要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
么即可,不得不说,王小波没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一直觉得我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但在王小波的身上,我没有一点这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王小波书的评价,人们对王小波的推崇,我找不到一个可以
信服的点,一个理由
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这可能就是天生的对王小波的书不对路的感觉,几个时代我都认
真的看了,看完了也就是看完了,我心里除了留下了三字,墩友谊,之外在没有什么了
我为自己可惜,我也为王小波能遇到我这样的读者可惜,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在我眼里,
让我看的跟白开水一样 |
|
发帖数: 1 | 24 小波同志不经意间已经死了十九年了!只留下一个妖气冲天的李银河女士,在这世上
没事就作妖!其实我想单聊聊李银河,因为这个名字太美了!美的你看见李银河的照片
,恨不得扣瞎了自己的眼。不过你仔细看看,李银河和王小波是非常有夫妻相的。
我想到王小波同志,马上就会有仨字蹦出来:敦友谊!伟大的友谊!王小波对我的影
响是巨大的,我现在这么不着调,这么扭曲和脱节,我想肯定是吸收了王小波最精髓里
面的垃圾,变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最爱看的还是黄金时代,因为那友谊敦的真特么的带劲!猪的故事不是一般人都看进
去的,黄金时代也一样,估计是因为对一段历史背景的不是特别了解,还有最关键的就
是,不经历那个时代,没法感同身受,自己不能入戏,看就看的热闹和那种把屁股当脸
,把睾丸当心用的时代特写。我还是忘不了敦友谊!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王小波是五百年内外都不会在出现的,一个最会讲道理的人。这
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像王小波一样,能把道理讲的那么稀碎和透彻!看他的书就
一个感觉,跟拉稀一样,顺畅的把持不住!说的有点乱了,我还是好好怀念就是了。其
实我觉得李银河比王小波更有娱乐性。 |
|
n****b 发帖数: 744 | 25 wh, 转一篇书评“打屁股和爱情”,共享。
波哥的小说《黄金时代》最后两段是这么写的:
“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
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撩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
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
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全部遗忘。在那一
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长久以来,喜欢波哥作品的人对这两段都不能忘怀,觉得它写得极美,极深沉动人
。同时,也有很多人,尤其是小女生会觉得《黄金时代》是本黄色小说,看了这一段觉
得不明所以,为什么打了屁股以后陈清扬就会爱上王二?甚至还有人会去想,是不是王
二背人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手法,所以陈清扬当时HIGH 了。
虽然说作者完成作品以后,如何解读那都是读者的事,因此怎么读都成立,怎么读
也都不成立。但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波哥,纯私人的喜欢,所以看到那些说法的时候觉得
憋闷得很,有...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6799 | 26 我老无意中瞥到有人说王小波写杂文,而且主要写杂文,小说不过是副业。
我老着实吃了一惊。吃完了又觉得惭愧,因为我老早就看过王小波的小说,如黄金时代
什么的,竟然不知道此位作者以杂文见长。还有了,我老的文风是受到过王小波的影响
的。我老读书不多,年轻的时候尤其少,读了王小波的小说,所占的阅读比例也是看得
见摸得着,所以容易受影响,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个影响我老文笔的是鲁迅,皆因为
教科书上此君的文章最多。
如此说来,我老更应该惭愧,既已受惠于王小波君,却懵然不知他的写作特长,实在是
不太礼貌的行为。假如我老要学人家“吾日三省吾身”,这个当仁不让算是一省。
好奇之余,扫了几眼《中古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觉得还不错,不过没有十分惊艳。
大概是我老手痒的时候也写类似的帖子攻击毛邓小将,这些和杂文性质相似,同行相轻
,王小波的杂文在我老这里只好打了些折扣了吧。
王小波还是不错的,据说文风的特点是啰嗦,不过我老觉得还好了,写得东西看着不累
人也不厌烦。只是他去的太早了,可惜了的。 |
|
y***i 发帖数: 11639 | 27 OK,刚发现这个“惊世骇俗”是在方舟子的原话里面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方舟
子这一段话的要点。这段话的要点是:王小波错了。错的理由是王小波用一句话就推导
出中国文化视求学为苦,一句话推导出西方文化视求学为乐。你要反驳,反驳方舟子的
这个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关心细枝末节他该不该用“惊世骇俗”这个词。(他用这个词
没错,但这对他原论点的对错根本不是重点。)
同样,我的论点也是:王小波错了!你先关心我这个论点的对错。外人我很好解释,
但很无聊。在你关心我的论点对错前我不会先讨论这个。
“最后再送王小波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这里是王小波的原文,我说过,中国的
传统文化,用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表述,绝不是这么悲惨低等。王小波用这种态度信口
开河,自有其缘由。另外,你既然讨厌扣帽子,你看看王小波这段话在不在扣很刻毒的
大帽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d62450100heuk.html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
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
更大的痛...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323 | 28 王小波新论 张伯存 z***[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授权www.wangxiaobo.com独家网络刊登)
目 录
导言
一、反抗奴役:王小波的人生哲学及其小说的精神特征
二、阴阳两界:王小波的精神结构及其小说的结构模式
三、躯体 刑罚 权力 性
四、死刑游戏 狂欢化诗学 笑谑传统
五、一个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
六、世纪绝响:王小波杂文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
七、王小波和自由主义传统及世纪末文化纷争
结语
后记
导 言
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先后到云南、山东插队,1978年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到美国留学,1988回国,先后在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起,辞去公职,做自由撰
稿人,1997年4月因急性心脏病发作去世。
王小波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
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13届和第16届)的大陆作家,他与人
合作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延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这
也是目前中国作家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唯一一个最佳剧本奖。王小
波生前先后在大陆、台湾、香港出版著作8本,代表作小说集《时代
三部曲》,1997年5月出 |
|
c******n 发帖数: 9 | 29 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趣
成一虫(cyclone0078)
之所以突然有兴趣再谈王小波的小说,是因为最近生活比较充实,不
无聊,
寻常小说看不入眼。坦白讲,重读王小波的小说,我也没空一字一字
地细
读,只是跳着看,专挑有“性”的情节,动机可谓不良。
如果你据以骂我下流,我无意反驳,随“波”逐“流”在我并不丢人
。
——用王小波小说中的字来说就是“你们瞎嚷嚷什么?帝王将相,皆
出于
此”。王小波的多数小说都有谈到性,但我没有读出低级趣味。我这
么说
是有依据的:小说中此类描写很有度,适可而止,并不生硬。以<<
我的
阴阳两界>>为例,四章中有三章讲到性,言语大胆,却必不可少:
小孙
帮王二治阳痿、过情爱生活自然离不开性。该书第二章写到李先生时
就比
较冷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李先生,王二就很可能不阳痿;如果王
二不
阳痿,小说中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性。——对于阳痿的王二而言,如果
你坚
持性等于淫,那我就无话可说。
王小波写性没有离开爱情,写得很有趣的爱情,如此便显得难能可贵
。所
以我得凭着良心说,找不到与之相似的黄色小说。王小波笔下的爱情
,比
较简单纯粹,三角恋、婚外恋什么的好象都没有, |
|
w**l 发帖数: 6 | 30 作者:田方萌
等级:版主
人大的王小波
——为纪念王小波逝世五周年而作
前两年,余杰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火与冰》。书商为打开销路,替余杰兄写了句广
告词,道是“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对于这个称谓,余杰兄后来多次申明,他并不认可
,因为他的笔风和小波并不相像。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王小波为什么是“北大的”?
从他的经历和气质来看,小波更像是他的母校“人大的”。
王小波是人民大学的教工子弟,虽然他幼年并不住在人大,但打小就生活在人大的社
交环境里。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先生建国以后在人大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工作,小波的母亲也
在人大工作。我在人大上本科时的逻辑老师以前和王方名先生就是同事。知青生活结束以
后,王小波又考入复校后的中国人民大学,读完四年本科,又留校任教两年。小说《三十
而立》就是以那段黑板生涯为写作背景的。九十年代初留学归国后,小波又在人大会计系
教了两年书,然后才弃教从文,做了个逍遥快乐的自由撰稿人。
小波随着人大一同经历了时代变幻的风风雨雨。因为作教师的父亲被打为“反革命”
,他打小就饱尝忧患和困苦,在压抑的环境里经历了大炼钢铁、反右运动和文革初期的岁
月。 |
|
l*******r 发帖数: 39279 | 31 「在他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里,
换一种方式读王小波。」
from十点君
◆◆◆
文 | 谧娘
你一定听过那句话:“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句话出自王小波之口。而他自己,也是对“一个有趣的灵魂”的真正阐释。
他有男性的高大外表,有骑士和诗人的不羁灵魂,却又有女性的柔婉细腻,坚韧浪漫。
作为一个有趣的男人,他是雌雄同体。
聪敏
王小波可算不上一个美男子,甚至说丑也不为过。他身材高大,不修边幅,背有点佝偻
,看起来痞里痞气,甚至还有点凶。
但你只要跟他一见面,与他坐下来聊天,便很容易喜欢上他。就像刘心武说的:“一开
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
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一颗有趣的心,藏在坏坏的外表下;他的聪敏幽默,不仅体现在文字里,也体现在生活
中。
小波有个外甥,天资聪颖,在清华大学学电气工程。家里人都期待他顺理成章地奔向远
大前程,偏偏年轻人血气方刚,痴迷摇滚乐。
家里人心疼他瘦得尖嘴猴腮,困得两眼乌青。偏偏这外甥谁都不服,只服作家舅舅。小
波就跟他聊起了这件事儿。
小波:“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2109 | 32 前些日子媒体掀起了一股纪念已故作家王小波。王小波的作品我看过一些,认为文笔很
优美,思维很独特,我的感觉是当时看着非常过瘾。而本贴子只提一点,就是王小波对
金训华的负面评价。这是因为,这个负面评价当时我是非常同意的,我当时的脑子是非
常右的的,而且深受王小波的思想的影响,从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整个思想,可以说是
被催眠了一样,丧失一理工科思维的能力。
金训华是一个知青,从上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黑龙江省某农村插队,努力工作,在
一次洪水中,因为抢救国家财产,具体地说,就是一根木头,结果给洪水卷走了,牺牲
了年轻的生命。因此他的事迹在报纸上长时间地宣传,作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王小波的评价是,当他听到一个人为了一根木头丧失了生命的
时候,他感到了某种悲哀。王小波的意思当然是,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一条命而去抢救
一根没有多大价值的木头,那木头卷走了就卷走了,宣传为了抢救国家财产牺牲个人生
命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个人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这个思想在当时出现之后被广为流传
,被许多人,包括我所接受,导致我也产生了对毛泽东时代的强烈的负面认识,认为那
个时代真愚蠢。
但是时至今日, |
|
S*********g 发帖数: 24893 | 33 很多朋友都知道今年是王小波97年因病去世,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因病去世一年后,
他的弟弟王晨光在底特律遇害身亡,年仅四十二岁。
那是九八年七月,他结束了在密执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刚在底特律的一所大学里找到
工作。因为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国探亲了,那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不巧车坏在了7
5号高速公路上。
他从车上下来寻求帮助,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黑人小伙儿,就拿出五元钱向他借手机用
。那个人看到他的钱包里还有更多的钱,心生歹意,趁王晨光不防备,上来就抢,王晨
光本能地闪避,那人丧心病狂地用自行车把他别倒,掏出一把螺丝刀狠狠地刺向他,刺
断了他的颈动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几十个民主自由的美国的行人和车路过,看到
他的惨状,没有人停留。。。虽然最终送到医抢救,他失血太多, 回天乏术。
当地各大电视台、电台第二天一早都在头条新闻里播报了这件事。
这件事在华人社区引起极大震撼,那一阵子,大家纷纷换车,买手机。对于王晨光的后
事,认不认识的人都纷纷伸出援手。各华人团体、华人教会、芝加哥领事馆等等都是有
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和他的家人一起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
因为王晨光刚来不久,我还没有机会认识他...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2402 | 34 我觉得要想了解一个“作家”,读他的小说(如果他写的话)不如读他的杂文,散文,
随笔之类的。知道王小波很多年了,但读他的东西并不多。最近读了一些王小波的所谓
“杂文”,发现这个人也很有意思。随便谈几点吧。
首先,他的几乎每篇文章里都要提到文革。文革显然给他留下了很深很深的烙印,以至
于无论说什么他都能找到文革中一段对应的回忆。不知道他平常跟人聊天是不是也是这
样,三句话不离文革。从他的记述中看来,其实文革对于他的伤害并不算特别惨烈。的
确,他的青春在云南耽误了些年,但他顺利地回到了北京,上了大学,后来又去美国留
学,在他们那一辈人中算是很幸运的了。很多在文革里受到巨大折磨并且毁掉了几乎整
个人生的人好像也没有像他这么祥林嫂。也许,他还是受伤不够深,真正灾难深重的人
不会愿意时时刻刻去回忆那痛苦的过去,而只是把那些深深埋藏心底。从这个角度上来
讲,王是在消费文革为己用。
好多人说王小波崇洋媚外的厉害看不起中国的文化,这我倒不十分同意。他确实经常提
到美国,罗素以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但他也确实读了很多中国的书。只不过,他觉得
中国的文化没有被吹嘘的那么高大上,反而有很多欠缺,甚至有点儿误入歧...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35 很多朋友都知道今年是王小波97年因病去世,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因病去世一年后,
他的弟弟王晨光在底特律遇害身亡,年仅四十二岁。
那是九八年七月,他结束了在密执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刚在底特律的一所大学里找到
工作。因为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国探亲了,那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不巧车坏在了7
5号高速公路上。
他从车上下来寻求帮助,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黑人小伙儿,就拿出五元钱向他借手机用
。那个人看到他的钱包里还有更多的钱,心生歹意,趁王晨光不防备,上来就抢,王晨
光本能地闪避,那人丧心病狂地用自行车把他别倒,掏出一把螺丝刀狠狠地刺向他,刺
断了他的颈动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几十个民主自由的美国的行人和车路过,看到
他的惨状,没有人停留。。。虽然最终送到医抢救,他失血太多, 回天乏术。
当地各大电视台、电台第二天一早都在头条新闻里播报了这件事。
这件事在华人社区引起极大震撼,那一阵子,大家纷纷换车,买手机。对于王晨光的后
事,认不认识的人都纷纷伸出援手。各华人团体、华人教会、芝加哥领事馆等等都是有
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和他的家人一起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
因为王晨光刚来不久,我还没有机会认识他...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36 很多朋友都知道今年是王小波97年因病去世,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因病去世一年后,
他的弟弟王晨光在底特律遇害身亡,年仅四十二岁。
那是九八年七月,他结束了在密执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刚在底特律的一所大学里找到
工作。因为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国探亲了,那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不巧车坏在了7
5号高速公路上。
他从车上下来寻求帮助,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黑人小伙儿,就拿出五元钱向他借手机用
。那个人看到他的钱包里还有更多的钱,心生歹意,趁王晨光不防备,上来就抢,王晨
光本能地闪避,那人丧心病狂地用自行车把他别倒,掏出一把螺丝刀狠狠地刺向他,刺
断了他的颈动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几十个民主自由的美国的行人和车路过,看到
他的惨状,没有人停留。。。虽然最终送到医抢救,他失血太多, 回天乏术。
当地各大电视台、电台第二天一早都在头条新闻里播报了这件事。
这件事在华人社区引起极大震撼,那一阵子,大家纷纷换车,买手机。对于王晨光的后
事,认不认识的人都纷纷伸出援手。各华人团体、华人教会、芝加哥领事馆等等都是有
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和他的家人一起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
因为王晨光刚来不久,我还没有机会认识他...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2662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C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estsea 所发表 】
文章标题:幽默作家王小波
文章提交者:【美丽的外星人】于00-11-02下午11:19:48加贴在猫言无忌
(上海)张远山
自古以来,严肃有余的中国文化从未产生过一个真
正的幽默作家(苏东坡和冯梦龙虽然幽默细胞不
少,但没有真正的幽默杰作)。当我刚刚发现一个
的时候,他却已经死了──他就是王小波。林语堂、
梁实秋等作家曾得到过“幽默大师”的赞誉,但读
过了王小波的小说,就会明白,幽默并不仅仅是卖弄
机智、耍耍贫嘴或说几句俏皮话。王小波曾自称是
“黑色幽默”作家,而且认为他的黑色幽默与他从小
在“每天都是愚人节”的生活中长大不无关系。作
为真正的幽默作家,王小波的整个思维方式完全
是幽默化的。小到像“门厅里摆的鞋,三条蜈蚣也
穿不了”这样的比喻,大到嘲笑“四大发明”:“我
们只是发明了打死人的火药,擦屁股的纸,印刷红
头文件的印刷术,还有指南针──没有它咱们也能找
着路。咱们这叫发明了些啥?”他的幽默是思想性
与艺术性、真实性与荒诞性高度完美的统一体。
王小波的幽默尤其具有令读者毫无心理准备的突兀
性,常常 |
|
g****y 发帖数: 323 | 38 第四节 死刑游戏 狂欢化诗学 笑谑传统
王小波对非正常死亡、对种种死刑、对刑场场面进行了如醉如痴的、
笑谑的、别开生面的叙述。这种贯穿他创作始终的死亡叙事非常奇妙
地反映了他反抗奴役的人生哲学、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刻骨铭
心的生命情感记忆与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尚,更加奇特的是,王小波的
死亡叙事在诸种叙事动机的推动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狂欢节式的亵
神表演,越来越传达出作家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探究死亡的浓厚兴趣
,他的嗜死情结与生命执念的矛盾统一。可以说,王小波对死亡的理
性与非理性、拒斥与迷恋、残酷与欲望、悲悯与好奇的展示,成了他
的深广诡异的想象力的一种原动力,围绕死亡叙事的种种悖谬层面,
构成了王小波小说的最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王小波的刑罚意识是非常突出的,人生就是刑场,人活着就是受刑的
过程,这是王小波的人生情感体验,而这一情感体验是他人生经历、
个人记忆的自然结果,《似水流年》里,贺先生在“文革”中跳楼自
杀,刘老先生猝死,小说中写道:“他死掉的事嵌在我脑子里,不把
这事情搞个明白,我的生活也理不出个头绪。”;“和小转铃说起这
些事,她哭了,我也想哭。这是因为,在横死面前无动于 |
|
k*********r 发帖数: 758 | 39 以我看来,王小波的小说成就要比杂文高上许多。
我认为他写的最好的作品是“黄金时代”,虽然我更喜欢青铜时代。
似乎在喜欢王小波的人当中,喜欢他杂文的人比例很高,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杂文中所传播的那种平等以及略带嘲讽的味道,
不过假如你看过奥威尔的杂文,你就会觉得他们实在比较象。
当然这也是王小波很多作品的一个特点,你总能在各种他所喜欢
的名家那里找到他作品的一些影子,比如Orwell,比如Calvino,
我没看过“暗店街”,不知道是不是也很象。
我想,也许这也是王小波自己认为他写的最好的小说是“黄金时代”
的原因---因为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在别人那里看到过相似的东西。
其实象或不象到也没什么关系。
一味的拔高小波,或者神话小波没什么意思,而且我想,这大概也是
王小波所一贯反对的---把什么东西神圣化。
就我而言,王小波最打动我的,不是他文字的力量,而是他作品中
所透露出来的“健康”的气息。这种健康,是中国文人向来所少有的。 |
|
x*****u 发帖数: 3419 | 40 很奇怪啊。
这篇文字叫三论王小波:
一论王小波之不讲理
二论王小波之不讲历史
三论王小波的狡猾和娱乐性
然后说
杂文如果不是武器,根本没有生存的必要。
我想作者的意思不过觉得王小波的‘杂文’不怎么的,而且狠抓被认为是王的强项的逻
辑性,很有意思。
我想王的精神是很正确的,杂文也很有趣,但这个批评也很好。
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你的‘作者自己就没有搞清楚。。。’的结论来的?请赐教 |
|
m**i 发帖数: 9848 | 41 喜欢王小波的都是理科生,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王小波是理科生。
事实上,王小波是文科生,喜欢王小波的是理科生,结婚找了李银河这个同性恋,这三
条就足以说明王小波写的是什么玩意了。 |
|
n****b 发帖数: 744 | 42 恕我直言,这两篇真没看出什么风采。
王小波与爱妻李银河
编者按:王小波和李银河,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研究性问题的社会学家,他们
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谈论什么?他们之间的情书都写了些什么?他们的在“爱”上的情感
和行为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吗?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的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向
您披露了他们生活中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私。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李银河著/朝华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1.爱你就像爱生命
李银河,你好:
昨天晚上分手以后,我好难过。我这个大笨蛋,居然考了个恶心死活人的分数,这
不是丢人的事儿吗?而且你也伤心了。所以我更伤心。
我感觉你有个什么决断做不出来。可能我是卑鄙无耻地胡猜,一口一个癞蛤蟆。我
要是说错了你别伤心,我再来一口一个地吞回去。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来替你决断了吧。
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再说,这样的事情也不
是你应该遇到的。真的,你不应该遇到。还有好多的好人都不喜欢我。你为什么要遇到
那么多痛苦呢!
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
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6165 | 43 说起来,知道王小波还是因为我妈。
九十年代中期,我还在高中,我妈去南京出差,逛书店的时候偶然读到王小波,大喜。
那时候王小波应该是在南方周末写杂文吧,也还活着。这些都是他去世以后我才知道的。
我们家的书很多都是我爸买的,他自己只读专业书,可喜欢给我和我哥买。我哥呢,自
有他的途径从朋友那儿弄来很多杂书,在学校里看也不带回家。我妈则常常和姨妈书信
往来,偶尔有些姨妈从香港带回来的竖排繁体写近代人物历史的,这些我又不爱看。所
以王小波的书,可以算是唯一一本我妈买回家,对我有影响的书了。
据我妈说,在书店惊鸿一瞥中打动我妈的是书中描写的文革年代,没有其他同时代作者
普遍怨天尤人或者自怜自艾的态度,而是非常的乐观超脱,对现实清醒又嘲讽。我后来
想,一定是那篇黄金时代。
就这样我也成了王小波的粉丝,上学时候自己去买了一全套小波文集。每篇都喜欢。。
。 |
|
|
发帖数: 1 | 45 今天再次读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再次发现王小波的情书写的真棒!当然王小波的
h文也写的好。我发现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是写H文的高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伟大的作家,表达爱意的时候没有保留,纯真无邪,让人无法抗拒
,所以写起H文来,能深深打动你的心。
有人曾经看过李银河女士的书,书里说她与王小石的滴滴滴滴,很是幸福,满是回忆。
在李银河女士回忆里,王小波个人魅力十足,他们是绝配。
对于这点,我持有保留态度,因为我与李银河女士打过交道,还有她的女助理,感觉不
是很好。
尤其是李银河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候,明确说不给钱就不采访,那怕是公益活动都不行,
让我觉得,其实传媒中的名人与现实里的名人,可能是两种人物形象了。
可惜的是对王小波先生无缘得见一面,甚是可惜。 |
|
r*****t 发帖数: 4793 | 46 评价两个“王爷”:恶俗的王朔VS自由的王小波
王小波和王朔在国内被一些人视为同路人,比如说他们都玩世不恭、痞子气、反对“崇高
”。但我认为,这些评价放在王朔身上并不过分,但放在王小波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
王小波的是非观念和写作手法非常近似于英国的某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如萧伯纳(萧同时
坚持某种社会主义立场,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知识分子最低限度的自由主义立场)、奥威
尔——事实上这两位也是王小波最爱引用的作家,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反虚伪(而不是反
崇高)、反蒙昧(而不是反信仰)、反滥情(而不是反抒情),对制度化的一切“真理”
持怀疑态度,不愿接受一些所谓“不辩自明”的公意。如果说这一类作家反崇高,这很难
让人理解,因为在他们的黑名单里,经常出现的是愚昧、疯狂和庸俗这一类词汇。这些词
汇恰恰就是崇高思想的死敌。而且他们本身并不回避宣示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有良知的
知识分子的身份,在与人争辩中,他们丝毫也不回避使用所谓“知识话语”——这往往冒
着被人诟病为带着知识分子优越感的风险。必须承认,“崇高”是需要被一再命名的,没
有不假思索的“崇高”,也没有不通过痛苦选择而轻易达致的“崇高”,更没有服从于 |
|
f*x 发帖数: 196 | 47 特稿:沉默与狂欢——文坛内外看“王小波现象”
【多维新闻社14日电】多维社记者黄昆特稿/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自由作家之一,
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一说4月10日,因为他辞世之夜,无人知晓)。多维
社4月11日曾介绍过“中青在线”关于王小波辞世五周年忌日纪念活动的报道。连日来,
在他忌日前后,中国大陆的媒体和网站纷纷发表各种评论、追思文章和举办各种活动,引
人注目,被称为“王小波现象”。最突出的是《南方周末》4月12日发表李静的文章以及
相应资料。 (chinesenewsnet.com)
1952年生于北京的王小波,“文革”中赴云南参加兵团“接受再教育”,这段经历成为他
最著名的作品《黄金时代》的背景。21岁在北京某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他《革命时期的
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与《光明日报》编辑李银河相识相恋结婚。1978年考取
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商品学专业。毕业后在人大教书。两年后,赴李银河就读
的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研究生,开始写作,其间得到史学大师许倬云先生指点。1988年,
与李银河一起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会计系讲师。1992年辞 |
|
f*x 发帖数: 196 | 48 王小波是个聪明而不讨厌的人。这是我看了王小波的小说以后最想说的话。
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很多很蠢,没有灵气,比如姚雪垠、贾平凹、莫言;有
的虽然聪明但是世故得讨厌,作品里一股陈腐的味道,比如王蒙、查良镛、
王朔。他们都各自有很好看的作品,可惜就象是食堂里的大锅炒菜,虽然
饿的时候吃起来挺香,但是吃的时候得不停地往外挑不能吃的东西,比如
一小段烂葱,一块小石子,等等。王小波的作品是少数可以放心读到底的,
一般不会看过之后有吃了烂柿子的后悔感觉。
用“星光照彻黑夜”来形容王小波,虽然贴切,但是未免太悲壮,会被王
小波笑话。王小波是个明白人:能弄明白的事情他当然明白,不能弄明白
事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明白 -- 大概就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