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 发帖数: 2072 | 1 推荐一个早夭不好归类,我个人觉得被under-rated,现在也不太visible的诗人
edward thomas (和modigliani时间差不多)
zkss林风眠没有实质性?
哈哈
prevailing
was |
|
g***y 发帖数: 16371 | 2 说说你对那诗人的认识?
林风眠的没有实质
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我觉得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自从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教育,中西合并以后
产生的很多东西都发飘
摒弃了自己的传统去学西方 学还学得不踏实
在西方的东西还没完全消化和接受之前又转头搞东方的东西
东西方绘画本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别光说画面结构等等 画面本身的材质问题也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没有传承、根基不深自然难得走的深远
虽在中国是大家可是放眼国际就还是狠小众
相比之下modigliani虽也是西方绘画的一个小众
但是他本身有那种浓重的意大利气质和身后扎实的绘画传统
看他的东西有底气 看林的东西没底气,就是发虚 |
|
S***e 发帖数: 2072 | 3 白蛇、青蛇那个我不算特别喜欢,但是感觉画的蛮用功,不知道内行怎么看。
oh,长见识了,那我以后要多多去拜访博物馆画廊啊,,本埠还有一条专门住画家的街
,争取毕业前去看一下。
林风眠的特别著名的作品我也不特别喜欢,和对陶渊明感觉有点像,我西华偏一点的。
你在文海引用过的一首诗,雾中白马,忽然不见那个,我很喜欢,什么出处?
哈哈,我觉得那个品味不错!
我为ed的一首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花了大概前
后两个礼拜(玲玲落落拉)的写过一篇同名帖子,你有看过吗?
在无
前次 |
|
N*****l 发帖数: 165 | 4 林是大师
看到有人提到林风眠和莫迪里阿尼相似,我觉得很有意思,,两个都是我年少时候一见
钟情的偶像,但是我自己从来没想过relate过这两个人,,,-____-b
作者说,林和M两人都是“君子之交难以深入”,初读,好像是我能理解的联系两人的
入口,仔细想象还是不能升堂入室。
初中的时候受同桌影响,我有两本莫迪里阿尼画册,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看了很多遍-
-孜孜不倦,谈不上喜欢,谈不上有什么想法,就是呆呆的一看就能看上两个钟头,大
概和中午小憩脑子需要放松差不多,又或者类似我郁闷了就很困,想用睡觉了排遣差不
多。
再小一点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了,如果临摹算是画画的话,因为不需要动脑筋,坐在
那里一笔一划重复前人,脑子里空空如也,顿时觉得生活好像很好。
既然我本人不像同桌那样有创作的诉求,家里也无钱无势供我一辈子作个养花种草的散
人,我也能忍受老老实实读书啦。
读什么呢?我喜欢工程,因为需要动的脑子最少,好像最简单。
于是我和“画画”最紧密的关系停留在了中学。
这么多年过去有一天忽然重新发现这个爱好,大有一种:I (once) had a dream, a
strange dream的奇妙... 阅读全帖 |
|
S*****o 发帖数: 61 | 5 我也喜欢林风眠的仕女图,不过诗词修为不行,难以体会其中意境
我上mitbbs时间很短,难免冒失,不过相信前辈们不会计较:) |
|
g***y 发帖数: 16371 | 6 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我就是拿那个来说例子
林风眠在法国呆了那么多年学得西画
然后回国之后基本就搞中西结合了
他中国画的底蕴从何而来?
中国画再不济也没那么容易学吧
一个半吊子水平随便搞几年就能成大师了?
说实话吧他的西画水平可能还是比国画水平要高那么一点
但是显然由于早年出去语言等各方面都有问题
他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并不全面
一个俩边都半吊子水平在那个中西结合的大环境下 就这么成大师了
呵呵,这个大师称号得来也太容易了吧
总之对那个时代的水平我一直都持怀疑态度
跟普通人还算不错
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我觉得够不上
还是那句话深度不够底气不够
系。 |
|
s*******y 发帖数: 46535 | 7 昨天被你们说的很好奇,就上网看了一下林风眠的仕女图
抛开你说的历史积淀,就这些仕女图本身而言,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没觉得有那么好啊
,呵呵 |
|
S*****o 发帖数: 61 | 8 继续讨论下去,或许就各说各话了,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面对原作,当面请教就最理
想了:)
林风眠的学生辈里面,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我都看过相当数量的原作,不过在这个
话题下就先不评价了,另外不知道你对齐白石怎么看? |
|
A********2 发帖数: 4075 | 9 临摹林风眠的"清溪"。因为是在长方形的纸上画的,
所以我把画拉长了。然后发现构图变得很奇怪,老师
说这简直像两幅画拼在一张纸上,ft.下次临摹还是老实点好~ |
|
A********2 发帖数: 4075 | 10 临摹林风眠的"清溪"。因为是在长方形的纸上画的,
所以我把画拉长了。然后发现构图变得很奇怪,老师
说这简直像两幅画拼在一张纸上,ft.下次临摹还是老实点好~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1 波哥嫌林风眠这幅原作颜色搭配不和谐。你画过他那幅春绿苏堤没有? |
|
A********2 发帖数: 4075 | 12 我蛮喜欢这幅的水花和石头的色彩的,哪幅苏堤春晓?下面有吗?
他画杭州画得不少,其实我只临过现在的这一幅:)
上周给我那个画印象派的老师看他的画,他说林的画看起来naive,我不置可否。
我没告诉他其实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林风眠的画的时候,也没觉得怎么好。
近年倒是觉得林的画用色蛮好,有几幅仕女图的色彩有点透明感,我挺喜欢的。 |
|
i***a 发帖数: 11826 | 13 嗯,神仙高人厉害呀。。。(*^__^*)
林风眠画小鸟、孤鹭,类似莫奈画干草堆。你贴的这幅《立》,朵云轩见过高仿。我换
张中华艺术宫的展品《独立》,2幅意趣不同。
这幅《立》---秋乍起,绿意尚浓;小鸟立于绿枝,位于中线,嘴角眼神和微胖的形体
,虽略有寒意、冷峻、悲凉,却仍有憨态之意。
中华艺术宫的这幅《独立》---秋意已浓,寒叶萧瑟,小鸟立于干枝,嘴角、眼神和形
体所表达的冷酷内涵。。。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干枝啸秋风~ |
|
i***a 发帖数: 11826 | 14 嗯,对的,很赞成。我几次发现,你对理论和整体把握挺真实的,感觉有专业背景。
由中国象形文字而逐渐演化来的书法,事实上是中国艺术的第一要素,中国的抽象概念
化,确实比西方来的更早。目前觉得,中国水墨,跟题诗配一起看更好。书法,我目前
也只是从个人审美的角度,在看字的表达与形态,了解还很浅。
林风眠的画,我在上海美术馆看过,主要是仕女、小鸟和孤鹜。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有
些吃惊。原以为他的作品比较纯净、清雅,看完后感觉非常的沉郁、萧瑟。他表达的确
实是这种孤寂诗意的韵味。
不过我个人,还是最喜欢莫奈,有种宁静安逸动人心魄的雅和美。
雁归图还不错,水墨写实,其他的无感。
由于中国是象形文字,所以图像符号化概念化比西方早得多也彻底得多。这方面没有必
要反过来学习后进。学习后进只能是不伦不类。而色彩,写实等方面中国倒是和西方有
差距,所以补上就可以了。 |
|
|
m******t 发帖数: 3041 | 16 童年时期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古称嘉应州)白宫镇阁公岭村。父亲林雨
农是传统的石匠手工艺人,略通书画,这让林风眠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
按着《芥子园画谱》自习不缀。15岁时,林风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学,在此期间,他和
好友组织了一个“探骊诗社”,切磋诗艺。当时,林风眠的绘画成绩深得绘图教师梁伯
聪的赞赏。
赴法留学
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
,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告别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铮一同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
俭学的学生,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两人转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
受赏识,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被时人誉为“最学院派的
画家”柯尔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
界认为的“东方艺术”。1923年春天,在同乡熊君锐的邀请下,林风眠与李金发、林文
铮、黄士奇等开始为期近一年的德国游学,这次游学极大地影响了林风眠的早年艺术风
格,他在游学中充分地接触了当时作为新艺术风格形式出现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
绘画...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7 当年分手前在西湖留影
半生守望 一世情缘
55年前,西子湖畔的相遇
55年后,鼓浪屿边的牵手
他们,
已是耄耋老者,却是新郎新娘
曾经你侬我侬,也曾劳燕分飞
五十五年并非短暂
欧亚两端绝非咫尺
断不了的
是那条魂牵梦绕的———情丝
他俩不是黄昏恋———虽然今年9月26日在厦门结婚那天,中国新郎袁迪宝已经82岁,中法混血儿新娘李丹妮已经83岁。
这是一次相隔55年之后的再度牵手:1953年9月,李丹妮与袁迪宝相知相恋,当时风华正茂;1955年8月,劳燕分飞从此隔洋相望相思。2010年的春天,袁迪宝从厦门接连寄出同一内容的两封信,只有四句话,让一直独身的李丹妮从法国里昂飞到爱人身边,重续前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这份穿越半个多世纪,流连欧亚大陆的深情,直到晚霞满天,终于驶进了家的港湾。
这个比众多小说、电影情节都更曲折绮丽的爱情故事,曾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但两位老人不愿反复揭开尘封岁月,因此故事中的大量细节、隐情一直不为外人知。
或许因为李丹妮的父亲是与国画大师林风眠一同从广东梅县走出来的同窗挚友,她对祖籍故地特有的眷顾让她和新郎接受了羊城晚报以及广东电视台《人在他乡》摄制组的专访。本报...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206 | 18 吴冠中是林风眠的学生,他把西方现代艺术技巧里的多媒介、点洒、抽象线条等,都部
分的中国化、古典化,运用到传统水墨彩墨表达。
他和林风眠比,他更洒脱、江南、唯美些,用色亮彩清新些。作品中诗意也更多,小桥
流水江南柳,雨打芭蕉点点心。。。这种等等。林风眠则更深思、沉静。吴冠中晚年画
的肖像也和林风眠风格有些不同,但有林的影子在。
看他的作品有机会看他自己的statement特别好,一般艺术馆都不把他的自述附在作品
旁边,都是标准的观点,不喜欢。我只路过香港时,艺术馆看过他自述配在作品旁边,
他自己对作品构思的内涵,完全不亚于他的作品,写的真好。。。
他还说过,他的拍卖作品上千万,但和他没任何关系,是拍卖界与炒作界的事。。。
他批判画院最funny,说“艺术家要拒绝拳养, 自生自灭, 饿死首阳而不失风骨”。。
。林风眠不这么讲的。
不好意思,路过顺手码的字,比较散乱。。。 |
|
S***e 发帖数: 2072 | 19 我对林风眠了解很少,听说这个人却不晚,在初中美术课上。
那位美术老师是个妙人,每次上课都准时提早几分钟到教室,蹙眉斜睨我们这些课间
嬉戏的未成型的野兽们。他的不少话我现在还记得,其中包括:徐悲鸿成绩很差,林
风眠很好。林风眠家里(妈妈)开染坊,他的色彩感特别好。林母因与某人情谊暴露
,被乡闾打死,林青年时离开故闾后一生都未曾返乡。
讲这些故事的时候,这位老师既不惋惜也不忧愤,平铺直叙,和他讲中土和西人建筑
取材差异和民族性格差异时的腔调没有更大不同。但是总是脱不出那副“蹙眉斜睨”的
神气,哈哈。
这个老师的作业评分也很有趣,我们班是艺术特色班,班上一大半小朋友都是混少年
宫的(有点科班出身,其中也不乏有自己想法的)。对此,他打招呼:我不看你们画
出来的水平,每个人资质不同,我评分测量的是你们努力的程度。
于是我和同桌仿莫迪里阿尼的大作就这样吃瘪了。哈哈,wink wink
time flies in a wink
时光疾驰,它带走我的中学同学,师长;只有我留在原地,昔日师友的身影却越来越
清晰,我对林风眠的兴趣也复燃。
附件中lin1是一张特意选在最前的网图,在林风眠众多流行的仕女网图...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0 久未见当今中国这样大师级人物出来正义直言。社会进步的动力根基终归于文化,而非一时之政策。现在社会之乱相丛生,让我们或许不能不反思“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论是否太过于短效。中国若想长足进步、发展,或许需要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读了这篇《南方周末》的专访文章更有此慨叹。
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相关机构纷纷反击。沉默了几个月之后,吴冠中在家中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吴冠中如是说——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
◇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
◇艺术市场——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89岁的吴冠中挥舞双手,激动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记者刚一落座,吴冠中就省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身材消瘦、安静温和的吴冠中像是变了个人,脸色发红,声音洪亮,双目放光,话锋直指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这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89岁的吴冠中先生没喝水,记者也没...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23482 | 21 这里面有一段八卦/奸情
冯叶,另外一个身份是林风眠的干女儿,林晚年大多数画作都在她手上。现在上照片
冯纪中
林风眠
冯叶和林风眠 |
|
n****r 发帖数: 5801 | 22 看了一圈,赵无极人体画确实不多。我应该是和林风眠搞混了。当时被刺激的是林风眠
的画,赫赫
想起来那时候还是小,很多东西不能理解。林风眠的画,很见天分的。 |
|
i***a 发帖数: 11826 | 23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留洋写实
在恩师康有为的力荐下,徐于北平得到北洋政府教育部长傅增湘的公派
留法审批。1919年,24岁的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出发,踏上了留法的道路。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可谓徐留法的写照。事实上,徐的一生,都始终
在勤勉刻苦中求索。
徐悲鸿到达巴黎,在朱利安画院苦练1年素描后,次年考入国立巴黎高等
美术学校,主要师从法国国家画会达仰(Pascal Dagnan-Bouveret)。
有趣的是,林风眠也是在1919同年留法,4年后转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
校。
20世纪的西方绘画,早已由印象派之后发展为现代绘画,毕加索、马蒂
斯等等,已风靡西方艺术,所以林风眠等,在欧洲主要学习的是现代绘画风格,在艺术
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那么徐悲鸿,在现代艺术已风靡的欧洲,为什么仍然选择了传统写实的
学习道路呢?徐从小锻炼了大量的写实功底,其志向为复兴中国画,改良中国画之不能
描绘详实。
站在...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24 惭愧,擦汗。。。姿势不雅,你看最上正中的喜鹊,模仿下它的姿势试试?:)
嗯,林风眠在抗战时,呆在四川,苦于无处无钱买油画布,拿四川宣纸画了些油画彩墨
,发明了四方彩墨油画。之前的中国水墨或设色,一般都画在长卷轴或其它小尺寸。他
是用了西方油画的尺寸,绘在中国宣纸上,同时融合了油画和国画的绘法。
排名---谢谢link。漂漂讲的差不多呀,论国画,排名是齐白石略胜于张大千,徐悲鸿
的国画排名比他们弱。但是论西画,徐悲鸿是建立中国西画体系的中流支柱。徐还是齐
白石和傅抱石等等的伯乐。。。徐力荐齐白石去北平教书。
林风眠是中西结合的道路,和他们都不同,不过后来越来越推崇现代派或中西结合,怀
疑近期甚至有迎头赶上的感觉,而且因为追求自由呀现代呀。。等等,不少人开始扬林
风眠抑徐悲鸿。。。
哈哈,多谢,这么一看这七只喜鹊的确很gossip的样子。姿势不雅我还看不大出来,以
后多留意其他花鸟画。谢谢!
的确是哦,林风眠随意很多。我也记得他的四方画,还不知道这是他的发明,看来尺寸
比例很重要……以前goldy聊齐、张、林、徐、黄的帖子在这个楼里:
http://www.mitbbs.com/arti...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25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留洋写实
在恩师康有为的力荐下,徐于北平得到北洋政府教育部长傅增湘的公派
留法审批。1919年,24岁的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出发,踏上了留法的道路。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可谓徐留法的写照。事实上,徐的一生,都始终
在勤勉刻苦中求索。
徐悲鸿到达巴黎,在朱利安画院苦练1年素描后,次年考入国立巴黎高等
美术学校,主要师从法国国家画会达仰(Pascal Dagnan-Bouveret)。
有趣的是,林风眠也是在1919同年留法,4年后转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
校。
20世纪的西方绘画,早已由印象派之后发展为现代绘画,毕加索、马蒂
斯等等,已风靡西方艺术,所以林风眠等,在欧洲主要学习的是现代绘画风格,在艺术
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那么徐悲鸿,在现代艺术已风靡的欧洲,为什么仍然选择了传统写实的
学习道路呢?徐从小锻炼了大量的写实功底,其志向为复兴中国画,改良中国画之不能
描绘详实。
站在...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26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留洋写实
在恩师康有为的力荐下,徐于北平得到北洋政府教育部长傅增湘的公派
留法审批。1919年,24岁的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出发,踏上了留法的道路。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可谓徐留法的写照。事实上,徐的一生,都始终
在勤勉刻苦中求索。
徐悲鸿到达巴黎,在朱利安画院苦练1年素描后,次年考入国立巴黎高等
美术学校,主要师从法国国家画会达仰(Pascal Dagnan-Bouveret)。
有趣的是,林风眠也是在1919同年留法,4年后转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
校。
20世纪的西方绘画,早已由印象派之后发展为现代绘画,毕加索、马蒂
斯等等,已风靡西方艺术,所以林风眠等,在欧洲主要学习的是现代绘画风格,在艺术
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那么徐悲鸿,在现代艺术已风靡的欧洲,为什么仍然选择了传统写实的
学习道路呢?徐从小锻炼了大量的写实功底,其志向为复兴中国画,改良中国画之不能
描绘详实。
站在...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27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陈丹青在2010年鲁迅论坛的发言
主持人:陈丹青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从鲁迅看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的关系”,大家欢迎。
陈丹青:大家好!我尽快念,因为我要说一些题外话,可能跟今天的讨论完
全没有关系。所以我临时请(周)令飞原谅,如果我让你为难,请原谅我。
我第一次来贵院参加论坛,非常荣幸,尤其荣幸的是回来十年,这是我第一
次被要求发言稿事先呈交当局审查,审查两个词不好听,他们说是看一看,等于
现在警察局约你训话叫做“喝茶”,非常斯文,非常礼貌。可是文化部官员为什
么要事先看一看,说是将来要出书,好像文化官员成了书刊编辑要出书,自然先
要看看。我不知道这套把戏是刚刚时行,还是很早就时行,是因为讨论鲁迅才要
看一看,还是今后所有论坛发言都要事先看一看,但我愿意相信,今天大家坐在
这里开会,诸位学者、教授都已经事先呈交了,过去五年我曾经应孙宇兄和令飞
兄的邀请六次讨论鲁迅,事先从未被要求要看,后来六篇讲稿都收到书里去,当
然要给出版社,出版社... 阅读全帖 |
|
u**b 发帖数: 5366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风大了点),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陈丹青在2010年鲁迅论坛的发言-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 22:33:26 2010, 美东)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陈丹青在2010年鲁迅论坛的发言
主持人:陈丹青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从鲁迅看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的关系”,大家欢迎。
陈丹青:大家好!我尽快念,因为我要说一些题外话,可能跟今天的讨论完
全没有关系。所以我临时请(周)令飞原谅,如果我让你为难,请原谅我。
我第一次来贵院参加论坛,非常荣幸,尤其荣幸的是回来十年,这是我第一
次被要求发言稿事先呈交当局审查,审查两个词不好听,他们说是看一看,等于
现在警察局约你训话叫做“喝茶”,非常斯文,非常礼貌。可是文化部官员为什
么要事先看一看,说是将来要出书,好像文化官员成了书刊编辑要出书,自然先
要看看。我不知道这套把戏是刚刚时行,...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9 是噢现在想想很有艺术家气质。不过当时就已经是个老头了,对艺术家老头没兴趣,如
果是风流倜傥一少年就会很不同,哈哈笑死了。
林风眠好像有点中西合璧,我记得有点滴暖色,画面看着还可喜。另外有些人我就完全
搞不清楚了。老美院那里本来有个谁的故居?是不是林风眠?还有流浪闻莺里有个谁的
故居。南山路头上好像还有一个故居,randomoracle以前说翻墙进去的。故居太多也不
好,一点记不住。俞樾的故居我倒是记得在孤山那边,但里面什么样的也完全忘了。
我忘了你是ab是不是? |
|
j******n 发帖数: 21641 | 30 本篇为2008年春我在长沙湖南大学所作演讲稿,后收入《荒废集》,此次重新收入《笑
谈大先生》。
在《鲁迅是谁?》的演讲中,你讲到“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
,与此类似的是否还有一批他同时代,而后在1949年选择去了台湾的学人,同样陷入这
种“公案”中,如胡适、梁实秋等?
陈: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鲁迅的工作。我不是学者,居然一再谈论鲁迅,是为了
说出我们的处境——如果诸位同意鲁迅被扭曲,那就有可能同意:被扭曲的是我们自己。
五十年代初鲁迅被神化,同时是胡适的被妖魔化。当政府为鲁迅补办国葬时,胡适
批判在全国范围展开,他的书被全部禁止,就像鲁迅的著作在台湾也被一律禁止。此后
至少两代人,在大陆读胡适、在台湾读鲁迅,都是政治行为,都有政治危险。所以独尊
鲁迅、抹杀胡适,不是关于鲁迅,也不是关于胡适,而是我们几代人被控制被洗脑的漫
长过程。
这一洗脑过程,在大陆,采取同一模式,就是:在各个领域选择民国时期某一位人
物,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直到被神化,同时,
贬斥该领域其他重要人物,批判、压制,直到被抹杀、被遗忘。以下一组粗略的名单,
是人文艺术领...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1488 | 31 看到wh贴林风眠的画,想起了和他的仕女图颇有些神似的Modigliani。
Modigliani是意大利犹太人,大致和毕加索同辈,但因为肺结核,去世很早。死后不久
,他怀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模特/女伴 Jeanne Hébuterne 就跳楼自尽了。wiki 上对
他那种磕药酗酒贫困潦倒的典型艺术家生活大有微词,但他的出身是个蛮有喜感的故事
:
Amedeo's birth saved the family from ruin;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law,
creditors could not seize the bed of a pregnant woman or a mother with a
newborn child. The bailiffs entered the family's home just as Eugenia went
into labour; the family protected their most valuable assets by piling them
on top of her.
上世纪初的巴黎人杰尽出, M...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哇真的啊,老乡拥抱。干嘛是勉强?哈哈。潘天寿卖得比林风眠高吗?我还是对林风眠
更有感应些。现在杭州各个景点经常题名的刘江是潘的弟子,我有个朋友认识他,家里
有一幅他的字,我很羡慕。朋友说刘江前一阵中风,字画立马涨价;痊愈之后又恢复原
来价位,哈哈。我脸皮薄,不好意思讨一幅。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4 上周四,哈佛的王德威教授来学校做讲座。他比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等人晚一辈,
本科都是台大外文系,留美后又都转攻中文母语。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教授,
现任哈佛东亚系教授。一直知道他是位中年学者,今日一见却已满头斑白,不由恍惚倥
偬。
他和许多台湾学者一样谦恭有礼,满脸笑容,眸子里却射出精光。他的英语有中国口音
,但字句成熟规范(比如有很多“agenda”),尤其风趣横生,显出活泼的心灵。发音
时下颌常往外努,上下牙咬合用力;越讲到后来越声情并茂、手势翻飞,显出文质彬彬
下的含蓄的激情。
讲座伊始,他说自己搞文学,喜欢讲故事;教书、研究也应以story-telling为主,以
免面目乏味。此言甚得我心,记得国内的许纪霖也说历史课应重在讲故事,并盛赞石景
迁的娓娓故事吸引了无数本来对中国历史毫无兴趣的美国学生。而且这几位喜欢讲故事
的学者,做研究都有显著的人情味儿,俗称人文主义关怀。王德威有个好玩的英文名字
:David Der-Wei Wang,“德儿”之音如唱京剧。题目里借来打个趣,响应他所提倡的
趣味……
王有本新书明年将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这次讲的沈从文与冯至是其中的一章:
封...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35 对,徐收藏的是真迹,他曾刻章“悲鸿生命”盖在画作空白处,抗战空袭丢失过,他倾
尽家产四处筹钱,又辗转购回。
民国战乱,当时流落的不少古代名画,都是由大师们倾家荡产收购的,最后都无偿捐给
了国家。比如张大千收藏的《韩熙哉夜宴图》,吴湖帆收藏的《富春山居图》,还有目
前尚存的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王冕仇英等等作品,也是当时收藏大家张伯驹
收藏的,都是真迹。
徐的作品确实端庄些,主要因为他的志向和唤醒民众的缘故,趣味的也有,讽刺别人时
画的作品。。。呵呵。
坦白说,徐悲鸿的功底应该更深,但是他和林对比,则完全看个人喜好。林风眠早期地
位不如徐,近期感觉因为现代艺术的逐渐为大众接受,林风眠有种逐渐追上,越来越跟
徐对比之态势。
林的作品看原作,用色和格调清冷静郁,含很深的孤寂与清韵在。几个月前码过篇,基
本就是那个意思。
民国专业学术的排名,徐是唐人物宋山水明清花鸟后的小巅峰。齐白石也很强,张大千
略次于齐。
更喜 |
|
i***a 发帖数: 11826 | 36 图片太大,吃不消。主要想贴的是这张唐代佛像,是这边拍到的,当时本来以为是日本
佛像。它的服饰线条和林风眠的仕女服饰线条非常接近。不知道林风眠是否受了特定时
代佛像雕刻影响呢? |
|
y**********n 发帖数: 39 | 37 1
一片沼泽,潮湿泥泞,草很深,一家人也没有,只有对面山坡上远远能看到两个毡房。
三个女人把货卸下来,卸到被窝铺盖的时候,下起了雨,雨很快把被子湿透了。她们从
林子里拖了几根碗口粗的倒木,栽在沼泽里比较平的地方,搭一个架子,上面盖上棚布
和塑料布。到处都歪歪斜斜的,一看这个家里就没有男人,一点劲儿都没有。
风半夜刮起来,越刮越暴躁,开始不分东西南北地乱吹,柱子嘎吱乱响,帐篷顶要鼓破
一样,又象突然被狠狠地吮一下,“吧”地一大声,沉重地塌下来。
姑娘裹着被子坐起来,大声喊“妈妈------”
风猛地一下就停了,她们全都静下来,不知道为什么而害怕。风停了,帐蓬还在喘息一
样地轻轻抖动。她感觉到她妈也在黑暗里坐了起来,但什么也没说。过了很久,在帐蓬
另一边,外婆说:你们听-----
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越来越密,但不是风,头顶的蓬布上有一道被风吹裂的缝,
四下漆黑里,看不到,但能感觉到什么冰凉的东西从那一处正长驱直入。
直到最后,一滴很大的水落到了脸上-------雨下来了。
2
这本来是一个天然含有隐痛的命运-----三代女人来到新疆的腹地阿勒泰,在一个哈萨
克的聚居区,在沼泽地里扎根...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1826 | 38 不是呀,徐悲鸿是以前码林风眠的时候,有同学问到,当时就想码了。。。惭愧~
中国绘画里,按题材分,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除了人物和山水之外
,统称花鸟。非花非鸟也归为花鸟,比如马)。
人物画,因为早期的宗教神仙和帝王肖像画的需求,是最早走入巅峰(唐代
),也最早衰败的。唐以后,山水画逐渐兴起,出现了宋山水的巅峰王希孟的《千里江
山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后,山水亦逐渐衰败。
到明清花鸟兴起、巅峰,比如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清末,近代
枪炮打开大门,花鸟亦走向衰败。而吴昌硕,则以其金石画派,成为差不多是花鸟画宗
师的最后一人。
中国画在经历了人物、山水、花鸟巅峰颓败后,到清末民国,已是山穷水尽
疑复路的阶段。而西洋油画,早已进入中国,以其精致细腻的笔触,震撼着国画的视野。
所以,民国大师们,无论是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黄君璧。。
。等等,都致力于改良中国画。
这一点,其实与徐光启等推动现代数学、胡适等致力新文化、科学界仰慕西
洋科技、翻译界引...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892 | 39 (昨天翻<<美术>>2010年第六期看到的一篇评陈辉水墨画的文章。 可先看看
后面贴的画,如果感兴趣的话,再回来读读文章。 这是些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用了很
多油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另外,这些画的主题很契合本版的主题,从画名就可看出。)
流光徘徊 读陈辉水墨近作
张晓凌/文
20世纪中国画发展无法回避的历史情境永远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高剑父、高奇
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中国画伴随
着西学观念与图式的不断“侵入”而获得发展。这种趋势,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谋求
突破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读陈辉的水墨近作,其感亦然:在流动着的光影水墨之中
,徘徊着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传统”—它的图式美感与传统中国画有所区别,显现
出西画的某些特质,但同时它又没有丧失中国画雅淡至美的意象空间。细细辨之,陈辉
对中国画独特的感受与表达,是紧承林风眠、吴冠中“中西融合”的脉络发展而来的。
此派“融合”之路不同于徐悲鸿一路—以古典的写实造型为目标,而是将西方绘画中现
代性的语言形式融合于中国画注重意趣的笔墨方式之中。相对而言,此类的“中西融合
”在画面整体效果上 |
|
S***e 发帖数: 2072 | 40 转个帖子,林风眠相关。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wane (鹅,鹅,鹅),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香格里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7:46:33 2011, 美东)
主人,我看到林风眠对文人画的评价了,现(纯手工)录入:
“中国的绘画,汉朝的画像石应该是中国艺术的主流。山水画多了以后,尤其是到文人
画讲究水墨之后,绘画变成处世的,玩玩的东西了。”
呵呵,我觉得林和民国其他人(美术界及其他领域)一样,很有点承前启下的问题,尤
其难得,不拘一格而又一往情深。
伊在中西合璧(或冲突,我是不相信什么合璧的玩意的,同意researcher的婚姻论,平
等关系不稳定;局势会变,但是风向只有一个)方面非常特别,你要是对中国国画有兴
趣,又是西学科班出身,一定要看看这个人。
伊国画传统科班,西画都有很好的训练,本人又特立独行,有灵性有韧性有谋略。wk,
我觉得林这个人,真的是很无敌呀。。。居然没人讨论?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1 你觉得黄宾虹的画如何?我后来去林风眠故居,回头我也写一个,林风眠的accessible
多了,洋派得多,现代人容易接受。 |
|
s**********n 发帖数: 3199 | 42 (1)第二张构图
参看了林风眠仕女图(见原附件1,这也是我贴这张草图的原因,可以看到构图变化),
基本上这张图的出发点是林风眠仕女图中的背景。
区别是:林原作中的主角和背景,在我这里是相反的,花瓶和门窗变成中心,而我随意加
的地毯和书--靠近观众的部分变成了真正的背景。
更早一点,地毯和书的位置,我想画一只背对观众的猫:既然悼亡“门前执手时,未意尔
先倾”,我想用猫来引导观众。
但是实际操作了一下,画了不同姿势的几只都不满意,最后就用地毯和书替代了。
画完以后,我发现,画猫困难也是有原因的:
构图上,已有两位不直接对话的主角:花瓶和门(窗)。
这时候如果再多一只猫,画面就太混乱了,也因此缺乏背景衬托了。
多说一句: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仍然开放的“花”看成“我”;而将门窗比做亡人。
“我”仍被拘役室内不得自由,与“亡人”留下的书籍为伴。
这张图里,花瓶和门窗静默的关系也可以看做一种对话或冲突吧。
(2)第二张色彩
我本人喜欢“明媚”的颜色;无论我对前景的看法多么黑暗昏晦、悲观,我的主角必定
光彩照人,艳丽无匹。
为什么呢?因为“衣锦夜行”,可以因为深夜没有人看到而不重视自己仪容吗?可以因
...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16371 | 43 赞详细
当时看的时候没多注意你说的受林风眠的影响
所以对你的构图大吃一惊
如果你不受别人影响画成那样我就想劝你转行乐 即使是现在转行也完全来得及
再去看看林风眠的构图 确实很有意思 以前关注的不多
这次去看了一下 林果然画的不俗
当然乐你虽然是乐林的影响 但是在画的时候也还是有你自己的东西
虽然你说你现在是在忽悠 但是你花的时候过程当众不可能不考虑构图
无论如何你的画面感很强 比很多人都有那种自我意识 赞
色彩的感觉也很不错啊 搁上个世纪的这个年代你可以去尝试立体主义乐
),
意加
意尔 |
|
s**********n 发帖数: 3199 | 44 恩,踩在林风眠肩膀上,是不是很震撼!哈哈哈。
我不相信有奇迹,尤其作为普通人。
能直击人心的东西总要慢慢积累的,比如这里用到林的构图(他寻找这个构图可花了不
少时间),我的改动也不是一时兴起,算是我狭小愚钝心灵中长期徘徊和最近一直思考
琢磨的东西,此次被激发忽然相会了。
ps,终于将偶像林风眠给推销出去了,那我泡在这上的时间就值得了。哈哈。 |
|
i***a 发帖数: 11826 | 45 木心是林风眠的学生,也是陈丹青在美国遇见的老师。他的介绍一般是“画家,诗人”
。他去世后,陈丹青在他故乡乌镇建了个陈列馆。
木心的文字比较清灵而透髓,古典唯美中又加了丝现代意象,细读很好。陈丹青的文字
就比较散些,讲到艺术点评时,有具体方向则读来解惑。
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木心也算是偏现代抽象派与古典美的融合,林风眠一路,彩墨
水墨意象。。。陈丹青算他的学生,但陈丹青还是偏传统写实的。。。 |
|
B********l 发帖数: 4170 | 46 上面写着是林风眠的画,不过我不认识林风眠,呵呵。
那个我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7 赞。留法那批画家都受印象派影响吧。林风眠好像也是。我去浙博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不记得当时有常书鸿馆,暑假一定去看看。林风眠纪念馆我记得以前在老美院后面,但
看了全忘了。岳坟那里也有个画家的纪念馆,我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惭愧。
另外附我的政治艺术背景考古帖,哈哈: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孤山:敦煌画家常书鸿(多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18:24:39 2011, 美东)
常书鸿、樊锦诗,以前在报纸上见过他们整一版的报道,坚守清贫孤独、研究保护敦煌
。查了一下张大千和敦煌的关系:“于右任于1941年9月前往敦煌,见到正在那里临摹
壁画并考察的张大千,就要他出任可能成立的“敦煌艺术学院”院长,却被张以“自由
惯了”婉谢〔3〕。作为一个国画家,张大千到敦煌的目的,主要是临摹壁画,以利自
己以后的创作,诗酒逍遥的张大千并没有在敦煌长期研究的愿望。”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三年,摹作“比原作更鲜艳、更漂亮,表现出张大千敦煌临摹的基本
特点,也符合张大千画作的基本特色。张大千是最讲究画面漂亮的,无论山水...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4872 | 48 ☆─────────────────────────────────────☆
wh (wh) 于 (Tue Nov 22 15:17:43 2011, 美东) 提到:
前两天和网友打电话,惊喜地发现我们都曾住在浙大一带,都爱去东山弄的西湖会场看
电影(后来拆了,成了西湖区艺术馆)。现在还记得《岳家小将》、《五女拜寿》、《
出水芙蓉》、《红菱艳》这些老片子。夏夜看完电影回家,路面上都是水。我爸说是周
围山上流下来的山水。我一直好奇山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水。这两天版上又有朋友贴十五
中车站的照片,好几个人说住在附近。好激动啊,也想说说我曙光新村的老家。
同学曾开玩笑说我住的地方都很阳光:从朝阳到曙光又到复旦。这些地名都富有时代特
征。曙光新村和浙大家属区的求是东村相邻,在浙大路靠近曙光路口,刚搬来时只有我
们这一幢和隔壁求是商店这两幢房子。其后二十年里扩建了二三十幢,门牌号码都乱了
套。家后面本来是一大片野地,我们采过野果烤过番薯,时常穿过野地到黄龙洞附近的
艺校看演出。现在野地杳无踪迹,除了住宅楼就是黄龙体育中心、浙江世贸中心和叫啥
名字的大超市,都是高楼大厦。马路都新开了好几条...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283 | 49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4.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
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6.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
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7.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至今日,“横扫”之
后,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
在地上的石狮子。
8.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
塑像也毁于一旦。
9. 颐和园佛香阁被砸, 大佛被毁。
10.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被平毁无遗。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
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636 | 50 据法新社报道,律师透露,法国华裔画家赵无极于当地时间9日去世,享年93岁。
赵无极是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当地时间9日,他于自己在瑞士的家中去世。罹患
阿尔茨海默病的赵无极,从三月底以来已经两度入院。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京,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进入杭州
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留学并定居。
在绘画创作上,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
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
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赵无极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他同美籍华人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