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格非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v********e
发帖数: 1597
1
作家格非新作《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对于这样
一本积压了太多的误会和曲解的书,格非说,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就再现社会
生活而言,即便是《红楼梦》也有所不及。
格非回忆第一次完整阅读《金瓶梅》,是缘于和批评家朱伟及几位作家为《金瓶梅
》与《红楼梦》的优劣激烈争论,“红迷”格非被朱伟的一句“不管怎么说,《金瓶梅
》都要比《红楼梦》好得多”刺到了。一回上海,就急切地到学校图书馆找出《金瓶梅
》看了一遍。
虽然仍觉得“所谓比《红楼梦》还要好的小说,在人世间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读
完《金瓶梅》后,格非对朱伟那句偏激的断语产生了 “秘密的喜悦”。“又佩服又惊
奇”,阅读的过程在他心里画下几个感叹号,“叙事技法太精彩,很多东西《红楼梦》
都不具备。”
而第一次把这“秘密的喜悦”集结在新书《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里
分享给众人,花去了格非20年之久。
“雪隐鹭鸶”,源于《金瓶梅》第二十五回的两句诗:“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
鹉语方知。”意思是,“白色的鹭鸶站在雪地里,不认真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而
只有等到它飞起的一刹那,你才会惊呼原来雪地里还藏着...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格非15日在上海书展做客微博有书。最近一段时间,格非的新作《雪隐鹭鸶》的出版成为了文化界的热点,这一次,小说成名的格非将笔触延伸到了对《金瓶梅》的研究。
“雪隐鹭鸶”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说,他第一次读《金瓶梅》时是在20岁时,而到了30岁以后重读,对这本书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层。“30岁后对你对世俗生活体悟更深,也更能理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他补充说,不论读小说还是写小说,人生阅历都是十分重要的。
当问到《金瓶梅》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格非说,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一点都不伪装,不虚伪,而写文章是很容易说谎的。“当然,这也跟作者的‘匿名状态’有关。”他说,现代的作家有署名权和著作权,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自由,如果没有这种写作的自由,恐怕是写不出《金瓶梅》这样真实的小说的。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金瓶梅》对人情世故有着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洞察,里面的人物被欲望所困,看不到真相,过着形而下的生活,而放眼当今社会也并不过时。
那么,摆脱欲望的出路是什么?格非认为,和《红楼梦》类似,《金瓶梅》给出的出路是“出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格非15日在上海书展做客微博有书。最近一段时间
,格非的新作《雪隐鹭鸶》的出版成为了文化界的热点,这一次,小说成名的格非将笔
触延伸到了对《金瓶梅》的研究。
“雪隐鹭鸶”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
文化信息。格非说,他第一次读《金瓶梅》时是在20岁时,而到了30岁以后重读,对这
本书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层。“30岁后对你对世俗生活体悟更深,也更能理解这本书讲的
是什么。”他补充说,不论读小说还是写小说,人生阅历都是十分重要的。
当问到《金瓶梅》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格非说,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一点都不伪装,
不虚伪,而写文章是很容易说谎的。“当然,这也跟作者的‘匿名状态’有关。”他说
,现代的作家有署名权和著作权,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自由,如果没有这
种写作的自由,恐怕是写不出《金瓶梅》这样真实的小说的。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金瓶梅》对人情世故有着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洞察,里面的人物被
欲望所困,看不到真相,过着形而下的生活,而放眼当今社会也并不过时。
那么,摆脱欲望的出路是什么?格非认为,和《红楼梦》类似,《金瓶梅》...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
文学批评研究面临重大考验
说起文学批评,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在多数,而大多也将它归入到“中文系”专业的专属名词,其实,从古至今,文学批评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近几十年也在不断拓宽边界,向国外学习,就连我们平日读到的小说,也与文学批评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近几年,文学批评也渐渐成为辽宁文化宣传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推动辽宁文艺事业的发展,形成更浓郁的文化氛围,3月20日、21日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了第四届中国当代文学高端论坛,旨在推动“重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这次论坛吸引了格非、陈众议、范小青、王尧、吴俊、孙郁六位学者和知名作家,畅谈自己心中对文学批评的理解,以及该如何的重建。在现场,记者发现,不仅有专家和学校的老师,还有不少研究生和大学生。他们告诉记者,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老师们的演讲很精彩,他们也从作家、学者们的分享中,体会到了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独特光彩。
陈众议:重建首先要做自我批评
在论坛的第一天,陈众议谈到了重建,他说到:“重建就有很多问题,首先我们要做自我批评,今天我是来做自我批评的。 ”此话刚一落下,就引来了一片笑声,但笑过后每个人都在心中重新思考起了“重建”这个严肃而又棘...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昨天,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对外公布获奖名单,同期还公布了投票名单。前不久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作家格非,凭借小说《隐身衣》全票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著名作家阿来的《瞻对》却在报告文学奖项评选中遇冷,获得零张选票。此外,岳南、赵德发以及青年作家笛安等也均为零票。
投票呈现冰火两重天
今年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首次采用了实名投票的规则。伴随获奖名单公布的投票情况表,也让评委对作家具体作品的判断一目了然。从这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实名投票情况表》上看,作家的得票情况堪称冰火两重天。
在中篇小说奖评选中,格非的《隐身衣》获得了李存葆、阎晶明、白烨、孙甘露、陈晓明等10位评委的青睐,全票获奖。而畀愚的《邮递员》和潘灵的《一个人和村庄》却没有获得一张选票。
这种现象在短篇小说奖和报告文学奖评选中也较为明显,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和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获得全票通过,青年作家笛安的《光辉岁月》和陈河的《怡保之夜》没有获得选票。
全票率最高出现在报告文学奖项,黄传会、任林举等作家的4部作品《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粮道》《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毛乌素绿色传奇》全部获得满票,阿来的《瞻...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47
6
作者 火烈鸟826
简介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县人。1985年毕业于上
海华东师范
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格非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
,此前曾尝
试写过一些现实主义作品,按其自己的话来说是“好比一个天生对汽
油味过敏的
人强迫自己在汽车加油站工作”,直至《追忆乌攸先生》的出现,“
将自己从无
休止的自我折磨中解救出来”。其成名作为1987年发表于《收获》的
《迷舟》,
代表作为《褐色鸟群》、《青黄》、《唿哨》及长篇《欲望的旗帜》
。(注:此
选择带有笔者强烈的个人倾向。)
#美学态度
在当今中国文坛,格非的名字往往被错误地掩盖在余华、苏童之
后,这在某
种意义上表明,格非并不能算作一个多产的作家。然而恰恰正是远离
功利的心境,
使写作成为精神超度的乌托邦,也使格非相对文学的距离更近于他人
。格非的写
作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试图表述记忆及现实中“某种难以言传的人生经
验”,以及
在话语消解背后隐藏的个人主体意识。常年处于静谧的思考使格非的
表达建立在
某种隔离的障碍之上,这种障碍的晦秘凸现于其圆圈式的首尾相接的
美学形式之
中。没有人像格非如此醉心于营造这
wh
发帖数: 141625
7
昨天,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对外公布获奖名单,同期还公布了投票名单。前不
久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作家格非,凭借小说《隐身衣》全票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著名作家阿来的《瞻对》却在报告文学奖项评选中遇冷,获得零张选票。此外,岳南
、赵德发以及青年作家笛安等也均为零票。
投票呈现冰火两重天
今年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首次采用了实名投票的规则。伴随获奖名
单公布的投票情况表,也让评委对作家具体作品的判断一目了然。从这份《第六届鲁迅
文学奖实名投票情况表》上看,作家的得票情况堪称冰火两重天。
在中篇小说奖评选中,格非的《隐身衣》获得了李存葆、阎晶明、白烨、孙甘露、陈晓
明等10位评委的青睐,全票获奖。而畀愚的《邮递员》和潘灵的《一个人和村庄》却没
有获得一张选票。
这种现象在短篇小说奖和报告文学奖评选中也较为明显,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和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获得全票通过,青年作家笛安的《光辉岁月》和陈河的《
怡保之夜》没有获得选票。
全票率最高出现在报告文学奖项,黄传会、任林举等作家的4部作品《中国新生代农民
工》《粮道》《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毛乌素绿色传奇》全部...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5317
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读书汇报9格非《山河入梦》
在阅读小说之路上,格非对我是个特别的名字。记得中考结束那个百无聊赖的夏天,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于是就义无反顾的买了一套的格非文集。似乎并没有看完。不得不说,格非的小说写得太“神”了。
《山河入梦》据说是格非转型后的作品,我模糊记得格非还说过类似这么(直白的)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地方,一般读者应该都能明白了。但读起来还是很“隔”,尤其是那位神神叨叨的花痴主人公。这类人物本来也算文学上的经典形象了,比方说贾宝玉。但是贾是古人,神点我也能接受,放到现当代,感觉就很怪异了。
我总的感觉是,小说前半截写得不好,不是以往的看不懂,而且确实觉得不好。不就是个理想主义人物在现实中碰壁的故事么,人物特点有,细节上却缺乏因果照应;历史环境很现实,却和真正的历史不完全契合,说不上是抽空了背景还是虚假。后面却渐入佳境,故事变得有趣味和悬念起来,人物也更加立体,更重要的是,格非一贯的先锋作家
l****r
发帖数: 5317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liquer (咣咣珰),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读书汇报9格非《山河入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5 22:01:15 2009, 美东)
在阅读小说之路上,格非对我是个特别的名字。记得中考结束那个百无聊赖的夏天,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于是就义无反顾的买了一套的格非文集。似乎并没有看完。不得不说,格非的小说写得太“神”了。
《山河入梦》据说是格非转型后的作品,我模糊记得格非还说过类似这么(直白的)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地方,一般读者应该都能明白了。但读起来还是很“隔”,尤其是那位神神叨叨的花痴主人公。这类人物本来也算文学上的经典形象了,比方说贾宝玉。但是贾是古人,神点我也能接受,放到现当代,感觉就很怪异了。
我总的感觉是,小说前半截写得不好,不是以往的看不懂,而且确
l*****l
发帖数: 5909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格非谈文学与音乐的采访片段 转载
主持人于文: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穿着一件隐身衣的生活之下?
格非:你这么说是对的,每个人可能都穿着隐身衣,我们有很多私密的空间,杨绛
先生也说过这个意思,我们可能在生活中默默无闻,这样的人甘于寂寞穿是一件隐身衣
。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知晓,最私密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展览。那天在新闻发布会的
时候,很多读者讨论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我当时也提到,古典音乐本身听音乐的人来
讲它可能就是一件隐身衣。很多爱乐的人所谓发烧友,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很多的
烦恼,我遇到的这些发烧友可能都是比较特别痴迷的这么一批人,世界各地都有。他们
觉得我在听音乐的时候,这个世界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世界是丑恶也好肮脏也好
,至少我在听音乐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当中可以忘掉这一切,音乐可以让你隐身有这样
一层含义。
主持人于文:您刚才提到了,您刚才的话中说明您自己也是一位古典音乐的发烧友
,而且从书当中一开始也有这样的一句话,您引用了尼采的这样一句话,“没有音乐生
活就是一个谬误”,我在想这本书当中小说的一些情节,会不会有时也是您生活的一个
经历?
格非:尼采的话,斯克劳斯也说过类似的话,尼采最早歌剧当中有合唱队,歌剧是...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11
记得以前大学军训的时候,带了三本书,一本是叶兆言的小说,一本是格非的《褐色鸟
群》,还有一本是《存在与时间》。叶兆言的小说被大家翻烂了,格非的小说,按一位
同学的说法,看完了就做噩梦。记得那本书的后记中写到,他们那一代人由于生活和现
实脱节,于是开始臆想一些现代童话,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他们那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受
到拉美文学的影响,苏童,格非,等等,都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甚至句式都很像,加
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说,“小说需要运用一些长句子将读者引入一个叙述的语境之中”
,他们也是学得很像。池莉的《你是一条河》,估计也是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试
图利用一家人的遭际来写一个时代的命运。顾城是在洛尔迦和聂鲁达的语调中找到了自
己的声音,这是他自己曾经写过的。

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
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
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得太“神”了。
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地方,一般读者应该都能明
白了。但读起来还是很“隔”,尤
l*****l
发帖数: 5909
12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公布提名
阿来笛安老少入围鲁奖
法制晚报讯(记者钱业)昨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开始公示。阿来、格非、笛
安等老中青三代榜上有名。
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昨日分别投票产生提名作品,公示期截止于8月10日。刚刚凭借
《隐身衣》获得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格非再次入围鲁迅文学奖,其他获得中篇小说
奖提名的还包括王跃文的《漫水》,潘灵的《一个人的村庄》等。
获得短篇小说提名的包括徐则臣的《如果大学封门》、笛安的《光辉岁月》等。著名作
家阿来此次则以《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入选报告文学提名作品。
l****r
发帖数: 5317
1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读书汇报9格非《山河入梦》
这是《人面桃花》(《山河》前一部)的获奖词。贴在这里因为我看不大懂评委的意思
。觉得也很玄虚。
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他
的叙事研究也曾丰富中国小说的美学肌理。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继着古
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
气息,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
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他出版于2004年度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作为这一话
语理想的延伸,在重绘语言地图、解析世道人心、留存历史记忆上,都富于创造性的发
展。他对这一发现的深刻表达,不仅达到了中国作家所能达到的新的艺术难度,还为求
证人类的梦想及其幻灭这一普遍性的精神难题敞开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
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
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得太“神”了。
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
D******6
发帖数: 6211
1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读书汇报9格非《山河入梦》
赞。
同时惭愧自己看书少。

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
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
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得太“神”了。
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地方,一般读者应该都能明
白了。但读起来还是很“隔”,尤其是那位神神叨叨的花痴主人公。这类人物本来也算
文学上的经典形象了,比方说贾宝玉。但是贾是古人,神点我也能接受,放到现当代,
感觉就很怪异了。
是个理想主义人物在现实中碰壁的故事么,人物特点有,细节上却缺乏因果照应;历史
环境很现实,却和真正的历史不完全契合,说不上是抽空了背景还是虚假。后面却渐入
佳境,故事变得有趣味和悬念起来,人物也更加立体,更重要的是,格非一贯的先锋作
家的品质又开始明显起来——乌托邦、模模糊糊的宿命和向着起点回归的结局……这对
我来说,是个加分点。虽然总的来说,我不喜欢当年的先锋派,但是现在清一色的现实
主义也有点让我厌烦了,还是挺希望看到中国作家? 沧龅闫渌⑹缘摹?
的最后语言越唯美。
长得跟别人
p******e
发帖数: 5174
15
才女真是读书力超强, 创作力旺盛啊:)

父亲带给我一本《小说月报》。开篇就是格非的《相遇》。一个关于西藏的故事,在炎
热之中带给我刻骨的清凉。唯美且神秘。我不确定如果现在重读我是否还会有那般惊艳
的感觉,但至少在当时,它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我对好小说的概念。
得太“神”了。
写简直掉价的话。确实,小说从结构到情节都没有太玄虚的地方,一般读者应该都能明
白了。但读起来还是很“隔”,尤其是那位神神叨叨的花痴主人公。这类人物本来也算
文学上的经典形象了,比方说贾宝玉。但是贾是古人,神点我也能接受,放到现当代,
感觉就很怪异了。
是个理想主义人物在现实中碰壁的故事么,人物特点有,细节上却缺乏因果照应;历史
环境很现实,却和真正的历史不完全契合,说不上是抽空了背景还是虚假。后面却渐入
佳境,故事变得有趣味和悬念起来,人物也更加立体,更重要的是,格非一贯的先锋作
家的品质又开始明显起来——乌托邦、模模糊糊的宿命和向着起点回归的结局……这对
我来说,是个加分点。虽然总的来说,我不喜欢当年的先锋派,但是现在清一色的现实
主义也有点让我厌烦了,还是挺希望看到中国作家? 沧龅闫渌⑹缘摹?
的最后语言越唯美。
wh
发帖数: 141625
16
阿来写报告文学了啊。格非的确也是神叨叨的那种。
l*****l
发帖数: 5909
17
我小时候跟格非聊过,爆的丫五体投地
L******h
发帖数: 4361
18
格非的《人面桃花》怎么样?
看图书馆里有,就捞回来了。还没来得及看。
m********y
发帖数: 522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格非谈文学与音乐的采访片段 转载
想起他写别人用发烧音响听盗版梅艳芳的颓然之感了。
想看你写的把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更多文字......
除了格非和村上春树,把音乐写进小说的不那么矫情的当代知名作者还有哪些。我好像
读过点儿关于信天游的,写古典和流行的也还有,不过不太喜欢文字风格都没留下什么
印象。
w********h
发帖数: 12367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格非
最近两天抽空看了格非的小说集《锦瑟》,收录小说《锦瑟》、《青黄》、
《褐色鸟群》等。文字诡异地描述着一个个锈迹斑斑的故事,用轮回的场景
描述着荒谬的幽默。阴气太重,大约很有一些后来的鬼故事在模仿着这种先
锋手法。倒很喜欢那种对于雨季的描述,很到位。
wh
发帖数: 141625
21
买买提首页有条新闻:
鲁迅文学奖首次实名投票 格非获奖阿来零票落选
2014年08月11日20:45:59 [新闻大杂烩]

昨天,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对外公布获奖名单,同期还公布了投票名单。前不
久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作家格非,凭借小说《隐身衣》全票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著名作家阿来的《瞻对》却在报告文学奖项评选中遇冷,获得零张选票。此外,岳南
、赵德发以及青年作家笛安等也均为零票。
投票呈现冰火两重天
今年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首次采用了实名投票的规则。伴随获奖名
单公布的投票情况表,也让评委对作家具体作品的判断一目了然。从这份《第六届鲁迅
文学奖实名投票情况表》上看,作家的得票情况堪称冰火两重天。
在中篇小说奖评选中,格非的《隐身衣》获得了李存葆、阎晶明、白烨、孙甘露、陈晓
明等10位评委的青睐,全票获奖。而畀愚的《邮递员》和潘灵的《一个人和村庄》却没
有获得一张选票。
这种现象在短篇小说奖和报告文学奖评选中也较为明显,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和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获得全票通过,青年作家笛安的《光辉岁月》和陈河的《
怡保之夜》没有获得选票。
...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749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扯几句金瓶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dude2010 (冒泡潜水艇), 信区: Prose
标 题: 扯几句金瓶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9 19:55:58 2015, 美东)

临上飞机前匆忙搜了搜能胡乱读读的东西,结果是格非的金瓶梅评论。读了几页,就失
掉了兴致。这和他评的好不好、深不深无关。只是他毕竟写小说出身,太重文字上的意
象,太过精致。饺子上褶儿太多,难免露了匠气。
比如说题目,格非一定太喜欢原作里这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是故
摘出成题:《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固然不乏张力(雪隐鹭鸶vs金瓶
梅,声色vs虚无),可说到底,最体现原作精髓的,还是“金瓶梅”这三个字下所藏所
蕴。原作“表里相歧”(孙述宇)式的张力极为克制,往往藏在字里行间,像格非这样
大张旗鼓地拉到前台,反到没意思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评论;但我也可以说,写评
论的话,就平平实实地写,有干货不在字面儿上(这方面我很推崇孙述宇)。秋水棠就
写的太煽,动不动就感叹,挥舞着自己那点感情。尤其是她评潘金莲,几近一边到。潘
金莲不是没有娇憨...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7186
2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扯几句金瓶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dude2010 (冒泡潜水艇), 信区: Prose
标 题: 扯几句金瓶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9 19:55:58 2015, 美东)

临上飞机前匆忙搜了搜能胡乱读读的东西,结果是格非的金瓶梅评论。读了几页,就失
掉了兴致。这和他评的好不好、深不深无关。只是他毕竟写小说出身,太重文字上的意
象,太过精致。饺子上褶儿太多,难免露了匠气。
比如说题目,格非一定太喜欢原作里这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是故
摘出成题:《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固然不乏张力(雪隐鹭鸶vs金瓶
梅,声色vs虚无),可说到底,最体现原作精髓的,还是“金瓶梅”这三个字下所藏所
蕴。原作“表里相歧”(孙述宇)式的张力极为克制,往往藏在字里行间,像格非这样
大张旗鼓地拉到前台,反到没意思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评论;但我也可以说,写评
论的话,就平平实实地写,有干货不在字面儿上(这方面我很推崇孙述宇)。秋水棠就
写的太煽,动不动就感叹,挥舞着自己那点感情。尤其是她评潘金莲,几近一边到。潘
金莲不是没有娇憨...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24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扯几句金瓶梅

临上飞机前匆忙搜了搜能胡乱读读的东西,结果是格非的金瓶梅评论。读了几页,就失
掉了兴致。这和他评的好不好、深不深无关。只是他毕竟写小说出身,太重文字上的意
象,太过精致。饺子上褶儿太多,难免露了匠气。
比如说题目,格非一定太喜欢原作里这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是故
摘出成题:《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固然不乏张力(雪隐鹭鸶vs金瓶
梅,声色vs虚无),可说到底,最体现原作精髓的,还是“金瓶梅”这三个字下所藏所
蕴。原作“表里相歧”(孙述宇)式的张力极为克制,往往藏在字里行间,像格非这样
大张旗鼓地拉到前台,反到没意思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评论;但我也可以说,写评
论的话,就平平实实地写,有干货不在字面儿上(这方面我很推崇孙述宇)。秋水棠就
写的太煽,动不动就感叹,挥舞着自己那点感情。尤其是她评潘金莲,几近一边到。潘
金莲不是没有娇憨甚或率真的时候,只是这些难掩她的刻毒与癫狂。何况,黑白同时写
,黑白夹着写,穿插着写,对比着写,黑中有白,白里有黑,这才是金瓶梅。说实话,
像这种小说,无论谁对其中角色做解读,都难免受主观影响。反过来此亦是其伟大与生
命力所在。...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165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 当马原面对死神
当马原面对死神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宗陶
12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话剧《培尔·金特》大幕已落。孙海英在后台还魂。高大的
马原迈进来,眼睛里汪着的泪扑簌簌落下。马原又哭了。
他给了孙海英一个大力拥抱:“一生有这么一刻,值了!”马原断言,孙海英凭借塑造
培尔·金特,足以比肩《武训传》中的赵丹、《茶馆》中的于是之、《哗变》中的朱旭。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最具哲学意味的作品,此前只有中戏老院长徐晓钟在80年代内
部排过,没有公演。故事讲的是老年培尔路遇死神的使者,要被带走,他请求说,等等
,于是从头一段段回忆,他历险、辗转、起伏的一生——少年,青年,老年;浪荡子,
骗子,富豪;追女孩,撒谎,孤注一掷……他是特别聪明、完全能驾驭人生的那种男人。
2009年末的马原 图/张驰
当年在西藏的家 图/张驰
马原在西藏。1983年,朋友裴庄欣为他画了这幅画。2005年,裴庄欣想买回,马原拒绝
了 图/张驰
第一场幕落前孙海英在台上高声念白:“已故的培尔·金特直到死的那一天,始终保持
着自己真正的面目!”剧情展现的,恰恰是培尔如何把它丢掉的。丢了自己,去找;又
丢了,再找,人生好像不断在重复这两...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blabla(3)
好吧,让我们继续聊格非先生的那本文学评论。 在那本有趣的小册子里,格非先生提
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故事固有的智慧,即故事本身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的。虽然说
是作者在创作故事,但作者的智慧与故事的智慧并不一定完全重叠。有的作者在写作之
前会详细列出提纲,腹稿至少打出七八成,才肯动笔;而且一旦动笔,写出的故事就很
成形。但是,也有不少人动笔前虽然也不乏整体规划,但写出的东西却往往与最初设想
离题万里。依照格非先生的意见,这种“跑题”,实在是故事的智慧在引导作者的智慧
,而且前者往往要高于后者,所以这不但没什么好担心,甚至应该开心才是。许多作家
都奉此为神明,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这种智慧的呼召。一开始我以为格非先生说的是灵感
。后来仔细想去,灵感和这种智慧不完全是一码事。灵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景,公
交车上陌生人的一个眼神,甚至某部小说的一句对白。灵感就像酵母一样,在作者内心
滋生并膨胀,待到时机成熟,就发动攻势,作者因而就产生了叙事冲动。而故事固有的
智慧,则是灵感生根发芽后它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去开花,去结果。在服从这种
智慧之后,作者则更像是一个园丁。当然,作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强行...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7
作家格非日前带着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相遇》和《博尔赫斯的面孔》现身字里行间书店,与作家冯唐、阿乙共同就“相遇在文学的黄金时代”展开讨论。
谈到作家和现实的关系,冯唐说自己对当下的具体政治环境关心不太大,好的作家应该在一个更大尺度上来关照人性。
他认为,作家不该有太多的愤怒,“作家可以说他冷漠,他的热情应该用在理解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过程中人性是怎么样的,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拧巴。”
冯唐说:“作家可以无耻、贪财、好色,但是不能装傻。如果作家装傻,这一代人从这个作家拿到的经验就会被扭曲了,所以相对来说我对作家智商要求要更高一点,如果你用太简单的方法看待这个世界,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是不合格的。”
今年是格非的五十知天命之年,《相遇》和《博尔赫斯的面孔》是其对30年写作生涯的回首和总结。《相遇》收录了格非二十余年来中短篇小说12篇,其中包括了《迷舟》、《青黄》等传诵一时的名篇。
《博尔赫斯的面孔》则是格非最新的散文集和评论集。文章的原型是他历年来在华东师大、清华等高校教授文学赏析课程的讲稿,又经过重新打磨而成,其中蕴含他近十年来读小说的心得。
M******a
发帖数: 6723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09/00/413468_574147994.shtml
2016-07-09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中文名顾彬,1945年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
。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
成员。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
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
集》六卷本等。
当顾彬把中国当代小说比作为“大个的火腿”时,不禁让人想起了莫言的《丰乳肥臀》
,那本厚得像砖头的小说还真是个大家伙。而顾彬的形象有点像小一号,或者说清瘦版
的史泰龙。他看上去基本上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他的语调也没有丝毫火药味,但是话
一出口,就像洛奇的出拳一样凶狠。
而这一次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他没有把谁比作垃圾,可是余华、格非
、苏童、莫言,这些当代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在他眼里比垃圾也好不了多少,“他们
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他几乎判了他们的“死刑”。
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五本中文书
哦,是不是前一段卡佛热
翻译小二同学回去开座谈,卡佛作品朗诵会,酒美有没有赶上啊?
苗炜的文章:
在美国的十来年,小二一直保持着看小说的习惯,起初是邮购,然后在当当网上买
书,那些书飘洋过海,两个月后到达他在美国的家,他看莫言、苏童、余华、格非、韩
东、朱文,他像个文学青年一样回母校清华大学拜访在那里当教授的格非,格非说,《
红楼梦》和《金瓶梅》最好看,于是小二再次捧着《红楼梦》看,依旧看不下去。格非
和小二还聊起雷蒙德·卡佛,“卡佛的小说,词汇量不大,你们学工科的人写小说,不
能像文科生那样讲究词汇,多看看卡佛的小说有帮助。”
(小二哥,我知道你也上mit的,哈)
i***s
发帖数: 39120
30
《收获》主编:莫言的优势在国外翻译家爱其作品
搜狐文化:莫言的文学成就到底有多大?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吗?
程永新:莫言是中国作家的突出代表,他的文学成就与世界上其他优秀的作家包括许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相比毫不逊色,他的获奖实至名归。
搜狐文化:你接触过莫言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程永新:我和莫言很早就是很好的朋友。莫言为人很低调。其实他是最近几年才被主流接纳,他的一些作品,比如《檀香刑》等当时受到了很多批评。
搜狐文化:你认为莫言最优秀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
程永新:莫言的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比如“红高粱”系列,《酒国》;特别是《檀香刑》,其中充满对封建专制的鞭挞。如果非要让我选一部的话,我觉得是《丰乳肥臀》。
搜狐文化:莫言对中国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程永新:莫言的得奖大大鼓舞了中国文学,甚至可以说这是民族的骄傲。虽然我们不能迷信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这个奖项给莫言是对我们文学创作的肯定。
搜狐文化:很多获奖者都是告别创作巅峰之后才获奖的,莫言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吗?
程永新:肯定会。莫言是个非常低调勤奋的人。这代表着他不会被获奖冲昏头,他的创作会因此更加进步。
搜狐文化:...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1
搜狐文化:莫言的文学成就到底有多大?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吗?
程永新:莫言是中国作家的突出代表,他的文学成就与世界上其他优秀的作家包括许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相比毫不逊色,他的获奖实至名归。
搜狐文化:你接触过莫言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程永新:我和莫言很早就是很好的朋友。莫言为人很低调。其实他是最近几年才被主流接纳,他的一些作品,比如《檀香刑》等当时受到了很多批评。
搜狐文化:你认为莫言最优秀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
程永新:莫言的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比如“红高粱”系列,《酒国》;特别是《檀香刑》,其中充满对封建专制的鞭挞。如果非要让我选一部的话,我觉得是《丰乳肥臀》。
搜狐文化:莫言对中国文学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程永新:莫言的得奖大大鼓舞了中国文学,甚至可以说这是民族的骄傲。虽然我们不能迷信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这个奖项给莫言是对我们文学创作的肯定。
搜狐文化:很多获奖者都是告别创作巅峰之后才获奖的,莫言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吗?
程永新:肯定会。莫言是个非常低调勤奋的人。这代表着他不会被获奖冲昏头,他的创作会因此更加进步。
搜狐文化:莫言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吗?他的实力确实明显地超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我猜绝大多数读者都会感到奇怪: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她和他虽然同在宋朝,但是一个祖籍山东,一个生在四川
;一个在南宋成名,一个在北宋亡故。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彼此也没有什么亲戚关
系,所以李清照会是苏东坡的什么人呢?顶多会是苏东坡的粉丝吧。李清照当然是苏东
坡的粉丝。我们看她的文集就知道,只要提到苏东坡,李清照都很推崇,不敢直呼其名
,而是尊称“苏公”、“坡翁”甚至“坡仙”。由此可见,李清照确实是拿苏东坡当文
坛前辈看待的。
但是如果多读史籍,如果认认真真地八卦一番,就会发现李清照不止是苏东坡的粉丝,
她和他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我们知道,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李格非早
年在京城开封教书,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参见晁补之《有竹堂记》)。这个晁补
之是谁?就是苏东坡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其实是苏东
坡的学生(晁补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儿。如果论辈分,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爷
爷”。
我们还知道,李清照的公公叫赵挺之,赵挺之早年在秘书省任职,属于皇帝的低级文秘
。当时他有个同事叫黄庭坚(参见拙...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840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culty 讨论区 】
发信人: wudadan (dandan), 信区: Faculty
标 题: 清华大学三奖项奖励一线教师 美女教授颜宁获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8 10:37:45 2017, 美东)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50/2017/20170908135728007944210/20170908135728007944210_.html
今日(9月7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设三大奖项奖励一线教师,今年的获
奖者中包括年逾八旬的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作家格非等,具体名单将于明日发布。
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齐获奖
三大奖项为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清华
将在明日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对这三大奖项的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新百年教育成就奖是清华大学教学成就评选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原则上每次奖
励不超过10名教师。参评对象要求在清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累计10年以上,工作量饱满
、选课学生量大面广、教学效果...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693
34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50/2017/20170908135728007944210/20170908135728007944210_.html
今日(9月7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设三大奖项奖励一线教师,今年的获
奖者中包括年逾八旬的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作家格非等,具体名单将于明日发布。
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齐获奖
三大奖项为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清华
将在明日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对这三大奖项的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新百年教育成就奖是清华大学教学成就评选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原则上每次奖
励不超过10名教师。参评对象要求在清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累计10年以上,工作量饱满
、选课学生量大面广、教学效果好。
据悉,今年有8名教师获新百年教育成就奖,期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易为国
学大师钱穆的女儿,现已年过八旬。她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生态文明
十五讲》,每学年选课学生超过800人。据介绍,这是一门跨学科、多视野的课程,新
能源、哲学生态伦理学、环境...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693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culty 讨论区 】
发信人: wudadan (dandan), 信区: Faculty
标 题: 清华大学三奖项奖励一线教师 美女教授颜宁获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8 10:37:45 2017, 美东)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50/2017/20170908135728007944210/20170908135728007944210_.html
今日(9月7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设三大奖项奖励一线教师,今年的获
奖者中包括年逾八旬的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作家格非等,具体名单将于明日发布。
院士钱易、美女教授颜宁齐获奖
三大奖项为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清华
将在明日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对这三大奖项的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新百年教育成就奖是清华大学教学成就评选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原则上每次奖
励不超过10名教师。参评对象要求在清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累计10年以上,工作量饱满
、选课学生量大面广、教学效果...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36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
。刀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
。文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
肉之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
嗔二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
硬拽,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
两清,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
,流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
列其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
,游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
,物我两忘。(http://ww...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blabla(2)
那么接下来,关于当代或现代或不管什么代,我们还是可以聊几句的。去年回国的时候
因为来回坐飞机实在无聊,就买了本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据说是某年的茅
盾文学奖。又据说获奖当年全国只卖了几十本。小说写的挺好看,文字颇有特色。尤其
是头半部《出延津记》。几代人几代事错错落落密密麻麻,又都十分拧巴,最后终把男
一号推出了延津。这大概就是作者眼中所谓的命势。好几个人物写的都很出彩,尤其是
意大利传教士老詹。但我怀疑老詹的故事,大多可能是真事。倘若不是真事,那也没什
么不好,无非就是我更佩服刘震云了。然而后半部《回延津记》就没了前半部的那种气
蕴。到了结尾,我甚至找不到了焦距。也可能是我耐心不够吧。但总之前半部绝对值得
一看。令人绝倒的倒是封面封后的几位名家书评推荐:小说文字返璞归真浑然天成,广
大读者有福啦,恭喜刘震云升级成功,blablabla。我真不知道这些在网络上挪下屁股
都要引出上万份关注回帖的先生大人们到底有没有稍微用点心读读他们推荐的这本小说
。刘先生的确在狂用浅词短句,刘先生的确在尽量躲避文辞繁藻。但这恰恰说明了整部
小说的文风是刻求出来的,文字是经过作者精心排布筛选的。有...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4793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马原在云南小学被打
关于格非的一件逸事是
it写了一个长篇,里面的主角是个人品有问题的教授。这都没什么,比较悲催得是,他
给这教授起的名字是,贾兰坡。
据说it因此差点惹上官司。谁也不知道,格非这样到底是故意,还是确实无心之失。
他自己当然说不是故意的。
格非的短篇小说还是可以看的。我的感觉就是,也说不出好在哪里,但是就是印象深刻
,大学时看的现在还颇记得,这都十七八年了么。
p*********3
发帖数: 2039
39
缘起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刀
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文
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肉之
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嗔二
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硬拽
,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两清
,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流
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列其
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游
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物
我两忘。
略序体例如下...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40
i like this kind of discussion...
关于最后出场的那个女人,如果非要把讨论限制在情节设置的层面上的话,很可能不是
玉芬。原因是玉芬可能和主人公年龄相近。在故事结尾,主人公已经四十来岁(如果我
没记错是48岁)的中年人,那么玉芬也不会年轻到哪里,再生一个小孩,太有难度。
不过像这种作者有意通过断裂/歧义来暗示主题的小说,深究这个也没啥必要。
但我想说的是,格非这个小说,里面提及的人物,除了主人公“我”呈现出较为丰富立
体的人格之外,其他的人物塑造都很单薄。当然,你可以说人物有他们的象征意义。但
我不觉得这就非要以牺牲人物本身的灵魂为代价。比如说卡夫卡的《变形记》,象征寓
意啥的这里就不讨论了,就说里面那个大虫子的内心变化,还有虫子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变化,丰富,立体,细致,卡夫卡那是从容不迫的跟你娓娓道来。从家庭关系角度来讲
,这小说的感情基调是很悲凉的,然而许多地方还不乏黑色幽默。比如说虫子在为人的
时候,爱喝咖啡,而变成虫子后还会舔地板上的咖啡。总之我想说的是,卡夫卡是用了
感情在写一个人变虫子的故事。他把这两点都做得很了不起。
如果不是他那个高度的作家...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6820
4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闲话闲笔 -《金瓶梅》(67,68)导读
无论是李瓶儿的风光大葬,还是对六黄太尉的隆重接待,都是喧哗热闹的大场面,觥筹
交错的大排场。到这两回,笑笑生笔锋一转,开始了书房赏雪梦诉幽情这样的“小资”
场景: 闲聊天,行酒令,尝泡螺,品衣梅,听小曲儿,戏小妞儿……这样平淡的故事
,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简单的两个场景--书房和妓院。而行文却是十分得好看;花
团锦簇的文字,谨严匀稳的章法,细致周全的照应,活灵活现的人物,足见作者不凡的
功力。格非说得好,“若仅仅以性事猎奇的眼光去《金瓶梅》中寻章摘句,固是俗辈;
若仅仅属意于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人物的命运沉浮和兴衰荣辱,亦非善读《金瓶梅》
者。殊不知,《金瓶梅》文字之美妙高华,也常常隐伏于次要情节、次要人物,特别是
闲笔、闲话之中。”所以对这两章,我们除了继续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也大可欣
赏在这过渡性情节之中的非主要人物身上的闲笔闲话,如同唱罢“大江东去”,吟一段
“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风味。
在书房,先由小周儿为西门庆做了一个全身按摩。西门庆做按摩是因为“晚夕身上常发
酸起来,腰背疼痛”,这个信息无疑又为他为期不远的一命呜呼下一铺垫。同时他还治
标不治本,掩耳盗铃地不承认病因...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华大学中文系请转呈人文学院、邱校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6 01:45:57 2018, 美东)
http://mp.weixin.qq.com/s/mhX-uPpTuQGtEVxBzE0UqQ
原创: 旷新年 圆明园南
清华大学中文系请转呈人文学院、邱校长
一、二十年,一场噩梦
每天累死累活,还要受到辱骂,在北京我没有地方可以躲避,这种地狱一样的日子
再也无法忍受,3月10日离开北京,几个月来,我像乞丐一样在亲友间漂泊。
从1999年来清华工作到2004年底身体垮下来之前,我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分
配给我的工作超过了规定工作量的三倍,还有家务压在身上。我的妻子不惜我的身体垮
掉,也不让我请小时工。当时,小时工每小时才四块钱。我和她说,身体是最重要的。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可是,王中忱、解志熙却一再用家庭
问题刁难与折磨我。我告诉他们,我的身体不行了。他们无动于衷,毫无人性。压迫者
怎么可...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43
来自主题: _FilmStudies版 - 杜评金瓶梅:第一季1回
一 《金瓶梅》的序
正式开始前先啰嗦几句:
1,英文里有一个名字,John Doe,专门代指无名氏,中文可直译成杜约翰。所以
我们这个《杜评金瓶梅》里的“杜”,其实是无名氏的意思,并非有谁真的姓杜。为什
么这样起名?大家想,《金瓶梅》原著的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只是别号,笔名,放现
今就是网上一个ID;原作者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指手画脚评论的——用姜文的话讲就是
你们这一帮意淫做爱的太监——又怎么好留名呢?
2,《金瓶梅》大致有三个版本:《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新刻绣
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或绣像本)、《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
本)。此三者虽脱自同一母体文本,但在语言格调、人物刻画、文学审美乃至主题内核
上都有差别。本系列所依乃绣像本,新加坡南阳出版社2006年出版,由mitbbs网友
volontaire提供,特此感谢。
3, 有关《金瓶梅》的评论甚多。我读过的就有《平凡人的宗教》(孙述宇)、《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秋水堂论金瓶梅》(田晓菲)、
《梁羽生闲说金瓶梅》(没错就是写萍踪侠影白发魔女的那位)、《没有神的所在:私
房阅读...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假如遍地张爱玲
作者:单车上的骑士
【本文原是回应一个文学专业师友的网上文章(他的文章见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942/1/228.shtml),写得比较长,就干脆贴到这里】
在一个人人爱上张爱玲的时代,如果你想切实讨论社会主义文学当中蕴含的历史丰
富性,就立刻会有人说你是在为官方文学做伥。这在今天是很正常的,群众有情绪总要
发泄,也不管是不是发对地方。~不过这种一刀切、打棍子的做法虽然貌似很文革,但
一般都还是善意的,因为都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好起来。
只是什么是“好”?“好”这个词太抽象了。比如宅男萌女们会觉得:郭敬明小说
就是好!就是好!再比如,在1980年以来的泛人道主义和泛人性论视野下,夏志清们顺
理成章把张爱玲沈从文捧上天,而左翼文学当然就不好,甚至很多人希望左翼文学最好
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小时候就觉得《读者文摘》最好,给了我享用不尽的“人性”,那时谁去看浩然
、赵树理啊。在今天,很多人已经是言必称张爱玲了,就和当年言必称主席语录一样。
比如今年第四期《书城》杂志,我统计了一下,一期杂志竟然有三篇长文都引用张爱玲
的话~
不过,任何...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5
横亘在北宋和南宋之间的“靖康之变”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靖康之变”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北方人背井离乡,辗转逃难到东南丘陵地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的人群中就有日后被推崇为宋朝第一女词人的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人生。她的许多闺房诗词以感情细腻、辞藻清丽而闻名一时。这一方面得自家传。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自幼聪慧,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非常好;另外一方面,美满的爱情和家庭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见证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岁月。金兵入据中原,繁华顷刻破碎。李清照与赵明诚美好而宁静的家庭生活也随之破灭,开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后半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给46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之后李清照孤独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她的悲苦心情很自然地表现...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6
昨天,喜迎创刊55周年的《收获》杂志在上海作协举办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量级作家和学者云集上海,为《收获》庆生。在这个阵容强大的作家名单上,不仅有丛维熙、余华、苏童、格非、鲁敏,还有王安忆、叶辛、陈村、孙甘露、王小鹰、滕肖澜等上海作家。连上周四刚在云南被打的先锋派作家马原,也专程从西双版纳飞抵上海,足见《收获》对作家的巨大感召力。
22日傍晚,一身短打的马原步出上海虹桥机场接机口,距离引发社会关注的“云南被打”事件刚好一周(左图)。他精神奕奕,脸上乌青已经消散,只是右腿侧的一排伤痕还提示着发生在这位先锋派作家身上的“新闻事件”的余温。
马原被打受伤后首次公开露面,是来参加《收获》杂志55周年纪念活动和今天在同济大学举行的马原作品研讨会。他说,和《收获》缘分匪浅,“而且不能因为自己的小事打乱大家的安排”。谈到一周前的事件,他的第一句话便是:“纯粹是个意外。”据了解,马原的伤情鉴定为“轻微伤”。
马原和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青年作家,由于1987年《收获》第五期推出的“先锋作品专号”,登上了文学舞台,直接推动了当代文学以另一种面貌发展,并影响至今。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没有赶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刘震云
莫言
毕淑敏
余华
严歌苓
今年秋天,北师大首届“文学创作”班迎来了10位新生。他们身后的作家导师们,作家莫言、格非、李洱、邱华栋,资深编辑李敬泽,让这一届“写作班”备受瞩目。上世纪80年代末,北师大也曾和鲁迅文学院联合办过“作家班”(简称“鲁研班”),当年班里走出的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毕淑敏、严歌苓等,如今几占文坛的半壁江山。时隔25年,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写作班”学生履历多样 难觅当年的“特别学生”
翻看今年首届“写作班”里的同学的“学业履历”,既有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有本校保研生,甚至不乏毕业工作后再返校园的写作爱好者。他们大多数都不像当年的“鲁研班”里的“特别学生”,早早地已被文学圈内人认可。
当北京青年报记者问起两代“写作班”生源之别时,负责今年“写作班”事务的北师大张清华教授解释道,“新旧作家班其实不具可比性。时间相差25年,招生制度早已改变,如今的学员,都需走考研或者保研。复试环节,我们看重考生的写作素养和可塑性。而当年的作家招考,更像是重拾遗落在民间的人才。现在,大家很难想象一个小学没读过的人能当作家。”
今年写作班学员小张告诉北青...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48
1987年,人民文学推了一组青年合刊.马原,苏童,格非,...都是那个时间段,20出头成名.
里面颇有一些到现在也让人称奇赞叹的创作.(不信你可以去问格非等人,
他们自己花了多少年才超过当时的水平). 按方舟子那个高考式的脑袋,这些成熟老辣,
技巧和美,难度并存的小说,恐怕都是别人代笔的.
肖洛霍夫 30出头就完成了<静静的顿河>,更不用说了,那肯定也是代笔的.
(或者按照苏联谣传,肖洛霍夫杀了一个白俄军官,偷了手稿.)
t*****g
发帖数: 610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许多年后Muchos años después,
北京时间今天(18日)凌晨,哥伦比亚著名作家、《百年孤独》作者、1982年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走了
,但马尔克斯的灵魂早已渗透到中国作家的语法里,并与卡夫卡、博尔赫斯和米兰&#
8226;昆德拉一起,扮演了中国作家集体精神导师的角色。多年以后,中国作家们回想
起这位曾经的老师,回想起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的时刻,会作何感想?莫言就说过
,他一直在和自己的这位老师“搏斗”。
“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去年,莫
言在访问浙江大学时说,“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评委会介绍他时曾说,“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
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
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位马尔克斯曾经的“私塾弟子”看着满街悬挂着的“中国的马尔克斯——莫言”这样
的横幅时,也说出过自己的“不高兴”:“我就是中国的莫言,为什么要说我是中国的
马尔克斯,当年大家这么说...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