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机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j
发帖数: 4086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yetiti (yet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转发:关于进化和起源的一篇文章--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3:33:26 2013, 美东)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 阅读全帖
y**b
发帖数: 10166
2
早年高性能计算时代
一没有C++这样强大的工具
二是也没有多人既懂机理又懂C++,尤其是利用C++进行顶层设计的,
(C++的学习曲线比Fortran和C难的何至十倍百倍,一个学生或教授可以轻松
学会Fortran,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和教授可以轻松学会C++,今天仍然如此)
三是项目比较单一,对各种机理和及其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很低
现在不同了,
C++非常成熟,有不少会用它的程序员,
尤其是要描述的机理越来越复杂,
机理或模型之间的耦合作用越来越值得研究,
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以至于不用C++或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根本就无法清晰表述这些相互关系。
可以说,近年开始一个新的科学项目如果涉及到计算模拟,不用C++,那从
一开始可能就是失误。
尤其是,现在MPI对指针和对象传递的支持,更使得C++如虎添翼。
可惜的是,在商业领域,C++并无太大用武之地了.
K**********e
发帖数: 188
3
让论文飞一会儿:发现高于论文 质量重于数量
《中国青年报》雷宇
论文和子弹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也有得一比:不在于子弹速度多快(论文数量多
少),不在于枪声多响(论文发表
在什么杂志),而在于打中什么目标(论文中的发现的重要、深度、有趣)。
目前,虽然中国科学经费大增,但中国科学平均水平仍然不高,科学界能够和敢于
脱开论文数量和杂志来评价科学
水平的机构和人较少,因此,实际上中国普遍存在科研论文的简单竞赛。把科学变成了
赛马,有时是对科学的讽刺。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
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
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
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
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比如我国的干细胞领域,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
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
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28562
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找工作的个人经历?
这个一般是大部分faculty 申请时候的难点,因为下面的听众可以随时打断你来
问一些问题,而且你很难想象出对方会问你什么问题。
我幸运的是:
1。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喜欢问怪问题的老兄。我第一次练习的时候被他乱问一气,
结果被他牵着鼻子乱跑,问着问着就进了死胡同。
后来我就有经验了,碰到这种情况,简单回答一下,迅速把主题扯回来,不要
放纵他。
2。我的人缘还算好,系里有几个新来的faculty都很尽心的告诉了我他们的经验。
他们的经验其实不一定是对的,有的其实是一个big no no, 比方说其中有一个
告诉我他当年是把自己讲的东西的大纲打印出来发给大家。我老板说,其实,
当时她们都觉得这个很别扭,但是因为他足够牛,所以后来拿到了offer, 但是
把讲稿打印出来是一个不好的行为。
不过他告诉我的其中一个经验,非常有用,后来发挥了作用,那就是,
如果对方故意刁难怎么办?
他当时在我们系里chalk talk 讲的时候,我们系里一个出名喜欢挑剔人的
faculty 举手问他说:
你做的那个基因,按你的数据,好像占不到真正病例的万分之一,那你做这个
有什么实际意义啊?
他当时吓了一跳,后来冷... 阅读全帖
i**********5
发帖数: 261
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找工作的个人经历?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你翅膀硬了,该飞了。加上她明年不一定能够拿到资金,所以她
鼓励我去试一试水。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下水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所以我回国了一趟。
回国和科大,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人都约见了。
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读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
生化所的朱学良(负责细胞一块的),本来和我没有appointment 的,
我到了上海联系他后第二天就和我见面了,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然后到了科大,也是谈的非常愉快。虽然没有真正的和他们面试,但是给了我
一个印象就是如果我回去的话他们应该会收我。
所以我回到美国之后,就告诉老板说:我大概只会找美国前50名的学校,
否则我不如回中国算了。她对此表示支持,并说:假如我第一年找不到,那就
再呆一年,再找。
有老板的话放在那里,我真的就只申请了前50名的学校。
我们实验室其实是生化的。但是因为现在这个时候纯粹的生化根本没办法发好文章,
所以我们什么都做,分子通道,细胞结构,癌症,发育,心血管,神经,免疫,
统统一网捞过... 阅读全帖
i**********5
发帖数: 261
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应作者要求修改过顺序

我的那个文章发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小实验室。 我们老板算是一个raising star
吧(在我们手里升起来的:)
我们发文章经常被人刁难得死去活来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让我们做
实验的时候很小心,往往主动的先作一大堆control再说。
所以,我也不认为单纯是因为文章发在CNS上, 而更多的是读者们觉得我们那片
文章写得好。 因为和我一起面试的人,有CNS的多得很,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
走到最后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你翅膀硬了,该飞了。加上她明年不一定能够拿到资金,所以她
鼓励我去试一试水。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下水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所以我回国了一趟。
回国和科大,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人都约见了。
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读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
生化所的朱学良(负责细胞一块的),本来和我没有appointment 的,
我到了上海联系他后第二天就和我见面了,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然后到了科大,也是谈的非常愉快。虽然没有真正的和他们面...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243
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mark

发信人: interfile485 (lele),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1 15:27:20 2011, 美东)
应作者要求修改过顺序
我的那个文章发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小实验室。 我们老板算是一个raising star
吧(在我们手里升起来的:)
我们发文章经常被人刁难得死去活来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让我们做
实验的时候很小心,往往主动的先作一大堆control再说。
所以,我也不认为单纯是因为文章发在CNS上, 而更多的是读者们觉得我们那片
文章写得好。 因为和我一起面试的人,有CNS的多得很,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
走到最后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你翅膀硬了,该飞了。加上她明年不一定能够拿到资金,所以她
鼓励我去试一试水。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下水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所以我回国了一趟。
回国和科大,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人都约见了。
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读了,都... 阅读全帖
i**********5
发帖数: 261
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应作者要求修改过顺序

我的那个文章发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小实验室。 我们老板算是一个raising star
吧(在我们手里升起来的:)
我们发文章经常被人刁难得死去活来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让我们做
实验的时候很小心,往往主动的先作一大堆control再说。
所以,我也不认为单纯是因为文章发在CNS上, 而更多的是读者们觉得我们那片
文章写得好。 因为和我一起面试的人,有CNS的多得很,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
走到最后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你翅膀硬了,该飞了。加上她明年不一定能够拿到资金,所以她
鼓励我去试一试水。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下水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所以我回国了一趟。
回国和科大,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人都约见了。
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读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
生化所的朱学良(负责细胞一块的),本来和我没有appointment 的,
我到了上海联系他后第二天就和我见面了,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然后到了科大,也是谈的非常愉快。虽然没有真正的和他们面...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243
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mark

发信人: interfile485 (lele),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1 15:27:20 2011, 美东)
应作者要求修改过顺序
我的那个文章发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小实验室。 我们老板算是一个raising star
吧(在我们手里升起来的:)
我们发文章经常被人刁难得死去活来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让我们做
实验的时候很小心,往往主动的先作一大堆control再说。
所以,我也不认为单纯是因为文章发在CNS上, 而更多的是读者们觉得我们那片
文章写得好。 因为和我一起面试的人,有CNS的多得很,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
走到最后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你翅膀硬了,该飞了。加上她明年不一定能够拿到资金,所以她
鼓励我去试一试水。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下水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所以我回国了一趟。
回国和科大,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人都约见了。
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读了,都... 阅读全帖
w*********0
发帖数: 101
1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SIRT3如何战胜衰老
ZZ
如何战胜衰老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里,一只暮年小鼠,在服用一种神奇的化合物后,正在“跃跃
欲试”。在之后的的耐力试验中,它成功地“战胜”了年轻小鼠。千百年来,人类追求
长生不老的愿望,似乎在这里得到了某种实现。
无论西方寻找“青春之泉”的探险,还是东方千奇百怪的“炼丹术”,今天听起来
都近乎荒诞和无望。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的种种研究努力大多收效不彰。 然而,从1990
年代中后期至今,抗衰老学科再次繁荣,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去揭开衰老的生物化学机理
。尽管严谨的现代科学认为,衰老无法“抵抗”,只能“延 缓”,但从美国威斯康星
先进的遗传学实验室,到中国广西边远的长寿村,他们依靠一股从“基因天书”中破解
长寿密码的冲动,依然在为人类寻找“青春药片”。 但21世纪的“长生不老”理念已
经改变:幸福人生的终极理想不再是“不老”,而是“健康的老去”。
Sirt 3——人类抗衰老的新希望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研究发现,节食(即所谓“卡路里限制”)能够延缓
动物的衰老进程,延长寿命。今天,中国赴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余 巍和他的美国导师
丹奴的研究,第一次证明了一种叫做Sirt 3的神奇的酶可以... 阅读全帖
j**********k
发帖数: 296
11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谈饶毅落选院士——院士标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赵永新
2011年08月25日08:28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503759.html
“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话。”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
22日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这次中科院院士增选中,生命科学领域应该当
选的饶毅在第一轮就被刷掉,暴露出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投票院士是非不明。这个问
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长此以往,不仅将使让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迷失方向
、想回国效力的海外科学家望而却步,也会使院士这个团体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明显高于同领域进入第二轮的
候选人
在王晓东看来,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
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王晓东和饶毅同在1985年到美国留学,学的都是生命科学
。“我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饶毅,之后一直保持密切的工作交往,对他的为人治学
非常了解。”据他介绍,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饶毅分别在《科...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2
发现晓东还真是挺敢讲话的啊 完全在体制外 名声又在所有人之上 很难得也是一个正
直的人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谈饶毅落选院士——院士标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赵永新
2011年08月25日08:28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503759.html
“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话。”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
22日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这次中科院院士增选中,生命科学领域应该当
选的饶毅在第一轮就被刷掉,暴露出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投票院士是非不明。这个问
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长此以往,不仅将使让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迷失方向
、想回国效力的海外科学家望而却步,也会使院士这个团体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明显高于同领域进入第二轮的
候选人
在王晓东看来,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
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王晓东和饶毅同在1985年到美国留学,学的都是生命科学
。“我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饶毅,之后一直保持...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3
此次进入第二轮的同学科候选人是指张旭吗?还有谁?
那张旭即使入选岂不是也很没面子?被晓东这么bs
“无论是从学术水平、学术道德还是对国家的科学贡献来讲,饶毅都远远超出此次
进入第二轮的同学科候选人。因此,他落选的原因,绝不是像某资深院士所说解释的那
样,是水平接近的两位候选人‘撞车’了。”王晓东说。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谈饶毅落选院士——院士标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赵永新
2011年08月25日08:28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503759.html
“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话。”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
22日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这次中科院院士增选中,生命科学领域应该当
选的饶毅在第一轮就被刷掉,暴露出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投票院士是非不明。这个问
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长此以往,不仅将使让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迷失方向
、想回国效力的海外科学家望而却步,也会使院士这个团体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明显高于同领域进入第二轮的
...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4
王晓东说的比大多数人都有说服力吧?这是他对饶毅学术水平和对中国科技贡献的评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1477-1.shtm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明显高于同领域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
在王晓东看来,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选人
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王晓东和饶毅同在1985年到美国留学,学的都是生命科学。“
我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饶毅,之后一直保持密切的工作交往,对他的为人治学非常
了解。”据他介绍,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饶毅分别在《科学》、《自然》、《细胞
》这三大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对神经发育分子机理研究上做出了突破性贡献,获得同
行的高度评价。从2004年起,饶毅被聘为西北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
研究所所长。
2007年全职回国后,饶毅把研究方向从神经发育分子机制转到社会行为的神经机理分析
。“一般科学家成名之后很少转型,因为这不仅需要几年的过渡期,而且失败的风险很
大。在国内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如果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定力不好的人要疯掉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1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关于中医辨论的误区
你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治标治本的说法,完全是媒体灌给你的。比如说,如果现代医学
这么多年的生物学医学的研究,不理解病因或者更接近理解病因,中医有什么手段理解
病因?
现在我们对于很多疾病都有了很深的分子机理的认识。比如说aspirin,作为止疼药用了
很多年,最后终于认识到他的机理是因为inhibition of cox-2 and pge2,然后大家根
据这个机理,去设计各种各样的cox-2 inhibitor,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止疼药抗炎药,
包括我们经常使用的ibuprofen.
如果我们没有对于疼痛的分子机理的认识,认识到pge2是个重要的疼痛作用物,我们怎
么可以开发出来这么多的药物?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什么你肚子疼,其实是脑子出了问题;什么你嘴溃疡,其实是屁股
出了问题。这种所有的全面系统论,没有任何的证据。也指导不了任何的医疗。
w****2
发帖数: 2196
16
其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正是验证本人文中所提的: 来自其他理工学科的”工具
“的重要性。
首先,克里克是学物理的。 沃森也是个生物学的半吊子。当然他们这个研究是生物学
的东西。但是,如果主要的证据是来自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X衍射图,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和完善与其说是生命科学的突破,不如说是生物学与物理学、物理技术的共同突
破,因为在这场发现与发明的探索历程中,物理学、物理学家、物理技术是重要的,不
可或缺的参与者。
其他的啥 tumor suppressor,protease inhibitors 啥的。 就我的感觉,就是一些零
敲碎击。 癌症本身的机理其实就根本没搞清。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在这种基础背景上
搞出的研究,你说能有个啥?
大家都知道,生物学本身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学科。再打个比方: 比如说一个生物学机
理的全貌本是一个大象。 现在有的实验室摸到了象腿,得出结论,这个机理就是一根
柱子。 另一个实验室摸到了象尾巴,也得出结论,这个机理是一条蛇。 又一个实验室
摸到了大象肚子,就发了文章说,你们都错了,这个机理根本就是一个大鼓。局部上大
家可能都是对的,但是,大家都没得出... 阅读全帖
k*****1
发帖数: 454
17
统计学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建立在数据量上:也就是只有sample size足够大,统计
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但是什么叫“足够大”,就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因为只有你知
道某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你才能判断什么样的sample size 才是“足够”的;这就好比
“必须得先知道结果,你才能预测结果”。所以,绝大部分的统计结果,都或多或少有
点扯淡:你要不是预先知道答案,你怎么就知道手里的sample size就足够了? 所以 统
计学 的重要性,就是有总比没有强。就像前面一个网友说的,好歹你也有个数学模型
在,比定性的分析还是要好。
事实上,从严格的统计学的角度上来看,绝大部分单篇文章里的生物数据是没什么意义
。这涉及到实验目的和(所能证明这个目的)所需要的数据量的问题。
统计学有个概念,叫做 "curse of dimensionality", “维度的诅咒”。 意思就是说
,越复杂的数据构成,如果想揭示其本质的话,就必须要有和这种复杂度成正比的数据
量:
比如说,如果生物学上想测量 细胞内的某个分子的作用机理,你可以先设想一下,这
个作用机理大概会和那些因素相关。假设每个因素你要花10个细...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5204
1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围观新鲜出炉的小杰青
En
Bio aspect: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部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 张金林 草类植物逆境生理
中国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部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陈忠周 表观遗传学中重要蛋白质的结
构和功能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部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许琪 DTNBP1选择性
剪接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部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王佳伟 植物小分子
RNA的生物学功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部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焦雨铃 遗传学
与生物信息学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部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李辉 人类起源与进化
华中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部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徐强 果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
山东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部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任仲海 蔬菜学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部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杨建立 植物营养逆境分子生理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生命科学部 植物保护学 陆宴辉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部 植物保护学 陶小荣 植物病毒学
中国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部 植物学 毛同林 植物细胞骨架
中国科学... 阅读全帖
t****p
发帖数: 1504
19
引言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诺奖已经有几天了,虽然两年前在听完他的讲座后
我兴致很高地写了两篇文章,这些天我却没有多少动力再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介绍他的
工作。
我一直对中国现在还盛行的规划性科研,应用导向型科研耿耿于怀。这些所谓的重大项
目在立项的当初对目标/前景写得宏大无比,之后却通常草草收场。如果那些重大项目
真的能实现立项当初的用意,那诺贝尔奖早就在中国遍地开花了。广大科研人员都觉得
这种运行模式是一个笑话,饶毅、施一公等大牛也重炮轰击,但是分钱游戏还在进行着
。而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并不了解科研的自身规律,总是一再地问做基础
研究有什么用。
Shinya Yamanaka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实验室自由探索的成功。他的成功再一次提示,有
相当多的科学突破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中国有大批优质的小实验室得到稳定的资助,那
么类似的科学突破就会随机但是必然地产生。从这种意义上讲,展示Shinya Yamanaka
在研究过程中的这种随机性和必然性,向公众科普科研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是值得我花
一点时间的。
解析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干细胞(iPS... 阅读全帖
t****p
发帖数: 1504
20
引言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诺奖已经有几天了,虽然两年前在听完他的讲座后
我兴致很高地写了两篇文章,这些天我却没有多少动力再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介绍他的
工作。
我一直对中国现在还盛行的规划性科研,应用导向型科研耿耿于怀。这些所谓的重大项
目在立项的当初对目标/前景写得宏大无比,之后却通常草草收场。如果那些重大项目
真的能实现立项当初的用意,那诺贝尔奖早就在中国遍地开花了。广大科研人员都觉得
这种运行模式是一个笑话,饶毅、施一公等大牛也重炮轰击,但是分钱游戏还在进行着
。而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并不了解科研的自身规律,总是一再地问做基础
研究有什么用。
Shinya Yamanaka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实验室自由探索的成功。他的成功再一次提示,有
相当多的科学突破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中国有大批优质的小实验室得到稳定的资助,那
么类似的科学突破就会随机但是必然地产生。从这种意义上讲,展示Shinya Yamanaka
在研究过程中的这种随机性和必然性,向公众科普科研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是值得我花
一点时间的。
解析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干细胞(iPS...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2818
21
最近有些变化,准备再招几个人:主要是博后,工资待遇12万以上;其他合适的可以申
请助理教授(10-12万),副研可以到15-20万(副教授10-15万左右加其他)。有兴趣
可以l****************[email protected]
干细胞和系统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助理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

工作地点: 上海同济大学
招聘人数: 3-5人
联系人:高正良
EMAIL: l****************[email protected]
诚聘博士后, 助理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
实验室主要方向: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研
究神经干细胞,神经发育和可塑性在脑的发育形成,功能的动态维持和失衡,疾病的产
生和再生修复过程中功能和调控及其表观遗传学机理;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组编辑和
基因治疗;
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一流期刊。
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
1. 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单细胞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系统... 阅读全帖
k*****1
发帖数: 454
22
举个例子, 假设某个建筑师想研究为什么某大楼的结构是否适合高强度的地震。如果
按照生物学的研究逻辑,那就必须得把每个砖头的分子结构都必须研究清楚,然后从砖
头的分子结构一步步的类推,需要什么的强度才能在地震当中保存下来。按照这个研究
方式,你们觉得一个建筑师都花上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这个项目?
生物学上刚好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钱永健(诺奖得主)发明绿色荧光蛋白的时候,初
衷是想来研究细胞的分子机理从而攻克癌症,但是后来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反而来的简单
:就是发明一种dye能够把早期的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区分开,从而方便手术切除。
机理,机理,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事物是真正能从本质上把机理研究清楚的。生物学
研究应该提倡在现有的研究手段下更有效的实际提供solution的能力。
a**********u
发帖数: 28450
2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如何赢取诺贝尔奖
[序]将来哪个傻逼得了诺奖,别忘了在致谢里面提哥一句哦!!!不提就给你尝点铊!
毕晓普的“科学人生”和诺贝尔奖
曹 聪
不是谁都有资格谈论“如何赢取诺贝尔奖”这个题目的。2003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出版了一本以此为题的书,作者是美国微生物学家J·迈克尔·毕晓普(J. Michael
Bishop),一个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家:1989年,他与同事霍罗德·E·瓦尔缪斯(
Harold E. Varmus)因阐明癌症起源的机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何赢取诺贝尔奖》是毕晓普根据2000年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演讲基础上写成。
虽然书名吸引眼球,但主要内容应该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即毕晓普从一个微生物学家的
视角,以人类战胜从鼠疫、麻疹、流感、斑疹伤寒、肺结核、百日咳、疟疾到黄热病等
各种疾病的历史为鉴,来表达人类认识癌症、并将最终战胜这一顽症的信心。书的第一
章介绍了诺贝尔奖的创立、获奖者的产生、存在的问题和亲历的颁奖仪式(当然,关于
诺贝尔奖的医学史散见于全书),而第五章则汇集了作者的一系列文章和演讲,展示出
毕晓普对困扰美国科学界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甚或是忧心忡忡,这些问题...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194
24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都相等”,“两点之间直
线最短”,初学几何的人,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等到用这些废话为基础武器,逐步分
解,证明了其他复杂得可怕的理论,我们才知道废话的精辟之处。这就是直觉理论最原
始的特征:不言而喻。然而,即使在这种萌芽时代的智慧中,也埋下了“反直觉”理论
的种子,比如仅仅...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77
25
这个是什么信号?怎么解读。
辣和热
辣和热在物理上完全不同,但是
为什么英文问食物有多辣(spicy),可以用多热(hot)?
原因是进食辣味物体时,人的口(和唇)可以同时有两种感觉:
辣和热;

不过,辣味并不提高口腔(或唇)的温度。
那么,为什么人同吃辣椒时会同时感到辣和热?
这一司空见惯的“常识”,其原因在1997年被揭开。
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于1980年代在Richard Axel实验
室开始用当时算比较新的方法(表达克隆,expression cloning)寻找五羟色胺的受体
。十几年后,他继续用这一方法,改为寻找辣椒素(capsaicin)的受体,于1997年找
到了一个被辣椒素激活的蛋白质分子VR1,而且发现VR1还被加热所激活,因为辣椒素已
知与痛觉通路有关,所以这一工作,同时揭开了温度感受的机理(Caterina et al.,
1997)和痛觉的外周感受的部分机理,其中痛觉的研究当时还需后续实验(如Julius实
验室的Tomi...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704
2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肿瘤免疫疗法 (张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f807030101ig90.html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研究方向之一,各大药企纷纷寻求与其他公
司合作研发肿瘤免疫相关治疗方法。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治疗有效率非常高,
Science杂志也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第一位。
本文首先介绍肿瘤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然后是作用机制和具体分类,已经上
市或在研药物、市场预测,最后列举各公司之间的收购合作及国内部分参与相关研发的
公司。
1肿瘤治疗发展历程
1.1传统疗法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其具有局限性:手术切除的方式常因为癌细胞入侵
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效果有限;化疗受限于对体内其他正常组织的毒性;放疗
辐射也同样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传统疗法都是对身体有极大负担,并且在发生恶性
转移后,无论是何种方式都是很难彻底治愈。
1.2靶向疗法
20世纪末出现的靶向疗法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
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
死亡,而不会伤及肿瘤...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493
27
非常鼓舞:
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06/t20140606_584695.html
有梦想才有辉煌——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究竟如何进入细胞?100多年来,多少
科学家为之着迷。
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
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至关重要,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
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为之惊叹。
“学术界对于GLUT1的结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而颜宁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
GLUT1的晶体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战胜了过去50年从事其结构研究的所有科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纳德·魁百克说。
这一次,中国科学家的确打败了数十年来全世界为之苦苦鏖战的顶尖科学家。而在
这场历经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创造奇迹的,是一支主干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轻团队
——70后的导师颜宁...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28562
2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恭喜云彩
他这个工作用来作为建立生物物理检测模型应该是靠谱的,用来做机理工作则不一定靠
谱。不过我看他并不打算用这个做为机理工作的基础。
但是,这个肯定挡不住一群人一拥而上来拿这个当机理模型来进行后续研究,
甚至拿这个来筛药都有可能。在具体意义上来说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模型不是
一个做机理最合适的模型,当然在没有其他疾病模型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用来筛药的后果则比较难于预测,事实上,如果筛出的那个药和那个基因的
具体功能无关的话,是可以有意义的,因为很多药都是在用基因建立的模型
上筛的。
h*********e
发帖数: 859
29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What a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我认为实验结果应该问题不大,顶多收率会有些出入。作者确实有些急于发文章而对于
机理基本没有研究,但作者若不提出这样的机理,而认为是NaH诱导的氧化机理,那光
凭这实验结果恐怕很难发JACS。我对作者提出的机理也甚感怀疑,我更倾向于氧化。至
于哪里来的氧,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空气中的氧,溶剂中的氧以及NaH吸附的氧。大部
分来自NaH吸附的氧,可能以NaOOH或NaOONa的形式存在。所以严格控制反应中混入的氧
应该会大大降低收率。同样我认为NaH在反应之后应该变成了NaOH,而不是可以回收,
也因此说明该反应需要超过当量的NaH。

are
s*****s
发帖数: 6
30
仔细看了一下,文章发的确实不错,尤其是chen hongyu的组,带着膜拜的心情看了一
下他们的研究方向,发现和本人的研究方向比较相似,然后就拜读了他的一些文章。重
点读了那篇被highlight两次的文章(J. AM. CHEM. SOC. 2010, 132, 11920–11922)
。然而,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商榷的。
这篇文章是关于具有机械性能的纳米弹簧(Mechanical Nanosprings),利用聚合物的
形貌变化来Coiling and Uncoiling 超细纳米金线,从而可以储存和释放机械能。在
abstract中,作者提到“The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in this process can be
released upon removal or swelling of the polymer shells.”然而文中没有任何证
据证实mechanical energy的存在,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本人这个想象有可能是错的,我将
会详细探讨一下这个机理以及简单的提及其他的相关机理。
总体而言,作者采用在DMF/THF/H2O的混合...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0
31
一篇文章,导师以前两个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做的,有机反应的新机理。
投了杰克斯,办公室女郎,ASC,都被拒,机理部分被驳得体无完肤。
让后让俺接手,俺完成了几个重要的证明反应机理的试验和表征(其实表征比反应更多
更麻烦啊,NMR就好多个),证明了原来的提出的机理是正确无误的。
导师觉得OK了,完整了,要投安哥王。
导师想自己完成文章的修改,然后问我,是我投出去还是他投出去。
我觉得很奇怪,我就说应该我先draft(其实就是加上我试验结果到原来的文章里面)
,然后由导师最后修改再投出去。
然后又讨论了一阵,我感觉导师好像不太想让我写(其实就是修改)这篇文章。不过最
后还是同意了我修改后发给他。
到底是俺理解错误还是什么原因?大家不都是先自己draft然后导师修改再投出去吗?
w****t
发帖数: 1849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apan 讨论区 】
发信人: shmu (shmu), 信区: Japan
标 题: 一生化女博士后找 USA Faculty工作的个人经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5 10:56:50 2011, 美东)
发信人: interfile485 (lele),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我来整理艳阳天的帖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1 15:27:20 2011, 美东)
应作者要求修改过顺序
我的那个文章发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小实验室。 我们老板算是一个raising star
吧(在我们手里升起来的:)
我们发文章经常被人刁难得死去活来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让我们做
实验的时候很小心,往往主动的先作一大堆control再说。
所以,我也不认为单纯是因为文章发在CNS上, 而更多的是读者们觉得我们那片
文章写得好。 因为和我一起面试的人,有CNS的多得很,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
走到最后
去年发了那片CNS之后,觉得自己老了,渐渐在实验走向上也开始和老板有不同的
意见了。
老板的结论是... 阅读全帖
b*****h
发帖数: 3386
3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麻黄
1 中医不纠微观不纠机理的方法论是残废的,
2 现代医学是两只腿走路的,而不是只用研究机理这条路走路。谈不上
绑架。
另外,机理分层次的,即使不明白分子水平的机理,能在知道细胞,器官
水平知道病变,也能促进医疗的进步。 中医连器官的概念都没有。
m****a
发帖数: 2593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贴) 黑白中医谈 李俚
--------------------------
12、医 理 与 误 区
---------------------------
[ ★李俚 ]
感觉自己被抛进人迹罕至的原始大森林,一切都这般的陌生。我不想做中医普及,理论
的东西太深奥,这必须得在大家都熟知理论的情况,辩论起来才有意义。所以,本帖的
初衷,只是提供一些方法,一些手段,可以方便有效的解决一些健康相关的问题,尤其
是小孩。
但回帖的情况来看,不得不面对各种哭笑不得的问题。在我回复这些问题之前,我想问
的是,有谁看过黄帝内经的原文?有谁知晓中医的源流?有谁知道中医诊治的特点?
1、内经是中医的生理病理学,更注重于人体的外在表现与病症、养生的关系。人说内
经是旧理论,的确很旧。但是人类几千年来有啥大变化么?人体的器官有减少或者增多
么?好像没有。人体对疼痛、饮食等的反应,和古人不同么?好像没有。那么内经所说
明的生理病理学现象,并没有过时。中医的典籍如内经、伤寒金匮、温病、难经,仔细
去阅读,都是根据症状来诊病。这些症状,在没有人为改造基因的情况下,再过个上千
年,只怕也不会有太多变化。
2、中医的五脏概念,只需要阅读内...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5
来自主题: CivilEngineering版 - 这个楼tmd倒得太行为艺术了
倒楼机理“费思量”—访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组长江欢成
2009-08-31 建筑时报 记者 张高青

  一幢楼无声无息地倒下,悄悄地死了。是怎么倒下的?怎么死的?——上海莲
花河畔景苑7号楼倒楼事故虽然已过去两个月,事故原因也已经公布,但不少人依然对
这样一幢13层高的楼房整体倒塌感到不可思议,对公布的倒楼原因存在着一些疑惑,认
为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机理分析。那机理分析报告为何迟迟不能出炉呢?记者近日独家
采访了“莲花河畔”倒楼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
江欢成,请他谈谈个中原委。
  弄清倒楼的机理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
  江欢成告诉记者,大楼倾倒的原因是说清楚了的:大楼北侧短期内堆土过高,
达10.3米,南侧挖坑很深,达4.6米。两侧的土压力变得不平衡了,产生巨大的向南推
的外力,超过了桩基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外力大于能力,房子就倒了。在新闻发布会上
,专家组提纲挈领地讲出了大楼倒塌的原因。但,外力有多大?抗侧能力有多大?桩基
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形导致大楼倾倒的?当时没有作具体的交代。江欢成强调,在新闻
w********h
发帖数: 12367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ptip (土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从整型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7 00:04:30 2012, 美东)
引言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诺奖已经有几天了,虽然两年前在听完他的讲座后
我兴致很高地写了两篇文章,这些天我却没有多少动力再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介绍他的
工作。
我一直对中国现在还盛行的规划性科研,应用导向型科研耿耿于怀。这些所谓的重大项
目在立项的当初对目标/前景写得宏大无比,之后却通常草草收场。如果那些重大项目
真的能实现立项当初的用意,那诺贝尔奖早就在中国遍地开花了。广大科研人员都觉得
这种运行模式是一个笑话,饶毅、施一公等大牛也重炮轰击,但是分钱游戏还在进行着
。而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并不了解科研的自身规律,总是一再地问做基础
研究有什么用。
Shinya Yamanaka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实验室自由探索的成功。他的成功再一次提示,有
相当多的科学突破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中国有大批优质的小实验室得到稳...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56
37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工学院
近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陈十一课题组题为“三
维可压缩湍流的动能级串”(Cascade of Kinetic Energy in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Turbulence, Phys. Rev.Lett. 110, 214505,2013)的论文,报道了陈
十一课题组有关可压缩湍流中的能谱结构和能量级串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
在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十一教授和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贺贤
土院士的联合指导下,由王建春博士、杨延涛博士等合作完成。论文链接:http://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10.214505
可压缩湍流广泛存在于各种工程应用和自然现象中,如超声速飞行器、受控热核反应、
高温燃烧流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近年来,高马赫数可压缩湍流的流动机理是湍流
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之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Phys. Rev. Lett. 108, 214505,2012...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361
38
http://zqb.cyol.com/html/2011-02/10/nw.D110000zgqnb_20110210_1-
本报记者 雷 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10日 03 版)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
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
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
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
际顶尖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
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
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9
提及辣椒,“无辣不欢”一族肯定胃口大开。辣椒意味着在酣畅淋漓中享受“痛与快的完美结合”。在美国及墨西哥的一些节日庆典中,会举办令观众看了都感觉火烧火燎的吃辣椒比赛,有辣椒专家将这种比赛比喻为“狂欢节火刑表演”。
辣椒为什么让人上瘾?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辣椒有降低血压、抗菌甚至镇痛等作用。一句话:因为它好处多,所以我们爱它。不过据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有专家认为,人类爱吃辣椒其实是为了寻求痛苦,而这种“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
吃辣椒是为了寻求痛苦
晚夏是辣椒的收获期,届时这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上结出的令人又爱又痛苦的奇异果实,将席卷人们的味蕾。它们可以被做成沙拉,可以制成辣椒酱,有时甚至被加工成对付灰熊的辣椒水。
辣椒为什么让人如此上瘾?一些专家认为,我们对辣椒爱不释手是因为它对我们有益。辣椒有助于降低血压,具有抗菌功效,还可以促进唾液分泌以助消化。辣椒能使乏味的食物吃起来津津有味。最新研究还证实,给人们造成快乐“痛感”的辣椒还具有镇痛作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辣感”研究专家保罗·罗津博士认为,单凭“辣椒有益人类”无法解释人们酷爱辣椒食品这一现象...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0
航空发动机各“作用场”对应人体经络“穴位”。论文配图
7月13日上午,一篇名叫《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的论文在网上引发热议,该文主要是探讨以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穴位”等方法论来诊断航空发动机的故障,该文作者称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建模”研究。
“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发动机核心技术。 论文配图
“天人合一”、“穴位”诊断故障
这篇名为《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的论文,在摘要中提到“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动态辩证观以及经验积累的方法,抽象出新的方法论,利用中医诊断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新技术”。
此外,该文还称要通过研究,基于中医整体建模、辨证论治思维及经验积累的方法论,建立新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理论体系,提高航空发动机的系统级诊断能力,并配了几幅中医理论与航空发动机之间内在关联的图片。
据南都记者了解,这篇论文刊登在《第26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这本论文集是在第26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上的“会议资料”,该研讨会于今年6月16日在重庆举行,论文集由《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编...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1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
据澎湃新闻报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
未来科学大奖:中国版“诺贝尔奖”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一年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对象不限国籍,但需要是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且研究要具备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
从奖金金额上看,这也将成为中国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高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人民币。
之所以称为民间科学奖项,是因为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政府设置的奖项不同,未来科学大奖是一次科学界和商业圈联袂设立的奖项。此外,未来科学大奖和民间一些家族或个人设立的奖项不同,在奖金来源上,创投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大鳄们为共同捐赠人。其中,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捐赠“生命科学奖...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4265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肖传国简历
另外,在一个英文论坛网页上也找到了一个老外引用的肖的简历。
开来老外对肖的手术还是评价还是不错的,首先觉得很新颖很有趣,其次有些手术效果
不错,有的还有待观察。在2008年,这个手术在美国还是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只对严重
瘫痪病人试用。
http://sci.rutgers.edu/forum/showthread.php?t=70481&page=4
CURRICULUM VITAE September 3, 2004
Name: Chuanguo Xiao, 肖传国 Male
E-mail: xiaoc01 @ med . nyu . edu Cellular: 13707136268
EDUCATION:[学历]
8/1988-12/1990 AUA Fellow, Neurourology & Reconstructive Urology
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 Norfolk, VA
8/1987 7/1988 Fellow, Institute of Ur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1...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3
我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04:19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 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雷 宇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
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
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
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
际顶尖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
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
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饶
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3219
44
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
全职回到祖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
长。他说: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
的话,我确实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觉得现在的
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我想,如果引导正确
的话,清华大学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批学生,他们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心里还装着一些
自己之外的东西,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们往前走,一定会有一批人这样做。如果这
样,20或30年后,当我从清华退休时,我会很满意的。”
“我愿意将我的一些经历讲出来,让大家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我相信这些
想法能影响一些人,当然,我不会奢望影响所有的人。像清华这样的学校,学生们必须
立大志,担负起中国的将来。他们有非常好的素质和机会,但如果毕业后只为自己的柴
米油盐关心,只为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担心,那是很不应该的事,至少...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605
45
http://club.xilu.com/emas/msgview-821955-4746960.html
中国靠的就是这些关键节点一个一个的突破,发挥协同作用,各行各业才有全面喷发式
发展的可能性。其他民主国、宇宙国、猴子国要跟上中国似乎不太现实。
深呼吸一下,开始。
中国力量-- 中国超级机器一览
世界最大桥式起重机
--大连重工20000吨桥式起重机
----------------------------------------------------------
工程总投资:3。5亿元
工程期限:2006年--2008年
这台2万吨桥式起重机提升高度最高为118米,相当于把250节满载的火车车厢提升
到23层高的楼上,横梁长129米,为双箱型梁结构,如果把这台起重机放倒,要一个足
球场才能把它装下。
2008年4月18日上午10时,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水坞坞门西侧3号码头彩
旗飘扬,世界最大的桥式起重机--命名为"泰山",将自重2万吨的驳船缓缓吊离水面,
这标志着2万吨桥式起重机的成功启用。 这是目前世界上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起升
高度最大的起重设备,也是当今世界技...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46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99
47
中医从来都是现在的医生不如以前的,
可是中国以前的人均寿命却远远不如现在的,
如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现在有西医古代没有。
再看具体的病:
肺结核中医怎么治?等死。西医怎么治,抗生素,几个星期就搞定。
胃溃疡中医怎么治?等死。西医怎么治,抗生素,几个星期就搞定。
狂犬病中医怎么治?等死。西医怎么治,没法治,但是可以有疫苗。
还有:
小儿麻痹症、白血病、冠心病、糖尿病、乙肝、麻疹、梅毒等等,
数不胜数,中医的狗屁阴阳五行,气血调和,根本无效,几千年
从来无效。西医一旦搞清机理,基本药到病除,至少可以控制。
中医有个屁的竞争力。
中医只能靠一些似是而非的诡辩式哲学迷惑或者说忽悠人。说起疗效
来,就是渣。无非以前长期经验总结的验方还有点效。但是中医
理论完全没有预言能力。西医,比如说搞清楚胃溃疡是幽门螺旋
杆菌感染的机理后,人立即可以控制感染,然后用抗生素迅速治疗。
宫颈癌HPV机理知道后,马上开发出疫苗。很多病中医搞了几千年,
屁用有。西医搞出疫苗,从此绝迹。
搞不懂什么东西套上个民族的传统,就一堆人如奉之宝,完全是宗教
狂热。我看中国一天不把中医扫进历史垃圾堆,一天就没有强国
的希望。
w*********g
发帖数: 30882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略十字路口的中国:帝国主义
此文只说了发展金融方面,没有说发展军事方面。并不完善。但是其推动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
币,从而能够收拢世界资本的想法还是对头的。
=========================================================
战略十字路口的中国:帝国主义
战略十字路口的中国:帝国主义 中国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攀登
西李湾
胡总书记2004年作了《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讲话
,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
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 胡总书记又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党
章的指示,西李湾认真学习贯彻领会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党章,对党章关
于党员八项义务第一项“学习列宁主义”进行了领会。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都知,
列宁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帝国主义论述。俄国作家列宁1916年发表了《帝国主义是资本
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正是因为此书,胡总书记称赞列宁为经典作家。90年后的今天
,在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导下重读此文,仍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长期徘徊在初级阶段,国弱民贫的真正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49
南京大学miRNA理论颠覆转基因安全神话,引世界轰动!
核心提示: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
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
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
作用.南京大学的miRNA理论发表以后引起世界极大关注,美国老牌权威杂志《大西洋月
刊》不得不发出惊呼: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麻烦!
这回真的是“麻烦大了”,因为转基因的生物被人类做了手脚后,牵一发会动全身,那
么复杂的一个巨大系统,往里面插几个基因,算是“已知”的改动,会不会因此多了或
者少了几个microRNA?在新知的微小核糖核酸面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不可能有保
证的,因为干转基因、测转基因的那一套“严格的”规定,根本就没有考虑微小核糖核
酸。而肆意生产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饲料对动物的杀伤力,已经被一再地证明了。那个只
能骗骗傻子和官员的“小鼠7天灌胃”实验,无疑已经永远钉在中国科技史的耻辱柱上
了!
转基因毒蛋白进入人体血液的机理,终于被揭开了!
附文一...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作者:饶毅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
人可能不认为只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尚未成为主要的药物来源。
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
以后毫无作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
标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
的传统还含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
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
起来是中间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
工作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
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生命。
两个药物都来源于中药,而且碰巧是两位年龄接近的科学家于1970年代初期
发现。在大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
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
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
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
在屠呦呦和之前,陈克恢曾于1920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