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h
发帖数: 4361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同喜欢画里光和影的效果,有惊艳的感觉。
R******k
发帖数: 4756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第三张里面影子有点乱,有的有影子,有的没影子,是故意的吗?
h******u
发帖数: 428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谢谢小树~
最近在线条颜色pattern上加上了光线,有光线确实更立体有重点了,氛围也不一样。
继续学习,多画画,把这个风格完善完善~:)
h******u
发帖数: 428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谢谢哈!
h******u
发帖数: 428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我数了下,是都有影子,是有的影子间距和衣服间距不一致,看着就不匹配。
s**t
发帖数: 17016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这个系列很有气氛,赞美呀
w***r
发帖数: 7173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最后一张:
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
wh
发帖数: 141625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雅艺清韵】深色系 (转载)
不像啄木鸟吗?
i***a
发帖数: 11826
9
对,徐收藏的是真迹,他曾刻章“悲鸿生命”盖在画作空白处,抗战空袭丢失过,他倾
尽家产四处筹钱,又辗转购回。
民国战乱,当时流落的不少古代名画,都是由大师们倾家荡产收购的,最后都无偿捐给
了国家。比如张大千收藏的《韩熙哉夜宴图》,吴湖帆收藏的《富春山居图》,还有目
前尚存的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王冕仇英等等作品,也是当时收藏大家张伯驹
收藏的,都是真迹。
徐的作品确实端庄些,主要因为他的志向和唤醒民众的缘故,趣味的也有,讽刺别人时
画的作品。。。呵呵。
坦白说,徐悲鸿的功底应该更深,但是他和林对比,则完全看个人喜好。林风眠早期地
位不如徐,近期感觉因为现代艺术的逐渐为大众接受,林风眠有种逐渐追上,越来越跟
徐对比之态势。
林的作品看原作,用色和格调清冷静郁,含很深的孤寂与清韵在。几个月前码过篇,基
本就是那个意思。
民国专业学术的排名,徐是唐人物宋山水明清花鸟后的小巅峰。齐白石也很强,张大千
略次于齐。

更喜
h**********e
发帖数: 18
10
电影质感的找寻
《寻枪》的概念化理解
□ 菲林橙子
概念之一:质感,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现代汉语词典
电影没有规范的“真实”。电影中的现实,并非对生活的“copy”,而是一种营建出来的
主观时空,可以前世转今生地爱情蹦级,可以一人三命地罗拉快跑。惟有完整质感的营造
可以逾越任何虚拟时空,将一种真切的生命情绪呈现于前。
我相信,《寻枪》是这一类电影。
故事很简单:警察马山在一次婚宴后把贴身的手枪丢失,一瞬间,小镇处处可疑。枪里有
三颗子弹,其中一颗不久后在马山前情人身上开了花。最后,马山用自己的身体迎接了另
两颗子弹。喧嚣很久的焦虑一驱而散,死亡来临的瞬间他笑得彻底,笑得苍凉。
这个故事甚至很主流:主人公以身殉职,临危不惧。正是主旋律英雄中绝对无畏的一个典
型形象。
但是《寻枪》的出人之处就在于将一个要朝大俗里奔的故事挽救了过来,不是情节,而是
情绪。陆川并不善于,或者是并不屑于去编导一个悬念迭出,离奇,吊人胃口的故事。《
寻枪》表面上是被一个悬念支撑着的:谁偷了枪。而后半部分则转移到:谁要杀周小刚。
但是陆川营造了马山的情绪空间,使主观化时空弥漫到每个画格,于是,马山
h**********e
发帖数: 18
11
回忆与迷恋
□ 菲林橙子
关注人在回忆中的状态,是我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在平静如水的生活中,由于某一时
间点上出现的一个人,一样物件让人突然地陷于与日常无关的回忆中,甚至迷醉乃至癫狂
。或者,无法沿续从前的生活轨迹。
我曾经简单地构想过一个剧本,一个女孩子,某年夏天在一个海岛游玩,认识了一个
男人(怎么有点像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个夏天,在她回到城市生
活后很快湮没在日常之中,至于那有点像是爱情还不算爱情的遭遇,也宛尔一笑过去了。
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女孩越来越意识到,那个夏天的经历正慢慢地正和自己的生活契合
起来,就像从海底慢慢浮出的小岛,越来越清晰。女孩发现面对真实的自己手足无措,终
于决定回到那个小岛,去寻找自己也不确定的一种感情。
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中,回忆总在发生着。整个《情人》,就是对年轻的一段
爱恋的回忆,包括停留地方的气味和声音。他们常常约会的房子,外面就是集市,充满了
嘈杂的市声,"光线,城市的喧嚣嘈杂,这个房间正好沉浸在城市之中"。他们在里边做爱
,外边就有不停的当地小贩子,走来走去,叫卖的声音不断,各色人的光影掠过百叶窗,
而快乐就紧挨着俗市
h**********e
发帖数: 18
12
我如此地害怕人言
——看张婉婷[北京的乐与路]
□ 菲林橙子
看完影片,翻出一首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作来:“我如此地害怕人言/他们把一切全和
盘托出/这个叫做狗/那个叫做房屋/这儿是开端,那儿是结束。/我怕人的聪明,人的讥诮
,/过去和未来他们一概知道;/没有哪座山再令他们感觉神奇,/他们的花园和田庄紧挨
着上帝。/我不断警告、抗拒:请离远些。/我爱听万物的歌唱;可一经你们触及,它们便
了无声息。/你们毁了我一切的一切。”——里尔克诗[我如此地害怕人言]。
我不害怕张婉婷的影像,虽然她也在毁掉我的某些感觉。摄影师毕竟是拍[卧虎藏龙]拿了
奥斯卡的peter鲍呀,光看影像,也值了。由罗大佑做的音乐总监,还有子曰的几首非常
棒的歌,听音乐,也不少于一次小型摇滚演出所的曲目了。
张激起北京摇滚圈里人和乐迷不满的是她选取的角度,这并非摇滚人的概括面貌,而是最
底层和潦倒的一拨,他们生活在窘迫之中,怀着对世界和人的不信任,愤怒地搞音乐。而
视点则是一个在北京惹了祸无法脱身的香港少爷。被香港少爷同时卷入眼中的还有北京种
种尴尬状态:酒酣的官僚、黑暗的拘留所、连小店主也以“人民”之说来霸道。Mich
h**********e
发帖数: 18
13
破戒--关于《飞越疯人院》
□ 菲林橙子
原籍捷克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曾作为"捷克新浪潮"的中坚分子扬名国际。《飞越疯
人院》是他自1968捷克"布拉格之春"之后流亡欧洲,并于次年到美国,在1974年
拍了这部影片,并在1975年的奥斯卡奖中获得5项金像奖。
《飞越疯人院》是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小说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
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
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泽,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间尺度。
丰富的隐喻性的破译是读解《飞越疯人院》的关键,在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在他的
著作《癫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中,提出"现代精神病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权
力机构。"疯人院在福柯那里预示着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经典寓言。影片中透出的强烈的
叛逆情绪是与60年代的文化思潮有很大的联系,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光荣与梦想"
破灭的时代,一系列属于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的冲突以激烈的形式暴露出来。而反传统、反
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在电影中的疯人院里,体现出的是一种被遮蔽的压制,看起来气氛甚至似乎是和
b****i
发帖数: 619
14
转自:清韵(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52239&pid=
211623&h=1&age=100&bpg=1)
音乐神童的经历反映了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冲突
By STEPHEN HOLDEN
<<和你在一起>>是陈凯歌的新片,说的是一个小提琴神童和他那全身心
栽培儿子的父亲的故事,全片塞满了一系列西方浪漫抒情音乐。以<<霸
王别姬>>扬名世界的陈凯歌在此片里将Brunch, Richard Strauss, Lisz,
Massenet等人的作品大胆地揉合在一起,最后在演奏Tchaikovski D小调小
提琴协奏曲时将全剧推向高潮。
如此众多的大牌经典音乐名作在片中风起云涌,使得影片看起来象是一部
历史剧,其实不然,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完全是发生在现代的北京,虽然它
对中国自文革后在经济政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少提及。三个主要角
色,小春,小春父亲刘成,以及优越感十足,狂热的追求着物质享受,对
小春来说有着梦幻情人与母亲双重身份的丽丽。影片对三个角色的刻划可
以说非常成功,使得他们几乎成了片中符号性人
c*****g
发帖数: 4747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tang (糖), 信区: Arts
标 题: 【雅艺清韵】介绍纪录片:凝视marina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7 02:17:01 2014, 美东)
今天看的,落泪数次。
不说太多,行为艺术每个人理解都不同,甚至是不能够理解。
相对生活中的marina,我更喜欢艺术创作中的marina。
搜来一个介绍,再贴一小段视频,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下面的网盘下载整部纪录片看。
我并不太喜欢下面的文字,但是也懒得去找了,觉得它的描述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
=================================
Marina Abramovic —— 令人落泪的行为艺术家
过去40年中,她的行为艺术以风格粗犷、狂野与大胆而闻名。毋庸置疑,她是行为艺术
界最受瞩目的女人,无愧于“行为艺术之母”的称号。
她静静坐着,一动不动,尽管头顶的灯光烤得地面炽热,她还是坚持穿着纯色拖地长袍
——大红、深绿或者浅白,长袍将她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她的两只手略显僵硬地放
在膝上。她始终直视前方,面无表情,整张脸浮现出一种...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1632
16
来自主题: Music版 - 绿竹漪漪
几天来,洛城多风,阳台上有一盆绿竹,叶子在风中发出瑟瑟的声音,龙吟细细,绿竹
漪漪。自己面对着风中的竹子和触物成声的清韵,别有一番滋味。想起唐朝诗人钱起的
绝句《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春残鸟稀,花谢花飞,是时光的流逝,令人怅惘。然而,在这变化的时空中,唯一不变
的就是一畹绿竹,仿佛好朋友一样,经历了离别,经历了风雨,在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归来。
s**********o
发帖数: 14359
1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赵传终于走了
赵传的音色还可以,但底气不在,摇滚的冲击力没有了,看到是一
衰老不求进取的老歌手,老歌手清韵优在,独不见还春的传奇,
赵传终于走了,流行乐就是这么残酷,你不变化不出新,听众
马上就会厌倦,赵传趁热在国内开几场演唱会,赚点钱开个音乐
学校好了
d*e
发帖数: 999
18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赵传终于走了
但我为赵传点赞。无论走与留,他总是那么淡定,那么坦然,不找借口,不倚老卖老。
[在 smallburrito (smallburrito) 的大作中提到:]
:赵传的音色还可以,但底气不在,摇滚的冲击力没有了,看到是一
:衰老不求进取的老歌手,老歌手清韵优在,独不见还春的传奇,
:...........
c****i
发帖数: 7933
19
以下是一些老美的中文名:
Jonathan Spence:史景迁
Frederick Mote:牟复礼
Peter Bol:包弼德
Robert Hymes:韩明士
Timothy Brook:卜正民
Richard von Glahn:万志英
Bettine Birge:柏清韵
他们好像没有直接叫自己赵东、王明、张强、李平、孙亮吧?
老美听到中国人不是Jason,Jeff,就是Jack,Jane的也是一样的感觉。毕竟老美都有
一个特别的last name。而中国人last name就已经是wang, zhang, liu, li, chen之类
的了。放到一起,jason wang, jack li, jane liu....给老美潜意识里面不停加强这
种概念:就是这堆人好像一群没有identity的劳工一样,枯燥乏味无趣且媚俗。
不要以为是图方便,你去看看美国大学的Asian American History教材,都会提到移民
的后代改名一事,美国人的看法就是lost identity,欲同化于主流社会而不得。你如
果当过TA,你就没见过班里非英式名字的学生?人家怎么没改名?
再一...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5142
20
☆─────────────────────────────────────☆
leuko (leuko) 于 (Sat Dec 25 05:02:36 2010, 美东) 提到:
我发现移民第一代是否给自己起英文名应该跟个性有关系. 那些给自己起英文名的男性的性格
比较柔或者说比较阴,不是能用为了方便跟美国同事交往就能解释的.不用统计, 我就可以打包票地说,来美国的中国人当中,女性用英文名的绝对比男性多得多,因为她们是阴柔的.在这里出生的华人宝宝们,都有英文名字,这是很自然的,无可厚非.
我对女性给自己起英文名不太反感,因为一般来讲,各种文化,因为都是男性主导的,对外
来女性比较容易接纳,而外来男性基本是一直受排斥的.听说过掌门媳妇,婆婆当家,有听说过掌门
女婿吗,即便是倒插门的也很难吧?
多年前,有一女性同学,很会来事,总是喜欢告知周围朋友她又在DATE谁谁谁了.一会儿一
个CHARLIE,一会儿一个PHIL, 一打听全是中国人. 我当时忍不住就想到,哦,原来都是象
妓院里的女子给自己起的花名啊.当然这是我的恶作剧的想法.
我注意到一点,我的老同学中,那些在院校里做了FA...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36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寂寞与文字,痛并快乐着
黑夜总是酝酿着寂寞,一个人听着歌默默流泪,只有满天星斗的陪伴,一个人喝着
苦咖啡品味着孤独,独倚兰轩空对月。
深深的寂寞拉长了夜的时间,夜的漫长加深了空虚疯长。常在夜色中思考,人生的
道路应该往哪个方向。对着上的或隐身或闪亮的头像,心中一片茫然。坐在电脑前打着
颓废的字眼,不禁被自己的悲伤感动。许多人就是这样,她们为悲伤而活,为悲伤而喜
,为悲伤而流泪,为悲伤写出优雅清韵的文字。
夜里,点着熏香的油灯,沉迷于迷迭香的麻醉中,筋骨松软,思绪放松而情绪奔放
,一发而不可收拾,写着滚滚红尘惊艳的偶遇,浪漫的邂逅,恣意的缠绵,无奈的错过
,痛苦的分手,感伤的想念,美好的回忆,无言的结局。写着秋风秋雨愁煞人,芭蕉雨
打梧桐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遥望月空,思念着亲人,在月里,几多故事,几多人物,几多欢喜,几多忧伤,几
多愁怨,思念的人里,不止是亲人,还有故乡,小时候走过金色的麦穗草田,喝过的清
甜井水,光着身子淌过的清澈河流,冬日里打破了湖面的冰块,垂钓着鱼虾,万物复苏
时惊叹春光里的一抹绿色,母亲做的简单又可口的饭菜,双颊凹进脸颊的抽着水烟的阿
公,精细洗漱着满头白发的阿婆……不止故乡,还有...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22
2. “事出乎沉思,义归乎翰藻”----《昭明文选》
中国近代史和个人史,往往不忍卒读。
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林风眠出生于在广东梅县的普通山村。他从小跟着
祖父做石匠活,墓碑上雕刻些花纹,临些中国传统国画的《芥子园画谱》。他的童年颇
有些类似米开朗基罗-----用锤子和凿子来说话。
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因为反抗家族私奔而被族里抓回,幼小的林风眠,目睹
着母亲被拷打、被唾骂,最终被转卖。。。(哭)
成名后的林风眠,数次辗转却再也没有找回过母亲。他曾画了大量的《宝莲
灯》《华山救母》《白蛇传》,作品中无不表达出思母救母的期盼与落寞。
《宝莲灯》
《白蛇传》
上中学后,林风眠的绘画得到了美术老师的赞赏。19岁那年,他留法勤工俭
学,数年后,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受到导师的启发,他开始逐渐将中国内涵
融入到西方油画。
林风眠的艺术功底,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而在欧洲,他主要感染了现代主
义、打破学院派的思想,如毕加索、马蒂斯、莫迪尼阿尼的风格影响。24岁时,他展出
了...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23
3. “以美育代宗教,兼学中西”
蔡元培,在林风眠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蔡元培认为,“不能以宗
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而美育的范围包括了音乐、文学、艺术。。。甚至
个人的谈吐,社会的演进。“凡年龄的长幼,习惯的差别,受教育程度的深 浅,都令
人审美观念互不相同。”
林风眠,不仅是蔡元培女婿林文铮的中学同学、同事、至交,也是蔡元培
教育思想的追随者。他邀请齐白石、周作人、冰心、郁达夫等讲授文学、艺术。他认为
,独立创造的艺术青年,不能止步于绘画,更要有文化与社会的担当。 “艺术不能离
开民间与民众,不能由贵族的少数独享。”
类似佛教输入中国,出现了汉化;林风眠将西洋画法融入中国,导致了中
西融合。
林风眠说过,“绘画底本质是绘画,无所谓派别,无所谓中西。”黄宾虹
也曾说过:将来世界,一定无所谓中画、西画之别的。“这些思想,其实已经颇类似现
代mixed media的思想。
鲁迅先生一生只看过3个画家的个人画展,而林风眠,是其中之一。
...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24
4. 孤寂中的水墨丹青
不幸的是,1937年,抗战爆发。
林风眠带着杭州艺专(中国美院)200多名师生开始了流亡,最终到达湖南与
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并校复课。林的教学观念倾向自由,而北平的观念则趋于保守。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两校最终形成冲突、斗殴,林风眠不得不辞职,开始了上海、西
南辗转的卖画生涯。
抗战时代,由于物资匮乏,油画布和颜料极为可贵,林风眠用四川宣纸作画
,按油画的模式布为方形。笔法上,对中国历代丹青水墨之曼妙,和西方油画之规范,
都不拘泥于一端,而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完成了他艺术生涯中最大的飞跃。
“文艺复兴滚出去”。解放后,林风眠的诗意作品,也越来越不合时宜。
林风眠先后有过2位夫人,都是留法是的外国同学。第一位夫人冯罗达在产子
后,旋因产褥热去世,婴儿亦夭折.第二位夫人,爱丽丝•法当,因为战事所逼,
在1956年,不得不带着女儿,离开中国。何以解忧,唯有作画。
“新戏分目(空间),旧戏分场(时间)”。他开始用京剧、皮影的理念来创
作新的现代主义风格,把不同...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1429
i***a
发帖数: 11826
26
嗯,谢谢~:)
Q****n
发帖数: 1351
i***a
发帖数: 11826
j*****x
发帖数: 18139
29
琵琶侍女和清音自赏太美了
Q****n
发帖数: 1351
30
呵呵,这些画里面,我最喜欢前面的。对仕女图,反而不是很激动。全是柳叶眉,丹凤
眼,樱桃小口一点点:-)
那个雁归图真是很美!
l*****k
发帖数: 5933
31
小依老师
侬不要气馁
改天吧 我稍微指点一下
艺术大师90天速成
悲鸿 白石可能比较难 但是宾虹可染冠中无极的程度还是可能的
d*****d
发帖数: 10658
32
赞!介绍评论型文章写得这样诗意雅致真不容易。信息量也很大,学到很多。
l********1
发帖数: 5909
33
赞!我也很喜欢林风眠。
不知道为什么总以为他出身挺好的,今天看了你写的才知道是个苦孩子
L**********s
发帖数: 12988
34
啊啊啊~~~ 喜欢啊喜欢,太喜欢了
谢谢伊伊介绍,孤陋寡闻的我,以前不知道他的画是这样的,名字倒是听过。但是类似
他这个风格的画,倒是在国内的画廊里见过很多,非常喜欢,很想买呢。
L**********s
发帖数: 12988
35
上海艺术馆,还是美术馆?
L**********s
发帖数: 12988
36
是,我也喜欢那些景物的。不过,他的仕女画,线条真好
G*******h
发帖数: 1391
37
您发现没有,雁归图里,大雁是顶风前进。
1.)天上的云,是左浓右淡,表明风从左边来
2.)近景里的草叶,也是向右飘
大雁,一个个无不努力向前伸着脖子,翅膀也向前耸起
嗯,他的长线条特别多,而且极其流畅自然。
G*******h
发帖数: 1391
38
小依老师看懂了没?
这是要包子的节奏 :)
献上你的包子和虔诚,瓜老板送你锦绣前程 :)
气S悲鸿,羞杀冠中
z*i
发帖数: 58873
39
大赞。
他的画宁静之外有一种藏拙的感觉。
我唯一不解的是侍女好像都是西方 stereotype 中国的的slanted eye。 有什么原因或
者说法么?
可惜纽约他画展今儿好像最后一天,去不了了,下次吧。
u*******s
发帖数: 688
40
再来支持一下伊,每次长篇码字都很棒呀
b********n
发帖数: 16354
41
偶好喜欢这几棵柳啊,很是缠绵梦幻的味道~~
z*i
发帖数: 58873
b********n
发帖数: 16354
43
他77年毁去作品,是毁去全部还是一小部分~~汗,偶想问的是,如果是毁去一部分那
该是被迫的,若是毁去全部,大概就是主动吧,哀莫大于心死~~
不过他能在两年后又有80幅,真是太不容易啦~~
b********n
发帖数: 16354
44
啊啊啊,为神马啊,不都是折柳送别吗,岂不是很不吉利~~
b*s
发帖数: 82482
45
雖然原因不明,但也許是柳樹的模樣給人不快感吧、宅地內的柳樹越茂盛,居住在該住
宅內的人就越失去生氣。神經質的人變成神經衰弱。家庭內喪失活力。
此種現象的發生也許是由於柳樹乃是靈的作用強的樹木。鬼怪電影常有柳樹的場面,民
間流傳的鬼故事鬼大多在柳樹下出現。
如果宅地內有柳樹的話,最好加以除掉。
除此之外,茲將對人無甚效用的植物列舉如下:棕桐、風尾松、絲蘭。這些樹皮堅厚的
熱帶植物,即使為了美化環境而栽種,也是沒有效用的樹木。選擇樹木時務必考慮這一
點。

啊啊啊,为神马啊,不都是折柳送别吗,岂不是很不吉利~~
G*******h
发帖数: 1391
46
以前有古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植柳,园中不种鬼拍手(可能是一种大叶子杨树)。
可能柳树代表离别,所以不种,就如分梨和送伞
b*s
发帖数: 82482
47
柳 和 留 同音,惜别的意思,跟不分梨差不多

以前有古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植柳,园中不种鬼拍手(可能是一种大叶子杨树)。
可能柳树代表离别,所以不种,就如分梨和送伞
b********n
发帖数: 16354
48
看来看去,还是最喜欢第二幅画平林归雁~~气韵足,又木有那么满~~
G*******h
发帖数: 1391
49
嗯,有道理。
离别时,送柳,实际上是留不住 :)
b********n
发帖数: 16354
50
一句古话毁三树啊,伤心💔~~
lol,说起来,桑树以前在偶家前面不远的地方铺天盖地都是~~那儿是个桑园,是附
近学校的试验地~~
偶很小时候有一阵子流行养蚕,小盆友们都有几只,只有偶木有~~偶就把他们带到那
个桑园去,大家就去偷桑叶喂蚕宝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