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发帖数: 11162 | 1 1948年选出的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名单,与他们在1949年后的去和留
(根据网上相关资料整理、编辑)
数理组院士28人:
姜立夫(1890.7.1-1978.2.3),数学家。
许宝騄(1910.9.1-1970.12.18),数学家。“抢救”1
陈省身(1911.10.28-2004.12.3),数学家。去美国 1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数学家。
苏步青(1902.9.23-2003.3.17),数学家。
吴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学家。去美国 2后去台湾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物理学家。
李书华(1889-1979.7.5),物理学家。“抢救”2 去美国 3
叶企孙 (1898.7.16-1977.1.13) ,物理学家。“抢救”3
赵忠尧 (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学家。
严济慈 (1900.12.4-1996.11.2),物理学家。“抢救”4
饶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学家。“抢救”5
吴宪(1893.11.24-1959.8.8)...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 原创:大象公会Elephantia 大象公会 微信号 idxgh2013
功能介绍
精神食粮。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生产了全世界都吃不完的蔬菜和水果,华北生产尤其多,这是怎么
一回事?
文|兔透射
每到吃瓜的季节,都有段子提醒群众,中国人民有世界第一的吃瓜能力。
那到底是哪里的中国人最能吃瓜呢?
有趣的问题,我决定研究一下。
很遗憾,我没能找到全国范围的人均吃瓜统计,只找到一些省份的数据:
▍江苏省(出自:江苏省2013年人均食品消费情况统计,《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14》)
▍山东省(单位:公斤)(出自:山东省2013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数量统计,《山东统
计年鉴2014》)
▍安徽省(单位:公斤)(出自:安徽省2013年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统计,《
安徽调查年鉴2014》)
▍宁夏回族自治区(单位:公斤)(出自: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全体居民家庭主要食
品消费数量统计,《宁夏调查年鉴2014》)
这也太不能吃了吧?是不是数据有问题?
作为对比,美国人均吃西瓜约为7公斤,中国人应该远高于此才对。
值得解释的是,前述段子之所以认为中国人均吃西瓜57公斤,也不是因为找到了直接的
统计...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 http://www.junshis.com/article.aspx?id=135856&DevPage=1
更新时间:2018/5/7 11:58:21 编辑:传统文化-小文
非洲为什么那么穷:在非洲的中国人告诉你答案
深度剖析非洲经济落后的八大原因,非洲为什么很穷有了答案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
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
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
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
独立后腐败政权,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
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本来地大物博的非洲,为何一步步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发展
历程可见一斑。
南非,之前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国度。医疗更是世界顶级,1982年全世界第一例心脏
移植在开普敦完成。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矿产丰富,白人管理有
道,哪怕在世界各国对其经...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198 | 4 原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137724.html
世界第一农业强国
世界第一农业强国是哪一个国家?这好像应该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一些人可能认为是
美国,因为很多国家都从美国进口粮食。前几年,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几千万吨大豆。
还有一些可能认为应该是以色列,因为以色列把一片沙漠国土变成了高产农业基地,并
大量出口农产品。
但是,世界农业第一强国的的确确是另一个国家,她叫荷兰,位于纬度很高的欧洲北部
,领土面积只有中国或美国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左右,略大于台湾,如果只算陆地面积,
则略小于台湾,只有中美的三百分之一。人口一千八百万,也略少于台湾。荷兰的纬度
跟我国的漠河差不多,位于北纬52度附近。虽然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比漠河温和
,但是同样有漫长难熬的冬天。
就在这样一个地理气候看起来不太适宜发展农业的国家,却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农业
强国。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荷兰农产品出口113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405亿
美元。在世界前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中(美,荷,德,法,巴西),荷兰纬度最高,国土
面积最小,只有下一个最小领...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5 麻风树:奇迹般的生物燃料?
2009-05-11 09:19:18 来源: 人民网(北京)
一直以来,矮小的麻风树一直被认为是具有无限潜力的奇迹般的生物燃料而被广受
宣传。但是,麻风树的广泛种植是否可行?它的广泛种植会不会直接侵占发展中国家急
需的粮食作物的领地?
《耶鲁360度环境观察》(Yale Environment 360)日前刊载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
了探讨。文章指出,围绕麻风树种子的大肆宣传于2000年中期真正开始。典型的文章报
道是这样的:这种具有轻微毒性、椭圆形种子的耐寒灌木,是生物燃料近乎奇迹的来源
。因为麻风树可以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土地。栽培它可以避免逐渐取代玉米、大豆等粮
食作物。也就是说它不具备所谓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的主要缺点。围绕麻风树的喋喋不休
的宣传称,全世界对燃料的渴求可以得到满足,因为能源收获来自荒地,而并非良田。
麻风树土生土长在中美洲,在热带和亚热带具有良好适应性。从拉丁美洲、非洲到
亚洲,对于这些最为贫穷和拥有大量炎热、干旱土地的地区来说,麻风树似乎是一个特
别的恩惠。麻风树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能超过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不仅如此,
这种奇迹般的树 |
|
b*****l 发帖数: 9499 | 6 老兄啊,你引那个 wiki 的下面就是:
人类应用
地中海气候区由于阳光充足,经常成为观光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副热
带常绿硬叶林,此类植物的特点为叶片一般较厚,叶表面有蜡质,以减少水分蒸腾,适
应干燥气候。适合生产的农产品包括葡萄、橄榄、柑桔等,故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产地
多集中于此气候带。
季无法与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
热带常绿硬叶林,此类植物的特点为叶片一般较厚,叶表面有蜡质,以减少水分蒸腾,
适应干燥气候。适合生产的农产品包括葡萄、橄榄、柑桔等,故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产
地多集中于此气候带。(wikiped: |
|
发帖数: 1 | 7 非洲大蜗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最长能够长到20厘米,一只手都抓不住这个非洲大蜗
牛。而很多人却好奇非洲大蜗牛能吃吗,确实它们曾经上过饭桌,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美
食。但是最好还是少吃比较保险,因为容易感染寄生虫或者其他疾病。
从名字就能够知道非洲大蜗牛产自于非洲,在那里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美食。
尽管非洲大蜗牛体型巨大,最长能够长到20厘米,但在非洲没有人觉得这很奇怪。所以
非洲大蜗牛能吃吗这个是肯定的。
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也有非洲大蜗牛这样的菜肴,炒出来也是看起来非常的色香味俱全啊
,很多人也觉得确实很美味。但是非洲大蜗牛还是少吃比较好,因为非洲大蜗牛是一些
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媒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
在非洲的时候,非洲大蜗牛在那里是很适合的,但是到了其他的国家,非洲大蜗牛就成
为了可怕的入侵物种,是人们认为的世界上破坏性最强的蜗牛。非洲大蜗牛的食物包括
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
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是公认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糟糕的一种蜗牛。它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改变栖息地。
竞逐原生蜗牛。非洲...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8 解决全球性饥饿的最好方法不是转基因粮食而是素食,但是你们就是想不到,
有些人不愿意相信,更多人是不乐意做。
《动物解放》-作者介绍
彼得·辛格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著名伦理学家,现任教于澳大利亚
莫纳虚大学哲学系。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其代表
作《动物解放》一书从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
英文版的重版多达26次。
少养肉品动物——拯救地球(Peter Singer)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sources/liberateofanimal/034.htm
在此时此刻,世界许多地方千万以上的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另有千万以上的人
虽然食物够量,但品质有问题。最常见的是蛋白质不足。问题是:富裕国家所用以生产
食物的方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吗?
饲养的动物为了长肉以供人吃,必须吃食物。如果牛在只能长草而不能耕种的草地
上吃草,长了肉给人吃,则我们可以说这是纯收益,因为人类到目前还无法以合乎经济
的办法从草中获取蛋白质... 阅读全帖 |
|
h*********2 发帖数: 2508 | 9 我们这疙瘩(DC/NVA)每年冬天不算严寒,但还是冷的。今年我直到上星期还看到门口灯
下有几只蛾子,蚊子,前天还在阳台上捉到两只臭大姐。。。
据USDA的official report, 热带已经北移,以前在南部才能种的作物,现在在北卡都
可以。虽然眼下很舒服,还是很令人担心的。地球肯定面临比较大的变化。 |
|
r******h 发帖数: 809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vel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atezh (剃度在莲台下), 信区: Travel
标 题: 水下伯利兹(6)——Actun Tunichil Muknal (end)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8 01:12:36 2012, 美东)
Actun Tunichil Muknal是一个玛雅洞穴的名字,简称ATM,是tripadvisor上排名第一
的tour。早上八点半从San Ignacio出发,先是沿着昨天来时的公路往回开,最后是8
miles的土路。土路很快从木桥上过了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从ATM中流出的,很蜿蜒;之
后从停车场走到ATM入口的45分钟trail上、还要过三遍同一条河。远处是由危地马拉境
内绵延至此的玛雅山脉;近处两边有成片的种植园,大片大片的桔林,还有些成排的其
他作物。看到了一些土堆,和进Tikal路两边的那些土堆很像,以前玛雅人在上面盖房
子的。看到了一只很大的蟒蛇,当地人捉了打算拿去卖的。
ATM洞里曾经发生过几起游客相机碰坏古迹的事故,所以现在一律不准带相机了,甚至
连外面的trail都不让拍照,很... 阅读全帖 |
|
r******h 发帖数: 809 | 11 Actun Tunichil Muknal是一个玛雅洞穴的名字,简称ATM,是tripadvisor上排名第一
的tour。早上八点半从San Ignacio出发,先是沿着昨天来时的公路往回开,最后是8
miles的土路。土路很快从木桥上过了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从ATM中流出的,很蜿蜒;之
后从停车场走到ATM入口的45分钟trail上、还要过三遍同一条河。远处是由危地马拉境
内绵延至此的玛雅山脉;近处两边有成片的种植园,大片大片的桔林,还有些成排的其
他作物。看到了一些土堆,和进Tikal路两边的那些土堆很像,以前玛雅人在上面盖房
子的。看到了一只很大的蟒蛇,当地人捉了打算拿去卖的。
ATM洞里曾经发生过几起游客相机碰坏古迹的事故,所以现在一律不准带相机了,甚至
连外面的trail都不让拍照,很有点因噎废食。从停车场到洞口几乎是平路,很明显的
trail,两边有很多当地特色植物,看到了可可树、巧克力树;有一种阔叶植物很喜欢
寄生,细细的根顺着其他植物的大树干爬上,寄生的根本身是不入土的;看到了蕨类植
物和比蕨类还要早的更老古董;看到一种阔叶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两个椭圆形的洞,洞
很大、切... 阅读全帖 |
|
N****D 发帖数: 1236 | 12 5gal没问题,看见一个FL的农民这样种过,不过他在每个盆子下面都套了一个不漏水的
盆,说是为了保湿保肥,对于热带地区防止作物过度蒸发肯定有帮助 |
|
t*******h 发帖数: 2744 | 13 对食材“敲骨吸髓”式的综合利用程度,真正体现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不断从
生存环境中扩大食物来源,某些被中国人纳入食谱的植物,甚至有害健康。这种“博大
”从何而来?
文/黄章晋
在中国人看来,祖国饮食文化与中医、武术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独步天下。
精深、独步全球与否,我们将在这个系列的后续文章中讨论,但中餐的博大举世无双,
应当毋庸置疑。
博大首先体现于自然条件。中国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境内有
高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和海洋,因此食材类别极为多元。
第二个则在于中国人“物尽其用”的传统观念。国人不但对食材选择百无禁忌,并且对
每个可食部分都会以专门的烹饪方式予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第一集就以
《自然的馈赠》为题,强调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这一特征。
以物尽其用为典型特征之一的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发育出来的?
【“吃掉所有动物的能力”】
1980年代初,哑剧《吃鸡爪》夸张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利用动物蛋白上的勤劳和机智。同
期,央视台某生活栏目曾介绍各地如何利用鸡爪,脱颖而出的当然是一位精致的上海人
。这位鸡爪爱好者的绝活,是把鸡脚腕后那几根细小的骨头啃咬...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630 | 15 【银河纪元410年 我们的星星】
天空是一片迷蒙的暗灰色,下着同样迷蒙的细雨,将午后的小湖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雨雾
中。湖畔的小草在微风中俯仰,贪婪地吸吮着甜丝丝的雨水。一只用草叶编的小船浮在
湖面上,在雨丝激起的圈圈波纹中越飘越远。
云天明坐在岸边,将一颗颗湿漉漉的小石子扔进湖里,泛起一片片涟漪。一个美丽热情
的女子坐在他身边,静静地凝视着他,被风吹起的长发时而飘拂在他脸上,痒丝丝地好
不舒服。
有那么一瞬间,云天明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大一时的那次郊
游,回到了当初和程心幸福地在一起的那一个小时。但淡黄色的湖面,蓝色的草丛和色
彩斑斓的石子无不提醒着他,这是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是近七个世纪之后,近三
百光年外的另一颗星星……
以及另一个女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知怎么,云天明想到了一句古诗。那还是他那崇尚古典教育的
父母
逼他背下来的。而今天,他真的是“不须归”了。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这一切本来没什么奇怪,甚至是顺理成章之事。当年他的多少同学,七年,七个月,甚
至七天之后身边就换了另一个女人,而他在七个世纪后,本来根本不敢奢望能和同一个
女子坐在一起。...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6301 | 16 菲比莫雷是个泾渭分明的城市,临近湖岸的富人区和奴隶及土著民的居住区域之间有
明显的隔离带,巡逻的士兵会把每一个不小心踏入隔离带的土著民赶回去。当然如果按
旧时代的标准来衡量,特权阶级居住的富人区也与贫民窟无异,而土著民居住的区域完
全就是垃圾场。
几名战士懒洋洋地沿着菲比莫雷的外围走着,保持着一定的警觉,但丝毫不紧张。
这个夜晚很安静,和以往没什么区别。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份量和角色,主要是驱赶那些
不守规矩的土著民,或者是教训教训某个饿得发疯,想要偷东西的奴隶。如果有外敌想
要侵占菲比莫雷,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对付库比雷,而不会在他们这些量产的标准战士身
上浪费时间。有了库比雷才有了菲比莫雷城。
当这队战士从一片幽深的树林边走过时,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们身后。他伸手抓
住最后一名战士的脖子,就把他悄无声息地提入了森林。整个过程中,前面的五名战士
都全无察觉,直到走出几百米外,他们才发现队伍中少了一个人。不过他们都没把这当
回事,只当那个家伙到树林中方便去了,除了向后方使劲张望了几下,连停步的意思都
没有,更别提返回去确认了。至于什么时候跟上来,甚至会不会跟上来,根本不是他...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17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18 第三章 没有我们的城市(6)
其它的入侵者,比如铅、汞和镉之类的金属,不会那么快就被从土壤中冲走,因为它们
属于重金属。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汽车不再奔驰,工厂不再运作的时候,排放物也就没
有了。未来第一个百年中,腐蚀作用将定期引爆残留在油罐、化工厂和发电厂中的定时
炸弹,当然还有数百个干洗店。逐渐地,细菌将分解燃料的残渣、干洗溶剂和润滑剂,
将它们转变为无害的有机碳氢化合物——不过,从杀虫剂到增塑剂,再到绝缘装置,这
一系列的人工制品得存在好几千年,直到微生物进化之后才能将它们降解。
没有了酸雨,存活下来的树木需要抵抗的污染物将越来越少,因为化学物质正逐渐从系
统中消失。几个世纪后,树木开始吸收降解了的重金属,经过再循环、再沉积的作用,
它们的浓度进一步得到稀释。等植物死亡、腐烂后成为土被,这些工业有毒物质将被埋
得更深,后继的植物也将持续和深化这个过程。
纽约的许多珍稀树种即便不是在垂死挣扎,也已濒临灭绝,不过已经灭绝的物种倒还不
多。1900年左右,一场病虫灾害随一船亚洲树苗来到纽约,所有的美国栗树都遭受了枯
萎病的打击,不过,即便是这种被人们深深悼念的树种,也依然还在纽约植物园的老...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19 第四章 史前世界(3)
这样的机器相当昂贵,它们类似于小型的钻油船。湖泊太深,钻孔机没法锚定下来,只
好依靠几个与全球定位系统相连的推进器来不断调整它在洞穴上方的位置。但科恩说这
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地球最悠久、最丰富的档案文献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极地冰层的前进与后退造就了气候的变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
信热带的物质循环也是原因之一。我们对于极地的气候变迁了解很多,但我们对地球的
热源却知之甚少,可这里是人们生活的地方。”科恩说,从地层中取样可以获得“十倍
于冰川层中的气候史,精确度也会高得多。也许有一百种不同的东西可供我们分析。”
它们留存着人类进化的历史,因为矿样中记录了年代的跨越——有灵长类动物迈出的直
立行走的第一步,还有南方古猿到原始人类、能人、直立人种、最终到智人的超越。这
些花粉与我们祖先吸入的那些一模一样,甚至源于他们曾经触摸和食用过的同一种作物
,因为它们也同样出现在这条裂谷之中。
东非大裂谷的另一分支位于坦噶尼喀湖以东,是一个浅些的盐湖,在过去的两百万年中
它蒸发消失、又再次出现,反复数次。今天的它是一片草场,马赛人7在这里放牧牛羊
,上面洒落着沙岩、粘土、凝灰...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0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sources/liberateofanimal/034.htm
在此时此刻,世界许多地方千万以上的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另有千万以上的人
虽然食物够量,但品质有问题。最常见的是蛋白质不足。问题是:富裕国家所用以生产
食物的方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吗?
饲养的动物为了长肉以供人吃,必须吃食物。如果牛在只能长草而不能耕种的草地
上吃草,长了肉给人吃,则我们可以说这是纯收益,因为人类到目前还无法以合乎经济
的办法从草中获取蛋白质。但是,如果我们把牛放在饲养场或其它类似的囚禁场所,画
面完全改观。因为我们必须喂牛。不论牛在囚禁场所何等拥挤,大片土地却都必须用来
种玉米、高梁、大豆等等用来喂牛的谷物。这乃是用我们自己可以吃的东西来喂牛。牛
必须为了每天可以活下去而消耗其食物中的大部分。小牛不管何等被限制行动,它要活
下去,就必须燃烧食物。食物也必须用来构成人不能吃的部分,如牛骨头,只有此外剩
余部分的食物才用来长成人类可食的肉。
在人类吃的动物肉中,有多少蛋白质是牛已消耗掉,又有多少是留给...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1 而是素食,但是你们就是想不到。有些人不愿意相信,更多人是不乐意做。
《动物解放》-作者介绍
彼得·辛格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著名伦理学家,现任教于澳大利亚
莫纳虚大学哲学系。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其代表
作《动物解放》一书从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
英文版的重版多达26次。
少养肉品动物——拯救地球(Peter Singer)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sources/liberateofanimal/034.htm
在此时此刻,世界许多地方千万以上的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另有千万以上的人
虽然食物够量,但品质有问题。最常见的是蛋白质不足。问题是:富裕国家所用以生产
食物的方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吗?
饲养的动物为了长肉以供人吃,必须吃食物。如果牛在只能长草而不能耕种的草地
上吃草,长了肉给人吃,则我们可以说这是纯收益,因为人类到目前还无法以合乎经济
的办法从草中获取蛋白质。但是,如果我们把牛放在饲养场或其它类似... 阅读全帖 |
|
h*******k 发帖数: 975 | 22 序号 申请人 性别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领域 依托单位
所在国别
(地区)
1 丁航 男 博士 教授 多相流与液滴动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中国
2 王家军 男 博士 研究员 低维拓扑 北京大学 中国
3 亢战 男 博士 教授 不确定性结构分析与优化 大连理工
大学 中国
4 白承铭 男 博士 教授 代数学及其在数学物理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 中国
5 刘彬 男 博士 教授 先进材料的多尺度多场力学 清华大
学 中国
6 许晨阳 男 博士 教授 代数几何 北京大学 中国
7 杨文力 男 博士 教授 量子可积系统的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
8 ...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3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sources/liberateofanimal/034.htm
在此时此刻,世界许多地方千万以上的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另有千万以上的人
虽然食物够量,但品质有问题。最常见的是蛋白质不足。问题是:富裕国家所用以生产
食物的方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吗?
饲养的动物为了长肉以供人吃,必须吃食物。如果牛在只能长草而不能耕种的草地
上吃草,长了肉给人吃,则我们可以说这是纯收益,因为人类到目前还无法以合乎经济
的办法从草中获取蛋白质。但是,如果我们把牛放在饲养场或其它类似的囚禁场所,画
面完全改观。因为我们必须喂牛。不论牛在囚禁场所何等拥挤,大片土地却都必须用来
种玉米、高梁、大豆等等用来喂牛的谷物。这乃是用我们自己可以吃的东西来喂牛。牛
必须为了每天可以活下去而消耗其食物中的大部分。小牛不管何等被限制行动,它要活
下去,就必须燃烧食物。食物也必须用来构成人不能吃的部分,如牛骨头,只有此外剩
余部分的食物才用来长成人类可食的肉。
在人类吃的动物肉中,有多少蛋白质是牛已消耗掉,又有多少是留给...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