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Presumptuou(逆光), 信区: Reader
标题: 读《论语》学而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Sep 13 11:24:59 2017,GMT)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是大家经常能够听到的,但是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句话总是感觉有很多问
题,如果看历史,就会发现很多皇帝在即位之后,一般上都会坚守这一条,三年内基本
上不做什么政策上的变化,其中很多朝代因为这个问题出现过一些争议。
其中宋朝司马光在宋神宗刚过世,就进行大举变法,废除了王安石所有变法的内容,清
除了王安石选拔的人员,所以引发了很多反对意见,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三年无改于父
之道”,司马光驳斥的很直接,说的是先帝的政策“善”的部分,即使再过几代也不会
改变,但是王安石的这些变法内容,都是“不善”的内容,违背了先帝的本意,需要赶
快、统统丢掉。
那是不是孔子糊涂了呢?我们仔细看一下。
父亲在的时候,要看一个人的志向,就跟企业里一样,老板在的时候要看大家的工作热
情与能力,但是父亲没有了,或者老板不在的时候,就要看这个人的行动,是不是言行
一致,是不是...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416 | 2 Why not transfer other posts like following?
发信人: kanlee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从青苗法的失败看对政府行为的激励(全文)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13 10:55:14 2004), 站内
本文对王安石的青苗诸法评价地位太高。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这些制度,即便是宋朝初期
,常平制度也是存在的。而历史上无论周礼还是管仲等理财之策,无不重视常平之术。因
此把青苗法认为是王安石首创,不符合历史事实。
但历史上之常平,乃是抑制物价之稳定,国家取利并非根本目的。管子有把国家之钱帛散
之于民之主张。同时管子十分注重各种物品之间的轻重调剂。凡因为多而贱之物产,则国
家收购以抬高物价,并允许百姓以此实物上税。
中国历史上比较注重实物税。青苗法在历史上,本应是贷款出去之后,按钱取息,而还粮
食。如此则丰年之际,以粮食还之无忧,歉收之际,粮食价格上涨,以粮食还之压力也小
。而且此时国家抛售储备粮食,以弥补歉收。
而王安石之青苗法,得其形而不得其实。其借谷物出去,就要还谷物的本息,借 |
|
W**N 发帖数: 1037 | 3 【宋.王安石】
【次吴氏女子韵】
吴氏诗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
依然和泪看黄花。”南朝九日台,在孙陵曲街旁,去吾园只数百步。
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
【再次前韵】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
王安石的女儿出嫁到吴家之后思念父母,写诗表示心中的烦恼,王安石回了两首七绝。
http://tieba.baidu.com/f?kz=635648650 【18楼】 |
|
f***g 发帖数: 53 | 4 发信人: salen (玉麒麟), 信区: Travel
标 题: 《寂寞的天柱山》--(3)
发信站: 安徽大学逍遥津站 (Thu Mar 25 20:57:15 1999), 转信
寂寞天柱山 (3)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
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
性的迷恋。王安石在30多岁时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
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
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松解不开的“情结”。不管到了哪
儿,也不管多大年纪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经常羞愧:
相看发秃无归计,
一梦东南即自羞!
这两句取自他《怀舒州山水》一诗,天往山永远在他梦中,而自己
头发秃谢了也无法回去,他只能深深“自羞”了。与苏东坡一样,
他也把到天柱山说成是“归”。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
生有许多事情没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这种自羞意识总
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于心头:
是一而 |
|
g******a 发帖数: 730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HU 讨论区 】
【 原文由 fdeng 所发表 】
发信人: salen (玉麒麟), 信区: Travel
标 题: 《寂寞的天柱山》--(3)
发信站: 安徽大学逍遥津站 (Thu Mar 25 20:57:15 1999), 转信
寂寞天柱山 (3)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
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
性的迷恋。王安石在30多岁时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
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
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松解不开的“情结”。不管到了哪
儿,也不管多大年纪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经常羞愧:
相看发秃无归计,
一梦东南即自羞!
这两句取自他《怀舒州山水》一诗,天往山永远在他梦中,而自己
头发秃谢了也无法回去,他只能深深“自羞”了。与苏东坡一样,
他也把到天柱山说成是“归”。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
生有许多事情没多大 |
|
f**********r 发帖数: 2027 | 6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大地53年的乱世中,有几十位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
出出历史悲剧。这时候,原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从历史中走出,他先是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做了皇帝。紧接着又杯酒释兵权,强化了中央集权。他的出现,不仅结束了唐代安
史之乱以来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为宋王朝以后的延续筑好了基业,因此,宋太祖
赵匡胤是一位成功而有成就的帝王。这位军人出身的帝王,不仅智勇双全,政治上也还
开明,他对待思想文化战线,总的原则是兼容并蓄而为我所用,认识到佛教对封建统治
也不无裨益。故他充许佛教的存在和发展,给以适当的保护。下诏对后周世宗时未废毁
的寺院,着手修复,留下来的要妥善保存。其中最重要的运作是,选派了157名僧人西
行求法,寻求新颖的佛教思想,还组织刊刻大藏经,以充实和丰富传统思想文化。他还
下诏禁止大型的佛事活动,不允许僧尼夜集士女开展宗教活动,表明了他充许佛教发展
,但要适度和有节制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宋太祖对待佛教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也可说为
北宋的佛教政策定了基调。
北宋皇帝和五台山佛教,颇有因缘的是太宗、真宗和仁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据
说从小由太祖一手拉扯成人,又靠着他...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给你们看leisure版的后续:
发信人: cubic (黑猫),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揭秘 司马光砸缸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7 21:01:22 2012, 美东)
王安石淡然道:以前我确实不知道,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言讫,宋神宗和六子
赵煦扶着高太后从屏风后闪出。
发信人: jadefox (玉狐),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揭秘 司马光砸缸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7 21:30:06 2012, 美东)
苏东坡将酒杯掷于地上,击掌而歌:
“我爱你~迂叟,涑水先生妙计多,王半山你差得远,痴心妄想搞改革。。。”
沈括快步走到王安石的身边,谄笑着地上一杯热茶:
“王荆公乃正派人,一心为民,岂能琢磨宵小之徒的卑鄙伎俩?”
言毕,缓缓地按压着王安石的肩膀,轻轻地说:
”相爷,梦溪笔谈到了关键时刻了,下一批科研经费啥时能到位呢?“
后面还有人接言情篇,太长了我就不转了。 |
|
p*****m 发帖数: 7030 | 8 可以保守啊 但是你不能说它能“做事” 事实上他作为政治家唯一干的事就是元佑更化
,把所有王安石干的事全部推翻 这个就连同是保守派的苏大胡子都看不下去
王安石的私德 旧党是没说 但是这里讨论的不是历史评价么。。从宋亡以后王安石基本
就是个小丑+王莽的形象 |
|
i******s 发帖数: 566 | 9 关于看破今世,印度单巴桑吉尊者有这样一段教言:“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
要执著为常有!”
世间的一切犹如梦幻泡影,一会儿就消失了,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当年特别执著的财物
、衣服等,现在一看,已经没了丝毫感觉;而今天自己贪著的对境,过几年也会是如此
。所以,万法无有任何实质,不要把这些一直耽著为常有。
“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
有些人特别爱重名声,为了美名远扬,付出自己的一切都愿意。其实这是修行不好的标
志。出了名又有什么用?即使你在全世界无人不知,但当死亡来临时,名声又能带给你
什么?诚如《不退转法轮经》所云:“若有重名誉,是名远菩提,是声犹如响,分别故
多种。”假如特别重视名誉,此人则已远离了菩提,因为名声如空谷声一样,没有任何
实义,只不过是人们以分别心扩大了它的价值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出家
还是在家,若要看破今世、希求解脱,最好不要特别耽著名声。
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中,就讲过一则非常好的公案:五代后汉有位恒超法师,他
讲演经论二十多年,一直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郡守李公素来敬佩大师,想上章表奏皇
帝,颁赐紫袈裟给大师。大师写了...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0 是啊是啊
很疑惑难道王安石真是"囚面丧首"么
这个新旧党争很没意思啊
虽然旧党牛人很多,但是新党也未必都是小人吧...
王安石算不算君子呢...
还是政治家就不是君子...
反正司马光的诗词是比不过王安石乐... |
|
l*******u 发帖数: 2496 | 11 平仄两读字总表
作者:周拥军
字 平韵部 仄韵部
中 韵部 平声 一东 韵部 仄声 去声一送
词组 ~间。~国。~原。~游 词组 射~。~伤。~计。~意
例句 却嗟流水琴中意。 例句 君看琴中意,何尝在玉徽。——宋祁《秋
日四首》
——朱淑真《春昼偶成》
重 韵部 平声 一东 韵部 仄声 去声一送
词组 ~复。~申。~阳。~逢 词组 ~量。尊~。~兵。~大
例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 例句 花重锦官城。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杜甫《春夜喜雨》
从 韵部 平声 二冬 韵部 仄声 去声二宋
词组 顺~。服~。~父。~戎 词组 侍~。仆~。(名词)
例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例句 门前仆从雄如虎。
——贺知章《回乡偶书》 ——郑板桥《道情》...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917 | 12 据说北宋大家王安石在《字问》中对“笃”字解释说:“以竹鞭马为笃” 。理由是以
竹鞭马,马就平稳了、听话了、老实了、忠诚了,故而笃字从竹从马。北宋另一大家苏
轼当面戏问:“若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以竹鞭犬为笑字。仓促
间,未及应答,众皆忍俊。
后人进而演绎,王安石曰:“波者,水之皮也”,东坡笑曰:“然则,滑者,水之骨也
”。此更令人捧腹。 |
|
j**n 发帖数: 13789 | 13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控制物价增幅问题时,温总理说道:“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
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其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从《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演变而来。并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抗击雪灾的感受时,总理说:“‘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
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前两句见于《明太祖宝训》卷六,原句
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
史以载之。”
温总理接着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后面三句话,出自《宋史》第三百二十七卷王安石本传。王安石提出著名的“三不足”论
断,意谓不畏惧自然灾异现象,不拘泥于前人的法规制度,不害怕人间的闲言碎语。囿
于时代的局限。
在回答台湾地区记者的提问,谈及两岸经贸问题的时候,温总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34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atis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Gesundheit (健康), 信区: Statistics
标 题: 王小东:工程师治国强于文人治国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16:38:27 2011, 美东)
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很有意思。贴过来奇文共赏。
核心提示:1949年以后,理工科的确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此长彼消,文科自然就
大为逊色了,而且文人还存在着文艺腔的弊病。因此,尽管理工科知识分子有缺乏大局
观等缺陷,但是权衡利弊,他们还是比文人更有资格担当治国大任。要实现文化与技术
相结合的理想目标,有技术的人去学文化比所谓“有文化的人”学习技术要容易得多。
《绿叶》2010年第7期
西方发达国家最上层的治国精英,多数有文科背景:法国多为高等行政学院毕业,日本
多出自东京大学的文科,美国则多有法律专业背景。反观当代中国上层政治精英,则多
为工科出身。现在中国是不是应该像西方那样,更多地由文科出身的知识精英来担当治
国大任呢?
我认为这样不合适。主要理由:第一,西方上层的文科精英并非单纯的“文人”,他们
同时对科技、逻辑...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21909 | 15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目前中国采取的渐进改革,虽然短期内增长比较快,但将来可能会发
生很多问题。而东欧国家采取彻底的自由化道路,所以现在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
从长远的角度看,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我看,如果不谈政治改革,仅就经济转轨而
言,中国渐进东欧激进之说本身就很可疑。
如果拿东欧和中国做比较... 阅读全帖 |
|
h******t 发帖数: 872 | 16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12831.html
骇人听闻的政治谎言,1%对99%的政治宣战
——评《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张宏良
就在强制瓜分最后123家大型国有企业50万亿经营性资产以及金融业100万亿金融资产的
决定发出之时,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骇人听闻的文章《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
的危机》。这篇完全用谎言编造的文章,既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运动的
宣言,又是占人口1%的极少数精英集团向99%人民大众的宣战。是对科学发展观和转变
发展方式的彻底否定,是对全体人民要求共享发展成果的彻底否定,是对刚刚诞生的中
国民生路线的彻底否定,是对人民大众渴望共同富裕的反攻倒算。
当今中国的确面临各种危机,诸如贫富两极分化的危机,官权极端泛滥的危机,道德崩
溃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日本占领东海和美国割让南海的危机,共产党和共和国的道
义合法性被否定的危机,以及刚刚兴起的瓜分国有资产大跃进的危机等等……但是,只
要不是完全丧尽天良的人,只要还有哪怕是一丝一毫人性的人,都十分清楚这些危机究
竟是“改革”本身形成的,还...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17 1.【四大名酒】
贵州茅台酒(酱香型)、山西汾酒(清香型)、四川泸州老窖(浓香型)、陕西西凤酒(
兼香型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
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
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
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
宋.发明者无记载)
7.【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8.【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有成功经验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30 23:00:13 2012, 美东)
宋儒对之前佛教知识分子的工作是充分掌握了并且融会贯通了,
然后reformulate了儒教.人家有底气开新教,是因为人家学问到了.
但张之洞说 X体X用,这属于意淫空想.
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如果拿孙文同阶段的文章的水平来比较的话,
可以说是对西学所知非常之少.
其实直到现在,任何一个对西学了解点的人,恐怕都说不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
莫名其要大话.
其实也就是中学最弱的时候,才往往会出现这种意淫式的宣传口号.
对比下佛教入侵的情况:
韩愈可以看得出对佛教恨之入骨.王安石却泰然处之.
甚至多处宣讲甚至附和佛教的长处.
道理很简单,王安石是开创新教的学问level,压根不忌惮佛教.
中土对印度佛教文化的吸收算是一个
这个成功可以复制 |
|
H****S 发帖数: 1359 | 19 征税多一点本没有错,但是要看你刀子往谁身上割。现在都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是值
得推崇的榜样。人家改起革来一刀刀都是往既得利益阶层割去,其中有大量列席朝堂的
大臣们。今日的税负改革敢学王安石吗? |
|
i***s 发帖数: 39120 | 20 “烟花三月下扬州”并非指现在的扬州,而是南京下游一带?岳飞《满江红》写于南京城南牛首山?南京江宁一位退休语文教师,名叫郭迺亮,他在其方寸斗室里苦战9年,搜寻出描写南京的诗词8000余首,可谓是“一网打尽”。日前,郭迺亮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披露,搜寻只占工作量的十分之一,而剩下的十分之九全都用在注解辨析上了,因为有太多的诗作被误读。据悉,江苏教育出版社闻悉此事后,决定将书稿汇集成书出版,争取在“青奥”会前推出,打造成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
他的文化旅途
年过七旬,对电脑也一知半解
搜集诗词全凭双手翻阅和记录
2003年退休后,郭迺亮被江宁老年大学请去讲授古典诗词,他告诉记者,为了彰显南京地方特色,重点讲解的就是与南京有关的诗词。“我是从那时候注意搜集有关南京的诗词的。”但是真正让他着手开始大量搜集,还是由于一件事:有一天他偶然看到报纸上的报道,说是有位退休老人已经搜集到300首古人写南京的诗词。郭迺亮当时犯疑,怎么会只有300首,“就我自己目前知道的也都不止这个数呀!”所以他就决定自己动手,看看究竟能搜到多少。开始以为最多也就2000首左右,但随着搜集的深入,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296 | 21 文革爆发5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点,让许多的注意力重新聚焦那个山雨欲来的年代,而10年之后文革的收场,却没有得到同样多的关注。那是中国大震荡的一年,以毛泽东捍卫其革命路线开始,以他的逝世告终。
今天的人们大概了解那一年发生了些什么,然而40年前,中国民众和外国记者却无法确知,伴随着文革的终结,中国将会怎样。“1976年的中国”特辑透过《纽约时报》的视角,回望那段历史。
本文最初发表于1976年8月21日。
八月二十日于香港——和过去发生自然灾害、飞机失事和沉船事故的情况一样,中国几乎没有公开有关唐山地区遭受破坏或人员伤亡的任何具体信息,只表示“损失极其严重”。不过,一些被困在唐山的日本、法国和丹麦游客说那里被夷为了平地。
北京到底为何不愿让民众知晓灾难的真实程度,这是一个谜。不过,他们倒是大力宣传了救灾行动。卫星图像大概能让华盛顿和莫斯科对地面发生的情况有相当准确的估计。
或许这只是极权国家的领导人处理信息的方式,喜欢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加以控制。比如,中国民众从来没有被告知,为何自1971年之后毛主席再没有公开露面,中国媒体也从来不曾发布有关新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背景的任何信息。
除...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2 随着“罢免刘国梁”与“中国乒乓球国家队兵谏”事件发酵,现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被推到风口浪尖。甚至有中国网民编排出一个段子,问:“刘国梁事件”后,日本乒乓球爱好者现在是什么感受?答:金国听闻大宋斩了岳飞……个中意味,自然是将刘国梁比作岳飞,将中国男乒国家队比作“岳家军”,而苟仲文就是不折不扣的“反派”。
舆论为苟仲文“洗地”
网络段子自然有其偏激的一面,但是也表达了中国网民和乒乓球爱好者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在段子之外的舆情上,从6月23日“罢赛”开始,网络上大量批评中国体育总局和苟仲文的评论被删除,两天之后,开始有明显力挺苟仲文,将其形容为“改革派”的文章出现。
如有的文章称“体育总局苟仲文是个改革派,唯有改革才能戈弊出新,中国体育才有未来”,再如有文章表示“事实上,自从苟仲文到国家体育总局工作以来,他倡导最多的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也正是在他的坚持下,才出现大量破格重用专业体育人的新气象”。
甚至有文章表示,当忠奸分明的秦桧和岳家军放在一起时,即使三岁孩童都会不假思索直奔主题声讨汉奸。但假设换作是顶着“改革家”头衔的王安石也要动岳家军时,民众怎么想,认为“以改革派示人的国家体育总局...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3 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作者: 刘卫华张欣武;版本:作家出版社2000年8月)封面。
我们不由自主地对神童寄予厚望,可能也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会觉得,他们的天赋并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似乎还是“公共”的。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更经常地,是被称为“神童”。
而今中科大“少年班”已四十年。
“我实际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早慧少年进行超常规的培养。”——倡导者李政道先生曾回忆少年班
毫无疑问,“少年班”见证了重新重视知识与人才的改革年代。当年继中科大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历史上都曾经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
然而,神童教育的理念之一是资源有限,将之集中到少数精英身上。除了千挑万选的少年班,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其实也在广设“精英班”“实验班”“火箭班”或“重点班”,尽管他们的光辉或许没有少年班闪耀。
被选中的“神童”在概念上显然不只是指天禀,还是一种社会期望。换言之,...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55 | 24 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有责任。宋神宗太急功
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则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但就事论事,就法论法,这些新法
本身却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这次变法,
不该是这个结果。
一
就说青苗法。
平心而论,青苗法应该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一种了。我们知道,一
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
”。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农民又其实是有钱有粮的。这个“钱粮”就是地里的青苗,
只是不能“兑现”而已。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
,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
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作担保,是一种“抵押贷款”。当然,如果遇到自然灾
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了。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所谓“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
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
户为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摧兼并,济贫乏”,既免除农民所 |
|
c*******v 发帖数: 2599 | 25 这倒也不是。我相信宋儒旧派的品格。毕竟都是名臣大儒.
关键原因是 自然经济 vs 商品经济.
王安石的核心思路,是加快经济循环速度,这样就可以不加税国用足。
这是他几十年时间观察发现的。小额贷款什么的他当县官时期就搞过。
这些先进的内容,也可以从沈括当时的著作看到.
司马光认为,政府收益高出来的部分,自然是从小民那里剥削来的。
因为他们这派,压根理解不了商品经济。脑子里头只有一条:
天下能出产的东西是恒定的.谁也表不了魔术.
就是到了今天,易中天还认为,那时候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恒定的.
神宗国库增收无数,必然是剥削了农民.
守旧派完全看不到政府推进货币经济和经济调控,
可以加速生产循环,增产降价,达到双赢的可能.
难度王安石是被既得利益集团干掉的? |
|
c*******v 发帖数: 2599 | 26 谁说的北宋经济生产速度取决于老天.
北宋后来工商税超过了农业税.有5座人口百万的城市.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
也是手工业者.这还是农业社会么.
你把明朝当宋朝了.
北宋有庞大的工商业,有庞大的外贸,走私,贸易顺差等等.
再者,就算纯农业,也不是没有办法用金融手段调剂和提高.
青苗法之类的小额贷款,是王安石基层实践过n年的.
另外北宋还有政府粮仓调剂粮食生产,周转和价格.北宋定了1/6年消耗
量作为储备基数.这一数字和现在联合国定的安全储备底线
几乎一摸一样.
经济学上那点东西,是人都能理解,何况是司马光之类聪明绝顶的人,关键是经济学并
没有确定的答案,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很多基础问题上看法相反是很正常的事,并不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对方的论点,而是他们认为对方的模型在现实下并不成立。
王安石这个也是一样,说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在宋朝那种农业社会中,生产速度主要
是取决于老天,一年两熟,那农民就只有两次机会拿钱,你再怎么加快流通速度也没用
的,跟现在生产速度主要取决于你机器开多快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流通速度实际上上
不去,那加快流通的手段就实际上只能变成盘剥手段而已。 |
|
f**d 发帖数: 2494 | 27 我插一句嘴,很多东西不是你聪明绝顶就能无师自通的,也不是说一个人某方面聪明绝
顶就各方面都聪明绝顶的。王安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财之道”,司马光的反驳并没
有显示出他理解王安石的理论。
现在加快流通速度也不是主要为了机器开的更快。也许经济学上的东西还是要学一学,
不是是人都能理解的? |
|
t****u 发帖数: 8614 | 28 青苗法的杯具在于,地方官吏为政绩强行摊派,善政变恶政。
政策本身还是好的,当时的高利贷都在5成以上,王安石当地方官的时候,在他老控制
的地方就很成功。
问题是其他官儿没有王安石的品格。 |
|
T****r 发帖数: 22092 | 29 司马光说的是具体操作中的问题。
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王安石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司马光用工程实现中的实际问题
打倒了他。
他们都没有互相结合起来。
但是以此说王安石的方法造成农夫蹑丝履的现状,那就太吹牛了。 |
|
c*******v 发帖数: 2599 | 30 司马光说的也不全是操作问题.
他那意思有点像政府权力太大,金融措施越复杂危害越大.
貌似自由经济会让他更满意.
司马光说的是具体操作中的问题。
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王安石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司马光用工程实现中的实际问题
打倒了他。
他们都没有互相结合起来。
但是以此说王安石的方法造成农夫蹑丝履的现状,那就太吹牛了。
这个有人说过吗? 王的方法确实促进了经济.
改革十年,粮绢价格下降,出产上升.前面贴了论文了. |
|
c*******v 发帖数: 2599 | 31 1楼
文章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6月第21卷第2期
[摘 要] 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一、问题的提出
王安石变法和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新政同为世界经济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1000 年来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历史意义 ,后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世界上对王安石进行积极评价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少人对王安石变法对当代的启示意义给予全面评价 。王安石变法和新政农业政策之间的联系 ,少有人给予像美国新政农业部长华莱士对之的关注。在华莱士看来 ,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问题 ,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同样面临的问题;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新政农业政策同样可以借鉴。
1944年 , 华莱士访华期间 ,有关的报道写道:“华氏研究中国历史 ,对于吾国王安石之农政 ,备致推崇 ,迭次言论中皆有向往之词。在迪化 今乌鲁 |
|
m******r 发帖数: 4351 | 32 有一定道理。党争的问题就是党派的政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最后为反对而反对。
比如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就算他自己也承认新法也存在很多好的地方,比
如青苗新法就是利民而不是扰民的。最后还是决定置"国计不足"于不顾,罢废青苗法.王
安石被废置后不以为意,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新法一定会有几项会保留下来的,结果没有想
到保守派做得这么绝, 国家利益都不管了.
保守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一事两用之"的态度, 即同一件事,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 改
革派做了是扰民,保守派做了则是便民。以这个后来被废了的青苗法为例,王安石的时
候取利二分,保守派攻击这是官放高利贷,保守派重行青苗法,还是收息二分,还自我
辩解说"收息至薄"。其他的免役法市易法等无不如此。 |
|
T****r 发帖数: 22092 | 33 有谁有信心能把纸给提前造出来么?
我研究了好一阵子那个蔡伦造纸的流程,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如果我现在穿越
回去,肯定是不能把那个纸造出来并因此形成穿越政治资本。”
然后我就想到,那些穿越小说把自己通过作弊手段带回去的附加知识那么轻松玩耍
地运用,似乎是太不可思议了一点。
然后我就又想到我们在这版面上讨论有宋一代,王安石变了个法然后就轻松地农夫
蹑丝履了。
假如这个王安石是个穿越的,他穿越变法比我们穿越造纸更轻松容易一些么? |
|
c*******v 发帖数: 2599 | 34 你别乱扣帽子。
我老从来没说过王安石变法然后就农妇丝缕了。
神宗十年新政的经济成果,我前面贴的有正经的史家文章。
有谁有信心能把纸给提前造出来么?
我研究了好一阵子那个蔡伦造纸的流程,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如果我现在穿越
回去,肯定是不能把那个纸造出来并因此形成穿越政治资本。”
然后我就想到,那些穿越小说把自己通过作弊手段带回去的附加知识那么轻松玩耍
地运用,似乎是太不可思议了一点。
然后我就又想到我们在这版面上讨论有宋一代,王安石变了个法然后就轻松地农夫
蹑丝履了。
假如这个王安石是个穿越的,他穿越变法比我们穿越造纸更轻松容易一些么? |
|
c*******v 发帖数: 2599 | 35 中学为体,这个很难操作啊。
中学实际上比西学更复杂,争论也更多。
国学发展到宋朝巅峰期,北宋实际上实践了百年左右的两党制。
两派学说,哪一派为体?
或者从学术上来说, 程朱 vs 陆王,以何为本呢?
王安石从《周礼》看出来一堆财政制度,说《周礼》半部是理财。
司马光等骂他是妖人。
按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是不是要学王安石,
从周礼之类的典籍中去找经济思想?这好像又有点过于滑稽了。 |
|
l***r 发帖数: 473 | 36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经济的繁荣,结果就是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必然带来道德的沦丧。但这和执政党有
多大关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举个例子: 北宋,建国前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
五代十国时期,估计群众的生活之惨和解放前比,应该是有过之无不及吧,北宋建国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宋仁宗咸平之治期间,中国的科学文化经济都发展到了
封建时期的最顶峰,这些,显然不可否定的是与最高当权者的历史贡献不可分割,然而
此时,北宋的社会道德却是大大高过任何时期,这主要由上层领导阶级的道德水平决定
。看看此时都是些什么人当权:从欧阳修到范仲淹,在到司马光王安石孙东坡,其人品
都可惭愧死现在的某些官员,特别是司马光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成了死敌,却也是坦
坦荡荡,堪称君子。
可短短几十年后到了宋徽宗时,可以说满朝皆是奸佞贪婪之徒,蔡京童贯之流,于
是,下面的就出现了种种丑恶,也就出现了梁山一百单八好汉(虽然是小说,却也反映
了社会现实)。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就在于其最高当权者,宋仁宗的仁,节俭,
随便google一下就知道,而宋徽宗的骄奢,知道生辰纲是怎么回事的人都清楚。 |
|
c***c 发帖数: 21374 | 37 一、汉朝。公元前206年,刘邦创建了汉朝,60年后即公元前146年,当政者是汉朝第4
位皇帝汉景帝。这一年,已是汉景帝在位的第12个年头。由于汉初几代统治者都能认真
吸取秦朝覆亡的教训,对统治方式进行了积极有为的调整,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并延
续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三十税一)等政策,到汉景帝时,经济不仅得到了
全面恢复还有长足发展,社会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富裕与稳定的景象,进而迎来了中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景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了吴楚七国叛乱,使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为随
后的汉武大帝奠定了充分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
这一年(公元前146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1岁,史学家司马迁已躁动于母腹。汉朝如
旭日初升,前景一片光明。
二、唐朝。公元618年,李渊创建了唐朝,60年后即公元678年,唐朝第3位皇帝高宗李
治在位,实际当政者是皇后武则天。
唐朝经历了20多年的“贞观之治”,社会安定,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到了唐太宗
统治的后期,皇室与贵族奢侈之风盛行,动辄劳民伤财,部分地区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早在公元653年10月,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境...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888 | 38 似乎我们所知道的宋朝的大知识分子,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范仲淹,欧阳修,
司马光,等等,都是反对变法的。
宋朝的正统历史,更是把当时的变法派的所谓官员,除了王安石本人,都写在《奸臣传
》里面。
我小时候看宋稗类抄,里面关于王安石的恶心故事,非常得多,当时还很奇怪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记载,觉得这个人应该是很正面的。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是正面评价王安石变法呢? |
|
s**********e 发帖数: 2888 | 39 不过比较梁启超的两本书很有意思:就是王安石传和李鸿章传。
李鸿章无疑超级有才华有能力,在那个官场体系里面混得很好,但是一辈子的工作似乎
就是对一个破房子修修补补,都是一些小聪明,最后,几十年辛苦,一遭化为乌有。李
鸿章死得也很痛苦,不久清朝灭亡。
王安石的变法,也许有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似乎大的纲领问题都抓住了。但是似乎缺
乏实际变通的才华,导致满朝的官员几乎都不与他合作。但是最后,还是一样,变法废
除,不久北宋灭亡。 |
|
p****t 发帖数: 11416 | 40 熙宁变法和庆历新政要对照起来看
后者基本上都在搞政治体制改革,结果失败了(欧阳修的绯闻之一好像就是
反对派给他泼的污水);前者汲取教训,专搞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也失败了
北宋后期党争,根子不仅仅是王安石,司马光也有。王安石一死,他就把新
政彻底废除,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后来能不引起反弹么?
Hmm,历史殷鉴,当今天朝只搞经济,迟早要走到死胡同的 |
|
a****9 发帖数: 200 | 41 王安石当宰相之前做县官的时候曾经试行过什么青苗法啊之类的改革措施,效果不错,
所以他当宰相之后就大力推广,但是他却忘了无论多好的改革措施,没有人好好执行也
是枉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就有。他的那些改革措施毕竟还是有些漏洞
,最后被下面人实施起来非但没有利民利国,反而害国害民,最终没有成功
王安石本人虽然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固执己见,当
新法实施时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变通协调,最终也是导致新法失败 |
|
l**s 发帖数: 9490 | 42 范仲淹在王安石之前啊,如果好使,就没王安石什么事了
况下 |
|
a***e 发帖数: 27968 | 43 你把活着当历史看?
至于王安石的书生意气,对历史没有作用的,
事实是给齐来十个王安石,齐就灭于燕了
还这是什么历史,那什么都不是
还有管史论策论叫历史的? |
|
g****t 发帖数: 31659 | 44 我是给你举个例子,虚构的东西可能更真实。
这取决于你怎么写。
事实只是一方面.
对事实的整理和体系化思考,更重要.
司马迁的贡献最主要不是考据和罗列.
你把活着当历史看?
至于王安石的书生意气,对历史没有作用的,
事实是给齐来十个王安石,齐就灭于燕了
还这是什么历史,那什么都不是
还有管史论策论叫历史的? |
|
R*****d 发帖数: 1148 | 45 ☆─────────────────────────────────────☆
daye520 (哈哈) 于 (Sun Mar 20 12:21:45 2011, 美东) 提到:
很有现实意义。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Mon Mar 21 10:00:48 2011, 美东) 提到:
庆历新政到熙宁变法一段集中了太多人和事,很值得拍一部或者几部历史正剧,不过好
像还没有怎么见到过。就算是正经拍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个人传记
的也很少有。
☆─────────────────────────────────────☆
dahuang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于 (Mon Mar 21 10:14:45 2011, 美东) 提到:
土共不会容忍宣传两党制吧?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Mon Mar 21 10:29:21 20... 阅读全帖 |
|
|
m********y 发帖数: 21909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48 ☆─────────────────────────────────────☆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于 (Sun Nov 20 12:40:18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49 宋儒对之前佛教知识分子的工作是充分掌握了并且融会贯通了,
然后reformulate了儒教.人家有底气开新教,是因为人家学问到了.
但张之洞说 X体X用,这属于意淫空想.
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如果拿孙文同阶段的文章的水平来比较的话,
可以说是对西学所知非常之少.
其实直到现在,任何一个对西学了解点的人,恐怕都说不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
莫名其要大话.
其实也就是中学最弱的时候,才往往会出现这种意淫式的宣传口号.
对比下佛教入侵的情况:
韩愈可以看得出对佛教恨之入骨.王安石却泰然处之.
甚至多处宣讲甚至附和佛教的长处.
道理很简单,王安石是开创新教的学问level,压根不忌惮佛教.
中土对印度佛教文化的吸收算是一个
这个成功可以复制 |
|
z****e 发帖数: 54598 | 50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在宋仁宗期间考上进士的
只不过还嫩而已,而实际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年代应该差不多就是狄青征西那个年代
因为当时司马光还小,就是王安石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留下大名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那个年代的名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