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梁晓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r
发帖数: 39279
1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上官云)近日,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时政作品《真历史在民间》出
版上市,书中记述了他近半个世纪以来亲身经历过的一些历史事件,并考察日本、美国
等海外国家社会状况。《真历史在民间》出版后获得较大反响。22日下午,梁晓声接受
中新网书面采访。谈到自己近年来文风渐趋温和的相关问题,梁晓声颇具哲理的表示:
“我的牙齿习惯于咬碎一切坚硬的带壳的东西,而生活提供给我的新‘食物’,既不坚
硬也不带壳”、“我愿做一扇敞开的窗、也愿做一面沉默的墙”。
谈女性角色:“当代女性”概念渐次模糊不清
梁晓声的新作在开篇即以观察中国女性的视角为切入点,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发生
的一些历史事件。他总结道,与过往女性形象相比较,“当代女性”四个字,越来越成
为模糊不清乃至颇显暖昧的概括:“除了性别,她们之中的任何一类几乎无法在其他诸
方面‘代表’同性的姐妹们。”
究其原因,梁晓声认为,当代社会,似乎女性自身正在挖空心思地“艺术化”自己
的身体:“一个站立在完全受自己权力控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女人,只要其貌不甚俗,
其性情不甚劣,招募一位好丈夫实在并不困难。男人可以舍得花钱‘包装’他所爱的女
人,渐多起...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2
这是梁晓声2012年的讲话,新闻里的梁作家是这样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5-04-01/073831668906.shtml
习近平对话梁晓声:我跟你笔下那些知青不一样
2015年04月01日
【学习小组按】习近平当过知青,作家梁晓声也当过。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梁
晓声参加了。会上,习近平和梁晓声有个简短交流。“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
青年是不一样的。”这是习近平的第一句话。
习近平所说的“不一样”,指什么?他们还聊了什么?梁晓声为何对中国未来充满
信心?今天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推荐《秘书工作》杂志对梁晓声的访问。
使更多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访著名作家梁晓声
《秘书工作》杂志记者李恒建 王泽阳 燕玉涵
梁晓声是大家熟知的作家。他曾说,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
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
负的时代责任。因本刊曾编发他的文章,有过多次电话交流。元旦后不久的一天下午,
梁先生在他简朴的书房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梁先生平易谦逊,极具亲和力,访谈氛围
轻松而...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3
2015年04月01日07:38 综合
【学习小组按】习近平当过知青,作家梁晓声也当过。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梁
晓声参加了。会上,习近平和梁晓声有个简短交流。“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
青年是不一样的。”这是习近平的第一句话。
习近平所说的“不一样”,指什么?他们还聊了什么?梁晓声为何对中国未来充满
信心?今天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推荐《秘书工作》杂志对梁晓声的访问。
使更多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访著名作家梁晓声
《秘书工作》杂志记者李恒建 王泽阳 燕玉涵
梁晓声是大家熟知的作家。他曾说,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
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
负的时代责任。因本刊曾编发他的文章,有过多次电话交流。元旦后不久的一天下午,
梁先生在他简朴的书房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梁先生平易谦逊,极具亲和力,访谈氛围
轻松而愉悦,近三个小时的开怀畅谈仍让人意犹未尽……
记者:您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和您有个简短交谈,习
总书记说,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精神上的故乡”...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作家梁晓声)
(梁晓声新作《郁闷的中国人》)
作家梁晓声一直给人“老愤青”的印象,其新作《郁闷的中国人》叙写了当今国人的郁闷表情,文风似乎温和了许多。前天,梁晓声接受本报采访。这位著名作家的愤青本色依旧,他批判今天的年轻作家忙着写青春小说和穿越故事,无视同龄人的郁闷。
>>谈郁闷
希望找到突围之路
《郁闷的中国人》日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丰富的社会情绪样本,探究“中国人郁闷”成因,揭示集体心理裂变的现状。梁晓声说:“这本书不是为发牢骚而写,也不是像养生节目那样教你如何摆脱郁闷、修身养性,而是希望各阶层通过努力找到突围之路。”
他认为,中国人的郁闷是客观存在的,“也许某些明星不郁闷,片酬80万100万;某些画家不郁闷,一幅画能拍出天价。但是,即使在演艺圈,很多演员也相当郁闷——他认为他资格老、有文化,每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但机会就不落在他头上。”
关注国人普遍郁闷
谈及个人的郁闷,他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现在的个人郁闷少了很多。谈个人郁闷没意思,我更关注超越个体的普遍郁闷。我所写的郁闷不是失恋了,而是收入问题、贫富差距。房地产开发商是亿万富翁,可那些盖楼的人得到了多少呢...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5
梁晓声先生的原话记录
张耀杰
据说已经是和谐盛世的今天,至少不再会像只允许一个人伟大光荣正确的毛领袖时代那
样,仅仅因为一句话便要被打倒和被砍头。令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有人依然为
自己说过的并不惊天动地的一句硬话被错误记忆和曲解传播而兴师动众。即使在别人已
经反复纠错的情况下,依然要揪住某个字眼而大做文章。惭愧的是,本人并不是录音机
,没有办法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都记忆准确。好在本人并
不是什么常委——也许换用“痿”字会更准确一些——和什么委员,没有领导来关心本
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然后再通过什么记者和报纸重新解释一下自己所说过的什么话。
以下是已经公开发布过的几条微博:
#梁晓声原话#001刚才梁晓声先生再次打来电话,很严重地谈到一句话风波。我说在我
看来并不觉得这句话有多么严重。为了像梁先生一样严肃对待,我又专门查看搜狐传来
的现场速记,事实证明,黎学文的传播确有偏差,我本人对黎学文纠错虽然限于记忆而
较为模糊,却并没有违背梁先生原意。请能够见到梁先生的朋友帮助传达。
#梁晓声原话#002 现在我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前天开辛亥革命研讨会的时候,我们在八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706
6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有裂纹的梁晓声
有裂纹的梁晓声
文章提交者:【伊天】于2001-5-3 12:58:57
近几年,梁晓声写了不少思辩色彩较浓的随笔类文字。《有裂纹
的花瓶》就收入录了梁晓声“在2000年内的全部文字”。读罢该书,
觉得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从4年前的《自白》开始,梁晓声的文笔就多倾向于随笔一类。
去年的《狡猾是一种冒险》和时下的《有裂纹的花瓶》,皆收入了一
些短小的篇什。应该说,《有裂纹的花瓶》中的不少篇目是极为出色
的。《烛的泪》、《兵与母亲》、《一天的声音》等,把情感倾注于
最底层、最普通的百姓,显露出梁粱晓声文学创作中的平民色彩。而
《我与文学》、《贵贱记》等篇什,都具有相当的思维深度。与往常
一样,粱晓声的笔端常常洋溢出胆汁
质与多血质的果敢和冲动,很具有男人那种敢作敢为、斥强扶弱
的气质,这也正是梁晓声的魅力之所在。但是,好话说了一箩筐,我
同时还遗憾地感到,近年来,梁晓声的文学创作似乎缺乏飞跃式的进
步。他写过“文革”的题材,又写过自己的成长史,然后就是短篇小
说或散文随笔。梁晓声再也没有轰动的作品问世了,其作品再也没有
被搬上屏幕的了。他的新书,最近一年我就见到了四本。可是,其收
藏价值
r******a
发帖数: 136
7
http://news.lzu.edu.cn/c/201406/30838.html
6月11日下午,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兰州大学专场报告会在本部活动中心举行,著
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做了题为“文学创作与生活”的专题报告,报告会
由我校副校长安黎哲主持。安黎哲介绍了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和兰州大学的概况,介绍
了梁晓声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并宣布梁晓声受聘我校兼职教授的好消息。
正如梁晓声所言,受聘为兼职教授,便也没有了对兰州大学的生分的感觉,他表达
了对早期的知识分子及兰大人坚守西北办教育的敬意。他用“穿越”来形容时隔30年后
再来兰州的感觉,从“兰州印象”说起,谈到自初一与父亲书信就开始与兰州建立的超
距离、超现实的情感联系;惊叹“缺水”的兰州创建的现代化的城市;赞叹《读者》诞
生于此地的奇特。
梁晓声从自己的人生,自己和文学的关系及对社会的认识三个方面做了一场精彩的
报告。父母的言传身教,让“珍惜东西”、善良、感恩、看重亲情等多种品质深深印入
他的人生。母亲的文艺基因和青年时的博览群书让他汲取了丰富的人文营养。他热爱文
学,因为他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学、需要艺术,...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74
8
著名作家梁晓声日前在两会期间表示,人民大众对于腐败的忍受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
考验,已经到了临界点。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贫富悬殊问题、企业高管的高薪
问题、腐败问题等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关注的重点。
对于中共的腐败问题,梁晓声表示,当前,中国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加上改革开放
后形成的新问题,层层累计,社会弊端的海水,似乎已没过了中国这艘巨大航船的吃水
线。人民大众对于腐败的忍受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已经到了临界点。
他说,他唯一能想出的办法是,加速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与腐败决一死战。这是关乎
中国命运的战役。
梁晓声批评行业老总们“神秘”的年薪继续“神秘”,几乎等于对公众意见置之不理。
他认为首先须要求这些身为党员的企业老总们,其次才是普通党员。
以写文革时知青生活而出名的梁晓声表示,中国的财富积累建立在人民勤劳流血流汗的
基础上,他们的贡献很大,工资却并不高。他们当年被下岗,内退,比以少得可怜的钱
买断工龄。至今,他们中有些人的退休金,低于当地最低退休工资标准。他建议补偿在
“改革开放”初期做出利益牺牲的工人群体。
此前,在重庆市委书记薄...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9
李北方怒骂梁晓声的“知识分子劣根性尾巴”
作者: 西方失败(徐.川.黛.草) [197891:572], 05:55:51 03/27/2012: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李北方 回复@王丰光华公考:我也是知识分子,但我心中对人民充满敬畏,我做
的事是用我掌握的知识为人民服务 //@王丰光华公考:哈哈,你是知识份子吗? //@李
北方:如果此事属实,只能说明整得不到位,尾巴没割干净。知识分子最大的劣根性就
是太他妈拿自己当根葱 //@王丰光华公考:@李北方
◆◆@京华散人 :一出租司机对梁晓声说,现在的社会太糟了,不如回到从前。
梁问他:你知道60年饿死多少人吗?知道文革整死多少人吗?司机答,不过整了你们这
样的知识分子。梁晓声说“我当时浑身发冷。在政协拍桌子争取来的那些权利,结果是
为了这样的人,心里真想骂娘。”
转发(8074) | 评论(2797) 3月23日23:48 来自新浪微博
i*****g
发帖数: 11893
10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
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
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
员。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
泉寨。
汉族。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
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
产建设兵团。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
文学院教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
、《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近年发表有长篇小说《生非》,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
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
母情深》(《母亲》的节选...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ronboy (tinn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梁晓声创作的反文革电视剧‘知青’马上就要上映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3 23:48:08 2012, 美东)
梁晓声说,自己之所以反复参与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出自于对目前
银屏上同类题材电视剧的不满。“从很多已经播出的知青电视剧中,大家只能看到知青
们在农村谈点儿恋爱、捣点儿乱、淘点儿气……看不出那些青年们的文化生活、思想动
态和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甚至看不到那个时代给青年们精神上留下的痕迹。现实题材
是不可以那样写的!那样的文艺作品,会给当下的青年对那段刚过去不久的历史,留下错
误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写知青。”
言谈间,他举了一个现代青年对“那个时代”有多么无知的例子。前阵子,他在京坐
出租车,偶然间和司机聊到了“那段日子”。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答道:“那个年代多好
啊!那个年代大家全都一样!”梁晓声当时讶异得无言以对,至今提及,仍激动得直捂胸口
,赶紧喝水吃药平复情绪。
“我告诉那个年轻的司机,...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12
#梁晓声原话#002 现在我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前天开辛亥革命研讨会的时候,我们在八
十年代大家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发挥那么大的文化的能动性和贡献思想,是为了把一个
神话的人请下神坛,三七开,四六开也罢,总是要开一下。过了这么长时间,假如说中
国人似乎把什么权[全]都忘了,(接下)
(批注:80年代那是个废物横行的时代。那些所谓‘思想家’,都没有系统教育,弄了
点西方的支离破碎的东西,在那里YY所谓思想。他们的‘思想’cheap!! 就是系统教育
过的人,也很难有思想这个东西,你仔细看看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你去看看来
着哪里? 一个人一辈子能写下半页纸的话,言前人之未言,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人物。
80年代那批人,都是作家,嘲笑,都是作家,还什么思想家。他们最应该工作的地方就
是 起点文学。)
#梁晓声原话#003(续上)然后重新把这个人物放到一个神位上去的话,如果有一天你
刚才不是说十年之后的中国看法吗?如果十年之后真是这样,那时我已经七十多了,我
有两个选择,要不我移民,我会彻底对这一个国家,这一个民族表示我最大的绝望。要
么我自杀,表达我的轻蔑和愤慨。
(批注:你离开就是了。who...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13
梁晓声说,自己之所以反复参与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出自于对目前
银屏上同类题材电视剧的不满。“从很多已经播出的知青电视剧中,大家只能看到知青
们在农村谈点儿恋爱、捣点儿乱、淘点儿气……看不出那些青年们的文化生活、思想动
态和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甚至看不到那个时代给青年们精神上留下的痕迹。现实题材
是不可以那样写的!那样的文艺作品,会给当下的青年对那段刚过去不久的历史,留下错
误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写知青。”
言谈间,他举了一个现代青年对“那个时代”有多么无知的例子。前阵子,他在京坐
出租车,偶然间和司机聊到了“那段日子”。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答道:“那个年代多好
啊!那个年代大家全都一样!”梁晓声当时讶异得无言以对,至今提及,仍激动得直捂胸口
,赶紧喝水吃药平复情绪。
“我告诉那个年轻的司机,你回去问问你爸爸妈妈,他们那个时候每年挣几个工分,
现在每个月挣多少钱?那时连几瓣儿蒜都分,确实公平,但餐桌上有什么可吃的呢?不能因
为我们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比如腐败、贫富差异、环境、教育等——
感到困惑就去怀‘那样’的旧!我们经历过那样的年代,现在还回过... 阅读全帖
y******a
发帖数: 302
14
(作者,梁晓声,本文转自梁晓声博客)
二十五六年前,我曾改写过一部上下两集的电视剧本《荒原》,内容反映的是两名年轻
的地质工作者艰苦的野外工作——它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直接组稿,形成初稿以后,请
我再给“影视化”一下。导演叫黄群学,我的一位后来在广告拍摄业很有成就的朋友。
而女主角,则是当年因主演电视连续剧《外来妹》而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陈小艺。
《荒原》是在甘肃省境内拍摄的。
剧名既然叫《荒原》,所选当然是很荒凉的外景地。它的拍摄,受到了从地质部到甘肃
省地质局的热情支持。
地质局长专程从某驻扎野外的地质队赶回兰州接见了摄制组的主创人员,亲切地对他们
说--你们就把地质局当成自己的家吧!遇到什么困难,只管开口。地质局能直接帮助你
们解决的,我们义不容辞。不能直接帮助你们解决的,我们一定替你们尽力协调,争取
顺利和方便。
这位地质局的局长,亦或副局长,给摄制组的主创人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导演黄群学在长途电话里向我大谈他们的好印象,而我忍不住问:“简短点儿,概括一
下,那局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演说:“真诚。一个真诚的人!还是一个特别注意细节的人。”
我在电话这一端笑了,说你的话像
f********n
发帖数: 38
c***s
发帖数: 70028
16
中国人一般只拼“爹”而不怎么拼“爷”。因为一比祖父,现今的许多达官新贵、才子精英、文人学士、名媛淑女,则也许统统都只不过是农民的孙儿孙女了。——梁晓声
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教养。巴尔扎克的名言曾被我们中国人广泛引用,原因是“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他们行有名车代步,坐有靓女相陪,大小官员常是他们的座上客,这个星那个星常是他们的至爱亲朋。他们每每出手阔绰,一掷万金、几万金、十几万金,以搏奢斗豪为乐为荣,因而便都俨然贵族起来了似的。而有些人则指责他们还算不上真正的贵族,所持的根据就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我也引用过巴尔扎克的名言,但是现在我不太相信“巴先生”此名言的正确性了。
《百万英镑》这部电影,就具体、形象、生动地颠覆了“巴先生”的名言。一个落魄到走投无路的青年,一旦拥有了百万英镑,不是在很短的日子里,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由一个穷光蛋嬗变为一位贵族的过程了吗?美国还有一部电影《不公平的游戏》,讲的是两位老资本家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打了一次十美元的赌——一个要使一名怎么也谋不到职业、整日流浪街头乞讨的黑人青年迅速成为大亨,从里到外贵族起来;一个要使一位踌躇满志、不久将成为自己乘龙...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31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yw (vi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梁晓声:若再回文革,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7 18:34:55 2016, 美东)
对现在不满就想回到过去的话,那就是二百五。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社会,不过还有救;但是80年代以前,不能找出任何
一种救中国的方法和依据。

我们都曾记得,80年代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一尊神像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结束了
一个神化的时代。现在我感觉到又有一种思潮,似乎要重新把这尊神送回到原来的神坛
上。如果十年之后的中国真的再回到当初那个样子的话,那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

无论我对现实做了何种批判,都不意味着我认为80年代以前的中国反而更好。

我写的是:如果我的学生卷入今天的极左思潮,我将和他结束师生关系;如果是我的朋
友,我将与他结束我们之间的友谊;如果是同事的话,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是爱人的话
,我将收回我之所爱。我不能忍受的是,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说出“还不如回到那个时
代”这种话。

如果...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8486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梁晓声的《年轮》不错
情节还成,基本就靠梁晓声的编剧撑着呢
演员基本都是各小地方上不了台面的话剧演员,多数还配音,嘴形都对不上
D***e
发帖数: 48486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梁晓声的《年轮》不错
不好这么说
叶辛的知情作品都是南方知青
梁晓声的都是黑土地
i*****g
发帖数: 11893
20
梁晓声一个傻x 作家而已,最低级的几个职业之1
现在我们有了起点文学,谁他妈看那些 半历史半幻想半抒情半洗脑的文学啊
1980s 中国社会贫乏,据说作家还火过很一阵子,一些文青女见到作家就情不自禁要献
身的,
想必那些作家很怀念那个时代,哈哈,哈哈,狂笑不已
c*****t
发帖数: 10738
21
要说大胆,梁晓声的浮城才是写的真大胆。可惜好像看过的人不多。
a*******t
发帖数: 10093
22
梁晓声应在站在镜子前面,好好端详、打量一下自己的那张鳖脸
你离柴大妈声泪俱下的“中国人,你不配我为你们奋斗”,还差多远?
l*****y
发帖数: 58
23
一点不奇怪, 梁晓声还写了篇旧帐篷换新帐篷的马屁文章呢。 他也不嫌恶心。
s******v
发帖数: 4495
24
这个梁晓声好弱啊,你就说,60年饿死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吗?
你居然抱着为人民服务的想法,你要有和人民沟通的能力啊,一个司机你都不能搞定,
能干啥哪。
这个李北方更是sb,先骂知识分子拿自己当根葱,后来说,“我也是知识分子,但我心
中对人民充满敬畏,我做的事是用我掌握的知识为人民服务”,这不是SB装B吗
i*****g
发帖数: 11893
25
尼玛 梁晓声就一个作家,会编故事,会写字,就是知识分子了,
太看得起他自己了
还要代表我们去争取利益,实在是太搞了
一个作家,一个除了编故事 没有什么专业素养的人,要代表我们,我擦
最烂的几种人之1吧,作家,呵呵
他们能代表我们做什么? 吃饭拉屎?
w********g
发帖数: 1168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梁晓声复出与薄熙来
名人面对面 梁晓声回望知青岁月
http://phtv.ifeng.com/program/mrmdm/
t*******y
发帖数: 21396
27
梁晓声:应该说最大的鼓舞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这个班子上任之后的事情。
首先,是反腐败。一些腐败的情况,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哪一级别,有些官员人格
异化、生活腐化到了何种地步,早已超过了人民的容忍程度。十八大之后呢,你看确实
做了许多事。一般老百姓未必知道这些事情做起来有多难。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利益
集团的能量很大,完全不可低估,这根本上就是一种较量。现在,反腐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你能做的,至少也得像网民一样点个赞吧?你前面呐喊着要这样做,人家做了,而
且做起来很不容易,你明明也看到了,这时候又装聋作哑,那不是一个正派知识分子的
立场。我们常说做人要正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其次,是抓作风。说来惭愧,十八大以前,我们开两会的时候,住在任何一个宾馆
,自助餐至少是十来样菜,也有三十来样的。吃个饭,有必要从那么多菜里选吗?还有
,顿顿有酒,从红酒到白酒,都是好酒,啤酒就更不用说了,晚上还有小火锅。全中国
老百姓近几年的诉求都寄托在这几天、寄托在这些代表委员身上了,代表委员乘坐大巴
从会场回来之后,吃着火锅喝着小酒,可能一顿饭一两个小时。我当年就有这个考虑,
酒能不能不喝,菜能不能少点,...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28
我看梁晓声还是移民吧,因为他根本没勇气自杀。他应该去西方他崇拜的民主国家让尼
哥爆他的菊花。
难道他没看见今天礼乐崩溃、道德沦丧的祸根正是邓产党走资本主义道路三十年的恶果
吗?
n***p
发帖数: 191
29
“再回到文革”这个假设本身就挺恐怖!支持梁晓声,敢讲真话的人。
看国内高校普遍还存在这个专业叫做“马列”,每年国家向这个方向投入大量经费搞马
列主义研究。其实美国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其研究内容实质及目的和国内大相径庭。
国内的马列“研究”几乎完全是为了迎合当局开展的假大空。
很庆幸能够移民,可以选择活得更真实一些。纵然也会面对很多问题,但相比而言这个
社会能让自己内心保持平静和安宁。
X*******G
发帖数: 14887
30
为什么不起来武装革命推翻共产党反动派。
梁晓声也是个窝囊废。
Z****a
发帖数: 5434
31
梁晓声,高晓声,高校松,还有冯小刚,冯小宁,
这几个人我老搞不清
r********1
发帖数: 7345
32
梁晓声:应该说最大的鼓舞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这个班子上任之后的事情。
首先,是反腐败。一些腐败的情况,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哪一级别,有些官员人格异化
、生活腐化到了何种地步,早已超过了人民的容忍程度。十八大之后呢,你看确实做了
许多事。一般老百姓未必知道这些事情做起来有多难。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利益集团
的能量很大,完全不可低估,这根本上就是一种较量。现在,反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你能做的,至少也得像网民一样点个赞吧?你前面呐喊着要这样做,人家做了,而且做
起来很不容易,你明明也看到了,这时候又装聋作哑,那不是一个正派知识分子的立场
。我们常说做人要正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其次,是抓作风。说来惭愧,十八大以前,我们开两会的时候,住在任何一个宾馆,自
助餐至少是十来样菜,也有三十来样的。吃个饭,有必要从那么多菜里选吗?还有,顿
顿有酒,从红酒到白酒,都是好酒,啤酒就更不用说了,晚上还有小火锅。全中国老百
姓近几年的诉求都寄托在这几天、寄托在这些代表委员身上了,代表委员乘坐大巴从会
场回来之后,吃着火锅喝着小酒,可能一顿饭一两个小时。我当年就有这个考虑,酒能
不能不喝,菜能不能少点,...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313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yw (vi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梁晓声:若再回文革,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7 18:34:55 2016, 美东)
对现在不满就想回到过去的话,那就是二百五。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社会,不过还有救;但是80年代以前,不能找出任何
一种救中国的方法和依据。

我们都曾记得,80年代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一尊神像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结束了
一个神化的时代。现在我感觉到又有一种思潮,似乎要重新把这尊神送回到原来的神坛
上。如果十年之后的中国真的再回到当初那个样子的话,那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

无论我对现实做了何种批判,都不意味着我认为80年代以前的中国反而更好。

我写的是:如果我的学生卷入今天的极左思潮,我将和他结束师生关系;如果是我的朋
友,我将与他结束我们之间的友谊;如果是同事的话,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是爱人的话
,我将收回我之所爱。我不能忍受的是,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说出“还不如回到那个时
代”这种话。

如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真的是教育意义非凡啊。全书的意境都特别的好。几乎是一气读完,中间间断的时间觉
得特别遗憾,这么好的书不能一气读完几乎就是在浪费时间。
为了不书透这本书,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下这里面的精妙之处,后面还是希望大
家自己可以找书看看。书里很多可以拿来当做警句的小句子,看一次觉得心理咯噔一下
,特别刺穿心灵。
举的例子是:崇尚曲晦。曲晦是什么?曲晦在书中就是梁晓声老师所谓的委婉的表达自
己的想法的那种意思。也有反讽的意思。书中写的很有趣,老师对于这种类型的曲晦文
学和说辞段子都是抱着:如果有内涵,有幽默则是可以推崇的。而那些没意义只是单纯
的拐弯抹角的说话则没什么意义也是全社会的诟病。
其实我一直觉得委婉的擦边球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但仔细考虑一下
有些时候用这种方式真的是适得其反。但有些场合尤其是我家里人很懂那种老礼节的那
种就很喜欢我能委曲求全的说话,或者转弯的说,好似我很有涵养。反而倒是成了必须
要说的要成为的了。其实我对这点还是稍微有点微词的吧。
这书里有很多关于中国人的特性的介绍,都入木三分,写的简短又到位,我推荐大家来
看,我自己再去温习一遍!
s*******w
发帖数: 2257
35
梁晓声: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2014-09-03 05:12:11)
来源:新浪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
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讲座。对话是在五
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华词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泛指区别于贵族和
特权阶层的人。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
我 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虽说得郑重,其实听
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李敖去世了,朋友圈又是一波刷屏,刚刚是霍金的刷屏才结束,现在又是李敖,可见人
生之无奈,狂人也有离开的一天。
说起来这个批判性的作家,文坛里有个说法,就是南有李敖,北有梁晓声,这两个人比
起来,自然是李敖的名气更大一些,这也跟他多次在公开的场合的肆无忌惮的发言有关
系,虽然他真的是很狂,狂的都没边了,但是就因为他敢于这样讲话,所以很多人倒是
很喜欢他的性格,以及他文字的风格,毕竟现实社会里,像李敖这样,敢于讲实话的人
,是不多的。
有些人讲实话,怕得罪人,但是李敖不怕,他也不是胡言乱语,他说的很多批评的话,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人家骂某个人是王八蛋,就会真的证明,这个人为什么是个王
八蛋,他是讲究根据的,不会信口开河,胡诌一气,所以喜欢他的人,才会更多。
就连很多年轻人,都很欣赏李敖的这种带有良心的批判性作家,敢于讲良心话,这一点
也是很不容易的,李敖现在走了,文坛一下子就安静了很多,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有一个
,像他这样敢于各种讲话和批评的作家了,他是认真搞文学的。
d*******d
发帖数: 3382
3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论寂寞---梁晓声(ZT)
from wenhuibao
http://www.wenhuibao.com.cn/20020903/bh/200209010085.htm
论寂寞
■梁晓声
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
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
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
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极容易生锈的
金属。
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拒腐蚀性也很强。
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之极容易生锈,像体质弱的人极容易伤风感冒。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但我们需要具
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
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
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
但我却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
M******8
发帖数: 10589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知青歌曲的回忆及其他
肖舜旦

在“共识网”上读到一篇孙乃修的文章《“知青”与“文革”》,谈到电视连续剧《知
青》(梁晓声编剧)的“种种不真实场景和情节”“引起的强烈社会批评和愤慨,使人
们再一次看到,时隔四十四年,中国又出现漂白“文革”、漂白罪恶、淡化或美化民族
的苦难的现象(编剧正是当年知青中的一位)。好在历史见证人仍在,他们有评论的权
利”。这不仅让人想到“凯迪社区”上署名“耶子”的文章《敬告梁晓声我们还活着》
,文章真切地回忆了作者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2团”作为一名女知青的艰
难和沉痛的经历,并以此直斥梁晓声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知青》:“虽然才看了几集”
,就“强烈地这样感觉:虚假得无以复加!”
虽然本人不是当年黑龙江的知青,毫不了解彼时彼地的真实的知青生活,且对于电视剧
《知青》也是只看了几集,但我却完全赞同以上两位的观点,所谓《知青》电视剧,实
在是“虚假得无以复加”的一部伪“知青”剧!它甚至完全丧失了“知青”这个浸透了
沉甸甸的历史沧桑分量词汇的严肃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全把它庸俗化或娱乐化
了。据说梁晓声就是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的一员,甚至他的名声也是因为“真
实”地反...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39
最近关于警察违规执法的事情有点多,雷洋,范华培,还有2个被打烂了屁股的兰州大
学生等等。 这种大环境下,今天,一篇多年前的旧文又被翻了出来,说的是副省长上
任途中被警察扇耳光上手铐的事。 这是作家梁晓声多年前的一篇旧作,标题叫:九三
断想。
在这篇文章一开始,梁晓声写了这一段话:
公检法方面的腐败,却随时可能使每一个人直接成为双重的受害者。说“随时可能”是
一点儿也不夸张的。
先来简单说一下事情经过。
一位副省长调往邻省任职,因为路途不远,副省长和司机秘书开车低调前往,中途在路
边饭店吃饭,点好菜后来了几个警察,吆五喝六,饭店急忙给他们几个上菜,将副省长
三人晾在一边半个多小时没人理。
于是催店家上菜,没想到惹到了警察,辱骂副省长,期间并扇了副省长一个耳光,并将
副省长和秘书铐在了暖气管上,然后自顾自吃饭。
司机跑掉后,打电话到省里,省里电话到市里,然后一直找到派出所,才救出了副省长。
这个副省长是梁晓声的朋友,文章中并没有点明副省长的名字,而这恰恰是公众感兴趣
的,这个副省长到底是谁呢?
一人君来八八。
其实仔细看看,就你会发现梁晓声的文章里至少有4个线索,一个是这样写的:
请注意“...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0
http://news.btime.com/china/20160519/n152805.shtml
2016-05-19 10:24:02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最近关于警察违规执法的事情有点多,雷洋,范华培,还有2个被打烂了屁股的兰州大
学生等等。 这种大环境下,今天,一篇多年前的旧文又被翻了出来,说的是副省长上
任途中被警察扇耳光上手铐的事。 这是作家梁晓声多年前的一篇旧作,标题叫:九三断
想。
在这篇文章一开始,梁晓声写了这一段话:
公检法方面的腐败,却随时可能使每一个人直接成为双重的受害者。说“随时可能”是
一点儿也不夸张的。
先来简单说一下事情经过。
一位副省长调往邻省任职,因为路途不远,副省长和司机秘书开车低调前往,中途在路
边饭店吃饭,点好菜后来了几个警察,吆五喝六,饭店急忙给他们几个上菜,将副省长
三人晾在一边半个多小时没人理。
于是催店家上菜,没想到惹到了警察,辱骂副省长,期间并扇了副省长一个耳光,并将
副省长和秘书铐在了暖气管上,然后自顾自吃饭。
司机跑掉后,打电话到省里,省里电话到市里,然后一直找到派出所,才救出了副省长。
这个副省长是梁晓声的朋友,文章中并没有点明...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42116
41
02 再说超车这件小事儿。华商报曾经报道,梁晓声访问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
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
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
车窗被弄得很脏。
梁晓声想超车。就问司机:‌‌“能超车吗?‌‌”
司机的回答是:‌‌“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
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
8204;‌”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
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梁晓声为什么羞愧?只因为他来自所谓的礼仪之邦,却久已习惯了路上鸣笛催促老人的
车辆,习惯了跟女人争抢电梯座位的情景。此时忽然见到教养...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97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没教养?
01
去见一位老前辈,年纪很大了,腿脚不便,但精神很好。我们几个人,很小心的扶老人
上车,这时候后面急吼吼驶来辆车,嘟嘟嘟鸣笛。
匆匆上车离开,但心里极不愉快。后来说起这事。一个朋友说:后面的车,不应该在这
种情况下鸣笛的。我在俄罗斯呆了几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耐心的等一下,俄罗斯人
很从容的,不象中国人这样急。更何况你后面的车再怎么催,我们也得扶老人上车吧?
对老人多一点忍让,这很难吗?
另一个女孩赞同的说:我也喜欢俄罗斯,在俄罗斯时,走路或是上电梯,男人都面带微
笑给你让路,女士优先,让你有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可回到国内,看到的男人眼中,充
满了不友善。
另一个女孩说:许多中国男人,完全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明明我
正对着电梯门等,后面来几个男人,电梯门一开就用力把我挤开,你推我搡冲进电梯,
进去就迅速按上升键。好像那是他家的专属电梯,恨不能就他一个人上去,总是抑制不
住把别人关在外面的冲动。
又一个朋友说:这事,陈丹青早就抱怨过了。陈丹青说,他母亲没有为美国增加过一分
钱的财富,可是她享受美国的福利制度,她在美国每月可拿700多美金的养老金。陈丹
青给老太太在上海买...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396
43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教养
01
去见一位老前辈,年纪很大了,腿脚不便,但精神很好。我们几个人,很小心的扶老人上车,这时候后面急吼吼驶来辆车,嘟嘟嘟鸣笛。
匆匆上车离开,但心里极不愉快。后来说起这事。一个朋友说:后面的车,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鸣笛的。我在俄罗斯呆了几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耐心的等一下,俄罗斯人很从容的,不象中国人这样急。更何况你后面的车再怎么催,我们也得扶老人上车吧?对老人多一点忍让,这很难吗?
另一个女孩赞同的说:我也喜欢俄罗斯,在俄罗斯时,走路或是上电梯,男人都面带微笑给你让路,女士优先,让你有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可回到国内,看到的男人眼中,充满了不友善。
另一个女孩说:许多中国男人,完全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明明我正对着电梯门等,后面来几个男人,电梯门一开就用力把我挤开,你推我搡冲进电梯,进去就迅速按上升键。好像那是他家的专属电梯,恨不能就他一个人上去,总是抑制不住把别人关在外面的冲动。
又一个朋友说:这事,陈丹青早就抱怨过了。陈丹青说,他母亲没有为美国增加过一分钱的财富,可是她享受美国的福利制度,她在美国每月可拿700多美金的养老金。陈丹青给老太太在上海买了房子,想让老太太回来...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0098
44
网络无名氏的文摘
01
去见一位老前辈,年纪很大了,腿脚不便,但精神很好。我们几个人,很小心的扶
老人上车,这时候后面急吼吼驶来辆车,嘟嘟嘟鸣笛。
匆匆上车离开,但心里极不愉快。后来说起这事。一个朋友说:后面的车,不应该
在这种情况下鸣笛的。我在俄罗斯呆了几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耐心的等一下,俄罗
斯人很从容的,不象中国人这样急。更何况你后面的车再怎么催,我们也得扶老人上车
吧?
对老人多一点忍让,这很难吗?
另一个女孩赞同的说:我也喜欢俄罗斯,在俄罗斯时,走路或是上电梯,男人都面带微
笑给你让路,女士优先,让你有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可回到国内,看到的男人眼中,充
满了不友善。
另一个女孩说:许多中国男人,完全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明明我
正对着电梯门等,后面来几个男人,电梯门一开就用力把我挤开,你推我搡冲进电梯,
进去就迅速按上升键。好像那是他家的专属电梯,恨不能就他一个人上去,总是抑制不
住把别人关在外面的冲动。
又一个朋友说:这事,陈丹青早就抱怨过了。陈丹青说,他母亲没有为美国增加过一分
钱的财富,可是她享受美国的福利制度,她在美国每月可拿700多美金的养老金。陈丹...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972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olcool (江湖一担皮),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没教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6 16:37:43 2015, 美东)
01
去见一位老前辈,年纪很大了,腿脚不便,但精神很好。我们几个人,很小心的扶老人
上车,这时候后面急吼吼驶来辆车,嘟嘟嘟鸣笛。
匆匆上车离开,但心里极不愉快。后来说起这事。一个朋友说:后面的车,不应该在这
种情况下鸣笛的。我在俄罗斯呆了几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耐心的等一下,俄罗斯人
很从容的,不象中国人这样急。更何况你后面的车再怎么催,我们也得扶老人上车吧?
对老人多一点忍让,这很难吗?
另一个女孩赞同的说:我也喜欢俄罗斯,在俄罗斯时,走路或是上电梯,男人都面带微
笑给你让路,女士优先,让你有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可回到国内,看到的男人眼中,充
满了不友善。
另一个女孩说:许多中国男人,完全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明明我
正对着电梯门等,后面来几个男人,电梯门一开就用力把我挤开,你推我搡冲进电梯,
进去就迅速按上升键。好像...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6
任校长今年67岁,自2004年迁入新校址后,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同学们说,校长打饭时总问他们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资料照片) 记者李震宇 摄
从上周五开始,杭州文澜中学的学生都在八卦一件事:任哥去哪儿了?
他们口中的“任哥”,是校长任继长。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在教育圈里很出名,因为培养了无数优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是民间被传最广的“打饭校长”。
从上周五开始,杭州文澜中学的学生都在八卦一件事:任哥去哪儿了?
他们口中的“任哥”,是校长任继长。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在教育圈里很出名,因为培养了无数优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是民间被传最广的“打饭校长”。
任校长亲自给学生打饭,是从2004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9年多了。
当时文澜中学刚搬到现址,很多学生生平第一次体验到住校生活。“那么大点儿的孩子离开爸妈,一星期7天,有5个日夜在学校。我作为校长,应该多担点责任,多关心了解他们。”任继长想了想,关心学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走到他们中间去,比如去食堂打饭,看看他们...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505
47
被警察扇耳光上手铐的副省长到底是谁
最近关于警察违规执法的事情有点多,雷洋,范华培,还有2个被打烂了屁股的兰
州大学生等等。 这种大环境下,今天,一篇多年前的旧文又被翻了出来,说的是副省
长上任途中被警察扇耳光上手铐的事。 这是作家梁晓声多年前的一篇旧作,标题叫:
九三断想。
在这篇文章一开始,梁晓声写了这一段话:
公检法方面的腐败,却随时可能使每一个人直接成为双重的受害者。说“随时可能
”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
先来简单说一下事情经过。
一位副省长调往邻省任职,因为路途不远,副省长和司机秘书开车低调前往,中途
在路边饭店吃饭,点好菜后来了几个警察,吆五喝六,饭店急忙给他们几个上菜,将副
省长三人晾在一边半个多小时没人理。
于是催店家上菜,没想到惹到了警察,辱骂副省长,期间并扇了副省长一个耳光,
并将副省长和秘书铐在了暖气管上,然后自顾自吃饭。
司机跑掉后,打电话到省里,省里电话到市里,然后一直找到派出所,才救出了副
省长。
这个副省长是梁晓声的朋友,文章中并没有点明副省长的名字,而这恰恰是公众感
兴趣的,这个副省长到底是谁呢?
一人君来八八。
其实仔细看看,就你会发现梁晓声的文章里至少... 阅读全帖
n****o
发帖数: 2276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哲学的慰藉
记错了。那人没说过男人和哲学,只讨论了女诗人。那人就是wh的师兄梁晓声学长。
梁晓声的“泯灭”中有个名为梁晓声的wsn作家,睡了朋友的老婆,然后发现那个女的
还写诗。于是晓声同志花了好几页纸讨论女诗人。大意是女诗人对什么都有诗意的要求
,让男人自惭形秽;女诗人又比较惆怅,敏感,弄不好要出人命。然后开始仔细研究刚
和他发生关系的女子是像夏娃多一点还是像缪斯多一点。最后那个梁晓声把自己吓出冷
汗后就不辞而别了。
wh
发帖数: 141625
49
《小说月报》发行量居国内文学刊物之首,在中短篇小说上有独占鳌头之势。看2001年
的精品集(上册读的书,下册在网上找,有些篇目找不到),选入的作家起码都是作协
成员,门槛好高啊,是不是无名作家很难挤进去?读的好处是熟悉当时活跃的作家群,
把把国内文坛的脉;坏处可能是不太有先锋邪门之作。
以前贴过书里的作家头像:
我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带你们认——
中篇:
1. 胡发云(严肃庄重1.1):《驼子要当红军》
讲长征老红军对母亲及子女的歉疚,类似情怀在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里
发挥更淋漓,很喜欢《我在天堂等你》。
2. 万方(风中乱发1.2):《幸福派》
原来万方是曹禺的女儿,《日出》、《原野》等电影是她编的剧。这篇非常京味儿,女
的激情泼辣无所顾忌虽然轻浮却也活泼,男的温和忍让软弱沉闷——是典型北京小俩口
吗?
3. 周大新(军装帅哥1.3):《旧世纪的疯癫》
以倒装猜谜、层层剥葱的方式,讲一个家族有疯癫史的留日医学生如何神秘发疯,以及
他和手术台上猝死的日军大佐的联系。文中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因由、用药有细致描
述;同样发病的日本妻子写信不断交叉蚊子:
“我第一次见到振翼...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老温为了顶破帐篷纠结了半天
梁晓声忆温家宝:
二十五六年前,我曾改写过一部上下两集的电视剧本《荒原》,内容反映的是两名年
轻的地质工作者艰苦的野外工作 ——它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直接组稿,形成初稿以后
,请我再给“影视化”一下。导演叫黄群学,我的一位后来在广告拍摄业很有成就的朋
友。而女主角,则是当年因主演电视连续剧《外来妹》而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陈小艺。
《荒原》是在甘肃省境内拍摄的。
剧名既然叫《荒原》,所选当然是很荒凉的外景地。它的拍摄,受到了从地质部到
甘肃省地质局的热情支持。
地质局长专程从某驻扎野外的地质队赶回兰州接见了摄制组的主创人员,亲切地对
他们说--你们就把地质局当成自己的家吧!遇到什么困难,只管开口。地质局能直接帮
助你们解决的,我们义不容辞。不能直接帮助你们解决的,我们一定替你们尽力协调,
争取顺利和方便。
这位地质局的局长,亦或副局长,给摄制组的主创人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导演黄群学在长途电话里向我大谈他们的好印象,而我忍不住问:“简短点儿,概
括一下,那局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演说:“真诚。一个真诚的人!还是一个特别注意细节的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