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 发帖数: 30882 | 1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组图)
来源: 猪钢鬃 于 2011-02-28 11:04:02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
话] 本文已被阅读:1225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11年02月 来源: 人民日报
朱光亚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1947年,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市,朱光亚(左一)和张文裕(左二)、李政道(右
一)。CFP供图
• 朱光亚去世“两弹一星”元勋又折一将 尚有10人健在
•朱光亚同志逝世
朱光亚
1924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
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46年
至1950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组图)
来源: 猪钢鬃 于 2011-02-28 11:04:02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
话] 本文已被阅读:1225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11年02月 来源: 人民日报
朱光亚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1947年,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市,朱光亚(左一)和张文裕(左二)、李政道(右
一)。CFP供图
• 朱光亚去世“两弹一星”元勋又折一将 尚有10人健在
•朱光亚同志逝世
朱光亚
1924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
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46年
至1950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9309 | 3 ☆─────────────────────────────────────☆
hillhong (三不:不出门不旅游不拍照) 于 (Tue Mar 1 11:01:13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28 22:03:45 2011, 美东)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组图)
来源: 猪钢鬃 于 2011-02-28 11:04:02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
话] 本文已被阅读:1225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11年02月 来源: 人民日报
朱光亚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1947年,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市,朱光亚(左一)和张文裕(左二)、李政道(右
一)。CFP供图
• 朱光亚去世“...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8441 | 4 中国两弹一星脊梁的功勋科学家朱光亚逝世
发表于:2011-12-19
朱光亚青年时期求学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5岁获物理学
博士学位。1950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北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物理
学并组织筹建物理学研究所。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
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
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
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
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
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
展战略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工作。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他还参与了 "8...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5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
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87岁。
朱光亚简历
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
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
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1年至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
系学习。1945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1946年至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
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
理系副教授。 1952年至1953年任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外文秘书。1953年至1955
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至195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 阅读全帖 |
|
v*****H 发帖数: 919 | 6 。。。。。。
1946年9月,22岁的朱光亚随国民政府派出的考察组秘密前往美国,去了老师吴大猷的
母校密执安大学,专门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几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从此,他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密执安大学学习的第二年,朱光亚发表了《符合
测量方法 (I)β 能谱》、《符合测量方法( II)内变换》等论文。在核物理这门当时
迅速发展的尖端学科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1949年秋,他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几十年之后,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李政道回忆
起这段往事时开玩笑说:“当初派的几个人,只有派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后来是做原子
弹了。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 |
|
b*****d 发帖数: 61690 | 7 深情的问候
——温家宝亲切看望何泽慧、吴文俊、朱光亚、王大珩纪实
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登门看望了为我国科技发
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何泽慧、吴文俊、朱光亚、王大珩先生,向他们献
上寓意吉祥和祝福的鲜花,致以深情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和科学家交朋友。每年登门看望
德高望重、贡献卓越的老一代科学家,已经成为他就任总理以来的惯例。
“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您”
一大早,温家宝就来到中关村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看望在这里居住了半个多世纪
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
何泽慧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温家宝和钱三
强夫妇就开始交往,那时,温家宝曾多次登门拜访两位科学家。就任总理后,温家宝在
2005年中秋节又来到这里看望何泽慧,并和老人相约每年来一次。
“何先生,您好,我来看看您。按我们的约定,我每年都来看您。”看到白发苍苍
的何先生站在家门口等候自己,温家宝疾步上前,握住老人的双手。何泽慧微笑着点头
说:“谢谢。”
还是那个简朴而充满书香的小屋,还是那间窄小而整洁的客厅——组织上虽然多次
提 |
|
g*q 发帖数: 26623 | 8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
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
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简历
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
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
|
s********t 发帖数: 237 | 10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
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
灿烂的花朵。”“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这段话,摘自著名科学家朱光亚55年前的一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这封信,发
表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 |
|
t*******y 发帖数: 21396 | 11 没有老毛6,70年代的折腾,中国就没有原子弹氢弹,朱光亚就不是两弹元勋,而是个P |
|
p*********g 发帖数: 9527 | 1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
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
K****o 发帖数: 2183 | 13 刚查了一下,这个貌似不是新闻。。
朱光亚的逝世时间是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 |
|
|
|
|
|
t******e 发帖数: 2504 | 18 关于朱光亚:
只有朱光亚蒋介石派对了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宜昌,1941年,朱光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
大学前身)物理系。老师是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赵广增教授。赵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
枯燥的物理学被他描绘得五颜六色。朱光亚曾说:“用现在的眼光看,我在高中和大学
一年级所受的物理教育更多的是科普教育,它深深打动了我,成为我的志向。”
第二年夏天,昆明西南联大在重庆招收大二插班生时,朱光亚在几位南开中学校友
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地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使他有缘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
王竹溪、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在众多名师的栽培下,朱光亚不仅在学
业上有了较坚实的基础,而且导师们的学术思想、人格风范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5年,朱光亚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被遴选留校担任助教。他的优异成绩和
出色才能,得到吴大猷教授的赏识。
这年7月15日,原子之火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同年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震惊了全世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扩大
军事实力,他提道:中国也要做原子弹。于是,他请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找到西南联...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PKU
标 题: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18:09:07 2015, 美东)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0 普世们开始进攻了?
=======================================
凤凰野鸡向钱学森开炮! 全然不顾老人家的卓越贡献
凤凰, 野鸡, 钱学森
本文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01期 作者:李鹿 原题为:说话伤人吹捧大跃进不一
样的钱学森凤凰野鸡标题却变成“1975年钱学森揭发张爱萍:他说蒙古曾是中国领土。”
核心提示: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
清界限,贴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
代陪同张爱萍到发射场时发生的事情,张曾指着地图跟他说:“这里是蒙古,从前都是
中国的领土。”
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年初刚出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被人们
称为是追随邓小平搞右倾复辟的“四大金刚”之一,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系统被宣布为
右倾翻案风的重灾区,号召科技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打一场批判张爱萍的人民战争”。
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清界限,贴
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陪同张爱
萍到...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1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受民国政府派遣
,赴美考察原子能科学。
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华罗庚在归国途经香港时写下的《致中国全体
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这句话在当
时的留学生中引起相当共鸣,余音绕梁,回荡至今。
如今,我看见:历史...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王丹红:1950年代华罗庚回国前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09:26:57 2017, 美东)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15925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发信人: ribeye (执手相看肋眼), 信区:
标 题: Re: 舌尖上的北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3 15:23:06 2014, 美东)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压抑的胜利
地点:北大理科教学楼303
主持人:高远东 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高远东:曼菱学长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我看见,那个场面您是有份的,您在那儿指挥。您对我们后面这几届的学子影响是很深
的。下面,请张曼菱学长给我们讲座。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
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我
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4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
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145 | 25 作者:黄志澄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并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
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在这个时刻,重温钱学森对未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展望,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将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要认真总结世界载人航天的经验教训
众所周知,钱老是赞同我国载人航天是以发展载人飞船起步的,并也是由他首先提
议将载人飞船列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一个方案,与其它方案作比较研究的。他也十分
关心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进展。1996年2月27日,他在给王永志总师的信中写道:“921
工程远比我从前参加过的航天任务复杂得多,而且也关系到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威望,只能成功。不可失败!”钱老接着说:“严格说来,我可以讲的只此一句话:
因为我早已离开航天技术,已转宏观科技与社会问题。”由此,钱老对载人航天的工程
目标和方案,从此再没有提出更具体的意见了。
回忆起1987年到1992年,在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论证期间,我曾直接聆听过钱老对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许多意见,现将已公开部分汇总在下面与大家共享。
首先...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3742 | 26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80 | 27 得知要拿着国民政府给的美元,去美国学习考察有关原子弹事宜的时候,朱光亚起
初还有些不大情愿。从小他就感受到了山河破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抗日战争爆发
以后,为避战乱,他和哥哥们颠沛流离,从武汉挤上船到了重庆,在那里的合川崇敬中
学读书,后来又考进了沙坪坝南开中学——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允公允能”就
是他定下来的校训。张伯苓力主抗战,时常激励学生发奋报国,再加上当时有许多进步
人士四处宣传呼号,都给朱光亚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南开中学、西南联大和后来的密歇
根大学都和朱光亚同学的佘守宪说,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可以经常看到进步书籍,受苏
俄和共产党思想的一些影响。那时候学校经常请一些名人去演讲,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去
,大家还喊蒋委员长万岁。周恩来也去讲过,讲的是抗战必胜的八个理由,我至今印象
很深。
后来到了西南联大,这个素有民主堡垒之称的地方更是处处火热,千秋耻,终
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民族复兴、抗日救国已经成为师生们的共同心声。同时,大家
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也都既痛又恨,对国家未来充满担忧。所以,朱光亚对于这次
赴美机会自然就有了些疑虑。
临走前,朱光亚先去南京,和在国民党外交部 |
|
d**********u 发帖数: 4124 | 28 ☆─────────────────────────────────────☆
Landau (heaven) 于 (Wed Jun 10 20:21:03 2009, 美东) 提到:
在物理学院校友会第一次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phy.pku.edu.cn/news/news19/090606-ye.xml
在物理学院校友会第一次大会上的讲话物理学院院长 叶沿林各位前辈、各位校友、各
位同仁:今天来
到这里的校友是各个时期各年级的代表,其中有许多老领导、院士、各行各业的重量级
人物,我们对
大家来参与校友会的建设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也为大家对母校和物理学院的关心而
深受感动。北
京大学一直在推动院系一级校友会的发展,物理学院又面临即将到来的北大物理百年(
也是中国高等
物理教育百年)的契机,因此我们从去年以来开始筹备建立物理学院校友会,开展了许
多联络和准备
工作,刚才董晓华老师已作了具体汇报。物理学院校友会是北大校友会的一个分会,是
合法的社团组
织,遵守北大校友会章程。在北大物理学院所属各学科各单位学习、工作过的全体学生
、教师和工作
人员,都是我们的当...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9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5 | 30 快围观lzmm最近70天的发帖,好敬业的五毛评论员哦
1 lzmm Feb 23 Re: ZZ 加藤嘉一:刘志军的高铁遗产 (转载)
2 lzmm Feb 23 Re: 中国没戏 Re: 瓦解TG应该依赖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3 lzmm Feb 23 Re: 换个角度想想
4 lzmm Feb 23 Re: 威州的革命进行怎么样了?
5 lzmm Feb 23 Re: 中国没戏 Re: 瓦解TG应该依赖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6 lzmm Feb 23 Re: 换个角度想想
7 lzmm Feb 23 Re: 中国没戏 Re: 瓦解TG应该依赖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8 lzmm Feb 23 Re: 中国没戏 Re: 瓦解TG应该依赖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9 lzmm Feb 23 Re: 中国没戏 Re: 瓦解TG应...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31 听众甚多,出现了等离子体物理热。
1965年7 月10日,二机部党委向中央专委呈送了《关于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
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朱光亚代二机部起草的。报告说,核武器的研究试验工作
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按预定计划在1966年上半年解决原子弹与中近程地地
导弹结合的问题;二是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
报告在讲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时说,当前的主要情况是: 1. 对热核反
应,我们缺乏通过自己实践所取得的第一性资料。2.在理论上虽已进行了大量的
探索研究与计算,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很清楚。因此,要突破氢弹的技术关,应首
先安排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研究,结合各种核性能与核
材料在高压状态下的测量试验,摸清如何使热核材料重氢化埋烧起来、烧下去的
基本规律。二是,进行若干次“热”试验(即装有浓缩铀的核爆炸试验)。初步
考虑:第一步,进行热核材料试验。争取在1966年6 月进行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
原子弹(即加强型原子弹)空中爆炸试验,以了解在数千万度的高温下重氢化锂
热核反应进行情况。第二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拟于1967年内进行一次更大
的三相(裂变一聚变一裂变)航弹的试验...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32 那倒不是。钱老就是不爱这种虚名。看他怎么当科协主席的故事。
1984年初,中国科协在周老主持下开过主席会议、常委会等。这些会议都谈到换届问题
,大家一致推荐钱学森为下届主席候选人,但钱老本人坚决不同意。他甚至在会上和别
人争得面红耳赤,决不退让。弄得周老和其他副主席十分难办。我作为钱老的秘书列席
这些会议,在讨论人事安排问题时便“自觉地”退出会场,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休息。但
会议室激烈争论的声音还是听得见的。科学会堂的服务员进去上茶,出来后对我说“这
钱老爷子是真不想当主席,他在会上发火了,我在这儿当了这么多年服务员,还从没见
过这种阵式”。
1984底,中国科协在周老主持下,召开二届五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大会在京丰宾馆召
开。会议安排的主要日程是:由副主席钱三强致开幕词;主席周培源作工作报告;副主
席钱学森致闭幕词。开会前夕,主持科协日常工作的书记处书记裴丽生(他也是二届副
主席之一)带领科协工作人员来钱老办公室,把闭幕词的讲稿拿给他看,征求他的意见
,我则坐在一边作记录。
稿子不长,钱老很快看完后说:“这个稿子我没意见,但我建议最后加一段话,说
明我钱学森不适合担任下届科协主席...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11445 | 33 55个吧,55不少了。
周恩来总理,温家宝总理、邹家华副总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四人):林枫、吴阶平、邹家华、周光召;全国政协副主席(五
人):屈武、王昆仑、孙孚凌、万国权、朱光亚。中科院、工程院、中研院正副院长(
六人):陶孟和、钱恩亮、吴大猷、叶笃正、朱光亚、周光召。中科院、工程院、中研
院及外籍院士:陶孟和、范文澜、罗常培、梅贻琦、吴大猷、魏荣爵、朱光亚、周光召
、何柄棣、卞学 等五十五人。
此外,著名作家、艺术家曹禺、老舍、金焰、黄宗江、端木蕻良、周汝昌、黄裳、韦君
宜;著名音乐家张肖虎、沈湘;著名舞蹈家资华筠;著名书法家吴玉如、黄寿昌;著名
画家刘奎龄;著名哲学家张申府、熊十力;著名教育家杨石先、张蓬春、王大中;著名
体育家韩幕侠、董守义;著名外交家唐明照、张伟超、申健;著名医生吴阶平、吴蔚然
、方圻、翁心植、熊汝成、严仁英等人均为南开中学校友。 |
|
l*******n 发帖数: 64 | 34 百度了一些所列的元勋,其中朱光亚和邓稼先最让人佩服,是当时真正的热血青年,在
美学成后立即回国。下面是考自百度的一段朱光亚在美国发表的公开信。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
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
灿烂的花朵。”“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
|
N*****e 发帖数: 1094 | 35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
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
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稚晖、朱家骅、...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澎湃新闻摘编中国科学报关于陈能宽的相关报道,以此缅怀。
崭露头角 学成归国
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一个中产之家。湘西的奇山秀水孕育了他的灵智与情怀。1942年,陈能宽从著名的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大学生活给陈能宽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战乱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面对与理想严重脱节的现实,陈能宽积极寻求出路,次年,他考上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远赴美国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师从哥廷根学派大师、物理冶金学的著名学者麦休森(C.H.Mathewson)教授学习,于1950年获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任职。
在美9年,陈能宽系统钻研金属物理,做出了许多重要发现,发表了多篇有关“位错”的论文。他与R.B.Pond教...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7 大江东去我西来(南开中学)
“盼到蜀中寻乐土, 为酬素志育英才。” 张伯苓
在一场有关两岸大学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讲者向在场的出席者提问说:「近代中国,
那一所高等院校替中国培养了最多的领导人才?」在场的人一时还没有会意过来。讲者
又说:「不是北大、不是清华。------是南开中学。」现场顿时传出一阵笑声。讲者又
继续说:”前有周恩来,后有温家宝,两位总理都是南开中学出来的。还有曹禺、朱光
亚、周光召,再加上许多中科院院士。后来到台湾的叶公超、梅贻琦、吴大猷。现在还
在台湾的张忠谋、齐邦媛。从天津到重庆,南开中学成就了许多大学也没有能够做到的
事情。陈省身就读南开大学时,数学系的教师只有姜立夫一个人。就这样一个人的数学
系,却培养陈省身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吴敬琏,中国知名的财经学者兼政府智囊,常来台湾做研讨报告。在一个场合,台积电
的董事长张忠谋说:“我认识他,他是我南开中学的学长。”在场人士才发现,这两位
当时年近八十,海峡两岸的重量级人物有一个交集:六十多年前抗战时期都曾就读重庆
的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都是由张伯苓(1876 ~1951)所创办。张伯...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38 李政道、朱光亚当时就是选出来派出去学原子弹的,
朱光亚最后回来了还是元勋之一。
国民
论战
,教
组或
应作
应该
伟大 |
|
g******t 发帖数: 18158 | 39
组建专家班底、派出留美学生
然而,对研发原子弹产生高度兴趣的蒋介石,已经把注意力从寻求日本专家协助的方向
,转移到由我们中国人自行研制的途径。陈诚的报告结尾提到的北大教授吴大猷、郑华
炽等人,就是受命组织班底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批中国物理学专家。
其实,早在李宗仁向蒋介石汇报北平遗留有日本原子弹专家的情报之前,蒋介石正悄悄
计议着中国人自行研制原子弹的可能性,负责执行此一计划的,是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
国民党当局斯时尚未还都南京,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
猷。吴教授系由俞大维保荐给蒋介石,俞氏建议由吴担任原子弹计划的专家核心。蒋先
生晤见吴大猷时,当即向吴大猷表示,他已下令拨给经费十万元法币,激活这项秘密计
划,并且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间大礼堂,供作原子弹研究室之用。
吴大猷听完蒋介石一席谈,向蒋先生建言,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
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蒋介石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当即向吴
大猷承诺,美国退还清朝赔偿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
的经费,至于人才名单,则请吴大猷选拔开具。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40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60年7 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20 | 41 杨振宁是考取庚款留美奖学金去的美国,和原子弹不沾边。李振道、朱光亚等是借搞原
子弹的名义出去的。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他们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
国考察,并要求每位科学家再推荐两名年轻助手去进修深造。华罗庚推荐了孙本旺和徐
贤修,曾昭抡推荐了唐敖庆和王瑞先,吴大猷则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 |
|
发帖数: 1 |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生归国潮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5期 作者:陈松友 范俊琪 时间:2017-12-28
17 0 新中国史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u=3984649085,2120359488&fm=27&gp=0.jpg
钱学森归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我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国外时,立刻在海外留学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燃起了他们
报效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他们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在爱国情怀的驱使和国家政策
的感召以及各进步团体的推动下,从1949年到1956年,海外留学生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经历了无数曲折,从美、日、英、法等国返回祖国的怀抱,参加新中国建设,形成了留
学生归国热潮。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归国潮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共有5541人,他们大部分是在1946~1948年期间
出国的。欧美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最多,达到4295人,约占留学生总人数的77.51%,其中
留美学生为3500人,约占留学生总数的63.17%,其他留学生多集中在英国和法国。其次
是留日学生...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504 | 43 ww是啥?
查了查,吴大猷推举是他的两助手:李政道和朱光亚, 朱光亚后来就参与和组织了核
弹的研制。 |
|
h*****l 发帖数: 3857 | 44 转载节选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前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授勋后过世(12人) :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朱光亚、黄纬禄、
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
现在仍在世(4人):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I. 按省份统计:
1)从籍贯看,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5人,安徽3人,湖北、湖
南、北京、天津、四川、云南、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各1人。钱三强、屠守锷同为
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苏州吴江县人。
2)23位“两弹一星”元勋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在的省份排序分别是:
江苏5人,杨嘉墀、程开甲(徽商后代)、姚桐斌、王淦昌、钱骥。
浙江4人,吴自良、陈芳允、屠守锷、钱三强。
安徽3人:邓稼先、任新民、黄纬禄。
北京1人:王大珩(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河南1人:赵九章(祖籍浙江吴兴)
余下的是:
湖南2人:陈能宽,周光召。
上海1人:钱学森(祖籍浙江)。
天津1人:于敏。
云南1人:王希季(白族)。
湖北1人:朱光亚。
辽宁1人:孙家栋。
山东1人:郭永怀。... 阅读全帖 |
|
c****x 发帖数: 6601 | 45 中国顶尖核专家沦为乞丐 美国还黑了他的诺奖
北洋之家2019-06-27 8:38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文/北洋君
不管活着还是去世,
他始终默默无闻,
对于他的名字,
国人更知之甚少!
但他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星,
更是值得中国人敬仰的英雄!
他叫赵忠尧,
他是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是中国原子能之父、
是世界上第一个
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因为诺奖评委会的失误,
他曾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破土动工,
有一半的技术力量
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
这样一位闪耀世界的科学巨星,
因何沦为蓬头垢面的乞丐?
因何神秘“失踪”于美国?
因何被关押在日本监狱?
又因何功勋卓著却不为人知?
在他诞辰117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认识
大师的大师赵忠尧!
NO.1
与诺贝尔奖
擦肩而过的“教授乞丐”
1937年秋,
在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前,
突然跑来一个脏兮兮的乞丐,
一手拄着木棍,
一手抱着一个咸菜坛子,
急切地要求见梅贻琦校长。
门卫认为这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便要将乞丐轰走。
此时梅校长刚好走出来,
...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80 | 46 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
汽笛响过,威尔逊总统号缓缓驶离港口,开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长航程。
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侧,有几个人聚在一处,久久凝望着他们来
时的方向。天空海阔,此去故国千万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种处境。海岸线
逐渐在视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陆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来。
和别的乘客不同,这几个人肩负特殊使命,是奉蒋介石派遣,一起去美国考察
和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本来,还应该有两个人与他们同行,但曾昭抡此前已先行一步到
了美国,吴大猷也因为要到英国开会,下个月才能转赴美国,没能和他们会合。所以,
一同在这条船上的几个人是华罗庚、唐敖庆、王瑞駪、孙本旺、朱光亚和李政道,以及
吴大猷夫人阮冠世。已在此前留学美国的杨振宁早就为他们在国际学舍预订了房间,做
好了接应准备。
朱光亚后来曾回忆说,在他们几个人赴美国的途中,他听到大家兴致勃勃地谈
论受蒋介石接见的情景,但他自己对蒋介石却毫无印象。除了由于事隔多年而遗忘之外
,一个可能是他没有经过南京,而是直接从云南的西南联大去了上海,与大家相会登船
的。另一个可能是他虽然先到了南京,却因为别的什么事情而没有参加这 |
|
N*****e 发帖数: 1094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3:38:21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706 | 48 四九年后中国何以没有出现物理学大师?
文章提交者:【无痕】于01-4-19 9:20:25
作者:谢泳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四九年以后,中
国物理学为什么再没有大师出现?有人会说,你所谓大师是如何界定
的?赵忠尧、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算不算大师?我不是在作
科学论文,我只是谈一种感觉,好象我们是没有大师。再说,从科学
家的角度讲,我也以为邓稼先、朱光亚他们是不幸的,他们俩和杨振
宁、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杨、李在美国研究科学,邓、朱
在中国研究军火,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工作没有价值,但对一个科学家
来说,我总以为他们有点遗憾,不是说他们不应该研究军火,而是…
…我不知道应如何表达。
华人的聪明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得诺奖的杨振宁、李政道出身四十
年代的西南联大,是吴大猷、吴有训、王竹溪的学生。中国三十年代
的高等教育,以清华为代表,实在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恩·维纳还
没有创立控制论的时候,清华就请他来教书,他和中国数学家李郁荣
就有过合作研究,清华后来还请过冯·诺衣曼,因为抗战爆发,他未
能成行;还有在生命科学领域,四十年代汤佩松在建立清华农学院时
,对 |
|
B****2 发帖数: 8892 | 49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
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
、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
年87岁。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朱光亚,男,1924年12月25日生,汉族,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
q*d 发帖数: 22178 | 50 文中没说李从芝大毕业了吧,
只说李和朱光亚被吴大猷推荐,去了密大.
这个是史实,因为吴是密大毕业的,
先推荐了他们去密大,朱光亚因为有西南联大的毕业证,
就顺利入学了,李当时才大二,没有毕业证书,按密大规矩,
不能入学--李拿着推荐信找了系主任高德施米特,系主任表示无能为力.
然后吴知道芝大这点比较开明,又建议李去芝大.
BTW,可见当年学术界的严谨,抗战时期办的大学,
居然绝不滥发文凭--哪怕对李政道.搁今天,早把PHD都授予了,
你丫直接去美帝postdoc吧. |
|