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核聚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s
发帖数: 17839
1
可控核聚变搞了很多年
都没能实现长期稳定净功率输出
n******e
发帖数: 699
2
再说一遍,不要对石油有任何幻想, 40-〉30 长期的,
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 在2014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
H***3
发帖数: 821
3
尼玛这个都来了。50年前人们就说可控核聚变需要50年,现在大家仍然说要50年。
去年NIF只是实现了局部增益大于1,离大功率输出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即使功率能上去
,商业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句话,石油长期保持低价,大家对新能源的兴趣会大大
降低,这半年太阳能跟石油一样跌出了翔。
m*********g
发帖数: 11102
4
你每天都沐浴在核聚变的光辉里
b*******r
发帖数: 665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luewater (too old, too cynica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核聚变的画皮终于被揭开了一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00:34:32 2010, 美东)
这个跨世纪的大骗局欺世盗名50年, 现在终于有说"不"的声音
请去图书馆查找科学美国人
l**n
发帖数: 2405
6
你是指核发电站吗?
难道可控核聚变电站除了危险外还有什么骗局了?

费,
l**n
发帖数: 2405
7
核聚变和核裂变不一样呀? //blushing
T******g
发帖数: 21328
8
太阳能其实就是聚变来的
你看太阳上温度压力多高,呵呵
所以常温核聚变遥遥无期呀。。。
l*******s
发帖数: 1258
9
越来越佩服刘慈欣了 刚发布没多久 真的核聚变火箭就出来了
http://news.mydrivers.com/1/259/259878.htm
壮哉我UW!
c**c
发帖数: 2593
10
嗯,按现有的物理学,长途星际航行应该以核聚变为动力,这个本来就是科幻界的共识
。因为氢元素本来就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搜集不算太难,就算是在空旷的星际空
间,也有可能由飞船在飞行中生成大范围的磁场来搜集一定距离内游离的氢原子,压缩
聚变完后生成的废料正好作为工质向后高速喷出,推动飞船前行。这叫做Ramscoop
Drive或者Bussard Ramj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sard_ramjet
s***k
发帖数: 705
1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
裂变能源虽然蛮高效,但是存在着辐射的安全隐患。
不知道本世纪内能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
我觉得这是以后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最好的办法了。
z***t
发帖数: 2261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请教关于核聚变的科普
核聚变温度那么高,什么材料能限制它,不被溶化?
m**d
发帖数: 21441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rpdressed (m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硅酸盐所长出直径4英寸YCOB晶体 可用于核聚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06:51:47 2013, 美东)
所长才4寸,没14寸好意思拿出来说。
l*****o
发帖数: 19235
14
我是看到“电解法分离氢的同位素氕与氘、氕氕核聚变等实验,并自制了一台异能发电
机”才停的。
g*q
发帖数: 26623
H********g
发帖数: 43926
16
中国老百姓就是善良。要是美国听说村里有人搞核聚变,没癌症的也要去讹点钱回来。
s*******h
发帖数: 3219
17
核聚变为什么比现在的核电厂靠谱?难道不怕核泄漏或者核辐射?
s******y
发帖数: 28562
18
在我的理解中,核聚变的泄露或者辐射问题非常小。这些问题仅仅在装置正常运行的时
候才需要做防护,但是一旦出现任何事故,反应立刻就停止了,基本上不会出现污染扩
散问题。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14.htm
第一代”聚变:氘氚聚变,优点是燃料便宜,缺点是反应中有中子产生所以在运行的时
候有一定的辐射危险

“第二代”聚变是氘和氦3反应。这个反应本身不产生中子,但其中既然有氘,氘氘反
应也会产生中子,可是总量非常非常少。
“第三代”聚变是让氦3跟氦3反应。这种聚变完全不会产生中子。这个反应堪称终极聚
变。
s******y
发帖数: 28562
19
我觉得他也就是在提前操心而已。
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核聚变稳定运行。
S******n
发帖数: 5022
20
西安在没有可控的核聚变吧。
西安在能用的只有武器级的氢弹;氢弹爆炸起来还是很靠谱的,威力很大,核污染又小
。。。
m**d
发帖数: 21441
21
太阳就是核聚变
情节安全能源
m**d
发帖数: 21441
22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名13岁的小学生近日宣布自己在学校实验室实现了核聚变
,并成为世界上实现聚变的最年轻的人。
即便在最好的学校做科学实验也隐藏着危险。
当13岁的杰米·爱德华兹告诉校长他想建一个核反应堆的试验计划时,校长惊呆了。一
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是:“他该不会是要炸学校吧。”
幸运的是,在杰米反复承诺这是绝对安全的之后,学校资助了他。他表示昨天他用氘聚
变氦的过程中检测到了中子,证明聚变成功,成为世界上实现聚变的最年轻的人。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它的宏伟真的。 ”杰米事后说,“我甚至都不相信,即使我所
有的朋友都觉得我是疯了。”
杰米,一个参加了Penwortham修道院学院的学生,已经迷上了辐射多年,有一次甚至用
他的圣诞节零花钱买了盖革计数器。
他的野心是被一个14岁的美国小学生激发起来的—泰勒·威尔逊,他于2008年在内华达
州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
“我知道了这件事,觉得看起来很酷,于是决定一展身手”,杰米说道。
他首先去向和实验室和大学争取帮助,但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之后,他所在学校的校长
答应给他3000英镑资金。
“我有点惊呆了,我不得不说有点紧张,当杰米提出...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84
23
可控核聚变,直接发个炸药奖
m**d
发帖数: 21441
24
核聚变无辐射
T******e
发帖数: 18290
25
这个英国小孩其实没有原创性,Taylor Wilson,一个美国小孩,14岁宣称实现核聚变
。这个英国小孩只是打破了年纪最小的记录而已
http://www.popsci.com/science/article/2012-02/boy-who-played-fu
网上已经有DIY教程,你们有娃的好好训练一下,打破13岁的记录我看可以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10/extreme-universe/18-do-it-your
T******e
发帖数: 18290
26
因为这不是一个实用装置,只要产生靠运气发生可测的聚变就行了。
质子直径大概1.6飞米,所以重氢聚变反应的距离瞎估计一下大概10飞米。库伦定律算
一下能量大概是十万电子伏特。你有一个两万的电压,虽不中亦不远矣。所需要的就是
:1,某原子核在两电极之间加速过程中没有被其他东西撞到;2,该原子核在差不多达
到最大能量时正好撞上另一个原子核。这些可能性都可以估算。
以上纯属粗略估计,不代表背书俩小孩的确实现了核聚变。
d********3
发帖数: 899
27
不是核聚变要一亿度高温吗
他是怎么达到的?
m*t
发帖数: 7490
28
来自主题: Joke版 - 核聚变小型化
核聚变本来就不大吧
一层铅包着一块铀就是一个炉子,冬天不用烧气了
M********t
发帖数: 5032
29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为什么说木星是太阳 系内最大的“情种” 科技日报 ugmbbc 1天1小时前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 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块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 “情人”最多……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f/f3/f3dc7a450779eb216ca02fbd43b7dfc5.jpg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那么,木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值得科学家们跨越数百年时间、跨越数亿万公里的空间,苦苦追寻呢? “块头”最大 据NASA官网介绍,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木星的赤道约为14.3万公里。木星如此大,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都能塞进木星里面,木星“大肚”能容超过1000颗行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是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2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496亿千米),因此,其与太阳间的距离为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5倍多。当我们从地球上看时,它是夜空中亮度排第二的行星,排在“夜空中最亮行星”金星之后。 木星大气层由86%的氢气和14%的氦气组成。这颗行星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棕黄色和白色相间的云层。 天文学家们将木星称为“失败的恒星”,但这一描述并不恰当。尽管有一点毋庸置疑:就像恒星一样,木星富含氢气和氦气,但木星的质量不足以在其内部触发核聚变反应。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0/07/078c2139fc05dec95de910e44c7e56dc.jpg 自转最快 磁场最强 木星是太阳系内自转最快的行星。鉴于其大“块头”和傲视群雄的体重,木星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其自转速度为4.53万公里/小时(12.6公里/秒),一次自转只需10小时,因此,木星的一天只有10个小时。木星的轨道为椭圆或橄榄型,绕太阳旋转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次所需时间的12倍,因此,木星上的一年等于地球上的12年。 木星云层的温度约为零下145摄氏度。木星中央附近的温度非常高,核心温度约为2.4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还热。 如果一个人能站在木星大气层顶端,那么,它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引力的2.4倍,因此,在地球上重100磅(约91斤)的人在木星上重达240磅(218斤)。 快速的旋转也助力木星获得了强大的磁场,木星拥有太阳系内最强大的磁场。在木星云层之下是一个巨大的液态金属氢组成的海洋。随着木星不断旋转,旋转的液态金属海洋制造出了这个强磁场,木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2万多倍。 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一磁场会捕获源自木卫一上火山喷发的氧化硫粒子,这些氧化硫粒子与源自木星大气层的氢离子一起,在木星赤道面形成了一个磁层。 这一磁层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会生成一个弓型冲击波,这是一个危险的辐射带,会破坏航天器。木星的四大卫星都在磁层内旋转,这会保护其远离太阳风的冲击,但是,也会使人们很难在这些卫星上建造前哨基地。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e/e6/e68cb60f281e5c5f3de6b98c0da804c6.jpg 大红斑最有名 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大红斑,它是一种反气旋风暴,位于木星赤道的南部,直径为2.4万千米,高度为1.2万到1.4万千米。在大红斑最宽的点,风暴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5倍,足以容纳2到3个地球直径大小的行星。 木星是一个多风的行星,风力从192英里(309公里)/小时到超过400英里(644公里)/小时。 大红斑据信已经存在了至少360多年,166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卡西尼发现了它的存在。到20世纪,天文学家们开始认为,大红斑是一种风暴,由木星的湍流和快速运动的大气层造成。“旅行者1号”探测器证实了这一理论,1979年3月,“旅行者1”号在掠过该行星时,观测到了大红斑。 然而,大红斑显然一直在萎缩,根据“卡西尼”号的观测,在17世纪时,大红斑的大小为4万千米,几乎为目前的2倍。天文学家们并不知道是否或何时它将完全消失,但他们确信,另一个大红斑可能会出现在木星的某个地方。 自带光环 当人们想到有环的天体系统时,土星首先印入脑海。但实际上,天王星和木星也有自己的环。木星是第三个被发现有环的行星,因为其环极其暗淡。1979年,NASA的“旅行者1号”航天器发现木星有三个小环——最内层是由光晕粒子组成的环;中间是相当明亮的主环;外部是一个轻薄的类似薄纱的环。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环可能由其陨石撞击木星的卫星时,卫星喷射出的物质组成。实际上,主环被认为由来自木卫十五和木卫十六的物质组成;而薄纱环的物质来自木卫十四和木卫五。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e/e2/e2464c5fa6006b79fcd4bdde61e61b47.jpg 肉眼可见 在大多数时候,木星不仅肉眼可见,还是全天第二亮星,在行星中仅次于金星,在所有天体中仅次于太阳、月亮和金星,居第四位,比太阳外的所有恒星都要亮得多。 不仅木星本身肉眼可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连木星的某些卫星都可以用肉眼看见。 “情人”最多(卫星最多) 目前,木星是太阳系拥有卫星数最多的行星,2012年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了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8颗。木星的英文名Juppiter(朱庇特)代表着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木星的卫星全部以朱庇特的情人命名。 按照距离木星的顺序,木星的四大“情人”分别为木卫一“依娥(lo)”、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木卫三“伽倪墨得斯(Ganymede)”、木卫四 “卡利斯托(Callisto)”。这四颗卫星通常被称为“伽利略卫星”。伽利略发现,虽然木星在空中移动,但这些卫星仍环绕木星公转,从而得到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论据,即并非所有天体均环绕地球旋转。 木星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三,它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直径为5262千米。木卫三比水星还大,“块头”是火星的四分之三。木卫三是太阳系内唯一拥有自己磁场的卫星。木卫三和木卫四上有很多由冰块和岩石构成的环形山。 木卫一拥有很多活火山。这些火山产生了含硫的气体。木卫一橙黄色的表面很有可能由火山喷发出的硫组成。木卫二是“伽利略”卫星家族中最小的。木卫二的表面主要是水冰。冰下可能是水或冰组成的海洋,其含水量是地球的2倍。
为什么说木星是太阳
系内最大的“情种”
科技日报
ugmbbc
1天1小时前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 于不辱使命,
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块
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 “情人”最多……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
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
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那么,
木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值得科学家们跨越数百年时间、跨越数亿万公里的空间
,苦苦追寻呢?
“块头”最大
据NASA官网介绍,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
五颗行星。木星的赤道约为14.3万公里。木星如此大,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都能塞进
木星里面,木星“大肚”能容超过1000颗行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是太
阳系内所有其他...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7742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hilchenko (philchenk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今日新闻联播聚焦中国核聚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2 08:02:00 2012, 美东)
ht??tp://news.southcn.com/dishi/qingyuan/content/2012-07/12/content_50687979
.htm
据新华社(记者蔡敏)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10日表示,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
验装置顺利结束2012年度物理实验。在4个多月的本轮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
克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
两项托克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是: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
;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
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中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
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L******f
发帖数: 5368
31
可控核聚变在你活的时候估计看不到。
太阳能都烂大街了,还要学物理的干嘛?
学物理的最好出路是花街。
能侃能骗的当骗子。
胆大能赌的当赌棍。
数学好能算的当矿工。
又不能侃,又没胆赌的,又不会算的,当码工。
x********g
发帖数: 595
32
搞可控核聚变的太笨了,还是需要string theorist参与才能突破啊 (开玩笑:D)
t****t
发帖数: 147
33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世界第一个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终于要开始动工了,在法国,实验性质的,如果实验顺利,
第一个商用性的会在日本建造。咱们中国也参与这个项目。
我盼这个盼了很多年了。
我的幻想是,将来可控核聚变反应,可以在手表那么大小
的装置上进行。那样就牛X了,担心个屁能源不够。手机
弄块“核池”,爱用多久用多久,汽车装个,爱跑多远跑
多远。
t*******a
发帖数: 4055
34
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有望2050年点亮你家灯泡
来源:中华元智库 时间:2017-10-25
79 0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想象着有一天,当地球资源面临枯竭的时候,人类是否可以使用“人造太阳”来获取能
源?
一个集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项目模拟
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原理,这个工程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人造太阳”。
太阳.jpg
10月19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的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
聚变实验装置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
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人造太阳”并网发电
“人造太阳”是个啥?
听起来好科幻、好炫酷!它有什么用?和我们老百姓有关系吗?简单地说,“人造太阳
”就是可控制核聚变反应堆。它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类发展所需的清洁能源问题。目
前该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5
这两年,兔子的国家重器和高端武器层出不穷。
俺的巴掌红得都要拍不动。
裤衩已成灰。
当然还有好多小兔子半信半疑。
过年时太忙,都没空,现在总算好点。
俺现在心情不错,就给大家818,为什么兔子这些年,这么牛逼,发展速度这么快。
当然,俺说的是军工和科研系统方面。
长期更新啊。大家慢慢看。
亲身经历,绝对原创。
为什么,兔子家的进步神速?
兔子家,是真正把霉菌在IT最高端的仿真模拟,和毛熊强大的系统分析设计以及体
系对抗思想,给结合起来了。
兔子家,正是靠了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所以节省了大量的实物实验,节省了成本,
提高了速度。
这,就是后发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之后,
PC以及各种高端工具软件普及之后(UG,CATIA,ANSYS,Fluent……),才具有的优势。
有人问,为什么美帝善于仿真模拟,毛熊善于系统分析设计,体系对抗到底是啥玩
意?
这个,算是问道点子上了。
这个话题很大,俺只能简单滴回答,另外讲讲俺的亲身经历。
这个要从二战说起,霉菌,继承的是德国的思想,高大上的武器,高素质军人,高
超地战术思想和能力,类似狼或者鹰。
毛熊,则是完全不...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36
【钻石收藏】(三)力量源泉 B.未来能源 (2013-09-05 19:53:32)
很多人对于核能的使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恐惧,美国的三哩岛、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和
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更是加深了这种恐惧。是的,核电站是具有危险性的,但核能也是目
前唯一能把人类文明带入更高级阶段的能源,否则,在耗尽化石能源之后,仅仅依靠水
电、风电和太阳能的话,连维持现有的能源消耗都不够,人类社会必将陷入衰退甚至灭
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路可言。试想,如果祖先们在点燃火堆的时候出于害怕被烧伤
而放弃,那我们的现在将会怎样?千万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葬身火海,我们从未因此放弃
用火,同样,也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而放弃核能。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核能变得更安全
,是去驯服核能而不是逃避核能,正如我们的祖先当年驯服了火而不是象其它野兽那样
逃开了事。
更何况我们的技术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核电站的安全性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核电站实
现安全的方式可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的方式依赖于安全设备或人员
的监控,如果核设施发生异常,这些设备或人员就会采取动作,将核设施重新置于安全
的状态。而一旦这些安全设备发生问题,核电站的...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ITER 中国力量获得承认
专访罗德隆:国际热核聚变研究的中国力量
H_T_T_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495-1.shtm
耗资100多亿欧元,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参加,参与各方人口总和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
…… 在这个本世纪最为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计划中,中国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年秋天,由我国承担的ITER计划任务中的首个导体采购包可望出关,运往目的地。“
我们对其质量、性能有信心。”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表示,
在ITER计划中,中国研制的ITER超导导体、屏蔽包层等部件的性能在参与7方中处于领
先地位,部分采购包进展处于前列。
ITER计划最新进展怎样?中国承担项目完成进度如何?我国培养核聚变人才将如何发力
?日前,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解答
了相关热点问题。
“中方承担采购包基本涵盖了ITER核心部件,工作进展顺利”
科技日报:听说您刚参加了在法国总部召开的ITER组织理事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能否介
绍一下ITER计划项目工程的最新进展。
罗德隆...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38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ITER 中国力量获得承认zz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ITER 中国力量获得承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0 12:11:06 2011, 美东)
专访罗德隆:国际热核聚变研究的中国力量
H_T_T_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495-1.shtm
耗资100多亿欧元,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参加,参与各方人口总和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
…… 在这个本世纪最为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计划中,中国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年秋天,由我国承担的ITER计划任务中的首个导体采购包可望出关,运往目的地。“
我们对其质量、性能有信心。”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表示,
在ITER计划中,中国研制的ITER超导导体、屏蔽包层等部件的性能在参与7方中处于领
先地位,部分采购包进展处于前列。
ITER计划最新进展怎样?中国承担项目完成进度如何?我国培养核聚变人才将如何发力
?日前,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解答
了相关热...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9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三体3:好书必须看
《三体III: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
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4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声
称,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可实现商业规模应用的新型核聚变反应堆,并将其命名为“
ARC”。研究人员认为,“ARC”核聚变反应堆建成后可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这一目标
可在十年内得以实现。
据科学家介绍,“ARC”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托卡马克式系统,即系统形似油炸圈
饼。新型核聚变反应堆将能够比以往其它设计方案中更大型反应堆提供更多的能量,比
如电影《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所使用的核反应堆。
“ARC”核聚变反应堆利用氘和氚两种氢原子。科学家首先将氘和氚注入到反应堆
的安全壳内,然后为其提高能量使得电子脱离宿主原子,形成等离子体,这一过程会释
放巨大的能量。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一技术能够得以完善,它将能够提供无穷无尽的能
量,从此彻底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托卡马克式反应堆是所有最有前途的核聚变反应堆之一。托卡马克式系统是一种像
油炸圈饼样的环形真空室。燃料在其中被加热到1.5亿摄氏度以上,形成炽热等离子体
。然后利用超强磁场驱动等离子体离开安全壳内壁。在安全壳的周围有一圈超导线圈,
负责产生超强磁场。然而,到目前为止,... 阅读全帖
b*****2
发帖数: 11103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cania88 (习近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新型聚变反应堆十年内或可商用:能源无穷无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0 02:34:47 2015, 美东)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声
称,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可实现商业规模应用的新型核聚变反应堆,并将其命名为“
ARC”。研究人员认为,“ARC”核聚变反应堆建成后可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这一目标
可在十年内得以实现。
据科学家介绍,“ARC”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托卡马克式系统,即系统形似油炸圈
饼。新型核聚变反应堆将能够比以往其它设计方案中更大型反应堆提供更多的能量,比
如电影《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所使用的核反应堆。
“ARC”核聚变反应堆利用氘和氚两种氢原子。科学家首先将氘和氚注入到反应堆
的安全壳内,然后为其提高能量使得电子脱离宿主原子,形成等离子体,这一过程会释
放巨大的能量。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一技术能够得以完善,它将能够提供无穷无尽的能
量,从此彻底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托...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0373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访前沿科学家许驭及其科研团队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opamp741 (曼玉喂猪), 信区: Joke
标 题: 访前沿科学家许驭及其科研团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4 21:33:33 2014, 美东)
苦坐冷板十八载,吹尽黄沙始见金
-------访前沿科学家许驭及其科研团队
在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在浙江大学一座花木掩隐的宾馆里,我见到了创立“氧核冷裂
变”新理论的前沿科学家许驭。尽管许先生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全身依旧闪烁着年
轻人的青春活力。言谈中,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充满了敏锐和智慧。随和的衣着和挂
满微笑的脸庞,更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淡薄名利,永葆童心的科研工作者。为了不过多
占有他的宝贵研究时间,我们就单刀直入地出示了采访提纲,他没有任何客套和迟疑,
爽快地一一做答。
对于眼前这位科学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原因就是他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曾被主流媒体
广泛地误解和批判为“伪科学”。他在不被人们理解和支持的艰难环境里苦坐了18年的
冷板凳 ,耐住了寂寞和孤独,淡化了功名和利禄,顶住了冷语与闲言。这与今天某些
科研领域里弥漫着的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的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给你看看美国的年轻人在干什么。注意这还是3年前的文章。
========================================================
中国在“互联网+”,美国却已进入“新硬件时代”!
2015-05-16 政商阅读
作者:谷来丰 上海交大海教育学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交大海外
2015年4月,我院副院长谷来丰随全球CEO三期游学美国,期间在硅谷参访给他带来了不
小的震撼,本文是他有感于一边是举国上下大搞“互联网+”,另一边,美国则悄悄地
进入了我们为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硬件时代”,他认为我们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应该在所谓的“互联网+”狂热中冷静一下,放眼2-3年后的未来,那里有一个“新硬件
时代”在悄悄来临。这个时代更适合制造业实业家的口味。中国的新制造业正处在黎明
前的黑暗之中,但是在天际间,已经有一丝曙光,谁先播种,谁先收割。
以下是正文:
在中国举国上下大搞“互联网夹”,全国、全社会进一步深度数字软化的时候,美国悄
悄地进入了“新硬件时代”。
新硬件时代,是以美国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2177
44
苦坐冷板十八载,吹尽黄沙始见金
-------访前沿科学家许驭及其科研团队
在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在浙江大学一座花木掩隐的宾馆里,我见到了创立“氧核冷裂
变”新理论的前沿科学家许驭。尽管许先生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全身依旧闪烁着年
轻人的青春活力。言谈中,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充满了敏锐和智慧。随和的衣着和挂
满微笑的脸庞,更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淡薄名利,永葆童心的科研工作者。为了不过多
占有他的宝贵研究时间,我们就单刀直入地出示了采访提纲,他没有任何客套和迟疑,
爽快地一一做答。
对于眼前这位科学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原因就是他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曾被主流媒体
广泛地误解和批判为“伪科学”。他在不被人们理解和支持的艰难环境里苦坐了18年的
冷板凳 ,耐住了寂寞和孤独,淡化了功名和利禄,顶住了冷语与闲言。这与今天某些
科研领域里弥漫着的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的浮躁氛围,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 前人理论无法解释,拓荒原创责任重大
事情还得从20多年前的1983年说起,当时哈尔滨市一位名叫王洪成的民间发明家,在多
年坚持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在水中加入他偶然失误配制成的“特殊添加剂”(许驭称之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美国计划15年内建成全球首个核聚变电站
麻省理工学院在托卡马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计划建设一个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
SPARC,其中关键是建立一种强大的超导电磁铁。
张慧 2018/03/19 17:32浏览 17.3W来源:界面新闻字体: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利用核裂变原理,人类已建造了几百个核电站。现在,开始向核聚变利用进军。
据英国《卫报》等多家外媒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正在开展一项核聚变研究
项目,计划在未来15年内,建成全球首个核聚变发电站,并让其连接上电网。该座核聚
变电站设计功率为200兆瓦。
该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家私人企业CFS(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合作开发
,目的是将核聚变从昂贵的科学实验阶段,转化为具有经济性的商业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表示,项目吸引了意大利能源公司埃尼(ENI)前来投资。ENI已向CFS公
司投资了5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将用于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三年对该项目的研究。
人类开发核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重元素的裂变和轻元素的聚变。核聚变产生巨大的
能量高于核裂变,一直以来被科学界视为人类的终极...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46
惯性约束聚变(英语: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缩写为ICF),也译为局限惯性
核聚变、惯性约束核聚变、惯性限制氢聚变、惯性局限融合,是一种核聚变的技术。这
项技术利用激光的冲击波使得通常包含氘和氚的燃料球达到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来引发
核聚变反应。
惯性约束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两大主流方案之一(另一个是磁约束)。美国的国家点火
设施(NIF)是目前最大的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以环空器进行实作,于2013年成功一次
核聚变反应实验,使燃料球放出比施加激光还大的能量。法国一个类似的大型设备百万
焦耳激光(英语:Laser Mégajoule)(Laser Mégajoule,LMJ)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的提出最早是在1970年代初。70年代和80年代的实验发现这些装置的的效
率比预想的要低得多,而且“点火”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80年代和90年代科学家进行
了许多实验试图弄明白高强度激光和等离子体等的复杂关系。
惯性约束聚变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一次在1957年由“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召集的关
于和平利用核能的研讨会。在这场研讨会上,一些人提出用氢弹加热在一个...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