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 发帖数: 1769 | 1 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惋惜六国彼此征伐,不能合纵灭秦。如苏洵的《六国论》
。在弱宋那个特殊时期,苏洵“弊在赂秦”的观点,更是发人深省。不过,穷酸文人的
牢骚之语,当做一片爱国赤诚则可,不必太当真。
六国为什么不能合作灭秦?
首先,必须澄清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六国合纵灭秦,是后人看到六国灭亡之后,所发
出的的感慨。而在战国早期与中期,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秦国最终会一统天下。因为,
秦国强盛之前,也曾出现过烜赫一时的强国,比如:魏国。魏国任用吴起变法,训练魏
武卒,短期之内,魏国的国土增加了三倍有余,魏王也是战国第一个称王的中原诸侯(
楚国早在西周就已称王)。魏国四十万铁甲军,强横无比。结果,桂林之战,魏国霸权
受创,马陵之战,魏国元气大伤,河西之战,魏国尽失河西之地。天下无一心,列国无
恒强。当时的人,大多认为秦国也只不过是一时强横罢了,六国只需合纵弱秦,没必要
合纵灭秦。 |
|
w*********4 发帖数: 1769 | 2 其次,六国地缘政治使然。秦在西,齐在东,燕在北,楚在南。赵魏韩居三晋。五国与
秦国接壤,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所以齐国肯定不会参加灭秦。因为灭了秦国,齐国也
分不到秦国的土地。所以,六国合纵不可能,最多是除了齐国之外的五国合纵。但是中
央五国一旦合纵,除了秦国芒刺在背,齐国恐怕更是寝食难安了。因为五国合纵,西可
灭秦,东可灭齐。而且齐国西部边境,并无险可守,所以,齐国为了自身安危,必定百
般破坏中央五国的合纵。缺了齐国的合纵,要灭秦,谈何容易。 |
|
k**o 发帖数: 15334 | 3 项羽灭秦的时候,韩信还是一无名小卒,受胯下之辱呢。如果没有
项羽灭秦,秦朝早就控制了局面,灭了各路起义军,慢慢恢复正常了。
等韩信想灭秦的时候,当地甲长立马给他扭送郡守法办了。 |
|
k**o 发帖数: 15334 | 4 陈胜吴广只不过是第一个挑起乱局的人而已,项家在陈胜吴广之前就已经布局
很多年了,所以项家最后才能成为灭秦的主力,而陈胜吴广没做成什么事。 |
|
w*********4 发帖数: 1769 | 5 最后,就是六国的内部矛盾了。燕赵一直在争夺中山,魏国一直在抑制赵国。韩国申不
害变法,韩国有了“小霸”之称,对赵魏也构成了挑战。楚国内部封君过多,也削弱了
楚国朝廷的国力。
最后,战国时期,统一是历史大势,即使六国合纵灭秦成功,也只不过是被其他国家一
统天下,六国最终还是只能剩一个国家。 |
|
M******a 发帖数: 6723 | 6 2016-05-01陈苏镇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微信号BDZGGDSYJZX
功能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编辑说明:陈苏镇教授《“天下苦秦”辨》发表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
315号,微信版文字略有调整,引用请据原书。】
一
“天下苦秦”是秦末战乱中颇为流行的一句鼓动反秦的口号。陈胜于大泽乡起事时,分
析过成功的可能性,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此
后,这一口号每每被起义将领用来证明反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如《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载张楚将军武臣谓赵地豪杰曰:“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高祖本纪》载刘邦谓
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等等。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时关中并未发生反秦暴动,《始皇本纪》言“山东郡县少
年苦秦吏”,比较确切,“天下苦秦”则有夸张之嫌。二是喊出“天下苦秦”口号的陈
胜、武臣、刘邦等人皆为楚军将领,而楚人正是当时反秦的主力。这说明“苦秦”最甚
者其实是楚人,“山东郡县”尚不能准确揭示这一事实,“天下”云云更进一步将...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4044 | 7 其实是的,秦灭六国死的人远没有刘邦项羽灭秦争霸死的人多。秦灭六国后威加四海,
一系列彰显国力的大工程。汉立国的时候连四匹白马都凑不齐,还有白登之辱。 |
|
发帖数: 1 | 8 越灭吴
楚灭越
秦灭楚
吴人灭秦。
这是历史时间线。
而且吴越是东夷人
楚国是南蛮,原来族群很大不同。 |
|
u***s 发帖数: 318 | 9 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秦朝,一般来说称其为“秦人”“秦族”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何会弃
“秦”用“汉”,难道真是因为秦朝残暴不得人心?
一袭黑衣的秦朝军队
自汉至清两千多年,各朝代国号数十个,先后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称
,但都被“汉人”逐一击败,“汉人”早已与历代国号无关,成为汉民族的专用词。汉
朝后,“汉”国号仍为后世诸多汉族建国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汉族建
国者也以“汉”为国号。这在其他国号上非常罕见,他们为何如此?从最早汉帝国的汉
人到如今凌驾于所有国号之上的汉族,“汉”是如何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转变,逐渐成为
世界第一大民族族称的?
从China秦到“甚美”的汉人
我们为何弃“秦”用“汉”,这其实跟China有关系。现今,大部分人以为英语中中国
China是源于瓷器china,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中国并不源于瓷器china
China从印度而来英语最早中“瓷器”是porcelain,中国瓷器则为Chinaporcelain 或
porcelain of China,在17世纪,开始出现chinawrea (ware意思是物品、器皿)来专
门指“中国瓷器”。
不过后...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92 | 10 高句丽 跟高丽差老鼻子了。灭高句丽是自己人火并,如同秦灭楚,楚灭秦。 |
|
a*p 发帖数: 495 | 11 都说项羽分封诸侯不公,其实我看也没啥。
第一,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
第二,项羽分封的原则是看灭秦出力多少:救钜鹿之后跟随入关的诸侯基本都分了好地
盘。田荣这种公然唱反调不出兵的,自然没份儿;陈馀这种闹情绪,不随入关,自个跑
河边钓鱼消极对抗的,分封三个县也算对得起他了;刘邦这种偷奸耍滑,一路专挑软柿
子,先入关沽名钓誉,然后还竟然胆敢闭关据守的,鸿门宴上没有杀已经算开恩了,最
后还封了汉王。
第三,抱怨的人基本上都是六国王族,灭秦没出什么力,靠吃老本,觉得自己应该被优
待。项羽不鸟他们也很正常。 |
|
r******t 发帖数: 8967 | 12 齐国自从被乐毅灭了一次后就萎了。楚之前被秦多次打击,楚王都死在了秦国了。而且
楚国的内政乱的一塌糊涂,被灭前几十年都没像样的出击过。就是靠着疆土广大防御。
韩魏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当时也只有赵国能打,可惜被白起屠了。 |
|
a*p 发帖数: 495 | 13 虽说陈涉大泽一呼天下应,但是当章邯王离率主力出击之后,在关外打得各路诸侯屁滚
尿流,溃不成军。
陈胜项梁先后覆灭,义军失去领袖,开始混乱。
围钜鹿的时候,陈馀几万赵兵进在咫尺而不敢往救,各路诸侯救兵互相壮胆聚在一起扎
营,
宋义率楚军主力46天不敢渡河,随时准备跑路。可见秦兵威之盛。六国叛军崩盘在即。
就在这时,项羽挺身而出,杀宋义,破釜沉舟,荡气回肠,一战击溃秦军主力,
掳王离,降章邯,取得了灭秦战争决定性的胜利。
历史的车轮瞬间转向,壮哉! |
|
w*********4 发帖数: 1769 | 14 这也得具体分析了。六国合纵攻秦,韩国是最卖力的,因为函谷关就是韩国与秦国交界
线,秦国东出,争夺天下,每次必走函谷关,所以整个战国时期,韩国是被秦国打的最
惨的。因此,每次合纵攻秦,韩国总是很积极。楚国国力雄厚,合纵攻秦,楚国的态度
基本上是不愿出兵,但是出辎重,出粮草也还凑合。 |
|
|
S******n 发帖数: 5022 | 16 想起来还是赵武灵王牛啊,本来规划是十五骑兵从代地出云中,然后南下咸阳灭秦的。
(方案完全可行。后来汉唐北方游牧民族几次威胁长安就是这么打的。)可惜他儿子比
较傻缺,把赵武灵王这15万骑兵解散了。 |
|
|
o**********e 发帖数: 18403 | 18 嗯。 有道理。 苏洵确实有点马后炮。
当时西周东周几百年,很多诸侯野心
就停留在”霸“一把,“爽”一把。 其实
怀疑秦国先辈都不见得目标是”天下一统“。
毕竟先秦有很强的”分封“系统而不是”郡县“
系统。 先秦大的改朝换代都会对前朝的子嗣分封,
换取和平。
即使后来秦始皇死后,大多数反秦诸侯都是目标
割据一方,而不是代替秦朝。 楚霸王,楚怀王,
汉王,韩王,齐王,韩信, 都各有自己的地方势力。
张良始终效忠韩国。齐田横500壮士也是效忠齐国,
而不是西汉。 后来刘邦分儿子们分封各国,
男女侍从都在想办法回“国”,可见他们的效忠不是汉帝。
西汉最终巩固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是长期摩擦和偶然。
而不是谁成功计划出来的。 秦始皇倒是计划过千秋万代,
可是很失败,而且他这种暴君注定失败。 他手下内外太监PM
勾结起来,把秦始皇这个大CEO和指定继承人都害死。
但是秦始皇手下的那个PM 系统,基层PM整天写竹简,
一级一级地上报:某某某计划几天干什么活,REACH
啥MILESTONE。 千里迢迢全国征劳工去修长城,结果
居然豆腐渣到了被孟姜女给哭塌了。 秦始皇估计龙颜大怒,
一堆人... 阅读全帖 |
|
S***p 发帖数: 19902 | 19 统一6国是很偶然的事情~秦国偶然赶上了很多代君主都很厉害
其实嬴政要是稍弱一点被嫪毐宫变了秦国可能就回到秦献公以前的乱政
或者像晋国那样分成几家了 |
|
c*******9 发帖数: 9032 | 20 秦统一属于偶然,但以后军事进步,城墙作用变小,统一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
G*******m 发帖数: 16326 | 21 李信20万虎狼之师也是虎狼之师。
不是被打得满地找牙吗?
楚虽三户,灭秦必楚。 |
|
m*t 发帖数: 2464 | 22 本文摘自:《秦始皇的秘密》 作者:李开元 中华书局
1 丞相的反叛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始皇的表叔,权高位重,出任丞相达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启,突
然被迁徙到秦楚两国边界的郢陈。他为什么被迁徙到郢陈,他与秦王嬴政之间,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情?由于史书失载,又成为一桩历史之谜。
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的事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共只有六个字:"昌平君
徙于郢。"简略而不详的纪事,文字上并没有特别难解的地方。徙,迁徙。郢,地名。
这里的郢,指的是郢陈,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一年,
昌平君被迁徙到了郢陈。
郢陈这个地方,从前是陈国的国都,楚国灭掉了陈国以后,曾经将首都迁到这里,于是
被称为郢陈。昌平君被迁徙到这里以前,郢陈已经被秦军占领,改称为陈县,属于秦国
的领土,地处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区。那么,昌平君为什么会被迁徙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呢?
昌平君被迁徙以前,是秦国的丞相;他的迁徙路线,是从咸阳到郢陈。咸阳是秦国的首
都,郢陈是秦国的边地,由首都到边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如果不是
为了特殊的事情一时性前往,常常意味着贬斥和失意。大家再看看史料中的...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23 大 秦 帝 国
绪论 。秦之来源
公元前221年,秦载入史册。
秦王朝的历史虽然很短,只有十三年的历史,但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
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在中国史上开创了一个中央集团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当然说
到秦朝的辉煌历史,我们不得不从最源头开始。
○1:姓氏来源。
秦的祖先是颛顼的孙女,名叫女修。有一天,女修在河边织布时,看到一枚燕
卵,于是女修就把蛋吃了,于是就怀孕了,生下大业。大业又娶了女华为妻,生大费,
之后大费随大禹治水有功,舜赐他嬴姓。这就是秦人的姓氏来源。
○2:列位诸侯之中
虽然,秦国有了自己的姓和地盘,但还是以前那样的弱小,常常被外族侵略,就
这样秦人忍了约四十年之久,终于在公元前771年一展鸿图,当时正值西戎与申侯杀了(
周)幽王,(周)平王穷途末路之时,秦襄公派兵护送平王,帮助其东迁洛阳。平王登基
之后,为感谢襄公之恩,把岐山之西分给襄公,并让秦列位诸侯之中。也为秦后来的统... 阅读全帖 |
|
j****e 发帖数: 12067 | 24 秦楚之际,楚怀王心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骤然发达与迅即陨落,都与历史的演进
丝丝入扣。其曾经尊崇无比的外在地位,与其毫无实力支撑的虚弱本质形成了一个巨大
反差。这种反差使得楚怀王心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两千年的历史叙述中受到有意无意地
忽略、冷淡。在时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他甚至被演绎成一个白痴,用以衬托项羽的不
凡业绩。然而一旦深究历史,就会发现,没有楚怀王心的努力,反秦大业的胜利是难以
想象的。于是,在楚怀王心的历史功绩与他受到的冷遇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巨大反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楚怀王心本身的历史地位此前肯定是被低估了。那么,对于这样重
要的历史人物,就有必要梳理其与历史的相关节处。现根据《史记》相关记载,略论如
下。
一、时局的需要,楚怀王心被动地登上历史舞台
由陈胜点燃的席卷全国的反秦烽火,本来与楚怀王心无涉。陈胜失败后,项梁继起,成
了旧楚之地的反秦中坚。尽管项梁在楚地军事上占压倒优势,但政治上还不能名正言顺
地让各路武装听从号令。陈胜死后,广陵人秦嘉拥戴景驹为楚王一事,即可为证。项梁
扑灭秦嘉部后,正名问题仍悬而未决。在确认陈胜已死的情况下,项梁召部将会薛(今
山东滕县东南)...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5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关于秦的灭亡,贾谊有一句总结,叫做“仁义不施”;《史记.陈涉世家》里,陈胜也
有一句总结,叫做“天下苦秦久矣”。
这些其实都是套话。对老百姓不好,把他们当成纯粹的资源,战时是前线送死的炮灰,
平时是供薅羊毛的绵羊,这是帝制国家的常态。炮灰和绵羊急了,自然也会想要咬人,
但咬人和镇压咬人也是帝制国家的常态,且相比咬人者,镇压者往往更有经验。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
为什么镇压者的经验,突然不管用了?
“天下苦秦久矣”是常态
先说一下“天下苦秦久矣”这个事。
《史记.陈涉世家》里,与“天下苦秦久矣”之说相关联,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失
期法皆斩”,也是陈胜说的。
陈胜这拨人耽误了服徭役的报到期限,究竟会不会被斩首?
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秦律里没有这种规定。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法律问答》,“征发徭役时
如不报到,处罚应该是笞打”,“征发徭役时不报到,但在一年内被捕获,只是以游荡
罪再行笞打”;根据另一份秦简《徭役》,服徭役迟到三五天的,“谇”,骂一顿;迟
到6天至... 阅读全帖 |
|
n******5 发帖数: 1990 | 26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
|
n******5 发帖数: 1990 | 27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老唐: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21:22:07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16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9 http://hx.cnd.org/?p=129916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就完全消失了。
刘邦项羽之争,有一种说法是项羽试图恢复封建制,亡秦之后大封诸侯,而刘邦则顺应
历史潮流重建中央集权制,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实际上刘邦不但在逐鹿中原的过程
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而且建立汉朝之后,恰恰就是部分实行了这种“立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0 老唐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就完全消失了。
刘邦项羽之争,有一种说法是项羽试图恢复封建制,亡秦之后大封诸侯,而刘邦则顺应
历史潮流重建中央集权制,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实际上刘邦不但在逐鹿中原的过程
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而且建立汉朝之后,恰恰就是部分实行了这种“立
诸子置王”以镇庞大的帝国的措施。这种郡国制经过汉景...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1 读商鞅变法与秦灭六国历史 顿悟邓小平说一百年不动摇深意
秦朝的改革开放政策: 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决定性战役: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
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内容有:
措施 目的及作用
1,“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
制度,开墾荒地,肯定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
2,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等级制度
,发展和壮大地主的政治势力
3,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伍连坐” 实行中央集权。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经济,壮大地主阶级经济力量
5,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器 方便税收和交换,加强集权制度
6, “燔诗书而明法令” 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统治阶级的专政
================... 阅读全帖 |
|
G********l 发帖数: 574 | 32 战国七雄:秦、韩、楚、燕、魏、齐、楚。
从实力上而言,赵国、齐国、楚国、秦国,都是传统强国。尤其是赵国,跟秦国的
距离,曾经可不是一点点。要不然,后来强大的秦始皇也不会曾经囚禁在赵国当做人质
了--- 当然,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分析谁是强国,又强在哪些地方。而是,看看他们
的灭亡之路 ---
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猛然陡增,加上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于是,秦国
开始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国梦。之所以是梦,估计当时的天下各国,都不曾想到秦国
会有如此之雄心壮志。尤其是赵国,绝逼没想到,当年那个关在自己后院猪笼里的懦弱
小屁孩,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伟大抱负--- 当然,估计很多秦国人自己,也没想到。搞
不好,商鞅,也没想到 --- 他只是在尽忠臣的职责,努力打好一份工,辅助秦国更加
强大而已 ---
2、韩国。在当时的天下各国中,属于小国。它按照祖宗留下的间隙生存法则,在
大国缝隙间活了下来,还过得挺滋润估计。于是,他就继续坚持着祖先留下的治国法则
,努力坚持这个国策。道理很简单,他觉得,它的存在,对于赵国秦国都不会有危险,
反而会是他们之间的一个过渡。所以,他们不会灭他。甚至,韩国可以玩...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33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①,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②,居于北蛮
,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③、驴、④、駃騠⑤、騊
駼⑥、騨騱⑦。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⑧,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⑨,以言
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⑩,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11),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
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12)。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13)。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
,贼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14)。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①苗裔:后代子孙。②唐:陶唐氏,即尧。虞:即虞舜。③橐駞(tuó tuó,驼
驼):同“橐驼”,即骆驼。④(luó,罗):通“骡”,母马与公驴杂交而生者
。⑤駃騠(jué tí,决提):母驴与公马杂交而生的驴骡。⑥騊駼:一种良马。
⑦騨騱(tuó xí,驼席):野马名。⑧毋:通“无”。处:居。⑨文书:文字书
籍。⑩毌弓:通“贯弓”,拉开弓。(11)宽:不打仗之时。(...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4 ☆─────────────────────────────────────☆
milkswan (好花堪折直须折) 于 (Tue Jun 21 13:26:23 2011, 美东) 提到:
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地区。燕国国小,
位置偏僻,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乐毅伐齐。齐闵王时,是齐国的一个高峰,《史记
》乐毅列传第二十:“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
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
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后来燕昭王怨齐,请乐毅为将,当时苏秦也在期间使用离间计,
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结果是齐国大败,齐闵王被杀。
还有一件就是荆轲刺秦王了。秦和燕离得比较远,秦灭别国时,当时的燕王喜还派
兵夹击赵。但秦王既然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燕国也在被征服之列。《史记》燕召公世
家第四:”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当时的燕太子还算有点胆色,
派荆轲刺秦王。事败,秦伐燕,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后来燕国又残喘了几
年。
这...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6673 | 35 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地区。燕国国小,
位置偏僻,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乐毅伐齐。齐闵王时,是齐国的一个高峰,《史记
》乐毅列传第二十:“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
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
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后来燕昭王怨齐,请乐毅为将,当时苏秦也在期间使用离间计,
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结果是齐国大败,齐闵王被杀。
还有一件就是荆轲刺秦王了。秦和燕离得比较远,秦灭别国时,当时的燕王喜还派
兵夹击赵。但秦王既然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燕国也在被征服之列。《史记》燕召公世
家第四:”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当时的燕太子还算有点胆色,
派荆轲刺秦王。事败,秦伐燕,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后来燕国又残喘了几
年。
这里就牵涉到燕王喜的下落了,本来《史记》中的记录应该最权威,一是离得时间
近,司马迁写[史记]时,秦灭亡也不到百年,二是当时的人还有风骨,特别是史官,东
西特别可信。
[史记]中关于秦灭燕国的介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大商人吕不韦的侍妾,后被子楚看中,由吕不韦献给子楚做了子楚
夫人,一年后,生下嬴政。子楚继位后,赵姬被封为王后,嬴政被立为太子。三年后,
秦庄襄王(子楚)去世,嬴政以太子的身份登上了王位。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
传》中有这样两段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姬自匿有
身,至大期时,生子政。”一处说吕不韦在邯郸时娶了绝色善舞的赵姬为妾,不久,就
知道赵姬有了身孕。一处说赵姬在改嫁给子楚时,自己隐瞒已有身孕的情况,到大期(
十二个月)时,生下了儿子,取名政。也就是说,嬴政是超过十月怀胎期而生的。那么
,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呢?正是由于司马迁的这两段记载
,在历史上引来了多种的解释,进而使得秦始皇的身世成了千古难解之谜。
吕不韦原是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后举家迁居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吕
不韦往来各地做生意,在一地低价买进,在另一地高价卖出,由是累积家财巨万,成为
阳翟数一数二的大商人。但吕不韦不满足富甲一方的生活,他对政治和权力很感兴趣,
并时刻寻找投身政治的机会。当他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遇到了在赵国当人...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7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 阅读全帖 |
|
d*********t 发帖数: 4393 | 38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i*****t 发帖数: 297 | 39 1
几千年来,是个中国人,都无不知道秦始皇的恶名
然而,这位统一天下的始皇帝真的又是天下最坏的么?
这就得要把整个大秦的历史再好好扒一扒了之后,再做结论了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而这战国时期,不仅是各诸侯国相斗,这诸子百家
也同样的相斗。那最后他们中谁赢了呢?如果谁认为是什么儒家或道家,那就大错了—
—是法家!
法家帮助大秦帝国一统天下,而自己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胜利者。
法家虽以“法”为名,但却是以谋术取胜。后人常说常用的“出谋划策”但是出自于法
家。而讲“诚”或“直”的儒家,与讲“大智若愚”的道家是不屑甚至不耻于法家的什
么谋及什么策的。
但这普天之下,却又是谁也斗不过法家的术谋。而李斯是法家的谋术大师,且那时他已
几乎是没有了对手——他之前的商鞅早就“作法自毙”了,而与他曾经同时为大秦出力
的同学韩非子虽说学问已经是集法家之大成,可还是落入他的陷阱,被他害死了。
然而,就是如此“智谋”超群的李斯,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小小的赵高。
是马失前蹄,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么?
恐怕不是如此简单。
2
李斯与赵高是秦始皇所最为重用的两员大将。
但却不能说是他的左膀右臂。始皇帝始创中央...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824 | 40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1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2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3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4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Z*****l 发帖数: 14069 | 45 “那报案人呢?”我问,“报案人来客厅了吗?”
“没有。”侦查员说,“报案人在院子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中心现场门口小方桌上躺
着的郑金氏了,没必要走到最里面的客厅来。”
另一名在电灯开关上刷指纹的技术员说:“这里的指纹我看了,和我们刚才在尸体
上采集的指纹一致,应该是男死者自己开的。”
“哦。”我有些失望,“看来凶手进现场的时候,死者还没睡觉呢。说不准还来客
厅聊了会儿。不过,为什么不在客厅杀人,而去卧室杀人呢?如果凶手和死者一起离开
客厅,为啥死者不关闭客厅的灯呢?”
“这可就不好说了。”大宝说,“说不定,是死者睡觉忘了关灯呢?说不准是习惯
性不关客厅的灯呢?说不准死者还没睡觉的时候,凶手就进来了呢?我觉得这个对案件
分析的作用不一定有多大。”
我点点头,说:“那现场就没什么看的了,现在就是多取一些血,希望凶手自己受
伤,在现场流血了,而我们正好又取到了他的血,就好了。”
我知道这项工作就是大海捞针,所以也没抱有多大希望,只是按照惯例做一遍罢了。
“对了,屋外有个关联现场,秦科长你们不如去看看?”庆华县的后法医说。
“哦?关联... 阅读全帖 |
|
e***s 发帖数: 1188 | 46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7 秦国的崛起绝非法家一家之功,军功章的一半应属于这个神秘团体!
96 圆圆猫 关注
2017.12.24 20:32 字数 3880 阅读 376评论 6喜欢 9
一
法家对秦国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我们往往忽视墨家对秦国的贡献。如果没有墨家对秦国
的贡献,秦国绝不可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法家和墨家就犹如秦国争
霸天下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法家而缺失墨家,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决计会变
得很长,如果非要给这个延长的时间定义一个期限,我个人认为至少是一百年。今天这
篇文章就是要让我们明白:秦国一统天下的军功章,其中有一半属于墨家。
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裂变》一书中就曾精彩演绎过秦孝公嬴渠梁在神龙山墨家
总坛与墨家人士论战的精彩场面。虽然嬴渠梁与墨家论战是小说情节,但这段情节并未
脱离当时的真实历史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墨家人士大量涌入秦
国,墨家巨子也把墨家总坛设在了秦国,墨家的活动深刻影响着秦国的朝堂和变法。根
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8 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人口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坑秦降兵20万。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
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540 | 49 公元前202年,项羽突破韩信布下的垓下十面之围后,率领不多的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勇往直前,奔向他的反秦起义发祥地——江东。可是,当距离仅有一江之隔后,一位忠耿的船夫驾着江面上仅存的一小只船,前来请他上船过江,争取东山再起时。项羽打个主意,不过江了。就在江边等着尾追而来的汉兵,展开自杀式攻击。当他杀了许多前来杀他准备领功的人,直到自我感觉是战神,快意了,才自杀成仁,结束了自己战斗的一生。
项羽自杀前,渡江不是问题。而且,他从垓下不顾一切,冲杀而来,为的就是渡过乌江,跨越生死线。不然,为啥执着奔向乌江,而不朝别处奔去呢?那,他为什么面临跨出最后一步生死转折之时,却又不愿过江了呢?
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跟着他杀出家乡,在灭秦剿汉的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八千子弟兵,全都没能活着回去。自己一个人回去,没颜见江东父老。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羽杀了义帝,而义帝是楚军凝聚人心的政治基础,是江东父老的精神寄托。
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吴广起义军“揭杆而起”,又在两个来月时间,就被秦军剿灭殆尽以后,项梁、项羽麾下的楚军也处于各路秦军集中围剿的困难处境。正是项梁、项羽叔侄及时采用范增的建议,...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50 蒋祖权:中国历史到底哪里不行
(一)记性不好
几千年来,对金钱权力的欲望一直主宰着中国历史的循环,秦汉魏晋唐宋明清,一
个接一个兴亡交替,兴亡两头皆遭殃,中间都是白折腾。几千年不长记性的中国历史只
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幼稚;这种幼稚是会传染的,一个动人的口号就会引起历史上的狂
热,把历史卷进杀戮的灾祸,历史上这些邪恶的方式也只能产生灾难的结果,比如太平
天国,义和团,土改,文革,这些都是邪恶的兄弟姐妹。
幼稚的历史总有很多动人的口号,几千年来这些口号也都能骗到很多人,如今口号
依然如故。关于清末与民国那些美好的进步梦想,一百年前是空谈,一百年间是笑谈,
一百年后还是空谈;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概念的理解,历史还在自欺欺人的幼稚阶段。
近现代一百年多来,由于中国老百姓被诸多革命与民主的口号给玩惨了;于是进入
21世纪之后,对以集体为主导的任何革命与民主的口号,老百姓就不像以前那么举国感
冒了;这种冷淡也是残酷历史的后遗症,也是冷静和理性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社会
表现也是一个看似麻木的状态,这种麻木状态很容易综合感染几代人,还可能贯穿一个
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期间,中国的民主概念还是个一百多...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